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逸读阁小说>书库>玄幻奇幻>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433章 ,送给隆武的礼物与南北战略

第433章 ,送给隆武的礼物与南北战略

  第433章 ,送给隆武的礼物与南北战略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2月21日,云南,昆明。
  比起半年前,这座城市人少了很多土司与士绅,没有这些人为非作歹,这座城市也变得有秩序了许多,店铺开门,大量的商家云集,这座城市开始逐步恢復繁华。
  南明军队在东吁连战连捷,已经彻底歼灭了东吁人的主力,战场的主动权已经在南明军队手中。
  但这场大战的开支也是极其大,以云南这种贫瘠之地,根本供养不起10万以上的大军。
  祖泽润为了维持战事稳定南明的战事,带著锦衣卫毫不留情的在东吁来了一波灭佛行动。
  东吁虽然不富裕,但当地的寺庙却极其富裕,有大量的田產不说,还有眾多的信徒捐款捐,当地寺庙佛陀像都是刷了一层厚厚的金粉。
  同时在南中地区的佛教也和他们在中原的同行一样,喜欢进行放贷的业务。
  当地农户会在农耕时节向寺庙借贷购买种子和农具,当然这利息也是极其高昂,一半以上的利息是普遍状態,要是稍微遇到天灾,农户一年的收穫甚至不够偿还债务。
  杜麟征他们攻占半个东吁之后,就发现他们地盘上,有三成的田產是属於寺庙的,还有大量的店铺,作坊也属於他们,更不要说寺庙当中的库房的堆满银钱,粮食。
  两人发现自己把地盘打下来,拥有土地最多的反而是那些禿驴,这怎么能忍
  於是祖泽润毫不留情的在东吁来了一场灭佛运动,寺庙佛祖头上的金粉通通被祖泽润颳了下来,还別说,这些寺庙几百年积累,祖泽润光金粉就颳了30万两。
  同时寺庙当中,金的,银的,铜的,总之是贵重金属,哪怕是寺庙大门上的铜钉也被租泽润撬了下来。
  大量的僧侣被迫还俗,寺庙改成宅院分给了追隨他们的南明军官和土司,土地被分给了南明普通的士兵,寺庙钱粮一部分留在当地用於作战,剩下的一部分则运到云南。
  这些僧侣也號召信徒进行反抗,只可惜没有作用,南明的將领和土司是带著自己所有家当来到东吁,已经准备在这里安家了。
  清洗本土的地头蛇本就是他们的计划之一。所以这些敢反抗的信徒和僧侣遭到毫不留情的镇压,全部被抓起来成为了筑路挖矿的民夫,在工地上打灰。
  经歷了打灰之苦,当地的僧侣才明白了中原的同行为什么不敢如此囂张。
  因为东吁大量的粮食与货物运输到云南,当地物价快速下降,加上又传开了大同社將会与朝廷谈判,云南的物价顿时稳定下来,甚至出现了一波战爭繁荣热潮。
  南明期货交易所。
  杜麟征南征之后,大量的战利品被搜刮到昆明,除了少部分赏赐给军官和土司之外,大部分还是要贩卖出去,用来购买武器装备,粮草物资。
  东吁虽然是南中国家,但国土面积不小,人口也有几百万,在南中也算是比较富裕的国家,祖泽润收颳了小半个国家的財富,用普通的方法自然很难把这些財富变现。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他们就想到了大同社的期货交易所,於是也在昆明山寨一个,把在东吁战利品全部掛在这上面交易。
  昆明的期货交易所刚成立就引起了整个民朝商贾阶层的轰动,这可是半个国家的积累,那得有多少財富,这其中有多少奇珍异宝,要是发现一件,足可以当为传家宝啊。
  有实力的商贾纷纷往昆明跑,甚至还有不少海商,停了海上的业务带著伙计去西南,所以现场可谓是人潮涌动,大量身体富態,穿著綾罗绸缎的富商来到昆明打算捡漏。
  “这种翠绿色的宝石倒蛮漂亮,质地比喻也坚硬,就是不知道中原的富豪喜不喜欢?”韦富抚摸著一尊巴掌大小的翡翠佛像道。
  他看著摆在台上,大大小小的佛像,金的,银的,铜的都有,再想到锦衣卫把整个东吁佛像上的金粉全部刮下来了。
  他內心感嘆,祖泽润专做这种缺德的事,也不怕佛祖怪罪,降下一道雷把他劈死。
  沈醉笑道:“这种宝石叫翡翠,东吁王公贵族,最喜欢这种宝石,韦兄弟如果喜欢,我做主了,送给你。”
  以前沈醉对韦富肯定不会如此客气,只可惜现在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他还要靠著韦富这些人想办法把这些战利品变现,自然要客气一些。
  韦富笑道:“那我就帮沈千户带几件这样的宝石去中原看看,看看有没有富商喜欢。”
  不过他主要的目光还是盯著那些红檀木,紫檀木,金丝楠木等珍贵的木料,翡翠不过是一种漂亮的石头,谁知道有多少人喜欢?
