第52章 廷尉府的天,变了!

  廷尉府。
  偏厅的角落里,萧何独自坐在一张掉漆的木案前。
  案上积着薄灰,连盏清水都没有人给他上。
  晨光透过窗棂,在他面前投下斑驳的光影,照出空气中漂浮的尘埃。
  “这位大人,下官需要调阅上月陇西郡的赋税案卷。”
  萧何拦住一个匆匆走过的绿袍书吏,声音温和有礼。
  那书吏头也不抬,脚步不停:“卷宗都在西阁,大人自取便是。”
  萧何转身向西阁走去,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
  阁内竹简堆积如山,却无半点分类标识。
  他随手抽出一卷,却是三年前的婚嫁登记。
  “这位同僚,陇西赋税案卷在何处?”
  萧何拦住另一位正在整理文书的书吏。
  “下官新来不久,也不清楚。”
  那人眼神闪烁,说完便匆匆离去。
  萧何站在阁中,听着外面值房里传来的谈笑声。
  那些书吏分明对每一卷文书的位置都了如指掌,却偏偏对他视若无睹。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一卷卷翻找。
  午时将至,萧何的官袍后背已被汗水浸透。
  他终于在最底层的木架上找到了那卷赋税案卷,却发现关键几页已被虫蛀得残缺不全。
  “大人要用膳吗?”
  一个年轻仆役探头进来,“膳堂在东北角。”
  萧何道谢后前往膳堂,却发现众人已经用完膳,连残羹冷炙都没给他留。
  膳房的老仆见他来了,才慢吞吞地端出一碗已经凉透的粟米饭,上面飘着几片蔫黄的菜叶。
  回到值房,萧何发现自己的木案被人挪到了最靠门的角落,正对着穿堂风。
  他刚整理好的几卷文书也被翻得乱七八糟。
  “哎呀,对不住。”
  一个书吏假意道歉,“下官找东西,不小心碰乱了萧大人的案卷。”
  萧何沉默地重新整理文书,手指触到卷轴时发现上面沾了油渍。
  他抬眼望去,正好看见几个书吏在窃笑。
  下午。
  呈送公文时,萧何被安排在最后一个。
  等到他上前时,主事官已经起身准备离开。
  “大人,这是下官整理的……”
  “明日再说。”
  主事官摆摆手,头也不回地走了。
  萧何站在原地,手中的竹简沉甸甸的。
  他转身时,听见身后有人小声嘀咕:“沛县来的土包子,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暮鼓响起。
  萧何最后一个离开值房。
  廷尉府的大门在他身后重重关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走在回府的路上,街边小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都与他无关。
  回到简陋的官舍,萧何点亮油灯。
  灯火如豆,照着他案头堆积的空白简牍。
  这些都是他自掏腰包买的。
  连办公用的竹简,都没人给他配给。
  他摩挲着腰间一枚青铜令牌,只要拿出它,明日廷尉府上下必定对他毕恭毕敬。
  但他的手最终放了下来。
  “若是连这等小事都要劳烦公子……”
  萧何轻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苦笑。
  “那我萧何,与那些靠祖荫的纨绔有何区别?”
  六公子给他的是机会,不是拐杖。
  若连廷尉府这潭浑水都趟不过去,他日有何面目立于麒麟殿?
  他提起刀笔,开始凭记忆默写今日看到的案卷内容。
  既然无人相助,那便自己造一份档案!!
  灯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显得格外孤独,却也格外挺拔。
  窗外,一轮冷月高悬。
  萧何的笔尖在竹简上沙沙作响,一字一句,都像是无声的宣战。
  ……
  夜色如墨,六公子府的书房内烛火通明。
  赢子夜斜倚在软榻上,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蒙恬呈上的行军图。
  玄色衣袍松散地披在身上,领口处隐约可见一道未愈的剑伤。
  “粮草走泾水北道,主力沿骊山南麓……”
  他指尖在舆图上缓缓勾勒,最终在一处狭谷位置画下弧线。
  “蒙将军果然老成持重。”
  蒙恬抱拳而立,鎏金铠甲在烛光下泛出冷芒。
  “公子明鉴。只是……”
  他眉头微蹙,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
  赢子夜头也不抬,随手将一枚黑子落在一旁棋盘上。
  “末将斗胆一问。”
  蒙恬低声道:“韩信行军路线崎岖狭窄,若日后合兵一处,恐调动不便。”
  “是否另有深意?”
  赢子夜并未过多解释,淡淡一声道:“韩信那条线,本公子自有用意。”
  “去吧,一切照计划行事。”
  他低声自语,像是说给自己听,也像是在提醒某个更远的棋子。
  那条路,是为“它”而铺!
  待蒙恬退下后,书房再度陷入沉寂。
  窗外夜风微动,白隼归巢,檐角灯火轻晃。
  “进来。”
  赢子夜未抬头,轻声唤道。
  一名黑衣死士悄然自暗影中现身,跪地叩首,声音低哑而干脆:
  “暗河回禀,萧大人这两日……颇为憋屈。”
  赢子夜执棋的手未停,只是轻轻将一枚白子落在棋盘上。
  “说。”
  “廷尉府诸人明里暗里掣肘,有人授意,屡屡阻挠其调卷。”
  “今晨调阅旧案,被晾在偏厅两个时辰。”
  “有时甚至…连口水都喝不上。”
  “就连办公用具,也都是他…自己出钱。”
  棋盘上的白子“啪”地一声脆响,被他两指轻轻碾碎,化作齑粉!
