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书生无用
第314章 书生无用
翌日,赵怀安到底是没有时间去逛一逛长安的两市,也看不到城西千福寺里面眾多名人的碑刻和榜题。
之前宋文通就在说过那地方是长安文化的一个缩影,到处都留著名师大匠留下的艺术痕跡,甚至连石並栏都是当时最有名的刻工刻的。
什么杨惠之、张爱儿的雕塑,吴道子、杨庭光、卢稜伽师徒的释道人物画,王维的水墨山水和顏真卿的楷书、怀素的草书、李阳冰的篆书、韩择木的八分书,应有尽有。
因为有人早早就在宫门外等著他了。
一出宫门,昨日种种具成幻影,赵怀安恍如做梦,隨著人潮一起出了宫城,
而一出来,张龟年、王进这样的幕僚元勛也已经早早等在了外面,正要走去,赵怀安就看见四个熟悉的黑奴抬著一步等在角落里。
赵怀安一望就晓得这是高驛的崑崙奴,而且就是之前在汉源决战前驮运自己的那四个。
本来赵怀安是打算去拜访高,可没想到老高竟然大庭广眾就派人来接自己,看著那边若有所思的一眾公卿贵族们,赵怀安想了一下,便坐在了步琴。
隨后,四个健硕的崑崙奴抬著赵怀安,脚步如风,直奔高府上。
张龟年、王进等人也匆匆跟在后头,寸步不离。
黑奴们的脚程一如既往地稳健,当赵怀安看到高恢弘的府邸时,正要从正门进去,忽然就看见一个肤色古铜的士子,正被高的门子给赶了出去。
因为这人的皮肤是那种文人少有的古铜色,阳刚气很足,所以赵怀安难免多看了一眼。
可就这样一看,这士子忽然就跑到了赵怀安的步琴前,拜道:
“河西李袭吉见过赵使君,在下毛遂自荐,想为赵使君幕下一僚佐,敢请使君给这个机会。”
赵怀安“哈”了一声,內心惊讶,这长安人这么讲效率的吗?上来就要做自己幕僚?还有自己才来长安第二天,这人就认识自己了。
也正是这一句,赵怀安让黑奴们放自己下来,就在原地听著这个李袭吉的自我介绍。
而这一介绍,却不经意间给赵怀安掀开了一个被歷史遗忘的群体。
那群曾经失陷於吐蕃的河西人。
李袭吉自己称呼自己是出自河西姑藏房李氏的。
但他也给赵怀安坦陈,自河西落在吐蕃人之手后,什么李氏不李氏的,都不好使了。
他自我讲述自己第一次上学是在寺院的配殿里,偷偷由老僧教授《千字文》,因为当时的吐蕃人不允许唐人学习唐字。
只有一些还有祖宗记忆的世家子弟的后人,还依旧试图传承著这些。
李袭吉的父亲是个一文吏,但只会阅读,写不了几个字,他母亲更是目不识丁。
可在凉州的姑臧老家,他们家依旧能雇得起农户在自家田地干活,请得起徒隶料理家务事,所以李袭吉和他的兄长才有时间上学。
以前李袭吉的父亲让他们俩接受教育,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个念想,不求当官富贵,至少让子孙后代晓得自己是哪人。
当时凉州是吐蕃人在河西地区的重镇,一直有大军驻扎,所以吐蕃人在凉州的统治还是很牢固的。
直到十九年前,从沙洲崛起的河西大英雄张议潮终於带领马步军八千打到了凉州,並经过三年血战成功收復了凉州,自此河西失落之地终於可以与大唐本土连成一片。
河西人前往长安的道路终於通了。
但李袭吉的父亲再没能看到,战乱的第二年他就被吐蕃人杀死了,只因为已经渐渐落於下风的吐蕃人再不信任凉州的唐人,尤其是有身份和职位的。
临死前,他的父亲对李袭吉说,要让他去长安看看,去问问长安的人,还记得姑臧李氏否。
十六年前,当张议潮和他的侄子带著大军进入凉州城后,这里就开始由张氏统治。
但张氏到来后,李袭吉他们的家庭也並没有得到好转,因为他的父亲曾在吐蕃人的治下做了一个小吏,所以他们家也就成了不稳定分子,被迁移到了张氏的核心敦煌。
敦煌距离长安远距千里,这一迁,李袭吉他们家距离长安就更远了。
李袭吉喜欢上学,但他並不是聪明的那个,更重要的是在他父亲死后,他们一家都迁到了敦煌后,他就更没有能力读书了。
直到他的兄长找到了一个给人在敦煌郊外的石窟中绘画的工作,在敦煌,佛教盛行,城里的士大夫、贵族、商人,都喜欢能供奉一个家族的佛龕,所以就有了绘画这么一个职业。
靠著兄长不断给城里人绘画壁画的收入,李袭吉终於返回了学堂,可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给僧人和同学跑路,在学堂干些粗活,甚至每每鸟儿靠近,就是他去驱赶。
但越是这样,李袭吉越是努力,甚至在这个又是佛寺又是学堂的地方,获得了一些老僧的欣赏,开始教授他佛经典籍。
甚至,因为寺庙中还藏有一些天文算法的书,李袭吉对这种更广大的知识最为著迷,常常凝望星空,也想著长安的星空是不是也和他看的一样。
甚至,李袭吉还在藏经阁中找到了一张星图,像是更西边的地方传来的,在这里,大食人的知识和宗教已经开始在敦煌渗透。
正是对星图的用心学习和星图上的註疏笔记,李袭吉很快就掌握了二十八星宿、日蚀、月蚀、
流星这些知识。
当时的李袭吉並不知道,他所学的天文知识是禁忌,是独属於天家才能掌握的知识。
当年安禄山叛变,彗星过昂宿,就有人预示安禄山將死,属於纬中最顶级的学识。
