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就在近日

  第263章 就在近日
  这是歷史上绝无仅有的迁移。
  歷史上类似的迁移有很多次,几乎每朝都有,陈锐能记得都是与军事相关,
  比如衣冠南渡,比如因为安史之乱导致的南迁,以及靖康之耻等等。
  但如徐渭、凌云翼等人都点出了,本朝也有一次。
  明初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的大移民,当时朱元璋从山西、浙江两地向中原移民,主要使用的是招诱、征派的强迫办法。
  大量的青壮被绳捆索绑,一串一串连接起来送走,留在家中的老弱病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爷娘妻子奔走相送、牵衣顿足、拦路哭喊。”
  而这一次青州民眾的东迁,让很多读史的士子都颇为感慨,有士卒领总护送,沿途有营寨居住,时常可见有来回巡视的护卫军,每日都能领粮,还能见到粥棚。
  其中关键在於,每一队迁居民眾都有一个班率领,这直接导致了建制完整,
  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混乱。
  而混乱是歷史上迁徙的主旋律,往往是一百个人启程,最终能活著抵达目的地的不超过四成。
  昌乐县外的丹河畔,吴大绩正在指挥士卒搭起灶台,並不是要做饭,这段时间除了在固定地点的粥棚,每个人吃的都是乾粮,现在是在煮水。
  “都不准喝生水!”吴大绩在人群中来回走动,不停的嘶吼,声音略有些沙哑,“不准喝生水!”
  “这也管的太多了吧!”一个青年小声埋怨了句。
  边上的马文煒瞪了眼堂弟,环顾四周,提高音量道:“饮生水,易染病,最怕细小虫卵入体,常有咳血而亡。”
  吴大绩回头看了眼,微微点头,“迁居近千里之遥,路途漫长,又是大战之后,尸首处处,一旦疫病大起,只怕难以收拾。”
  马文煒是寿光举人,起身行了一礼,笑著说:“多谢足下。”
  吴大绩回了一礼,神色有些许怪异,从怀中掏出一个饼子,塞在一个孩子手里才转身离开。
  马文煒久久打量著吴大绩的背影,边上的青年好奇的问:“三兄,怎么了?
  ”
  “此人——”马文煒听了声,“似非寻常將校。”“
  別人没有察觉,但马文煒身为举人,他第一时间就发现,这位似乎还没有满二十岁的护卫军將校回礼的礼仪是儒礼。
  这是个士子,马文煒虽然好奇,但並不准备追问什么,北地沦丧,多少书香门第被破家,这样的少年郎並不少见。
  这时候,有马蹄声响起,马文煒转头看去,百余骑兵由南而来,民眾有些骚乱,但隨即就在士卒的高声呼喊下平静下来。
  马文煒当日在益都县城的县衙见过陈锐,远远一眼就认了出来,隨后看见吴大绩一路小跑过去。
  “怎么样?”陈锐翻身下马,“没碰上麻烦吧?”
  “还行。”吴大绩笑著与走近的孙鈺、麻夏打了个招呼,“就是速度慢了一些,两天才走到这儿,只怕还有至少五日才能抵达昌邑。”
  基本上所有迁居的民眾都需要先抵达昌邑,然后再陆续乘坐船只由胶莱河南下胶州。
  “小心一点,昌乐县南部,一伙乱兵藏在方山內。”孙鈺提醒道:“可能是因为无粮,跑出来劫掠。”
  “上午阎丁路过,听他说了。”吴大绩撇撇嘴,“王团副刚出兵,对方已经提前一鬨而散了。”
  孙鈺、麻夏都笑了,那伙乱兵肯定是经歷过九月十七日大战的,见到护送民眾的一个班还没交战就一鬨而散。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看见了护卫军標誌性的军械狼。
  类似的事情在各处都有发生,最让人捧腹的临县迁居的民眾,倪泰已经回程,留下了四百兵护送百姓。
  乱兵突然来袭,徐州兵奋力搏杀,双方麋战半响,死伤不少,叶邦彦闻报遣一营兵来援,结果乱兵远远看见狼,登时大溃。
  陈锐、孙鈺那边餵马歇息,吴大绩將麻夏扯到一边,低声问道:“益都那边如何?”
  “大哥留了陈子鑾、孔壮在后。”麻夏顿了顿,“哈大哥带著斥候探查益都、临淄北侧,韃靶、汉军都已经撤兵了,乐安、新城、长山等地都已经收復。”
  吴大绩探出舌头,想了会儿问道:“那位王巡按?”
  “到处跑唄,收容溃卒、降兵。”麻夏笑了声,“收一群酒囊饭袋——再说了,好些人都是手里沾染百姓性命的。”
  吴大绩嘆息了声,“可惜了戚元敬。”
  平心而论,山东三战,护卫军是当之无愧的绝对支柱,但登州军的发挥也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里主要指的是登州的骑兵。
  而以戚继光为首的登州將校对陈锐的完全服从是关键中的关键。
  不过,这两日,作妖的王德出现在每一地,都將戚继光带在身边,堪称形影不离。
  护卫军將校都对这位山东巡按很不感冒。
  那边的陈锐也正在说这个话题,孙鈺毕竟曾经出仕,很快就抓住了重点。
  “此战王汝修无甚功劳,但毕竟隨军西进,只要不提护卫军,理应升任山东巡抚。”孙鈺扯了扯嘴角,“而戚元敬自然是升任山东总兵。”
  徐渭琢磨了会儿点点头,“说不得王汝修的奏摺都已经送走了。”
  陈锐不置可否,反正护卫军並不指望从朝中得到什么好处,朝中那些官员不来捣鬼就算不错了。
  而对於戚继光,陈锐决定先冷眼旁观这位歷史上的名將如今陷入两难之中。
  去年京城告破之前,就是因为王德的讚誉,才让初出茅庐的戚继光有了些小小名气。
  但如今戚继光对王德的態度並不是因为私人关係,而是王德代表的是明廷-虽然朝廷將山东视为弃子,但戚继光依旧心里保留看希望。
  陈锐在心里想,或许是因为戚继光本人还没有受过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
  同样是这个原因,王重光就不肯迁居胶州,而家人被杀的郑光薄、张邦彦等人却毫不犹豫。
  再等等吧,陈锐不觉得嘉靖帝有著拨除沉,奋进而起的可能。
  这位歷史上以心思深沉,以权术驭下的皇帝,如今心心所念都是得道升天。
  “那边启程了。”徐渭侧头看了眼,吴大绩正在高声喊著,指挥民眾开始启程向东。
  “把马匹送过去。”陈锐看了眼章柔。
  直属营本是以司马为主將,孔壮为副,再往下是几个连长,不过司马现在基本上已经定下来转入骑兵,孔壮留在了益都县,所以章柔率百余骑为陈锐警卫。
  章柔没声,带著手下牵著战马过去,让百姓將部分背负的重物放在马背上徐渭嘿嘿一笑,“不至於吧?”
