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接风

  第290章 接风
  骆松一进门,心就稳了,因为提前知道消息的王小妹换了一身常服。
  半年前沈家门被突袭,是王小妹举著长矛带人稳住了局势,才使得留守的兵力及时赶到。
  从那之后,王小妹基本上都是身著戎装,腰间跨刀的形象,平日里也负责大院內甚至村子中的巡逻任务。
  王栋笑吟吟的迎了上来,让人斟茶,问起山东战事的细节。
  骆松打点精神一一描述,特地仔细说了王栋长子王长。
  虽然戚继光的母亲张氏如今迁居南京,但王家与戚家是瓣扯不开的,两家乃是世交又是姻亲,王长又在戚继光魔下。
  骆家想与王家联姻,自然是要考虑戚家那边的態度。
  聊了好一会儿,骆松才婉转的提起了长子骆尚志。
  王栋却笑呵呵的说:“听说尚志如今隨陈千户行走,他日成就当不可限量。”
  骆松笑著点头,他自然是听得懂这句话的——..要想联姻,那就要陈锐出面。
  骆松对此也不算意外,骆家世袭定海卫百户,而人家王家世袭登州卫指挥事,女婿是山东总兵,长子是山东参將。
  以家世而论,骆家若不是与陈家连亲带故,都说不上门当户对。
  將骆松送出门,王栋慢悠悠的品著茶,看到女儿出来,笑著说:“江南宜茶,名不虚传,这些年可没品过如此好茶。”
  “还不是陈叔父送来的。”王小妹翻了个白眼,气呼呼的坐下。
  “真是女大不中留!”王栋笑骂了句,“反正你还小,再等几年也不晚。”
  王小妹嘴巴张了张,想问又觉得不好意思问出口。
  “一两年吧。”王栋对女儿的心思瞭若指掌,“主要还是元敬那边———“”
  王小妹眼睛眨了眨,凑近小声问:“父亲,真是是因为姐夫?”
  “嗯。”王栋点点头,笑道:“陈锐其人,看似冷冽,实则有量,亲家母迁去南京,舟山仍援登州。”
  沉吟片刻后,王栋怕女儿不懂,细细解说了好一会儿。
  如今戚继光任山东总兵,母亲迁居南京,朝中当有权衡。
  这时候骆家与王家联姻,考虑到戚继光是王栋的女婿,考虑到王长如今是山东参將,考虑到骆松、骆尚志是或者即將是护卫军將校,再考虑到骆家与陈家也是姻亲故旧朝廷很容易得到一个符合逻辑的推论,戚继光和陈锐是一丘之貉。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戚继光会心里不舒服,会觉得这是舟山刻意为之的手段。
  王小妹呆滯了好一会儿才弄明白,“那也就是说———
  “嗯,骆松要是去陈家,肯定是要撞个钉子的。”王栋很肯定。
  当骆松进了陈家的大门之后才发现今天来的不巧,大堂內满座一堂,除了陈述、陈默、陈锐、陈铭四人之外,徐渭、沈束、万表也来了。
  还有隔壁的周君佑也来了,以及一个月前才加入舟山的吴良。
  骆松扫了眼,今日刚刚入舟山的黄九皋、金柱也在,应该是给这两位接风。
  一共十个人,不得不分成两桌,將不大的正堂挤得满满当当。
  “骆松也来了?”
  后面传来招呼声,骆松回头看见了今日才回舟山的金福、楼华松。
  金福亲热的楼著骆松走进去,嘴里还在说:“直属团正缺將校,给你个营长,回头你帮我拉人—.“”
  “军中將校之职,是让你来做买卖的?”万表皱眉呵斥道:“看来回头得详加细查。”
  金福缩了缩脑袋,委屈的说:“方公,这不能怪我啊,叶邦荣、朱珏那两傢伙是一丁点儿的情面都不给我留啊!”
  楼华松赞同的点点头,他原先是营正,多少还能带几个心腹將校回来,而金福原先是三团的团副,並不亲自掌兵,也就从警卫连带了几个人。
  听著金福发牢骚,徐渭的视线在骆松身上打了个转,在心里揣摩这位的来意说起来,骆家与陈家虽然算是姻亲,但却是转了个弯的,前些时日砍下十六颗脑袋,其中就有骆松的堂弟骆柏,
  这时候,陈述作为一家之主,起身招呼眾人坐下。
  閒聊了几句后,陈锐看向金福,“你见过海瑞?”
  金福呆了呆才点点头,没想到陈锐会这么关注海瑞,不过是个举人而已。
  “你觉得如何?”
  金福想了想才说:“有些执,不爱说话。”
  陈锐不置可否,海瑞的性情·可不仅仅只是有些执,
  陈锐对这个时期的歷史不算了解,顶多也就知道些史上名人,比如徐渭,比如张居正,比如戚继光,但海瑞这个名字的名气一点都不比前三人逊色。
  这是个麻烦人物,说不得要在胶州搅风搅雨啊,陈锐听到这名字就觉得脑壳发胀。
  看陈锐不再问了,金福又是一阵牢骚,居然还举杯对金柱说:“中石公,我曾祖那一代才从上虞迁居义乌—.”
  金柱笑得不行,这是非要认个宗亲啊。
  “这杯酒老夫饮了,但军中事,老夫也插不上手啊。”
  金柱与黄九皋初入舟山,就径直入了內书房,这两人都是十多年就中了进土,在明廷南迁之前都没回过乡,並不认识朱、沈一贯。
  “少在这儿胡搅蛮缠。”徐渭叱道:“胶州那边调拨过来的,截留了一批人给你们直属团。”
  金福这才满意,对楼华松挤眉弄眼,只顾著吃菜喝酒。
  金柱笑著说:“听闻前日护卫军又发兵南下?”
  “嗯。”周君佑点头道:“是刘西、崔方率的七团,援温州府乐清、永嘉。”
  “那就是甌江左右了。”金柱嘆道:“若是倭寇不扫尽,护卫军便不能全力用兵北地。”
  “真的不能扫尽?”陈默有些意外,淮安战事中,陈子鑾率不到两千人横扫倭寇,而此次南下击倭的兵力是两个团,都快三千兵力了。
  “难。”陈锐摇摇头,“海贸不起,倭寇难除。”
  徐渭嘿了声,“台州知府苛民,沿海颇有青壮或被倭寇裹挟,甚至主动投奔倭寇。”
  “是啊。”万表长嘆道:“总要找条活路吧。”
  应派餉银,浙江省承担了最大的份额,而十几个府中,就数台州局势最为严重,仅仅两个月,被称为“暴民”、“乱民”的就有几十股。
  这还是秋收之后呢,等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怕局势更是严重。
  这也是陈锐迅速遣派兵力南下的一大原因,越往后拖,局势越是严重,相当部分的青壮本可以成为护卫军的预备兵源,很可能会沦为倭寇。
  台州兵,不像绍兴、杭州、寧波这么差劲,麻夏就曾经说过,松门卫虽然难抵倭寇来袭,但乡间青壮却是敢战。
  听几人点评了一番后,金柱迟疑问道:“仿崇明岛?”
