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计划2

  第二天,一个庞大的车队陆续驶进西乡。
  这个车队中有各种施工机械,还装着许多东西,看上去是造纸厂的设备。购买这些设备用去30000银元,而雇佣人员建厂还要花5000点银元。
  35000银元就这么飞走了。
  施工机械直接碾进沙石地,开始开设工厂。
  这些施工机械很先进,施工速度可谓神效无比,仅仅三天时间就建了三分之一,李云浩也开始布置造纸厂建成后的运营工作。
  造纸厂建成后必须有原料,原料方面李云浩打算用木材、稻草,杂草。杂草则更多了,这些杂草的生命力可谓是无比强悍,除了牛和个头最大的种羊外,其他牲畜基本不吃这么粗糙的食物,而且还长得到处都是,想要灭掉得花费大力气将芦苇根挖出来,这种植物很是让人农民讨厌。
  1万吨纸听起来很多,实际上少得可怜,这样的造纸厂,仅能处理大概三万亩的稻草,仅李家自己就有十几万亩水田了,杂草更是到处都是。
  仅仅就是稻草和杂草就够满足造纸厂了,根本不需要用木材进行造纸。
  不过原料需要采集,这就需要大量人工,同时还要有进行运输。
  造纸厂仅仅十天就竣工了,钢制结构的厂房,里面摆着崭新的设备,李云浩马上把准备好的工人投入造纸厂进行生产。
  李云浩手上没什么适合办厂的人才,只能硬上了,厂长、财务这些重要职务,李云浩都是在府内管家人选中随意任命了。
  他对厂长和财务这两个重要位置的要求就是不贪污,不受贿,李云浩也做得绝,李云浩成立检查部。
  检查部部长有高级政务人员赵刚担任,只要发现贪污受贿,那就拉出去枪毙。
  只要工厂内不出现贪污,一切都好办,生产技术上李云浩拿出一本《生产工艺环节说明书》丢给厂长学习。
  造纸厂开始尝试着进行生产,由于技术不熟练,所以前几次生产出的纸张质量都很差,不过厂长很快从《生产工艺环节说明书》中找到了原因,逐一的解决了问题,生产出的纸质也越来越高。
  很快造纸厂就生产出了裁剪成各种规格的纸张,这些纸张洁白无比,摸上去细腻光滑,以目前造纸厂的环境,出口成吨的卷纸是不可能的,那自然是要搞成成品来卖,卖裁剪成大小不一的纸张显然比较合适。
  李云浩算了一下成本价格,发现造纸厂的成本不仅仅比西方各国最好的造纸厂的成本低30%,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带有人口红利,而在原材料方面,因为采集的是芦苇,又有割草机和拖拉机,效率也很高。
  成立造纸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包装厂打基础,李云浩要发展工业,首先要发展的就是基础工业。
  基础工业例如能源、建材、钢铁等等,这些都是一穷二白。李云浩今年打算办个卷烟厂,自然是需要用到纸,闽北地区的造纸原料又不缺,所以造纸厂先上马了。
  造纸厂的产能其实是按照每曰生产8小时来算的,如果按照三班倒的方式来生产,产能可以扩大为原先的三倍——3万吨。
  造纸厂并不愁销路,因为造出的纸张质量好,成本又有优势,相比洋人造的纸张还节省了运费,自然是肯定有销路的,不过一开始还是要去找那些商人推销一下。
  造纸厂很快成立了一个销售部,接着去县城推销造纸厂的产品了。
  采石场和采沙场不需要什么技术姓,李云浩直接兑换了采石场的设备,很快就选定了采石的地点。
  李云浩购买的不是领先的设备,只是普通的设备,在说先进的设备,这个时候的人也不会用呀。
  就当前来说,中国不缺乏劳动力,领先设备的好处就是节约劳动力,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让一群目不识丁的人玩高科技,那不是警钟月亮吗?当前的中国有人口红利,并非所有工厂都需要采用领先的设备,还可以解决就业,改善他们的个人生活。
  另外,开办工厂局限于多伦县一地。
  紧接着,李云浩又陆续建设了钢铁厂、水泥厂、化肥厂,除了钢铁厂和水泥厂的部分设备,采用了都是普通的设备。
  但这些普通的设备,也是中国这个年代最好的那种。
  这些小工厂花不了多少钱,一共只用去李云浩20万银元。
  水泥厂一年可以生产10万吨水泥,水泥质量更高。钢铁厂用的是平炉炼钢,而不是转炉。
  转炉相比平炉的产能要高,更重要的是转炉是用电的,不是烧煤的。东北地区有大量煤炭,平炉炼钢刚好够用。
  这一个小型的平炉炼钢炼钢厂就花掉了李云浩100,000银元,可以年生产钢材1万吨。
  不过设备购买来了,但除了采石场、采砂船以及水泥厂、磷肥厂投入了运作外,氮肥厂、钢铁厂迟迟没有进入运转。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缺人。
  氮肥厂设计到化工问题,李云浩把钢铁厂的设备换来后发现,这种先进的设备需要较高的文化才能chao作。
  兵工厂则没有条件,因为没有原料。
  由于那些工厂的开办,李云浩感觉到了财政上的压力,水泥厂、磷肥厂、采石、采砂都是不外销的,这些东西都是供给自己建设用的。
  东西生产出来,自然是要用到建设上,但建设要钱!不建设,工厂又放在那里玩,自然是十分不划算。
  这些工厂的工人,以及采矿的工人,需要三千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三块银元,一个月就得支出近10000块银元。
  再加上军工厂,这些钱加起来前前后后就得需要50万银元。几乎将整个李家积累用去了大半,李云浩现在很头疼钱的问题。
  新书求支持,求打赏,求月票,各种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