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八百百户,吏部懵逼(1更)

  天启皇帝是个好皇帝么?
  当然不是!
  从各方面看,从种种事情来看,他都是一个标准的昏君。
  昏到不明白东西南北。
  但这位昏君,却是个技术宅。
  很称职,很专一。
  他做出来的工艺平,就连曹化淳这个外行都惊为天人。
  他做出来的火车,觉得对得起‘天启出品,必属精品’八个大字。
  曹化淳开着火车在京师转了一圈,最终又回到了内官监中。
  然后,他又使者让火车拖拉重物。
  事实表明,这个大明朝的第一个火车头,拖拽力确实不是盖的。
  多了不敢说,拉十节火车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时速三十,拖拽十节火车,拉满重物之后“一八三”,五个小时就可以从京师到达天津卫。
  中间不做任何停留!
  那么问题来了!
  五个小时能创造多少价值?
  要知道如今的北京城内城和外城加起来,单单城市人口就有一百五十万之巨。
  一百五十万人的衣食,整个北京周边是肯定无法供给的。
  所以,每天都有大批的物资从南方通过海运抵达天津卫。
  粮食、铁器、草药、布匹,牲畜等等。
  可从天津到京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走驿道,单单是步行就要三天,如果负重拉车呢?
  恐怕要五天。
  五天之中,一车粮食吃掉的最少得有五分之一。
  明末交通不利,车马劳顿,中转耗费,相当可观。
  但是,如果铁路通了呢?
  还会有人将货物用马匹运输么?
  当然不会!
  毕竟,通过火车运输,比马车要省时间,还节约费用。
  即便是相同的费用,谁还会选择马车呢?
  火车的关键问题:机车,已经解决了。
  那么接下来,即便天启皇帝不说,曹化淳也要想方设法的修筑京津铁路。
  “唉……”从内官监出来之后,他一边走一边思索,想了半天,才喃喃道:“也不急,马上詹天佑就过来了,回头让他先去勘探一下地形地势,选线定线,再说修筑的事情吧!”
  现在,有两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打发走朝鲜使者;第二,在辽东劳累了半年,老子不要功劳,可兄弟们和底下人的功劳,不能不要啊。
  曹化淳拿着那个皇帝看过的小册子,来到了东厂,将他交给了王之心。
  王之心看到曹化淳之后,立即便跪了下来,哭着喊着,涕泪交流:“干爹在辽东挨饿受冻,打了建州鞑子一个措手不及,儿子们在京师,也为干爹的劳苦感到憋屈。”
  “好了,好了!”曹化淳坐在岳飞像下面的太师椅上,晃着二郎腿,问道:“走之前,干爹交代你的任务,都完成了吧?”
  “完成了,完成了!”王之心跪着抱住曹化淳的小腿,一脸谄媚的道:“干爹,儿子还超额完成,本来么,这群天煞的文官,弄死二十个也就罢了,可是前段时间,干爹在辽东打鞑子,他们竟然在朝堂上说干爹的坏话,儿子就没有手下留情,多弄了几个!”
  “多弄了几个?”曹化淳的眼睛微微一眯。
  当初他离开京师去辽东的时候,确实让王之心弄死二十人,因为这群文官弹冠相庆的样子,实在是太恶心。
  王之心笑着道:“禀告干爹,总共弄死了四十六个!”
  卧槽!
  曹化淳吓了一跳,问道:“你弄死了那么多,朝廷没有反应么?”
  王之心道:“这个干爹放心,儿子找的这些人,多半是没有靠山,骨头又有硬,嘴不干净自己身上也不干净的,随便一查,满满的都是罪证,铁证在前,也没有人敢为他们说话了!”
  “好啊!”曹化淳用手拍了拍王之心的头,哈哈大笑:“你倒是为咱们大明朝做了一件大事啊,起来吧,跟我说说山西那些商人的事!”
  明末之晋商八大家族!
  卖国求荣!
  决不能姑息!
  “是……”王之心站起来,道:“儿子接到干爹的手书之后,不敢有半点耽搁的,当即便带着兄弟们去了一趟山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说重点!”
  “是!”王之心这下老老实实的道:“全抓了,一个没跑,包括那八大家族的家人,家也抄了个干净,山西巡抚王在晋上书弹劾东厂跋扈,内阁也票拟了相关意见,不过,咱们都压倒了司礼监里,哈哈……陛下至今也不知晓呢!”
  “嗯……这件事,咱家会向陛下亲自禀报,对了,一共查抄了多少银子?”曹化淳扭头看向王之心. .
  王之心笑着道:“禀报干爹,这些个卖国的晋商,可真是可恨啊,他们一个个富可敌国,八大家族,共计查抄出白银两千四百六十三万又五千六百三十二两银子,这还不算其名下田产、宅院、作坊、马队等等!”
  “多少……”听到王之心报出银子数目的时候,曹化淳当即就激动了。
  两千多万两啊。
  妈的!
  数目越大,越好贪污啊。
  “呵呵,不错,不错!”曹化淳拍着王之心的肩膀道:“回头我给陛下举荐一下,让你进入司礼监,第五秉笔!”
  “真的……”王之心眼里都是小星星:“儿子……儿子无以为报!”
  砰砰砰!
  在地上狠狠的磕几个响头。
  “不用你报答!”曹化淳起身,淡淡的道:“你做好事情就行了,若是那天让我发现了你敢背叛咱家,呵呵!”
  曹化淳手一挥,三0.5丈之外的一张椅子,应声散架。
  王之心吓得赶紧磕头:“不敢,不敢,干爹,儿子不敢!”
  “去吧!”曹化淳将为辽东将士请功的奏疏放在了王之心的头顶:“将这个送到了吏部,此事陛下已经允准,让他们加急办!”
  “是!”
  ……
  吏部!
  尚书毕自严看着手中的奏疏,几乎火冒三丈。
  过分了,太过分了,这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荒唐,糊涂!
  抗击建虏的大凌河堡八百精英,除了黄立和邱三提千户之外,其余的八百人,人人都是百户。
  八百百户,这是……扯淡么?
  毕自严一脸懵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