  “不可能。”陈锐断然道:“海贸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倭国,一条是往南洋。”
  “崇明岛的徐唯学、毛海峰货物运去倭国,而南洋番商在走马溪一战后,不会再出现在浙江、福建沿海。”
  一旁的徐渭补充道:“而且南洋那边这几年也战事频频,海上不算太平。”
  “所以,陈思盼如果向如徐唯学一般开海,就算朝中许可,他也无计可施,
  汪直不会允许他插手倭国贸易。”
  一直没有开口的黄九皋突然开口说:“庆甫赴任惠泽县令之前,曾与老夫提及,上海县令陆光祖来信,崇明岛似有扩张之心。”
  陈锐微微点头,他在胶州时期已经將舟山的斥候查探体系做了明確的分割。
  內情处是由段崇文主持,主管核查各地的帐目、仓库。
  军中斥候那边由阎丁主管,老哈抽调出来设了外情处,主要负责各地的相关情报。
  说白了,老哈要负责的是包括南京在內的政治方面的情报,也要负责相关的渗透等等工作。
  比如老哈就成功的在崇明岛中安插了钉子,陆续送来了不少的情报。
  徐唯学扎根崇明岛也有半年了,海贸生意自然昌盛,之前的精力一直是放在交易上,但在山东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崇明岛有了不小的变化。
  大肆招收青壮,大肆购置各类军械,如此招兵买卖—其实已经引得周边很有些震动了。
  但偏偏周围的官员还不能在明面上指责什么,徐唯学毕竟是吴淞参將,就连毛海峰也领了个吴淞游击的职务。
  “不用去管。”陈锐淡然道:“徐唯学、毛海峰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离开海贸。”
  “离不开海贸,那他们就不敢做什么。”
  “若是真的做了什么,护卫军不会坐视。”
  金柱对沿海局势並不是特別了解,毕竟常年出仕在外,但在人心揣摩上却比黄九皋要强的多,笑著说:“只怕崇明岛是在忌惮舟山吧?”
  陈锐眯著眼看了眼金柱,“不错,不过既是忌惮舟山参与海贸,也是忌惮护卫军。”
  从大略来看,徐唯学之所以招兵买卖,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舟山给他带来的威胁·在此之前,徐唯学、毛海峰可以说是能笑傲东南沿海。
  从细节上来看,徐唯学、毛海峰一直在警惕於舟山参与海贸·-陈锐就是双屿岛出来的,又特地选了舟山为基,不可能不参与进来。
  之前徐唯学並不算在意,但如今已然大不同了。
  的確,徐唯学乃至身后的汪直集团在海上的势力依旧强大,护卫军水师暂时不能与之匹敌,但人不可能一直在海上飘著吧?
  无论是沿海的任何岛屿,只要水师能够將士卒输送上岸,以护卫军的战力,
  徐唯学与其魔下要么被斩杀,要么只能束手就擒。
  这就是徐唯学突然开始扩张实力的原因。
  对此,陈锐与徐渭在商议之后决定,不去招惹,不与对方翻脸。
  原因也很简单,护卫军战力强大,但若是翻了脸,大批大批的海船——会直接导致舟山与海州、胶州之间的联络中断,这样的代价,是陈锐不愿意承受的。
  黄九皋轻声问道:“未有会面,不知徐唯学、毛海峰,何许人也?”
  “徐唯学此人重利,毛海峰此人重义。”陈锐点评道:“不过均非有大志者,但他们身后的汪直就难说了。”
  陈锐不愿意与徐唯学翻脸,汪直才是真正的关键原因一旦翻脸,汪直如果选择投靠靶,那东南沿海就要糟了。
  这种可能性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甚至於朝廷默许徐唯学、毛海峰在崇明岛设市交易,这也是一个原因。
  陈锐对汪直这个人记得不太清楚,但记得此人在日本那边自立为王,统领一方,估摸著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在將来很长一段时间,护卫军都只能固守在胶州,磨礪爪牙—-在不解决掉汪直的威胁之前,不能大肆北上。
  陈锐如今是耐著性子,要不是双屿岛港口都被堵塞,要不是大榭岛、金塘岛距离舟山本岛太近,真想劝徐唯学换个地方设市。
  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正正好在舟山整个体系的腰眼处。
  而且还得提防明廷这个猪队友-陈锐甚至都怀疑,当局势稍微稳定一点之后,明廷很可能会与达成交易,將予头同时对准护卫军。
  这种买卖,肯定是愿意做的—想想都头痛啊,陈锐在心里嘆息了声,
  看似护卫军一跃而起,实则前路艰辛。
  一时间堂內安静下来,陈锐目光幽深,太远的事情就不想了,先打磨內功吧。
  看陈锐视线扫了扫,徐渭衝著骆松点点头,起身出了门。
  “说吧,什么事?”
  骆松知道今天自己莽撞了,这么多人匯集一堂,应该不仅仅是给金柱、黄九皋接风。
  听骆松说完,徐渭眉头皱了皱,“这件事我听廉钟提起过,但王家那边关联戚元敬——”
  “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消息。
  顿了顿,徐渭笑著说:“不过可以先告诉你,並没有人反对,只是要找准时机。”
  將骆松送走后,徐渭返回堂內,陈述、陈铭父子已经回了后院,周君佑、金福、楼华松、吴良几人正在收拾,很快整理出来。
  眾人坐定之后,陈锐直截了当的说:“舟山新设钱庄。”
  徐渭嘿了声,“台州知府苛民,沿海颇有青壮或被倭寇裹挟,甚至主动投奔倭寇。”
  “是啊。”万表长嘆道:“总要找条活路吧。”
  应派餉银,浙江省承担了最大的份额,而十几个府中,就数台州局势最为严重,仅仅两个月,被称为“暴民”、“乱民”的就有几十股。
  这还是秋收之后呢,等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怕局势更是严重。
  这也是陈锐迅速遣派兵力南下的一大原因,越往后拖,局势越是严重,相当部分的青壮本可以成为护卫军的预备兵源,很可能会沦为倭寇。
  台州兵,不像绍兴、杭州、寧波这么差劲,麻夏就曾经说过,松门卫虽然难抵倭寇来袭,但乡间青壮却是敢战。
  听几人点评了一番后,金柱迟疑问道:“仿崇明岛?”