可李袭吉远不停留於此,由此,他对历法產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时的敦煌依旧採用唐时的历法,这一点即便吐蕃人来了后都没有改变,因为历法的知识水平太高了,吐蕃人可以创立自己的文字,却做不到创立历法。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唐历法已经吸收了印度、巴比伦占星学,从数、顏色、元素、阴阳、星座这些原理。中国的天文学家曾以太阳历来计算日子,隨后又参照太阴历,把两者综合起来使用。
当时李袭吉就在寺庙中苦心学习这些,一边奉养母亲。
直到三年前,他的母亲病死,自觉无牵掛的李袭吉就辞別了兄长,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他明白,自己学习的这些知识,只有在长安才能有用武之地。
所以他跟著一支粟特人的商队从敦煌出发,一路辗转来到了长安。当时这条虽然已经通了,但大量的吐蕃人残余依旧活跃在丝路附近,隨时截杀来往的商旅。
也是九死一生,在两年前,李袭吉终於抵达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长安。
长安的確壮阔波澜,这里是世界的中心,这里发生的一举一动都在牵涉著天下,所以生活在长安,总会给人一种幻觉,那就是他们才是歷史的主人,他们才会被记录在歷史上,其余人只会消失在歷史的长河里。
刚进长安的李袭吉就是这样想的。
可现实很快给他当头一棍,他所学的天文、历法在长安根本就没有用,甚至他在吃过几次亏后,压根都不敢將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学展现出来。
虽然到了大唐这会,已经不怎么讲“天命”了,但这依旧是土大夫们重视的一点。
天人感应是几乎所有士大夫都晓得的,
尤其是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就曾以五星连珠这个异相来证明天命已经转移。
正因为此,天文知识一直是由皇室垄断的,怕的就是有心人学会后,为阴谋家鼓吹造势。而一旦被发现,轻则流放岭南,重则直接就是人头落地。
所以李袭吉哪里敢表现出自己会这个知识?本来他还想著自己可以靠在敦煌学到的佛经,去长安的寺庙落个脚。
可没想到,那些长安的和尚们说李袭吉学的佛经基本都是偽经,这下子,李袭吉算是彻底成了无用之人了。
最后他只能靠著给长安女眷抄录佛经,勉强混口饭吃,因为在长安这个地方,穷得只能给別人写字,从来不在少数。
其间,李袭吉也曾和来长安的那些外地士子们一样去干謁权贵的,可这些人只是听说这人是来自河西的,统统不见,
他並不晓得,长安对於敦煌的感情远要比敦煌对长安的感情复杂太多,张议潮的归义军也远不像朝廷官方认为的那样忠义。
所以这些来自河西的人物,休想在长安打开局面。
在勉强混了两年后,李袭吉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他选择已经日暮西山的高干謁,他觉得这样成功的希望会大一点。
可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李袭吉以为人家高是冷灶,实际上压根不晓得高早已等来了復起的契机,李袭吉什么河西番人,也能进高府?
就在李袭吉万念俱灰,准备找个角落死在长安时,他看到了远远过来的赵怀安。
昨日清晨的报捷式上,李袭吉就在人群中,他认出了此人就是报捷式的主人,也是朝廷的新贵,赵怀安。
於是他豁出去一切,將自己会的一切都告诉了赵怀安,反正都决定去死了,还有什么顾忌?不如將一切交给命运。
i
当赵怀安静静听完李袭吉的讲述后,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
“小宋说长安的机会多,这敦煌来的李袭吉不就是反例?好好一个天文人才,在长安竟然要饿死,这哪来的机会多?”
不过赵怀安转念又一想:
“也不对啊,这人能找到我,不也就是长安有这个机会?不然他学的这些东西,在哪都是饿死一条路。”
对於李袭吉的自敘,赵怀安大体是信的,而且也有心收他,就冲这人是从敦煌来的。
在这个时代,信息流通特別慢,交通也特別差,所以赵怀安几乎没有可能走遍天下。
但赵怀安却可以收揽这些地方的人才,这样他就掌握了那个地方的活地图,就像现在,虽然他没去过河西,也不晓得那边什么情况,但只要他收下李袭吉,这一切不就都晓得了?
就和赵怀安喜欢收集各地的厨子一样,赵怀安也喜欢收集不同籍贯的幕僚,这些人將会为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大唐。
这就是赵怀安的天下视野!
所以赵怀安现在只是在想,该给这个李袭吉一个什么待遇。
於是,他便考教了一下,问道:
“你天文、星象如此厉害,那我问你,最近异常会发生在何时呢?”
谁知那个李袭吉当即就回道:
“就在本年九月,乙亥朔,將有日食。”
赵怀安愣了一下,这么准確?这可弄不得假哦,一旦到了那天,没有日食,这人可算是漏了底了。
现在都快六月了,到九月也就是三个月,行,就养他三个月,看看这人是不是真有东西。
可正要赵怀安准备说个俸禄的时候,那边李袭吉竟然又说了一句:
“有人从西来,將有变。”
赵怀安没反应过来,这不搞天文的吗?怎么忽然又成了方术了?
但这一次不需要三个月验证了,因为就在赵怀安的眼前,西面巷道奔来十来骑,都是在驛馆的背鬼们。
可他们当中的那个不是牛礼吗?他怎么在这?还有赵六和豆胖子呢?
