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来投和理由

  第249章 来投和理由
  半月之內,三场廝杀,让此刻的昌乐县城內每一处似乎都被被血液久久浸泡过。
  陈锐停下脚步,盯著地上洗褪不去的紫黑色血跡,脸上没有什么特別的表情,身后的诸將人人凝神闭息,沉默等待。
  虽然对陈锐有著诸多的不满,但此刻的王德心情也有些复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位区区副千户实在有著寻常人杰难见的气概。
  留守县城的二营长廉钟大步走来,身后跟著一位头髮依稀白的老人。
  “大哥。”廉钟朝后努努嘴,“县衙中只找到这个小吏,其他人要么逃了,
  要么死了。”
  陈锐警了眼,“原先昌乐县城多少户?”
  “计有两千户,后又有数百户避入城內。”吏员脸上的皱纹似是刻上去一般“如今约莫还剩千余户。”
  “也就是说,至少两三千人已然被杀。”陈锐嘿然道:“韃靶此次攻打山东,为劫掠粮草、人口,並不大肆杀戮,且昌乐县临近莱州府,除却数千骑兵,
  並不是韃的主攻方向。”
  徐渭接口道:“这两三千人,大都死於乱兵之手。”
  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然老哈也不会亲自驱马急奔昌邑,使护卫军迅速赶来。
  陈锐面无表情的来回走了几步,“组织人手,战后將民眾都迁去莱州府,先集中在潍县东侧,渡过白狼水。”
  吏员有些不知所措,徐渭不耐的说:“护卫军不会久驻青州府,若是收兵之后,韃復来,或乱兵再起,你想看到这般惨状再来一次?”
  “但是—”吏员脸都皱的不能看了。
  “此乃军令!”陈锐冷冷的说:“但有违抗者,以抗军令者处置。”
  戚继光咳嗽两声,“陈兄,要不请刘公走一趟?”
  昌乐县与潍县比邻而居,刘应节在昌乐县也很有影响力,刘家举族迁去胶州,以身作则,应该是有些作用的。
  陈锐微微頜首,看向廉钟,“找个地方。”
  廉钟在前面领路,眾人进了一处大宅,就在院子里坐定。
  “地图。”陈锐吩咐了声,几个警卫將地图铺在了地上。
  第一次参加军议的王德心里颇有些震动,如此精细的地图,王民应手中也没有..山川、河流、湖泊、城镇无不清晰。
  一位身材雄壮的大汉出列,陈锐解下腰间的长刀递了过去,“说清楚。”
  “是。”大汉应了声。
  “赵鼎,加把劲儿。”朱珏笑著说:“前日邓宝送了一批粮草北上,带来消息—————你媳妇两个月身孕了,有些能耐啊!”
  赵鼎脸上有意外而欣喜的神色。
  “我记得你。”陈锐突然想起来了,“你是日照人氏。”
  “是。”赵鼎点点头,“因多年行商青州、莱州,所以奉命绘製青州地图。”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开始吧。”
  赵鼎举起长刀,点在了地图上,“丹河从临朐县东侧的方山发源,一路向东北方向,从昌乐县城西侧穿过,两岸多有山脉遮挡,容纳大军渡河的区域並不多。”
  “渡河后行军五里后,方有平坦地势,不过再往西十余里,便是寿光县的巨洋河。”
  “丹河、巨洋河大致平行,其间地势平坦,无有山脉。”
  “审问俘虏得知,韃靶主力应在益都县左右,大致在益都县、临朐县之间,
  一旦北上,便正是丹河、巨洋河之间。”
  眾人细细听著,周君仁伸手比划了下,“巨洋河是从何处发源?”
  “不太清楚,但巨洋河流淌益都。”赵鼎解释了句,“所以从昌乐县城渡丹河,一旦往南进军,两条河流之间的距离会渐渐拉长。”
  周君佑摸了摸下巴上的鬍子,“倒是个合適的开战地点。”
  眾人都点头赞同,其实对於步卒来说,左右两侧都有河流,一旦溃散那就是逃都没地方逃。
  不过对於护卫军来说,这確实是个很合適的地点·在有登州骑兵的前提下,骑兵很难绕后突袭,虽然护卫军並不畏惧。
  唯一不知道护卫军要主动渡河求战的王德脸上的表情有些扭曲,陈锐,你居然有这样的信心?
  陈锐沉吟片刻后,继续问道:“南侧呢?”
  “昌乐县南端有方山、白狼山,还有汶河,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卒,都很难行军。”赵鼎顿了顿,“倒是潍县有可能被突袭,若是以骑兵绕过白狼山,沿著白狼水北上,正是潍县。”
  院子里安静了片刻后,徐渭一针见血的点出,“粮草是关键。”
  戚继光、周君仁等人都点头赞同,渡河开战也要看靶肯不肯打,如果对方不肯打,护卫军不可能一路杀去益都、临朐。
  所以,这场战有可能发展成为一场拉锯战,大规模的战事可能会爆发,也有可能不会爆发。
  在这种情况下,粮草是重中之重。
  陈锐接口道:“四千余护卫军,八百多骑兵,每日耗费不少,军中至少要存十日粮草。”
  “昌乐县先被韃洗劫,后乱兵大掠全城廉钟,扣下多少粮米?
  1
  “三百多石。”廉钟耸耸肩,“肯定不够的,而且都是乱兵从民间搜刮而来,如今城內还有大量民眾无粮果腹。”
  “还是要等后方运送粮草。”周君佑喃喃道:“不知道凌云翼那边要多久———”
  “若是韃渡河来袭呢?”
  “那是好事!”徐渭断然道:“渡河来袭,一旦大溃,跑都没地方跑!”
  “诺延达喇率三千骑兵亦在胶水一战大败,他没这胆子!”
  戚继光想了想开口说:“可以遣派小股骑兵先行渡河?”
  “疑兵之计?”徐渭喃喃道:“倒是个办法。”
  “好了。”陈锐摆摆手,“小股骑兵渡河,不过要小心谨慎,要多留退路,
  不可妄战,一旦被围住,那不是小事。”
  “此事由戚元敬主持,司马为副,此外二团驻丹河东侧,以为接应。”
  戚继光、司马、楼楠一一应是。
  “靶可能会绕行袭潍县,断后方粮道。”陈锐继续说:“三团移驻潍县、
  昌乐之间,提防韃靶来袭。”
  “是。”
  “徐渭,你与君佑、陈子鑾做一份预案出来。”陈锐视线从左到右扫了一遍,“此乃护卫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军出战,不容有失。”
  眾人齐齐起身应是,连戚继光、王长都毫不犹豫的起身,使得王德略有些尷尬。
  眾人离开之后,徐渭才笑著说:“三千骑兵东进,为的就是戚继光的脑袋。”
  “最终只有数百骑兵生还,而且还是因为护卫军,因为你诺延达喇吞不下这口气的。”
  “嗯。”陈锐也笑了,只是笑容有些冷,“诺延达喇不死心,可以再来试一试!”
  之前两战,陈锐虽然看似很有把握,但也只是有把握护卫军不会败北。
  这一次,陈锐有著充足的信心,此战必胜!
