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儒修小试

  第714章 儒修小试
  宁拙放下学堂笔记玉简,眉头皱起,口中低喃:“这样不行啊……”
  “我在阵法上的悟性不如老大,恐怕也不如沈玺。”
  “在制符上不如青炽,肯定也有大把的同龄天才,将我甩在身后。”
  “说起来挺惭愧,我宁家擅长的就是制符,但我却连这两件魔符都研究不出什么来。”
  “我若不寻找一些手段,怎么修行都是落后的。”
  “且我的三门功法都和机关术紧密联系,娘亲也嘱托我要主修机关术。机关术又是修真百艺的集合,所以修真百艺我都要学的!”
  “我悟性不行,这样的学习速度,怎么学得了修真百艺?要学到猴年马月啊!”
  刚想到这里,一封飞信循着宁拙的气息,就飞到了青石洞府外。
  宁拙感应到飞信,立即操控令牌,将洞府门扉打开一丝,放进飞信。
  飞信穿梭在洞府内,最终落到宁拙手中。
  宁拙先是检查一遍,没有发现什么猫腻,这才探入神识。
  “果然是温软玉的信。”飞信上的法力气息已经彰显了寄信者的身份。
  温软玉在第二封信中提到,他述职的时间比他意料中,还要长得多。按照目前的趋势,他还得被软禁一段时间。
  通过种种风吹草动,温软玉可以确信,万象宗内部的各方势力,都在积极地想要插手白纸仙城。
  之前只是几个大势力,现在许多小势力也见缝插针,挤了进来。
  缘由是之前的大势力中,比较弱势的,主动援引了一些小势力作为帮手。如此一来,消息就走漏了出去。
  温软玉用暗语告诫宁拙:他的存在距离曝光已然不远。尽管温软玉极力隐瞒,但这个保密功夫已经快要到极限了。
  温软玉再次让宁拙多做准备。
  并且,他也主动为宁拙找了一条出路——
  “我虽被迫足不出户,但也联络到了一些旧谊,知晓了许多门派内部的真实近况。”
  温软玉没有在此处多加详述,在信中说这些很不方便,他只是劝导宁拙不要随意掺和万象宗门的内斗。
  尤其是旧四峰。
  旧四峰中涉及到紫雷峰的,更要慎重至极!
  温软玉的这番提醒,和宁拙之前的洞察是相符的。
  宁拙比他想的,还要稳重得多。
  “可惜我不能飞信给温软玉,只能让他先担心一段时日了。”
  温软玉可以给宁拙飞信,是因为他有渠道,有旧谊,能隐瞒一时。
  宁拙若是飞信给他,等于是主动暴露,不打自招。
  温软玉在飞信末尾提到:“万象宗内,儒修数量不多不少,但向来团结紧密,以文会友,交流频繁。”
  “此次飞云小试,儒修中许多修士都在选拔小辈,想要为儒修圈子汲取新血。”
  “宁小友,你虽是主修了其他功法,不能兼修儒家法门。但我已打过招呼,你可借此小试,加入儒修的团体里来。短时间内,他们会给你一定的庇护。”
  “当然,他们不会亲自出面,只是暗中对你有所照顾。”
  宁拙明白这些儒修的顾忌。
  他和温软玉都将成为宗门内斗的漩涡中心,各大小势力都会围绕着他们进行角逐、博弈。
  若是提前挨得太近,这些儒修也会牵扯到风波里来。
  作为儒修群体,他们通常都会观望形势。带头冲锋的人群,往往不会是他们这类人的。
  但宁拙已经相当满意!
  温软玉能处!
  确实是自己人!
  从温软玉的安排,以及儒修的反应来看,这个团体在万象宗内不算大。若真有大靠山,儒修团体早就开始争夺宁拙了。
  白纸仙城的利益真的很大!
  儒修本身的功法已经限定,他们不能彻底改修《万象经》,所以绝大多数都是兼修。
  儒修本身就有自身的追求,或者说道途已经有了相关的局限。从这点上,也很难走入万象宗的核心层中去。
  即便是这样,儒修团体仍旧愿意庇护宁拙,利用兴云小试来照顾宁拙。这个方法很巧妙。
  因为这正是万象宗的规则。
  用规则来行私心,也是儒修处理事务时的倾向——省力又安全。
  “儒修团体不上不下,位置尴尬,并不能成为我加入万象宗的合适切入口。”
  “但既然是温软玉推荐安排的,就该去!”
  “短时间内,获得他们的庇护,对我有利。”
  “并且……修真千家当中,也属儒家最擅长学习了!或许我能从中找到加速学习修真百艺的法门呢。”
  君子四艺琴棋书画,几乎是儒修标配。
  也就是说,作为儒修,至少要掌握四门技艺,且越是精深越好。这还不算传统的四大艺丹器阵符。
  儒修学这么多,远超寻常流派,其中一项原因就是儒家在学习这件事上,极有研究成果。
  许多儒术就是专门设计出来,针对学习的。
  翌日。
  点墨峰。
  玄色岩壁布满天然墨痕,黑松林立,山雾湿润,道盘折如青玉束带。
  三位修士正踏着晨露浸润的石阶向上行去。
  最年长的,也不过是位青年。
  青年修士并未掩盖筑基巅峰的气息,眼下带着青黑之色,虽然束发,却漏了几缕碎发。
  行走间,他腰间挂着的盛诗筒里的诸多竹签,相互碰撞,发出声响。
  青年儒修名为白寄云,行走在三人的最前方,此时缓缓顿足远眺。
  就见远峰衔着半轮金阳,将云海染作熔金泼玉般的壮丽景象,不由由衷赞叹一声:“今日便是小试不成,能再次见到如此美景,也是不虚此行了。”
  白寄云性情疏懒闲散,喜好游历,观赏美景,文名广播。
  走在白寄云身后的两位修士,跟了上来。
  少年儒修柳拂书道:“白兄谦虚,你是我飞云国内筑基儒修的门面人物,你若是失败,我等也无可成功了。”
  柳拂书瘦高如竹竿,洗白的蓝衫袖口磨出毛边。右手食指生茧,颈侧还有一抹墨汁晕染的淡斑。
  他只有筑基中期修为,但白寄云早已知晓他的名号。
  柳拂书虽然家境贫寒,修行儒学法门颇有天份,尤擅书法。
  偏偏这场在点墨峰中设置的飞云小试,乃是一场笔试。他若是大意,很可能就败给柳拂书了。
  柳拂书并不是吹捧白寄云,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他比白寄云年少许多,开始修行之后,就屡屡从师长的口中听闻白寄云的才情。每隔一段时间,文修的圈子里都能传出白寄云在哪里哪里,又创作了什么诗词。
  可以说,白寄云乃是柳拂书的偶像。
  “白兄,这样的美景,你不得创一首诗来,才能符合你的才情嘛!小弟洗耳恭听。”场中的第三人此时开口。
  他却是一位童子。
  他的修为只有炼气期,两颊婴儿肥未褪,穿着杏黄短褂,眼仁黑亮如点漆。
  他叫做孔然,是飞云国当代有名的神童,真的只有十岁,而不是驻颜手段的老修士。
  白寄云、柳拂书都将孔然平等对待,一是因为孔然家境出众,乃是飞云国宰相之子,二是他身具天资——这点是白寄云、柳拂书都未拥有的巨大优势。
  白寄云先对孔然笑了声,然后摇头:“我须得节省文气,应付今天的飞云小试。只能怪我自己才具不足,辜负了眼前美景了。”
  孔然小脸严肃,不免有些担忧:“褚玄圭先生,真有这般严格吗?”
