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22

  见谅!”村长瞅了一眼小厮,怪小厮没通报。
  “这不怪小哥儿,是我让他不通报的。到是爷爷您却见外了,轩儿还是喜欢听您叫轩儿丫头。”太元有些伤感地说道。
  “好好好,老夫还叫你丫头”,村长大笑三声,原来的怒气也不见了。
  村长旁边跪着一约四十岁的中年人,身体发福臃肿,穿着金边锦袍。“爷爷,不知伯伯做了什么事让您如此生气?”太元尽力隐住自己的语气。
  村长的儿子原本还是个老实本分的人,自从村长有钱之后,就有些散漫了,后来变得就像花花公公子般,吃喝嫖赌样样都来。
  “哎,不说也罢,不说也罢。”村长长叹一声。
  太元见村长似又要生气,忙说道:“爷爷,我找您有事。”
  “噢,逆子还不出去。”
  胖子听见后,赶忙起身冲了出去,好像身后有老虎追他似的。
  “丫头,有啥事?”
  “爷爷,您糊涂了,还不是为书院的事。”
  村长扶额,“丫头想好什么时候举行开学庆典了。”
  “想好了,就在赏宝大会前举行。就是不知爷爷夫子请好了没有?书本,桌椅等等东西都转备好了吗?”
  村长想了想,“行,其他的你就放心吧,不过这夫子不好招。”
  “爷爷就以我的名义招。夫子一律提供房屋,办好户口。”
  “好吧,我再试试。”
  “我再叫明心去一趟皇城,请皇上赐一匾额,贫道就不信没人来读书教学。”
  村长大喜,“这再好不过了!”
  第 42 章
  晨曦初照,太阳的光辉洒在三清山上,三清山如铺了一层面纱的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山顶,海云滚滚,金光四射,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而在其中的一峰顶上,竖立着一座古朴华丽的道观,道观名为太元宫。太元宫表面为黄金镀上,金灿灿的,其周围又有众多宫殿环绕,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道观约有几十亩大小,门前有一九九八十一阶台阶寓意九九归一,沿着台阶向山下走去,约一个时辰,又有一道观,名为遇真观,为再次可见真人之意,继续沿着台阶向下走,约三个时辰,便到了山脚,到此处就是妙玄观了。
  妙玄观不远处的另一山脚之半山腰,有诸多建筑,厢房、大殿、客房、书房,林林总总约有百千余间,院中花草树木无数,河湖小溪零落,真乃学子名士向往的求学殿堂。太元亲自提名为妙玄书院。
  三清山方圆□百公里方圆,其中野兽,花草,矿藏,溪水多不胜数,妙玄书院与太元宫虽占了许多山地,但这对三清山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
  张家镇,妙玄观。
  “观主,这是皇上赐的匾额”,明心脸色有些疲惫,显然是风尘仆仆地才赶回来。
  太元看了看,匾额为千年楠木制造,鎏金滚边,上书“天下第一书院”,匾额的右下角有一方形印章,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明心,你做的很好,你先下去休息吧。”
  “观主,弟子还有一事不知该讲不该讲?”明心有些顾忌地说道。
  “你和我有什么不能说的,吞吞吐吐的,不像丈夫样”。
  明心被太元说得有些窘迫,讪讪地摸了下鼻子,“弟子在京城见到了张云与张虎。”
  太元眉头紧皱,大为不解,“他们?见到张云还好说,见到虎子就奇怪了?他们认出你没?”
  “认出了,弟子还和他们说了会话儿。”
  “哦?那他们现在怎么样儿?”太元关切询问道。毕竟是童年时的伙伴,几年没见说不想那是骗人的。
  “张云娶了公主,官至礼部侍郎,前年生了个女儿。张虎就……”
  太元见明心迟迟顿顿的,急道:“虎子怎么样了?”
  明心深吸一口气,“张虎由于武功高强,两年前打败了蜀国的偷袭,被圣上封为大将军,可是,可是听说他有许多妻妾,已经儿女双全了。”
  明心偷偷地看了一眼太元,见太元脸色十分不好看。
  太元忍着怒气,“那他们是否知道他们老娘的事?”