  “收拢民心,乃见小事。”孙鈺倒是赞成。
  陈锐认真的看著徐渭,“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依本心而为。”
  前世的子弟兵,在民眾遭遇危险的时候,永远都是冲在第一线。
  陈锐既然將组建的这支军队取名为护卫军,即使不能与子弟兵相提並论,但也应该向之靠齐。
  徐渭眨了眨眼,一时间难以判断出陈锐说的是真心话还是扯谎·这廝看似稳重,但扯起谎来无边无际。
  嗯,很快,这斯就要扯一个弥天大谎了。
  孙鈺咳嗽两声,换了个话题,“此刻战报已经入京了吧?”
  距离此地数百里外,已经开始回军的徐州军中,吴百朋也问出了同样的话。
  其实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真正的意义在於,战报入京之后可能发生的一切。
  数日之前,已经有斥候回到沂州,送回大致的战报,而前日,回到驻地的倪泰向吴桂芳、吴百朋详细的描述了他知道的一切。
  三战三捷,大溃万余韃,一路追击將靶驱逐出青州,这样的战绩让二吴都极为兴奋。
  在兴奋、激动、感慨的情绪中,吴桂芳亲手写下战报,快马入京。
  但在此之后,徐州军开始南撤的途中,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前面就是艾山了。”吴桂芳站在甲板上,抬头远眺前方的山峰。
  而吴百朋低头注视著沂水,沉默不语。
  吴桂芳看了眼这位江北巡按御史,迟疑了会儿低声问道:“如此大功,名將之流,朝中难道就不肯用之?”
  吴桂芳的那份奏摺中,除了战报之外,还有一力举荐陈锐的诸多讚誉,而对此,吴百朋不置可否。
  此刻的二吴还不知道胶水大捷战报入京之后,嘉靖帝的震怒以及朝中重臣的沉默—....不然吴桂芳不会贸然举荐。
  “去岁鱼台大捷,陈锐力挽狂澜,镇远侯,郑晓均赞其有將才,磨礪后当能大用。”吴百朋面无表情的说:“结果呢?”
  吴桂芳恨恨道:“严党不亡,国无所望!”
  虽然吴桂芳也是江西人,与严嵩是同乡,但两人有仇—-严世蕃曾经为长子求娶吴桂芳之女,被后者拒绝。
  “去岁那一战,周君佐战死山东,陈锐、周君仁等人一路东窜逃亡,皆与严世蕃有血海深仇。”吴百朋侧头看了眼吴桂芳,“他们更不会允许舟山为裕王所用。”
  吴桂芳脸色微变,他打的的確就是这个主意。
  因为严嵩、严世蕃,陛下不肯用,但裕王却是可以笼络的—-只要不做得太明显就行。
  看看护卫军山东三战,如此强军,他日裕王登基,澄清宇內,以陈锐、戚继光这等名將领兵,必能扫除韃。
  吴百朋不再解释什么,他与吴桂芳不同,在朝中是没有什么政治偏向的。
  只不过,吴百朋很確认,裕王的笼络收不到什么效果。
  舟山的种种,都在刻意与朝中切割,白手起家,聚財拢才,组建强兵,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径直北上这一点,有很多人看得出来,但吴百朋的判断依据並不仅仅局限於此。
  在护卫军北上之前,关於江北各事,吴百朋与陈锐、徐渭常有信件往来。
  所以,吴百朋很確认,陈锐的下一个目標就是海州。
  状元军的北上牵制,以及徐州出兵兗州府,护卫军的自標是青州府南部。
  虽然因为韃的惨败,导致计划大幅度的修改,但吴百朋相信,陈锐那双眸子,至少有一只眼晴正盯著海州。
  拿下海州,就能与青州南部接壤,护卫军就能进退自如,而且驱逐盘踞海州的倭寇,也使得护卫军运送物资北上,不会遭到倭寇、海盗的劫掠。
  更何况,如今的海州一片惨状,乱兵、乱民、倭寇、盗匪肆虐,占据了淮安府整个东北,而且还经常沿涟水南下劫掠地方。
  徐州军不能轻调,江北军有能力收復海州吗?
  绝无可能。
  所以,护卫军拿下海州,虽然没有名义,却是顺理成章的。
  野心勃勃?
  志向远大?
  吴百朋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价那位青年,他对嘉请帝已然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位皇帝抵达南京之后的所作所为让他失望—.-事实上,类似他的官员比比皆是而与吴桂芳不同,吴百朋去岁在河南领军,与韃靶直面,曾经数度见过裕王—虽然留於军中,但也只是个牌位,不通军略,无有胆识。
  最重要的是裕王性情绵软,陈锐这等豪杰会被其降服吗?
  吴百朋轻轻嘆了口气,且看朝中吧,看看朝中会有什么样的態度。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舟山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割据势力。
  就在这时候,一艘小船在视线內出现,船上数名士卒正在拼命招手,高声嘶吼。
  “出了什么事?”吴桂芳神色一紧。
  片刻之后,吴桂芳、吴百朋都是脸色大变,九月二十六日,盘踞於郁州岛的倭寇突然出现在硕项湖西侧。
  九月二十八日,沐阳县告破,倭寇大掠全城,
  “那就是三天前—”吴桂芳追问道:“成国公可出兵了?”
  信使摇头道:“我由沐水北上,未见官军踪跡。”
  吴百朋脸色铁青,“状元军还在羽山?”
  信使再次摇头,“尚不知晓,不过未闻回军。”
  吴桂芳看向吴百朋,“如今淮安府还有兵力吗?”
  “状元军尚有近千兵力留守清河,江北游击李遂率两千兵丁驻守安东。”吴百朋神色难看。
  此时,倪泰已经赶来了,第一时间问道:“来袭倭寇大致有多少人?”
  信使舔了舔嘴唇,“铺天盖地,不知详情—————-不过多有村落被焚毁,青壮被裹挟。”
  倪泰转头看向吴桂芳,后者点头道:“整军南下,去岁淮东已然败破不堪,
  绝不能让倭寇肆虐地方。”
  倪泰迟疑了会儿,低声道:“三千步卒,只怕未必能胜,不如———
  “让人去吧。”吴百朋面容有些扭曲,用嘶哑的声音说:“唯有护卫军,方能稳妥。”
  “他陈锐既有守土安民之愿,就决不会,也不应该退缩!”
  看著倪泰遣派亲兵,吴百朋心情复杂难言,就在刚才他还在想著,护卫军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海州。
  没想到,就在近日。
  更没想到,是自己亲手邀护卫军入海州。
  陈锐既然將组建的这支军队取名为护卫军,即使不能与子弟兵相提並论,但也应该向之靠齐。
  徐渭眨了眨眼,一时间难以判断出陈锐说的是真心话还是扯谎·这廝看似稳重,但扯起谎来无边无际。
  嗯,很快,这斯就要扯一个弥天大谎了。
  孙鈺咳嗽两声,换了个话题,“此刻战报已经入京了吧?”
  距离此地数百里外,已经开始回军的徐州军中,吴百朋也问出了同样的话。
  其实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真正的意义在於,战报入京之后可能发生的一切。
  数日之前,已经有斥候回到沂州,送回大致的战报,而前日,回到驻地的倪泰向吴桂芳、吴百朋详细的描述了他知道的一切。
  三战三捷,大溃万余韃,一路追击將靶驱逐出青州,这样的战绩让二吴都极为兴奋。
  在兴奋、激动、感慨的情绪中,吴桂芳亲手写下战报,快马入京。
  但在此之后,徐州军开始南撤的途中,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前面就是艾山了。”吴桂芳站在甲板上,抬头远眺前方的山峰。
  而吴百朋低头注视著沂水,沉默不语。
  吴桂芳看了眼这位江北巡按御史,迟疑了会儿低声问道:“如此大功,名將之流,朝中难道就不肯用之?”