  “不可能。”陈锐断然道:“海贸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倭国,一条是往南洋。”
  “崇明岛的徐唯学、毛海峰货物运去倭国,而南洋番商在走马溪一战后,不会再出现在浙江、福建沿海。”
  一旁的徐渭补充道:“而且南洋那边这几年也战事频频,海上不算太平。”
  “所以,陈思盼如果向如徐唯学一般开海,就算朝中许可,他也无计可施,
  汪直不会允许他插手倭国贸易。”
  一直没有开口的黄九皋突然开口说:“庆甫赴任惠泽县令之前,曾与老夫提及,上海县令陆光祖来信,崇明岛似有扩张之心。”
  陈锐微微点头,他在胶州时期已经將舟山的斥候查探体系做了明確的分割。
  內情处是由段崇文主持,主管核查各地的帐目、仓库。
  军中斥候那边由阎丁主管,老哈抽调出来设了外情处,主要负责各地的相关情报。
  说白了,老哈要负责的是包括南京在內的政治方面的情报,也要负责相关的渗透等等工作。
  比如老哈就成功的在崇明岛中安插了钉子,陆续送来了不少的情报。
  徐唯学扎根崇明岛也有半年了,海贸生意自然昌盛,之前的精力一直是放在交易上,但在山东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崇明岛有了不小的变化。
  大肆招收青壮,大肆购置各类军械,如此招兵买卖—其实已经引得周边很有些震动了。
  但偏偏周围的官员还不能在明面上指责什么,徐唯学毕竟是吴淞参將,就连毛海峰也领了个吴淞游击的职务。
  “不用去管。”陈锐淡然道:“徐唯学、毛海峰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离开海贸。”
  “离不开海贸,那他们就不敢做什么。”
  “若是真的做了什么,护卫军不会坐视。”
  金柱对沿海局势並不是特別了解,毕竟常年出仕在外,但在人心揣摩上却比黄九皋要强的多,笑著说:“只怕崇明岛是在忌惮舟山吧?”
  陈锐眯著眼看了眼金柱,“不错,不过既是忌惮舟山参与海贸,也是忌惮护卫军。”
  从大略来看,徐唯学之所以招兵买卖,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舟山给他带来的威胁·在此之前,徐唯学、毛海峰可以说是能笑傲东南沿海。
  从细节上来看,徐唯学、毛海峰一直在警惕於舟山参与海贸·-陈锐就是双屿岛出来的,又特地选了舟山为基,不可能不参与进来。
  之前徐唯学並不算在意,但如今已然大不同了。
  的確,徐唯学乃至身后的汪直集团在海上的势力依旧强大,护卫军水师暂时不能与之匹敌,但人不可能一直在海上飘著吧?
  无论是沿海的任何岛屿,只要水师能够將士卒输送上岸,以护卫军的战力,
  徐唯学与其魔下要么被斩杀,要么只能束手就擒。
  这就是徐唯学突然开始扩张实力的原因。
  对此,陈锐与徐渭在商议之后决定,不去招惹,不与对方翻脸。
  原因也很简单,护卫军战力强大,但若是翻了脸,大批大批的海船——会直接导致舟山与海州、胶州之间的联络中断,这样的代价,是陈锐不愿意承受的。
  黄九皋轻声问道:“未有会面,不知徐唯学、毛海峰,何许人也?”
  “徐唯学此人重利,毛海峰此人重义。”陈锐点评道:“不过均非有大志者,但他们身后的汪直就难说了。”
  陈锐不愿意与徐唯学翻脸,汪直才是真正的关键原因一旦翻脸,汪直如果选择投靠靶,那东南沿海就要糟了。
  这种可能性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甚至於朝廷默许徐唯学、毛海峰在崇明岛设市交易,这也是一个原因。
  陈锐对汪直这个人记得不太清楚,但记得此人在日本那边自立为王,统领一方,估摸著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在將来很长一段时间,护卫军都只能固守在胶州,磨礪爪牙—-在不解决掉汪直的威胁之前,不能大肆北上。
  陈锐如今是耐著性子,要不是双屿岛港口都被堵塞,要不是大榭岛、金塘岛距离舟山本岛太近,真想劝徐唯学换个地方设市。
  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正正好在舟山整个体系的腰眼处。
  而且还得提防明廷这个猪队友-陈锐甚至都怀疑,当局势稍微稳定一点之后,明廷很可能会与达成交易,將予头同时对准护卫军。
  这种买卖,肯定是愿意做的—想想都头痛啊,陈锐在心里嘆息了声,
  看似护卫军一跃而起,实则前路艰辛。
  一时间堂內安静下来,陈锐目光幽深,太远的事情就不想了,先打磨內功吧。
  看陈锐视线扫了扫,徐渭衝著骆松点点头,起身出了门。
  “说吧,什么事?”
  骆松知道今天自己莽撞了,这么多人匯集一堂,应该不仅仅是给金柱、黄九皋接风。
  听骆松说完,徐渭眉头皱了皱,“这件事我听廉钟提起过,但王家那边关联戚元敬——”
  “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消息。
  顿了顿,徐渭笑著说:“不过可以先告诉你,並没有人反对,只是要找准时机。”
  將骆松送走后,徐渭返回堂內,陈述、陈铭父子已经回了后院,周君佑、金福、楼华松、吴良几人正在收拾,很快整理出来。
  眾人坐定之后,陈锐直截了当的说:“舟山新设钱庄。”
  徐渭嘿了声,“台州知府苛民,沿海颇有青壮或被倭寇裹挟,甚至主动投奔倭寇。”
  “是啊。”万表长嘆道:“总要找条活路吧。”
  应派餉银,浙江省承担了最大的份额,而十几个府中,就数台州局势最为严重,仅仅两个月,被称为“暴民”、“乱民”的就有几十股。
  这还是秋收之后呢,等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怕局势更是严重。
  这也是陈锐迅速遣派兵力南下的一大原因,越往后拖,局势越是严重,相当部分的青壮本可以成为护卫军的预备兵源,很可能会沦为倭寇。
  台州兵,不像绍兴、杭州、寧波这么差劲,麻夏就曾经说过,松门卫虽然难抵倭寇来袭,但乡间青壮却是敢战。
  听几人点评了一番后,金柱迟疑问道:“仿崇明岛?”
  “不可能。”陈锐断然道:“海贸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倭国,一条是往南洋。”
  “崇明岛的徐唯学、毛海峰货物运去倭国,而南洋番商在走马溪一战后,不会再出现在浙江、福建沿海。”
  一旁的徐渭补充道:“而且南洋那边这几年也战事频频,海上不算太平。”
  “所以,陈思盼如果向如徐唯学一般开海,就算朝中许可,他也无计可施,
  汪直不会允许他插手倭国贸易。”
  一直没有开口的黄九皋突然开口说:“庆甫赴任惠泽县令之前,曾与老夫提及,上海县令陆光祖来信,崇明岛似有扩张之心。”
  陈锐微微点头,他在胶州时期已经將舟山的斥候查探体系做了明確的分割。
  內情处是由段崇文主持,主管核查各地的帐目、仓库。
  军中斥候那边由阎丁主管,老哈抽调出来设了外情处,主要负责各地的相关情报。
  说白了,老哈要负责的是包括南京在內的政治方面的情报,也要负责相关的渗透等等工作。
  比如老哈就成功的在崇明岛中安插了钉子,陆续送来了不少的情报。
  徐唯学扎根崇明岛也有半年了,海贸生意自然昌盛,之前的精力一直是放在交易上,但在山东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崇明岛有了不小的变化。
  大肆招收青壮,大肆购置各类军械,如此招兵买卖—其实已经引得周边很有些震动了。
  但偏偏周围的官员还不能在明面上指责什么,徐唯学毕竟是吴淞参將,就连毛海峰也领了个吴淞游击的职务。
  “不用去管。”陈锐淡然道:“徐唯学、毛海峰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离开海贸。”
  “离不开海贸,那他们就不敢做什么。”
  “若是真的做了什么,护卫军不会坐视。”
  金柱对沿海局势並不是特別了解,毕竟常年出仕在外,但在人心揣摩上却比黄九皋要强的多,笑著说:“只怕崇明岛是在忌惮舟山吧?”
