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23

  。只有我,才是嫡嫡正正的太子妃,我肚子里的孩子,才是血统纯正的皇太孙。”
  “奴才不敢生妄想。”
  “哼,毓庆宫后殿冷宫里幽闭着的刘佳氏是你的前车之鉴,斗胆越过了我的名位去,这就是下场。”
  “奴才谨记在心。”
  ……
  如意嬷嬷胆战心惊地离开了毓庆宫,星夜赶回安亲王府。
  “福晋您说,怎么能把格格送进毓庆宫呢,不是羊入虎口么?”如意绘声绘色地说着太子妃的河东狮吼,很庆幸没有年老耳背,探听到了如此要紧的内幕。
  “如意啊,你也跟着我这些年了,还是一点儿算计都没有。”赫舍里氏悠然地顺次摘下右手指上的镂空嵌丝珐琅指甲套,缓缓地说。“石氏是喜怒形于外、叫人一眼看透的人么?不过是演了一出戏叫你瞧瞧,给个下马威罢了。”赫舍里氏伸出手去,由身边的小丫鬟修剪指甲。
  “那您老也愿意叫郡王爷上奏,叫格格去做侧室?”如意的很焦急的样子。
  “自然不成,霏儿是我一手带大的,不求她位及至尊,但求个平平安安、一生安泰。给了太子,他的内宠多如牛毛,能善待霏儿么?霏儿从小娇生惯养的,只有人人护着她,从没有遭过半点儿罪,怎么斗得过那些三教九流的女眷们?况且,我也舍不得自家的孩子受这种委屈,咱们安王府也算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哪里要靠卖孩子换得荣华富贵。再者说,太子爷怪罪下来不好,难道宜妃娘娘那儿就吃罪得起?……太子毕竟不是皇上,不见得稳如泰山;和他走得太近,万一将来冰山难靠,叫阖府的人都赔进去吗?”
  “福晋这样说,奴可放心了。奴才这就进宫去,回了太子爷。”如意听了这话,总算安下心来。
  “太子爷是你配回的吗?明儿个,我叫玛尔浑委婉地请个罪,说担待不起太子的抬爱,兴许还差不多。”赫舍里氏道,“你快些回宫去吧,别叫霏儿见不到人着急。记住,孩子那边,一句话也不要漏。”如意领命而去。
  如意走远了,赫舍里氏的表情却不复之前的轻松,满脸凝重,似乎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她是屡经风浪的人了,明白这恐怕只是山雨欲来的前兆。胤礽,她的亲外甥孙子,她太熟悉了,哪里是请罪就能善罢甘休的。想着想着,忽然手一抖,剪着指甲的丫鬟不留神,已经割了一道血口子。
  “福晋恕罪。”丫鬟立刻跪了下来。
  “不碍事的,你们退下吧。”赫舍里氏疲惫地挥挥手,独自一人走向了西厅的佛堂,虔诚地跪下:“菩萨保佑,可不要为难我的孙女儿……我这辈子没别的心愿了,但盼着这孩子的婚事顺利,万万不要出叉子,让她平平安安地嫁给九阿哥才好。我不求霏儿名位显赫,就指望她得个一心人,终生对她好,不叫她伤心、受委屈……她祖父、她额娘,你们在天有灵,也要保佑孩子啊……”
  第一章: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选秀番外之胤禩篇
  康熙三十五年冬,裕亲王府。
  “胤禩啊,过了年你小子该有十六了吧?”裕亲王福全道。他是顺治帝的第二子,也是活下来的长子,更是康熙唯一的哥哥。兄弟俩感情一直要好,侄儿们(高高在上的皇太子胤礽除外,初征噶尔丹时与福全结怨的大阿哥胤褆也不在其列)都很敬重他,将他视为年高有德的伯父。而他的宠儿,却是皇子中不甚得势的皇八子胤禩。自从康熙三十三年木兰围场秋狝时二人结下忘年交,情分与日俱增。
  “伯父记性真好。”胤禩笑着答道。他对福全的感情也很深,在这位毫无保留地给予他父爱的长辈面前,总是无拘无束,不必像面对皇阿玛那般谨小慎微。
  “不是伯父记性好,是今儿个你伯母说,明年春来就该选秀了,关照我给保泰挑个好媳妇儿。我一琢磨,保泰比你还小上一岁呢,你也老大不小的人了,早该娶个福晋了。怎么样,有中意的人没有?”
