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逸读阁小说>书库>都市青春>创业在晚唐> 第315章 扶风

第315章 扶风

  第315章 扶风
  从长安去往凤翔府三百余里,纵马驰奔四日,赵怀安率帐下都及背鬼一路奔行,只用了两日半,在第三日的下午就抵达到了凤翔岐山。
  就在赵怀安准备直接纵马入城,一直守在城外驛站的陶雅也终於看到了赵怀安,连忙带了两个背鬼奔了过来。
  赵怀安看到陶雅后,甩起马鞭,冲陶雅道:
  “先隨我入城,路上说。”
  说完赵怀安直接纵马就要入城,而城外的岐山县卒根本不敢拦,就看著一行七百骑滚滚杀入了岐山县。
  赵怀安带头,一路驱马,到了岐山衙署,他先对王进道:
  “老王,你先带人將县署围了,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出去!”
  “谁要是敢不听,就给我绑起来!再不听,就给我抽!”
  王进领兵,分出三百背鬼就將县署的前后左右围了起来。
  而此刻,已经得到消息的岐山县令薛慎立慌忙带著主簿田有德跑了过来,一出来就看到赵怀安,晓得这就是那位圣上红人,正要册封节度使的赵怀安。
  於是,陪著笑道:
  “啊呀呀,这就是赵使君吧!不不不,很快就要称呼赵节度了。
  赵怀安听了这话后,居於马上,也不下来,只看著这个白面县令冷笑:
  “薛县令的消息真灵通?好了,废话不多说,赵六人呢?他我要带走!”
  此时薛慎立看著赵怀安身后一眾虎狼武士的怒目,哪里敢说什么杀人者死的话,深怕赵怀安误会自己,所以语速飞快说道: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六耶被神策军带走了!”
  赵怀安愣了一下,扭头望向旁边一起跟来的宋神通还有杨復光的心腹张承业,疑惑道:
  “哪个神策军?岐山也有神策军?”
  那边跟来的张承业听了后,直接问县令薛慎立,沉声:
  “是普润镇、麟游镇、还是扶风镇的?”
  薛慎立看著眼前这个面白无须的小宦官疑惑了一下,忽然想起来,躬身问道:
  “原来是同洲的张郎,有幸在三年前见过你和杨公啊!”
  这句话倒是把赵怀安看得侧目,眼前这个薛慎立是个人才啊,消息灵通,记性好,这都不是简单的。
  那张承业也愣了一下,但死活没想起来在哪里见过薛慎立,但也是客气道:
  “原来是薛君,咱们閒话后续,带走赵六的是哪只神策军呢?”
  一看到连杨復光的亲信都来了,薛慎立的弦都绷紧了,连忙回道:
  “是扶风镇的。”
  赵怀安不清楚,不过看张承业脸色舒缓,心下晓得事情没有恶化。
  可张承业直接拨马转向,侧身时,小声对赵怀安说了一句:
  “赵大,咱们得赶紧去扶风,去晚了,赵六怕是尸体都凉了。”
  心里一惊,赵怀安顾不得问,连忙对王彦章等人大喊“走!去凤翔!”
  说完,纵马跟著张承业,直接从西城门口出,街道烟尘一路,转而空。
  那边,薛慎立看著这些人终於走了,终於舒缓了一口气,可忽然想到一事,连忙对旁边的主簿田有德说道:
  “快快快,跟上去,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田有德傻眼,这种长安大佬们的斗法,哪里是他能掺和的?而且不管最后是不是这位赵使君能贏,竇家都能轻轻鬆鬆弄死自己。
  到时候你薛慎立往外面一升,他这个本地人却得扛所有锅。
  所以,田有德就想要装肚子疼,却不想薛慎立一脚就端了过来,骂道:
  “还磨蹭什么?一会人家都跑没影了!”
  “这可是结交人情的好机会,要不是看你鞍前马后,我会给你?”
  田有德內心腹誹:
  “真是好事,你还轮得到我?”
  但也晓得,再扭捏就真的要吃苦头了。
  於是只能苦著脸,拜道:
  “喏!”
  然后才磨磨蹭蹭的去找骡子,可那边早就有手力拽著一匹战马过来了,接著就托著田有德上马再然后,县令薛慎立上前两步,一巴掌拍在了马屁股上。
  健马一惊,驮著田有德,撒开腿就向前跑,
  田有德心里已经將薛慎立骂得狗血淋头,可远远的他似乎听到县令喊了一句:
  “好好办事!等我升了!我这个位置就是你的!”
  那边,从岐山县出来后,赵怀安著急了,直接问张承业:
  “小张,到底是怎么了,那扶风镇的神策军不对劲?”
  张承业摇头,说道:
  “赵大,这扶风位於凤翔、京畿交界处,是直接隶属於神策左军的军镇。”
  “你应该也晓得我神策军分左右,分內外。但实际上,左右都不重要,真正影响大的是內外。”
  之后,张承业就告诉赵怀安,神策军发展至今,兵额在十万左右。
  其中左神策军人数最多,有六万二千四百四十二人,马八千四十四匹。
  其中,在长安城內的有三万四千三百九十二人,而分布在京西诸镇的,如普润镇、崇信镇、定平镇、归化城、定远城、永安城、部阳县等,有军镇兵二万六千一百十七人,马一万二千一百六十六匹。
  而剩下的都是右神策军,人数少了一点,总兵额在四万六千五百二十四人,马五千九百五十一匹。
  其中在长安城的有二万七千四十五人,外镇及采造一万九千四百七十九人,京西北奉天、麟游、良原、庆州镇、怀远城一万七千四百二十七人,马四千七百八匹。
  这些就是关中神策军,也就是朝廷直接掌握的武力情况。
  可有些情况只有张承业这样的內部人才晓得,因为事关赵六的性命,他也不向赵怀安隱瞒,说道:
  “但这只是外面人看的,实际上,真正被两中尉掌控的实际上就是在长安的內神策军,而且这些人的战斗力,哎,不多说了,总之就是除了打仗,什么都能干。”
  “至於外镇的这些方镇神策军,实际上根本就是地方上的府兵。”
  奔马而行的赵怀安,听了这话,愣住了:
  “府兵?这不是国朝初年才有嘛?现在还在?”
  张承认摇头,解释道:
  “这些军镇神策军是名为禁军,实为府兵。大郎,我慢慢给你说来。”
  原来,这一切都是德宗涇原之变引起的,
  在好不容易平叛后,朝廷在关中的统治立即就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西北边疆军备空虚。
  涇原、朔方等藩镇元气大伤,吐蕃则是动不动袭入关中,而朝廷几无兵力可以抵御。
  此外,叛乱的涇原兵当年可是从西域四镇千里勤王的安西军,是肃、代时期一等一的忠勇之兵,而连涇原兵都叛变了,朝廷还能信任谁?
  所以,当时德宗和眾大臣们商量的结果就是,必须要建立一支忠於朝廷的军队,而当时在西魏和北周以来推行两百多年的府兵制就引起德宗的极大关注。
  復兴唐前期的府兵,起到居重驭轻的作用,所以当时就以府兵制为蓝本,又做了一些改造,这才有了京西北神策诸城镇。
  而从德宗到现在,关中已经陆续设置了五十个神策城镇。其中以京兆、凤翔地区最为密集。京兆有19镇,凤翔有6镇,占据所设城镇的一半。
  其他神策城镇主要分布在京西、京北地区两州或数州的交界处,而京东地区布防相对薄弱,仅有同州的部阳与絳州的闻喜两镇。
  如此诸镇在外,神策在內,起到拱卫长安的作用。
  但既然实质与府兵制一样,那神策军镇兵的问题也就是当年府兵制的问题一样,那就是地方神策军实际上已经沦为本地大族的工具。
  实际上,当年德宗皇帝反而是看重了这一点。
  当年诸镇叛乱,在德宗皇帝看来,就是因为兵都是募兵,不是土兵,如果兵是本地人,有宗族在,那就不敢叛乱。
  而像府兵制度那样,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藏將府,伍散田亩,这种制度是最好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常常在诸镇进行屯田,又从內地招募勇敢精锐的防秋兵,最后將他们留下来就地繁衍,如此形成新的宗族。
  换言之,在朝廷看来,神策诸军镇只要本地化了,那就放心了。
  所以朝廷都会给诸镇赐予耕牛、器具、种子,使其开垦屯田,收穫的粟麦充作军粮,甚至还会用高於市价购买诸镇的余粮。
  但这样的问题就来了,防秋兵留下后,和谁繁衍?不还是和本地人繁衍?
  所以军镇兵的土著化,实际上就是他们被当地人渗透的结果,尤其是一旦粮食只要掛上军镇的名头,就可以从朝廷身上赚取利润。
  所以很快地方大族基本就控制了这些军镇,尤其是在军镇这种类似於府兵的体制中,农时的地头老爷直接就是战时的军头老爷,那这种人身约束就更严重了。
  嘆了一口气,张承业对赵怀安担忧道:
  “而扶风镇最大的地头就是竇家,扶风军镇的屯田都有一半是给竇家人种的,更论其他?所以,当我晓得是扶风镇把赵六给拉走后,我就晓得赵六凶多吉少了。”
  赵怀安脸色铁青,他骑著马,带著诸骑士一直奔驰,忽然,他问张承业一句:
  “扶风军有多少人?”