  白寄云点头:“我曾在几次文会中,有幸与褚玄圭先生相遇。其人刻板公正,一丝不苟。虽只有几番简短的交谈,但都让我背后生汗呐。”
  白寄云的性情和褚玄圭有明显差异,很明显是相性不高的那种。
  柳拂书却带着崇拜的语气,望向山顶方向:“今日能亲自拜见褚玄圭先生,实乃荣幸!”
  “褚先生曾书写《礼运大同篇》,于云海之中,铸就百里云墙,抵御凶妖蛮魔多年。”
  “可惜从飞云国辞官之后,他就在万象宗隐修了。”
  点墨峰顶笼罩着青灰色的晨霭。
  三修一同登上峰顶,便见一位中年修士盘坐着,面前是一个石桌,正手持法宝级的毛笔,一丝不苟地在练字。
  三修相互对视一眼,放轻脚步,默然不语,走到中年修士面前静立。
  直到中年修士停下毛笔,他们三人这才轻声致礼,做了自我介绍。
  中年修士正是褚玄圭。他一身白衫广袖,眉如悬针,颧骨如砚,五指生茧,坐姿端正无比,一丝不苟。
  “白寄云、柳拂书、孔然。”褚玄圭严肃的神情缓了几分,“还未到开试之时,你们最先早到。好,闻鸡起舞方见向学诚心。”
  他称赞了一句,顿时让三修心情一阵雀跃。
  “尔等静待吧。”褚玄圭吩咐完,不再言语,取来第二张纸,继续挥墨练字。
  白寄云只能静静站在原处,想要活动,却深知褚玄圭的性情,只能苦苦忍耐。
  柳拂书则目光灼灼地看向褚玄圭,尽管他辨认不清,却也能从褚玄圭的手臂、手腕的动作,来揣摩书法奥妙,一时间沉浸于此。
  孔然只是十岁,有心想要坐在地上休憩,但看到白寄云、柳拂书如此模样,也只能按捺下玩性。
  时间逐渐流逝,陆续有修士一步步登山,来到了山顶。
  他们和白寄云等人一样,先是行礼,然后就站在原地静待。
  许多修士心情逐渐焦躁起来。
  好在距离开试的时间越来越近。
  孔然早已不耐烦,多次神识传念给白寄云、柳拂书。
  柳拂书早已沉浸在褚玄圭的书法之中。
  白寄云尽管也不耐烦,但仍旧安抚孔然:这或许是褚玄圭先生特意安排,在心性方面对我等的隐形考验。
  听到这话,孔然心头凛然,强令自己不要乱动。
  众人都在揣摩,却不知道褚玄圭的心情也有些焦躁。
  “那宁拙怎么还没有来?时间快到了呀。”
  在万象宗的儒学圈子里,褚玄圭乃是支柱之一。但他被公认为支柱,不是因为他金丹级别的修为,而是他的书法技艺。
  温软玉也是支柱。他的画技在儒修当中,广受好评。光是温软玉的自画像,就有本体战力这一条,就是绝大多数儒修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温软玉虽然常年在白纸仙城中修行,但并未影响到他在儒修圈层里的地位。
  温软玉此番回来述职,早就提前飞信,通知了儒修圈子。
  所以,温软玉才会在之前叮嘱宁拙,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探明白万象宗的内情。
  万象宗的儒修们虽然不占据高位,但地位也都不低,属于中层中最团结的那一批。平日里的诸多文会,让他们一边以文会友,一边交换彼此的情报。
  所以,他们对万象宗的整体内情,都有深刻的理解。
  温软玉述职却被软禁的情况,一经发生,就引发了儒修圈层的警惕和重视。
  他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温软玉暗中奔走。
  温软玉提出要照顾好宁拙的请求,也被他们十分重视。
  因为他们也非常清楚,白纸仙城代表的利益是多么巨大。那些鬼魂、阴寒之流的宝材,在阴间可以说是烂大街,但在阳间却是稀有、少见的。
  而阴潮黑湿沼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常年开发的巨大鬼门关,且还不需要海量的资源去维系鬼门关的开启!
  这个地方要不是处于飞云国、北风国之间,但凡处在任何一国的腹地,早就没有自主权了。
  儒修圈层并不是对这些利益没有想法的!
  温软玉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在先天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而温软玉对孟瑶音的推崇,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孟瑶音之子也要加入万象宗,儒修们都因为温软玉而看重宁拙。
  儒修们还不清楚,宁拙在白纸仙城中的地位甚至比温软玉还要高。
  他们选择借助飞云小试,来抬高宁拙身份。
  “让这好运的小子提前出名,站到台上去。光是这一点,就能让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投鼠忌器了。”
  儒修们商议之后,得到了这个想法。
  所以,多年没有布置飞云小试的褚玄圭,在今年特意举办了这一场。
  “宁拙若不至……我就得举办第二场了。”
  (本章完)
  走在白寄云身后的两位修士,跟了上来。
  少年儒修柳拂书道:“白兄谦虚,你是我飞云国内筑基儒修的门面人物,你若是失败,我等也无可成功了。”
  柳拂书瘦高如竹竿,洗白的蓝衫袖口磨出毛边。右手食指生茧,颈侧还有一抹墨汁晕染的淡斑。
  他只有筑基中期修为,但白寄云早已知晓他的名号。
  柳拂书虽然家境贫寒,修行儒学法门颇有天份,尤擅书法。
  偏偏这场在点墨峰中设置的飞云小试,乃是一场笔试。他若是大意,很可能就败给柳拂书了。
  柳拂书并不是吹捧白寄云,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他比白寄云年少许多,开始修行之后,就屡屡从师长的口中听闻白寄云的才情。每隔一段时间,文修的圈子里都能传出白寄云在哪里哪里,又创作了什么诗词。
  可以说,白寄云乃是柳拂书的偶像。
  “白兄,这样的美景,你不得创一首诗来,才能符合你的才情嘛!小弟洗耳恭听。”场中的第三人此时开口。
  他却是一位童子。
  他的修为只有炼气期,两颊婴儿肥未褪,穿着杏黄短褂,眼仁黑亮如点漆。
  他叫做孔然,是飞云国当代有名的神童,真的只有十岁,而不是驻颜手段的老修士。
  白寄云、柳拂书都将孔然平等对待,一是因为孔然家境出众,乃是飞云国宰相之子,二是他身具天资——这点是白寄云、柳拂书都未拥有的巨大优势。
  白寄云先对孔然笑了声,然后摇头:“我须得节省文气,应付今天的飞云小试。只能怪我自己才具不足,辜负了眼前美景了。”
  孔然小脸严肃,不免有些担忧:“褚玄圭先生,真有这般严格吗?”
  白寄云点头:“我曾在几次文会中,有幸与褚玄圭先生相遇。其人刻板公正,一丝不苟。虽只有几番简短的交谈,但都让我背后生汗呐。”
  白寄云的性情和褚玄圭有明显差异,很明显是相性不高的那种。
  柳拂书却带着崇拜的语气,望向山顶方向:“今日能亲自拜见褚玄圭先生,实乃荣幸!”