  胤禩笑而不语。
  “呵呵,你不说伯父也帮你想好了。这些年来,你一直被众兄弟压制着,好容易才崭露头角,趁着现在皇上对你恩宠有加,要挑个名门闺秀才好。”
  “伯父,胤禩有心上人了。”
  “哦,行啊你个臭小子!不声不响地就看对眼儿了?是哪家的格格?”
  “是郭络罗额附的女儿。”
  福全面露难色,“这个……我虽然不爱听宫闱里的闲事儿,经不住你伯母时时唠叨,倒也知道几分。你说的难不成是宜妃娘娘的侄女儿,老安王爷的外孙女?”
  “正是她,她叫雪霏,人如其名,是个冰雪聪明、明眸皓齿的好姑娘。”
  “伯父指的不是这个,伯父是想说,嗯……我也盼着你娶门好亲,可这也得是力所能及才好办,‘齐大非偶’的典故你总知道一二吧?再者,这个姑娘,据说身份早已内定,她与你九弟青梅竹马,宜主子和安王府更是两厢情愿。这板上钉钉的事儿,哪里会有变数呢?你还是另看看别家的吧,天涯何处无芳草。不瞒你说,伯父倒是替你相中了瓜尔佳氏的一位格格,我和她阿玛多年至交……”
  “伯父,事在人为。据胤禩看,这件事的变数还很大。”胤禩掷地有声地说。
  “怎么……?”福全糊涂了。
  胤禩自信地分析道:“首先,这两年多来,宜妃娘娘的势力今非昔比,虽然不久前重掌了六宫,但毕竟不同于当年的炙手可热了。其次,近来九弟参与了朝政,太子爷对他忌惮颇深,只是隐忍不发罢了,一旦九弟指婚,太子爷绝不会坐视其与安王府两强结合,挑战自己的权威。就目前的情形看,九弟有同胞哥哥承欢太后膝下,母妃又执掌内廷,是仅次于大阿哥的让太子寝食难安的人。据胤禩看,这婚事,太子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可是……”福全犹犹豫豫的,明知道自己的宠儿过于乐观了,可是不忍心惊醒他的美梦,也罢,年轻人,初生的牛犊不怕虎,认准的事儿,不撞南墙不回头。总要由得他闯一闯,碰个钉子,以后才会脚踏实地。这样想着,脸上就转晴了,“果然如此便最好不过,这样吧,若是你父皇放弃了原来的打算,伯父一定求着他将郭络罗家的格格指给你。”
  腊月,京郊丰台,正蓝旗的军营。
  “小叔叔,听说你们安王府要和我九弟结亲了?”胤禩和安亲王的幼子镇国公吴尔占年纪相若,俩叔侄一直没大没小的。
  “可不是么?我额娘打夏天起就一直忙活着备嫁妆。唉,还是男人们的命苦啊,家里兄弟多得两个巴掌也数不完,我排老幺,袭爵低,寅年吃了卯年的粮,结亲的时候也没分得多大点家私,早知道投个女儿胎算了。”吴尔占半开玩笑半诉苦地道。
  “九弟这些年四处做生意,很赚了些银子。若真做了你们家女婿还不得接济接济你这个舅老太爷?”胤禩也是戏谑相对。
  “咳,他舅太爷多着呢,怎么会特别眷顾于我?顶多蜻蜓点水地救个急罢了。”
  “所以嘛,攀交情要趁早,你至今都没去拜望过九弟,到时候新婚燕尔地回门,他哪里会另眼相待于你?”……
  话虽不多,吴尔占却是记住了,几天后,向九阿哥投送了拜帖,翌日,两人便把酒言欢。
  之后,莫名其妙地有正蓝旗的亲贵三三两两地去拜见九阿哥,九阿哥亦是来者不拒,广结人脉。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九阿哥这边各方安插的耳目众多。诸如此类的消息常常让毓庆宫的胤礽“一饭三吐哺”——食不下咽。
  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和胤禩私交不错,福建出来的文人,在京师里无依无靠,很受满洲亲贵的排挤,这些年来总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难得礼贤下士的八阿哥一直以师礼相待,尊敬有加,李很是感激。
  “李师傅,”这一日,下朝后,八阿哥又来向他讨教。
  一番交谈之后,李光地不禁概叹:“得妻若此,夫复何求!古人的《诗三百》亦有此等佳话以颂后妃之德啊。八阿哥,您请放心,淑女窈窕、君子好逑,这是佳偶天成的事儿,光地必定成人之美。将来阿哥与夫人琴瑟和谐、举案齐眉之时,可不要忘了请我这个老媒人喝杯喜酒!”
