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山东粮仓!(3更)

  曹化淳直接便开出了条件!
  不啰嗦,不废话!
  也懒得和你们孔家掰扯。
  没空!
  孔家经过一个时辰的集中商议,最后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点,如果不同意曹化淳的提案,他必定会在孔林中间开出一条道路来,到时候孔家的损失固然不小,最重要的是脸面没了。
  没了脸面和威望,如何引领天下读书人?
  这个损失,他们孔家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
  第二点,对于孔家来说,衍圣公和文宣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声望却差了很多。
  毕竟,这可是王啊!
  文宣王怎么来的?
  起初,在唐朝的时候,唐玄宗尊称孔子为“文宣王”。
  表达的是一种崇敬之意。
  宋朝大中祥符年间,孔子被追封为“元圣文宣王”,过了没几年又改成了“至圣文宣王”。
  到了元朝大德年间,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可惜到了明朝,因为皇权至上的缘故,孔子的封号被削弱了,孔子改成万世师表,而不再称王。
  但毕竟是称过王的!
  如今,孔家竟然能得到世袭的文宣王王位?
  这区别就大了。
  以前的‘文宣王’是给孔子追封的,现在的世袭‘文宣王’是给孔家嫡系子孙的。
  这份殊荣,没人能够拒绝。
  曹化淳这一招狠,太狠了!
  狠狠的割了你一大块肉,再给你个大苹果补偿一下。
  孔家最终没能抵抗的住‘文宣王’三个字的诱惑,还有曹化淳带来的压力,妥协了。
  十月之交!
  孔家宣布,正式交出自己家族占领的土地,共计约八万顷!
  同时,曹化淳也高调的宣布,朝廷愿意加封孔家嫡系子孙为世袭之文宣王。
  文宣王,享受亲王待遇,世袭罔替!
  这一点,孔家人愿意,天下读书人都愿意。
  唯独不太乐意的,估计就是已经躺在了棺材板里面的朱八八他老人家了。
  不过,他老人家已经说不上话了。
  曹化淳离开曲阜的时候,曲阜百姓十里相送!
  可见,孔家在曲阜纵然是收拢了一些人心,可也招致了不少人的怨恨。
  如今曹化淳将土地分给了百姓,这些百姓就会对曹化淳感恩戴德。
  “好了~¨!”
  十里长亭外,曹化淳的依仗停下来,他想送行的百姓挥挥手,道:“大家回去之后好好耕地,多产粮食,给朝廷交税,就对的其曹某人了,都别送了,回家干活去吧!”
  驱赶走了百姓,兖州知府宇文仑走到曹化淳身边。
  曹化淳隔着轿窗户拉开帘布,淡淡的道:“鲁王府抄家抄出来的银子,除了送到京师意外,本督还给你留了二百万两,从今天开始,你便不再是兖州知府,而是山东省粮道提举官,正三品!”
  “下官,多谢曹公栽培!”
  宇文仑感激涕零。
  曹化淳道:“太祖皇帝让地方官在每个官衙门口都立了一块碑,上书十六字箴言,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俸尔禄,民脂民膏。给你银子,是让你在东海县(后世青岛)建衙,设立仓库,接收从江南调运过来的粮食,切勿中饱私囊,谨记,谨记!”
  宇文仑深吸一口气,然后深深的朝曹化淳行了一个礼,道:“下官不敢,请曹公放心!”
  “好了!”
  曹化淳一摆手:“咱家走了,你好自为之!”
  如今,已经是天启三年!
  距离陕西大旱还有差不多四年左右的光景、
  距离全国范围内的大旱不足十年。
  陕西一旱,民不聊生,天下烽火丛生。
  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等一众乱世英雄,都是这一场灾害造就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要造反?
  以为没有粮食吃。
  如果,有粮食了呢?
  曹化淳计划着,在后世的青岛修筑一个超级大的粮仓,从现在开始储存粮食,四年之后,定然会储存一笔非常可观的数量。
  而且到时候,陇海铁路修建完毕,直接延伸到青岛。
  那么从青岛到陕西的运粮火车就不是问题。
  那么,陕西的粮食供应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还会有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么?
  但愿,他们不会再有吧!
  曹化淳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深邃的目光望向了远方。
  大明王朝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已经慢慢变得生机勃勃,从一个垂死的老人,慢慢恢复了清纯年少。
  可是!
  还不够!
  大明朝依旧经不起折腾!
  因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随处都在。
  比如科举制度!
  比如儒家经典!
  比如,整个封建社会的皇权至上体系。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就会形成一道阻止历史车轮的枷锁,或者是挡墙。
  曹化淳只是一个挥舞着锤子的工匠。
  他能将一块块石头砸到在脚下,却不能一锤子推到一道墙!
  带领中华民族走向胜利,走向世界,变成世界最大的一极。
  那不可回避的,肯定要发展科技。
  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内部环境,要有宽松的政治环境。
  那么,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反贼头子,最好一个都不要有。
  “..还有人才!”曹化淳坐在大车里,看着刘瑾道:“要发展科技,需要很多人才,这些人才但从系统中购买是不行的,必须要自己培养,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又谈何容易?”
  刘瑾点点头,道:“干爹说的有道理,儿子觉得吧,这科举制度是到了废除的时候了,直接现代教(了了好)育上,不就完事了?”
  “不一样!”曹化淳道:“现在还不行,如果现在废了科举,会导致整个大明的人才断层。这也是本督一再容忍孔家人的根本原因,给本督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之后,科技人才成熟,走向市场,这科举制度便可以废除了!”
  刘瑾道:“二十年太久了吧,对了……”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按照后世的发展理论,不止是科举,连皇权都要废除,干爹你是决定废掉陛下么?”
  “呵呵!”曹化淳摇摇头,道:“如今的陛下,于治国而言并无阻碍,换句话说,他存在或者不存在,意义都是一样的。不过你担心的有道理,万一陛下仙去,后继者会是什么样子呢?不过这些,现在先不去想,等干爹将眼下的麻烦事搞定之后,再一一去做,而且,这也需要一个契机!”
  “嗯!”刘瑾点了点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