  还在盯著地图的陈子鑾却嘆息道:“还是早些开战的好,不然时间就不够了。”
  徐渭、陈锐都不声,这是显而易见的。
  都已经九月中旬了,接下来胶州还要进行大基建,山东的气候可不是东南能比的。
  陈锐盯著地图,“若是能將韃驱逐出青州——”
  “最好一路追击。”徐渭补充道:“青州府、济南府交界处的临淄、淄川一带有大量人口,而且肯定有大量被搜刮来的粮草。”
  陈锐在心里反覆盘点,这稍微有些冒险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这一战。
  原先想的太简单了,不再打一战,不会甘心,也不会轻易退走-说不定还会选择驻守青州呢。
  城西县衙內,王德正与閔柏相对而坐,前者聊起陈年往事,他是嘉靖十七年进士,比閔柏早了三年,当年在京中就有来往,同在山东任职,也算有些交情。
  而閔柏面无表情的听著,整个人不说呆若木鸡,压根就是个活死人,颈间因为悬樑而留下的痕跡显得触目惊心。
  好一会儿之后,閔柏才略有些反应,因为听见了“卓青”这个名字。
  卓青,山东胶州灵山卫世袭百户,勇而有略,去岁淮东大败,卓青在徐州府率三百卫所兵设伏,斩六十八人,算是不多的亮点之一。
  本就是卫所出身,又年纪轻,而且在此次兵乱中尚能维繫本心,不愿肆虐平民,更不愿降韃———这样的將才,自然被王德窥探。
  閔柏嘴角动了动,他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自尽谢罪,就是因为卓青。
  閔柏不想看到卓青与罗素等败类一般,被护卫军囱图全都杀了,那样死的太冤。
  閔柏也知道王德欲要招揽,但思索片刻后闭上了双眼。
  王德还在碟碟不休的劝说,而此时此刻,年轻的卓青站在了护卫军临时设立的旅部门外。
  “你就是卓青?”丁茂好奇的打量著面前的青年。
  胶水一战中,丁茂所部受创颇重,跑到旅部来要人·-直属营原本就是超编再超编的。
  卓青身量颇高,背脊挺直,脸上如有寒冰,眉头紧锁,有著阴鬱之气。
  “求见陈千户。”
  曾经因为护佑平民绞杀乱兵的丁茂对卓青有些好感,笑著说:“我帮你问问片刻后,有士卒將卓青引入內院。
  陈锐正在与戚继光、徐渭討论骑兵渡河的方案。
  “益都稍远了些,关键还是寿光县。”戚继光剖析局势,“只是如今斥候尚未探查韃在寿光县有多少兵力,多少骑兵。”
  “等著吧。”徐渭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寿光县位於巨洋河西侧不远处,从南北来说,正好与益都县一起,將昌乐县夹在了中间。”
  “但其间两条大河呢。”戚继光摇摇头。
  “不要考虑的太复杂。”陈锐盯著地图,“诺延达喇手中本部骑兵不过千,
  加上汉骑也不过两千,玩不出什么样。”
  “二团本就有弓弩,再將一团、直属营的鸟都调拨过去,都射程颇远,加上以鸳鸯阵固守,足以掩护了。”
  提起鸟,戚继光忍不住羡慕嫉妒,“真是好东西。”
  “想什么好事呢?!”
  “做梦!”徐渭笑骂道:“护卫军一共也就两百多支,造价昂贵。”
  自汶水县一战开始,戚继光对护卫军的態度是摆在明面上的,对陈锐的態度也是摆在明面上的。
  甚至徐渭与王德有所爭执的时候,戚继光至少没有什么偏向。
  同时戚继光完全不插手护卫军的事务,同时又毫不犹豫的將所率的近千骑兵置於陈锐的指挥体系中。
  这些让原本有些警惕的徐渭接纳了戚继光如今的徐渭,尖酸刻薄那是对外人的,或者对著自己看得上的人。
  “你就是卓青。”陈锐转回头看向沉默站在一旁的卓青。
  “拜见陈千户。”
  徐渭眉头挑了挑,卓青乃山东卫所兵,如今山东总兵阵亡,按道理来说,卓青的上司正是站在一旁的戚继光这位山东副总兵。
  “说吧。”
  陈锐的开门见山让卓青略为愣然,后者隨即拜倒:“愿入护卫军,请陈千户收纳。”
  “如今尚在战时,待得战后再说。”陈锐摆了摆手。
  卓青顿了顿,再次开口道:“今日听王如龙兄弟提及,护卫军有意迁居民眾去胶州,日后会在麻港驻军。”
  “王如龙这个大嘴巴。”徐渭笑骂了句,“你消息倒是灵通。”
  “胶州驻有灵山卫、鰲山卫,在下乃灵山卫百户。”卓青继续说:“两卫能战之兵大都在去年淮东,今岁青州两战中或阵亡或降敌。
  灵山卫指挥使以及指挥同知皆战死,鰲山卫指挥使、指挥同知去岁降了靶,如今皆外强中空,留守卫所的唯有数名百户。”
  卓青加重了语气,“但两卫尚有青壮,尚有田地,尚有军械,尚有船只,愿受陈千户驱使。”
  “无论是疏通河道、修建码头,还是入军上阵杀敌,不敢落於人后。”
  陈锐眉头挑了挑,如今天下大乱,但因为入中原的韃靶兵力不足,所以很多地方还算太平,比如胶州就从来没有受到侵害。
  大量民眾迁居胶州,护卫军在胶州湾打造基地,这些会给本地人带来利益,
  但同时也肯定会发生衝突。
  即墨、高密两个县都距离胶州湾有些距离,所以实际上胶州湾左右,是属於灵山卫、鰲山卫的地盘。
  换句话说,卓青是送了一份大礼过来能有一个在当地有些威望,也有人脉的卫所官在中间,对接下来的基建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適才卓青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灵山卫、鰲山卫没有千户、副千户了,以自己这个百户为首。
  徐渭饶有兴致的看著卓青,心想此人的確不凡,看得出来是一回事,但能这么快下定决心,却是另一回事。
  陈锐眯著眼打量著卓青,直接问道:“你要什么?”
  卓青垂下头,隨即又抬了起来,“我与罗素之类不同,他们不要祖宗,我还是要的。”
  让卓青意外的是,陈锐没有什么动容,只摇了摇头,“这个理由不够。”
  陈锐相信卓青有入军杀敌之心,但没有必要投护卫军,其间必然还有其他原因。
  卓青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知州虽侥倖,但死志不移。”
  陈锐、戚继光、徐渭这下都恍然大悟,在王如龙即將下令斩杀所有將校的时候,是閔柏站了出来保住了卓青。
  如今閔柏已有死志,甚至就在昨晚悬樑险些自尽,卓青又如何能无动於衷呢?
  戚继光再次向陈锐投去羡慕的眼神,他也很眼馋卓青。
  在戚继光看来,护卫军中多有將才,周君佑、周君仁、楼楠、叶邦荣就不说了,下面的丁茂、朱珏、廉钟、丁邦彦、陈子鑾都非寻常人物。
  嗯,戚继光眼光的確不凡,这个时空的他自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將才,在另一个时空,大部分都是他魔下重將。
  “最终只有数百骑兵生还,而且还是因为护卫军,因为你诺延达喇吞不下这口气的。”
  “嗯。”陈锐也笑了,只是笑容有些冷,“诺延达喇不死心,可以再来试一试!”
  之前两战,陈锐虽然看似很有把握,但也只是有把握护卫军不会败北。
  这一次,陈锐有著充足的信心,此战必胜!
  还在盯著地图的陈子鑾却嘆息道:“还是早些开战的好,不然时间就不够了。”
  徐渭、陈锐都不声,这是显而易见的。
  都已经九月中旬了,接下来胶州还要进行大基建,山东的气候可不是东南能比的。
  陈锐盯著地图,“若是能將韃驱逐出青州——”
  “最好一路追击。”徐渭补充道:“青州府、济南府交界处的临淄、淄川一带有大量人口,而且肯定有大量被搜刮来的粮草。”
  陈锐在心里反覆盘点,这稍微有些冒险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这一战。
  原先想的太简单了,不再打一战,不会甘心,也不会轻易退走-说不定还会选择驻守青州呢。
  城西县衙內,王德正与閔柏相对而坐,前者聊起陈年往事,他是嘉靖十七年进士,比閔柏早了三年,当年在京中就有来往,同在山东任职,也算有些交情。
  而閔柏面无表情的听著,整个人不说呆若木鸡,压根就是个活死人,颈间因为悬樑而留下的痕跡显得触目惊心。
  好一会儿之后,閔柏才略有些反应,因为听见了“卓青”这个名字。
  卓青,山东胶州灵山卫世袭百户,勇而有略,去岁淮东大败,卓青在徐州府率三百卫所兵设伏,斩六十八人,算是不多的亮点之一。
  本就是卫所出身,又年纪轻,而且在此次兵乱中尚能维繫本心,不愿肆虐平民,更不愿降韃———这样的將才,自然被王德窥探。
  閔柏嘴角动了动,他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自尽谢罪,就是因为卓青。
  閔柏不想看到卓青与罗素等败类一般,被护卫军囱图全都杀了,那样死的太冤。
  閔柏也知道王德欲要招揽,但思索片刻后闭上了双眼。
  王德还在碟碟不休的劝说,而此时此刻,年轻的卓青站在了护卫军临时设立的旅部门外。
  “你就是卓青?”丁茂好奇的打量著面前的青年。
  胶水一战中,丁茂所部受创颇重,跑到旅部来要人·-直属营原本就是超编再超编的。
  卓青身量颇高,背脊挺直,脸上如有寒冰,眉头紧锁,有著阴鬱之气。
  “求见陈千户。”
  曾经因为护佑平民绞杀乱兵的丁茂对卓青有些好感,笑著说:“我帮你问问片刻后,有士卒將卓青引入內院。
  陈锐正在与戚继光、徐渭討论骑兵渡河的方案。
  “益都稍远了些,关键还是寿光县。”戚继光剖析局势,“只是如今斥候尚未探查韃在寿光县有多少兵力,多少骑兵。”
  “等著吧。”徐渭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寿光县位於巨洋河西侧不远处,从南北来说,正好与益都县一起,將昌乐县夹在了中间。”
  “但其间两条大河呢。”戚继光摇摇头。
  “不要考虑的太复杂。”陈锐盯著地图,“诺延达喇手中本部骑兵不过千,
  加上汉骑也不过两千,玩不出什么样。”
  “二团本就有弓弩,再將一团、直属营的鸟都调拨过去,都射程颇远,加上以鸳鸯阵固守,足以掩护了。”
  提起鸟,戚继光忍不住羡慕嫉妒,“真是好东西。”
  “想什么好事呢?!”