  吴桂芳的那份奏摺中,除了战报之外,还有一力举荐陈锐的诸多讚誉,而对此,吴百朋不置可否。
  此刻的二吴还不知道胶水大捷战报入京之后,嘉靖帝的震怒以及朝中重臣的沉默—....不然吴桂芳不会贸然举荐。
  “去岁鱼台大捷,陈锐力挽狂澜,镇远侯,郑晓均赞其有將才,磨礪后当能大用。”吴百朋面无表情的说:“结果呢?”
  吴桂芳恨恨道:“严党不亡,国无所望!”
  虽然吴桂芳也是江西人,与严嵩是同乡,但两人有仇—-严世蕃曾经为长子求娶吴桂芳之女,被后者拒绝。
  “去岁那一战,周君佐战死山东,陈锐、周君仁等人一路东窜逃亡,皆与严世蕃有血海深仇。”吴百朋侧头看了眼吴桂芳,“他们更不会允许舟山为裕王所用。”
  吴桂芳脸色微变,他打的的確就是这个主意。
  因为严嵩、严世蕃,陛下不肯用,但裕王却是可以笼络的—-只要不做得太明显就行。
  看看护卫军山东三战,如此强军,他日裕王登基,澄清宇內,以陈锐、戚继光这等名將领兵,必能扫除韃。
  吴百朋不再解释什么,他与吴桂芳不同,在朝中是没有什么政治偏向的。
  只不过,吴百朋很確认,裕王的笼络收不到什么效果。
  舟山的种种,都在刻意与朝中切割,白手起家,聚財拢才,组建强兵,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径直北上这一点,有很多人看得出来,但吴百朋的判断依据並不仅仅局限於此。
  在护卫军北上之前,关於江北各事,吴百朋与陈锐、徐渭常有信件往来。
  所以,吴百朋很確认,陈锐的下一个目標就是海州。
  状元军的北上牵制,以及徐州出兵兗州府,护卫军的自標是青州府南部。
  虽然因为韃的惨败,导致计划大幅度的修改,但吴百朋相信,陈锐那双眸子,至少有一只眼晴正盯著海州。
  拿下海州,就能与青州南部接壤,护卫军就能进退自如,而且驱逐盘踞海州的倭寇,也使得护卫军运送物资北上,不会遭到倭寇、海盗的劫掠。
  更何况,如今的海州一片惨状,乱兵、乱民、倭寇、盗匪肆虐,占据了淮安府整个东北,而且还经常沿涟水南下劫掠地方。
  徐州军不能轻调,江北军有能力收復海州吗?
  绝无可能。
  所以,护卫军拿下海州,虽然没有名义,却是顺理成章的。
  野心勃勃?
  志向远大?
  吴百朋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价那位青年,他对嘉请帝已然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位皇帝抵达南京之后的所作所为让他失望—.-事实上,类似他的官员比比皆是而与吴桂芳不同,吴百朋去岁在河南领军,与韃靶直面,曾经数度见过裕王—虽然留於军中,但也只是个牌位,不通军略,无有胆识。
  最重要的是裕王性情绵软,陈锐这等豪杰会被其降服吗?
  吴百朋轻轻嘆了口气,且看朝中吧,看看朝中会有什么样的態度。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舟山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割据势力。
  就在这时候,一艘小船在视线內出现,船上数名士卒正在拼命招手,高声嘶吼。
  “出了什么事?”吴桂芳神色一紧。
  片刻之后,吴桂芳、吴百朋都是脸色大变,九月二十六日,盘踞於郁州岛的倭寇突然出现在硕项湖西侧。
  九月二十八日,沐阳县告破,倭寇大掠全城,
  “那就是三天前—”吴桂芳追问道:“成国公可出兵了?”
  信使摇头道:“我由沐水北上,未见官军踪跡。”
  吴百朋脸色铁青,“状元军还在羽山?”
  信使再次摇头,“尚不知晓,不过未闻回军。”
  吴桂芳看向吴百朋,“如今淮安府还有兵力吗?”
  “状元军尚有近千兵力留守清河,江北游击李遂率两千兵丁驻守安东。”吴百朋神色难看。
  此时,倪泰已经赶来了,第一时间问道:“来袭倭寇大致有多少人?”
  信使舔了舔嘴唇,“铺天盖地,不知详情—————-不过多有村落被焚毁,青壮被裹挟。”
  倪泰转头看向吴桂芳,后者点头道:“整军南下,去岁淮东已然败破不堪,
  绝不能让倭寇肆虐地方。”
  倪泰迟疑了会儿,低声道:“三千步卒,只怕未必能胜,不如———
  “让人去吧。”吴百朋面容有些扭曲,用嘶哑的声音说:“唯有护卫军,方能稳妥。”
  “他陈锐既有守土安民之愿,就决不会,也不应该退缩!”
  看著倪泰遣派亲兵,吴百朋心情复杂难言,就在刚才他还在想著,护卫军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海州。
  没想到,就在近日。
  更没想到,是自己亲手邀护卫军入海州。
  陈锐既然將组建的这支军队取名为护卫军,即使不能与子弟兵相提並论,但也应该向之靠齐。
  徐渭眨了眨眼,一时间难以判断出陈锐说的是真心话还是扯谎·这廝看似稳重,但扯起谎来无边无际。
  嗯,很快,这斯就要扯一个弥天大谎了。
  孙鈺咳嗽两声,换了个话题,“此刻战报已经入京了吧?”
  距离此地数百里外,已经开始回军的徐州军中,吴百朋也问出了同样的话。
  其实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真正的意义在於,战报入京之后可能发生的一切。
  数日之前,已经有斥候回到沂州,送回大致的战报,而前日,回到驻地的倪泰向吴桂芳、吴百朋详细的描述了他知道的一切。
  三战三捷,大溃万余韃,一路追击將靶驱逐出青州,这样的战绩让二吴都极为兴奋。
  在兴奋、激动、感慨的情绪中,吴桂芳亲手写下战报,快马入京。
  但在此之后,徐州军开始南撤的途中,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前面就是艾山了。”吴桂芳站在甲板上,抬头远眺前方的山峰。
  而吴百朋低头注视著沂水,沉默不语。
  吴桂芳看了眼这位江北巡按御史,迟疑了会儿低声问道:“如此大功,名將之流,朝中难道就不肯用之?”
  吴桂芳的那份奏摺中,除了战报之外,还有一力举荐陈锐的诸多讚誉,而对此,吴百朋不置可否。
  此刻的二吴还不知道胶水大捷战报入京之后,嘉靖帝的震怒以及朝中重臣的沉默—....不然吴桂芳不会贸然举荐。
  “去岁鱼台大捷,陈锐力挽狂澜,镇远侯,郑晓均赞其有將才,磨礪后当能大用。”吴百朋面无表情的说:“结果呢?”