  张承业心里一惊,颤了一下,但还是回答:
  “大郎,扶风军应该有两千不到的兵马吧,他们左神策的军镇兵,主要集中在更西面的普润镇,专用监视涇、陇二州。”
  “虽然——“,但还是劝一句,赵大,你要冷静啊!情况没到最坏的时候。”
  赵怀安点了点头,隨后甩鞭纵马,认真说一句:
  “嗯,赵六要是死了,我要竇家陪葬!”
  张承业干著嘴巴,望著赵怀安,晓得他是认真的。
  哎,只能希望赵六的命不要那么孬!
  此时,扶风镇內,镇遏使李昌言,正光著膀子扇著风,气急败坏道:
  “何孔目是真的狮子大开口,咱哪有五万贯?”
  在他的身边,一眾神策正將、十將们纷纷开口,不过主要还是恭喜。
  毕竟再怎么样,李昌言入了上面的眼,很快就要从镇遏使的位置提拔到兵马使了,甚至职事官也要提高的到左武卫大將军的位置。
  虽然就实际权力来说,这並不一定比坐拥一镇来得权力大,但却是向上攀登的必由之路。
  其实兵马使就是左神策军行营兵马使,主要职责就是当城使入勤时,负责留务在营內,积粟练兵,提振军声。
  而另外一个职事官左武卫大將军,虽然叫大將军,实际也是一个虚职位,无实际兵权,主要承担象徵性的宿卫、仪仗职能,或作为荣誉衔。
  但左武卫大將军却是南衙十六卫系统的,属於大唐的高级官吏,即便从地方一把手成了宫门的一个高级吉祥物,但他的品阶却是毫无疑问地提高的。
  而扶风镇遏兵马使,基本就是扶风这个地方的临时军事主官,属於地方军事差遣官,甚至连品阶都不固定,通常都是有刺史或者县令担任,
  虽然看似有第一点权,但品阶却太低了。像李昌言这样的镇遏使想要在神策军中继续往上爬,
  那就需要先获得品秩上的提高。
  所以由中尉的何孔自这一次能让李昌言上位,这对他肯定是个好事。
  不过其中一个正將疑惑道:
  “镇遏使,往年不都是三万贯吗,怎么今年一下子就成了五万贯呢?”
  李昌言不被问这个还好,一被问这个,就连骂隔壁军镇的刘秉仁:
  “这刘秉仁是真的大傻子,这一次竞然和我跑到了同一个了,我要左武卫大將军,他也来要,
  甚至之前已经偷偷了两万了,就给到田中尉的义子田匡佑那里去了。”
  也算何孔目官还算支持我,晓得我才有这个前途,所以就让我拿五万贯出来,其中两万贯就要给刘秉仁,让他拿了钱等下一次。”
  “而且这还不算,除了这五万贯之外,我还得拿一笔钱给上面,这样上面才会不反对。所以这么算的话,每个七八方贯根本打不住。”
  一想到这个,李昌言再忍不住了,拍著桌子大骂:
  “他么的,自从那田令孜来了咱们神策军,什么都要钱,千!以前三万贯能买一个节度使,现在七八万贯才让我去做个兵马使!干凭娘哎!”
  眼前这些人都是李昌言的亲信,所以他这会也不装了,直接开始骂了起来。
  也不怪李昌言绷不住,以前也的確通过贿赂中尉求得节度使的,当年伊慎曾赂中尉第五从直三万贯求河中节度使,羽林將军孙赂弓箭库使刘希光二万贯求方镇。
  噹噹时也不过两三万贯就够了,而现在却要七八万?更让他觉得侮辱人的,就是那刘秉仁自己捨不得给钱,还求错了人,最后却要自己把他的前给补了。
  这算什么?合著你们个个都挣钱,就我李昌言一人买单?这么欺负人的?
  他自己作为镇遏使,月俸不过三十贯,一年收入不过四百贯左右,就这七八万贯,他得不吃不喝一百年都赞不到。
  当然,李昌言在扶风镇也不靠薪俸,他也捞钱,但在神策军,你要想有出息,想下面人捧你上位,那你就得撒钱。
  想要往上跑,你要权,就不能有钱。
  所以这些年下来,李昌言自己也不过就赞了个三万贯钱,没这笔钱他也不敢跑上头去要官。
  可现在这钱不够啊!
  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李昌符倒是想了一个办法:
  “要不咱们去借贷吧!”
  李昌言连忙摇头:
  “那些人的钱你但凡借了,这辈子想要还完,除非你大兄我能外放节度使!”
  ”做节度使?你看我老李家有这个命不!”
  “而且就算做了节度使,最后也是一场空。现在咱们弄个兵马使要个七八万,等后面再跑节度使,那要多少?那时候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咱们到镇后得还人家三倍!”
  “以前神策军就有人这么做,后来弄到振武军去做节度使了,为了把人家钱给还了,搜刮太甚,直接把人家弄譁变了,他们父子两个全被砍了!”
  “所以啊,借贷这事动都不能动!这就是饮止渴!”
  他弟弟李昌符不以为然,等真的咱们做了节度,只要笼得住兵,那些富商但凡敢来要一下钱,
  就直接把他们给沉河!
  还钱?还什么还?凭本事借的!
  但他也晓得自家兄长听不得这些,於是反问了句:
  “那兄长,咱们这七八万贯怎么办?”
  在场的臥龙凤雏们又群策群力开始想办法,但无非就是神策军搞钱的老几样。
  其中有人出来说道:
  “咱们也放贷!现在不是还有一段时间嘛!咱们將军费和镇遏使他们赞下来的三万贯合一起,
  咱们也放!”
  说著,这正將还补充了一句:
  “我听我那妻弟,就在內神策,他们上头放贷出去,几个月就弄到了十五万贯!”
  坐在那扇风的李昌言越听越躁,骂道:
  “都什么主意。就扶风这穷地方,和长安能比?长安的內神策都有中尉撑腰,咱们外神策有谁?你敢放给扶风的那些豪强们,你图人家利息,人家图你本金。
  “本来军费就紧巴巴,现在还弄去放贷,一旦军费收不回来,咱们在场的这些人都要死!”
  说到这里,李昌言自己嘆了一口气,无奈说了句:
  “看来咱们只能出镇到附近抢一把了!咱们这边最有钱的就是寺庙,要不寻一个,咱们半夜把它抢了,大伙平分!”
  可在场人都沉默了,毕竟寺庙背后都是有贵人和贵妇在的,去抢寺庙那还不如之接去抢本县的竇家呢!
  就在大伙沉默的时候,外头忽然有人传令:
  “镇遏使,张承业来了!”
  李昌言愣了一下,这杨復光的人来干什么?
  现在田令孜在左军中到处都是细作眼睛,这杨復光过来,这不是害了咱吗!
  当年诸镇叛乱,在德宗皇帝看来,就是因为兵都是募兵,不是土兵,如果兵是本地人,有宗族在,那就不敢叛乱。
  而像府兵制度那样,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藏將府,伍散田亩,这种制度是最好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常常在诸镇进行屯田,又从內地招募勇敢精锐的防秋兵,最后將他们留下来就地繁衍,如此形成新的宗族。
  换言之,在朝廷看来,神策诸军镇只要本地化了,那就放心了。
  所以朝廷都会给诸镇赐予耕牛、器具、种子,使其开垦屯田,收穫的粟麦充作军粮,甚至还会用高於市价购买诸镇的余粮。
  但这样的问题就来了,防秋兵留下后,和谁繁衍?不还是和本地人繁衍?
  所以军镇兵的土著化,实际上就是他们被当地人渗透的结果,尤其是一旦粮食只要掛上军镇的名头,就可以从朝廷身上赚取利润。
  所以很快地方大族基本就控制了这些军镇,尤其是在军镇这种类似於府兵的体制中,农时的地头老爷直接就是战时的军头老爷,那这种人身约束就更严重了。
  嘆了一口气,张承业对赵怀安担忧道:
  “而扶风镇最大的地头就是竇家,扶风军镇的屯田都有一半是给竇家人种的,更论其他?所以,当我晓得是扶风镇把赵六给拉走后,我就晓得赵六凶多吉少了。”
  赵怀安脸色铁青,他骑著马,带著诸骑士一直奔驰,忽然,他问张承业一句:
  “扶风军有多少人?”
  张承业心里一惊,颤了一下,但还是回答:
  “大郎,扶风军应该有两千不到的兵马吧,他们左神策的军镇兵,主要集中在更西面的普润镇,专用监视涇、陇二州。”
  “虽然——“,但还是劝一句,赵大,你要冷静啊!情况没到最坏的时候。”
  赵怀安点了点头,隨后甩鞭纵马,认真说一句:
  “嗯,赵六要是死了,我要竇家陪葬!”