  而后他说道:“沈千户,商贸想兴旺,道路最关键,这进入昆明的路也太难走了,你们好歹把这路修一修,不说修沥青马路,好歹把路给整平一下,让我们的马车好进来。”
  沈醉苦笑道:“用不了我们修,等下次韦兄弟过来,只怕这里已经是大同社的地盘。”
  韦富这才反应过来。而后宽慰道:“沈千户要往好的方面想,你们去了东吁国,好歹依旧不失荣华富贵。”
  而后他小声道:“那些留在江南的士绅他们的下场可不妙,全部都要发配到海外去,据说元首已经定下了標准,土地超过500亩的士绅全部要发配。”
  沈醉听完苦笑,他们又何尝不是流放发配了,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但想一想,他们还是好一些的,最起码去了东吁国,依旧是掌握权利的上等人。
  南明天子行辕。
  沐天波与大同社代表王金如则完成了土地换军火的谈判。
  双方约定南明分四年逐步退出贵州,云南的土地,而大同社每年交给南明两百万石粮食,2万条燧发枪,100门小型火炮。
  当条约制定之后,沐天波请来了隆武帝,这份条约还需要他盖上天子印,只是他刚让太监拿出自己的天子印,准备盖上去。
  王京如隨即目光落在那方玉璽道:“且慢,朱先生,大明皇帝印璽,早已为我大同社所得,此印,名不正,言不顺。
  此外,此约一旦签订,朱先生您即为东吁之王,而非大明皇帝,再用此印,於礼不合,於实亦不妥。”
  王金如却不理会他们的反应,示意身后隨员打开木盒。盒內红绸衬底上,静静安放著一方新的金印,尺寸较小,雕工却极精细。
  “此印,乃我大同社为朱先生新刻之宝。”王金如將金印取出,递到隆武帝面前,“算是我社一份薄礼,愿朱先生在东吁,能镇抚一方,保境安民。”
  隆武帝下意识地接过,入手只觉冰凉沉重。他低头翻过印身,六个清晰的篆文赫然映入眼帘东吁国主之宝。”
  “东吁国主,东吁国主!”隆武帝喃喃念出这四个字,越念越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悲凉猛地衝上鼻腔,眼前瞬间模糊。
  巨大的失落感和亡国之痛狠狠攫住了他的心臟,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和平谈判让他暂时放下了身死祖灭的恐惧,但这方玉璽却告诉他,大明200多年的江山,竟真的断送在自己手中,最后只换得一个“东吁国主”的称號。
  一旁的沐天波目睹此情此景,双目骤然通红,牙齿紧咬,额上青筋暴起,悲愤、屈辱、无奈种种情绪在他胸中翻腾,却只能化为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身躯。
  王金如静静地看著他们,等著隆武帝手中那方新刻的“东吁国主玉璽”,在条约文印上朱红的印文。
  “朱先生,沐將军,印已盖妥。”王金如將条约收入匣中,语气淡然道:“我大同社会即刻开始调拨首批军火粮草,预计一月后可运抵预定地点。也请贵方务必守信,开始部署撤离事宜,今年之內,所有军队、官府必须完全退出贵州境內。”
  他合上木匣,再次微微躬身:“告辞。”
  王金如转身离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厅堂內渐行渐远。
  只留下隆武帝,或许现在应称他为东吁王朱常瀛,依旧呆呆地站在那里,手中仿佛还残留著那金印冰冷的触感。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老祖宗留给他的江山丟完了。
  离开行辕后,王金如笑道:“谈判任务已完成,我们马上去贵州,和平谈判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贵州行省富裕起来,才是我们接下来重任。”
  王金如除了是大同社的谈判使者之外,他还是新一任贵州巡抚。
  曹洪蛟苦著脸道:“以前总听人说,当地天无三日晴,无三尺平,这次算是真见识到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山,贵州的山虽然不大,但比我们山西多太多了,贵州田地稀少,交通不便,当地想富裕起来太难了。”
  王金如笑道:“就因为事情难,难道我们就不做了?而且元首也给我们说了发展產业的规划,在贵族种植甘蔗园,种植菸草,修道路桥樑,发展產业,迟早贵州也能富裕起来。”
  曹洪蛟道:“那我们可能终身留在这里修桥铺路了。”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2月25日,京城,永定门火车站。
  一辆专门运输移民的列车停在站口,无数即將离开京城的青年在和他们家人做最后的告別。
  周奎忍住眼泪,双目通红道:“去了辽东定居下来,要给家里写信。”
  移民的名额最终是周氏两兄弟抽籤决定,最后这个签被周文炳抽中。
  周氏她拿出一叠面额一两的粮票塞给周文炳道:“这些钱你拿著收好,辽东寒苦之地缺什么买什么,不要省著。”
  周文耀看著眼睛都红了,这最起码有200两,是他10年的俸禄。
  朱由检不满道:“文耀去的是铁岭,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而且只是让他去当夫子,又不是让他去开荒,能吃什么苦。”
  周耀炳不满道:“姐夫,要不你和我一起去铁岭?”
  他本就感到委屈,自己姐夫还在这里说风凉话,他顿时感到不满。
  周氏道:“好了,不要抱怨你姐夫了,他也是身不由己。”
  这些朱由校不满道:“什么身不由己,你真想看他,明年我就带你去铁岭,还在我天朝的领地上说什么,蛮荒之地。”
  现在朱由检只剩下死鸭子嘴硬了。
  “前往辽东的移民全部上车啦,火车马上要开了。”工作人员叫道。
  一个个准备移民的青年,只能带著大包小包踏上火车。
  周文炳上了火车还不忘道:“姐夫记得你说过的话,明年去铁岭看我。”
  朱由检道:“知道了!”
  周氏哭著道:“二弟保重!”
  “嘟嘟嘟!”隨著一阵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启动,他们將先去天津卫,而后在天津卫乘船去盖州,再由盖州坐马车前往铁岭。
  而在火车站不远处,徐晨和刘永两人也看著隨著火车离开的青年。
  刘永道:“其实辽东移民成本更高,这片土地实在是太艰苦了。反而是东寧岛与吕宋,现在已经能维持收支平衡不说,还能反哺我大同社。”
  经过了4年的发展东寧岛的甘蔗种植园以及白產业,已经成为了大同市最多的料来源地,每年光白的利润就达到了上百万两,足够覆盖每年移民的开支。
  吕宋则是因为白,香料,铜矿等多个產业共同发力,虽然现在还没扭亏为盈,但这三个產业几乎以每年翻一倍的数量在增加產能,產业的前景已经极其可观。
  不像辽东,地广人稀,铁路,公路,城市什么都要建,大同社每年要补贴300万两,而现在唯一的產出就是粮食和各种牲口。
  徐晨道:“想要守住这片土地就要有足够的汉人,现在我等辛苦,却可以为子孙后代消除一个祸害。”
  刘永道:“爪哇的汉人来到京城哭诉,想要我们大同社为他们驱逐荷兰人。”
  汉人移民东南亚有上千年的歷史,他们遍布整个东南亚各岛,吕宋被大同社攻占之后,当地的汉人一朝翻身农奴做主人,可以在吕宋建种植园,又可以在中原做海贸,其他各地的汉人羡慕的眼红。
  於是他们也来哭诉,想要大同社也攻占他们所在的岛屿。
  徐晨苦笑道:“去年你还说战事太多了,现在却想挑起战事?”