  吴桂芳恨恨道:“严党不亡,国无所望!”
  虽然吴桂芳也是江西人,与严嵩是同乡,但两人有仇—-严世蕃曾经为长子求娶吴桂芳之女,被后者拒绝。
  “去岁那一战,周君佐战死山东,陈锐、周君仁等人一路东窜逃亡,皆与严世蕃有血海深仇。”吴百朋侧头看了眼吴桂芳,“他们更不会允许舟山为裕王所用。”
  吴桂芳脸色微变,他打的的確就是这个主意。
  因为严嵩、严世蕃,陛下不肯用,但裕王却是可以笼络的—-只要不做得太明显就行。
  看看护卫军山东三战,如此强军,他日裕王登基,澄清宇內,以陈锐、戚继光这等名將领兵,必能扫除韃。
  吴百朋不再解释什么,他与吴桂芳不同,在朝中是没有什么政治偏向的。
  只不过,吴百朋很確认,裕王的笼络收不到什么效果。
  舟山的种种,都在刻意与朝中切割,白手起家,聚財拢才,组建强兵,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径直北上这一点,有很多人看得出来,但吴百朋的判断依据並不仅仅局限於此。
  在护卫军北上之前,关於江北各事,吴百朋与陈锐、徐渭常有信件往来。
  所以,吴百朋很確认,陈锐的下一个目標就是海州。
  状元军的北上牵制,以及徐州出兵兗州府,护卫军的自標是青州府南部。
  虽然因为韃的惨败,导致计划大幅度的修改,但吴百朋相信,陈锐那双眸子,至少有一只眼晴正盯著海州。
  拿下海州,就能与青州南部接壤,护卫军就能进退自如,而且驱逐盘踞海州的倭寇,也使得护卫军运送物资北上,不会遭到倭寇、海盗的劫掠。
  更何况,如今的海州一片惨状,乱兵、乱民、倭寇、盗匪肆虐,占据了淮安府整个东北,而且还经常沿涟水南下劫掠地方。
  徐州军不能轻调,江北军有能力收復海州吗?
  绝无可能。
  所以,护卫军拿下海州,虽然没有名义,却是顺理成章的。
  野心勃勃?
  志向远大?
  吴百朋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价那位青年,他对嘉请帝已然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位皇帝抵达南京之后的所作所为让他失望—.-事实上,类似他的官员比比皆是而与吴桂芳不同,吴百朋去岁在河南领军,与韃靶直面,曾经数度见过裕王—虽然留於军中,但也只是个牌位,不通军略,无有胆识。
  最重要的是裕王性情绵软,陈锐这等豪杰会被其降服吗?
  吴百朋轻轻嘆了口气,且看朝中吧,看看朝中会有什么样的態度。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舟山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割据势力。
  就在这时候,一艘小船在视线內出现,船上数名士卒正在拼命招手,高声嘶吼。
  “出了什么事?”吴桂芳神色一紧。
  片刻之后,吴桂芳、吴百朋都是脸色大变,九月二十六日,盘踞於郁州岛的倭寇突然出现在硕项湖西侧。
  九月二十八日,沐阳县告破,倭寇大掠全城,
  “那就是三天前—”吴桂芳追问道:“成国公可出兵了?”
  信使摇头道:“我由沐水北上,未见官军踪跡。”
  吴百朋脸色铁青,“状元军还在羽山?”
  信使再次摇头,“尚不知晓,不过未闻回军。”
  吴桂芳看向吴百朋,“如今淮安府还有兵力吗?”
  “状元军尚有近千兵力留守清河,江北游击李遂率两千兵丁驻守安东。”吴百朋神色难看。
  此时,倪泰已经赶来了,第一时间问道:“来袭倭寇大致有多少人?”
  信使舔了舔嘴唇,“铺天盖地,不知详情—————-不过多有村落被焚毁,青壮被裹挟。”
  倪泰转头看向吴桂芳,后者点头道:“整军南下,去岁淮东已然败破不堪,
  绝不能让倭寇肆虐地方。”
  倪泰迟疑了会儿,低声道:“三千步卒,只怕未必能胜,不如———
  “让人去吧。”吴百朋面容有些扭曲,用嘶哑的声音说:“唯有护卫军,方能稳妥。”
  “他陈锐既有守土安民之愿,就决不会,也不应该退缩!”
  看著倪泰遣派亲兵,吴百朋心情复杂难言,就在刚才他还在想著,护卫军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海州。
  没想到,就在近日。
  更没想到,是自己亲手邀护卫军入海州。
  陈锐既然將组建的这支军队取名为护卫军,即使不能与子弟兵相提並论,但也应该向之靠齐。
  徐渭眨了眨眼,一时间难以判断出陈锐说的是真心话还是扯谎·这廝看似稳重,但扯起谎来无边无际。
  嗯,很快,这斯就要扯一个弥天大谎了。
  孙鈺咳嗽两声,换了个话题,“此刻战报已经入京了吧?”
  距离此地数百里外,已经开始回军的徐州军中,吴百朋也问出了同样的话。
  其实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真正的意义在於,战报入京之后可能发生的一切。
  数日之前,已经有斥候回到沂州,送回大致的战报,而前日,回到驻地的倪泰向吴桂芳、吴百朋详细的描述了他知道的一切。
  三战三捷,大溃万余韃,一路追击將靶驱逐出青州,这样的战绩让二吴都极为兴奋。
  在兴奋、激动、感慨的情绪中,吴桂芳亲手写下战报,快马入京。
  但在此之后,徐州军开始南撤的途中,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前面就是艾山了。”吴桂芳站在甲板上,抬头远眺前方的山峰。
  而吴百朋低头注视著沂水,沉默不语。
  吴桂芳看了眼这位江北巡按御史,迟疑了会儿低声问道:“如此大功,名將之流,朝中难道就不肯用之?”
  吴桂芳的那份奏摺中,除了战报之外,还有一力举荐陈锐的诸多讚誉,而对此,吴百朋不置可否。
  此刻的二吴还不知道胶水大捷战报入京之后,嘉靖帝的震怒以及朝中重臣的沉默—....不然吴桂芳不会贸然举荐。
  “去岁鱼台大捷,陈锐力挽狂澜,镇远侯,郑晓均赞其有將才,磨礪后当能大用。”吴百朋面无表情的说:“结果呢?”
  吴桂芳恨恨道:“严党不亡,国无所望!”