  张承业干著嘴巴,望著赵怀安,晓得他是认真的。
  哎,只能希望赵六的命不要那么孬!
  此时,扶风镇內,镇遏使李昌言,正光著膀子扇著风,气急败坏道:
  “何孔目是真的狮子大开口,咱哪有五万贯?”
  在他的身边,一眾神策正將、十將们纷纷开口,不过主要还是恭喜。
  毕竟再怎么样,李昌言入了上面的眼,很快就要从镇遏使的位置提拔到兵马使了,甚至职事官也要提高的到左武卫大將军的位置。
  虽然就实际权力来说,这並不一定比坐拥一镇来得权力大,但却是向上攀登的必由之路。
  其实兵马使就是左神策军行营兵马使,主要职责就是当城使入勤时,负责留务在营內,积粟练兵,提振军声。
  而另外一个职事官左武卫大將军,虽然叫大將军,实际也是一个虚职位,无实际兵权,主要承担象徵性的宿卫、仪仗职能,或作为荣誉衔。
  但左武卫大將军却是南衙十六卫系统的,属於大唐的高级官吏,即便从地方一把手成了宫门的一个高级吉祥物,但他的品阶却是毫无疑问地提高的。
  而扶风镇遏兵马使,基本就是扶风这个地方的临时军事主官,属於地方军事差遣官,甚至连品阶都不固定,通常都是有刺史或者县令担任,
  虽然看似有第一点权,但品阶却太低了。像李昌言这样的镇遏使想要在神策军中继续往上爬,
  那就需要先获得品秩上的提高。
  所以由中尉的何孔自这一次能让李昌言上位,这对他肯定是个好事。
  不过其中一个正將疑惑道:
  “镇遏使,往年不都是三万贯吗,怎么今年一下子就成了五万贯呢?”
  李昌言不被问这个还好,一被问这个,就连骂隔壁军镇的刘秉仁:
  “这刘秉仁是真的大傻子,这一次竞然和我跑到了同一个了,我要左武卫大將军,他也来要,
  甚至之前已经偷偷了两万了,就给到田中尉的义子田匡佑那里去了。”
  也算何孔目官还算支持我,晓得我才有这个前途,所以就让我拿五万贯出来,其中两万贯就要给刘秉仁,让他拿了钱等下一次。”
  “而且这还不算,除了这五万贯之外,我还得拿一笔钱给上面,这样上面才会不反对。所以这么算的话,每个七八方贯根本打不住。”
  一想到这个,李昌言再忍不住了,拍著桌子大骂:
  “他么的,自从那田令孜来了咱们神策军,什么都要钱,千!以前三万贯能买一个节度使,现在七八万贯才让我去做个兵马使!干凭娘哎!”
  眼前这些人都是李昌言的亲信,所以他这会也不装了,直接开始骂了起来。
  也不怪李昌言绷不住,以前也的確通过贿赂中尉求得节度使的,当年伊慎曾赂中尉第五从直三万贯求河中节度使,羽林將军孙赂弓箭库使刘希光二万贯求方镇。
  噹噹时也不过两三万贯就够了,而现在却要七八万?更让他觉得侮辱人的,就是那刘秉仁自己捨不得给钱,还求错了人,最后却要自己把他的前给补了。
  这算什么?合著你们个个都挣钱,就我李昌言一人买单?这么欺负人的?
  他自己作为镇遏使,月俸不过三十贯,一年收入不过四百贯左右,就这七八万贯,他得不吃不喝一百年都赞不到。
  当然,李昌言在扶风镇也不靠薪俸,他也捞钱,但在神策军,你要想有出息,想下面人捧你上位,那你就得撒钱。
  想要往上跑,你要权,就不能有钱。
  所以这些年下来,李昌言自己也不过就赞了个三万贯钱,没这笔钱他也不敢跑上头去要官。
  可现在这钱不够啊!
  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李昌符倒是想了一个办法:
  “要不咱们去借贷吧!”
  李昌言连忙摇头:
  “那些人的钱你但凡借了,这辈子想要还完,除非你大兄我能外放节度使!”
  ”做节度使?你看我老李家有这个命不!”
  “而且就算做了节度使,最后也是一场空。现在咱们弄个兵马使要个七八万,等后面再跑节度使,那要多少?那时候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咱们到镇后得还人家三倍!”
  “以前神策军就有人这么做,后来弄到振武军去做节度使了,为了把人家钱给还了,搜刮太甚,直接把人家弄譁变了,他们父子两个全被砍了!”
  “所以啊,借贷这事动都不能动!这就是饮止渴!”
  他弟弟李昌符不以为然,等真的咱们做了节度,只要笼得住兵,那些富商但凡敢来要一下钱,
  就直接把他们给沉河!
  还钱?还什么还?凭本事借的!
  但他也晓得自家兄长听不得这些,於是反问了句:
  “那兄长,咱们这七八万贯怎么办?”
  在场的臥龙凤雏们又群策群力开始想办法,但无非就是神策军搞钱的老几样。
  其中有人出来说道:
  “咱们也放贷!现在不是还有一段时间嘛!咱们將军费和镇遏使他们赞下来的三万贯合一起,
  咱们也放!”
  说著,这正將还补充了一句:
  “我听我那妻弟,就在內神策,他们上头放贷出去,几个月就弄到了十五万贯!”
  坐在那扇风的李昌言越听越躁,骂道:
  “都什么主意。就扶风这穷地方,和长安能比?长安的內神策都有中尉撑腰,咱们外神策有谁?你敢放给扶风的那些豪强们,你图人家利息,人家图你本金。
  “本来军费就紧巴巴,现在还弄去放贷,一旦军费收不回来,咱们在场的这些人都要死!”
  说到这里,李昌言自己嘆了一口气,无奈说了句:
  “看来咱们只能出镇到附近抢一把了!咱们这边最有钱的就是寺庙,要不寻一个,咱们半夜把它抢了,大伙平分!”
  可在场人都沉默了,毕竟寺庙背后都是有贵人和贵妇在的,去抢寺庙那还不如之接去抢本县的竇家呢!
  就在大伙沉默的时候,外头忽然有人传令:
  “镇遏使,张承业来了!”
  李昌言愣了一下,这杨復光的人来干什么?
  现在田令孜在左军中到处都是细作眼睛,这杨復光过来,这不是害了咱吗!
  当年诸镇叛乱,在德宗皇帝看来,就是因为兵都是募兵,不是土兵,如果兵是本地人,有宗族在,那就不敢叛乱。
  而像府兵制度那样,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藏將府,伍散田亩,这种制度是最好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常常在诸镇进行屯田,又从內地招募勇敢精锐的防秋兵,最后將他们留下来就地繁衍,如此形成新的宗族。
  换言之,在朝廷看来,神策诸军镇只要本地化了,那就放心了。
  所以朝廷都会给诸镇赐予耕牛、器具、种子,使其开垦屯田,收穫的粟麦充作军粮,甚至还会用高於市价购买诸镇的余粮。
  但这样的问题就来了,防秋兵留下后,和谁繁衍?不还是和本地人繁衍?
  所以军镇兵的土著化,实际上就是他们被当地人渗透的结果,尤其是一旦粮食只要掛上军镇的名头,就可以从朝廷身上赚取利润。
  所以很快地方大族基本就控制了这些军镇,尤其是在军镇这种类似於府兵的体制中,农时的地头老爷直接就是战时的军头老爷,那这种人身约束就更严重了。
  嘆了一口气,张承业对赵怀安担忧道:
  “而扶风镇最大的地头就是竇家,扶风军镇的屯田都有一半是给竇家人种的,更论其他?所以,当我晓得是扶风镇把赵六给拉走后,我就晓得赵六凶多吉少了。”
  赵怀安脸色铁青,他骑著马,带著诸骑士一直奔驰,忽然,他问张承业一句:
  “扶风军有多少人?”
  张承业心里一惊,颤了一下,但还是回答:
  “大郎,扶风军应该有两千不到的兵马吧,他们左神策的军镇兵,主要集中在更西面的普润镇,专用监视涇、陇二州。”
  “虽然——“,但还是劝一句,赵大,你要冷静啊!情况没到最坏的时候。”
  赵怀安点了点头,隨后甩鞭纵马,认真说一句:
  “嗯,赵六要是死了,我要竇家陪葬!”
  张承业干著嘴巴,望著赵怀安,晓得他是认真的。
  哎,只能希望赵六的命不要那么孬!
  此时,扶风镇內,镇遏使李昌言,正光著膀子扇著风,气急败坏道:
  “何孔目是真的狮子大开口,咱哪有五万贯?”