  “看他们的样子,应该是早知道了。”
  太元一掌劈向大殿中央的青铜大鼎,只见鼎上瞬间出现一五指手印,大鼎也被掌力击得退到了大殿门口。
  太元胸口起伏,默念清心咒语,“有形者,生于无形,无能生有,有归于无。是以,凡所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能见诸相非相,当知虚非真虚。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是幻也,造物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了悟有无,参透虚实,自然遨游田地宇宙,无所阻碍。是谓大幻之道也。”
  太元念了九遍之后,恢复云淡风轻之态,“万法归无,福生无量天尊。”
  明心见太元很快恢复正常,又说道:“观主,还有一事。”
  “什么事?”太元淡然问道。
  “陛下想请您去京城弘法,现在已经开始为您建宫观了。”
  太元愣住了,如果有办法的话,她实在不想去京城,只因京城中有她现世的父亲,她实不想见他。现在,既然皇帝请她去,想必是天意,天意如此,还需早早了解尘世因果。
  太元怅然,“该来的始终都会来,怎么也躲不掉。天意如刀啊!”
  “你在京城有没有听说过上官文博这个人。”
  “上官文博?”明心愕然,他实在想不到太元问他干嘛,又想不通太元怎么会不知道他,“观主,上官文博三年前已由刑部尚书身为丞相。”
  太元这几年不过就是悟道,传道,做好事,深居简出,其他的她也不关心,关于她亲身父亲的是她更是刻意不打听,也难怪她不知道此人境况。
  “哦!都已经是丞相了,那他家中有几人?”
  “他有三儿一女,夫人是长公主。”
  见太元不语沉思,明心轻轻地退了出去。
  时隔两天后,太元终于想好了要把事情告诉腊梅。
  小小虎机灵可爱,在房间中乱跑,对什么都感兴趣,摸摸这摸摸那,好像调皮的小精灵一样,嘴里面塞着东西,吃饭也不安稳。
  “虎哥儿,不要乱跑把饭吃完!”腊梅脸色有些黄,看着虎哥儿玩闹,虽有些担心,但脸上始终露出欣慰的笑容。
  虎哥儿听他娘的话,向腊梅跑来,冲进了腊梅的怀里。
  “娘,要吃饭饭。”
  他也不知那是什么东西,只知是饭,也就用小包子手指着饭饭的直叫。
  “好好,给你吃。”
  虎哥儿嘴里又塞满了饭,呆不住,又去玩闹了。
  太元看见这一幕发自内心的笑了。
  “姐姐,在喂虎哥儿吃饭呢?”太元笑着走了过去。
  虎哥儿见太元来了,姨姨的直叫。
  “妹妹,来了快做。”
  太元坐好,“姐姐,这虎哥儿真是活泼。”
  “是啊,就像他爹一样”,腊梅陷入了回忆。
  “姐姐,我有虎子的消息了。”
  “真的!”腊梅眼泪一下子下来了,手抓住太元的道袍,渴望地看着她。“你快跟我说说,虎子怎么样了”
  太元有些为难,“虎子,很好。只不过他……”
  “只不过什么,妹妹你快说啊!”腊梅的手攥得更紧了。
  “虎子已经有妻妾了,并且儿女双全”,太元狠心道。
  腊梅眼神有些暗淡和失望,不过激动和高兴的成分更多,“人在就好!”
  太元不解,“姐姐,不恨他纳妾吗?姐姐不要怕,要是恨,就和离,妹妹这点本事还是有的。”
  “妹妹,姐姐和你不一样,男人三妻四妾本就正常,只要他还要我们孤儿寡母就好。姐姐心里虽然有些失望,但哪怎么可能有恨。妹妹下次千万不要再说出和离的话来。”
  太元紧盯着腊梅说话时的眼神,不像说谎。
  “原来一切都是我自己想当然了!”太元如是想,心里有说不出的空寂与失落。
  “姐姐,想不想与虎子团圆”
  “可以吗?”