  虽然吴桂芳也是江西人,与严嵩是同乡,但两人有仇—-严世蕃曾经为长子求娶吴桂芳之女,被后者拒绝。
  “去岁那一战,周君佐战死山东,陈锐、周君仁等人一路东窜逃亡,皆与严世蕃有血海深仇。”吴百朋侧头看了眼吴桂芳,“他们更不会允许舟山为裕王所用。”
  吴桂芳脸色微变,他打的的確就是这个主意。
  因为严嵩、严世蕃,陛下不肯用,但裕王却是可以笼络的—-只要不做得太明显就行。
  看看护卫军山东三战,如此强军,他日裕王登基,澄清宇內,以陈锐、戚继光这等名將领兵,必能扫除韃。
  吴百朋不再解释什么,他与吴桂芳不同,在朝中是没有什么政治偏向的。
  只不过,吴百朋很確认,裕王的笼络收不到什么效果。
  舟山的种种,都在刻意与朝中切割,白手起家,聚財拢才,组建强兵,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径直北上这一点,有很多人看得出来,但吴百朋的判断依据並不仅仅局限於此。
  在护卫军北上之前,关於江北各事,吴百朋与陈锐、徐渭常有信件往来。
  所以,吴百朋很確认,陈锐的下一个目標就是海州。
  状元军的北上牵制,以及徐州出兵兗州府,护卫军的自標是青州府南部。
  虽然因为韃的惨败,导致计划大幅度的修改,但吴百朋相信,陈锐那双眸子,至少有一只眼晴正盯著海州。
  拿下海州,就能与青州南部接壤,护卫军就能进退自如,而且驱逐盘踞海州的倭寇,也使得护卫军运送物资北上,不会遭到倭寇、海盗的劫掠。
  更何况,如今的海州一片惨状,乱兵、乱民、倭寇、盗匪肆虐,占据了淮安府整个东北,而且还经常沿涟水南下劫掠地方。
  徐州军不能轻调,江北军有能力收復海州吗?
  绝无可能。
  所以,护卫军拿下海州,虽然没有名义,却是顺理成章的。
  野心勃勃?
  志向远大?
  吴百朋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价那位青年,他对嘉请帝已然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位皇帝抵达南京之后的所作所为让他失望—.-事实上,类似他的官员比比皆是而与吴桂芳不同,吴百朋去岁在河南领军,与韃靶直面,曾经数度见过裕王—虽然留於军中,但也只是个牌位,不通军略,无有胆识。
  最重要的是裕王性情绵软,陈锐这等豪杰会被其降服吗?
  吴百朋轻轻嘆了口气,且看朝中吧,看看朝中会有什么样的態度。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舟山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割据势力。
  就在这时候,一艘小船在视线內出现,船上数名士卒正在拼命招手,高声嘶吼。
  “出了什么事?”吴桂芳神色一紧。
  片刻之后,吴桂芳、吴百朋都是脸色大变,九月二十六日,盘踞於郁州岛的倭寇突然出现在硕项湖西侧。
  九月二十八日,沐阳县告破,倭寇大掠全城,
  “那就是三天前—”吴桂芳追问道:“成国公可出兵了?”
  信使摇头道:“我由沐水北上,未见官军踪跡。”
  吴百朋脸色铁青,“状元军还在羽山?”
  信使再次摇头,“尚不知晓,不过未闻回军。”
  吴桂芳看向吴百朋,“如今淮安府还有兵力吗?”
  “状元军尚有近千兵力留守清河,江北游击李遂率两千兵丁驻守安东。”吴百朋神色难看。
  此时,倪泰已经赶来了,第一时间问道:“来袭倭寇大致有多少人?”
  信使舔了舔嘴唇,“铺天盖地,不知详情—————-不过多有村落被焚毁,青壮被裹挟。”
  倪泰转头看向吴桂芳,后者点头道:“整军南下,去岁淮东已然败破不堪,
  绝不能让倭寇肆虐地方。”
  倪泰迟疑了会儿,低声道:“三千步卒,只怕未必能胜,不如———
  “让人去吧。”吴百朋面容有些扭曲,用嘶哑的声音说:“唯有护卫军,方能稳妥。”
  “他陈锐既有守土安民之愿,就决不会,也不应该退缩!”
  看著倪泰遣派亲兵,吴百朋心情复杂难言,就在刚才他还在想著,护卫军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海州。
  没想到,就在近日。
  更没想到,是自己亲手邀护卫军入海州。
  陈锐既然將组建的这支军队取名为护卫军,即使不能与子弟兵相提並论,但也应该向之靠齐。
  徐渭眨了眨眼,一时间难以判断出陈锐说的是真心话还是扯谎·这廝看似稳重,但扯起谎来无边无际。
  嗯,很快,这斯就要扯一个弥天大谎了。
  孙鈺咳嗽两声,换了个话题,“此刻战报已经入京了吧?”
  距离此地数百里外,已经开始回军的徐州军中,吴百朋也问出了同样的话。
  其实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真正的意义在於,战报入京之后可能发生的一切。
  数日之前,已经有斥候回到沂州,送回大致的战报,而前日,回到驻地的倪泰向吴桂芳、吴百朋详细的描述了他知道的一切。
  三战三捷,大溃万余韃,一路追击將靶驱逐出青州,这样的战绩让二吴都极为兴奋。
  在兴奋、激动、感慨的情绪中,吴桂芳亲手写下战报,快马入京。
  但在此之后,徐州军开始南撤的途中,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前面就是艾山了。”吴桂芳站在甲板上,抬头远眺前方的山峰。
  而吴百朋低头注视著沂水,沉默不语。
  吴桂芳看了眼这位江北巡按御史,迟疑了会儿低声问道:“如此大功,名將之流,朝中难道就不肯用之?”
  吴桂芳的那份奏摺中,除了战报之外,还有一力举荐陈锐的诸多讚誉,而对此,吴百朋不置可否。
  此刻的二吴还不知道胶水大捷战报入京之后,嘉靖帝的震怒以及朝中重臣的沉默—....不然吴桂芳不会贸然举荐。
  “去岁鱼台大捷,陈锐力挽狂澜,镇远侯,郑晓均赞其有將才,磨礪后当能大用。”吴百朋面无表情的说:“结果呢?”
  吴桂芳恨恨道:“严党不亡,国无所望!”
  虽然吴桂芳也是江西人,与严嵩是同乡,但两人有仇—-严世蕃曾经为长子求娶吴桂芳之女,被后者拒绝。
  “去岁那一战,周君佐战死山东,陈锐、周君仁等人一路东窜逃亡,皆与严世蕃有血海深仇。”吴百朋侧头看了眼吴桂芳,“他们更不会允许舟山为裕王所用。”
  吴桂芳脸色微变,他打的的確就是这个主意。
  因为严嵩、严世蕃,陛下不肯用,但裕王却是可以笼络的—-只要不做得太明显就行。
  看看护卫军山东三战,如此强军,他日裕王登基,澄清宇內,以陈锐、戚继光这等名將领兵,必能扫除韃。
  吴百朋不再解释什么,他与吴桂芳不同,在朝中是没有什么政治偏向的。
  只不过,吴百朋很確认,裕王的笼络收不到什么效果。
  舟山的种种,都在刻意与朝中切割,白手起家,聚財拢才,组建强兵,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径直北上这一点,有很多人看得出来,但吴百朋的判断依据並不仅仅局限於此。
  在护卫军北上之前,关於江北各事,吴百朋与陈锐、徐渭常有信件往来。
  所以,吴百朋很確认,陈锐的下一个目標就是海州。
  状元军的北上牵制,以及徐州出兵兗州府,护卫军的自標是青州府南部。
  虽然因为韃的惨败,导致计划大幅度的修改,但吴百朋相信,陈锐那双眸子,至少有一只眼晴正盯著海州。
  拿下海州,就能与青州南部接壤,护卫军就能进退自如,而且驱逐盘踞海州的倭寇,也使得护卫军运送物资北上,不会遭到倭寇、海盗的劫掠。
  更何况,如今的海州一片惨状,乱兵、乱民、倭寇、盗匪肆虐,占据了淮安府整个东北,而且还经常沿涟水南下劫掠地方。
  徐州军不能轻调,江北军有能力收復海州吗?