  “褚先生曾书写《礼运大同篇》,于云海之中,铸就百里云墙,抵御凶妖蛮魔多年。”
  “可惜从飞云国辞官之后,他就在万象宗隐修了。”
  点墨峰顶笼罩着青灰色的晨霭。
  三修一同登上峰顶,便见一位中年修士盘坐着,面前是一个石桌,正手持法宝级的毛笔,一丝不苟地在练字。
  三修相互对视一眼,放轻脚步,默然不语,走到中年修士面前静立。
  直到中年修士停下毛笔,他们三人这才轻声致礼,做了自我介绍。
  中年修士正是褚玄圭。他一身白衫广袖,眉如悬针,颧骨如砚,五指生茧,坐姿端正无比,一丝不苟。
  “白寄云、柳拂书、孔然。”褚玄圭严肃的神情缓了几分,“还未到开试之时,你们最先早到。好,闻鸡起舞方见向学诚心。”
  他称赞了一句,顿时让三修心情一阵雀跃。
  “尔等静待吧。”褚玄圭吩咐完,不再言语,取来第二张纸,继续挥墨练字。
  白寄云只能静静站在原处,想要活动,却深知褚玄圭的性情,只能苦苦忍耐。
  柳拂书则目光灼灼地看向褚玄圭,尽管他辨认不清,却也能从褚玄圭的手臂、手腕的动作,来揣摩书法奥妙,一时间沉浸于此。
  孔然只是十岁,有心想要坐在地上休憩,但看到白寄云、柳拂书如此模样,也只能按捺下玩性。
  时间逐渐流逝,陆续有修士一步步登山,来到了山顶。
  他们和白寄云等人一样,先是行礼,然后就站在原地静待。
  许多修士心情逐渐焦躁起来。
  好在距离开试的时间越来越近。
  孔然早已不耐烦,多次神识传念给白寄云、柳拂书。
  柳拂书早已沉浸在褚玄圭的书法之中。
  白寄云尽管也不耐烦,但仍旧安抚孔然:这或许是褚玄圭先生特意安排,在心性方面对我等的隐形考验。
  听到这话,孔然心头凛然,强令自己不要乱动。
  众人都在揣摩,却不知道褚玄圭的心情也有些焦躁。
  “那宁拙怎么还没有来?时间快到了呀。”
  在万象宗的儒学圈子里,褚玄圭乃是支柱之一。但他被公认为支柱,不是因为他金丹级别的修为,而是他的书法技艺。
  温软玉也是支柱。他的画技在儒修当中,广受好评。光是温软玉的自画像,就有本体战力这一条,就是绝大多数儒修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温软玉虽然常年在白纸仙城中修行,但并未影响到他在儒修圈层里的地位。
  温软玉此番回来述职,早就提前飞信,通知了儒修圈子。
  所以,温软玉才会在之前叮嘱宁拙,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探明白万象宗的内情。
  万象宗的儒修们虽然不占据高位,但地位也都不低,属于中层中最团结的那一批。平日里的诸多文会,让他们一边以文会友,一边交换彼此的情报。
  所以,他们对万象宗的整体内情,都有深刻的理解。
  温软玉述职却被软禁的情况,一经发生,就引发了儒修圈层的警惕和重视。
  他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温软玉暗中奔走。
  温软玉提出要照顾好宁拙的请求,也被他们十分重视。
  因为他们也非常清楚,白纸仙城代表的利益是多么巨大。那些鬼魂、阴寒之流的宝材,在阴间可以说是烂大街,但在阳间却是稀有、少见的。
  而阴潮黑湿沼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常年开发的巨大鬼门关,且还不需要海量的资源去维系鬼门关的开启!
  这个地方要不是处于飞云国、北风国之间,但凡处在任何一国的腹地,早就没有自主权了。
  儒修圈层并不是对这些利益没有想法的!
  温软玉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在先天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而温软玉对孟瑶音的推崇,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孟瑶音之子也要加入万象宗,儒修们都因为温软玉而看重宁拙。
  儒修们还不清楚,宁拙在白纸仙城中的地位甚至比温软玉还要高。
  他们选择借助飞云小试,来抬高宁拙身份。
  “让这好运的小子提前出名,站到台上去。光是这一点,就能让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投鼠忌器了。”
  儒修们商议之后,得到了这个想法。
  所以,多年没有布置飞云小试的褚玄圭,在今年特意举办了这一场。
  “宁拙若不至……我就得举办第二场了。”
  (本章完)
  走在白寄云身后的两位修士,跟了上来。
  少年儒修柳拂书道:“白兄谦虚,你是我飞云国内筑基儒修的门面人物,你若是失败,我等也无可成功了。”
  柳拂书瘦高如竹竿,洗白的蓝衫袖口磨出毛边。右手食指生茧,颈侧还有一抹墨汁晕染的淡斑。
  他只有筑基中期修为,但白寄云早已知晓他的名号。
  柳拂书虽然家境贫寒,修行儒学法门颇有天份,尤擅书法。
  偏偏这场在点墨峰中设置的飞云小试,乃是一场笔试。他若是大意,很可能就败给柳拂书了。
  柳拂书并不是吹捧白寄云,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他比白寄云年少许多,开始修行之后,就屡屡从师长的口中听闻白寄云的才情。每隔一段时间,文修的圈子里都能传出白寄云在哪里哪里,又创作了什么诗词。
  可以说,白寄云乃是柳拂书的偶像。
  “白兄,这样的美景,你不得创一首诗来,才能符合你的才情嘛!小弟洗耳恭听。”场中的第三人此时开口。
  他却是一位童子。
  他的修为只有炼气期,两颊婴儿肥未褪,穿着杏黄短褂,眼仁黑亮如点漆。
  他叫做孔然,是飞云国当代有名的神童,真的只有十岁,而不是驻颜手段的老修士。
  白寄云、柳拂书都将孔然平等对待,一是因为孔然家境出众,乃是飞云国宰相之子,二是他身具天资——这点是白寄云、柳拂书都未拥有的巨大优势。
  白寄云先对孔然笑了声,然后摇头:“我须得节省文气,应付今天的飞云小试。只能怪我自己才具不足,辜负了眼前美景了。”
  孔然小脸严肃,不免有些担忧:“褚玄圭先生,真有这般严格吗?”
  白寄云点头:“我曾在几次文会中,有幸与褚玄圭先生相遇。其人刻板公正,一丝不苟。虽只有几番简短的交谈,但都让我背后生汗呐。”
  白寄云的性情和褚玄圭有明显差异,很明显是相性不高的那种。
  柳拂书却带着崇拜的语气,望向山顶方向:“今日能亲自拜见褚玄圭先生,实乃荣幸!”