  刘永道:“这不一样,在日本和西域打仗,战事要钱,后续的统治也要钱,不像东南群岛,地域富饶,特產丰富,爪哇据说香料特別多,攻占此地,我们民朝就能节省每年购买香料的钱不说,还可以卖香料给其他客户,这一进一出就是上千万两银子的利益。”
  徐晨道:“先缓一缓,等吕宋移民有了一定的根基再说,土地不能光占据不开发。”
  (本章完)
  “东吁国主,东吁国主!”隆武帝喃喃念出这四个字,越念越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悲凉猛地衝上鼻腔,眼前瞬间模糊。
  巨大的失落感和亡国之痛狠狠攫住了他的心臟,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和平谈判让他暂时放下了身死祖灭的恐惧,但这方玉璽却告诉他,大明200多年的江山,竟真的断送在自己手中,最后只换得一个“东吁国主”的称號。
  一旁的沐天波目睹此情此景,双目骤然通红,牙齿紧咬,额上青筋暴起,悲愤、屈辱、无奈种种情绪在他胸中翻腾,却只能化为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身躯。
  王金如静静地看著他们,等著隆武帝手中那方新刻的“东吁国主玉璽”,在条约文印上朱红的印文。
  “朱先生,沐將军,印已盖妥。”王金如將条约收入匣中,语气淡然道:“我大同社会即刻开始调拨首批军火粮草,预计一月后可运抵预定地点。也请贵方务必守信,开始部署撤离事宜,今年之內,所有军队、官府必须完全退出贵州境內。”
  他合上木匣,再次微微躬身:“告辞。”
  王金如转身离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厅堂內渐行渐远。
  只留下隆武帝,或许现在应称他为东吁王朱常瀛,依旧呆呆地站在那里,手中仿佛还残留著那金印冰冷的触感。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老祖宗留给他的江山丟完了。
  离开行辕后,王金如笑道:“谈判任务已完成,我们马上去贵州,和平谈判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贵州行省富裕起来,才是我们接下来重任。”
  王金如除了是大同社的谈判使者之外,他还是新一任贵州巡抚。
  曹洪蛟苦著脸道:“以前总听人说,当地天无三日晴,无三尺平,这次算是真见识到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山,贵州的山虽然不大,但比我们山西多太多了,贵州田地稀少,交通不便,当地想富裕起来太难了。”
  王金如笑道:“就因为事情难,难道我们就不做了?而且元首也给我们说了发展產业的规划,在贵族种植甘蔗园,种植菸草,修道路桥樑,发展產业,迟早贵州也能富裕起来。”
  曹洪蛟道:“那我们可能终身留在这里修桥铺路了。”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2月25日,京城,永定门火车站。
  一辆专门运输移民的列车停在站口,无数即將离开京城的青年在和他们家人做最后的告別。
  周奎忍住眼泪,双目通红道:“去了辽东定居下来,要给家里写信。”
  移民的名额最终是周氏两兄弟抽籤决定,最后这个签被周文炳抽中。
  周氏她拿出一叠面额一两的粮票塞给周文炳道:“这些钱你拿著收好,辽东寒苦之地缺什么买什么,不要省著。”
  周文耀看著眼睛都红了,这最起码有200两,是他10年的俸禄。
  朱由检不满道:“文耀去的是铁岭,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而且只是让他去当夫子,又不是让他去开荒,能吃什么苦。”
  周耀炳不满道:“姐夫,要不你和我一起去铁岭?”
  他本就感到委屈,自己姐夫还在这里说风凉话,他顿时感到不满。
  周氏道:“好了,不要抱怨你姐夫了,他也是身不由己。”
  这些朱由校不满道:“什么身不由己,你真想看他,明年我就带你去铁岭,还在我天朝的领地上说什么,蛮荒之地。”
  现在朱由检只剩下死鸭子嘴硬了。
  “前往辽东的移民全部上车啦,火车马上要开了。”工作人员叫道。
  一个个准备移民的青年,只能带著大包小包踏上火车。
  周文炳上了火车还不忘道:“姐夫记得你说过的话,明年去铁岭看我。”
  朱由检道:“知道了!”
  周氏哭著道:“二弟保重!”
  “嘟嘟嘟!”隨著一阵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启动,他们將先去天津卫,而后在天津卫乘船去盖州,再由盖州坐马车前往铁岭。
  而在火车站不远处,徐晨和刘永两人也看著隨著火车离开的青年。
  刘永道:“其实辽东移民成本更高,这片土地实在是太艰苦了。反而是东寧岛与吕宋,现在已经能维持收支平衡不说,还能反哺我大同社。”
  经过了4年的发展东寧岛的甘蔗种植园以及白產业,已经成为了大同市最多的料来源地,每年光白的利润就达到了上百万两,足够覆盖每年移民的开支。
  吕宋则是因为白,香料,铜矿等多个產业共同发力,虽然现在还没扭亏为盈,但这三个產业几乎以每年翻一倍的数量在增加產能,產业的前景已经极其可观。
  不像辽东,地广人稀,铁路,公路,城市什么都要建,大同社每年要补贴300万两,而现在唯一的產出就是粮食和各种牲口。
  徐晨道:“想要守住这片土地就要有足够的汉人,现在我等辛苦,却可以为子孙后代消除一个祸害。”
  刘永道:“爪哇的汉人来到京城哭诉,想要我们大同社为他们驱逐荷兰人。”
  汉人移民东南亚有上千年的歷史,他们遍布整个东南亚各岛,吕宋被大同社攻占之后,当地的汉人一朝翻身农奴做主人,可以在吕宋建种植园,又可以在中原做海贸,其他各地的汉人羡慕的眼红。
  於是他们也来哭诉,想要大同社也攻占他们所在的岛屿。
  徐晨苦笑道:“去年你还说战事太多了,现在却想挑起战事?”
  刘永道:“这不一样,在日本和西域打仗,战事要钱,后续的统治也要钱,不像东南群岛,地域富饶,特產丰富,爪哇据说香料特別多,攻占此地,我们民朝就能节省每年购买香料的钱不说,还可以卖香料给其他客户,这一进一出就是上千万两银子的利益。”
  徐晨道:“先缓一缓,等吕宋移民有了一定的根基再说,土地不能光占据不开发。”
  (本章完)
  “东吁国主,东吁国主!”隆武帝喃喃念出这四个字,越念越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悲凉猛地衝上鼻腔,眼前瞬间模糊。
  巨大的失落感和亡国之痛狠狠攫住了他的心臟,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和平谈判让他暂时放下了身死祖灭的恐惧,但这方玉璽却告诉他,大明200多年的江山,竟真的断送在自己手中,最后只换得一个“东吁国主”的称號。
  一旁的沐天波目睹此情此景,双目骤然通红,牙齿紧咬,额上青筋暴起,悲愤、屈辱、无奈种种情绪在他胸中翻腾,却只能化为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身躯。
  王金如静静地看著他们,等著隆武帝手中那方新刻的“东吁国主玉璽”,在条约文印上朱红的印文。
  “朱先生,沐將军,印已盖妥。”王金如將条约收入匣中,语气淡然道:“我大同社会即刻开始调拨首批军火粮草,预计一月后可运抵预定地点。也请贵方务必守信,开始部署撤离事宜,今年之內,所有军队、官府必须完全退出贵州境內。”
  他合上木匣,再次微微躬身:“告辞。”
  王金如转身离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厅堂內渐行渐远。
  只留下隆武帝,或许现在应称他为东吁王朱常瀛,依旧呆呆地站在那里,手中仿佛还残留著那金印冰冷的触感。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老祖宗留给他的江山丟完了。
  离开行辕后,王金如笑道:“谈判任务已完成,我们马上去贵州,和平谈判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贵州行省富裕起来,才是我们接下来重任。”
  王金如除了是大同社的谈判使者之外,他还是新一任贵州巡抚。
  曹洪蛟苦著脸道:“以前总听人说,当地天无三日晴,无三尺平,这次算是真见识到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山,贵州的山虽然不大,但比我们山西多太多了,贵州田地稀少,交通不便,当地想富裕起来太难了。”
  王金如笑道:“就因为事情难,难道我们就不做了?而且元首也给我们说了发展產业的规划,在贵族种植甘蔗园,种植菸草,修道路桥樑,发展產业,迟早贵州也能富裕起来。”
  曹洪蛟道:“那我们可能终身留在这里修桥铺路了。”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2月25日,京城,永定门火车站。
  一辆专门运输移民的列车停在站口,无数即將离开京城的青年在和他们家人做最后的告別。
  周奎忍住眼泪,双目通红道:“去了辽东定居下来,要给家里写信。”
  移民的名额最终是周氏两兄弟抽籤决定,最后这个签被周文炳抽中。
  周氏她拿出一叠面额一两的粮票塞给周文炳道:“这些钱你拿著收好,辽东寒苦之地缺什么买什么,不要省著。”
  周文耀看著眼睛都红了,这最起码有200两,是他10年的俸禄。
  朱由检不满道:“文耀去的是铁岭,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而且只是让他去当夫子,又不是让他去开荒,能吃什么苦。”
  周耀炳不满道:“姐夫,要不你和我一起去铁岭?”