  陈锐眯著眼看了眼金柱,“不错,不过既是忌惮舟山参与海贸,也是忌惮护卫军。”
  从大略来看,徐唯学之所以招兵买卖,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舟山给他带来的威胁·在此之前,徐唯学、毛海峰可以说是能笑傲东南沿海。
  从细节上来看,徐唯学、毛海峰一直在警惕於舟山参与海贸·-陈锐就是双屿岛出来的,又特地选了舟山为基,不可能不参与进来。
  之前徐唯学並不算在意,但如今已然大不同了。
  的確,徐唯学乃至身后的汪直集团在海上的势力依旧强大,护卫军水师暂时不能与之匹敌,但人不可能一直在海上飘著吧?
  无论是沿海的任何岛屿,只要水师能够將士卒输送上岸,以护卫军的战力,
  徐唯学与其魔下要么被斩杀,要么只能束手就擒。
  这就是徐唯学突然开始扩张实力的原因。
  对此,陈锐与徐渭在商议之后决定,不去招惹,不与对方翻脸。
  原因也很简单,护卫军战力强大,但若是翻了脸,大批大批的海船——会直接导致舟山与海州、胶州之间的联络中断,这样的代价,是陈锐不愿意承受的。
  黄九皋轻声问道:“未有会面,不知徐唯学、毛海峰,何许人也?”
  “徐唯学此人重利,毛海峰此人重义。”陈锐点评道:“不过均非有大志者,但他们身后的汪直就难说了。”
  陈锐不愿意与徐唯学翻脸,汪直才是真正的关键原因一旦翻脸,汪直如果选择投靠靶,那东南沿海就要糟了。
  这种可能性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甚至於朝廷默许徐唯学、毛海峰在崇明岛设市交易,这也是一个原因。
  陈锐对汪直这个人记得不太清楚,但记得此人在日本那边自立为王,统领一方,估摸著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在將来很长一段时间,护卫军都只能固守在胶州,磨礪爪牙—-在不解决掉汪直的威胁之前,不能大肆北上。
  陈锐如今是耐著性子,要不是双屿岛港口都被堵塞,要不是大榭岛、金塘岛距离舟山本岛太近,真想劝徐唯学换个地方设市。
  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正正好在舟山整个体系的腰眼处。
  而且还得提防明廷这个猪队友-陈锐甚至都怀疑,当局势稍微稳定一点之后,明廷很可能会与达成交易,將予头同时对准护卫军。
  这种买卖,肯定是愿意做的—想想都头痛啊,陈锐在心里嘆息了声,
  看似护卫军一跃而起,实则前路艰辛。
  一时间堂內安静下来,陈锐目光幽深,太远的事情就不想了,先打磨內功吧。
  看陈锐视线扫了扫,徐渭衝著骆松点点头,起身出了门。
  “说吧,什么事?”
  骆松知道今天自己莽撞了,这么多人匯集一堂,应该不仅仅是给金柱、黄九皋接风。
  听骆松说完,徐渭眉头皱了皱,“这件事我听廉钟提起过,但王家那边关联戚元敬——”
  “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消息。
  顿了顿,徐渭笑著说:“不过可以先告诉你,並没有人反对,只是要找准时机。”
  將骆松送走后,徐渭返回堂內,陈述、陈铭父子已经回了后院,周君佑、金福、楼华松、吴良几人正在收拾,很快整理出来。
  眾人坐定之后,陈锐直截了当的说:“舟山新设钱庄。”
  徐渭嘿了声,“台州知府苛民,沿海颇有青壮或被倭寇裹挟,甚至主动投奔倭寇。”
  “是啊。”万表长嘆道:“总要找条活路吧。”
  应派餉银,浙江省承担了最大的份额,而十几个府中,就数台州局势最为严重,仅仅两个月,被称为“暴民”、“乱民”的就有几十股。
  这还是秋收之后呢,等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怕局势更是严重。
  这也是陈锐迅速遣派兵力南下的一大原因,越往后拖,局势越是严重,相当部分的青壮本可以成为护卫军的预备兵源,很可能会沦为倭寇。
  台州兵,不像绍兴、杭州、寧波这么差劲,麻夏就曾经说过,松门卫虽然难抵倭寇来袭,但乡间青壮却是敢战。
  听几人点评了一番后,金柱迟疑问道:“仿崇明岛?”
  “不可能。”陈锐断然道:“海贸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倭国,一条是往南洋。”
  “崇明岛的徐唯学、毛海峰货物运去倭国,而南洋番商在走马溪一战后,不会再出现在浙江、福建沿海。”
  一旁的徐渭补充道:“而且南洋那边这几年也战事频频,海上不算太平。”
  “所以,陈思盼如果向如徐唯学一般开海,就算朝中许可,他也无计可施,
  汪直不会允许他插手倭国贸易。”
  一直没有开口的黄九皋突然开口说:“庆甫赴任惠泽县令之前,曾与老夫提及,上海县令陆光祖来信,崇明岛似有扩张之心。”
  陈锐微微点头,他在胶州时期已经將舟山的斥候查探体系做了明確的分割。
  內情处是由段崇文主持,主管核查各地的帐目、仓库。
  军中斥候那边由阎丁主管,老哈抽调出来设了外情处,主要负责各地的相关情报。
  说白了,老哈要负责的是包括南京在內的政治方面的情报,也要负责相关的渗透等等工作。
  比如老哈就成功的在崇明岛中安插了钉子,陆续送来了不少的情报。
  徐唯学扎根崇明岛也有半年了,海贸生意自然昌盛,之前的精力一直是放在交易上,但在山东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崇明岛有了不小的变化。
  大肆招收青壮,大肆购置各类军械,如此招兵买卖—其实已经引得周边很有些震动了。
  但偏偏周围的官员还不能在明面上指责什么,徐唯学毕竟是吴淞参將,就连毛海峰也领了个吴淞游击的职务。
  “不用去管。”陈锐淡然道:“徐唯学、毛海峰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离开海贸。”
  “离不开海贸,那他们就不敢做什么。”
  “若是真的做了什么,护卫军不会坐视。”
  金柱对沿海局势並不是特別了解,毕竟常年出仕在外,但在人心揣摩上却比黄九皋要强的多,笑著说:“只怕崇明岛是在忌惮舟山吧?”
