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将军府的僚属

  一份名单,在刘辩的心中展开。
  东郡太守乔瑁。
  河内太守王匡。
  武猛都尉丁原。
  这三人和董卓一样,都是之前受何进所邀,准备前往帝都铲除十常侍的地方军阀。
  不过和董胖子相比,他们实力更弱一些,野心也没那么强,基本还都愿意听命于朝廷。
  刘辩心里清楚。
  虽然帝都的整体军事力量不弱,但成分太过混乱。
  西园军、大将军府旧部、被十常侍腐蚀的部队,各种山头应有尽有,连何进本人都很难将其有效整合起来。
  这也是兵权在握的大将军,居然还要调集外军来灭宦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现在即便把在西园军和大将军府旧部中都有巨大影响力的袁绍放出来,也没太大意义。
  既然帝都军是指望不上了,那就只能把目光放到帝都之外。
  刘辩之前和卢植谈论过,得知左将军皇甫嵩正领兵三万,驻扎在扶风郡。
  这支部队,无疑是自己用来对抗董卓的主力。
  但只靠皇甫嵩部的话,只怕很难抵抗以剽悍西凉军为班底的董卓所部。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得调集那三股军阀力量了,这也是目前的唯一办法。
  想到这,刘辩道:“卢尚书,将乔瑁、王匡、丁原三部军队详细情况一一禀来。”
  “诺!”
  卢植表面认真答应,内心却是一愣。
  陛下真的太不对劲了,一个身居宫中的小皇帝,居然会知道这么多事情!
  别看卢老头方才只是去派人传信,其实这家伙在暗中抓紧时间,已经快速地搜集了不少情报。
  通过对宫内太监们的旁敲侧击,他渐渐排除了“陛下被人假冒”的可能性。
  眼前的这位少年,毫无疑问就是刘辩本人!
  “莫非,真如老夫所想?”
  卢植心道。
  卢老头的最新猜想是,陛下以前的模样都是装出来的,实则大智若愚,目的是为了韬光养晦!
  联想到当今皇上出生时,因宫内皇子接连夭折,太后曾将其安置在一处道观内养大。
  而道观观主史子眇,又向来是个神秘莫测的人物。
  因此这个猜测,确实是有依据的!
  刘辩并不知道卢老头内心的想法,即便知道了也暂时懒得理会。
  他现在的心思,全部放在如何对付董卓上。
  除去皇甫嵩部和三股军阀势力外,自己也得想办法组织一些军力才行。
  甭管能聚集多少力量都可以,哪怕只是求个心安也行。
  毕竟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到别人的手中,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哪怕对方是忠心耿耿的皇甫嵩,他都没法彻底放心。
  “到时候就让盖勋和卢植出征吧,统兵能力有保证。另外,若是有一个军师型的人才辅助,就能再增添一道保险。”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立刻看向桓典道:“大将军府的旧部,确定都控制起来了么?”
  “回陛下,可以确认无误。按照陛下的吩咐,除袁绍、袁术、吴匡三人关押大牢,其余大将军府的主要人员,不管有没有参与兵乱,现在都被看押在大将军府,一个都没逃脱。”
  桓典如实答道。
  刘辩思索了一番,道:“嗯……,你去一趟大将军府,给朕带个人出来。”
  “诺!不知陛下要带何人?”
  桓典不禁一愣。
  陛下还知道大将军府的人物?
  正当他愣神时,耳中听到了一个名字:
  “荀攸,荀公达。”
  ……
  此时,帝都北方。
  一直保持着进击状态的大军,终于停下了脚步。
  董卓望着眼前的顽固老头,心中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
  但由于心中还存着一丝忌惮,他暂时还没有和对方彻底撕破脸皮的魄力。
  “最后警告一次,立刻回去!”
  谏议大夫种邵大声呵斥道。
  虽然老头身后就这么几个随从,但他丝毫不惧对方的千军万马。
  其瘦弱的身躯,却展现出了一夫当关的威严气势。
  “大夫,本官是奉大将军府军令入京灭宦,为何要阻拦!”
  董卓用最后一丝耐心,近乎咬牙切齿地说道。
  种邵丝毫没有被对方的狰狞表情吓到,凛然道:“老夫也是奉大将军府军令,勒令并州牧即刻退兵!”
  就在双方紧张僵持的时候,突然,一骑快马从远方奔驰而来。
  数秒后,一位手持圣旨的骑士出现在了眼前:“奉陛下旨意,奉太后懿旨,并州牧董卓立刻领兵回到驻地,若再敢前进一步,以叛逆罪论处!”
  “什么!”
  听到旨意上严厉的措辞语气,董卓有些不寒而栗。
  居然是皇帝亲自颁发的圣旨?
  按照弟弟董旻的意思,皇宫现在已经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皇帝哪里还有功夫传旨?
  莫不是假的吧!
  董卓犹豫了。
  万一这圣旨是真的,这抗旨之罪,他可不想承担!
  就在董胖子体内流动的血液,再也不复兴奋的时候。
  其身后的谋士李儒,眼中却忽然绽放出了寒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