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6章 大明经济危机【4】

  群臣万脸懵逼,纷纷尬笑。
  “不用,不用”
  “臣等告退。”
  “皇上您继续啊···”
  嘉靖都要气崩了···
  堂堂皇帝,洗个澡被人偷窥,不对,是强势围观,这何其mmP?
  严嵩带着众人出去等了半天,嘉靖才穿好衣服,黑着脸出来接见众人。
  “你们到底有什么事?”
  面的皇帝不善的言辞,海瑞没有退缩,上前大声道:“我等想来劝劝皇上,不要再借钱度日了。朝廷的财政早已崩溃,如今皇上让严阁老从三大票号借钱,已经超过一亿两白银!”
  “一个亿?”嘉靖一听也震惊了。
  他也“三三三”没想到,自己这么能花钱,大明财政亏空规模如此巨大。
  严嵩心中笑而不语。
  其实,大明财政每个月收入500万,支出2000万,亏空才1500万,就算嘉靖再怎么能花钱,也不至于债务三个月突破一个亿。
  只是,严阁老故意安排了一些财政支出,迅速扩大了财政缺口,黑锅让皇帝一个人背了。
  皇上,反正你背上的锅已经这么多,再多一个也无所谓吧?
  所谓虱子多了不痒,锅多了不愁,呵呵。
  嘉靖这几个月,整天忙着泡华夏良子,啊呸,是洗精伐髓仙药,飘飘欲仙,熏熏欲醉的,还真没怎么关心过债务问题。
  其实,就算他关心,又能怎么样?
  他嘉靖从来都是剁手党高手,赚钱低能儿,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原来这么多债务了?”嘉靖颇为不甘心道:“这有什么?债务还不上,让严爱卿去借新债还旧债就好了,何须多问?”
  皇帝认为,反正只要能一直滚滚滚,新债滚旧债,滚的起来就好了嘛。管他欠多少钱,反正老子也不打算还···
  没想到,这一下可激怒了钢铁直男海瑞。
  海瑞大声道:“皇上,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您借的都是三大票号的钱!你可知道,这些钱属于谁?”
  嘉靖漫不经心道:“谁的?”
  他心中冷笑。
  天下之土,莫非王土。整个大明都是我的,这钱是谁的还不都是我的?
  结果,海瑞怒了,大声道:“这些钱,都是我大明亿万百姓的血汗钱!臣记得,严阁老几次借钱之前,都提醒过陛下,这些三大票号的钱,可是必须要还的!”
  嘉靖也吓了一跳。
  说实话,嘉靖内心还是存在一些龌蹉的想法。
  比如,三大票号既然这么有钱,朕想借就借,实在不行,就找个机会,找个借口,黑了三大票号,收归国有!
  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嘉靖想要抢银行!
  这就是自大无知的皇帝,对银行的认识。
  能借就借,不能借就抢!
  可他没想到,这三大票号的钱,都是百姓的?
  这可让嘉靖颇为意外了。
  他本以为,这些钱都是某些大富豪的。
  反正大明任何一个大富豪,都不敢找他要钱。
  但要说大明谁都不敢招惹嘉靖,倒也不对。
  至少有一个群体,嘉靖惹不起。
  那就是亿万百姓!
  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亿万百姓都急了眼,起来跟嘉靖造反,嘉靖可承当不起啊。
  皇帝一脸懵逼,这才觉得事情跟想象之中,有点不太一样啊。
  他心有不甘道:“谁说朕不还钱?这钱,肯定是要还的,只是···”
  他环视群臣,看向严嵩,苦笑道:“严爱卿啊,你说这钱咱们怎么还?”
  严嵩心中偷笑。
  其实,通过华夏良子的药方,他几乎不需要一分钱成本就从嘉靖手中,拿走了几千万。这些钱都落入了严嵩的腰包之中。
  恶人,嘉靖当了,黑锅,皇帝背了,只是洗了几个月的华夏良子,严嵩就赚了几千万. ...
  但如今皇帝问起,严嵩却戏精上身,苦着脸道:“皇上,这臣有言在先,税收才是我大明财政的根本,借钱只能救急,不能救穷啊。这个,如今这一个亿,怎么还,还请皇上示下!”
  嘉靖一听,得。严嵩把皮球又踢了回来。
  他开始发愁了。
  一个亿,怎么还?
  妈的大明如今财政一个月才500万,这一个亿光是本金,就要还20个月!
  何况,军费、工程款、官员工资、朝廷开销···
  哪一样都必须花钱。这500万连应付正常开销都不够啊···
  这还是没有战争、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但以目前后金、莫卧帝国的情况,战争是必然发生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嘉靖黔驴技穷了,老羞成怒之下,就要拂袖而去。
  没办法,皇帝也不能拉金尿银,除了赖债,还能怎么办?
  “此事,今天不议了,改天再说吧!”
  嘉靖铁了心,要当老赖了,一溜烟躲进了宫中。
  躲债的皇帝,跑得比刘翔还快。
  海瑞瞠目结舌···
  万3.0万想不到,堂堂大明皇帝,还能有这么骚的操作?
  跑路躲债?
  事情,正在一点点变得有趣啊。
  这三个月,大明曾经叱咤风云、发骚无比的商人们,已经消失不见,到处藏匿起来。
  大明曾经繁荣一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如同秋后的落叶,纷纷凋零,甚至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各处的商业街,都是关闭,冷冷清清,就连过去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两大市舶司,如今也只剩下了码头上的外国商船,还在苦苦等待大明商人的交货,与一脸苦涩的市舶司官员争论赔偿的问题。
  如今的大明,一夜之间就回到了解放之前,开海之前,甚至比那时更萧条。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