  在他的身边,一眾神策正將、十將们纷纷开口,不过主要还是恭喜。
  毕竟再怎么样,李昌言入了上面的眼,很快就要从镇遏使的位置提拔到兵马使了,甚至职事官也要提高的到左武卫大將军的位置。
  虽然就实际权力来说,这並不一定比坐拥一镇来得权力大,但却是向上攀登的必由之路。
  其实兵马使就是左神策军行营兵马使,主要职责就是当城使入勤时,负责留务在营內,积粟练兵,提振军声。
  而另外一个职事官左武卫大將军,虽然叫大將军,实际也是一个虚职位,无实际兵权,主要承担象徵性的宿卫、仪仗职能,或作为荣誉衔。
  但左武卫大將军却是南衙十六卫系统的,属於大唐的高级官吏,即便从地方一把手成了宫门的一个高级吉祥物,但他的品阶却是毫无疑问地提高的。
  而扶风镇遏兵马使,基本就是扶风这个地方的临时军事主官,属於地方军事差遣官,甚至连品阶都不固定,通常都是有刺史或者县令担任,
  虽然看似有第一点权,但品阶却太低了。像李昌言这样的镇遏使想要在神策军中继续往上爬,
  那就需要先获得品秩上的提高。
  所以由中尉的何孔自这一次能让李昌言上位,这对他肯定是个好事。
  不过其中一个正將疑惑道:
  “镇遏使,往年不都是三万贯吗,怎么今年一下子就成了五万贯呢?”
  李昌言不被问这个还好,一被问这个,就连骂隔壁军镇的刘秉仁:
  “这刘秉仁是真的大傻子,这一次竞然和我跑到了同一个了,我要左武卫大將军,他也来要,
  甚至之前已经偷偷了两万了,就给到田中尉的义子田匡佑那里去了。”
  也算何孔目官还算支持我,晓得我才有这个前途,所以就让我拿五万贯出来,其中两万贯就要给刘秉仁,让他拿了钱等下一次。”
  “而且这还不算,除了这五万贯之外,我还得拿一笔钱给上面,这样上面才会不反对。所以这么算的话,每个七八方贯根本打不住。”
  一想到这个,李昌言再忍不住了,拍著桌子大骂:
  “他么的,自从那田令孜来了咱们神策军,什么都要钱,千!以前三万贯能买一个节度使,现在七八万贯才让我去做个兵马使!干凭娘哎!”
  眼前这些人都是李昌言的亲信,所以他这会也不装了,直接开始骂了起来。
  也不怪李昌言绷不住,以前也的確通过贿赂中尉求得节度使的,当年伊慎曾赂中尉第五从直三万贯求河中节度使,羽林將军孙赂弓箭库使刘希光二万贯求方镇。
  噹噹时也不过两三万贯就够了,而现在却要七八万?更让他觉得侮辱人的,就是那刘秉仁自己捨不得给钱,还求错了人,最后却要自己把他的前给补了。
  这算什么?合著你们个个都挣钱,就我李昌言一人买单?这么欺负人的?
  他自己作为镇遏使,月俸不过三十贯,一年收入不过四百贯左右,就这七八万贯,他得不吃不喝一百年都赞不到。
  当然,李昌言在扶风镇也不靠薪俸,他也捞钱,但在神策军,你要想有出息,想下面人捧你上位,那你就得撒钱。
  想要往上跑,你要权,就不能有钱。
  所以这些年下来,李昌言自己也不过就赞了个三万贯钱,没这笔钱他也不敢跑上头去要官。
  可现在这钱不够啊!
  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李昌符倒是想了一个办法:
  “要不咱们去借贷吧!”
  李昌言连忙摇头:
  “那些人的钱你但凡借了,这辈子想要还完,除非你大兄我能外放节度使!”
  ”做节度使?你看我老李家有这个命不!”
  “而且就算做了节度使,最后也是一场空。现在咱们弄个兵马使要个七八万,等后面再跑节度使,那要多少?那时候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咱们到镇后得还人家三倍!”
  “以前神策军就有人这么做,后来弄到振武军去做节度使了,为了把人家钱给还了,搜刮太甚,直接把人家弄譁变了,他们父子两个全被砍了!”
  “所以啊,借贷这事动都不能动!这就是饮止渴!”
  他弟弟李昌符不以为然,等真的咱们做了节度,只要笼得住兵,那些富商但凡敢来要一下钱,
  就直接把他们给沉河!
  还钱?还什么还?凭本事借的!
  但他也晓得自家兄长听不得这些,於是反问了句:
  “那兄长,咱们这七八万贯怎么办?”
  在场的臥龙凤雏们又群策群力开始想办法,但无非就是神策军搞钱的老几样。
  其中有人出来说道:
  “咱们也放贷!现在不是还有一段时间嘛!咱们將军费和镇遏使他们赞下来的三万贯合一起,
  咱们也放!”
  说著,这正將还补充了一句:
  “我听我那妻弟,就在內神策,他们上头放贷出去,几个月就弄到了十五万贯!”
  坐在那扇风的李昌言越听越躁,骂道:
  “都什么主意。就扶风这穷地方,和长安能比?长安的內神策都有中尉撑腰,咱们外神策有谁?你敢放给扶风的那些豪强们,你图人家利息,人家图你本金。
  “本来军费就紧巴巴,现在还弄去放贷,一旦军费收不回来,咱们在场的这些人都要死!”
  说到这里,李昌言自己嘆了一口气,无奈说了句:
  “看来咱们只能出镇到附近抢一把了!咱们这边最有钱的就是寺庙,要不寻一个,咱们半夜把它抢了,大伙平分!”
  可在场人都沉默了,毕竟寺庙背后都是有贵人和贵妇在的,去抢寺庙那还不如之接去抢本县的竇家呢!
  就在大伙沉默的时候,外头忽然有人传令:
  “镇遏使,张承业来了!”
  李昌言愣了一下,这杨復光的人来干什么?
  现在田令孜在左军中到处都是细作眼睛,这杨復光过来,这不是害了咱吗!
  当年诸镇叛乱,在德宗皇帝看来,就是因为兵都是募兵,不是土兵,如果兵是本地人,有宗族在,那就不敢叛乱。
  而像府兵制度那样,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藏將府,伍散田亩,这种制度是最好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常常在诸镇进行屯田,又从內地招募勇敢精锐的防秋兵,最后將他们留下来就地繁衍,如此形成新的宗族。
  换言之,在朝廷看来,神策诸军镇只要本地化了,那就放心了。
  所以朝廷都会给诸镇赐予耕牛、器具、种子,使其开垦屯田,收穫的粟麦充作军粮,甚至还会用高於市价购买诸镇的余粮。
  但这样的问题就来了,防秋兵留下后,和谁繁衍?不还是和本地人繁衍?
  所以军镇兵的土著化,实际上就是他们被当地人渗透的结果,尤其是一旦粮食只要掛上军镇的名头,就可以从朝廷身上赚取利润。
  所以很快地方大族基本就控制了这些军镇,尤其是在军镇这种类似於府兵的体制中,农时的地头老爷直接就是战时的军头老爷,那这种人身约束就更严重了。
  嘆了一口气,张承业对赵怀安担忧道:
  “而扶风镇最大的地头就是竇家,扶风军镇的屯田都有一半是给竇家人种的,更论其他?所以,当我晓得是扶风镇把赵六给拉走后,我就晓得赵六凶多吉少了。”
  赵怀安脸色铁青,他骑著马,带著诸骑士一直奔驰,忽然,他问张承业一句:
  “扶风军有多少人?”
  张承业心里一惊,颤了一下,但还是回答:
  “大郎,扶风军应该有两千不到的兵马吧,他们左神策的军镇兵,主要集中在更西面的普润镇,专用监视涇、陇二州。”
  “虽然——“,但还是劝一句,赵大,你要冷静啊!情况没到最坏的时候。”
  赵怀安点了点头,隨后甩鞭纵马,认真说一句:
  “嗯,赵六要是死了,我要竇家陪葬!”
  张承业干著嘴巴,望著赵怀安,晓得他是认真的。
  哎,只能希望赵六的命不要那么孬!
  此时,扶风镇內,镇遏使李昌言,正光著膀子扇著风,气急败坏道:
  “何孔目是真的狮子大开口,咱哪有五万贯?”
  在他的身边,一眾神策正將、十將们纷纷开口,不过主要还是恭喜。
  毕竟再怎么样,李昌言入了上面的眼,很快就要从镇遏使的位置提拔到兵马使了,甚至职事官也要提高的到左武卫大將军的位置。
  虽然就实际权力来说,这並不一定比坐拥一镇来得权力大,但却是向上攀登的必由之路。
  其实兵马使就是左神策军行营兵马使,主要职责就是当城使入勤时,负责留务在营內,积粟练兵,提振军声。
  而另外一个职事官左武卫大將军,虽然叫大將军,实际也是一个虚职位,无实际兵权,主要承担象徵性的宿卫、仪仗职能,或作为荣誉衔。
  但左武卫大將军却是南衙十六卫系统的,属於大唐的高级官吏,即便从地方一把手成了宫门的一个高级吉祥物,但他的品阶却是毫无疑问地提高的。
  而扶风镇遏兵马使,基本就是扶风这个地方的临时军事主官,属於地方军事差遣官,甚至连品阶都不固定,通常都是有刺史或者县令担任,
  虽然看似有第一点权,但品阶却太低了。像李昌言这样的镇遏使想要在神策军中继续往上爬,
  那就需要先获得品秩上的提高。
  所以由中尉的何孔自这一次能让李昌言上位,这对他肯定是个好事。
  不过其中一个正將疑惑道:
  “镇遏使,往年不都是三万贯吗,怎么今年一下子就成了五万贯呢?”