  他本就感到委屈,自己姐夫还在这里说风凉话,他顿时感到不满。
  周氏道:“好了,不要抱怨你姐夫了,他也是身不由己。”
  这些朱由校不满道:“什么身不由己,你真想看他,明年我就带你去铁岭,还在我天朝的领地上说什么,蛮荒之地。”
  现在朱由检只剩下死鸭子嘴硬了。
  “前往辽东的移民全部上车啦,火车马上要开了。”工作人员叫道。
  一个个准备移民的青年,只能带著大包小包踏上火车。
  周文炳上了火车还不忘道:“姐夫记得你说过的话,明年去铁岭看我。”
  朱由检道:“知道了!”
  周氏哭著道:“二弟保重!”
  “嘟嘟嘟!”隨著一阵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启动,他们將先去天津卫,而后在天津卫乘船去盖州,再由盖州坐马车前往铁岭。
  而在火车站不远处,徐晨和刘永两人也看著隨著火车离开的青年。
  刘永道:“其实辽东移民成本更高,这片土地实在是太艰苦了。反而是东寧岛与吕宋,现在已经能维持收支平衡不说,还能反哺我大同社。”
  经过了4年的发展东寧岛的甘蔗种植园以及白產业,已经成为了大同市最多的料来源地,每年光白的利润就达到了上百万两,足够覆盖每年移民的开支。
  吕宋则是因为白,香料,铜矿等多个產业共同发力,虽然现在还没扭亏为盈,但这三个產业几乎以每年翻一倍的数量在增加產能,產业的前景已经极其可观。
  不像辽东,地广人稀,铁路,公路,城市什么都要建,大同社每年要补贴300万两,而现在唯一的產出就是粮食和各种牲口。
  徐晨道:“想要守住这片土地就要有足够的汉人,现在我等辛苦,却可以为子孙后代消除一个祸害。”
  刘永道:“爪哇的汉人来到京城哭诉,想要我们大同社为他们驱逐荷兰人。”
  汉人移民东南亚有上千年的歷史,他们遍布整个东南亚各岛,吕宋被大同社攻占之后,当地的汉人一朝翻身农奴做主人,可以在吕宋建种植园,又可以在中原做海贸,其他各地的汉人羡慕的眼红。
  於是他们也来哭诉,想要大同社也攻占他们所在的岛屿。
  徐晨苦笑道:“去年你还说战事太多了,现在却想挑起战事?”
  刘永道:“这不一样,在日本和西域打仗,战事要钱,后续的统治也要钱,不像东南群岛,地域富饶,特產丰富,爪哇据说香料特別多,攻占此地,我们民朝就能节省每年购买香料的钱不说,还可以卖香料给其他客户,这一进一出就是上千万两银子的利益。”
  徐晨道:“先缓一缓,等吕宋移民有了一定的根基再说,土地不能光占据不开发。”
  (本章完)
  “东吁国主,东吁国主!”隆武帝喃喃念出这四个字,越念越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悲凉猛地衝上鼻腔,眼前瞬间模糊。
  巨大的失落感和亡国之痛狠狠攫住了他的心臟,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和平谈判让他暂时放下了身死祖灭的恐惧,但这方玉璽却告诉他,大明200多年的江山,竟真的断送在自己手中,最后只换得一个“东吁国主”的称號。
  一旁的沐天波目睹此情此景,双目骤然通红,牙齿紧咬,额上青筋暴起,悲愤、屈辱、无奈种种情绪在他胸中翻腾,却只能化为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身躯。
  王金如静静地看著他们,等著隆武帝手中那方新刻的“东吁国主玉璽”,在条约文印上朱红的印文。
  “朱先生,沐將军,印已盖妥。”王金如將条约收入匣中,语气淡然道:“我大同社会即刻开始调拨首批军火粮草,预计一月后可运抵预定地点。也请贵方务必守信,开始部署撤离事宜,今年之內,所有军队、官府必须完全退出贵州境內。”
  他合上木匣,再次微微躬身:“告辞。”
  王金如转身离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厅堂內渐行渐远。
  只留下隆武帝,或许现在应称他为东吁王朱常瀛,依旧呆呆地站在那里,手中仿佛还残留著那金印冰冷的触感。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老祖宗留给他的江山丟完了。
  离开行辕后,王金如笑道:“谈判任务已完成,我们马上去贵州,和平谈判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贵州行省富裕起来,才是我们接下来重任。”
  王金如除了是大同社的谈判使者之外,他还是新一任贵州巡抚。
  曹洪蛟苦著脸道:“以前总听人说,当地天无三日晴,无三尺平,这次算是真见识到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山,贵州的山虽然不大,但比我们山西多太多了,贵州田地稀少,交通不便,当地想富裕起来太难了。”
  王金如笑道:“就因为事情难,难道我们就不做了?而且元首也给我们说了发展產业的规划,在贵族种植甘蔗园,种植菸草,修道路桥樑,发展產业,迟早贵州也能富裕起来。”
  曹洪蛟道:“那我们可能终身留在这里修桥铺路了。”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2月25日,京城,永定门火车站。
  一辆专门运输移民的列车停在站口,无数即將离开京城的青年在和他们家人做最后的告別。
  周奎忍住眼泪,双目通红道:“去了辽东定居下来,要给家里写信。”
  移民的名额最终是周氏两兄弟抽籤决定,最后这个签被周文炳抽中。
  周氏她拿出一叠面额一两的粮票塞给周文炳道:“这些钱你拿著收好,辽东寒苦之地缺什么买什么,不要省著。”
  周文耀看著眼睛都红了,这最起码有200两,是他10年的俸禄。
  朱由检不满道:“文耀去的是铁岭,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而且只是让他去当夫子,又不是让他去开荒,能吃什么苦。”
  周耀炳不满道:“姐夫,要不你和我一起去铁岭?”