  “当然,等赏宝大会结束后,我们就去京城。”
  “太好了!”腊梅眼泪又下来了,紧紧地抱住太元。
  第 43 章
  第四十三章会见贤士,分配职务
  炎炎夏日,太阳失去了春天时的那份温柔,像火球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似乎要散发出全部热量。两旁的树木软软地垂下了骄傲的头颅,乡间的土地上,热气般的暖风吹来,扬起一阵尘灰。
  山路上的行人仿佛不受这炎热影响似的,兴奋地有说有笑,不时地拿出水瓶喝上几口,脸上不由地露出得意之色。从嘴边滑落的水滴刚一沾着泥土,就发出吱吱的声响,又细碎又清晰,一点儿也不流淌,马上就被吸干了,在须根的周围留下一小圈淡淡的影子。眼前那影子很快地淡下去,一会儿就只剩下一点儿差不多不能辨认的痕迹。
  “丫头,你快来见见招来的夫子!”村长兴奋地拉着正在给观中童子安排事宜的太元,嘴角的两撇胡子不停地上翘。
  太元来不及说下课,见村长如此激动不好打断也就随他同去了。
  太元踉跄地被村长拉到了大殿,见殿中站满三十好几个身穿儒衫,头挽逍遥巾,手拿折扇的儒士。儒士年纪各异,有六七十岁的老儒,有三四十岁的中儒,也有二十几的年轻儒生。儒士们有礼地站着,不时也有几声低语,见太元走来,全都弯腰行礼,“见过太元真人。”
  “各位先生请起,大家都是有学之士,不必如此多礼。” 太元宛然一笑,抬起右手,“各位都坐吧。”
  各位儒士都是大多都是第一次见过太元,好奇地看了看她,太元静静坐在太师椅上大方地任其打量,眼睛扫过人群,发现竟还有认识之人。
  村长孩童般得意地瞅了太元一眼,好像在说这次照的人不错吧,不由得嘴角咧开,露出有些黄的牙齿。
  太元笑容依旧,“村长,烦请您老介绍一下诸位贤士。”
  村长当仁不让,走上前去,对着一约七八十岁的老者说道:“这位就是唐国大名鼎鼎的大儒,方老前辈。”
  老前辈手摸了摸山羊胡子,神情有些傲然,又拱起手朝着太元与诸位儒士见礼。
  “方先生能来书院教习,真是我妙玄书院的荣幸,贫道有礼了。”
  “真人客气了,真人威名两国,道德高隆,老夫岂有不来之理。”方前辈略微谦虚道。
  村长一一介绍,太元也就跟着见礼,当介绍到最后两人的时候,村长乐呵呵地笑道:“这两位丫头想必还记得,就是那天讲道时出风头的两位,这位是李公子,这位是张公子,两人都是进士出身,无心仕途,便来但夫子了。”
  两人好像有些不好意思,讪讪地见礼道:“在下当时鲁莽,还请真人勿怪。”
  “两位公子都是当世名士,来我妙玄书院真是蓬荜生辉啊!”
  见太元如此说,两人更是不好意思了,只不住作揖。
  “我妙玄书院有了诸位夫子真是三生有幸!还请诸位以后能够同心同德,共创未来。”
  “我等必尽心尽力光大书院,还请真人放心。”
  “好啊!这样贫道就放心了。”
  众人又和太元闲聊一段时间,都是有说有笑的,气氛愉悦。不过太元说道一件事时却使众人陷入两难之地。
  “贫道想招收女学生,不知诸位怎么看?”太元等和众人活跃之后,适时提到。
  底下顿时鸦雀无声,众人都用些奇怪的眼神看着太元,好一会儿终于有人站出来了,“真人,您要是如此做,我就立即走人!”一面容古板,神情倨傲的中年儒士掷地有声地说道。
  太元知道众人肯定反对,但没想道竟敢有人当面反对,虽然太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