  李昌言不被问这个还好,一被问这个,就连骂隔壁军镇的刘秉仁:
  “这刘秉仁是真的大傻子,这一次竞然和我跑到了同一个了,我要左武卫大將军,他也来要,
  甚至之前已经偷偷了两万了,就给到田中尉的义子田匡佑那里去了。”
  也算何孔目官还算支持我,晓得我才有这个前途,所以就让我拿五万贯出来,其中两万贯就要给刘秉仁,让他拿了钱等下一次。”
  “而且这还不算,除了这五万贯之外,我还得拿一笔钱给上面,这样上面才会不反对。所以这么算的话,每个七八方贯根本打不住。”
  一想到这个,李昌言再忍不住了,拍著桌子大骂:
  “他么的,自从那田令孜来了咱们神策军,什么都要钱,千!以前三万贯能买一个节度使,现在七八万贯才让我去做个兵马使!干凭娘哎!”
  眼前这些人都是李昌言的亲信,所以他这会也不装了,直接开始骂了起来。
  也不怪李昌言绷不住,以前也的確通过贿赂中尉求得节度使的,当年伊慎曾赂中尉第五从直三万贯求河中节度使,羽林將军孙赂弓箭库使刘希光二万贯求方镇。
  噹噹时也不过两三万贯就够了,而现在却要七八万?更让他觉得侮辱人的,就是那刘秉仁自己捨不得给钱,还求错了人,最后却要自己把他的前给补了。
  这算什么?合著你们个个都挣钱,就我李昌言一人买单?这么欺负人的?
  他自己作为镇遏使,月俸不过三十贯,一年收入不过四百贯左右,就这七八万贯,他得不吃不喝一百年都赞不到。
  当然,李昌言在扶风镇也不靠薪俸,他也捞钱,但在神策军,你要想有出息,想下面人捧你上位,那你就得撒钱。
  想要往上跑,你要权,就不能有钱。
  所以这些年下来,李昌言自己也不过就赞了个三万贯钱,没这笔钱他也不敢跑上头去要官。
  可现在这钱不够啊!
  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李昌符倒是想了一个办法:
  “要不咱们去借贷吧!”
  李昌言连忙摇头:
  “那些人的钱你但凡借了,这辈子想要还完,除非你大兄我能外放节度使!”
  ”做节度使?你看我老李家有这个命不!”
  “而且就算做了节度使,最后也是一场空。现在咱们弄个兵马使要个七八万,等后面再跑节度使,那要多少?那时候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咱们到镇后得还人家三倍!”
  “以前神策军就有人这么做,后来弄到振武军去做节度使了,为了把人家钱给还了,搜刮太甚,直接把人家弄譁变了,他们父子两个全被砍了!”
  “所以啊,借贷这事动都不能动!这就是饮止渴!”
  他弟弟李昌符不以为然,等真的咱们做了节度,只要笼得住兵,那些富商但凡敢来要一下钱,
  就直接把他们给沉河!
  还钱?还什么还?凭本事借的!
  但他也晓得自家兄长听不得这些,於是反问了句:
  “那兄长,咱们这七八万贯怎么办?”
  在场的臥龙凤雏们又群策群力开始想办法,但无非就是神策军搞钱的老几样。
  其中有人出来说道:
  “咱们也放贷!现在不是还有一段时间嘛!咱们將军费和镇遏使他们赞下来的三万贯合一起,
  咱们也放!”
  说著,这正將还补充了一句:
  “我听我那妻弟,就在內神策,他们上头放贷出去,几个月就弄到了十五万贯!”
  坐在那扇风的李昌言越听越躁,骂道:
  “都什么主意。就扶风这穷地方,和长安能比?长安的內神策都有中尉撑腰,咱们外神策有谁?你敢放给扶风的那些豪强们,你图人家利息,人家图你本金。
  “本来军费就紧巴巴,现在还弄去放贷,一旦军费收不回来,咱们在场的这些人都要死!”
  说到这里,李昌言自己嘆了一口气,无奈说了句:
  “看来咱们只能出镇到附近抢一把了!咱们这边最有钱的就是寺庙,要不寻一个,咱们半夜把它抢了,大伙平分!”
  可在场人都沉默了,毕竟寺庙背后都是有贵人和贵妇在的,去抢寺庙那还不如之接去抢本县的竇家呢!
  就在大伙沉默的时候,外头忽然有人传令:
  “镇遏使,张承业来了!”
  李昌言愣了一下,这杨復光的人来干什么?
  现在田令孜在左军中到处都是细作眼睛,这杨復光过来,这不是害了咱吗!
  当年诸镇叛乱,在德宗皇帝看来,就是因为兵都是募兵,不是土兵,如果兵是本地人,有宗族在,那就不敢叛乱。
  而像府兵制度那样,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藏將府,伍散田亩,这种制度是最好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常常在诸镇进行屯田,又从內地招募勇敢精锐的防秋兵,最后將他们留下来就地繁衍,如此形成新的宗族。
  换言之,在朝廷看来,神策诸军镇只要本地化了,那就放心了。
  所以朝廷都会给诸镇赐予耕牛、器具、种子,使其开垦屯田,收穫的粟麦充作军粮,甚至还会用高於市价购买诸镇的余粮。
  但这样的问题就来了,防秋兵留下后,和谁繁衍?不还是和本地人繁衍?
  所以军镇兵的土著化,实际上就是他们被当地人渗透的结果,尤其是一旦粮食只要掛上军镇的名头,就可以从朝廷身上赚取利润。
  所以很快地方大族基本就控制了这些军镇,尤其是在军镇这种类似於府兵的体制中,农时的地头老爷直接就是战时的军头老爷,那这种人身约束就更严重了。
  嘆了一口气,张承业对赵怀安担忧道:
  “而扶风镇最大的地头就是竇家,扶风军镇的屯田都有一半是给竇家人种的,更论其他?所以,当我晓得是扶风镇把赵六给拉走后,我就晓得赵六凶多吉少了。”
  赵怀安脸色铁青,他骑著马,带著诸骑士一直奔驰,忽然,他问张承业一句:
  “扶风军有多少人?”
  张承业心里一惊,颤了一下,但还是回答:
  “大郎,扶风军应该有两千不到的兵马吧,他们左神策的军镇兵,主要集中在更西面的普润镇,专用监视涇、陇二州。”
  “虽然——“,但还是劝一句,赵大,你要冷静啊!情况没到最坏的时候。”
  赵怀安点了点头,隨后甩鞭纵马,认真说一句:
  “嗯,赵六要是死了,我要竇家陪葬!”
  张承业干著嘴巴,望著赵怀安,晓得他是认真的。
  哎,只能希望赵六的命不要那么孬!
  此时,扶风镇內,镇遏使李昌言,正光著膀子扇著风,气急败坏道:
  “何孔目是真的狮子大开口,咱哪有五万贯?”
  在他的身边,一眾神策正將、十將们纷纷开口,不过主要还是恭喜。
  毕竟再怎么样,李昌言入了上面的眼,很快就要从镇遏使的位置提拔到兵马使了,甚至职事官也要提高的到左武卫大將军的位置。
  虽然就实际权力来说,这並不一定比坐拥一镇来得权力大,但却是向上攀登的必由之路。
  其实兵马使就是左神策军行营兵马使,主要职责就是当城使入勤时,负责留务在营內,积粟练兵,提振军声。
  而另外一个职事官左武卫大將军,虽然叫大將军,实际也是一个虚职位,无实际兵权,主要承担象徵性的宿卫、仪仗职能,或作为荣誉衔。
  但左武卫大將军却是南衙十六卫系统的,属於大唐的高级官吏,即便从地方一把手成了宫门的一个高级吉祥物,但他的品阶却是毫无疑问地提高的。
  而扶风镇遏兵马使,基本就是扶风这个地方的临时军事主官,属於地方军事差遣官,甚至连品阶都不固定,通常都是有刺史或者县令担任,
  虽然看似有第一点权,但品阶却太低了。像李昌言这样的镇遏使想要在神策军中继续往上爬,
  那就需要先获得品秩上的提高。
  所以由中尉的何孔自这一次能让李昌言上位,这对他肯定是个好事。
  不过其中一个正將疑惑道:
  “镇遏使,往年不都是三万贯吗,怎么今年一下子就成了五万贯呢?”