  他本就感到委屈,自己姐夫还在这里说风凉话,他顿时感到不满。
  周氏道:“好了,不要抱怨你姐夫了,他也是身不由己。”
  这些朱由校不满道:“什么身不由己,你真想看他,明年我就带你去铁岭,还在我天朝的领地上说什么,蛮荒之地。”
  现在朱由检只剩下死鸭子嘴硬了。
  “前往辽东的移民全部上车啦,火车马上要开了。”工作人员叫道。
  一个个准备移民的青年,只能带著大包小包踏上火车。
  周文炳上了火车还不忘道:“姐夫记得你说过的话,明年去铁岭看我。”
  朱由检道:“知道了!”
  周氏哭著道:“二弟保重!”
  “嘟嘟嘟!”隨著一阵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启动,他们將先去天津卫,而后在天津卫乘船去盖州,再由盖州坐马车前往铁岭。
  而在火车站不远处,徐晨和刘永两人也看著隨著火车离开的青年。
  刘永道:“其实辽东移民成本更高,这片土地实在是太艰苦了。反而是东寧岛与吕宋,现在已经能维持收支平衡不说,还能反哺我大同社。”
  经过了4年的发展东寧岛的甘蔗种植园以及白產业,已经成为了大同市最多的料来源地,每年光白的利润就达到了上百万两,足够覆盖每年移民的开支。
  吕宋则是因为白,香料,铜矿等多个產业共同发力,虽然现在还没扭亏为盈,但这三个產业几乎以每年翻一倍的数量在增加產能,產业的前景已经极其可观。
  不像辽东,地广人稀,铁路,公路,城市什么都要建,大同社每年要补贴300万两,而现在唯一的產出就是粮食和各种牲口。
  徐晨道:“想要守住这片土地就要有足够的汉人,现在我等辛苦,却可以为子孙后代消除一个祸害。”
  刘永道:“爪哇的汉人来到京城哭诉,想要我们大同社为他们驱逐荷兰人。”
  汉人移民东南亚有上千年的歷史,他们遍布整个东南亚各岛,吕宋被大同社攻占之后,当地的汉人一朝翻身农奴做主人,可以在吕宋建种植园,又可以在中原做海贸,其他各地的汉人羡慕的眼红。
  於是他们也来哭诉,想要大同社也攻占他们所在的岛屿。
  徐晨苦笑道:“去年你还说战事太多了,现在却想挑起战事?”
  刘永道:“这不一样,在日本和西域打仗,战事要钱,后续的统治也要钱,不像东南群岛,地域富饶,特產丰富,爪哇据说香料特別多,攻占此地,我们民朝就能节省每年购买香料的钱不说,还可以卖香料给其他客户,这一进一出就是上千万两银子的利益。”
  徐晨道:“先缓一缓,等吕宋移民有了一定的根基再说,土地不能光占据不开发。”
  (本章完)
  “东吁国主,东吁国主!”隆武帝喃喃念出这四个字,越念越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悲凉猛地衝上鼻腔,眼前瞬间模糊。
  巨大的失落感和亡国之痛狠狠攫住了他的心臟,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和平谈判让他暂时放下了身死祖灭的恐惧,但这方玉璽却告诉他,大明200多年的江山,竟真的断送在自己手中,最后只换得一个“东吁国主”的称號。
  一旁的沐天波目睹此情此景,双目骤然通红,牙齿紧咬,额上青筋暴起,悲愤、屈辱、无奈种种情绪在他胸中翻腾,却只能化为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身躯。
  王金如静静地看著他们,等著隆武帝手中那方新刻的“东吁国主玉璽”,在条约文印上朱红的印文。
  “朱先生,沐將军,印已盖妥。”王金如將条约收入匣中,语气淡然道:“我大同社会即刻开始调拨首批军火粮草,预计一月后可运抵预定地点。也请贵方务必守信,开始部署撤离事宜,今年之內,所有军队、官府必须完全退出贵州境內。”
  他合上木匣,再次微微躬身:“告辞。”
  王金如转身离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厅堂內渐行渐远。
  只留下隆武帝,或许现在应称他为东吁王朱常瀛,依旧呆呆地站在那里,手中仿佛还残留著那金印冰冷的触感。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老祖宗留给他的江山丟完了。
  离开行辕后,王金如笑道:“谈判任务已完成,我们马上去贵州,和平谈判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贵州行省富裕起来,才是我们接下来重任。”
  王金如除了是大同社的谈判使者之外,他还是新一任贵州巡抚。
  曹洪蛟苦著脸道:“以前总听人说,当地天无三日晴,无三尺平,这次算是真见识到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山,贵州的山虽然不大,但比我们山西多太多了,贵州田地稀少,交通不便,当地想富裕起来太难了。”
  王金如笑道:“就因为事情难,难道我们就不做了?而且元首也给我们说了发展產业的规划,在贵族种植甘蔗园,种植菸草,修道路桥樑,发展產业,迟早贵州也能富裕起来。”
  曹洪蛟道:“那我们可能终身留在这里修桥铺路了。”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2月25日,京城,永定门火车站。
  一辆专门运输移民的列车停在站口,无数即將离开京城的青年在和他们家人做最后的告別。
  周奎忍住眼泪,双目通红道:“去了辽东定居下来,要给家里写信。”
  移民的名额最终是周氏两兄弟抽籤决定,最后这个签被周文炳抽中。
  周氏她拿出一叠面额一两的粮票塞给周文炳道:“这些钱你拿著收好,辽东寒苦之地缺什么买什么,不要省著。”
  周文耀看著眼睛都红了,这最起码有200两,是他10年的俸禄。
  朱由检不满道:“文耀去的是铁岭,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而且只是让他去当夫子,又不是让他去开荒,能吃什么苦。”
  周耀炳不满道:“姐夫,要不你和我一起去铁岭?”