  “褚先生曾书写《礼运大同篇》,于云海之中,铸就百里云墙,抵御凶妖蛮魔多年。”
  “可惜从飞云国辞官之后,他就在万象宗隐修了。”
  点墨峰顶笼罩着青灰色的晨霭。
  三修一同登上峰顶,便见一位中年修士盘坐着,面前是一个石桌,正手持法宝级的毛笔,一丝不苟地在练字。
  三修相互对视一眼,放轻脚步,默然不语,走到中年修士面前静立。
  直到中年修士停下毛笔,他们三人这才轻声致礼,做了自我介绍。
  中年修士正是褚玄圭。他一身白衫广袖,眉如悬针,颧骨如砚,五指生茧,坐姿端正无比,一丝不苟。
  “白寄云、柳拂书、孔然。”褚玄圭严肃的神情缓了几分,“还未到开试之时,你们最先早到。好,闻鸡起舞方见向学诚心。”
  他称赞了一句,顿时让三修心情一阵雀跃。
  “尔等静待吧。”褚玄圭吩咐完,不再言语,取来第二张纸,继续挥墨练字。
  白寄云只能静静站在原处,想要活动,却深知褚玄圭的性情,只能苦苦忍耐。
  柳拂书则目光灼灼地看向褚玄圭,尽管他辨认不清,却也能从褚玄圭的手臂、手腕的动作,来揣摩书法奥妙,一时间沉浸于此。
  孔然只是十岁,有心想要坐在地上休憩,但看到白寄云、柳拂书如此模样,也只能按捺下玩性。
  时间逐渐流逝,陆续有修士一步步登山,来到了山顶。
  他们和白寄云等人一样,先是行礼,然后就站在原地静待。
  许多修士心情逐渐焦躁起来。
  好在距离开试的时间越来越近。
  孔然早已不耐烦,多次神识传念给白寄云、柳拂书。
  柳拂书早已沉浸在褚玄圭的书法之中。
  白寄云尽管也不耐烦,但仍旧安抚孔然:这或许是褚玄圭先生特意安排,在心性方面对我等的隐形考验。
  听到这话,孔然心头凛然,强令自己不要乱动。
  众人都在揣摩,却不知道褚玄圭的心情也有些焦躁。
  “那宁拙怎么还没有来?时间快到了呀。”
  在万象宗的儒学圈子里,褚玄圭乃是支柱之一。但他被公认为支柱,不是因为他金丹级别的修为,而是他的书法技艺。
  温软玉也是支柱。他的画技在儒修当中,广受好评。光是温软玉的自画像,就有本体战力这一条,就是绝大多数儒修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温软玉虽然常年在白纸仙城中修行,但并未影响到他在儒修圈层里的地位。
  温软玉此番回来述职,早就提前飞信,通知了儒修圈子。
  所以,温软玉才会在之前叮嘱宁拙,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探明白万象宗的内情。
  万象宗的儒修们虽然不占据高位,但地位也都不低,属于中层中最团结的那一批。平日里的诸多文会,让他们一边以文会友,一边交换彼此的情报。
  所以,他们对万象宗的整体内情,都有深刻的理解。
  温软玉述职却被软禁的情况,一经发生,就引发了儒修圈层的警惕和重视。
  他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温软玉暗中奔走。
  温软玉提出要照顾好宁拙的请求,也被他们十分重视。
  因为他们也非常清楚,白纸仙城代表的利益是多么巨大。那些鬼魂、阴寒之流的宝材,在阴间可以说是烂大街,但在阳间却是稀有、少见的。
  而阴潮黑湿沼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常年开发的巨大鬼门关,且还不需要海量的资源去维系鬼门关的开启!
  这个地方要不是处于飞云国、北风国之间,但凡处在任何一国的腹地,早就没有自主权了。
  儒修圈层并不是对这些利益没有想法的!
  温软玉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在先天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而温软玉对孟瑶音的推崇,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孟瑶音之子也要加入万象宗,儒修们都因为温软玉而看重宁拙。
  儒修们还不清楚,宁拙在白纸仙城中的地位甚至比温软玉还要高。
  他们选择借助飞云小试,来抬高宁拙身份。
  “让这好运的小子提前出名,站到台上去。光是这一点,就能让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投鼠忌器了。”
  儒修们商议之后,得到了这个想法。
  所以,多年没有布置飞云小试的褚玄圭,在今年特意举办了这一场。
  “宁拙若不至……我就得举办第二场了。”
  (本章完)
  走在白寄云身后的两位修士,跟了上来。
  少年儒修柳拂书道:“白兄谦虚,你是我飞云国内筑基儒修的门面人物,你若是失败,我等也无可成功了。”
  柳拂书瘦高如竹竿,洗白的蓝衫袖口磨出毛边。右手食指生茧,颈侧还有一抹墨汁晕染的淡斑。
  他只有筑基中期修为,但白寄云早已知晓他的名号。
  柳拂书虽然家境贫寒,修行儒学法门颇有天份,尤擅书法。
  偏偏这场在点墨峰中设置的飞云小试,乃是一场笔试。他若是大意,很可能就败给柳拂书了。
  柳拂书并不是吹捧白寄云,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他比白寄云年少许多,开始修行之后,就屡屡从师长的口中听闻白寄云的才情。每隔一段时间,文修的圈子里都能传出白寄云在哪里哪里,又创作了什么诗词。
  可以说,白寄云乃是柳拂书的偶像。
  “白兄,这样的美景,你不得创一首诗来,才能符合你的才情嘛!小弟洗耳恭听。”场中的第三人此时开口。
  他却是一位童子。
  他的修为只有炼气期,两颊婴儿肥未褪,穿着杏黄短褂,眼仁黑亮如点漆。
  他叫做孔然,是飞云国当代有名的神童,真的只有十岁,而不是驻颜手段的老修士。
  白寄云、柳拂书都将孔然平等对待,一是因为孔然家境出众,乃是飞云国宰相之子,二是他身具天资——这点是白寄云、柳拂书都未拥有的巨大优势。
  白寄云先对孔然笑了声,然后摇头:“我须得节省文气,应付今天的飞云小试。只能怪我自己才具不足,辜负了眼前美景了。”
  孔然小脸严肃,不免有些担忧:“褚玄圭先生,真有这般严格吗?”
  白寄云点头:“我曾在几次文会中,有幸与褚玄圭先生相遇。其人刻板公正,一丝不苟。虽只有几番简短的交谈,但都让我背后生汗呐。”
  白寄云的性情和褚玄圭有明显差异,很明显是相性不高的那种。
  柳拂书却带着崇拜的语气,望向山顶方向:“今日能亲自拜见褚玄圭先生,实乃荣幸!”