  但他的面色,却无半分波澜。
  片刻沉默后,赢子夜缓缓勾起唇角,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
  “他忍得住…不用我的令牌?”
  那笑意竟带着几分欣赏。
  “也对。”
  他淡淡道,眼中光芒沉稳如潭。
  “他这是…不愿让我难堪。”
  他语调轻缓,仿佛早已料到。
  “身为我赢子夜的人,却小心翼翼怕给我添麻烦。”
  他忽然失笑,抬眸望向窗外夜色,“也怪不得。”
  他顿了顿,转向死士,语气陡然凌厉:“你去告诉他——”
  声音如刃,斩断夜风!
  “无论闯多大的祸,都有本公子给他兜着。”
  “让他放手去做。”
  “律令监若还要谨小慎微,那本公子也不必布这局了!”
  死士目光一震,重重叩首:“属下遵令!”
  赢子夜重新斜倚软榻,闭目轻声道:“让他记住,他不是孤身一人。”
  “从他接下这方银印那日起,便是赢子夜的人。”
  “我赢子夜的人,怎能畏首畏尾?”
  夜色更沉,烛火不动如画。
  棋盘上残局未解,执子者唇角,却微微上扬。
  ……
  翌日清晨。
  廷尉府的石阶上还凝着露水。
  萧何踏着稳健的步子拾级而上,腰间那枚青铜令牌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在朝阳下泛着冷光。
  他身后跟着十名黑甲锐士!
  这是昨夜用六公子的令牌从蒙恬大营调来的精锐,铁靴踏地的闷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值房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几个书吏正围坐着喝茶闲谈。
  见萧何带兵进来,其中一人“噗”地喷出了口中的茶水!
  “萧、萧大人…”
  主簿宋诚慌忙起身,脸上堆着假笑,“您这是…”
  萧何温和一笑,将一摞竹简轻轻放在案上:“劳烦宋主簿,今日我要调阅去岁三川郡的税赋案卷。”
  宋诚的笑容僵在脸上:“这个…恐怕要等廷尉丞大人……”
  “不必等了。”
  萧何的声音依旧平和,却让宋诚后背一凉。
  只见萧何轻轻拍了拍腰间的令牌:“六公子有令,彻查积案!”
  值房内一片死寂。
  书吏们面面相觑!
  谁也没想到这个往日任人拿捏的小吏,今日竟如此强硬!
  宋诚额头渗出细汗,却仍强撑着道:“萧大人,规矩不能坏啊,没有廷尉丞的手令…”
  “拿下。”
  萧何轻飘飘两个字落下,身后两名兵士已大步上前,铁钳般的手掌扣住了宋诚的肩膀!
  “萧何!你大胆!”
  宋诚挣扎着怒吼,“我乃廷尉丞的……”
  “你。”
  萧何随手点了一名瑟瑟发抖的书吏,“去库房把三川郡的税赋案卷取来。”
  那书吏吓得一个激灵,连滚带爬地冲了出去。
  萧何整了整衣袍,径直走向主位坐下。
  这个位置平日只有廷尉丞才能坐,此刻他却坐得从容不迫。
  兵士们分立两侧,铁甲森然。
  不多时,案卷送到。
  萧何展开竹简,朱砂笔在指尖转了个圈,随即落下第一道批注。
  他的手腕几乎不曾停顿,笔走龙蛇间,一份份案卷被迅速批阅完毕!
  朱砂字迹力透简背,每一笔都精准狠厉!
  “三川郡税吏,贪墨粮税三石,杖八十,流五百里。”
  “南阳仓曹,私卖官粮,追赃罚金,革职查办。”
  “洛阳令史,受贿枉法,即刻收监……”
  每判一案,便有兵士持令而去!
  到了午时,案头已堆起半人高的判词!
  值房内的书吏们早已目瞪口呆!
  他们平日里半天能判两三个案子已是极限。
  可萧何……
  他判案的速度,简直像是早已预知了一切!!!
  “这…这怎么可能……”
  一名年轻书吏喃喃自语,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案上。
  萧何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抬头看向满堂噤若寒蝉的书吏们,忽然微微一笑。
  “诸位怎么都站着?坐下歇息吧。”
  书吏们如蒙大赦,却无人敢真坐。
  他们偷眼瞧着这个判案如流水的萧大人,又看看他腰间那枚泛着冷光的令牌,终于明白——
  廷尉府,变天了。
  年轻书吏壮着胆子凑上前:“萧大人,您…您要不要用些糕点?”
  萧何看了他一眼,温和地点点头:“有劳了。”
  书吏如获至宝,急忙去准备。
  其他书吏见状,纷纷抢着伺候,生怕慢了一步。
  萧何接过杯盏,轻啜一口,目光扫过众人惶恐的表情,心中那口郁结多日的闷气,终于舒了出来!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那枚青铜令牌上。
  “赢子夜”三个篆字熠熠生辉!
  仿佛在告诉所有人——
  这个沛县小吏,再也不是任人欺凌的对象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