  李昌言不被问这个还好,一被问这个,就连骂隔壁军镇的刘秉仁:
  “这刘秉仁是真的大傻子,这一次竞然和我跑到了同一个了,我要左武卫大將军,他也来要,
  甚至之前已经偷偷了两万了,就给到田中尉的义子田匡佑那里去了。”
  也算何孔目官还算支持我,晓得我才有这个前途,所以就让我拿五万贯出来,其中两万贯就要给刘秉仁,让他拿了钱等下一次。”
  “而且这还不算,除了这五万贯之外,我还得拿一笔钱给上面,这样上面才会不反对。所以这么算的话,每个七八方贯根本打不住。”
  一想到这个,李昌言再忍不住了,拍著桌子大骂:
  “他么的,自从那田令孜来了咱们神策军,什么都要钱,千!以前三万贯能买一个节度使,现在七八万贯才让我去做个兵马使!干凭娘哎!”
  眼前这些人都是李昌言的亲信,所以他这会也不装了,直接开始骂了起来。
  也不怪李昌言绷不住,以前也的確通过贿赂中尉求得节度使的,当年伊慎曾赂中尉第五从直三万贯求河中节度使,羽林將军孙赂弓箭库使刘希光二万贯求方镇。
  噹噹时也不过两三万贯就够了,而现在却要七八万?更让他觉得侮辱人的,就是那刘秉仁自己捨不得给钱,还求错了人,最后却要自己把他的前给补了。
  这算什么?合著你们个个都挣钱,就我李昌言一人买单?这么欺负人的?
  他自己作为镇遏使,月俸不过三十贯,一年收入不过四百贯左右,就这七八万贯,他得不吃不喝一百年都赞不到。
  当然,李昌言在扶风镇也不靠薪俸,他也捞钱,但在神策军,你要想有出息,想下面人捧你上位,那你就得撒钱。
  想要往上跑,你要权,就不能有钱。
  所以这些年下来,李昌言自己也不过就赞了个三万贯钱,没这笔钱他也不敢跑上头去要官。
  可现在这钱不够啊!
  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李昌符倒是想了一个办法:
  “要不咱们去借贷吧!”
  李昌言连忙摇头:
  “那些人的钱你但凡借了,这辈子想要还完,除非你大兄我能外放节度使!”
  ”做节度使?你看我老李家有这个命不!”
  “而且就算做了节度使,最后也是一场空。现在咱们弄个兵马使要个七八万,等后面再跑节度使,那要多少?那时候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咱们到镇后得还人家三倍!”
  “以前神策军就有人这么做,后来弄到振武军去做节度使了,为了把人家钱给还了,搜刮太甚,直接把人家弄譁变了,他们父子两个全被砍了!”
  “所以啊,借贷这事动都不能动!这就是饮止渴!”
  他弟弟李昌符不以为然,等真的咱们做了节度,只要笼得住兵,那些富商但凡敢来要一下钱,
  就直接把他们给沉河!
  还钱?还什么还?凭本事借的!
  但他也晓得自家兄长听不得这些,於是反问了句:
  “那兄长,咱们这七八万贯怎么办?”
  在场的臥龙凤雏们又群策群力开始想办法,但无非就是神策军搞钱的老几样。
  其中有人出来说道:
  “咱们也放贷!现在不是还有一段时间嘛!咱们將军费和镇遏使他们赞下来的三万贯合一起,
  咱们也放!”
  说著,这正將还补充了一句:
  “我听我那妻弟,就在內神策,他们上头放贷出去,几个月就弄到了十五万贯!”
  坐在那扇风的李昌言越听越躁,骂道:
  “都什么主意。就扶风这穷地方,和长安能比?长安的內神策都有中尉撑腰,咱们外神策有谁?你敢放给扶风的那些豪强们,你图人家利息,人家图你本金。
  “本来军费就紧巴巴,现在还弄去放贷,一旦军费收不回来,咱们在场的这些人都要死!”
  说到这里,李昌言自己嘆了一口气,无奈说了句:
  “看来咱们只能出镇到附近抢一把了!咱们这边最有钱的就是寺庙,要不寻一个,咱们半夜把它抢了,大伙平分!”
  可在场人都沉默了,毕竟寺庙背后都是有贵人和贵妇在的,去抢寺庙那还不如之接去抢本县的竇家呢!
  就在大伙沉默的时候,外头忽然有人传令:
  “镇遏使,张承业来了!”
  李昌言愣了一下,这杨復光的人来干什么?
  现在田令孜在左军中到处都是细作眼睛,这杨復光过来,这不是害了咱吗!
  当年诸镇叛乱,在德宗皇帝看来,就是因为兵都是募兵,不是土兵,如果兵是本地人,有宗族在,那就不敢叛乱。
  而像府兵制度那样,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藏將府,伍散田亩,这种制度是最好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常常在诸镇进行屯田,又从內地招募勇敢精锐的防秋兵,最后將他们留下来就地繁衍,如此形成新的宗族。
  换言之,在朝廷看来,神策诸军镇只要本地化了,那就放心了。
  所以朝廷都会给诸镇赐予耕牛、器具、种子,使其开垦屯田,收穫的粟麦充作军粮,甚至还会用高於市价购买诸镇的余粮。
  但这样的问题就来了,防秋兵留下后,和谁繁衍?不还是和本地人繁衍?
  所以军镇兵的土著化,实际上就是他们被当地人渗透的结果,尤其是一旦粮食只要掛上军镇的名头,就可以从朝廷身上赚取利润。
  所以很快地方大族基本就控制了这些军镇,尤其是在军镇这种类似於府兵的体制中,农时的地头老爷直接就是战时的军头老爷,那这种人身约束就更严重了。
  嘆了一口气,张承业对赵怀安担忧道:
  “而扶风镇最大的地头就是竇家,扶风军镇的屯田都有一半是给竇家人种的,更论其他?所以,当我晓得是扶风镇把赵六给拉走后,我就晓得赵六凶多吉少了。”
  赵怀安脸色铁青,他骑著马,带著诸骑士一直奔驰,忽然,他问张承业一句:
  “扶风军有多少人?”
  张承业心里一惊,颤了一下,但还是回答:
  “大郎,扶风军应该有两千不到的兵马吧,他们左神策的军镇兵,主要集中在更西面的普润镇,专用监视涇、陇二州。”
  “虽然——“,但还是劝一句,赵大,你要冷静啊!情况没到最坏的时候。”
  赵怀安点了点头,隨后甩鞭纵马,认真说一句:
  “嗯,赵六要是死了,我要竇家陪葬!”
  张承业干著嘴巴,望著赵怀安,晓得他是认真的。
  哎,只能希望赵六的命不要那么孬!
  此时,扶风镇內,镇遏使李昌言,正光著膀子扇著风,气急败坏道:
  “何孔目是真的狮子大开口,咱哪有五万贯?”
  在他的身边,一眾神策正將、十將们纷纷开口,不过主要还是恭喜。
  毕竟再怎么样,李昌言入了上面的眼,很快就要从镇遏使的位置提拔到兵马使了,甚至职事官也要提高的到左武卫大將军的位置。
  虽然就实际权力来说,这並不一定比坐拥一镇来得权力大,但却是向上攀登的必由之路。
  其实兵马使就是左神策军行营兵马使,主要职责就是当城使入勤时,负责留务在营內,积粟练兵,提振军声。
  而另外一个职事官左武卫大將军,虽然叫大將军,实际也是一个虚职位,无实际兵权,主要承担象徵性的宿卫、仪仗职能,或作为荣誉衔。
  但左武卫大將军却是南衙十六卫系统的,属於大唐的高级官吏,即便从地方一把手成了宫门的一个高级吉祥物,但他的品阶却是毫无疑问地提高的。
  而扶风镇遏兵马使,基本就是扶风这个地方的临时军事主官,属於地方军事差遣官,甚至连品阶都不固定,通常都是有刺史或者县令担任,
  虽然看似有第一点权,但品阶却太低了。像李昌言这样的镇遏使想要在神策军中继续往上爬,
  那就需要先获得品秩上的提高。
  所以由中尉的何孔自这一次能让李昌言上位,这对他肯定是个好事。
  不过其中一个正將疑惑道:
  “镇遏使,往年不都是三万贯吗,怎么今年一下子就成了五万贯呢?”
  李昌言不被问这个还好,一被问这个,就连骂隔壁军镇的刘秉仁:
  “这刘秉仁是真的大傻子,这一次竞然和我跑到了同一个了,我要左武卫大將军,他也来要,
  甚至之前已经偷偷了两万了,就给到田中尉的义子田匡佑那里去了。”
  也算何孔目官还算支持我,晓得我才有这个前途,所以就让我拿五万贯出来,其中两万贯就要给刘秉仁,让他拿了钱等下一次。”
  “而且这还不算,除了这五万贯之外,我还得拿一笔钱给上面,这样上面才会不反对。所以这么算的话,每个七八方贯根本打不住。”
  一想到这个,李昌言再忍不住了,拍著桌子大骂:
  “他么的,自从那田令孜来了咱们神策军,什么都要钱,千!以前三万贯能买一个节度使,现在七八万贯才让我去做个兵马使!干凭娘哎!”