  “褚先生曾书写《礼运大同篇》,于云海之中,铸就百里云墙,抵御凶妖蛮魔多年。”
  “可惜从飞云国辞官之后,他就在万象宗隐修了。”
  点墨峰顶笼罩着青灰色的晨霭。
  三修一同登上峰顶,便见一位中年修士盘坐着,面前是一个石桌,正手持法宝级的毛笔,一丝不苟地在练字。
  三修相互对视一眼,放轻脚步,默然不语,走到中年修士面前静立。
  直到中年修士停下毛笔,他们三人这才轻声致礼,做了自我介绍。
  中年修士正是褚玄圭。他一身白衫广袖,眉如悬针,颧骨如砚,五指生茧,坐姿端正无比,一丝不苟。
  “白寄云、柳拂书、孔然。”褚玄圭严肃的神情缓了几分,“还未到开试之时,你们最先早到。好,闻鸡起舞方见向学诚心。”
  他称赞了一句,顿时让三修心情一阵雀跃。
  “尔等静待吧。”褚玄圭吩咐完,不再言语,取来第二张纸,继续挥墨练字。
  白寄云只能静静站在原处,想要活动,却深知褚玄圭的性情,只能苦苦忍耐。
  柳拂书则目光灼灼地看向褚玄圭,尽管他辨认不清,却也能从褚玄圭的手臂、手腕的动作,来揣摩书法奥妙,一时间沉浸于此。
  孔然只是十岁,有心想要坐在地上休憩,但看到白寄云、柳拂书如此模样,也只能按捺下玩性。
  时间逐渐流逝,陆续有修士一步步登山,来到了山顶。
  他们和白寄云等人一样,先是行礼,然后就站在原地静待。
  许多修士心情逐渐焦躁起来。
  好在距离开试的时间越来越近。
  孔然早已不耐烦,多次神识传念给白寄云、柳拂书。
  柳拂书早已沉浸在褚玄圭的书法之中。
  白寄云尽管也不耐烦,但仍旧安抚孔然:这或许是褚玄圭先生特意安排,在心性方面对我等的隐形考验。
  听到这话,孔然心头凛然,强令自己不要乱动。
  众人都在揣摩,却不知道褚玄圭的心情也有些焦躁。
  “那宁拙怎么还没有来?时间快到了呀。”
  在万象宗的儒学圈子里,褚玄圭乃是支柱之一。但他被公认为支柱,不是因为他金丹级别的修为,而是他的书法技艺。
  温软玉也是支柱。他的画技在儒修当中,广受好评。光是温软玉的自画像,就有本体战力这一条,就是绝大多数儒修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温软玉虽然常年在白纸仙城中修行,但并未影响到他在儒修圈层里的地位。
  温软玉此番回来述职,早就提前飞信,通知了儒修圈子。
  所以,温软玉才会在之前叮嘱宁拙,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探明白万象宗的内情。
  万象宗的儒修们虽然不占据高位,但地位也都不低,属于中层中最团结的那一批。平日里的诸多文会,让他们一边以文会友,一边交换彼此的情报。
  所以,他们对万象宗的整体内情,都有深刻的理解。
  温软玉述职却被软禁的情况,一经发生,就引发了儒修圈层的警惕和重视。
  他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温软玉暗中奔走。
  温软玉提出要照顾好宁拙的请求,也被他们十分重视。
  因为他们也非常清楚,白纸仙城代表的利益是多么巨大。那些鬼魂、阴寒之流的宝材,在阴间可以说是烂大街,但在阳间却是稀有、少见的。
  而阴潮黑湿沼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常年开发的巨大鬼门关,且还不需要海量的资源去维系鬼门关的开启!
  这个地方要不是处于飞云国、北风国之间,但凡处在任何一国的腹地,早就没有自主权了。
  儒修圈层并不是对这些利益没有想法的!
  温软玉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在先天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而温软玉对孟瑶音的推崇,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孟瑶音之子也要加入万象宗,儒修们都因为温软玉而看重宁拙。
  儒修们还不清楚,宁拙在白纸仙城中的地位甚至比温软玉还要高。
  他们选择借助飞云小试,来抬高宁拙身份。
  “让这好运的小子提前出名,站到台上去。光是这一点,就能让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投鼠忌器了。”
  儒修们商议之后,得到了这个想法。
  所以,多年没有布置飞云小试的褚玄圭,在今年特意举办了这一场。
  “宁拙若不至……我就得举办第二场了。”
  (本章完)
  走在白寄云身后的两位修士,跟了上来。
  少年儒修柳拂书道:“白兄谦虚,你是我飞云国内筑基儒修的门面人物,你若是失败,我等也无可成功了。”
  柳拂书瘦高如竹竿,洗白的蓝衫袖口磨出毛边。右手食指生茧,颈侧还有一抹墨汁晕染的淡斑。
  他只有筑基中期修为,但白寄云早已知晓他的名号。
  柳拂书虽然家境贫寒,修行儒学法门颇有天份,尤擅书法。
  偏偏这场在点墨峰中设置的飞云小试,乃是一场笔试。他若是大意,很可能就败给柳拂书了。
  柳拂书并不是吹捧白寄云,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他比白寄云年少许多,开始修行之后,就屡屡从师长的口中听闻白寄云的才情。每隔一段时间,文修的圈子里都能传出白寄云在哪里哪里,又创作了什么诗词。
  可以说,白寄云乃是柳拂书的偶像。
  “白兄,这样的美景,你不得创一首诗来,才能符合你的才情嘛!小弟洗耳恭听。”场中的第三人此时开口。
  他却是一位童子。
  他的修为只有炼气期,两颊婴儿肥未褪,穿着杏黄短褂,眼仁黑亮如点漆。
  他叫做孔然,是飞云国当代有名的神童,真的只有十岁,而不是驻颜手段的老修士。
  白寄云、柳拂书都将孔然平等对待,一是因为孔然家境出众,乃是飞云国宰相之子,二是他身具天资——这点是白寄云、柳拂书都未拥有的巨大优势。
  白寄云先对孔然笑了声,然后摇头:“我须得节省文气,应付今天的飞云小试。只能怪我自己才具不足,辜负了眼前美景了。”
  孔然小脸严肃,不免有些担忧:“褚玄圭先生,真有这般严格吗?”
  白寄云点头:“我曾在几次文会中,有幸与褚玄圭先生相遇。其人刻板公正,一丝不苟。虽只有几番简短的交谈,但都让我背后生汗呐。”
  白寄云的性情和褚玄圭有明显差异,很明显是相性不高的那种。
  柳拂书却带着崇拜的语气,望向山顶方向:“今日能亲自拜见褚玄圭先生,实乃荣幸!”
  “褚先生曾书写《礼运大同篇》,于云海之中,铸就百里云墙,抵御凶妖蛮魔多年。”
  “可惜从飞云国辞官之后,他就在万象宗隐修了。”
  点墨峰顶笼罩着青灰色的晨霭。
  三修一同登上峰顶,便见一位中年修士盘坐着,面前是一个石桌,正手持法宝级的毛笔,一丝不苟地在练字。
  三修相互对视一眼,放轻脚步,默然不语,走到中年修士面前静立。
  直到中年修士停下毛笔,他们三人这才轻声致礼,做了自我介绍。
  中年修士正是褚玄圭。他一身白衫广袖,眉如悬针,颧骨如砚,五指生茧,坐姿端正无比,一丝不苟。
  “白寄云、柳拂书、孔然。”褚玄圭严肃的神情缓了几分,“还未到开试之时,你们最先早到。好,闻鸡起舞方见向学诚心。”
  他称赞了一句,顿时让三修心情一阵雀跃。
  “尔等静待吧。”褚玄圭吩咐完,不再言语,取来第二张纸,继续挥墨练字。
  白寄云只能静静站在原处,想要活动,却深知褚玄圭的性情,只能苦苦忍耐。
  柳拂书则目光灼灼地看向褚玄圭,尽管他辨认不清,却也能从褚玄圭的手臂、手腕的动作,来揣摩书法奥妙,一时间沉浸于此。
  孔然只是十岁,有心想要坐在地上休憩,但看到白寄云、柳拂书如此模样,也只能按捺下玩性。
  时间逐渐流逝,陆续有修士一步步登山,来到了山顶。
  他们和白寄云等人一样,先是行礼,然后就站在原地静待。
  许多修士心情逐渐焦躁起来。
  好在距离开试的时间越来越近。
  孔然早已不耐烦,多次神识传念给白寄云、柳拂书。
  柳拂书早已沉浸在褚玄圭的书法之中。
  白寄云尽管也不耐烦,但仍旧安抚孔然:这或许是褚玄圭先生特意安排,在心性方面对我等的隐形考验。
  听到这话,孔然心头凛然,强令自己不要乱动。
  众人都在揣摩,却不知道褚玄圭的心情也有些焦躁。
  “那宁拙怎么还没有来?时间快到了呀。”
  在万象宗的儒学圈子里,褚玄圭乃是支柱之一。但他被公认为支柱,不是因为他金丹级别的修为,而是他的书法技艺。
  温软玉也是支柱。他的画技在儒修当中,广受好评。光是温软玉的自画像,就有本体战力这一条,就是绝大多数儒修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温软玉虽然常年在白纸仙城中修行,但并未影响到他在儒修圈层里的地位。
  温软玉此番回来述职,早就提前飞信,通知了儒修圈子。
  所以,温软玉才会在之前叮嘱宁拙,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探明白万象宗的内情。
  万象宗的儒修们虽然不占据高位,但地位也都不低,属于中层中最团结的那一批。平日里的诸多文会,让他们一边以文会友,一边交换彼此的情报。
  所以,他们对万象宗的整体内情,都有深刻的理解。
  温软玉述职却被软禁的情况,一经发生,就引发了儒修圈层的警惕和重视。
  他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温软玉暗中奔走。
  温软玉提出要照顾好宁拙的请求,也被他们十分重视。
  因为他们也非常清楚,白纸仙城代表的利益是多么巨大。那些鬼魂、阴寒之流的宝材,在阴间可以说是烂大街,但在阳间却是稀有、少见的。
  而阴潮黑湿沼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常年开发的巨大鬼门关,且还不需要海量的资源去维系鬼门关的开启!