看著牛礼急促地驰奔,赵怀安的心中浮现了一丝不详。
出事了。
当时李袭吉就在寺庙中苦心学习这些,一边奉养母亲。
直到三年前,他的母亲病死,自觉无牵掛的李袭吉就辞別了兄长,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他明白,自己学习的这些知识,只有在长安才能有用武之地。
所以他跟著一支粟特人的商队从敦煌出发,一路辗转来到了长安。当时这条虽然已经通了,但大量的吐蕃人残余依旧活跃在丝路附近,隨时截杀来往的商旅。
也是九死一生,在两年前,李袭吉终於抵达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长安。
长安的確壮阔波澜,这里是世界的中心,这里发生的一举一动都在牵涉著天下,所以生活在长安,总会给人一种幻觉,那就是他们才是歷史的主人,他们才会被记录在歷史上,其余人只会消失在歷史的长河里。
刚进长安的李袭吉就是这样想的。
可现实很快给他当头一棍,他所学的天文、历法在长安根本就没有用,甚至他在吃过几次亏后,压根都不敢將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学展现出来。
虽然到了大唐这会,已经不怎么讲“天命”了,但这依旧是土大夫们重视的一点。
天人感应是几乎所有士大夫都晓得的,
尤其是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就曾以五星连珠这个异相来证明天命已经转移。
正因为此,天文知识一直是由皇室垄断的,怕的就是有心人学会后,为阴谋家鼓吹造势。而一旦被发现,轻则流放岭南,重则直接就是人头落地。
所以李袭吉哪里敢表现出自己会这个知识?本来他还想著自己可以靠在敦煌学到的佛经,去长安的寺庙落个脚。
可没想到,那些长安的和尚们说李袭吉学的佛经基本都是偽经,这下子,李袭吉算是彻底成了无用之人了。
最后他只能靠著给长安女眷抄录佛经,勉强混口饭吃,因为在长安这个地方,穷得只能给別人写字,从来不在少数。
其间,李袭吉也曾和来长安的那些外地士子们一样去干謁权贵的,可这些人只是听说这人是来自河西的,统统不见,
他並不晓得,长安对於敦煌的感情远要比敦煌对长安的感情复杂太多,张议潮的归义军也远不像朝廷官方认为的那样忠义。
所以这些来自河西的人物,休想在长安打开局面。
在勉强混了两年后,李袭吉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他选择已经日暮西山的高干謁,他觉得这样成功的希望会大一点。
可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李袭吉以为人家高是冷灶,实际上压根不晓得高早已等来了復起的契机,李袭吉什么河西番人,也能进高府?
就在李袭吉万念俱灰,准备找个角落死在长安时,他看到了远远过来的赵怀安。
昨日清晨的报捷式上,李袭吉就在人群中,他认出了此人就是报捷式的主人,也是朝廷的新贵,赵怀安。
於是他豁出去一切,將自己会的一切都告诉了赵怀安,反正都决定去死了,还有什么顾忌?不如將一切交给命运。
i
当赵怀安静静听完李袭吉的讲述后,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
“小宋说长安的机会多,这敦煌来的李袭吉不就是反例?好好一个天文人才,在长安竟然要饿死,这哪来的机会多?”
不过赵怀安转念又一想:
“也不对啊,这人能找到我,不也就是长安有这个机会?不然他学的这些东西,在哪都是饿死一条路。”
对於李袭吉的自敘,赵怀安大体是信的,而且也有心收他,就冲这人是从敦煌来的。
在这个时代,信息流通特別慢,交通也特別差,所以赵怀安几乎没有可能走遍天下。
但赵怀安却可以收揽这些地方的人才,这样他就掌握了那个地方的活地图,就像现在,虽然他没去过河西,也不晓得那边什么情况,但只要他收下李袭吉,这一切不就都晓得了?
就和赵怀安喜欢收集各地的厨子一样,赵怀安也喜欢收集不同籍贯的幕僚,这些人將会为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大唐。
这就是赵怀安的天下视野!
所以赵怀安现在只是在想,该给这个李袭吉一个什么待遇。
於是,他便考教了一下,问道:
“你天文、星象如此厉害,那我问你,最近异常会发生在何时呢?”
谁知那个李袭吉当即就回道:
“就在本年九月,乙亥朔,將有日食。”
赵怀安愣了一下,这么准確?这可弄不得假哦,一旦到了那天,没有日食,这人可算是漏了底了。
现在都快六月了,到九月也就是三个月,行,就养他三个月,看看这人是不是真有东西。
可正要赵怀安准备说个俸禄的时候,那边李袭吉竟然又说了一句:
“有人从西来,將有变。”
赵怀安没反应过来,这不搞天文的吗?怎么忽然又成了方术了?
但这一次不需要三个月验证了,因为就在赵怀安的眼前,西面巷道奔来十来骑,都是在驛馆的背鬼们。
可他们当中的那个不是牛礼吗?他怎么在这?还有赵六和豆胖子呢?