  绝无可能。
  所以,护卫军拿下海州,虽然没有名义,却是顺理成章的。
  野心勃勃?
  志向远大?
  吴百朋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价那位青年,他对嘉请帝已然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位皇帝抵达南京之后的所作所为让他失望—.-事实上,类似他的官员比比皆是而与吴桂芳不同,吴百朋去岁在河南领军,与韃靶直面,曾经数度见过裕王—虽然留於军中,但也只是个牌位,不通军略,无有胆识。
  最重要的是裕王性情绵软,陈锐这等豪杰会被其降服吗?
  吴百朋轻轻嘆了口气,且看朝中吧,看看朝中会有什么样的態度。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舟山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割据势力。
  就在这时候,一艘小船在视线內出现,船上数名士卒正在拼命招手,高声嘶吼。
  “出了什么事?”吴桂芳神色一紧。
  片刻之后,吴桂芳、吴百朋都是脸色大变,九月二十六日,盘踞於郁州岛的倭寇突然出现在硕项湖西侧。
  九月二十八日,沐阳县告破,倭寇大掠全城,
  “那就是三天前—”吴桂芳追问道:“成国公可出兵了?”
  信使摇头道:“我由沐水北上,未见官军踪跡。”
  吴百朋脸色铁青,“状元军还在羽山?”
  信使再次摇头,“尚不知晓,不过未闻回军。”
  吴桂芳看向吴百朋,“如今淮安府还有兵力吗?”
  “状元军尚有近千兵力留守清河,江北游击李遂率两千兵丁驻守安东。”吴百朋神色难看。
  此时,倪泰已经赶来了,第一时间问道:“来袭倭寇大致有多少人?”
  信使舔了舔嘴唇,“铺天盖地,不知详情—————-不过多有村落被焚毁,青壮被裹挟。”
  倪泰转头看向吴桂芳,后者点头道:“整军南下,去岁淮东已然败破不堪,
  绝不能让倭寇肆虐地方。”
  倪泰迟疑了会儿,低声道:“三千步卒,只怕未必能胜,不如———
  “让人去吧。”吴百朋面容有些扭曲,用嘶哑的声音说:“唯有护卫军,方能稳妥。”
  “他陈锐既有守土安民之愿,就决不会,也不应该退缩!”
  看著倪泰遣派亲兵,吴百朋心情复杂难言,就在刚才他还在想著,护卫军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海州。
  没想到,就在近日。
  更没想到,是自己亲手邀护卫军入海州。
  陈锐既然將组建的这支军队取名为护卫军,即使不能与子弟兵相提並论,但也应该向之靠齐。
  徐渭眨了眨眼,一时间难以判断出陈锐说的是真心话还是扯谎·这廝看似稳重,但扯起谎来无边无际。
  嗯,很快,这斯就要扯一个弥天大谎了。
  孙鈺咳嗽两声,换了个话题,“此刻战报已经入京了吧?”
  距离此地数百里外,已经开始回军的徐州军中,吴百朋也问出了同样的话。
  其实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真正的意义在於,战报入京之后可能发生的一切。
  数日之前,已经有斥候回到沂州,送回大致的战报,而前日,回到驻地的倪泰向吴桂芳、吴百朋详细的描述了他知道的一切。
  三战三捷,大溃万余韃,一路追击將靶驱逐出青州,这样的战绩让二吴都极为兴奋。
  在兴奋、激动、感慨的情绪中,吴桂芳亲手写下战报,快马入京。
  但在此之后,徐州军开始南撤的途中,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前面就是艾山了。”吴桂芳站在甲板上,抬头远眺前方的山峰。
  而吴百朋低头注视著沂水,沉默不语。
  吴桂芳看了眼这位江北巡按御史,迟疑了会儿低声问道:“如此大功,名將之流,朝中难道就不肯用之?”
  吴桂芳的那份奏摺中,除了战报之外,还有一力举荐陈锐的诸多讚誉,而对此,吴百朋不置可否。
  此刻的二吴还不知道胶水大捷战报入京之后,嘉靖帝的震怒以及朝中重臣的沉默—....不然吴桂芳不会贸然举荐。
  “去岁鱼台大捷,陈锐力挽狂澜,镇远侯,郑晓均赞其有將才,磨礪后当能大用。”吴百朋面无表情的说:“结果呢?”
  吴桂芳恨恨道:“严党不亡,国无所望!”
  虽然吴桂芳也是江西人,与严嵩是同乡,但两人有仇—-严世蕃曾经为长子求娶吴桂芳之女,被后者拒绝。
  “去岁那一战,周君佐战死山东,陈锐、周君仁等人一路东窜逃亡,皆与严世蕃有血海深仇。”吴百朋侧头看了眼吴桂芳,“他们更不会允许舟山为裕王所用。”
  吴桂芳脸色微变,他打的的確就是这个主意。
  因为严嵩、严世蕃,陛下不肯用,但裕王却是可以笼络的—-只要不做得太明显就行。
  看看护卫军山东三战,如此强军,他日裕王登基,澄清宇內,以陈锐、戚继光这等名將领兵,必能扫除韃。
  吴百朋不再解释什么,他与吴桂芳不同,在朝中是没有什么政治偏向的。
  只不过,吴百朋很確认,裕王的笼络收不到什么效果。
  舟山的种种,都在刻意与朝中切割,白手起家,聚財拢才,组建强兵,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径直北上这一点,有很多人看得出来,但吴百朋的判断依据並不仅仅局限於此。
  在护卫军北上之前,关於江北各事,吴百朋与陈锐、徐渭常有信件往来。
  所以,吴百朋很確认,陈锐的下一个目標就是海州。
  状元军的北上牵制,以及徐州出兵兗州府,护卫军的自標是青州府南部。
  虽然因为韃的惨败,导致计划大幅度的修改,但吴百朋相信,陈锐那双眸子,至少有一只眼晴正盯著海州。
  拿下海州,就能与青州南部接壤,护卫军就能进退自如,而且驱逐盘踞海州的倭寇,也使得护卫军运送物资北上,不会遭到倭寇、海盗的劫掠。
  更何况,如今的海州一片惨状,乱兵、乱民、倭寇、盗匪肆虐,占据了淮安府整个东北,而且还经常沿涟水南下劫掠地方。
  徐州军不能轻调,江北军有能力收復海州吗?
  绝无可能。
  所以,护卫军拿下海州,虽然没有名义,却是顺理成章的。
  野心勃勃?
  志向远大?
  吴百朋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价那位青年,他对嘉请帝已然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位皇帝抵达南京之后的所作所为让他失望—.-事实上,类似他的官员比比皆是而与吴桂芳不同,吴百朋去岁在河南领军,与韃靶直面,曾经数度见过裕王—虽然留於军中,但也只是个牌位,不通军略,无有胆识。
  最重要的是裕王性情绵软,陈锐这等豪杰会被其降服吗?