  这个地方要不是处于飞云国、北风国之间,但凡处在任何一国的腹地,早就没有自主权了。
  儒修圈层并不是对这些利益没有想法的!
  温软玉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在先天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而温软玉对孟瑶音的推崇,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孟瑶音之子也要加入万象宗,儒修们都因为温软玉而看重宁拙。
  儒修们还不清楚,宁拙在白纸仙城中的地位甚至比温软玉还要高。
  他们选择借助飞云小试,来抬高宁拙身份。
  “让这好运的小子提前出名,站到台上去。光是这一点,就能让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投鼠忌器了。”
  儒修们商议之后,得到了这个想法。
  所以,多年没有布置飞云小试的褚玄圭,在今年特意举办了这一场。
  “宁拙若不至……我就得举办第二场了。”
  (本章完)
  走在白寄云身后的两位修士,跟了上来。
  少年儒修柳拂书道:“白兄谦虚,你是我飞云国内筑基儒修的门面人物,你若是失败,我等也无可成功了。”
  柳拂书瘦高如竹竿,洗白的蓝衫袖口磨出毛边。右手食指生茧,颈侧还有一抹墨汁晕染的淡斑。
  他只有筑基中期修为,但白寄云早已知晓他的名号。
  柳拂书虽然家境贫寒,修行儒学法门颇有天份,尤擅书法。
  偏偏这场在点墨峰中设置的飞云小试,乃是一场笔试。他若是大意,很可能就败给柳拂书了。
  柳拂书并不是吹捧白寄云,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他比白寄云年少许多,开始修行之后,就屡屡从师长的口中听闻白寄云的才情。每隔一段时间,文修的圈子里都能传出白寄云在哪里哪里,又创作了什么诗词。
  可以说,白寄云乃是柳拂书的偶像。
  “白兄,这样的美景,你不得创一首诗来,才能符合你的才情嘛!小弟洗耳恭听。”场中的第三人此时开口。
  他却是一位童子。
  他的修为只有炼气期,两颊婴儿肥未褪,穿着杏黄短褂,眼仁黑亮如点漆。
  他叫做孔然,是飞云国当代有名的神童,真的只有十岁,而不是驻颜手段的老修士。
  白寄云、柳拂书都将孔然平等对待,一是因为孔然家境出众,乃是飞云国宰相之子,二是他身具天资——这点是白寄云、柳拂书都未拥有的巨大优势。
  白寄云先对孔然笑了声,然后摇头:“我须得节省文气,应付今天的飞云小试。只能怪我自己才具不足,辜负了眼前美景了。”
  孔然小脸严肃,不免有些担忧:“褚玄圭先生,真有这般严格吗?”
  白寄云点头:“我曾在几次文会中,有幸与褚玄圭先生相遇。其人刻板公正,一丝不苟。虽只有几番简短的交谈,但都让我背后生汗呐。”
  白寄云的性情和褚玄圭有明显差异,很明显是相性不高的那种。
  柳拂书却带着崇拜的语气,望向山顶方向:“今日能亲自拜见褚玄圭先生,实乃荣幸!”
  “褚先生曾书写《礼运大同篇》,于云海之中,铸就百里云墙,抵御凶妖蛮魔多年。”
  “可惜从飞云国辞官之后,他就在万象宗隐修了。”
  点墨峰顶笼罩着青灰色的晨霭。
  三修一同登上峰顶,便见一位中年修士盘坐着,面前是一个石桌,正手持法宝级的毛笔,一丝不苟地在练字。
  三修相互对视一眼,放轻脚步,默然不语,走到中年修士面前静立。
  直到中年修士停下毛笔,他们三人这才轻声致礼,做了自我介绍。
  中年修士正是褚玄圭。他一身白衫广袖,眉如悬针,颧骨如砚,五指生茧,坐姿端正无比,一丝不苟。
  “白寄云、柳拂书、孔然。”褚玄圭严肃的神情缓了几分,“还未到开试之时,你们最先早到。好,闻鸡起舞方见向学诚心。”
  他称赞了一句,顿时让三修心情一阵雀跃。
  “尔等静待吧。”褚玄圭吩咐完,不再言语,取来第二张纸,继续挥墨练字。
  白寄云只能静静站在原处,想要活动,却深知褚玄圭的性情,只能苦苦忍耐。
  柳拂书则目光灼灼地看向褚玄圭,尽管他辨认不清,却也能从褚玄圭的手臂、手腕的动作,来揣摩书法奥妙,一时间沉浸于此。
  孔然只是十岁,有心想要坐在地上休憩,但看到白寄云、柳拂书如此模样,也只能按捺下玩性。
  时间逐渐流逝,陆续有修士一步步登山,来到了山顶。
  他们和白寄云等人一样,先是行礼,然后就站在原地静待。
  许多修士心情逐渐焦躁起来。
  好在距离开试的时间越来越近。
  孔然早已不耐烦,多次神识传念给白寄云、柳拂书。
  柳拂书早已沉浸在褚玄圭的书法之中。
  白寄云尽管也不耐烦,但仍旧安抚孔然:这或许是褚玄圭先生特意安排,在心性方面对我等的隐形考验。
  听到这话,孔然心头凛然,强令自己不要乱动。
  众人都在揣摩,却不知道褚玄圭的心情也有些焦躁。
  “那宁拙怎么还没有来?时间快到了呀。”
  在万象宗的儒学圈子里,褚玄圭乃是支柱之一。但他被公认为支柱,不是因为他金丹级别的修为,而是他的书法技艺。
  温软玉也是支柱。他的画技在儒修当中,广受好评。光是温软玉的自画像,就有本体战力这一条,就是绝大多数儒修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温软玉虽然常年在白纸仙城中修行,但并未影响到他在儒修圈层里的地位。
  温软玉此番回来述职,早就提前飞信,通知了儒修圈子。
  所以,温软玉才会在之前叮嘱宁拙,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探明白万象宗的内情。
  万象宗的儒修们虽然不占据高位,但地位也都不低,属于中层中最团结的那一批。平日里的诸多文会,让他们一边以文会友,一边交换彼此的情报。
  所以,他们对万象宗的整体内情,都有深刻的理解。
  温软玉述职却被软禁的情况,一经发生,就引发了儒修圈层的警惕和重视。
  他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温软玉暗中奔走。
  温软玉提出要照顾好宁拙的请求,也被他们十分重视。
  因为他们也非常清楚,白纸仙城代表的利益是多么巨大。那些鬼魂、阴寒之流的宝材,在阴间可以说是烂大街,但在阳间却是稀有、少见的。
  而阴潮黑湿沼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常年开发的巨大鬼门关,且还不需要海量的资源去维系鬼门关的开启!