  “做梦!”徐渭笑骂道:“护卫军一共也就两百多支,造价昂贵。”
  自汶水县一战开始,戚继光对护卫军的態度是摆在明面上的,对陈锐的態度也是摆在明面上的。
  甚至徐渭与王德有所爭执的时候,戚继光至少没有什么偏向。
  同时戚继光完全不插手护卫军的事务,同时又毫不犹豫的將所率的近千骑兵置於陈锐的指挥体系中。
  这些让原本有些警惕的徐渭接纳了戚继光如今的徐渭,尖酸刻薄那是对外人的,或者对著自己看得上的人。
  “你就是卓青。”陈锐转回头看向沉默站在一旁的卓青。
  “拜见陈千户。”
  徐渭眉头挑了挑,卓青乃山东卫所兵,如今山东总兵阵亡,按道理来说,卓青的上司正是站在一旁的戚继光这位山东副总兵。
  “说吧。”
  陈锐的开门见山让卓青略为愣然,后者隨即拜倒:“愿入护卫军,请陈千户收纳。”
  “如今尚在战时,待得战后再说。”陈锐摆了摆手。
  卓青顿了顿,再次开口道:“今日听王如龙兄弟提及,护卫军有意迁居民眾去胶州,日后会在麻港驻军。”
  “王如龙这个大嘴巴。”徐渭笑骂了句,“你消息倒是灵通。”
  “胶州驻有灵山卫、鰲山卫,在下乃灵山卫百户。”卓青继续说:“两卫能战之兵大都在去年淮东,今岁青州两战中或阵亡或降敌。
  灵山卫指挥使以及指挥同知皆战死,鰲山卫指挥使、指挥同知去岁降了靶,如今皆外强中空,留守卫所的唯有数名百户。”
  卓青加重了语气,“但两卫尚有青壮,尚有田地,尚有军械,尚有船只,愿受陈千户驱使。”
  “无论是疏通河道、修建码头,还是入军上阵杀敌,不敢落於人后。”
  陈锐眉头挑了挑,如今天下大乱,但因为入中原的韃靶兵力不足,所以很多地方还算太平,比如胶州就从来没有受到侵害。
  大量民眾迁居胶州,护卫军在胶州湾打造基地,这些会给本地人带来利益,
  但同时也肯定会发生衝突。
  即墨、高密两个县都距离胶州湾有些距离,所以实际上胶州湾左右,是属於灵山卫、鰲山卫的地盘。
  换句话说,卓青是送了一份大礼过来能有一个在当地有些威望,也有人脉的卫所官在中间,对接下来的基建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適才卓青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灵山卫、鰲山卫没有千户、副千户了,以自己这个百户为首。
  徐渭饶有兴致的看著卓青,心想此人的確不凡,看得出来是一回事,但能这么快下定决心,却是另一回事。
  陈锐眯著眼打量著卓青,直接问道:“你要什么?”
  卓青垂下头,隨即又抬了起来,“我与罗素之类不同,他们不要祖宗,我还是要的。”
  让卓青意外的是,陈锐没有什么动容,只摇了摇头,“这个理由不够。”
  陈锐相信卓青有入军杀敌之心,但没有必要投护卫军,其间必然还有其他原因。
  卓青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知州虽侥倖,但死志不移。”
  陈锐、戚继光、徐渭这下都恍然大悟,在王如龙即將下令斩杀所有將校的时候,是閔柏站了出来保住了卓青。
  如今閔柏已有死志,甚至就在昨晚悬樑险些自尽,卓青又如何能无动於衷呢?
  戚继光再次向陈锐投去羡慕的眼神,他也很眼馋卓青。
  在戚继光看来,护卫军中多有將才,周君佑、周君仁、楼楠、叶邦荣就不说了,下面的丁茂、朱珏、廉钟、丁邦彦、陈子鑾都非寻常人物。
  嗯,戚继光眼光的確不凡,这个时空的他自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將才,在另一个时空,大部分都是他魔下重將。
  “最终只有数百骑兵生还,而且还是因为护卫军,因为你诺延达喇吞不下这口气的。”
  “嗯。”陈锐也笑了,只是笑容有些冷,“诺延达喇不死心,可以再来试一试!”
  之前两战,陈锐虽然看似很有把握,但也只是有把握护卫军不会败北。
  这一次,陈锐有著充足的信心,此战必胜!
  还在盯著地图的陈子鑾却嘆息道:“还是早些开战的好,不然时间就不够了。”
  徐渭、陈锐都不声,这是显而易见的。
  都已经九月中旬了,接下来胶州还要进行大基建,山东的气候可不是东南能比的。
  陈锐盯著地图,“若是能將韃驱逐出青州——”
  “最好一路追击。”徐渭补充道:“青州府、济南府交界处的临淄、淄川一带有大量人口,而且肯定有大量被搜刮来的粮草。”
  陈锐在心里反覆盘点,这稍微有些冒险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这一战。
  原先想的太简单了,不再打一战,不会甘心,也不会轻易退走-说不定还会选择驻守青州呢。
  城西县衙內,王德正与閔柏相对而坐,前者聊起陈年往事,他是嘉靖十七年进士,比閔柏早了三年,当年在京中就有来往,同在山东任职,也算有些交情。
  而閔柏面无表情的听著,整个人不说呆若木鸡,压根就是个活死人,颈间因为悬樑而留下的痕跡显得触目惊心。
  好一会儿之后,閔柏才略有些反应,因为听见了“卓青”这个名字。
  卓青,山东胶州灵山卫世袭百户,勇而有略,去岁淮东大败,卓青在徐州府率三百卫所兵设伏,斩六十八人,算是不多的亮点之一。
  本就是卫所出身,又年纪轻,而且在此次兵乱中尚能维繫本心,不愿肆虐平民,更不愿降韃———这样的將才,自然被王德窥探。
  閔柏嘴角动了动,他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自尽谢罪,就是因为卓青。
  閔柏不想看到卓青与罗素等败类一般,被护卫军囱图全都杀了,那样死的太冤。
  閔柏也知道王德欲要招揽,但思索片刻后闭上了双眼。
  王德还在碟碟不休的劝说,而此时此刻,年轻的卓青站在了护卫军临时设立的旅部门外。
  “你就是卓青?”丁茂好奇的打量著面前的青年。
  胶水一战中,丁茂所部受创颇重,跑到旅部来要人·-直属营原本就是超编再超编的。
  卓青身量颇高,背脊挺直,脸上如有寒冰,眉头紧锁,有著阴鬱之气。
  “求见陈千户。”
  曾经因为护佑平民绞杀乱兵的丁茂对卓青有些好感,笑著说:“我帮你问问片刻后,有士卒將卓青引入內院。
  陈锐正在与戚继光、徐渭討论骑兵渡河的方案。
  “益都稍远了些,关键还是寿光县。”戚继光剖析局势,“只是如今斥候尚未探查韃在寿光县有多少兵力,多少骑兵。”
  “等著吧。”徐渭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寿光县位於巨洋河西侧不远处,从南北来说,正好与益都县一起,將昌乐县夹在了中间。”
  “但其间两条大河呢。”戚继光摇摇头。
  “不要考虑的太复杂。”陈锐盯著地图,“诺延达喇手中本部骑兵不过千,
  加上汉骑也不过两千,玩不出什么样。”
  “二团本就有弓弩,再將一团、直属营的鸟都调拨过去,都射程颇远,加上以鸳鸯阵固守,足以掩护了。”
  提起鸟,戚继光忍不住羡慕嫉妒,“真是好东西。”
  “想什么好事呢?!”