  吴百朋轻轻嘆了口气,且看朝中吧,看看朝中会有什么样的態度。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舟山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割据势力。
  就在这时候,一艘小船在视线內出现,船上数名士卒正在拼命招手,高声嘶吼。
  “出了什么事?”吴桂芳神色一紧。
  片刻之后,吴桂芳、吴百朋都是脸色大变,九月二十六日,盘踞於郁州岛的倭寇突然出现在硕项湖西侧。
  九月二十八日,沐阳县告破,倭寇大掠全城,
  “那就是三天前—”吴桂芳追问道:“成国公可出兵了?”
  信使摇头道:“我由沐水北上,未见官军踪跡。”
  吴百朋脸色铁青,“状元军还在羽山?”
  信使再次摇头,“尚不知晓,不过未闻回军。”
  吴桂芳看向吴百朋,“如今淮安府还有兵力吗?”
  “状元军尚有近千兵力留守清河,江北游击李遂率两千兵丁驻守安东。”吴百朋神色难看。
  此时,倪泰已经赶来了,第一时间问道:“来袭倭寇大致有多少人?”
  信使舔了舔嘴唇,“铺天盖地,不知详情—————-不过多有村落被焚毁,青壮被裹挟。”
  倪泰转头看向吴桂芳,后者点头道:“整军南下,去岁淮东已然败破不堪,
  绝不能让倭寇肆虐地方。”
  倪泰迟疑了会儿,低声道:“三千步卒,只怕未必能胜,不如———
  “让人去吧。”吴百朋面容有些扭曲,用嘶哑的声音说:“唯有护卫军,方能稳妥。”
  “他陈锐既有守土安民之愿,就决不会,也不应该退缩!”
  看著倪泰遣派亲兵,吴百朋心情复杂难言,就在刚才他还在想著,护卫军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海州。
  没想到,就在近日。
  更没想到,是自己亲手邀护卫军入海州。
  陈锐既然將组建的这支军队取名为护卫军,即使不能与子弟兵相提並论,但也应该向之靠齐。
  徐渭眨了眨眼,一时间难以判断出陈锐说的是真心话还是扯谎·这廝看似稳重,但扯起谎来无边无际。
  嗯,很快,这斯就要扯一个弥天大谎了。
  孙鈺咳嗽两声,换了个话题,“此刻战报已经入京了吧?”
  距离此地数百里外,已经开始回军的徐州军中,吴百朋也问出了同样的话。
  其实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真正的意义在於,战报入京之后可能发生的一切。
  数日之前,已经有斥候回到沂州,送回大致的战报,而前日,回到驻地的倪泰向吴桂芳、吴百朋详细的描述了他知道的一切。
  三战三捷,大溃万余韃,一路追击將靶驱逐出青州,这样的战绩让二吴都极为兴奋。
  在兴奋、激动、感慨的情绪中,吴桂芳亲手写下战报,快马入京。
  但在此之后,徐州军开始南撤的途中,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前面就是艾山了。”吴桂芳站在甲板上,抬头远眺前方的山峰。
  而吴百朋低头注视著沂水,沉默不语。
  吴桂芳看了眼这位江北巡按御史,迟疑了会儿低声问道:“如此大功,名將之流,朝中难道就不肯用之?”
  吴桂芳的那份奏摺中,除了战报之外,还有一力举荐陈锐的诸多讚誉,而对此,吴百朋不置可否。
  此刻的二吴还不知道胶水大捷战报入京之后,嘉靖帝的震怒以及朝中重臣的沉默—....不然吴桂芳不会贸然举荐。
  “去岁鱼台大捷,陈锐力挽狂澜,镇远侯,郑晓均赞其有將才,磨礪后当能大用。”吴百朋面无表情的说:“结果呢?”
  吴桂芳恨恨道:“严党不亡,国无所望!”
  虽然吴桂芳也是江西人,与严嵩是同乡,但两人有仇—-严世蕃曾经为长子求娶吴桂芳之女,被后者拒绝。
  “去岁那一战,周君佐战死山东,陈锐、周君仁等人一路东窜逃亡,皆与严世蕃有血海深仇。”吴百朋侧头看了眼吴桂芳,“他们更不会允许舟山为裕王所用。”
  吴桂芳脸色微变,他打的的確就是这个主意。
  因为严嵩、严世蕃,陛下不肯用,但裕王却是可以笼络的—-只要不做得太明显就行。
  看看护卫军山东三战,如此强军,他日裕王登基,澄清宇內,以陈锐、戚继光这等名將领兵,必能扫除韃。
  吴百朋不再解释什么,他与吴桂芳不同,在朝中是没有什么政治偏向的。
  只不过,吴百朋很確认,裕王的笼络收不到什么效果。
  舟山的种种,都在刻意与朝中切割,白手起家,聚財拢才,组建强兵,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径直北上这一点,有很多人看得出来,但吴百朋的判断依据並不仅仅局限於此。
  在护卫军北上之前,关於江北各事,吴百朋与陈锐、徐渭常有信件往来。
  所以,吴百朋很確认,陈锐的下一个目標就是海州。
  状元军的北上牵制,以及徐州出兵兗州府,护卫军的自標是青州府南部。
  虽然因为韃的惨败,导致计划大幅度的修改,但吴百朋相信,陈锐那双眸子,至少有一只眼晴正盯著海州。
  拿下海州,就能与青州南部接壤,护卫军就能进退自如,而且驱逐盘踞海州的倭寇,也使得护卫军运送物资北上,不会遭到倭寇、海盗的劫掠。
  更何况,如今的海州一片惨状,乱兵、乱民、倭寇、盗匪肆虐,占据了淮安府整个东北,而且还经常沿涟水南下劫掠地方。
  徐州军不能轻调,江北军有能力收復海州吗?
  绝无可能。
  所以,护卫军拿下海州,虽然没有名义,却是顺理成章的。
  野心勃勃?
  志向远大?
  吴百朋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价那位青年,他对嘉请帝已然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位皇帝抵达南京之后的所作所为让他失望—.-事实上,类似他的官员比比皆是而与吴桂芳不同,吴百朋去岁在河南领军,与韃靶直面,曾经数度见过裕王—虽然留於军中,但也只是个牌位,不通军略,无有胆识。
  最重要的是裕王性情绵软,陈锐这等豪杰会被其降服吗?
  吴百朋轻轻嘆了口气,且看朝中吧,看看朝中会有什么样的態度。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舟山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割据势力。
  就在这时候,一艘小船在视线內出现,船上数名士卒正在拼命招手,高声嘶吼。
  “出了什么事?”吴桂芳神色一紧。
  片刻之后,吴桂芳、吴百朋都是脸色大变,九月二十六日,盘踞於郁州岛的倭寇突然出现在硕项湖西侧。
  九月二十八日,沐阳县告破,倭寇大掠全城,
  “那就是三天前—”吴桂芳追问道:“成国公可出兵了?”
  信使摇头道:“我由沐水北上,未见官军踪跡。”
  吴百朋脸色铁青,“状元军还在羽山?”
  信使再次摇头,“尚不知晓,不过未闻回军。”
  吴桂芳看向吴百朋,“如今淮安府还有兵力吗?”
  “状元军尚有近千兵力留守清河,江北游击李遂率两千兵丁驻守安东。”吴百朋神色难看。
  此时,倪泰已经赶来了,第一时间问道:“来袭倭寇大致有多少人?”