  他本就感到委屈,自己姐夫还在这里说风凉话,他顿时感到不满。
  周氏道:“好了,不要抱怨你姐夫了,他也是身不由己。”
  这些朱由校不满道:“什么身不由己,你真想看他,明年我就带你去铁岭,还在我天朝的领地上说什么,蛮荒之地。”
  现在朱由检只剩下死鸭子嘴硬了。
  “前往辽东的移民全部上车啦,火车马上要开了。”工作人员叫道。
  一个个准备移民的青年,只能带著大包小包踏上火车。
  周文炳上了火车还不忘道:“姐夫记得你说过的话,明年去铁岭看我。”
  朱由检道:“知道了!”
  周氏哭著道:“二弟保重!”
  “嘟嘟嘟!”隨著一阵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启动,他们將先去天津卫,而后在天津卫乘船去盖州,再由盖州坐马车前往铁岭。
  而在火车站不远处,徐晨和刘永两人也看著隨著火车离开的青年。
  刘永道:“其实辽东移民成本更高,这片土地实在是太艰苦了。反而是东寧岛与吕宋,现在已经能维持收支平衡不说,还能反哺我大同社。”
  经过了4年的发展东寧岛的甘蔗种植园以及白產业,已经成为了大同市最多的料来源地,每年光白的利润就达到了上百万两,足够覆盖每年移民的开支。
  吕宋则是因为白,香料,铜矿等多个產业共同发力,虽然现在还没扭亏为盈,但这三个產业几乎以每年翻一倍的数量在增加產能,產业的前景已经极其可观。
  不像辽东,地广人稀,铁路,公路,城市什么都要建,大同社每年要补贴300万两,而现在唯一的產出就是粮食和各种牲口。
  徐晨道:“想要守住这片土地就要有足够的汉人,现在我等辛苦,却可以为子孙后代消除一个祸害。”
  刘永道:“爪哇的汉人来到京城哭诉,想要我们大同社为他们驱逐荷兰人。”
  汉人移民东南亚有上千年的歷史,他们遍布整个东南亚各岛,吕宋被大同社攻占之后,当地的汉人一朝翻身农奴做主人,可以在吕宋建种植园,又可以在中原做海贸,其他各地的汉人羡慕的眼红。
  於是他们也来哭诉,想要大同社也攻占他们所在的岛屿。
  徐晨苦笑道:“去年你还说战事太多了,现在却想挑起战事?”
  刘永道:“这不一样,在日本和西域打仗,战事要钱,后续的统治也要钱,不像东南群岛,地域富饶,特產丰富,爪哇据说香料特別多,攻占此地,我们民朝就能节省每年购买香料的钱不说,还可以卖香料给其他客户,这一进一出就是上千万两银子的利益。”
  徐晨道:“先缓一缓,等吕宋移民有了一定的根基再说,土地不能光占据不开发。”
  (本章完)
  “东吁国主,东吁国主!”隆武帝喃喃念出这四个字,越念越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悲凉猛地衝上鼻腔,眼前瞬间模糊。
  巨大的失落感和亡国之痛狠狠攫住了他的心臟,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和平谈判让他暂时放下了身死祖灭的恐惧,但这方玉璽却告诉他,大明200多年的江山,竟真的断送在自己手中,最后只换得一个“东吁国主”的称號。
  一旁的沐天波目睹此情此景,双目骤然通红,牙齿紧咬,额上青筋暴起,悲愤、屈辱、无奈种种情绪在他胸中翻腾,却只能化为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身躯。
  王金如静静地看著他们,等著隆武帝手中那方新刻的“东吁国主玉璽”,在条约文印上朱红的印文。
  “朱先生,沐將军,印已盖妥。”王金如將条约收入匣中,语气淡然道:“我大同社会即刻开始调拨首批军火粮草,预计一月后可运抵预定地点。也请贵方务必守信,开始部署撤离事宜,今年之內,所有军队、官府必须完全退出贵州境內。”
  他合上木匣,再次微微躬身:“告辞。”
  王金如转身离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厅堂內渐行渐远。
  只留下隆武帝,或许现在应称他为东吁王朱常瀛,依旧呆呆地站在那里,手中仿佛还残留著那金印冰冷的触感。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老祖宗留给他的江山丟完了。
  离开行辕后,王金如笑道:“谈判任务已完成,我们马上去贵州,和平谈判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贵州行省富裕起来,才是我们接下来重任。”
  王金如除了是大同社的谈判使者之外,他还是新一任贵州巡抚。
  曹洪蛟苦著脸道:“以前总听人说,当地天无三日晴,无三尺平,这次算是真见识到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山,贵州的山虽然不大,但比我们山西多太多了,贵州田地稀少,交通不便,当地想富裕起来太难了。”
  王金如笑道:“就因为事情难,难道我们就不做了?而且元首也给我们说了发展產业的规划,在贵族种植甘蔗园,种植菸草,修道路桥樑,发展產业,迟早贵州也能富裕起来。”
  曹洪蛟道:“那我们可能终身留在这里修桥铺路了。”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2月25日,京城,永定门火车站。
  一辆专门运输移民的列车停在站口,无数即將离开京城的青年在和他们家人做最后的告別。
  周奎忍住眼泪,双目通红道:“去了辽东定居下来,要给家里写信。”
  移民的名额最终是周氏两兄弟抽籤决定,最后这个签被周文炳抽中。
  周氏她拿出一叠面额一两的粮票塞给周文炳道:“这些钱你拿著收好,辽东寒苦之地缺什么买什么,不要省著。”
  周文耀看著眼睛都红了,这最起码有200两,是他10年的俸禄。
  朱由检不满道:“文耀去的是铁岭,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而且只是让他去当夫子,又不是让他去开荒,能吃什么苦。”
  周耀炳不满道:“姐夫,要不你和我一起去铁岭?”
  他本就感到委屈,自己姐夫还在这里说风凉话,他顿时感到不满。
  周氏道:“好了,不要抱怨你姐夫了,他也是身不由己。”
  这些朱由校不满道:“什么身不由己,你真想看他,明年我就带你去铁岭,还在我天朝的领地上说什么,蛮荒之地。”
  现在朱由检只剩下死鸭子嘴硬了。
  “前往辽东的移民全部上车啦,火车马上要开了。”工作人员叫道。
  一个个准备移民的青年,只能带著大包小包踏上火车。
  周文炳上了火车还不忘道:“姐夫记得你说过的话,明年去铁岭看我。”
  朱由检道:“知道了!”
  周氏哭著道:“二弟保重!”