看著牛礼急促地驰奔,赵怀安的心中浮现了一丝不详。
出事了。
当时李袭吉就在寺庙中苦心学习这些,一边奉养母亲。
直到三年前,他的母亲病死,自觉无牵掛的李袭吉就辞別了兄长,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他明白,自己学习的这些知识,只有在长安才能有用武之地。
所以他跟著一支粟特人的商队从敦煌出发,一路辗转来到了长安。当时这条虽然已经通了,但大量的吐蕃人残余依旧活跃在丝路附近,隨时截杀来往的商旅。
也是九死一生,在两年前,李袭吉终於抵达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长安。
长安的確壮阔波澜,这里是世界的中心,这里发生的一举一动都在牵涉著天下,所以生活在长安,总会给人一种幻觉,那就是他们才是歷史的主人,他们才会被记录在歷史上,其余人只会消失在歷史的长河里。
刚进长安的李袭吉就是这样想的。
可现实很快给他当头一棍,他所学的天文、历法在长安根本就没有用,甚至他在吃过几次亏后,压根都不敢將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学展现出来。
虽然到了大唐这会,已经不怎么讲“天命”了,但这依旧是土大夫们重视的一点。
天人感应是几乎所有士大夫都晓得的,
尤其是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就曾以五星连珠这个异相来证明天命已经转移。
正因为此,天文知识一直是由皇室垄断的,怕的就是有心人学会后,为阴谋家鼓吹造势。而一旦被发现,轻则流放岭南,重则直接就是人头落地。
所以李袭吉哪里敢表现出自己会这个知识?本来他还想著自己可以靠在敦煌学到的佛经,去长安的寺庙落个脚。
可没想到,那些长安的和尚们说李袭吉学的佛经基本都是偽经,这下子,李袭吉算是彻底成了无用之人了。
最后他只能靠著给长安女眷抄录佛经,勉强混口饭吃,因为在长安这个地方,穷得只能给別人写字,从来不在少数。
其间,李袭吉也曾和来长安的那些外地士子们一样去干謁权贵的,可这些人只是听说这人是来自河西的,统统不见,
他並不晓得,长安对於敦煌的感情远要比敦煌对长安的感情复杂太多,张议潮的归义军也远不像朝廷官方认为的那样忠义。
所以这些来自河西的人物,休想在长安打开局面。
在勉强混了两年后,李袭吉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他选择已经日暮西山的高干謁,他觉得这样成功的希望会大一点。
可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李袭吉以为人家高是冷灶,实际上压根不晓得高早已等来了復起的契机,李袭吉什么河西番人,也能进高府?
就在李袭吉万念俱灰,准备找个角落死在长安时,他看到了远远过来的赵怀安。
昨日清晨的报捷式上,李袭吉就在人群中,他认出了此人就是报捷式的主人,也是朝廷的新贵,赵怀安。
於是他豁出去一切,將自己会的一切都告诉了赵怀安,反正都决定去死了,还有什么顾忌?不如將一切交给命运。
i
当赵怀安静静听完李袭吉的讲述后,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
“小宋说长安的机会多,这敦煌来的李袭吉不就是反例?好好一个天文人才,在长安竟然要饿死,这哪来的机会多?”
不过赵怀安转念又一想:
“也不对啊,这人能找到我,不也就是长安有这个机会?不然他学的这些东西,在哪都是饿死一条路。”
对於李袭吉的自敘,赵怀安大体是信的,而且也有心收他,就冲这人是从敦煌来的。
在这个时代,信息流通特別慢,交通也特別差,所以赵怀安几乎没有可能走遍天下。
但赵怀安却可以收揽这些地方的人才,这样他就掌握了那个地方的活地图,就像现在,虽然他没去过河西,也不晓得那边什么情况,但只要他收下李袭吉,这一切不就都晓得了?
就和赵怀安喜欢收集各地的厨子一样,赵怀安也喜欢收集不同籍贯的幕僚,这些人將会为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大唐。
这就是赵怀安的天下视野!
所以赵怀安现在只是在想,该给这个李袭吉一个什么待遇。
於是,他便考教了一下,问道:
“你天文、星象如此厉害,那我问你,最近异常会发生在何时呢?”
谁知那个李袭吉当即就回道:
“就在本年九月,乙亥朔,將有日食。”
赵怀安愣了一下,这么准確?这可弄不得假哦,一旦到了那天,没有日食,这人可算是漏了底了。
现在都快六月了,到九月也就是三个月,行,就养他三个月,看看这人是不是真有东西。
可正要赵怀安准备说个俸禄的时候,那边李袭吉竟然又说了一句:
“有人从西来,將有变。”
赵怀安没反应过来,这不搞天文的吗?怎么忽然又成了方术了?
但这一次不需要三个月验证了,因为就在赵怀安的眼前,西面巷道奔来十来骑,都是在驛馆的背鬼们。
可他们当中的那个不是牛礼吗?他怎么在这?还有赵六和豆胖子呢?
看著牛礼急促地驰奔,赵怀安的心中浮现了一丝不详。
出事了。
当时李袭吉就在寺庙中苦心学习这些,一边奉养母亲。
直到三年前,他的母亲病死,自觉无牵掛的李袭吉就辞別了兄长,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他明白,自己学习的这些知识,只有在长安才能有用武之地。
所以他跟著一支粟特人的商队从敦煌出发,一路辗转来到了长安。当时这条虽然已经通了,但大量的吐蕃人残余依旧活跃在丝路附近,隨时截杀来往的商旅。
也是九死一生,在两年前,李袭吉终於抵达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长安。
长安的確壮阔波澜,这里是世界的中心,这里发生的一举一动都在牵涉著天下,所以生活在长安,总会给人一种幻觉,那就是他们才是歷史的主人,他们才会被记录在歷史上,其余人只会消失在歷史的长河里。
刚进长安的李袭吉就是这样想的。
可现实很快给他当头一棍,他所学的天文、历法在长安根本就没有用,甚至他在吃过几次亏后,压根都不敢將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学展现出来。
虽然到了大唐这会,已经不怎么讲“天命”了,但这依旧是土大夫们重视的一点。
天人感应是几乎所有士大夫都晓得的,
尤其是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就曾以五星连珠这个异相来证明天命已经转移。
正因为此,天文知识一直是由皇室垄断的,怕的就是有心人学会后,为阴谋家鼓吹造势。而一旦被发现,轻则流放岭南,重则直接就是人头落地。
所以李袭吉哪里敢表现出自己会这个知识?本来他还想著自己可以靠在敦煌学到的佛经,去长安的寺庙落个脚。
可没想到,那些长安的和尚们说李袭吉学的佛经基本都是偽经,这下子,李袭吉算是彻底成了无用之人了。
最后他只能靠著给长安女眷抄录佛经,勉强混口饭吃,因为在长安这个地方,穷得只能给別人写字,从来不在少数。
其间,李袭吉也曾和来长安的那些外地士子们一样去干謁权贵的,可这些人只是听说这人是来自河西的,统统不见,
他並不晓得,长安对於敦煌的感情远要比敦煌对长安的感情复杂太多,张议潮的归义军也远不像朝廷官方认为的那样忠义。
所以这些来自河西的人物,休想在长安打开局面。
在勉强混了两年后,李袭吉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他选择已经日暮西山的高干謁,他觉得这样成功的希望会大一点。
可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李袭吉以为人家高是冷灶,实际上压根不晓得高早已等来了復起的契机,李袭吉什么河西番人,也能进高府?