  康熙三十六年,阳春三月,新近拔擢的翰林院侍读纳兰揆叙见西郊玉泉山的自家园囿——渌水亭畔景色殊好、溪流潺潺,顿起诗性,发帖邀请众位清客好友前来赏花踏青,流觞赋诗。
  纳兰家族从揆叙的父亲明珠大学士到其兄纳兰性德,都以满洲文人领袖的地位享誉京畿,故而当日到访的文人雅士众多。其中,身份最贵者乃揆叙当年担任御前二等侍卫时结识的知音——皇八子胤禩。
  众人在园囿西侧的桃源赏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个骚客摇头晃脑道。
  揆叙捅捅胤禩,正要发笑,却发觉胤禩心不在焉,惘然若失。
  “怎么啦?”纳兰家遗传的敏感神经让揆叙立刻察觉了好友不同寻常的失神。
  “没什么,刚刚蒲璋卿吟的诗,虽然俗套了些,却正合了胤禩的心事,固有些感慨。”
  “哦?”一向对幽怨风流深感兴味的揆叙开始刨根问底。
  经不住他的再三追问,胤禩言及了自己的心事。
  “宁不要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我若是八阿哥,拼了现在的圣眷不要,也不可辜负了如此红颜。”揆叙兴致勃勃地出主意。
  “可惜胤禩人微言轻,惠母妃虽然待我很好,却也难得见到皇上。不是胤禩不想争取,苦无良机啊。”
  “唉,我那表弟胤褆倒是帮得上忙,可他是个鲁莽粗人,不懂得情爱。就算将心事告知,只怕也是枉然……待我想想啊,诱之以情行不通,若诱之以利呢?”
  “什么?”
  “撇去巧笑倩兮不提,郭络罗氏不是还有着高贵的出身么?”
  “胤禩苦恼的正是这点啊,若是寻常的小家碧玉,又何至于难上青天?”
  “非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万事万物皆有反面,也许现在令阿哥掣肘的门第难题正是日后解开纠结的不二法门呢?”
  “揆叙兄台有何见教?”
  ……
  五月,秀女入宫前夕。
  “再过几日,就是三年一度的秀女大选了。宫闱内外难免杂乱无章,胤礽,太子妃怀孕五个多月了,你要好生照看,叫她万勿操劳,凡事不妨交给宜母妃,且好生将养着。”
  “儿臣谢皇阿玛体恤关怀。”
  “你毓庆宫内的嬖爱也不少了,这次就不要再纳妾,专心政事要紧。朕且留神帮你兄弟们看看,若有好的,指给老八、老十他们做福晋。”
  “皇阿玛,九弟还比十弟大上两个月,也该娶亲了。”
  “难得你记挂兄弟的亲事,很好,”康熙露出满意的笑,想着儿子们之间兄友弟恭,很是欣慰,“你九弟的事么,他额娘已与朕说定了,就把宜妃的本家侄女儿指给他好了。”
  “不知皇阿玛指的可是和硕额附的女儿,郭络罗氏。”
  “正是此人,你也见过的吧?是个秀外慧中的姑娘呢。”
  “回皇阿玛,儿臣以为,此等亲事万万缔结不得!”
  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