  陈锐眯著眼看了眼金柱,“不错,不过既是忌惮舟山参与海贸,也是忌惮护卫军。”
  从大略来看,徐唯学之所以招兵买卖,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舟山给他带来的威胁·在此之前,徐唯学、毛海峰可以说是能笑傲东南沿海。
  从细节上来看,徐唯学、毛海峰一直在警惕於舟山参与海贸·-陈锐就是双屿岛出来的,又特地选了舟山为基,不可能不参与进来。
  之前徐唯学並不算在意,但如今已然大不同了。
  的確,徐唯学乃至身后的汪直集团在海上的势力依旧强大,护卫军水师暂时不能与之匹敌,但人不可能一直在海上飘著吧?
  无论是沿海的任何岛屿,只要水师能够將士卒输送上岸,以护卫军的战力,
  徐唯学与其魔下要么被斩杀,要么只能束手就擒。
  这就是徐唯学突然开始扩张实力的原因。
  对此,陈锐与徐渭在商议之后决定,不去招惹,不与对方翻脸。
  原因也很简单,护卫军战力强大,但若是翻了脸,大批大批的海船——会直接导致舟山与海州、胶州之间的联络中断,这样的代价,是陈锐不愿意承受的。
  黄九皋轻声问道:“未有会面,不知徐唯学、毛海峰,何许人也?”
  “徐唯学此人重利,毛海峰此人重义。”陈锐点评道:“不过均非有大志者,但他们身后的汪直就难说了。”
  陈锐不愿意与徐唯学翻脸,汪直才是真正的关键原因一旦翻脸,汪直如果选择投靠靶,那东南沿海就要糟了。
  这种可能性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甚至於朝廷默许徐唯学、毛海峰在崇明岛设市交易,这也是一个原因。
  陈锐对汪直这个人记得不太清楚,但记得此人在日本那边自立为王,统领一方,估摸著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在將来很长一段时间,护卫军都只能固守在胶州,磨礪爪牙—-在不解决掉汪直的威胁之前,不能大肆北上。
  陈锐如今是耐著性子,要不是双屿岛港口都被堵塞,要不是大榭岛、金塘岛距离舟山本岛太近,真想劝徐唯学换个地方设市。
  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正正好在舟山整个体系的腰眼处。
  而且还得提防明廷这个猪队友-陈锐甚至都怀疑,当局势稍微稳定一点之后,明廷很可能会与达成交易,將予头同时对准护卫军。
  这种买卖,肯定是愿意做的—想想都头痛啊,陈锐在心里嘆息了声,
  看似护卫军一跃而起,实则前路艰辛。
  一时间堂內安静下来,陈锐目光幽深,太远的事情就不想了,先打磨內功吧。
  看陈锐视线扫了扫,徐渭衝著骆松点点头,起身出了门。
  “说吧,什么事?”
  骆松知道今天自己莽撞了,这么多人匯集一堂,应该不仅仅是给金柱、黄九皋接风。
  听骆松说完,徐渭眉头皱了皱,“这件事我听廉钟提起过,但王家那边关联戚元敬——”
  “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消息。
  顿了顿,徐渭笑著说:“不过可以先告诉你,並没有人反对,只是要找准时机。”
  將骆松送走后,徐渭返回堂內,陈述、陈铭父子已经回了后院,周君佑、金福、楼华松、吴良几人正在收拾,很快整理出来。
  眾人坐定之后,陈锐直截了当的说:“舟山新设钱庄。”
  徐渭嘿了声,“台州知府苛民,沿海颇有青壮或被倭寇裹挟,甚至主动投奔倭寇。”
  “是啊。”万表长嘆道:“总要找条活路吧。”
  应派餉银,浙江省承担了最大的份额,而十几个府中,就数台州局势最为严重,仅仅两个月,被称为“暴民”、“乱民”的就有几十股。
  这还是秋收之后呢,等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怕局势更是严重。
  这也是陈锐迅速遣派兵力南下的一大原因,越往后拖,局势越是严重,相当部分的青壮本可以成为护卫军的预备兵源,很可能会沦为倭寇。
  台州兵,不像绍兴、杭州、寧波这么差劲,麻夏就曾经说过,松门卫虽然难抵倭寇来袭,但乡间青壮却是敢战。
  听几人点评了一番后,金柱迟疑问道:“仿崇明岛?”
  “不可能。”陈锐断然道:“海贸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倭国,一条是往南洋。”
  “崇明岛的徐唯学、毛海峰货物运去倭国,而南洋番商在走马溪一战后,不会再出现在浙江、福建沿海。”
  一旁的徐渭补充道:“而且南洋那边这几年也战事频频,海上不算太平。”
  “所以,陈思盼如果向如徐唯学一般开海,就算朝中许可,他也无计可施,
  汪直不会允许他插手倭国贸易。”
  一直没有开口的黄九皋突然开口说:“庆甫赴任惠泽县令之前,曾与老夫提及,上海县令陆光祖来信,崇明岛似有扩张之心。”
  陈锐微微点头,他在胶州时期已经將舟山的斥候查探体系做了明確的分割。
  內情处是由段崇文主持,主管核查各地的帐目、仓库。
  军中斥候那边由阎丁主管,老哈抽调出来设了外情处,主要负责各地的相关情报。
  说白了,老哈要负责的是包括南京在內的政治方面的情报,也要负责相关的渗透等等工作。
  比如老哈就成功的在崇明岛中安插了钉子,陆续送来了不少的情报。
  徐唯学扎根崇明岛也有半年了,海贸生意自然昌盛,之前的精力一直是放在交易上,但在山东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崇明岛有了不小的变化。
  大肆招收青壮,大肆购置各类军械,如此招兵买卖—其实已经引得周边很有些震动了。
  但偏偏周围的官员还不能在明面上指责什么,徐唯学毕竟是吴淞参將,就连毛海峰也领了个吴淞游击的职务。
  “不用去管。”陈锐淡然道:“徐唯学、毛海峰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离开海贸。”
  “离不开海贸,那他们就不敢做什么。”
  “若是真的做了什么,护卫军不会坐视。”
  金柱对沿海局势並不是特別了解,毕竟常年出仕在外,但在人心揣摩上却比黄九皋要强的多,笑著说:“只怕崇明岛是在忌惮舟山吧?”
  陈锐眯著眼看了眼金柱,“不错,不过既是忌惮舟山参与海贸,也是忌惮护卫军。”
  从大略来看,徐唯学之所以招兵买卖,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舟山给他带来的威胁·在此之前,徐唯学、毛海峰可以说是能笑傲东南沿海。
  从细节上来看,徐唯学、毛海峰一直在警惕於舟山参与海贸·-陈锐就是双屿岛出来的,又特地选了舟山为基,不可能不参与进来。
  之前徐唯学並不算在意,但如今已然大不同了。
  的確,徐唯学乃至身后的汪直集团在海上的势力依旧强大,护卫军水师暂时不能与之匹敌,但人不可能一直在海上飘著吧?
  无论是沿海的任何岛屿,只要水师能够將士卒输送上岸,以护卫军的战力,
  徐唯学与其魔下要么被斩杀,要么只能束手就擒。
  这就是徐唯学突然开始扩张实力的原因。
  对此,陈锐与徐渭在商议之后决定,不去招惹,不与对方翻脸。
  原因也很简单,护卫军战力强大,但若是翻了脸,大批大批的海船——会直接导致舟山与海州、胶州之间的联络中断,这样的代价,是陈锐不愿意承受的。
  黄九皋轻声问道:“未有会面,不知徐唯学、毛海峰,何许人也?”