就在李袭吉万念俱灰,准备找个角落死在长安时,他看到了远远过来的赵怀安。
昨日清晨的报捷式上,李袭吉就在人群中,他认出了此人就是报捷式的主人,也是朝廷的新贵,赵怀安。
於是他豁出去一切,將自己会的一切都告诉了赵怀安,反正都决定去死了,还有什么顾忌?不如將一切交给命运。
i
当赵怀安静静听完李袭吉的讲述后,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
“小宋说长安的机会多,这敦煌来的李袭吉不就是反例?好好一个天文人才,在长安竟然要饿死,这哪来的机会多?”
不过赵怀安转念又一想:
“也不对啊,这人能找到我,不也就是长安有这个机会?不然他学的这些东西,在哪都是饿死一条路。”
对於李袭吉的自敘,赵怀安大体是信的,而且也有心收他,就冲这人是从敦煌来的。
在这个时代,信息流通特別慢,交通也特別差,所以赵怀安几乎没有可能走遍天下。
但赵怀安却可以收揽这些地方的人才,这样他就掌握了那个地方的活地图,就像现在,虽然他没去过河西,也不晓得那边什么情况,但只要他收下李袭吉,这一切不就都晓得了?
就和赵怀安喜欢收集各地的厨子一样,赵怀安也喜欢收集不同籍贯的幕僚,这些人將会为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大唐。
这就是赵怀安的天下视野!
所以赵怀安现在只是在想,该给这个李袭吉一个什么待遇。
於是,他便考教了一下,问道:
“你天文、星象如此厉害,那我问你,最近异常会发生在何时呢?”
谁知那个李袭吉当即就回道:
“就在本年九月,乙亥朔,將有日食。”
赵怀安愣了一下,这么准確?这可弄不得假哦,一旦到了那天,没有日食,这人可算是漏了底了。
现在都快六月了,到九月也就是三个月,行,就养他三个月,看看这人是不是真有东西。
可正要赵怀安准备说个俸禄的时候,那边李袭吉竟然又说了一句:
“有人从西来,將有变。”
赵怀安没反应过来,这不搞天文的吗?怎么忽然又成了方术了?
但这一次不需要三个月验证了,因为就在赵怀安的眼前,西面巷道奔来十来骑,都是在驛馆的背鬼们。
可他们当中的那个不是牛礼吗?他怎么在这?还有赵六和豆胖子呢?
看著牛礼急促地驰奔,赵怀安的心中浮现了一丝不详。
出事了。
当时李袭吉就在寺庙中苦心学习这些,一边奉养母亲。
直到三年前,他的母亲病死,自觉无牵掛的李袭吉就辞別了兄长,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他明白,自己学习的这些知识,只有在长安才能有用武之地。
所以他跟著一支粟特人的商队从敦煌出发,一路辗转来到了长安。当时这条虽然已经通了,但大量的吐蕃人残余依旧活跃在丝路附近,隨时截杀来往的商旅。
也是九死一生,在两年前,李袭吉终於抵达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长安。
长安的確壮阔波澜,这里是世界的中心,这里发生的一举一动都在牵涉著天下,所以生活在长安,总会给人一种幻觉,那就是他们才是歷史的主人,他们才会被记录在歷史上,其余人只会消失在歷史的长河里。
刚进长安的李袭吉就是这样想的。
可现实很快给他当头一棍,他所学的天文、历法在长安根本就没有用,甚至他在吃过几次亏后,压根都不敢將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学展现出来。
虽然到了大唐这会,已经不怎么讲“天命”了,但这依旧是土大夫们重视的一点。
天人感应是几乎所有士大夫都晓得的,
尤其是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就曾以五星连珠这个异相来证明天命已经转移。
正因为此,天文知识一直是由皇室垄断的,怕的就是有心人学会后,为阴谋家鼓吹造势。而一旦被发现,轻则流放岭南,重则直接就是人头落地。
所以李袭吉哪里敢表现出自己会这个知识?本来他还想著自己可以靠在敦煌学到的佛经,去长安的寺庙落个脚。
可没想到,那些长安的和尚们说李袭吉学的佛经基本都是偽经,这下子,李袭吉算是彻底成了无用之人了。
最后他只能靠著给长安女眷抄录佛经,勉强混口饭吃,因为在长安这个地方,穷得只能给別人写字,从来不在少数。
其间,李袭吉也曾和来长安的那些外地士子们一样去干謁权贵的,可这些人只是听说这人是来自河西的,统统不见,
他並不晓得,长安对於敦煌的感情远要比敦煌对长安的感情复杂太多,张议潮的归义军也远不像朝廷官方认为的那样忠义。
所以这些来自河西的人物,休想在长安打开局面。
在勉强混了两年后,李袭吉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他选择已经日暮西山的高干謁,他觉得这样成功的希望会大一点。
可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李袭吉以为人家高是冷灶,实际上压根不晓得高早已等来了復起的契机,李袭吉什么河西番人,也能进高府?