  这个地方要不是处于飞云国、北风国之间,但凡处在任何一国的腹地,早就没有自主权了。
  儒修圈层并不是对这些利益没有想法的!
  温软玉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在先天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而温软玉对孟瑶音的推崇,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孟瑶音之子也要加入万象宗,儒修们都因为温软玉而看重宁拙。
  儒修们还不清楚,宁拙在白纸仙城中的地位甚至比温软玉还要高。
  他们选择借助飞云小试,来抬高宁拙身份。
  “让这好运的小子提前出名,站到台上去。光是这一点,就能让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投鼠忌器了。”
  儒修们商议之后,得到了这个想法。
  所以,多年没有布置飞云小试的褚玄圭,在今年特意举办了这一场。
  “宁拙若不至……我就得举办第二场了。”
  (本章完)
  走在白寄云身后的两位修士,跟了上来。
  少年儒修柳拂书道:“白兄谦虚,你是我飞云国内筑基儒修的门面人物,你若是失败,我等也无可成功了。”
  柳拂书瘦高如竹竿,洗白的蓝衫袖口磨出毛边。右手食指生茧,颈侧还有一抹墨汁晕染的淡斑。
  他只有筑基中期修为,但白寄云早已知晓他的名号。
  柳拂书虽然家境贫寒,修行儒学法门颇有天份,尤擅书法。
  偏偏这场在点墨峰中设置的飞云小试,乃是一场笔试。他若是大意,很可能就败给柳拂书了。
  柳拂书并不是吹捧白寄云,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他比白寄云年少许多,开始修行之后,就屡屡从师长的口中听闻白寄云的才情。每隔一段时间,文修的圈子里都能传出白寄云在哪里哪里,又创作了什么诗词。
  可以说,白寄云乃是柳拂书的偶像。
  “白兄,这样的美景,你不得创一首诗来,才能符合你的才情嘛!小弟洗耳恭听。”场中的第三人此时开口。
  他却是一位童子。
  他的修为只有炼气期,两颊婴儿肥未褪,穿着杏黄短褂,眼仁黑亮如点漆。
  他叫做孔然,是飞云国当代有名的神童,真的只有十岁,而不是驻颜手段的老修士。
  白寄云、柳拂书都将孔然平等对待,一是因为孔然家境出众,乃是飞云国宰相之子,二是他身具天资——这点是白寄云、柳拂书都未拥有的巨大优势。
  白寄云先对孔然笑了声,然后摇头:“我须得节省文气,应付今天的飞云小试。只能怪我自己才具不足,辜负了眼前美景了。”
  孔然小脸严肃,不免有些担忧:“褚玄圭先生,真有这般严格吗?”
  白寄云点头:“我曾在几次文会中,有幸与褚玄圭先生相遇。其人刻板公正,一丝不苟。虽只有几番简短的交谈,但都让我背后生汗呐。”
  白寄云的性情和褚玄圭有明显差异,很明显是相性不高的那种。
  柳拂书却带着崇拜的语气,望向山顶方向:“今日能亲自拜见褚玄圭先生,实乃荣幸!”
  “褚先生曾书写《礼运大同篇》,于云海之中,铸就百里云墙,抵御凶妖蛮魔多年。”
  “可惜从飞云国辞官之后,他就在万象宗隐修了。”
  点墨峰顶笼罩着青灰色的晨霭。
  三修一同登上峰顶,便见一位中年修士盘坐着,面前是一个石桌,正手持法宝级的毛笔,一丝不苟地在练字。
  三修相互对视一眼,放轻脚步,默然不语,走到中年修士面前静立。
  直到中年修士停下毛笔,他们三人这才轻声致礼,做了自我介绍。
  中年修士正是褚玄圭。他一身白衫广袖,眉如悬针,颧骨如砚,五指生茧,坐姿端正无比,一丝不苟。
  “白寄云、柳拂书、孔然。”褚玄圭严肃的神情缓了几分,“还未到开试之时,你们最先早到。好,闻鸡起舞方见向学诚心。”
  他称赞了一句,顿时让三修心情一阵雀跃。
  “尔等静待吧。”褚玄圭吩咐完,不再言语,取来第二张纸,继续挥墨练字。
  白寄云只能静静站在原处,想要活动,却深知褚玄圭的性情,只能苦苦忍耐。
  柳拂书则目光灼灼地看向褚玄圭,尽管他辨认不清,却也能从褚玄圭的手臂、手腕的动作,来揣摩书法奥妙,一时间沉浸于此。
  孔然只是十岁,有心想要坐在地上休憩,但看到白寄云、柳拂书如此模样,也只能按捺下玩性。
  时间逐渐流逝,陆续有修士一步步登山,来到了山顶。
  他们和白寄云等人一样,先是行礼,然后就站在原地静待。
  许多修士心情逐渐焦躁起来。
  好在距离开试的时间越来越近。
  孔然早已不耐烦,多次神识传念给白寄云、柳拂书。
  柳拂书早已沉浸在褚玄圭的书法之中。
  白寄云尽管也不耐烦,但仍旧安抚孔然:这或许是褚玄圭先生特意安排,在心性方面对我等的隐形考验。
  听到这话,孔然心头凛然,强令自己不要乱动。
  众人都在揣摩,却不知道褚玄圭的心情也有些焦躁。
  “那宁拙怎么还没有来?时间快到了呀。”
  在万象宗的儒学圈子里,褚玄圭乃是支柱之一。但他被公认为支柱,不是因为他金丹级别的修为,而是他的书法技艺。
  温软玉也是支柱。他的画技在儒修当中,广受好评。光是温软玉的自画像,就有本体战力这一条,就是绝大多数儒修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温软玉虽然常年在白纸仙城中修行,但并未影响到他在儒修圈层里的地位。
  温软玉此番回来述职,早就提前飞信,通知了儒修圈子。
  所以,温软玉才会在之前叮嘱宁拙,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探明白万象宗的内情。
  万象宗的儒修们虽然不占据高位,但地位也都不低,属于中层中最团结的那一批。平日里的诸多文会,让他们一边以文会友,一边交换彼此的情报。
  所以,他们对万象宗的整体内情,都有深刻的理解。
  温软玉述职却被软禁的情况,一经发生,就引发了儒修圈层的警惕和重视。
  他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温软玉暗中奔走。
  温软玉提出要照顾好宁拙的请求,也被他们十分重视。
  因为他们也非常清楚,白纸仙城代表的利益是多么巨大。那些鬼魂、阴寒之流的宝材,在阴间可以说是烂大街,但在阳间却是稀有、少见的。
  而阴潮黑湿沼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常年开发的巨大鬼门关,且还不需要海量的资源去维系鬼门关的开启!