  “做梦!”徐渭笑骂道:“护卫军一共也就两百多支,造价昂贵。”
  自汶水县一战开始,戚继光对护卫军的態度是摆在明面上的,对陈锐的態度也是摆在明面上的。
  甚至徐渭与王德有所爭执的时候,戚继光至少没有什么偏向。
  同时戚继光完全不插手护卫军的事务,同时又毫不犹豫的將所率的近千骑兵置於陈锐的指挥体系中。
  这些让原本有些警惕的徐渭接纳了戚继光如今的徐渭,尖酸刻薄那是对外人的,或者对著自己看得上的人。
  “你就是卓青。”陈锐转回头看向沉默站在一旁的卓青。
  “拜见陈千户。”
  徐渭眉头挑了挑,卓青乃山东卫所兵,如今山东总兵阵亡,按道理来说,卓青的上司正是站在一旁的戚继光这位山东副总兵。
  “说吧。”
  陈锐的开门见山让卓青略为愣然,后者隨即拜倒:“愿入护卫军,请陈千户收纳。”
  “如今尚在战时,待得战后再说。”陈锐摆了摆手。
  卓青顿了顿,再次开口道:“今日听王如龙兄弟提及,护卫军有意迁居民眾去胶州,日后会在麻港驻军。”
  “王如龙这个大嘴巴。”徐渭笑骂了句,“你消息倒是灵通。”
  “胶州驻有灵山卫、鰲山卫,在下乃灵山卫百户。”卓青继续说:“两卫能战之兵大都在去年淮东,今岁青州两战中或阵亡或降敌。
  灵山卫指挥使以及指挥同知皆战死,鰲山卫指挥使、指挥同知去岁降了靶,如今皆外强中空,留守卫所的唯有数名百户。”
  卓青加重了语气,“但两卫尚有青壮,尚有田地,尚有军械,尚有船只,愿受陈千户驱使。”
  “无论是疏通河道、修建码头,还是入军上阵杀敌,不敢落於人后。”
  陈锐眉头挑了挑,如今天下大乱,但因为入中原的韃靶兵力不足,所以很多地方还算太平,比如胶州就从来没有受到侵害。
  大量民眾迁居胶州,护卫军在胶州湾打造基地,这些会给本地人带来利益,
  但同时也肯定会发生衝突。
  即墨、高密两个县都距离胶州湾有些距离,所以实际上胶州湾左右,是属於灵山卫、鰲山卫的地盘。
  换句话说,卓青是送了一份大礼过来能有一个在当地有些威望,也有人脉的卫所官在中间,对接下来的基建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適才卓青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灵山卫、鰲山卫没有千户、副千户了,以自己这个百户为首。
  徐渭饶有兴致的看著卓青,心想此人的確不凡,看得出来是一回事,但能这么快下定决心,却是另一回事。
  陈锐眯著眼打量著卓青,直接问道:“你要什么?”
  卓青垂下头,隨即又抬了起来,“我与罗素之类不同,他们不要祖宗,我还是要的。”
  让卓青意外的是,陈锐没有什么动容,只摇了摇头,“这个理由不够。”
  陈锐相信卓青有入军杀敌之心,但没有必要投护卫军,其间必然还有其他原因。
  卓青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知州虽侥倖,但死志不移。”
  陈锐、戚继光、徐渭这下都恍然大悟,在王如龙即將下令斩杀所有將校的时候,是閔柏站了出来保住了卓青。
  如今閔柏已有死志,甚至就在昨晚悬樑险些自尽,卓青又如何能无动於衷呢?
  戚继光再次向陈锐投去羡慕的眼神,他也很眼馋卓青。
  在戚继光看来,护卫军中多有將才,周君佑、周君仁、楼楠、叶邦荣就不说了,下面的丁茂、朱珏、廉钟、丁邦彦、陈子鑾都非寻常人物。
  嗯,戚继光眼光的確不凡,这个时空的他自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將才,在另一个时空,大部分都是他魔下重將。
  “最终只有数百骑兵生还,而且还是因为护卫军,因为你诺延达喇吞不下这口气的。”
  “嗯。”陈锐也笑了,只是笑容有些冷,“诺延达喇不死心,可以再来试一试!”
  之前两战,陈锐虽然看似很有把握,但也只是有把握护卫军不会败北。
  这一次,陈锐有著充足的信心,此战必胜!
  还在盯著地图的陈子鑾却嘆息道:“还是早些开战的好,不然时间就不够了。”
  徐渭、陈锐都不声,这是显而易见的。
  都已经九月中旬了,接下来胶州还要进行大基建,山东的气候可不是东南能比的。
  陈锐盯著地图,“若是能將韃驱逐出青州——”
  “最好一路追击。”徐渭补充道:“青州府、济南府交界处的临淄、淄川一带有大量人口,而且肯定有大量被搜刮来的粮草。”
  陈锐在心里反覆盘点,这稍微有些冒险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这一战。
  原先想的太简单了,不再打一战,不会甘心,也不会轻易退走-说不定还会选择驻守青州呢。
  城西县衙內,王德正与閔柏相对而坐,前者聊起陈年往事,他是嘉靖十七年进士,比閔柏早了三年,当年在京中就有来往,同在山东任职,也算有些交情。
  而閔柏面无表情的听著,整个人不说呆若木鸡,压根就是个活死人,颈间因为悬樑而留下的痕跡显得触目惊心。
  好一会儿之后,閔柏才略有些反应,因为听见了“卓青”这个名字。
  卓青,山东胶州灵山卫世袭百户,勇而有略,去岁淮东大败,卓青在徐州府率三百卫所兵设伏,斩六十八人,算是不多的亮点之一。
  本就是卫所出身,又年纪轻,而且在此次兵乱中尚能维繫本心,不愿肆虐平民,更不愿降韃———这样的將才,自然被王德窥探。
  閔柏嘴角动了动,他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自尽谢罪,就是因为卓青。
  閔柏不想看到卓青与罗素等败类一般,被护卫军囱图全都杀了,那样死的太冤。
  閔柏也知道王德欲要招揽,但思索片刻后闭上了双眼。
  王德还在碟碟不休的劝说,而此时此刻,年轻的卓青站在了护卫军临时设立的旅部门外。
  “你就是卓青?”丁茂好奇的打量著面前的青年。
  胶水一战中,丁茂所部受创颇重,跑到旅部来要人·-直属营原本就是超编再超编的。
  卓青身量颇高,背脊挺直,脸上如有寒冰,眉头紧锁,有著阴鬱之气。
  “求见陈千户。”
  曾经因为护佑平民绞杀乱兵的丁茂对卓青有些好感,笑著说:“我帮你问问片刻后,有士卒將卓青引入內院。
  陈锐正在与戚继光、徐渭討论骑兵渡河的方案。
  “益都稍远了些,关键还是寿光县。”戚继光剖析局势,“只是如今斥候尚未探查韃在寿光县有多少兵力,多少骑兵。”
  “等著吧。”徐渭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寿光县位於巨洋河西侧不远处,从南北来说,正好与益都县一起,將昌乐县夹在了中间。”
  “但其间两条大河呢。”戚继光摇摇头。
  “不要考虑的太复杂。”陈锐盯著地图,“诺延达喇手中本部骑兵不过千,
  加上汉骑也不过两千,玩不出什么样。”
  “二团本就有弓弩,再將一团、直属营的鸟都调拨过去,都射程颇远,加上以鸳鸯阵固守,足以掩护了。”
  提起鸟,戚继光忍不住羡慕嫉妒,“真是好东西。”
  “想什么好事呢?!”