就在李袭吉万念俱灰,准备找个角落死在长安时,他看到了远远过来的赵怀安。
昨日清晨的报捷式上,李袭吉就在人群中,他认出了此人就是报捷式的主人,也是朝廷的新贵,赵怀安。
於是他豁出去一切,將自己会的一切都告诉了赵怀安,反正都决定去死了,还有什么顾忌?不如將一切交给命运。
i
当赵怀安静静听完李袭吉的讲述后,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
“小宋说长安的机会多,这敦煌来的李袭吉不就是反例?好好一个天文人才,在长安竟然要饿死,这哪来的机会多?”
不过赵怀安转念又一想:
“也不对啊,这人能找到我,不也就是长安有这个机会?不然他学的这些东西,在哪都是饿死一条路。”
对於李袭吉的自敘,赵怀安大体是信的,而且也有心收他,就冲这人是从敦煌来的。
在这个时代,信息流通特別慢,交通也特別差,所以赵怀安几乎没有可能走遍天下。
但赵怀安却可以收揽这些地方的人才,这样他就掌握了那个地方的活地图,就像现在,虽然他没去过河西,也不晓得那边什么情况,但只要他收下李袭吉,这一切不就都晓得了?
就和赵怀安喜欢收集各地的厨子一样,赵怀安也喜欢收集不同籍贯的幕僚,这些人將会为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大唐。
这就是赵怀安的天下视野!
所以赵怀安现在只是在想,该给这个李袭吉一个什么待遇。
於是,他便考教了一下,问道:
“你天文、星象如此厉害,那我问你,最近异常会发生在何时呢?”
谁知那个李袭吉当即就回道:
“就在本年九月,乙亥朔,將有日食。”
赵怀安愣了一下,这么准確?这可弄不得假哦,一旦到了那天,没有日食,这人可算是漏了底了。
现在都快六月了,到九月也就是三个月,行,就养他三个月,看看这人是不是真有东西。
可正要赵怀安准备说个俸禄的时候,那边李袭吉竟然又说了一句:
“有人从西来,將有变。”
赵怀安没反应过来,这不搞天文的吗?怎么忽然又成了方术了?
但这一次不需要三个月验证了,因为就在赵怀安的眼前,西面巷道奔来十来骑,都是在驛馆的背鬼们。
可他们当中的那个不是牛礼吗?他怎么在这?还有赵六和豆胖子呢?
看著牛礼急促地驰奔,赵怀安的心中浮现了一丝不详。
出事了。
当时李袭吉就在寺庙中苦心学习这些,一边奉养母亲。
直到三年前,他的母亲病死,自觉无牵掛的李袭吉就辞別了兄长,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他明白,自己学习的这些知识,只有在长安才能有用武之地。
所以他跟著一支粟特人的商队从敦煌出发,一路辗转来到了长安。当时这条虽然已经通了,但大量的吐蕃人残余依旧活跃在丝路附近,隨时截杀来往的商旅。
也是九死一生,在两年前,李袭吉终於抵达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长安。
长安的確壮阔波澜,这里是世界的中心,这里发生的一举一动都在牵涉著天下,所以生活在长安,总会给人一种幻觉,那就是他们才是歷史的主人,他们才会被记录在歷史上,其余人只会消失在歷史的长河里。
刚进长安的李袭吉就是这样想的。
可现实很快给他当头一棍,他所学的天文、历法在长安根本就没有用,甚至他在吃过几次亏后,压根都不敢將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学展现出来。
虽然到了大唐这会,已经不怎么讲“天命”了,但这依旧是土大夫们重视的一点。
天人感应是几乎所有士大夫都晓得的,
尤其是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就曾以五星连珠这个异相来证明天命已经转移。
正因为此,天文知识一直是由皇室垄断的,怕的就是有心人学会后,为阴谋家鼓吹造势。而一旦被发现,轻则流放岭南,重则直接就是人头落地。
所以李袭吉哪里敢表现出自己会这个知识?本来他还想著自己可以靠在敦煌学到的佛经,去长安的寺庙落个脚。
可没想到,那些长安的和尚们说李袭吉学的佛经基本都是偽经,这下子,李袭吉算是彻底成了无用之人了。
最后他只能靠著给长安女眷抄录佛经,勉强混口饭吃,因为在长安这个地方,穷得只能给別人写字,从来不在少数。
其间,李袭吉也曾和来长安的那些外地士子们一样去干謁权贵的,可这些人只是听说这人是来自河西的,统统不见,
他並不晓得,长安对於敦煌的感情远要比敦煌对长安的感情复杂太多,张议潮的归义军也远不像朝廷官方认为的那样忠义。
所以这些来自河西的人物,休想在长安打开局面。
在勉强混了两年后,李袭吉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他选择已经日暮西山的高干謁,他觉得这样成功的希望会大一点。
可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李袭吉以为人家高是冷灶,实际上压根不晓得高早已等来了復起的契机,李袭吉什么河西番人,也能进高府?
就在李袭吉万念俱灰,准备找个角落死在长安时,他看到了远远过来的赵怀安。
昨日清晨的报捷式上,李袭吉就在人群中,他认出了此人就是报捷式的主人,也是朝廷的新贵,赵怀安。
於是他豁出去一切,將自己会的一切都告诉了赵怀安,反正都决定去死了,还有什么顾忌?不如將一切交给命运。
i
当赵怀安静静听完李袭吉的讲述后,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
“小宋说长安的机会多,这敦煌来的李袭吉不就是反例?好好一个天文人才,在长安竟然要饿死,这哪来的机会多?”
不过赵怀安转念又一想:
“也不对啊,这人能找到我,不也就是长安有这个机会?不然他学的这些东西,在哪都是饿死一条路。”
对於李袭吉的自敘,赵怀安大体是信的,而且也有心收他,就冲这人是从敦煌来的。
在这个时代,信息流通特別慢,交通也特別差,所以赵怀安几乎没有可能走遍天下。
但赵怀安却可以收揽这些地方的人才,这样他就掌握了那个地方的活地图,就像现在,虽然他没去过河西,也不晓得那边什么情况,但只要他收下李袭吉,这一切不就都晓得了?
