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开坛做法

  画了近三十张安神符、不是魏昊不想多画,而是纸不够了。
  算了、先将就着用把,没准儿还能造成饥饿营销呢?魏昊在心中安慰自己道。
  第三天早上,魏昊穿上在系统那里租来的道袍、至于为什么是“租”魏大神棍表示当然是因为便宜啦。
  地点儿就选在菜市场门前,在那里摆上法坛。
  法坛,又称:法堂、神坛、灵坛、经堂、玄坛,是道教道士供奉历代宗师、设醮施法、举行法事、讲经说法的场所通称“法坛”。
  法坛一词多为散居道士采用。如:正一派、闾山派、灵宝派等。道藏中《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上清灵宝大全》、《闾山派安坛科》等书中,多有关于建坛制度和登科范的记述。
  正一派供奉神灵的法坛基本是世袭制的,祖师用什么坛号,后世的道士延续引用。道士一般不自立法坛,一个道观就一个法坛,也称“法堂”。
  闾山派、茅山派、茆山派、梅山派风供奉神灵的法坛名称来源分为两种:
  一种是世袭制的法坛,基本是父子、兄弟、祖孙、叔侄等本族亲属之间传授道法,延用原有的坛号,不另立坛号。
  一种是自立法坛,拜师学艺的圆满,通过传度仪式封坛号,自立法坛。
  当然以上所述与魏昊无关,其实魏昊之所以开坛,那纯粹就是为了装逼而以。
  到了辰时末,也就是上午九点整。
  中国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每一世辰相当于现代的两盒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1,酉时17~19点,戍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在现代生活中,时间的记录单位是通过“时分秒”来记录的,但是在中国古代的事件记录方法非常具有中国特色,那就是十二地支。
  中国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时辰。十二个时辰既可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为了方便好认,今后一律用现代时间代替。)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生活之美,被古人融入点点滴滴。
  王魁他老爹,在王魁搀夫妇的搀扶下,坐在法坛前“焦急”的等待着魏昊出场。
  其实魏昊这“神棍”早该到了,就是觉的身为大boss…“额…”不对、大人物应该最后出场才有逼格,所以在路上放慢了脚步,硬生生的拖到现在。
  周围观看的人群开始议论起来:人呢?怎么还不来?不会是个“骗子”不敢来了吧!
  我看啊八成是个“骗子”,正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世上那儿来这么多的“神神鬼鬼”的。
  左边人群中一位拿着扇子做书生打扮大约二十几岁的青年说到。
  对…对…对张兄说的对呀,青年旁边的几位青年附和道。
  人群右边一位卖菜的老头,对着旁边的一位卖鱼的老太太说:我听说准备“做法”的是位小道长,师傅是“昆仑山”的“仙人”。
  这位道长下山历练时正巧把王魁给救了,听说当时王魁都快不行了硬生生的被道长救了回来。旁边一位中年大汉接着道:是呀这位道长应该有点儿本事。
  走在半路的魏昊算算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准备登场特效,金光咒。
  魏昊在脑中观想“太上老君”。嘴中念动金光咒: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随着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飘渺无踪”仿若从天边传来,又像直接在人心中响起,整个县城的人都听到金光咒的声音,所有人安静了片刻,都不由自主的跟着念了起来。
  就再此时魏昊宝相庄严,身上突然金光大放,照亮周身数十米,他迈动“麒麟步”一步三丈,宛若“缩土成寸,”不到片刻就进入围观人群的视线。
  此时围观人群,包括书生青年在内。不由自主的心生敬畏,跪了下来。
  魏昊来到法坛前站定,望着眼前跪倒的一大片,心中甚是得意。
  这时“系统”的声音在心中响起,“宿主”…我觉的我不适合你。
  魏昊得意的对系统说到:“怎么你也觉得自己配不上我吗?”
  系统……:不是、我是觉得你更适合“装逼系统”。
  魏昊头顶直冒黑气,幸亏大家这时都低着头。要不然,他好不容易在“人民群众”心中建立的“高大”行像就要毁于一旦了。
  魏昊整理一下情绪,回过神来故作庄严的说道:诸位居士快快请起,贫道担不起如此大礼。
  围观人群这才慢慢起身一个个都敬畏的看着他,心中不由的冒出了一个想法:“这绝对是真仙下凡”。
  魏昊看着大家敬畏的眼神,顿时觉得这是自己生平装逼装的最成功的一次。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激动的说道:“还望仙长赶快施法为家父续命,在下感激不尽”。
  魏昊定睛一看,原来此人就是王魁。看着跪在法坛前面的王魁一家,魏昊顿时感觉有那么一丢丢的羞愧。
  自己光顾着装逼,差点儿就把正事给忘了,魏昊心中想道。
  不过以魏昊堪比城墙的脸皮,尴尬不过是一瞬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