  “徐唯学此人重利,毛海峰此人重义。”陈锐点评道:“不过均非有大志者,但他们身后的汪直就难说了。”
  陈锐不愿意与徐唯学翻脸,汪直才是真正的关键原因一旦翻脸,汪直如果选择投靠靶,那东南沿海就要糟了。
  这种可能性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甚至於朝廷默许徐唯学、毛海峰在崇明岛设市交易,这也是一个原因。
  陈锐对汪直这个人记得不太清楚,但记得此人在日本那边自立为王,统领一方,估摸著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在將来很长一段时间,护卫军都只能固守在胶州,磨礪爪牙—-在不解决掉汪直的威胁之前,不能大肆北上。
  陈锐如今是耐著性子,要不是双屿岛港口都被堵塞,要不是大榭岛、金塘岛距离舟山本岛太近,真想劝徐唯学换个地方设市。
  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正正好在舟山整个体系的腰眼处。
  而且还得提防明廷这个猪队友-陈锐甚至都怀疑,当局势稍微稳定一点之后,明廷很可能会与达成交易,將予头同时对准护卫军。
  这种买卖,肯定是愿意做的—想想都头痛啊,陈锐在心里嘆息了声,
  看似护卫军一跃而起,实则前路艰辛。
  一时间堂內安静下来,陈锐目光幽深,太远的事情就不想了,先打磨內功吧。
  看陈锐视线扫了扫,徐渭衝著骆松点点头,起身出了门。
  “说吧,什么事?”
  骆松知道今天自己莽撞了,这么多人匯集一堂,应该不仅仅是给金柱、黄九皋接风。
  听骆松说完,徐渭眉头皱了皱,“这件事我听廉钟提起过,但王家那边关联戚元敬——”
  “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消息。
  顿了顿,徐渭笑著说:“不过可以先告诉你,並没有人反对,只是要找准时机。”
  將骆松送走后,徐渭返回堂內,陈述、陈铭父子已经回了后院,周君佑、金福、楼华松、吴良几人正在收拾,很快整理出来。
  眾人坐定之后,陈锐直截了当的说:“舟山新设钱庄。”
  徐渭嘿了声,“台州知府苛民,沿海颇有青壮或被倭寇裹挟,甚至主动投奔倭寇。”
  “是啊。”万表长嘆道:“总要找条活路吧。”
  应派餉银,浙江省承担了最大的份额,而十几个府中,就数台州局势最为严重,仅仅两个月,被称为“暴民”、“乱民”的就有几十股。
  这还是秋收之后呢,等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怕局势更是严重。
  这也是陈锐迅速遣派兵力南下的一大原因,越往后拖,局势越是严重,相当部分的青壮本可以成为护卫军的预备兵源,很可能会沦为倭寇。
  台州兵,不像绍兴、杭州、寧波这么差劲,麻夏就曾经说过,松门卫虽然难抵倭寇来袭,但乡间青壮却是敢战。
  听几人点评了一番后,金柱迟疑问道:“仿崇明岛?”
  “不可能。”陈锐断然道:“海贸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倭国,一条是往南洋。”
  “崇明岛的徐唯学、毛海峰货物运去倭国,而南洋番商在走马溪一战后,不会再出现在浙江、福建沿海。”
  一旁的徐渭补充道:“而且南洋那边这几年也战事频频,海上不算太平。”
  “所以,陈思盼如果向如徐唯学一般开海,就算朝中许可,他也无计可施,
  汪直不会允许他插手倭国贸易。”
  一直没有开口的黄九皋突然开口说:“庆甫赴任惠泽县令之前,曾与老夫提及,上海县令陆光祖来信,崇明岛似有扩张之心。”
  陈锐微微点头,他在胶州时期已经將舟山的斥候查探体系做了明確的分割。
  內情处是由段崇文主持,主管核查各地的帐目、仓库。
  军中斥候那边由阎丁主管,老哈抽调出来设了外情处,主要负责各地的相关情报。
  说白了,老哈要负责的是包括南京在內的政治方面的情报,也要负责相关的渗透等等工作。
  比如老哈就成功的在崇明岛中安插了钉子,陆续送来了不少的情报。
  徐唯学扎根崇明岛也有半年了,海贸生意自然昌盛,之前的精力一直是放在交易上,但在山东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崇明岛有了不小的变化。
  大肆招收青壮,大肆购置各类军械,如此招兵买卖—其实已经引得周边很有些震动了。
  但偏偏周围的官员还不能在明面上指责什么,徐唯学毕竟是吴淞参將,就连毛海峰也领了个吴淞游击的职务。
  “不用去管。”陈锐淡然道:“徐唯学、毛海峰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离开海贸。”
  “离不开海贸,那他们就不敢做什么。”
  “若是真的做了什么,护卫军不会坐视。”
  金柱对沿海局势並不是特別了解,毕竟常年出仕在外,但在人心揣摩上却比黄九皋要强的多,笑著说:“只怕崇明岛是在忌惮舟山吧?”
  陈锐眯著眼看了眼金柱,“不错,不过既是忌惮舟山参与海贸,也是忌惮护卫军。”
  从大略来看,徐唯学之所以招兵买卖,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舟山给他带来的威胁·在此之前,徐唯学、毛海峰可以说是能笑傲东南沿海。
  从细节上来看,徐唯学、毛海峰一直在警惕於舟山参与海贸·-陈锐就是双屿岛出来的,又特地选了舟山为基,不可能不参与进来。
  之前徐唯学並不算在意,但如今已然大不同了。
  的確,徐唯学乃至身后的汪直集团在海上的势力依旧强大,护卫军水师暂时不能与之匹敌,但人不可能一直在海上飘著吧?
  无论是沿海的任何岛屿,只要水师能够將士卒输送上岸,以护卫军的战力,
  徐唯学与其魔下要么被斩杀,要么只能束手就擒。
  这就是徐唯学突然开始扩张实力的原因。
  对此,陈锐与徐渭在商议之后决定,不去招惹,不与对方翻脸。
  原因也很简单,护卫军战力强大,但若是翻了脸,大批大批的海船——会直接导致舟山与海州、胶州之间的联络中断,这样的代价,是陈锐不愿意承受的。
  黄九皋轻声问道:“未有会面,不知徐唯学、毛海峰,何许人也?”