就和赵怀安喜欢收集各地的厨子一样,赵怀安也喜欢收集不同籍贯的幕僚,这些人將会为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大唐。
这就是赵怀安的天下视野!
所以赵怀安现在只是在想,该给这个李袭吉一个什么待遇。
於是,他便考教了一下,问道:
“你天文、星象如此厉害,那我问你,最近异常会发生在何时呢?”
谁知那个李袭吉当即就回道:
“就在本年九月,乙亥朔,將有日食。”
赵怀安愣了一下,这么准確?这可弄不得假哦,一旦到了那天,没有日食,这人可算是漏了底了。
现在都快六月了,到九月也就是三个月,行,就养他三个月,看看这人是不是真有东西。
可正要赵怀安准备说个俸禄的时候,那边李袭吉竟然又说了一句:
“有人从西来,將有变。”
赵怀安没反应过来,这不搞天文的吗?怎么忽然又成了方术了?
但这一次不需要三个月验证了,因为就在赵怀安的眼前,西面巷道奔来十来骑,都是在驛馆的背鬼们。
可他们当中的那个不是牛礼吗?他怎么在这?还有赵六和豆胖子呢?
看著牛礼急促地驰奔,赵怀安的心中浮现了一丝不详。
出事了。
当时李袭吉就在寺庙中苦心学习这些,一边奉养母亲。
直到三年前,他的母亲病死,自觉无牵掛的李袭吉就辞別了兄长,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他明白,自己学习的这些知识,只有在长安才能有用武之地。
所以他跟著一支粟特人的商队从敦煌出发,一路辗转来到了长安。当时这条虽然已经通了,但大量的吐蕃人残余依旧活跃在丝路附近,隨时截杀来往的商旅。
也是九死一生,在两年前,李袭吉终於抵达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长安。
长安的確壮阔波澜,这里是世界的中心,这里发生的一举一动都在牵涉著天下,所以生活在长安,总会给人一种幻觉,那就是他们才是歷史的主人,他们才会被记录在歷史上,其余人只会消失在歷史的长河里。
刚进长安的李袭吉就是这样想的。
可现实很快给他当头一棍,他所学的天文、历法在长安根本就没有用,甚至他在吃过几次亏后,压根都不敢將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学展现出来。
虽然到了大唐这会,已经不怎么讲“天命”了,但这依旧是土大夫们重视的一点。
天人感应是几乎所有士大夫都晓得的,
尤其是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就曾以五星连珠这个异相来证明天命已经转移。
正因为此,天文知识一直是由皇室垄断的,怕的就是有心人学会后,为阴谋家鼓吹造势。而一旦被发现,轻则流放岭南,重则直接就是人头落地。
所以李袭吉哪里敢表现出自己会这个知识?本来他还想著自己可以靠在敦煌学到的佛经,去长安的寺庙落个脚。
可没想到,那些长安的和尚们说李袭吉学的佛经基本都是偽经,这下子,李袭吉算是彻底成了无用之人了。
最后他只能靠著给长安女眷抄录佛经,勉强混口饭吃,因为在长安这个地方,穷得只能给別人写字,从来不在少数。
其间,李袭吉也曾和来长安的那些外地士子们一样去干謁权贵的,可这些人只是听说这人是来自河西的,统统不见,
他並不晓得,长安对於敦煌的感情远要比敦煌对长安的感情复杂太多,张议潮的归义军也远不像朝廷官方认为的那样忠义。
所以这些来自河西的人物,休想在长安打开局面。
在勉强混了两年后,李袭吉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他选择已经日暮西山的高干謁,他觉得这样成功的希望会大一点。
可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李袭吉以为人家高是冷灶,实际上压根不晓得高早已等来了復起的契机,李袭吉什么河西番人,也能进高府?
就在李袭吉万念俱灰,准备找个角落死在长安时,他看到了远远过来的赵怀安。
昨日清晨的报捷式上,李袭吉就在人群中,他认出了此人就是报捷式的主人,也是朝廷的新贵,赵怀安。
於是他豁出去一切,將自己会的一切都告诉了赵怀安,反正都决定去死了,还有什么顾忌?不如將一切交给命运。
i
当赵怀安静静听完李袭吉的讲述后,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
“小宋说长安的机会多,这敦煌来的李袭吉不就是反例?好好一个天文人才,在长安竟然要饿死,这哪来的机会多?”
不过赵怀安转念又一想:
“也不对啊,这人能找到我,不也就是长安有这个机会?不然他学的这些东西,在哪都是饿死一条路。”
对於李袭吉的自敘,赵怀安大体是信的,而且也有心收他,就冲这人是从敦煌来的。
在这个时代,信息流通特別慢,交通也特別差,所以赵怀安几乎没有可能走遍天下。
但赵怀安却可以收揽这些地方的人才,这样他就掌握了那个地方的活地图,就像现在,虽然他没去过河西,也不晓得那边什么情况,但只要他收下李袭吉,这一切不就都晓得了?
就和赵怀安喜欢收集各地的厨子一样,赵怀安也喜欢收集不同籍贯的幕僚,这些人將会为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大唐。
这就是赵怀安的天下视野!
所以赵怀安现在只是在想,该给这个李袭吉一个什么待遇。
於是,他便考教了一下,问道:
“你天文、星象如此厉害,那我问你,最近异常会发生在何时呢?”