  “做梦!”徐渭笑骂道:“护卫军一共也就两百多支,造价昂贵。”
  自汶水县一战开始,戚继光对护卫军的態度是摆在明面上的,对陈锐的態度也是摆在明面上的。
  甚至徐渭与王德有所爭执的时候,戚继光至少没有什么偏向。
  同时戚继光完全不插手护卫军的事务,同时又毫不犹豫的將所率的近千骑兵置於陈锐的指挥体系中。
  这些让原本有些警惕的徐渭接纳了戚继光如今的徐渭,尖酸刻薄那是对外人的,或者对著自己看得上的人。
  “你就是卓青。”陈锐转回头看向沉默站在一旁的卓青。
  “拜见陈千户。”
  徐渭眉头挑了挑,卓青乃山东卫所兵,如今山东总兵阵亡,按道理来说,卓青的上司正是站在一旁的戚继光这位山东副总兵。
  “说吧。”
  陈锐的开门见山让卓青略为愣然,后者隨即拜倒:“愿入护卫军,请陈千户收纳。”
  “如今尚在战时,待得战后再说。”陈锐摆了摆手。
  卓青顿了顿,再次开口道:“今日听王如龙兄弟提及,护卫军有意迁居民眾去胶州,日后会在麻港驻军。”
  “王如龙这个大嘴巴。”徐渭笑骂了句,“你消息倒是灵通。”
  “胶州驻有灵山卫、鰲山卫,在下乃灵山卫百户。”卓青继续说:“两卫能战之兵大都在去年淮东,今岁青州两战中或阵亡或降敌。
  灵山卫指挥使以及指挥同知皆战死,鰲山卫指挥使、指挥同知去岁降了靶,如今皆外强中空,留守卫所的唯有数名百户。”
  卓青加重了语气,“但两卫尚有青壮,尚有田地,尚有军械,尚有船只,愿受陈千户驱使。”
  “无论是疏通河道、修建码头,还是入军上阵杀敌,不敢落於人后。”
  陈锐眉头挑了挑,如今天下大乱,但因为入中原的韃靶兵力不足,所以很多地方还算太平,比如胶州就从来没有受到侵害。
  大量民眾迁居胶州,护卫军在胶州湾打造基地,这些会给本地人带来利益,
  但同时也肯定会发生衝突。
  即墨、高密两个县都距离胶州湾有些距离,所以实际上胶州湾左右,是属於灵山卫、鰲山卫的地盘。
  换句话说,卓青是送了一份大礼过来能有一个在当地有些威望,也有人脉的卫所官在中间,对接下来的基建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適才卓青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灵山卫、鰲山卫没有千户、副千户了,以自己这个百户为首。
  徐渭饶有兴致的看著卓青,心想此人的確不凡,看得出来是一回事,但能这么快下定决心,却是另一回事。
  陈锐眯著眼打量著卓青,直接问道:“你要什么?”
  卓青垂下头,隨即又抬了起来,“我与罗素之类不同,他们不要祖宗,我还是要的。”
  让卓青意外的是,陈锐没有什么动容,只摇了摇头,“这个理由不够。”
  陈锐相信卓青有入军杀敌之心,但没有必要投护卫军,其间必然还有其他原因。
  卓青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知州虽侥倖,但死志不移。”
  陈锐、戚继光、徐渭这下都恍然大悟,在王如龙即將下令斩杀所有將校的时候,是閔柏站了出来保住了卓青。
  如今閔柏已有死志,甚至就在昨晚悬樑险些自尽,卓青又如何能无动於衷呢?
  戚继光再次向陈锐投去羡慕的眼神,他也很眼馋卓青。
  在戚继光看来,护卫军中多有將才,周君佑、周君仁、楼楠、叶邦荣就不说了,下面的丁茂、朱珏、廉钟、丁邦彦、陈子鑾都非寻常人物。
  嗯,戚继光眼光的確不凡,这个时空的他自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將才,在另一个时空,大部分都是他魔下重將。
  “最终只有数百骑兵生还,而且还是因为护卫军,因为你诺延达喇吞不下这口气的。”
  “嗯。”陈锐也笑了,只是笑容有些冷,“诺延达喇不死心,可以再来试一试!”
  之前两战,陈锐虽然看似很有把握,但也只是有把握护卫军不会败北。
  这一次,陈锐有著充足的信心,此战必胜!
  还在盯著地图的陈子鑾却嘆息道:“还是早些开战的好,不然时间就不够了。”
  徐渭、陈锐都不声,这是显而易见的。
  都已经九月中旬了,接下来胶州还要进行大基建,山东的气候可不是东南能比的。
  陈锐盯著地图,“若是能將韃驱逐出青州——”
  “最好一路追击。”徐渭补充道:“青州府、济南府交界处的临淄、淄川一带有大量人口,而且肯定有大量被搜刮来的粮草。”
  陈锐在心里反覆盘点,这稍微有些冒险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这一战。
  原先想的太简单了,不再打一战,不会甘心,也不会轻易退走-说不定还会选择驻守青州呢。
  城西县衙內,王德正与閔柏相对而坐,前者聊起陈年往事,他是嘉靖十七年进士,比閔柏早了三年,当年在京中就有来往,同在山东任职,也算有些交情。
  而閔柏面无表情的听著,整个人不说呆若木鸡,压根就是个活死人,颈间因为悬樑而留下的痕跡显得触目惊心。
  好一会儿之后,閔柏才略有些反应,因为听见了“卓青”这个名字。
  卓青,山东胶州灵山卫世袭百户,勇而有略,去岁淮东大败,卓青在徐州府率三百卫所兵设伏,斩六十八人,算是不多的亮点之一。
  本就是卫所出身,又年纪轻,而且在此次兵乱中尚能维繫本心,不愿肆虐平民,更不愿降韃———这样的將才,自然被王德窥探。
  閔柏嘴角动了动,他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自尽谢罪,就是因为卓青。
  閔柏不想看到卓青与罗素等败类一般,被护卫军囱图全都杀了,那样死的太冤。
  閔柏也知道王德欲要招揽,但思索片刻后闭上了双眼。
  王德还在碟碟不休的劝说,而此时此刻,年轻的卓青站在了护卫军临时设立的旅部门外。
  “你就是卓青?”丁茂好奇的打量著面前的青年。
  胶水一战中,丁茂所部受创颇重,跑到旅部来要人·-直属营原本就是超编再超编的。
  卓青身量颇高,背脊挺直,脸上如有寒冰,眉头紧锁,有著阴鬱之气。
  “求见陈千户。”
  曾经因为护佑平民绞杀乱兵的丁茂对卓青有些好感,笑著说:“我帮你问问片刻后,有士卒將卓青引入內院。
  陈锐正在与戚继光、徐渭討论骑兵渡河的方案。
  “益都稍远了些,关键还是寿光县。”戚继光剖析局势,“只是如今斥候尚未探查韃在寿光县有多少兵力,多少骑兵。”
  “等著吧。”徐渭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寿光县位於巨洋河西侧不远处,从南北来说,正好与益都县一起,將昌乐县夹在了中间。”
  “但其间两条大河呢。”戚继光摇摇头。
  “不要考虑的太复杂。”陈锐盯著地图,“诺延达喇手中本部骑兵不过千,
  加上汉骑也不过两千,玩不出什么样。”
  “二团本就有弓弩,再將一团、直属营的鸟都调拨过去,都射程颇远,加上以鸳鸯阵固守,足以掩护了。”
  提起鸟,戚继光忍不住羡慕嫉妒,“真是好东西。”
  “想什么好事呢?!”