  眼前这些人都是李昌言的亲信,所以他这会也不装了,直接开始骂了起来。
  也不怪李昌言绷不住,以前也的確通过贿赂中尉求得节度使的,当年伊慎曾赂中尉第五从直三万贯求河中节度使,羽林將军孙赂弓箭库使刘希光二万贯求方镇。
  噹噹时也不过两三万贯就够了,而现在却要七八万?更让他觉得侮辱人的,就是那刘秉仁自己捨不得给钱,还求错了人,最后却要自己把他的前给补了。
  这算什么?合著你们个个都挣钱,就我李昌言一人买单?这么欺负人的?
  他自己作为镇遏使,月俸不过三十贯,一年收入不过四百贯左右,就这七八万贯,他得不吃不喝一百年都赞不到。
  当然,李昌言在扶风镇也不靠薪俸,他也捞钱,但在神策军,你要想有出息,想下面人捧你上位,那你就得撒钱。
  想要往上跑,你要权,就不能有钱。
  所以这些年下来,李昌言自己也不过就赞了个三万贯钱,没这笔钱他也不敢跑上头去要官。
  可现在这钱不够啊!
  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李昌符倒是想了一个办法:
  “要不咱们去借贷吧!”
  李昌言连忙摇头:
  “那些人的钱你但凡借了,这辈子想要还完,除非你大兄我能外放节度使!”
  ”做节度使?你看我老李家有这个命不!”
  “而且就算做了节度使,最后也是一场空。现在咱们弄个兵马使要个七八万,等后面再跑节度使,那要多少?那时候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咱们到镇后得还人家三倍!”
  “以前神策军就有人这么做,后来弄到振武军去做节度使了,为了把人家钱给还了,搜刮太甚,直接把人家弄譁变了,他们父子两个全被砍了!”
  “所以啊,借贷这事动都不能动!这就是饮止渴!”
  他弟弟李昌符不以为然,等真的咱们做了节度,只要笼得住兵,那些富商但凡敢来要一下钱,
  就直接把他们给沉河!
  还钱?还什么还?凭本事借的!
  但他也晓得自家兄长听不得这些,於是反问了句:
  “那兄长,咱们这七八万贯怎么办?”
  在场的臥龙凤雏们又群策群力开始想办法,但无非就是神策军搞钱的老几样。
  其中有人出来说道:
  “咱们也放贷!现在不是还有一段时间嘛!咱们將军费和镇遏使他们赞下来的三万贯合一起,
  咱们也放!”
  说著,这正將还补充了一句:
  “我听我那妻弟,就在內神策,他们上头放贷出去,几个月就弄到了十五万贯!”
  坐在那扇风的李昌言越听越躁,骂道:
  “都什么主意。就扶风这穷地方,和长安能比?长安的內神策都有中尉撑腰,咱们外神策有谁?你敢放给扶风的那些豪强们,你图人家利息,人家图你本金。
  “本来军费就紧巴巴,现在还弄去放贷,一旦军费收不回来,咱们在场的这些人都要死!”
  说到这里,李昌言自己嘆了一口气,无奈说了句:
  “看来咱们只能出镇到附近抢一把了!咱们这边最有钱的就是寺庙,要不寻一个,咱们半夜把它抢了,大伙平分!”
  可在场人都沉默了,毕竟寺庙背后都是有贵人和贵妇在的,去抢寺庙那还不如之接去抢本县的竇家呢!
  就在大伙沉默的时候,外头忽然有人传令:
  “镇遏使,张承业来了!”
  李昌言愣了一下,这杨復光的人来干什么?
  现在田令孜在左军中到处都是细作眼睛,这杨復光过来,这不是害了咱吗!
  当年诸镇叛乱,在德宗皇帝看来,就是因为兵都是募兵,不是土兵,如果兵是本地人,有宗族在,那就不敢叛乱。
  而像府兵制度那样,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藏將府,伍散田亩,这种制度是最好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常常在诸镇进行屯田,又从內地招募勇敢精锐的防秋兵,最后將他们留下来就地繁衍,如此形成新的宗族。
  换言之,在朝廷看来,神策诸军镇只要本地化了,那就放心了。
  所以朝廷都会给诸镇赐予耕牛、器具、种子,使其开垦屯田,收穫的粟麦充作军粮,甚至还会用高於市价购买诸镇的余粮。
  但这样的问题就来了,防秋兵留下后,和谁繁衍?不还是和本地人繁衍?
  所以军镇兵的土著化,实际上就是他们被当地人渗透的结果,尤其是一旦粮食只要掛上军镇的名头,就可以从朝廷身上赚取利润。
  所以很快地方大族基本就控制了这些军镇,尤其是在军镇这种类似於府兵的体制中,农时的地头老爷直接就是战时的军头老爷,那这种人身约束就更严重了。
  嘆了一口气,张承业对赵怀安担忧道:
  “而扶风镇最大的地头就是竇家,扶风军镇的屯田都有一半是给竇家人种的,更论其他?所以,当我晓得是扶风镇把赵六给拉走后,我就晓得赵六凶多吉少了。”
  赵怀安脸色铁青,他骑著马,带著诸骑士一直奔驰,忽然,他问张承业一句:
  “扶风军有多少人?”
  张承业心里一惊,颤了一下,但还是回答:
  “大郎,扶风军应该有两千不到的兵马吧,他们左神策的军镇兵,主要集中在更西面的普润镇,专用监视涇、陇二州。”
  “虽然——“,但还是劝一句,赵大,你要冷静啊!情况没到最坏的时候。”
  赵怀安点了点头,隨后甩鞭纵马,认真说一句:
  “嗯,赵六要是死了,我要竇家陪葬!”
  张承业干著嘴巴,望著赵怀安,晓得他是认真的。
  哎,只能希望赵六的命不要那么孬!
  此时,扶风镇內,镇遏使李昌言,正光著膀子扇著风,气急败坏道:
  “何孔目是真的狮子大开口,咱哪有五万贯?”
  在他的身边,一眾神策正將、十將们纷纷开口,不过主要还是恭喜。
  毕竟再怎么样,李昌言入了上面的眼,很快就要从镇遏使的位置提拔到兵马使了,甚至职事官也要提高的到左武卫大將军的位置。
  虽然就实际权力来说,这並不一定比坐拥一镇来得权力大,但却是向上攀登的必由之路。
  其实兵马使就是左神策军行营兵马使,主要职责就是当城使入勤时,负责留务在营內,积粟练兵,提振军声。
  而另外一个职事官左武卫大將军,虽然叫大將军,实际也是一个虚职位,无实际兵权,主要承担象徵性的宿卫、仪仗职能,或作为荣誉衔。
  但左武卫大將军却是南衙十六卫系统的,属於大唐的高级官吏,即便从地方一把手成了宫门的一个高级吉祥物,但他的品阶却是毫无疑问地提高的。
  而扶风镇遏兵马使,基本就是扶风这个地方的临时军事主官,属於地方军事差遣官,甚至连品阶都不固定,通常都是有刺史或者县令担任,
  虽然看似有第一点权,但品阶却太低了。像李昌言这样的镇遏使想要在神策军中继续往上爬,
  那就需要先获得品秩上的提高。
  所以由中尉的何孔自这一次能让李昌言上位,这对他肯定是个好事。
  不过其中一个正將疑惑道:
  “镇遏使,往年不都是三万贯吗,怎么今年一下子就成了五万贯呢?”
  李昌言不被问这个还好,一被问这个,就连骂隔壁军镇的刘秉仁:
  “这刘秉仁是真的大傻子,这一次竞然和我跑到了同一个了,我要左武卫大將军,他也来要,
  甚至之前已经偷偷了两万了,就给到田中尉的义子田匡佑那里去了。”
  也算何孔目官还算支持我,晓得我才有这个前途,所以就让我拿五万贯出来,其中两万贯就要给刘秉仁,让他拿了钱等下一次。”
  “而且这还不算,除了这五万贯之外,我还得拿一笔钱给上面,这样上面才会不反对。所以这么算的话,每个七八方贯根本打不住。”
  一想到这个,李昌言再忍不住了,拍著桌子大骂:
  “他么的,自从那田令孜来了咱们神策军,什么都要钱,千!以前三万贯能买一个节度使,现在七八万贯才让我去做个兵马使!干凭娘哎!”
  眼前这些人都是李昌言的亲信,所以他这会也不装了,直接开始骂了起来。
  也不怪李昌言绷不住,以前也的確通过贿赂中尉求得节度使的,当年伊慎曾赂中尉第五从直三万贯求河中节度使,羽林將军孙赂弓箭库使刘希光二万贯求方镇。
  噹噹时也不过两三万贯就够了,而现在却要七八万?更让他觉得侮辱人的,就是那刘秉仁自己捨不得给钱,还求错了人,最后却要自己把他的前给补了。
  这算什么?合著你们个个都挣钱,就我李昌言一人买单?这么欺负人的?