  “徐唯学此人重利,毛海峰此人重义。”陈锐点评道:“不过均非有大志者,但他们身后的汪直就难说了。”
  陈锐不愿意与徐唯学翻脸,汪直才是真正的关键原因一旦翻脸,汪直如果选择投靠靶,那东南沿海就要糟了。
  这种可能性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甚至於朝廷默许徐唯学、毛海峰在崇明岛设市交易,这也是一个原因。
  陈锐对汪直这个人记得不太清楚,但记得此人在日本那边自立为王,统领一方,估摸著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在將来很长一段时间,护卫军都只能固守在胶州,磨礪爪牙—-在不解决掉汪直的威胁之前,不能大肆北上。
  陈锐如今是耐著性子,要不是双屿岛港口都被堵塞,要不是大榭岛、金塘岛距离舟山本岛太近,真想劝徐唯学换个地方设市。
  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正正好在舟山整个体系的腰眼处。
  而且还得提防明廷这个猪队友-陈锐甚至都怀疑,当局势稍微稳定一点之后,明廷很可能会与达成交易,將予头同时对准护卫军。
  这种买卖,肯定是愿意做的—想想都头痛啊,陈锐在心里嘆息了声,
  看似护卫军一跃而起,实则前路艰辛。
  一时间堂內安静下来,陈锐目光幽深,太远的事情就不想了,先打磨內功吧。
  看陈锐视线扫了扫,徐渭衝著骆松点点头,起身出了门。
  “说吧,什么事?”
  骆松知道今天自己莽撞了,这么多人匯集一堂,应该不仅仅是给金柱、黄九皋接风。
  听骆松说完,徐渭眉头皱了皱,“这件事我听廉钟提起过,但王家那边关联戚元敬——”
  “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消息。
  顿了顿,徐渭笑著说:“不过可以先告诉你,並没有人反对,只是要找准时机。”
  將骆松送走后,徐渭返回堂內,陈述、陈铭父子已经回了后院,周君佑、金福、楼华松、吴良几人正在收拾,很快整理出来。
  眾人坐定之后,陈锐直截了当的说:“舟山新设钱庄。”
  徐渭嘿了声,“台州知府苛民,沿海颇有青壮或被倭寇裹挟,甚至主动投奔倭寇。”
  “是啊。”万表长嘆道:“总要找条活路吧。”
  应派餉银,浙江省承担了最大的份额,而十几个府中,就数台州局势最为严重,仅仅两个月,被称为“暴民”、“乱民”的就有几十股。
  这还是秋收之后呢,等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怕局势更是严重。
  这也是陈锐迅速遣派兵力南下的一大原因,越往后拖,局势越是严重,相当部分的青壮本可以成为护卫军的预备兵源,很可能会沦为倭寇。
  台州兵,不像绍兴、杭州、寧波这么差劲,麻夏就曾经说过,松门卫虽然难抵倭寇来袭,但乡间青壮却是敢战。
  听几人点评了一番后,金柱迟疑问道:“仿崇明岛?”
  “不可能。”陈锐断然道:“海贸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倭国,一条是往南洋。”
  “崇明岛的徐唯学、毛海峰货物运去倭国,而南洋番商在走马溪一战后,不会再出现在浙江、福建沿海。”
  一旁的徐渭补充道:“而且南洋那边这几年也战事频频,海上不算太平。”
  “所以,陈思盼如果向如徐唯学一般开海,就算朝中许可,他也无计可施,
  汪直不会允许他插手倭国贸易。”
  一直没有开口的黄九皋突然开口说:“庆甫赴任惠泽县令之前,曾与老夫提及,上海县令陆光祖来信,崇明岛似有扩张之心。”
  陈锐微微点头,他在胶州时期已经將舟山的斥候查探体系做了明確的分割。
  內情处是由段崇文主持,主管核查各地的帐目、仓库。
  军中斥候那边由阎丁主管,老哈抽调出来设了外情处,主要负责各地的相关情报。
  说白了,老哈要负责的是包括南京在內的政治方面的情报,也要负责相关的渗透等等工作。
  比如老哈就成功的在崇明岛中安插了钉子,陆续送来了不少的情报。
  徐唯学扎根崇明岛也有半年了,海贸生意自然昌盛,之前的精力一直是放在交易上,但在山东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崇明岛有了不小的变化。
  大肆招收青壮,大肆购置各类军械,如此招兵买卖—其实已经引得周边很有些震动了。
  但偏偏周围的官员还不能在明面上指责什么,徐唯学毕竟是吴淞参將,就连毛海峰也领了个吴淞游击的职务。
  “不用去管。”陈锐淡然道:“徐唯学、毛海峰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离开海贸。”
  “离不开海贸,那他们就不敢做什么。”
  “若是真的做了什么,护卫军不会坐视。”
  金柱对沿海局势並不是特別了解,毕竟常年出仕在外,但在人心揣摩上却比黄九皋要强的多,笑著说:“只怕崇明岛是在忌惮舟山吧?”
  陈锐眯著眼看了眼金柱,“不错,不过既是忌惮舟山参与海贸,也是忌惮护卫军。”
  从大略来看,徐唯学之所以招兵买卖,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舟山给他带来的威胁·在此之前,徐唯学、毛海峰可以说是能笑傲东南沿海。
  从细节上来看,徐唯学、毛海峰一直在警惕於舟山参与海贸·-陈锐就是双屿岛出来的,又特地选了舟山为基,不可能不参与进来。
  之前徐唯学並不算在意,但如今已然大不同了。
  的確,徐唯学乃至身后的汪直集团在海上的势力依旧强大,护卫军水师暂时不能与之匹敌,但人不可能一直在海上飘著吧?
  无论是沿海的任何岛屿,只要水师能够將士卒输送上岸,以护卫军的战力,
  徐唯学与其魔下要么被斩杀,要么只能束手就擒。
  这就是徐唯学突然开始扩张实力的原因。
  对此,陈锐与徐渭在商议之后决定,不去招惹,不与对方翻脸。
  原因也很简单,护卫军战力强大,但若是翻了脸,大批大批的海船——会直接导致舟山与海州、胶州之间的联络中断,这样的代价,是陈锐不愿意承受的。
  黄九皋轻声问道:“未有会面,不知徐唯学、毛海峰,何许人也?”
  “徐唯学此人重利,毛海峰此人重义。”陈锐点评道:“不过均非有大志者,但他们身后的汪直就难说了。”
  陈锐不愿意与徐唯学翻脸,汪直才是真正的关键原因一旦翻脸,汪直如果选择投靠靶,那东南沿海就要糟了。
  这种可能性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甚至於朝廷默许徐唯学、毛海峰在崇明岛设市交易,这也是一个原因。
  陈锐对汪直这个人记得不太清楚,但记得此人在日本那边自立为王,统领一方,估摸著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在將来很长一段时间,护卫军都只能固守在胶州,磨礪爪牙—-在不解决掉汪直的威胁之前,不能大肆北上。
  陈锐如今是耐著性子,要不是双屿岛港口都被堵塞,要不是大榭岛、金塘岛距离舟山本岛太近,真想劝徐唯学换个地方设市。
  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正正好在舟山整个体系的腰眼处。
  而且还得提防明廷这个猪队友-陈锐甚至都怀疑,当局势稍微稳定一点之后,明廷很可能会与达成交易,將予头同时对准护卫军。
  这种买卖,肯定是愿意做的—想想都头痛啊,陈锐在心里嘆息了声,
  看似护卫军一跃而起,实则前路艰辛。
  一时间堂內安静下来,陈锐目光幽深,太远的事情就不想了,先打磨內功吧。
  看陈锐视线扫了扫,徐渭衝著骆松点点头,起身出了门。
  “说吧,什么事?”