  “做梦!”徐渭笑骂道:“护卫军一共也就两百多支,造价昂贵。”
  自汶水县一战开始,戚继光对护卫军的態度是摆在明面上的,对陈锐的態度也是摆在明面上的。
  甚至徐渭与王德有所爭执的时候,戚继光至少没有什么偏向。
  同时戚继光完全不插手护卫军的事务,同时又毫不犹豫的將所率的近千骑兵置於陈锐的指挥体系中。
  这些让原本有些警惕的徐渭接纳了戚继光如今的徐渭,尖酸刻薄那是对外人的,或者对著自己看得上的人。
  “你就是卓青。”陈锐转回头看向沉默站在一旁的卓青。
  “拜见陈千户。”
  徐渭眉头挑了挑,卓青乃山东卫所兵,如今山东总兵阵亡,按道理来说,卓青的上司正是站在一旁的戚继光这位山东副总兵。
  “说吧。”
  陈锐的开门见山让卓青略为愣然,后者隨即拜倒:“愿入护卫军,请陈千户收纳。”
  “如今尚在战时,待得战后再说。”陈锐摆了摆手。
  卓青顿了顿,再次开口道:“今日听王如龙兄弟提及,护卫军有意迁居民眾去胶州,日后会在麻港驻军。”
  “王如龙这个大嘴巴。”徐渭笑骂了句,“你消息倒是灵通。”
  “胶州驻有灵山卫、鰲山卫,在下乃灵山卫百户。”卓青继续说:“两卫能战之兵大都在去年淮东,今岁青州两战中或阵亡或降敌。
  灵山卫指挥使以及指挥同知皆战死,鰲山卫指挥使、指挥同知去岁降了靶,如今皆外强中空,留守卫所的唯有数名百户。”
  卓青加重了语气,“但两卫尚有青壮,尚有田地,尚有军械,尚有船只,愿受陈千户驱使。”
  “无论是疏通河道、修建码头,还是入军上阵杀敌,不敢落於人后。”
  陈锐眉头挑了挑,如今天下大乱,但因为入中原的韃靶兵力不足,所以很多地方还算太平,比如胶州就从来没有受到侵害。
  大量民眾迁居胶州,护卫军在胶州湾打造基地,这些会给本地人带来利益,
  但同时也肯定会发生衝突。
  即墨、高密两个县都距离胶州湾有些距离,所以实际上胶州湾左右,是属於灵山卫、鰲山卫的地盘。
  换句话说,卓青是送了一份大礼过来能有一个在当地有些威望,也有人脉的卫所官在中间,对接下来的基建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適才卓青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灵山卫、鰲山卫没有千户、副千户了,以自己这个百户为首。
  徐渭饶有兴致的看著卓青,心想此人的確不凡,看得出来是一回事,但能这么快下定决心,却是另一回事。
  陈锐眯著眼打量著卓青,直接问道:“你要什么?”
  卓青垂下头,隨即又抬了起来,“我与罗素之类不同,他们不要祖宗,我还是要的。”
  让卓青意外的是,陈锐没有什么动容,只摇了摇头,“这个理由不够。”
  陈锐相信卓青有入军杀敌之心,但没有必要投护卫军,其间必然还有其他原因。
  卓青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知州虽侥倖,但死志不移。”
  陈锐、戚继光、徐渭这下都恍然大悟,在王如龙即將下令斩杀所有將校的时候,是閔柏站了出来保住了卓青。
  如今閔柏已有死志,甚至就在昨晚悬樑险些自尽,卓青又如何能无动於衷呢?
  戚继光再次向陈锐投去羡慕的眼神,他也很眼馋卓青。
  在戚继光看来,护卫军中多有將才,周君佑、周君仁、楼楠、叶邦荣就不说了,下面的丁茂、朱珏、廉钟、丁邦彦、陈子鑾都非寻常人物。
  嗯,戚继光眼光的確不凡,这个时空的他自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將才,在另一个时空,大部分都是他魔下重將。
  “最终只有数百骑兵生还,而且还是因为护卫军,因为你诺延达喇吞不下这口气的。”
  “嗯。”陈锐也笑了,只是笑容有些冷,“诺延达喇不死心,可以再来试一试!”
  之前两战,陈锐虽然看似很有把握,但也只是有把握护卫军不会败北。
  这一次,陈锐有著充足的信心,此战必胜!
  还在盯著地图的陈子鑾却嘆息道:“还是早些开战的好,不然时间就不够了。”
  徐渭、陈锐都不声,这是显而易见的。
  都已经九月中旬了,接下来胶州还要进行大基建,山东的气候可不是东南能比的。
  陈锐盯著地图,“若是能將韃驱逐出青州——”
  “最好一路追击。”徐渭补充道:“青州府、济南府交界处的临淄、淄川一带有大量人口,而且肯定有大量被搜刮来的粮草。”
  陈锐在心里反覆盘点,这稍微有些冒险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这一战。
  原先想的太简单了,不再打一战,不会甘心,也不会轻易退走-说不定还会选择驻守青州呢。
  城西县衙內,王德正与閔柏相对而坐,前者聊起陈年往事,他是嘉靖十七年进士,比閔柏早了三年,当年在京中就有来往,同在山东任职,也算有些交情。
  而閔柏面无表情的听著,整个人不说呆若木鸡,压根就是个活死人,颈间因为悬樑而留下的痕跡显得触目惊心。
  好一会儿之后,閔柏才略有些反应,因为听见了“卓青”这个名字。
  卓青,山东胶州灵山卫世袭百户,勇而有略,去岁淮东大败,卓青在徐州府率三百卫所兵设伏,斩六十八人,算是不多的亮点之一。
  本就是卫所出身,又年纪轻,而且在此次兵乱中尚能维繫本心,不愿肆虐平民,更不愿降韃———这样的將才,自然被王德窥探。
  閔柏嘴角动了动,他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自尽谢罪,就是因为卓青。
  閔柏不想看到卓青与罗素等败类一般,被护卫军囱图全都杀了,那样死的太冤。
  閔柏也知道王德欲要招揽,但思索片刻后闭上了双眼。
  王德还在碟碟不休的劝说,而此时此刻,年轻的卓青站在了护卫军临时设立的旅部门外。
  “你就是卓青?”丁茂好奇的打量著面前的青年。
  胶水一战中,丁茂所部受创颇重,跑到旅部来要人·-直属营原本就是超编再超编的。
  卓青身量颇高,背脊挺直,脸上如有寒冰,眉头紧锁,有著阴鬱之气。
  “求见陈千户。”
  曾经因为护佑平民绞杀乱兵的丁茂对卓青有些好感,笑著说:“我帮你问问片刻后,有士卒將卓青引入內院。
  陈锐正在与戚继光、徐渭討论骑兵渡河的方案。
  “益都稍远了些,关键还是寿光县。”戚继光剖析局势,“只是如今斥候尚未探查韃在寿光县有多少兵力,多少骑兵。”
  “等著吧。”徐渭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寿光县位於巨洋河西侧不远处,从南北来说,正好与益都县一起,將昌乐县夹在了中间。”
  “但其间两条大河呢。”戚继光摇摇头。
  “不要考虑的太复杂。”陈锐盯著地图,“诺延达喇手中本部骑兵不过千,
  加上汉骑也不过两千,玩不出什么样。”
  “二团本就有弓弩,再將一团、直属营的鸟都调拨过去,都射程颇远,加上以鸳鸯阵固守,足以掩护了。”
  提起鸟,戚继光忍不住羡慕嫉妒,“真是好东西。”
  “想什么好事呢?!”
  “做梦!”徐渭笑骂道:“护卫军一共也就两百多支,造价昂贵。”
  自汶水县一战开始,戚继光对护卫军的態度是摆在明面上的,对陈锐的態度也是摆在明面上的。
  甚至徐渭与王德有所爭执的时候,戚继光至少没有什么偏向。
  同时戚继光完全不插手护卫军的事务,同时又毫不犹豫的將所率的近千骑兵置於陈锐的指挥体系中。
  这些让原本有些警惕的徐渭接纳了戚继光如今的徐渭,尖酸刻薄那是对外人的,或者对著自己看得上的人。
  “你就是卓青。”陈锐转回头看向沉默站在一旁的卓青。
  “拜见陈千户。”
  徐渭眉头挑了挑,卓青乃山东卫所兵,如今山东总兵阵亡,按道理来说,卓青的上司正是站在一旁的戚继光这位山东副总兵。
  “说吧。”
  陈锐的开门见山让卓青略为愣然,后者隨即拜倒:“愿入护卫军,请陈千户收纳。”
  “如今尚在战时,待得战后再说。”陈锐摆了摆手。
  卓青顿了顿,再次开口道:“今日听王如龙兄弟提及,护卫军有意迁居民眾去胶州,日后会在麻港驻军。”
  “王如龙这个大嘴巴。”徐渭笑骂了句,“你消息倒是灵通。”
  “胶州驻有灵山卫、鰲山卫,在下乃灵山卫百户。”卓青继续说:“两卫能战之兵大都在去年淮东,今岁青州两战中或阵亡或降敌。
  灵山卫指挥使以及指挥同知皆战死,鰲山卫指挥使、指挥同知去岁降了靶,如今皆外强中空,留守卫所的唯有数名百户。”
  卓青加重了语气,“但两卫尚有青壮,尚有田地,尚有军械,尚有船只,愿受陈千户驱使。”
  “无论是疏通河道、修建码头,还是入军上阵杀敌,不敢落於人后。”
  陈锐眉头挑了挑,如今天下大乱,但因为入中原的韃靶兵力不足,所以很多地方还算太平,比如胶州就从来没有受到侵害。
  大量民眾迁居胶州,护卫军在胶州湾打造基地,这些会给本地人带来利益,
  但同时也肯定会发生衝突。
  即墨、高密两个县都距离胶州湾有些距离,所以实际上胶州湾左右,是属於灵山卫、鰲山卫的地盘。
  换句话说,卓青是送了一份大礼过来能有一个在当地有些威望,也有人脉的卫所官在中间,对接下来的基建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適才卓青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灵山卫、鰲山卫没有千户、副千户了,以自己这个百户为首。
  徐渭饶有兴致的看著卓青,心想此人的確不凡,看得出来是一回事,但能这么快下定决心,却是另一回事。
  陈锐眯著眼打量著卓青,直接问道:“你要什么?”