  “嘟嘟嘟!”隨著一阵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启动,他们將先去天津卫,而后在天津卫乘船去盖州,再由盖州坐马车前往铁岭。
  而在火车站不远处,徐晨和刘永两人也看著隨著火车离开的青年。
  刘永道:“其实辽东移民成本更高,这片土地实在是太艰苦了。反而是东寧岛与吕宋,现在已经能维持收支平衡不说,还能反哺我大同社。”
  经过了4年的发展东寧岛的甘蔗种植园以及白產业,已经成为了大同市最多的料来源地,每年光白的利润就达到了上百万两,足够覆盖每年移民的开支。
  吕宋则是因为白,香料,铜矿等多个產业共同发力,虽然现在还没扭亏为盈,但这三个產业几乎以每年翻一倍的数量在增加產能,產业的前景已经极其可观。
  不像辽东,地广人稀,铁路,公路,城市什么都要建,大同社每年要补贴300万两,而现在唯一的產出就是粮食和各种牲口。
  徐晨道:“想要守住这片土地就要有足够的汉人,现在我等辛苦,却可以为子孙后代消除一个祸害。”
  刘永道:“爪哇的汉人来到京城哭诉,想要我们大同社为他们驱逐荷兰人。”
  汉人移民东南亚有上千年的歷史,他们遍布整个东南亚各岛,吕宋被大同社攻占之后,当地的汉人一朝翻身农奴做主人,可以在吕宋建种植园,又可以在中原做海贸,其他各地的汉人羡慕的眼红。
  於是他们也来哭诉,想要大同社也攻占他们所在的岛屿。
  徐晨苦笑道:“去年你还说战事太多了,现在却想挑起战事?”
  刘永道:“这不一样,在日本和西域打仗,战事要钱,后续的统治也要钱,不像东南群岛,地域富饶,特產丰富,爪哇据说香料特別多,攻占此地,我们民朝就能节省每年购买香料的钱不说,还可以卖香料给其他客户,这一进一出就是上千万两银子的利益。”
  徐晨道:“先缓一缓,等吕宋移民有了一定的根基再说,土地不能光占据不开发。”
  (本章完)
  “东吁国主,东吁国主!”隆武帝喃喃念出这四个字,越念越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悲凉猛地衝上鼻腔,眼前瞬间模糊。
  巨大的失落感和亡国之痛狠狠攫住了他的心臟,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和平谈判让他暂时放下了身死祖灭的恐惧,但这方玉璽却告诉他,大明200多年的江山,竟真的断送在自己手中,最后只换得一个“东吁国主”的称號。
  一旁的沐天波目睹此情此景,双目骤然通红,牙齿紧咬,额上青筋暴起,悲愤、屈辱、无奈种种情绪在他胸中翻腾,却只能化为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身躯。
  王金如静静地看著他们,等著隆武帝手中那方新刻的“东吁国主玉璽”,在条约文印上朱红的印文。
  “朱先生,沐將军,印已盖妥。”王金如將条约收入匣中,语气淡然道:“我大同社会即刻开始调拨首批军火粮草,预计一月后可运抵预定地点。也请贵方务必守信,开始部署撤离事宜,今年之內,所有军队、官府必须完全退出贵州境內。”
  他合上木匣,再次微微躬身:“告辞。”
  王金如转身离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厅堂內渐行渐远。
  只留下隆武帝,或许现在应称他为东吁王朱常瀛,依旧呆呆地站在那里,手中仿佛还残留著那金印冰冷的触感。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老祖宗留给他的江山丟完了。
  离开行辕后,王金如笑道:“谈判任务已完成,我们马上去贵州,和平谈判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贵州行省富裕起来,才是我们接下来重任。”
  王金如除了是大同社的谈判使者之外,他还是新一任贵州巡抚。
  曹洪蛟苦著脸道:“以前总听人说,当地天无三日晴,无三尺平,这次算是真见识到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山,贵州的山虽然不大,但比我们山西多太多了,贵州田地稀少,交通不便,当地想富裕起来太难了。”
  王金如笑道:“就因为事情难,难道我们就不做了?而且元首也给我们说了发展產业的规划,在贵族种植甘蔗园,种植菸草,修道路桥樑,发展產业,迟早贵州也能富裕起来。”
  曹洪蛟道:“那我们可能终身留在这里修桥铺路了。”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2月25日,京城,永定门火车站。
  一辆专门运输移民的列车停在站口,无数即將离开京城的青年在和他们家人做最后的告別。
  周奎忍住眼泪,双目通红道:“去了辽东定居下来,要给家里写信。”
  移民的名额最终是周氏两兄弟抽籤决定,最后这个签被周文炳抽中。
  周氏她拿出一叠面额一两的粮票塞给周文炳道:“这些钱你拿著收好,辽东寒苦之地缺什么买什么,不要省著。”
  周文耀看著眼睛都红了,这最起码有200两,是他10年的俸禄。
  朱由检不满道:“文耀去的是铁岭,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而且只是让他去当夫子,又不是让他去开荒,能吃什么苦。”
  周耀炳不满道:“姐夫,要不你和我一起去铁岭?”
  他本就感到委屈,自己姐夫还在这里说风凉话,他顿时感到不满。
  周氏道:“好了,不要抱怨你姐夫了,他也是身不由己。”
  这些朱由校不满道:“什么身不由己,你真想看他,明年我就带你去铁岭,还在我天朝的领地上说什么,蛮荒之地。”
  现在朱由检只剩下死鸭子嘴硬了。
  “前往辽东的移民全部上车啦,火车马上要开了。”工作人员叫道。
  一个个准备移民的青年,只能带著大包小包踏上火车。
  周文炳上了火车还不忘道:“姐夫记得你说过的话,明年去铁岭看我。”
  朱由检道:“知道了!”
  周氏哭著道:“二弟保重!”
  “嘟嘟嘟!”隨著一阵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启动,他们將先去天津卫,而后在天津卫乘船去盖州,再由盖州坐马车前往铁岭。
  而在火车站不远处,徐晨和刘永两人也看著隨著火车离开的青年。
  刘永道:“其实辽东移民成本更高,这片土地实在是太艰苦了。反而是东寧岛与吕宋,现在已经能维持收支平衡不说,还能反哺我大同社。”
  经过了4年的发展东寧岛的甘蔗种植园以及白產业,已经成为了大同市最多的料来源地,每年光白的利润就达到了上百万两,足够覆盖每年移民的开支。
  吕宋则是因为白,香料,铜矿等多个產业共同发力,虽然现在还没扭亏为盈,但这三个產业几乎以每年翻一倍的数量在增加產能,產业的前景已经极其可观。
  不像辽东,地广人稀,铁路,公路,城市什么都要建,大同社每年要补贴300万两,而现在唯一的產出就是粮食和各种牲口。
  徐晨道:“想要守住这片土地就要有足够的汉人,现在我等辛苦,却可以为子孙后代消除一个祸害。”
  刘永道:“爪哇的汉人来到京城哭诉,想要我们大同社为他们驱逐荷兰人。”
  汉人移民东南亚有上千年的歷史,他们遍布整个东南亚各岛,吕宋被大同社攻占之后,当地的汉人一朝翻身农奴做主人,可以在吕宋建种植园,又可以在中原做海贸,其他各地的汉人羡慕的眼红。
  於是他们也来哭诉,想要大同社也攻占他们所在的岛屿。
  徐晨苦笑道:“去年你还说战事太多了,现在却想挑起战事?”