  骆松知道今天自己莽撞了,这么多人匯集一堂,应该不仅仅是给金柱、黄九皋接风。
  听骆松说完,徐渭眉头皱了皱,“这件事我听廉钟提起过,但王家那边关联戚元敬——”
  “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消息。
  顿了顿,徐渭笑著说:“不过可以先告诉你,並没有人反对,只是要找准时机。”
  將骆松送走后,徐渭返回堂內,陈述、陈铭父子已经回了后院,周君佑、金福、楼华松、吴良几人正在收拾,很快整理出来。
  眾人坐定之后,陈锐直截了当的说:“舟山新设钱庄。”
  徐渭嘿了声,“台州知府苛民,沿海颇有青壮或被倭寇裹挟,甚至主动投奔倭寇。”
  “是啊。”万表长嘆道:“总要找条活路吧。”
  应派餉银,浙江省承担了最大的份额,而十几个府中,就数台州局势最为严重,仅仅两个月,被称为“暴民”、“乱民”的就有几十股。
  这还是秋收之后呢,等到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怕局势更是严重。
  这也是陈锐迅速遣派兵力南下的一大原因,越往后拖,局势越是严重,相当部分的青壮本可以成为护卫军的预备兵源,很可能会沦为倭寇。
  台州兵,不像绍兴、杭州、寧波这么差劲,麻夏就曾经说过,松门卫虽然难抵倭寇来袭,但乡间青壮却是敢战。
  听几人点评了一番后,金柱迟疑问道:“仿崇明岛?”
  “不可能。”陈锐断然道:“海贸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倭国,一条是往南洋。”
  “崇明岛的徐唯学、毛海峰货物运去倭国,而南洋番商在走马溪一战后,不会再出现在浙江、福建沿海。”
  一旁的徐渭补充道:“而且南洋那边这几年也战事频频,海上不算太平。”
  “所以,陈思盼如果向如徐唯学一般开海,就算朝中许可,他也无计可施,
  汪直不会允许他插手倭国贸易。”
  一直没有开口的黄九皋突然开口说:“庆甫赴任惠泽县令之前,曾与老夫提及,上海县令陆光祖来信,崇明岛似有扩张之心。”
  陈锐微微点头,他在胶州时期已经將舟山的斥候查探体系做了明確的分割。
  內情处是由段崇文主持,主管核查各地的帐目、仓库。
  军中斥候那边由阎丁主管,老哈抽调出来设了外情处,主要负责各地的相关情报。
  说白了,老哈要负责的是包括南京在內的政治方面的情报,也要负责相关的渗透等等工作。
  比如老哈就成功的在崇明岛中安插了钉子,陆续送来了不少的情报。
  徐唯学扎根崇明岛也有半年了,海贸生意自然昌盛,之前的精力一直是放在交易上,但在山东大捷的消息传来之后,崇明岛有了不小的变化。
  大肆招收青壮,大肆购置各类军械,如此招兵买卖—其实已经引得周边很有些震动了。
  但偏偏周围的官员还不能在明面上指责什么,徐唯学毕竟是吴淞参將,就连毛海峰也领了个吴淞游击的职务。
  “不用去管。”陈锐淡然道:“徐唯学、毛海峰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离开海贸。”
  “离不开海贸,那他们就不敢做什么。”
  “若是真的做了什么,护卫军不会坐视。”
  金柱对沿海局势並不是特別了解,毕竟常年出仕在外,但在人心揣摩上却比黄九皋要强的多,笑著说:“只怕崇明岛是在忌惮舟山吧?”
  陈锐眯著眼看了眼金柱,“不错,不过既是忌惮舟山参与海贸,也是忌惮护卫军。”
  从大略来看,徐唯学之所以招兵买卖,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舟山给他带来的威胁·在此之前,徐唯学、毛海峰可以说是能笑傲东南沿海。
  从细节上来看,徐唯学、毛海峰一直在警惕於舟山参与海贸·-陈锐就是双屿岛出来的,又特地选了舟山为基,不可能不参与进来。
  之前徐唯学並不算在意,但如今已然大不同了。
  的確,徐唯学乃至身后的汪直集团在海上的势力依旧强大,护卫军水师暂时不能与之匹敌,但人不可能一直在海上飘著吧?
  无论是沿海的任何岛屿,只要水师能够將士卒输送上岸,以护卫军的战力,
  徐唯学与其魔下要么被斩杀,要么只能束手就擒。
  这就是徐唯学突然开始扩张实力的原因。
  对此,陈锐与徐渭在商议之后决定,不去招惹,不与对方翻脸。
  原因也很简单,护卫军战力强大,但若是翻了脸,大批大批的海船——会直接导致舟山与海州、胶州之间的联络中断,这样的代价,是陈锐不愿意承受的。
  黄九皋轻声问道:“未有会面,不知徐唯学、毛海峰,何许人也?”
  “徐唯学此人重利,毛海峰此人重义。”陈锐点评道:“不过均非有大志者,但他们身后的汪直就难说了。”
  陈锐不愿意与徐唯学翻脸,汪直才是真正的关键原因一旦翻脸,汪直如果选择投靠靶,那东南沿海就要糟了。
  这种可能性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甚至於朝廷默许徐唯学、毛海峰在崇明岛设市交易,这也是一个原因。
  陈锐对汪直这个人记得不太清楚,但记得此人在日本那边自立为王,统领一方,估摸著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在將来很长一段时间,护卫军都只能固守在胶州,磨礪爪牙—-在不解决掉汪直的威胁之前,不能大肆北上。
  陈锐如今是耐著性子,要不是双屿岛港口都被堵塞,要不是大榭岛、金塘岛距离舟山本岛太近,真想劝徐唯学换个地方设市。
  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正正好在舟山整个体系的腰眼处。
  而且还得提防明廷这个猪队友-陈锐甚至都怀疑,当局势稍微稳定一点之后,明廷很可能会与达成交易,將予头同时对准护卫军。
  这种买卖,肯定是愿意做的—想想都头痛啊,陈锐在心里嘆息了声,
  看似护卫军一跃而起,实则前路艰辛。
  一时间堂內安静下来,陈锐目光幽深,太远的事情就不想了,先打磨內功吧。
  看陈锐视线扫了扫,徐渭衝著骆松点点头,起身出了门。
  “说吧,什么事?”
  骆松知道今天自己莽撞了,这么多人匯集一堂,应该不仅仅是给金柱、黄九皋接风。
  听骆松说完,徐渭眉头皱了皱,“这件事我听廉钟提起过,但王家那边关联戚元敬——”
  “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消息。
  顿了顿,徐渭笑著说:“不过可以先告诉你,並没有人反对,只是要找准时机。”
  將骆松送走后,徐渭返回堂內,陈述、陈铭父子已经回了后院,周君佑、金福、楼华松、吴良几人正在收拾,很快整理出来。
  眾人坐定之后,陈锐直截了当的说:“舟山新设钱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