  卓青垂下头,隨即又抬了起来,“我与罗素之类不同,他们不要祖宗,我还是要的。”
  让卓青意外的是,陈锐没有什么动容,只摇了摇头,“这个理由不够。”
  陈锐相信卓青有入军杀敌之心,但没有必要投护卫军,其间必然还有其他原因。
  卓青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知州虽侥倖,但死志不移。”
  陈锐、戚继光、徐渭这下都恍然大悟,在王如龙即將下令斩杀所有將校的时候,是閔柏站了出来保住了卓青。
  如今閔柏已有死志,甚至就在昨晚悬樑险些自尽,卓青又如何能无动於衷呢?
  戚继光再次向陈锐投去羡慕的眼神,他也很眼馋卓青。
  在戚继光看来,护卫军中多有將才,周君佑、周君仁、楼楠、叶邦荣就不说了,下面的丁茂、朱珏、廉钟、丁邦彦、陈子鑾都非寻常人物。
  嗯,戚继光眼光的確不凡,这个时空的他自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將才,在另一个时空,大部分都是他魔下重將。
  “最终只有数百骑兵生还,而且还是因为护卫军,因为你诺延达喇吞不下这口气的。”
  “嗯。”陈锐也笑了,只是笑容有些冷,“诺延达喇不死心,可以再来试一试!”
  之前两战,陈锐虽然看似很有把握,但也只是有把握护卫军不会败北。
  这一次,陈锐有著充足的信心,此战必胜!
  还在盯著地图的陈子鑾却嘆息道:“还是早些开战的好,不然时间就不够了。”
  徐渭、陈锐都不声,这是显而易见的。
  都已经九月中旬了,接下来胶州还要进行大基建,山东的气候可不是东南能比的。
  陈锐盯著地图,“若是能將韃驱逐出青州——”
  “最好一路追击。”徐渭补充道:“青州府、济南府交界处的临淄、淄川一带有大量人口,而且肯定有大量被搜刮来的粮草。”
  陈锐在心里反覆盘点,这稍微有些冒险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这一战。
  原先想的太简单了,不再打一战,不会甘心,也不会轻易退走-说不定还会选择驻守青州呢。
  城西县衙內,王德正与閔柏相对而坐,前者聊起陈年往事,他是嘉靖十七年进士,比閔柏早了三年,当年在京中就有来往,同在山东任职,也算有些交情。
  而閔柏面无表情的听著,整个人不说呆若木鸡,压根就是个活死人,颈间因为悬樑而留下的痕跡显得触目惊心。
  好一会儿之后,閔柏才略有些反应,因为听见了“卓青”这个名字。
  卓青,山东胶州灵山卫世袭百户,勇而有略,去岁淮东大败,卓青在徐州府率三百卫所兵设伏,斩六十八人,算是不多的亮点之一。
  本就是卫所出身,又年纪轻,而且在此次兵乱中尚能维繫本心,不愿肆虐平民,更不愿降韃———这样的將才,自然被王德窥探。
  閔柏嘴角动了动,他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自尽谢罪,就是因为卓青。
  閔柏不想看到卓青与罗素等败类一般,被护卫军囱图全都杀了,那样死的太冤。
  閔柏也知道王德欲要招揽,但思索片刻后闭上了双眼。
  王德还在碟碟不休的劝说,而此时此刻,年轻的卓青站在了护卫军临时设立的旅部门外。
  “你就是卓青?”丁茂好奇的打量著面前的青年。
  胶水一战中,丁茂所部受创颇重,跑到旅部来要人·-直属营原本就是超编再超编的。
  卓青身量颇高,背脊挺直,脸上如有寒冰,眉头紧锁,有著阴鬱之气。
  “求见陈千户。”
  曾经因为护佑平民绞杀乱兵的丁茂对卓青有些好感,笑著说:“我帮你问问片刻后,有士卒將卓青引入內院。
  陈锐正在与戚继光、徐渭討论骑兵渡河的方案。
  “益都稍远了些,关键还是寿光县。”戚继光剖析局势,“只是如今斥候尚未探查韃在寿光县有多少兵力,多少骑兵。”
  “等著吧。”徐渭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寿光县位於巨洋河西侧不远处,从南北来说,正好与益都县一起,將昌乐县夹在了中间。”
  “但其间两条大河呢。”戚继光摇摇头。
  “不要考虑的太复杂。”陈锐盯著地图,“诺延达喇手中本部骑兵不过千,
  加上汉骑也不过两千,玩不出什么样。”
  “二团本就有弓弩,再將一团、直属营的鸟都调拨过去,都射程颇远,加上以鸳鸯阵固守,足以掩护了。”
  提起鸟,戚继光忍不住羡慕嫉妒,“真是好东西。”
  “想什么好事呢?!”
  “做梦!”徐渭笑骂道:“护卫军一共也就两百多支,造价昂贵。”
  自汶水县一战开始,戚继光对护卫军的態度是摆在明面上的,对陈锐的態度也是摆在明面上的。
  甚至徐渭与王德有所爭执的时候,戚继光至少没有什么偏向。
  同时戚继光完全不插手护卫军的事务,同时又毫不犹豫的將所率的近千骑兵置於陈锐的指挥体系中。
  这些让原本有些警惕的徐渭接纳了戚继光如今的徐渭,尖酸刻薄那是对外人的,或者对著自己看得上的人。
  “你就是卓青。”陈锐转回头看向沉默站在一旁的卓青。
  “拜见陈千户。”
  徐渭眉头挑了挑,卓青乃山东卫所兵,如今山东总兵阵亡,按道理来说,卓青的上司正是站在一旁的戚继光这位山东副总兵。
  “说吧。”
  陈锐的开门见山让卓青略为愣然,后者隨即拜倒:“愿入护卫军,请陈千户收纳。”
  “如今尚在战时,待得战后再说。”陈锐摆了摆手。
  卓青顿了顿,再次开口道:“今日听王如龙兄弟提及,护卫军有意迁居民眾去胶州,日后会在麻港驻军。”
  “王如龙这个大嘴巴。”徐渭笑骂了句,“你消息倒是灵通。”
  “胶州驻有灵山卫、鰲山卫,在下乃灵山卫百户。”卓青继续说:“两卫能战之兵大都在去年淮东,今岁青州两战中或阵亡或降敌。
  灵山卫指挥使以及指挥同知皆战死,鰲山卫指挥使、指挥同知去岁降了靶,如今皆外强中空,留守卫所的唯有数名百户。”
  卓青加重了语气,“但两卫尚有青壮,尚有田地,尚有军械,尚有船只,愿受陈千户驱使。”
  “无论是疏通河道、修建码头,还是入军上阵杀敌,不敢落於人后。”
  陈锐眉头挑了挑,如今天下大乱,但因为入中原的韃靶兵力不足,所以很多地方还算太平,比如胶州就从来没有受到侵害。
  大量民眾迁居胶州,护卫军在胶州湾打造基地,这些会给本地人带来利益,
  但同时也肯定会发生衝突。
  即墨、高密两个县都距离胶州湾有些距离,所以实际上胶州湾左右,是属於灵山卫、鰲山卫的地盘。
  换句话说,卓青是送了一份大礼过来能有一个在当地有些威望,也有人脉的卫所官在中间,对接下来的基建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適才卓青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灵山卫、鰲山卫没有千户、副千户了,以自己这个百户为首。
  徐渭饶有兴致的看著卓青,心想此人的確不凡,看得出来是一回事,但能这么快下定决心,却是另一回事。
  陈锐眯著眼打量著卓青,直接问道:“你要什么?”