  信使舔了舔嘴唇,“铺天盖地,不知详情—————-不过多有村落被焚毁,青壮被裹挟。”
  倪泰转头看向吴桂芳,后者点头道:“整军南下,去岁淮东已然败破不堪,
  绝不能让倭寇肆虐地方。”
  倪泰迟疑了会儿,低声道:“三千步卒,只怕未必能胜,不如———
  “让人去吧。”吴百朋面容有些扭曲,用嘶哑的声音说:“唯有护卫军,方能稳妥。”
  “他陈锐既有守土安民之愿,就决不会,也不应该退缩!”
  看著倪泰遣派亲兵,吴百朋心情复杂难言,就在刚才他还在想著,护卫军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海州。
  没想到,就在近日。
  更没想到,是自己亲手邀护卫军入海州。
  陈锐既然將组建的这支军队取名为护卫军,即使不能与子弟兵相提並论,但也应该向之靠齐。
  徐渭眨了眨眼,一时间难以判断出陈锐说的是真心话还是扯谎·这廝看似稳重,但扯起谎来无边无际。
  嗯,很快,这斯就要扯一个弥天大谎了。
  孙鈺咳嗽两声,换了个话题,“此刻战报已经入京了吧?”
  距离此地数百里外,已经开始回军的徐州军中,吴百朋也问出了同样的话。
  其实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真正的意义在於,战报入京之后可能发生的一切。
  数日之前,已经有斥候回到沂州,送回大致的战报,而前日,回到驻地的倪泰向吴桂芳、吴百朋详细的描述了他知道的一切。
  三战三捷,大溃万余韃,一路追击將靶驱逐出青州,这样的战绩让二吴都极为兴奋。
  在兴奋、激动、感慨的情绪中,吴桂芳亲手写下战报,快马入京。
  但在此之后,徐州军开始南撤的途中,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前面就是艾山了。”吴桂芳站在甲板上,抬头远眺前方的山峰。
  而吴百朋低头注视著沂水,沉默不语。
  吴桂芳看了眼这位江北巡按御史,迟疑了会儿低声问道:“如此大功,名將之流,朝中难道就不肯用之?”
  吴桂芳的那份奏摺中,除了战报之外,还有一力举荐陈锐的诸多讚誉,而对此,吴百朋不置可否。
  此刻的二吴还不知道胶水大捷战报入京之后,嘉靖帝的震怒以及朝中重臣的沉默—....不然吴桂芳不会贸然举荐。
  “去岁鱼台大捷,陈锐力挽狂澜,镇远侯,郑晓均赞其有將才,磨礪后当能大用。”吴百朋面无表情的说:“结果呢?”
  吴桂芳恨恨道:“严党不亡,国无所望!”
  虽然吴桂芳也是江西人,与严嵩是同乡,但两人有仇—-严世蕃曾经为长子求娶吴桂芳之女,被后者拒绝。
  “去岁那一战,周君佐战死山东,陈锐、周君仁等人一路东窜逃亡,皆与严世蕃有血海深仇。”吴百朋侧头看了眼吴桂芳,“他们更不会允许舟山为裕王所用。”
  吴桂芳脸色微变,他打的的確就是这个主意。
  因为严嵩、严世蕃,陛下不肯用,但裕王却是可以笼络的—-只要不做得太明显就行。
  看看护卫军山东三战,如此强军,他日裕王登基,澄清宇內,以陈锐、戚继光这等名將领兵,必能扫除韃。
  吴百朋不再解释什么,他与吴桂芳不同,在朝中是没有什么政治偏向的。
  只不过,吴百朋很確认,裕王的笼络收不到什么效果。
  舟山的种种,都在刻意与朝中切割,白手起家,聚財拢才,组建强兵,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径直北上这一点,有很多人看得出来,但吴百朋的判断依据並不仅仅局限於此。
  在护卫军北上之前,关於江北各事,吴百朋与陈锐、徐渭常有信件往来。
  所以,吴百朋很確认,陈锐的下一个目標就是海州。
  状元军的北上牵制,以及徐州出兵兗州府,护卫军的自標是青州府南部。
  虽然因为韃的惨败,导致计划大幅度的修改,但吴百朋相信,陈锐那双眸子,至少有一只眼晴正盯著海州。
  拿下海州,就能与青州南部接壤,护卫军就能进退自如,而且驱逐盘踞海州的倭寇,也使得护卫军运送物资北上,不会遭到倭寇、海盗的劫掠。
  更何况,如今的海州一片惨状,乱兵、乱民、倭寇、盗匪肆虐,占据了淮安府整个东北,而且还经常沿涟水南下劫掠地方。
  徐州军不能轻调,江北军有能力收復海州吗?
  绝无可能。
  所以,护卫军拿下海州,虽然没有名义,却是顺理成章的。
  野心勃勃?
  志向远大?
  吴百朋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价那位青年,他对嘉请帝已然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位皇帝抵达南京之后的所作所为让他失望—.-事实上,类似他的官员比比皆是而与吴桂芳不同,吴百朋去岁在河南领军,与韃靶直面,曾经数度见过裕王—虽然留於军中,但也只是个牌位,不通军略,无有胆识。
  最重要的是裕王性情绵软,陈锐这等豪杰会被其降服吗?
  吴百朋轻轻嘆了口气,且看朝中吧,看看朝中会有什么样的態度。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舟山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割据势力。
  就在这时候,一艘小船在视线內出现,船上数名士卒正在拼命招手,高声嘶吼。
  “出了什么事?”吴桂芳神色一紧。
  片刻之后,吴桂芳、吴百朋都是脸色大变,九月二十六日,盘踞於郁州岛的倭寇突然出现在硕项湖西侧。
  九月二十八日,沐阳县告破,倭寇大掠全城,
  “那就是三天前—”吴桂芳追问道:“成国公可出兵了?”
  信使摇头道:“我由沐水北上,未见官军踪跡。”
  吴百朋脸色铁青,“状元军还在羽山?”
  信使再次摇头,“尚不知晓,不过未闻回军。”
  吴桂芳看向吴百朋,“如今淮安府还有兵力吗?”
  “状元军尚有近千兵力留守清河,江北游击李遂率两千兵丁驻守安东。”吴百朋神色难看。
  此时,倪泰已经赶来了,第一时间问道:“来袭倭寇大致有多少人?”
  信使舔了舔嘴唇,“铺天盖地,不知详情—————-不过多有村落被焚毁,青壮被裹挟。”
  倪泰转头看向吴桂芳,后者点头道:“整军南下,去岁淮东已然败破不堪,
  绝不能让倭寇肆虐地方。”
  倪泰迟疑了会儿,低声道:“三千步卒,只怕未必能胜,不如———
  “让人去吧。”吴百朋面容有些扭曲,用嘶哑的声音说:“唯有护卫军,方能稳妥。”
  “他陈锐既有守土安民之愿,就决不会,也不应该退缩!”
  看著倪泰遣派亲兵,吴百朋心情复杂难言,就在刚才他还在想著,护卫军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海州。
  没想到,就在近日。
  更没想到,是自己亲手邀护卫军入海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