  刘永道:“这不一样,在日本和西域打仗,战事要钱,后续的统治也要钱,不像东南群岛,地域富饶,特產丰富,爪哇据说香料特別多,攻占此地,我们民朝就能节省每年购买香料的钱不说,还可以卖香料给其他客户,这一进一出就是上千万两银子的利益。”
  徐晨道:“先缓一缓,等吕宋移民有了一定的根基再说,土地不能光占据不开发。”
  (本章完)
  “东吁国主,东吁国主!”隆武帝喃喃念出这四个字,越念越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悲凉猛地衝上鼻腔,眼前瞬间模糊。
  巨大的失落感和亡国之痛狠狠攫住了他的心臟,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和平谈判让他暂时放下了身死祖灭的恐惧,但这方玉璽却告诉他,大明200多年的江山,竟真的断送在自己手中,最后只换得一个“东吁国主”的称號。
  一旁的沐天波目睹此情此景,双目骤然通红,牙齿紧咬,额上青筋暴起,悲愤、屈辱、无奈种种情绪在他胸中翻腾,却只能化为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身躯。
  王金如静静地看著他们,等著隆武帝手中那方新刻的“东吁国主玉璽”,在条约文印上朱红的印文。
  “朱先生,沐將军,印已盖妥。”王金如將条约收入匣中,语气淡然道:“我大同社会即刻开始调拨首批军火粮草,预计一月后可运抵预定地点。也请贵方务必守信,开始部署撤离事宜,今年之內,所有军队、官府必须完全退出贵州境內。”
  他合上木匣,再次微微躬身:“告辞。”
  王金如转身离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厅堂內渐行渐远。
  只留下隆武帝,或许现在应称他为东吁王朱常瀛,依旧呆呆地站在那里,手中仿佛还残留著那金印冰冷的触感。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老祖宗留给他的江山丟完了。
  离开行辕后,王金如笑道:“谈判任务已完成,我们马上去贵州,和平谈判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贵州行省富裕起来,才是我们接下来重任。”
  王金如除了是大同社的谈判使者之外,他还是新一任贵州巡抚。
  曹洪蛟苦著脸道:“以前总听人说,当地天无三日晴,无三尺平,这次算是真见识到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山,贵州的山虽然不大,但比我们山西多太多了,贵州田地稀少,交通不便,当地想富裕起来太难了。”
  王金如笑道:“就因为事情难,难道我们就不做了?而且元首也给我们说了发展產业的规划,在贵族种植甘蔗园,种植菸草,修道路桥樑,发展產业,迟早贵州也能富裕起来。”
  曹洪蛟道:“那我们可能终身留在这里修桥铺路了。”
  大同歷十四年(公元1638年)2月25日,京城,永定门火车站。
  一辆专门运输移民的列车停在站口,无数即將离开京城的青年在和他们家人做最后的告別。
  周奎忍住眼泪,双目通红道:“去了辽东定居下来,要给家里写信。”
  移民的名额最终是周氏两兄弟抽籤决定,最后这个签被周文炳抽中。
  周氏她拿出一叠面额一两的粮票塞给周文炳道:“这些钱你拿著收好,辽东寒苦之地缺什么买什么,不要省著。”
  周文耀看著眼睛都红了,这最起码有200两,是他10年的俸禄。
  朱由检不满道:“文耀去的是铁岭,不是什么蛮荒之地,而且只是让他去当夫子,又不是让他去开荒,能吃什么苦。”
  周耀炳不满道:“姐夫,要不你和我一起去铁岭?”
  他本就感到委屈,自己姐夫还在这里说风凉话,他顿时感到不满。
  周氏道:“好了,不要抱怨你姐夫了,他也是身不由己。”
  这些朱由校不满道:“什么身不由己,你真想看他,明年我就带你去铁岭,还在我天朝的领地上说什么,蛮荒之地。”
  现在朱由检只剩下死鸭子嘴硬了。
  “前往辽东的移民全部上车啦,火车马上要开了。”工作人员叫道。
  一个个准备移民的青年,只能带著大包小包踏上火车。
  周文炳上了火车还不忘道:“姐夫记得你说过的话,明年去铁岭看我。”
  朱由检道:“知道了!”
  周氏哭著道:“二弟保重!”
  “嘟嘟嘟!”隨著一阵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启动,他们將先去天津卫,而后在天津卫乘船去盖州,再由盖州坐马车前往铁岭。
  而在火车站不远处,徐晨和刘永两人也看著隨著火车离开的青年。
  刘永道:“其实辽东移民成本更高,这片土地实在是太艰苦了。反而是东寧岛与吕宋,现在已经能维持收支平衡不说,还能反哺我大同社。”
  经过了4年的发展东寧岛的甘蔗种植园以及白產业,已经成为了大同市最多的料来源地,每年光白的利润就达到了上百万两,足够覆盖每年移民的开支。
  吕宋则是因为白,香料,铜矿等多个產业共同发力,虽然现在还没扭亏为盈,但这三个產业几乎以每年翻一倍的数量在增加產能,產业的前景已经极其可观。
  不像辽东,地广人稀,铁路,公路,城市什么都要建,大同社每年要补贴300万两,而现在唯一的產出就是粮食和各种牲口。
  徐晨道:“想要守住这片土地就要有足够的汉人,现在我等辛苦,却可以为子孙后代消除一个祸害。”
  刘永道:“爪哇的汉人来到京城哭诉,想要我们大同社为他们驱逐荷兰人。”
  汉人移民东南亚有上千年的歷史,他们遍布整个东南亚各岛,吕宋被大同社攻占之后,当地的汉人一朝翻身农奴做主人,可以在吕宋建种植园,又可以在中原做海贸,其他各地的汉人羡慕的眼红。
  於是他们也来哭诉,想要大同社也攻占他们所在的岛屿。
  徐晨苦笑道:“去年你还说战事太多了,现在却想挑起战事?”
  刘永道:“这不一样,在日本和西域打仗,战事要钱,后续的统治也要钱,不像东南群岛,地域富饶,特產丰富,爪哇据说香料特別多,攻占此地,我们民朝就能节省每年购买香料的钱不说,还可以卖香料给其他客户,这一进一出就是上千万两银子的利益。”
  徐晨道:“先缓一缓,等吕宋移民有了一定的根基再说,土地不能光占据不开发。”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