谁知那个李袭吉当即就回道:
“就在本年九月,乙亥朔,將有日食。”
赵怀安愣了一下,这么准確?这可弄不得假哦,一旦到了那天,没有日食,这人可算是漏了底了。
现在都快六月了,到九月也就是三个月,行,就养他三个月,看看这人是不是真有东西。
可正要赵怀安准备说个俸禄的时候,那边李袭吉竟然又说了一句:
“有人从西来,將有变。”
赵怀安没反应过来,这不搞天文的吗?怎么忽然又成了方术了?
但这一次不需要三个月验证了,因为就在赵怀安的眼前,西面巷道奔来十来骑,都是在驛馆的背鬼们。
可他们当中的那个不是牛礼吗?他怎么在这?还有赵六和豆胖子呢?
看著牛礼急促地驰奔,赵怀安的心中浮现了一丝不详。
出事了。
当时李袭吉就在寺庙中苦心学习这些,一边奉养母亲。
直到三年前,他的母亲病死,自觉无牵掛的李袭吉就辞別了兄长,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他明白,自己学习的这些知识,只有在长安才能有用武之地。
所以他跟著一支粟特人的商队从敦煌出发,一路辗转来到了长安。当时这条虽然已经通了,但大量的吐蕃人残余依旧活跃在丝路附近,隨时截杀来往的商旅。
也是九死一生,在两年前,李袭吉终於抵达到了他魂牵梦绕的长安。
长安的確壮阔波澜,这里是世界的中心,这里发生的一举一动都在牵涉著天下,所以生活在长安,总会给人一种幻觉,那就是他们才是歷史的主人,他们才会被记录在歷史上,其余人只会消失在歷史的长河里。
刚进长安的李袭吉就是这样想的。
可现实很快给他当头一棍,他所学的天文、历法在长安根本就没有用,甚至他在吃过几次亏后,压根都不敢將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学展现出来。
虽然到了大唐这会,已经不怎么讲“天命”了,但这依旧是土大夫们重视的一点。
天人感应是几乎所有士大夫都晓得的,
尤其是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就曾以五星连珠这个异相来证明天命已经转移。
正因为此,天文知识一直是由皇室垄断的,怕的就是有心人学会后,为阴谋家鼓吹造势。而一旦被发现,轻则流放岭南,重则直接就是人头落地。
所以李袭吉哪里敢表现出自己会这个知识?本来他还想著自己可以靠在敦煌学到的佛经,去长安的寺庙落个脚。
可没想到,那些长安的和尚们说李袭吉学的佛经基本都是偽经,这下子,李袭吉算是彻底成了无用之人了。
最后他只能靠著给长安女眷抄录佛经,勉强混口饭吃,因为在长安这个地方,穷得只能给別人写字,从来不在少数。
其间,李袭吉也曾和来长安的那些外地士子们一样去干謁权贵的,可这些人只是听说这人是来自河西的,统统不见,
他並不晓得,长安对於敦煌的感情远要比敦煌对长安的感情复杂太多,张议潮的归义军也远不像朝廷官方认为的那样忠义。
所以这些来自河西的人物,休想在长安打开局面。
在勉强混了两年后,李袭吉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他选择已经日暮西山的高干謁,他觉得这样成功的希望会大一点。
可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李袭吉以为人家高是冷灶,实际上压根不晓得高早已等来了復起的契机,李袭吉什么河西番人,也能进高府?
就在李袭吉万念俱灰,准备找个角落死在长安时,他看到了远远过来的赵怀安。
昨日清晨的报捷式上,李袭吉就在人群中,他认出了此人就是报捷式的主人,也是朝廷的新贵,赵怀安。
於是他豁出去一切,將自己会的一切都告诉了赵怀安,反正都决定去死了,还有什么顾忌?不如將一切交给命运。
i
当赵怀安静静听完李袭吉的讲述后,心中第一个念头就是:
“小宋说长安的机会多,这敦煌来的李袭吉不就是反例?好好一个天文人才,在长安竟然要饿死,这哪来的机会多?”
不过赵怀安转念又一想:
“也不对啊,这人能找到我,不也就是长安有这个机会?不然他学的这些东西,在哪都是饿死一条路。”
对於李袭吉的自敘,赵怀安大体是信的,而且也有心收他,就冲这人是从敦煌来的。
在这个时代,信息流通特別慢,交通也特別差,所以赵怀安几乎没有可能走遍天下。
但赵怀安却可以收揽这些地方的人才,这样他就掌握了那个地方的活地图,就像现在,虽然他没去过河西,也不晓得那边什么情况,但只要他收下李袭吉,这一切不就都晓得了?
就和赵怀安喜欢收集各地的厨子一样,赵怀安也喜欢收集不同籍贯的幕僚,这些人將会为他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大唐。
这就是赵怀安的天下视野!
所以赵怀安现在只是在想,该给这个李袭吉一个什么待遇。
於是,他便考教了一下,问道:
“你天文、星象如此厉害,那我问你,最近异常会发生在何时呢?”
谁知那个李袭吉当即就回道:
“就在本年九月,乙亥朔,將有日食。”
赵怀安愣了一下,这么准確?这可弄不得假哦,一旦到了那天,没有日食,这人可算是漏了底了。
现在都快六月了,到九月也就是三个月,行,就养他三个月,看看这人是不是真有东西。
可正要赵怀安准备说个俸禄的时候,那边李袭吉竟然又说了一句:
“有人从西来,將有变。”
赵怀安没反应过来,这不搞天文的吗?怎么忽然又成了方术了?
但这一次不需要三个月验证了,因为就在赵怀安的眼前,西面巷道奔来十来骑,都是在驛馆的背鬼们。
可他们当中的那个不是牛礼吗?他怎么在这?还有赵六和豆胖子呢?
看著牛礼急促地驰奔,赵怀安的心中浮现了一丝不详。
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