  卓青垂下头,隨即又抬了起来,“我与罗素之类不同,他们不要祖宗,我还是要的。”
  让卓青意外的是,陈锐没有什么动容,只摇了摇头,“这个理由不够。”
  陈锐相信卓青有入军杀敌之心,但没有必要投护卫军,其间必然还有其他原因。
  卓青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知州虽侥倖,但死志不移。”
  陈锐、戚继光、徐渭这下都恍然大悟,在王如龙即將下令斩杀所有將校的时候,是閔柏站了出来保住了卓青。
  如今閔柏已有死志,甚至就在昨晚悬樑险些自尽,卓青又如何能无动於衷呢?
  戚继光再次向陈锐投去羡慕的眼神,他也很眼馋卓青。
  在戚继光看来,护卫军中多有將才,周君佑、周君仁、楼楠、叶邦荣就不说了,下面的丁茂、朱珏、廉钟、丁邦彦、陈子鑾都非寻常人物。
  嗯,戚继光眼光的確不凡,这个时空的他自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將才,在另一个时空,大部分都是他魔下重將。
  “最终只有数百骑兵生还,而且还是因为护卫军,因为你诺延达喇吞不下这口气的。”
  “嗯。”陈锐也笑了,只是笑容有些冷,“诺延达喇不死心,可以再来试一试!”
  之前两战,陈锐虽然看似很有把握,但也只是有把握护卫军不会败北。
  这一次,陈锐有著充足的信心,此战必胜!
  还在盯著地图的陈子鑾却嘆息道:“还是早些开战的好,不然时间就不够了。”
  徐渭、陈锐都不声,这是显而易见的。
  都已经九月中旬了,接下来胶州还要进行大基建,山东的气候可不是东南能比的。
  陈锐盯著地图,“若是能將韃驱逐出青州——”
  “最好一路追击。”徐渭补充道:“青州府、济南府交界处的临淄、淄川一带有大量人口,而且肯定有大量被搜刮来的粮草。”
  陈锐在心里反覆盘点,这稍微有些冒险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这一战。
  原先想的太简单了,不再打一战,不会甘心,也不会轻易退走-说不定还会选择驻守青州呢。
  城西县衙內,王德正与閔柏相对而坐,前者聊起陈年往事,他是嘉靖十七年进士,比閔柏早了三年,当年在京中就有来往,同在山东任职,也算有些交情。
  而閔柏面无表情的听著,整个人不说呆若木鸡,压根就是个活死人,颈间因为悬樑而留下的痕跡显得触目惊心。
  好一会儿之后,閔柏才略有些反应,因为听见了“卓青”这个名字。
  卓青,山东胶州灵山卫世袭百户,勇而有略,去岁淮东大败,卓青在徐州府率三百卫所兵设伏,斩六十八人,算是不多的亮点之一。
  本就是卫所出身,又年纪轻,而且在此次兵乱中尚能维繫本心,不愿肆虐平民,更不愿降韃———这样的將才,自然被王德窥探。
  閔柏嘴角动了动,他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自尽谢罪,就是因为卓青。
  閔柏不想看到卓青与罗素等败类一般,被护卫军囱图全都杀了,那样死的太冤。
  閔柏也知道王德欲要招揽,但思索片刻后闭上了双眼。
  王德还在碟碟不休的劝说,而此时此刻,年轻的卓青站在了护卫军临时设立的旅部门外。
  “你就是卓青?”丁茂好奇的打量著面前的青年。
  胶水一战中,丁茂所部受创颇重,跑到旅部来要人·-直属营原本就是超编再超编的。
  卓青身量颇高,背脊挺直,脸上如有寒冰,眉头紧锁,有著阴鬱之气。
  “求见陈千户。”
  曾经因为护佑平民绞杀乱兵的丁茂对卓青有些好感,笑著说:“我帮你问问片刻后,有士卒將卓青引入內院。
  陈锐正在与戚继光、徐渭討论骑兵渡河的方案。
  “益都稍远了些,关键还是寿光县。”戚继光剖析局势,“只是如今斥候尚未探查韃在寿光县有多少兵力,多少骑兵。”
  “等著吧。”徐渭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寿光县位於巨洋河西侧不远处,从南北来说,正好与益都县一起,將昌乐县夹在了中间。”
  “但其间两条大河呢。”戚继光摇摇头。
  “不要考虑的太复杂。”陈锐盯著地图,“诺延达喇手中本部骑兵不过千,
  加上汉骑也不过两千,玩不出什么样。”
  “二团本就有弓弩,再將一团、直属营的鸟都调拨过去,都射程颇远,加上以鸳鸯阵固守,足以掩护了。”
  提起鸟,戚继光忍不住羡慕嫉妒,“真是好东西。”
  “想什么好事呢?!”
  “做梦!”徐渭笑骂道:“护卫军一共也就两百多支,造价昂贵。”
  自汶水县一战开始,戚继光对护卫军的態度是摆在明面上的,对陈锐的態度也是摆在明面上的。
  甚至徐渭与王德有所爭执的时候,戚继光至少没有什么偏向。
  同时戚继光完全不插手护卫军的事务,同时又毫不犹豫的將所率的近千骑兵置於陈锐的指挥体系中。
  这些让原本有些警惕的徐渭接纳了戚继光如今的徐渭,尖酸刻薄那是对外人的,或者对著自己看得上的人。
  “你就是卓青。”陈锐转回头看向沉默站在一旁的卓青。
  “拜见陈千户。”
  徐渭眉头挑了挑,卓青乃山东卫所兵,如今山东总兵阵亡,按道理来说,卓青的上司正是站在一旁的戚继光这位山东副总兵。
  “说吧。”
  陈锐的开门见山让卓青略为愣然,后者隨即拜倒:“愿入护卫军,请陈千户收纳。”
  “如今尚在战时,待得战后再说。”陈锐摆了摆手。
  卓青顿了顿,再次开口道:“今日听王如龙兄弟提及,护卫军有意迁居民眾去胶州,日后会在麻港驻军。”
  “王如龙这个大嘴巴。”徐渭笑骂了句,“你消息倒是灵通。”
  “胶州驻有灵山卫、鰲山卫,在下乃灵山卫百户。”卓青继续说:“两卫能战之兵大都在去年淮东,今岁青州两战中或阵亡或降敌。
  灵山卫指挥使以及指挥同知皆战死,鰲山卫指挥使、指挥同知去岁降了靶,如今皆外强中空,留守卫所的唯有数名百户。”
  卓青加重了语气,“但两卫尚有青壮,尚有田地,尚有军械,尚有船只,愿受陈千户驱使。”
  “无论是疏通河道、修建码头,还是入军上阵杀敌,不敢落於人后。”
  陈锐眉头挑了挑,如今天下大乱,但因为入中原的韃靶兵力不足,所以很多地方还算太平,比如胶州就从来没有受到侵害。
  大量民眾迁居胶州,护卫军在胶州湾打造基地,这些会给本地人带来利益,
  但同时也肯定会发生衝突。
  即墨、高密两个县都距离胶州湾有些距离,所以实际上胶州湾左右,是属於灵山卫、鰲山卫的地盘。
  换句话说,卓青是送了一份大礼过来能有一个在当地有些威望,也有人脉的卫所官在中间,对接下来的基建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適才卓青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灵山卫、鰲山卫没有千户、副千户了,以自己这个百户为首。
  徐渭饶有兴致的看著卓青,心想此人的確不凡,看得出来是一回事,但能这么快下定决心,却是另一回事。
  陈锐眯著眼打量著卓青,直接问道:“你要什么?”
  卓青垂下头,隨即又抬了起来,“我与罗素之类不同,他们不要祖宗,我还是要的。”
  让卓青意外的是,陈锐没有什么动容,只摇了摇头,“这个理由不够。”
  陈锐相信卓青有入军杀敌之心,但没有必要投护卫军,其间必然还有其他原因。
  卓青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知州虽侥倖,但死志不移。”
  陈锐、戚继光、徐渭这下都恍然大悟,在王如龙即將下令斩杀所有將校的时候,是閔柏站了出来保住了卓青。
  如今閔柏已有死志,甚至就在昨晚悬樑险些自尽,卓青又如何能无动於衷呢?
  戚继光再次向陈锐投去羡慕的眼神,他也很眼馋卓青。
  在戚继光看来,护卫军中多有將才,周君佑、周君仁、楼楠、叶邦荣就不说了,下面的丁茂、朱珏、廉钟、丁邦彦、陈子鑾都非寻常人物。
  嗯,戚继光眼光的確不凡,这个时空的他自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將才,在另一个时空,大部分都是他魔下重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