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帮李世民出恶气(2/5求订阅)

  李世民爆了一句粗口,他此时真的恨不得一巴掌拍死这个小混蛋。
  正如李恪所说,李恪现在,能够依仗李世民的还真没有。
  那些隐门密宗之所以不敢来找李恪麻烦,这和李世民半点关系都没有。
  前有吕洞宾,后有夫子孙思邈。
  这三人,可都是出了名的狠人。
  特别是吕洞宾,剑仙之名可不是浪得虚名。当年一剑灭了前隋数十脱凡强者,谁还敢在他的面前嘚瑟?
  这三人之所以将李恪带出去游山玩水,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告诉天下人:李恪,是我罩着的。
  所以一直到现在没人敢招惹李恪,至少明面上不敢招惹。
  “这事,你真不管吗?”
  李世民的脸色,已经变得非常的难看。
  “对我有什么好处?”
  “你想要什么好处?”
  “母妃和我一起离开长安。”
  “就这个条件?”
  15 李世民有些疑窦,问道。
  他以为李恪会狮子大开口,没想到居然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
  “对,就这个条件。”
  李世民的脸色,变得平淡了许多。
  “为何?”
  “我怕母妃在长安,活不过明年。”
  “荒唐,朕和杨妃一直恩爱,你真是小人之心。”
  “您答应不答应吧。”
  李恪担心的,也不是李世民。而是那个一直没有出手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虽然在正史上名声很好,堪称是一代贤后。但是十年前玄武门之变时,长孙皇后可是手持利剑,斩杀了数名宫女,带着带血的利剑前往太极殿,一起参与了逼迫李渊退位。
  这么一个狠人,要不是李世民太牛逼了,或许,她就是第一个武则天。
  “唉,若杨妃想随你去,朕怎么会阻拦。”
  李世民有些萧索,他已经感觉到,父子之间没有半点亲情可言。
  “好。”
  “贱籍之事,解决非常简单。第一,转移视线,转移视线的方法很多,但最好的却是发动战争。数千万贱籍,能够提供百万大军。当然,这些青壮自然不能全部参军,不过随军民夫也是不错。第二,以工代酬,我大唐疆域广袤,但商旅往来十分困难,若是多修几条栈道,对商旅往来,也是大有好处,特别是西川,若是修好栈道,天府之国能与关中相连,这样既能得到西川大量物资,也不用担心西川有人叛乱。第三,削减世家豪族所占良田,发给脱籍之奴,再开垦荒地,种上粮食,每个人都能吃饱饭了,谁还有心思造反?”
  李恪侃侃而谈,三条计策足以平息这场事端。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就按你说的办,朕,也不会白要你的计策,此番你去陇右,还没有立足之地,河州,就归你了吧。以后若是能闯出一番天地,朕自当欣喜,若是不能,回到长安,朕,也能保你一生荣华。”
  李世民的声音有些低沉。
  他神情复杂的看了一眼李恪,心中不由得长叹一声。
  一方面对李恪忤逆他恨之入骨,另外一方面又对李恪的傲骨十分欣赏,再加之有父子之情,所以李世民在对待李恪的态度上,非常极端。
  “此番你离开长安,朕也没有别的东西送你,你那猛虎营,就都带走吧!”
  “哦,对了,朕这有一本书,若是无聊,你闲时可以看看。”
  说完,转身离开。
  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
  李世民走后,李愔他们就走了进来。
  “大哥,父皇他这是何意?”
  李愔急不可待的问道。
  两人在书房中的谈话,并没有掩人耳目的意思,所以他们几个都听到了。
  “只是想缓和一下我们与他的关系而已。”
  “那大哥你为何还要献上计策啊?父皇对我们这么无情。”
  “你真以为我提出的这些计策,朝堂诸公想不到?父皇想不到?父皇这是给我,给他一个台阶下而已。”
  “额,好吧。”
  李愔承认自己的脑子转的不够快,这些关节,给他一天他也想不明白。
  李恪拿起桌上的书,只见书上写着三个字——氏族志。
  “氏族志?这不是父皇让高士廉编撰的书籍吗?”
  李愔有333些奇怪。
  贞观六年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要求必须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
  但是当李恪翻开第一页时,位列第一等的,居然是五姓七望的崔氏。
  “嘶?”李愔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高士廉,怎么这般大胆?”
  “大哥,这父皇,又是闹哪出?”
  “父皇只是想让我帮他解决这个麻烦而已。”
  李恪淡淡道。
  当他看到《氏族志》第一个姓氏是崔氏时,他就明白李世民的用意了。
  山东士族和五姓七望势力依旧庞大,连朝中房玄龄、魏徵、李昉等大臣都争相与之联姻。
  这一次高士廉编撰《氏族志》将崔氏列为第一,李世民虽然不爽,但一时间找不到发泄的缘由。
  而李恪,正好能帮他出这口恶气。
  毕竟,李氏皇子中,唯一文武双全,能与崔氏子弟相抗衡的,唯有李恪一人而已。
  ps:《氏族志》,唐代版百家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