  这个地方要不是处于飞云国、北风国之间,但凡处在任何一国的腹地,早就没有自主权了。
  儒修圈层并不是对这些利益没有想法的!
  温软玉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在先天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而温软玉对孟瑶音的推崇,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孟瑶音之子也要加入万象宗,儒修们都因为温软玉而看重宁拙。
  儒修们还不清楚,宁拙在白纸仙城中的地位甚至比温软玉还要高。
  他们选择借助飞云小试,来抬高宁拙身份。
  “让这好运的小子提前出名,站到台上去。光是这一点,就能让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投鼠忌器了。”
  儒修们商议之后,得到了这个想法。
  所以,多年没有布置飞云小试的褚玄圭,在今年特意举办了这一场。
  “宁拙若不至……我就得举办第二场了。”
  (本章完)
  走在白寄云身后的两位修士,跟了上来。
  少年儒修柳拂书道:“白兄谦虚,你是我飞云国内筑基儒修的门面人物,你若是失败,我等也无可成功了。”
  柳拂书瘦高如竹竿,洗白的蓝衫袖口磨出毛边。右手食指生茧,颈侧还有一抹墨汁晕染的淡斑。
  他只有筑基中期修为,但白寄云早已知晓他的名号。
  柳拂书虽然家境贫寒,修行儒学法门颇有天份,尤擅书法。
  偏偏这场在点墨峰中设置的飞云小试,乃是一场笔试。他若是大意,很可能就败给柳拂书了。
  柳拂书并不是吹捧白寄云,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他比白寄云年少许多,开始修行之后,就屡屡从师长的口中听闻白寄云的才情。每隔一段时间,文修的圈子里都能传出白寄云在哪里哪里,又创作了什么诗词。
  可以说,白寄云乃是柳拂书的偶像。
  “白兄,这样的美景,你不得创一首诗来,才能符合你的才情嘛!小弟洗耳恭听。”场中的第三人此时开口。
  他却是一位童子。
  他的修为只有炼气期,两颊婴儿肥未褪,穿着杏黄短褂,眼仁黑亮如点漆。
  他叫做孔然,是飞云国当代有名的神童,真的只有十岁,而不是驻颜手段的老修士。
  白寄云、柳拂书都将孔然平等对待,一是因为孔然家境出众,乃是飞云国宰相之子,二是他身具天资——这点是白寄云、柳拂书都未拥有的巨大优势。
  白寄云先对孔然笑了声,然后摇头:“我须得节省文气,应付今天的飞云小试。只能怪我自己才具不足,辜负了眼前美景了。”
  孔然小脸严肃,不免有些担忧:“褚玄圭先生,真有这般严格吗?”
  白寄云点头:“我曾在几次文会中,有幸与褚玄圭先生相遇。其人刻板公正,一丝不苟。虽只有几番简短的交谈,但都让我背后生汗呐。”
  白寄云的性情和褚玄圭有明显差异,很明显是相性不高的那种。
  柳拂书却带着崇拜的语气,望向山顶方向:“今日能亲自拜见褚玄圭先生,实乃荣幸!”
  “褚先生曾书写《礼运大同篇》,于云海之中,铸就百里云墙,抵御凶妖蛮魔多年。”
  “可惜从飞云国辞官之后,他就在万象宗隐修了。”
  点墨峰顶笼罩着青灰色的晨霭。
  三修一同登上峰顶,便见一位中年修士盘坐着,面前是一个石桌,正手持法宝级的毛笔,一丝不苟地在练字。
  三修相互对视一眼,放轻脚步,默然不语,走到中年修士面前静立。
  直到中年修士停下毛笔,他们三人这才轻声致礼,做了自我介绍。
  中年修士正是褚玄圭。他一身白衫广袖,眉如悬针,颧骨如砚,五指生茧,坐姿端正无比,一丝不苟。
  “白寄云、柳拂书、孔然。”褚玄圭严肃的神情缓了几分,“还未到开试之时,你们最先早到。好,闻鸡起舞方见向学诚心。”
  他称赞了一句,顿时让三修心情一阵雀跃。
  “尔等静待吧。”褚玄圭吩咐完,不再言语,取来第二张纸,继续挥墨练字。
  白寄云只能静静站在原处,想要活动,却深知褚玄圭的性情,只能苦苦忍耐。
  柳拂书则目光灼灼地看向褚玄圭,尽管他辨认不清,却也能从褚玄圭的手臂、手腕的动作,来揣摩书法奥妙,一时间沉浸于此。
  孔然只是十岁,有心想要坐在地上休憩,但看到白寄云、柳拂书如此模样,也只能按捺下玩性。
  时间逐渐流逝,陆续有修士一步步登山,来到了山顶。
  他们和白寄云等人一样,先是行礼,然后就站在原地静待。
  许多修士心情逐渐焦躁起来。
  好在距离开试的时间越来越近。
  孔然早已不耐烦,多次神识传念给白寄云、柳拂书。
  柳拂书早已沉浸在褚玄圭的书法之中。
  白寄云尽管也不耐烦,但仍旧安抚孔然:这或许是褚玄圭先生特意安排,在心性方面对我等的隐形考验。
  听到这话,孔然心头凛然,强令自己不要乱动。
  众人都在揣摩,却不知道褚玄圭的心情也有些焦躁。
  “那宁拙怎么还没有来?时间快到了呀。”
  在万象宗的儒学圈子里,褚玄圭乃是支柱之一。但他被公认为支柱,不是因为他金丹级别的修为,而是他的书法技艺。
  温软玉也是支柱。他的画技在儒修当中,广受好评。光是温软玉的自画像,就有本体战力这一条,就是绝大多数儒修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温软玉虽然常年在白纸仙城中修行,但并未影响到他在儒修圈层里的地位。
  温软玉此番回来述职,早就提前飞信,通知了儒修圈子。
  所以,温软玉才会在之前叮嘱宁拙,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探明白万象宗的内情。
  万象宗的儒修们虽然不占据高位,但地位也都不低,属于中层中最团结的那一批。平日里的诸多文会,让他们一边以文会友,一边交换彼此的情报。
  所以,他们对万象宗的整体内情,都有深刻的理解。
  温软玉述职却被软禁的情况,一经发生,就引发了儒修圈层的警惕和重视。
  他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温软玉暗中奔走。
  温软玉提出要照顾好宁拙的请求,也被他们十分重视。
  因为他们也非常清楚,白纸仙城代表的利益是多么巨大。那些鬼魂、阴寒之流的宝材,在阴间可以说是烂大街,但在阳间却是稀有、少见的。
  而阴潮黑湿沼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常年开发的巨大鬼门关,且还不需要海量的资源去维系鬼门关的开启!
  这个地方要不是处于飞云国、北风国之间,但凡处在任何一国的腹地,早就没有自主权了。
  儒修圈层并不是对这些利益没有想法的!
  温软玉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在先天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而温软玉对孟瑶音的推崇,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孟瑶音之子也要加入万象宗,儒修们都因为温软玉而看重宁拙。
  儒修们还不清楚,宁拙在白纸仙城中的地位甚至比温软玉还要高。
  他们选择借助飞云小试,来抬高宁拙身份。
  “让这好运的小子提前出名,站到台上去。光是这一点,就能让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投鼠忌器了。”
  儒修们商议之后,得到了这个想法。
  所以,多年没有布置飞云小试的褚玄圭,在今年特意举办了这一场。
  “宁拙若不至……我就得举办第二场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