  他自己作为镇遏使,月俸不过三十贯,一年收入不过四百贯左右,就这七八万贯,他得不吃不喝一百年都赞不到。
  当然,李昌言在扶风镇也不靠薪俸,他也捞钱,但在神策军,你要想有出息,想下面人捧你上位,那你就得撒钱。
  想要往上跑,你要权,就不能有钱。
  所以这些年下来,李昌言自己也不过就赞了个三万贯钱,没这笔钱他也不敢跑上头去要官。
  可现在这钱不够啊!
  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李昌符倒是想了一个办法:
  “要不咱们去借贷吧!”
  李昌言连忙摇头:
  “那些人的钱你但凡借了,这辈子想要还完,除非你大兄我能外放节度使!”
  ”做节度使?你看我老李家有这个命不!”
  “而且就算做了节度使,最后也是一场空。现在咱们弄个兵马使要个七八万,等后面再跑节度使,那要多少?那时候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咱们到镇后得还人家三倍!”
  “以前神策军就有人这么做,后来弄到振武军去做节度使了,为了把人家钱给还了,搜刮太甚,直接把人家弄譁变了,他们父子两个全被砍了!”
  “所以啊,借贷这事动都不能动!这就是饮止渴!”
  他弟弟李昌符不以为然,等真的咱们做了节度,只要笼得住兵,那些富商但凡敢来要一下钱,
  就直接把他们给沉河!
  还钱?还什么还?凭本事借的!
  但他也晓得自家兄长听不得这些,於是反问了句:
  “那兄长,咱们这七八万贯怎么办?”
  在场的臥龙凤雏们又群策群力开始想办法,但无非就是神策军搞钱的老几样。
  其中有人出来说道:
  “咱们也放贷!现在不是还有一段时间嘛!咱们將军费和镇遏使他们赞下来的三万贯合一起,
  咱们也放!”
  说著,这正將还补充了一句:
  “我听我那妻弟,就在內神策,他们上头放贷出去,几个月就弄到了十五万贯!”
  坐在那扇风的李昌言越听越躁,骂道:
  “都什么主意。就扶风这穷地方,和长安能比?长安的內神策都有中尉撑腰,咱们外神策有谁?你敢放给扶风的那些豪强们,你图人家利息,人家图你本金。
  “本来军费就紧巴巴,现在还弄去放贷,一旦军费收不回来,咱们在场的这些人都要死!”
  说到这里,李昌言自己嘆了一口气,无奈说了句:
  “看来咱们只能出镇到附近抢一把了!咱们这边最有钱的就是寺庙,要不寻一个,咱们半夜把它抢了,大伙平分!”
  可在场人都沉默了,毕竟寺庙背后都是有贵人和贵妇在的,去抢寺庙那还不如之接去抢本县的竇家呢!
  就在大伙沉默的时候,外头忽然有人传令:
  “镇遏使,张承业来了!”
  李昌言愣了一下,这杨復光的人来干什么?
  现在田令孜在左军中到处都是细作眼睛,这杨復光过来,这不是害了咱吗!
  当年诸镇叛乱,在德宗皇帝看来,就是因为兵都是募兵,不是土兵,如果兵是本地人,有宗族在,那就不敢叛乱。
  而像府兵制度那样,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藏將府,伍散田亩,这种制度是最好的。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常常在诸镇进行屯田,又从內地招募勇敢精锐的防秋兵,最后將他们留下来就地繁衍,如此形成新的宗族。
  换言之,在朝廷看来,神策诸军镇只要本地化了,那就放心了。
  所以朝廷都会给诸镇赐予耕牛、器具、种子,使其开垦屯田,收穫的粟麦充作军粮,甚至还会用高於市价购买诸镇的余粮。
  但这样的问题就来了,防秋兵留下后,和谁繁衍?不还是和本地人繁衍?
  所以军镇兵的土著化,实际上就是他们被当地人渗透的结果,尤其是一旦粮食只要掛上军镇的名头,就可以从朝廷身上赚取利润。
  所以很快地方大族基本就控制了这些军镇,尤其是在军镇这种类似於府兵的体制中,农时的地头老爷直接就是战时的军头老爷,那这种人身约束就更严重了。
  嘆了一口气,张承业对赵怀安担忧道:
  “而扶风镇最大的地头就是竇家,扶风军镇的屯田都有一半是给竇家人种的,更论其他?所以,当我晓得是扶风镇把赵六给拉走后,我就晓得赵六凶多吉少了。”
  赵怀安脸色铁青,他骑著马,带著诸骑士一直奔驰,忽然,他问张承业一句:
  “扶风军有多少人?”
  张承业心里一惊,颤了一下,但还是回答:
  “大郎,扶风军应该有两千不到的兵马吧,他们左神策的军镇兵,主要集中在更西面的普润镇,专用监视涇、陇二州。”
  “虽然——“,但还是劝一句,赵大,你要冷静啊!情况没到最坏的时候。”
  赵怀安点了点头,隨后甩鞭纵马,认真说一句:
  “嗯,赵六要是死了,我要竇家陪葬!”
  张承业干著嘴巴,望著赵怀安,晓得他是认真的。
  哎,只能希望赵六的命不要那么孬!
  此时,扶风镇內,镇遏使李昌言,正光著膀子扇著风,气急败坏道:
  “何孔目是真的狮子大开口,咱哪有五万贯?”
  在他的身边,一眾神策正將、十將们纷纷开口,不过主要还是恭喜。
  毕竟再怎么样,李昌言入了上面的眼,很快就要从镇遏使的位置提拔到兵马使了,甚至职事官也要提高的到左武卫大將军的位置。
  虽然就实际权力来说,这並不一定比坐拥一镇来得权力大,但却是向上攀登的必由之路。
  其实兵马使就是左神策军行营兵马使,主要职责就是当城使入勤时,负责留务在营內,积粟练兵,提振军声。
  而另外一个职事官左武卫大將军,虽然叫大將军,实际也是一个虚职位,无实际兵权,主要承担象徵性的宿卫、仪仗职能,或作为荣誉衔。
  但左武卫大將军却是南衙十六卫系统的,属於大唐的高级官吏,即便从地方一把手成了宫门的一个高级吉祥物,但他的品阶却是毫无疑问地提高的。
  而扶风镇遏兵马使,基本就是扶风这个地方的临时军事主官,属於地方军事差遣官,甚至连品阶都不固定,通常都是有刺史或者县令担任,
  虽然看似有第一点权,但品阶却太低了。像李昌言这样的镇遏使想要在神策军中继续往上爬,
  那就需要先获得品秩上的提高。
  所以由中尉的何孔自这一次能让李昌言上位,这对他肯定是个好事。
  不过其中一个正將疑惑道:
  “镇遏使,往年不都是三万贯吗,怎么今年一下子就成了五万贯呢?”
  李昌言不被问这个还好,一被问这个,就连骂隔壁军镇的刘秉仁:
  “这刘秉仁是真的大傻子,这一次竞然和我跑到了同一个了,我要左武卫大將军,他也来要,
  甚至之前已经偷偷了两万了,就给到田中尉的义子田匡佑那里去了。”
  也算何孔目官还算支持我,晓得我才有这个前途,所以就让我拿五万贯出来,其中两万贯就要给刘秉仁,让他拿了钱等下一次。”
  “而且这还不算,除了这五万贯之外,我还得拿一笔钱给上面,这样上面才会不反对。所以这么算的话,每个七八方贯根本打不住。”
  一想到这个,李昌言再忍不住了,拍著桌子大骂:
  “他么的,自从那田令孜来了咱们神策军,什么都要钱,千!以前三万贯能买一个节度使,现在七八万贯才让我去做个兵马使!干凭娘哎!”
  眼前这些人都是李昌言的亲信,所以他这会也不装了,直接开始骂了起来。
  也不怪李昌言绷不住,以前也的確通过贿赂中尉求得节度使的,当年伊慎曾赂中尉第五从直三万贯求河中节度使,羽林將军孙赂弓箭库使刘希光二万贯求方镇。
  噹噹时也不过两三万贯就够了,而现在却要七八万?更让他觉得侮辱人的,就是那刘秉仁自己捨不得给钱,还求错了人,最后却要自己把他的前给补了。
  这算什么?合著你们个个都挣钱,就我李昌言一人买单?这么欺负人的?
  他自己作为镇遏使,月俸不过三十贯,一年收入不过四百贯左右,就这七八万贯,他得不吃不喝一百年都赞不到。
  当然,李昌言在扶风镇也不靠薪俸,他也捞钱,但在神策军,你要想有出息,想下面人捧你上位,那你就得撒钱。
  想要往上跑,你要权,就不能有钱。
  所以这些年下来,李昌言自己也不过就赞了个三万贯钱,没这笔钱他也不敢跑上头去要官。
  可现在这钱不够啊!
  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李昌符倒是想了一个办法:
  “要不咱们去借贷吧!”
  李昌言连忙摇头:
  “那些人的钱你但凡借了,这辈子想要还完,除非你大兄我能外放节度使!”
  ”做节度使?你看我老李家有这个命不!”
  “而且就算做了节度使,最后也是一场空。现在咱们弄个兵马使要个七八万,等后面再跑节度使,那要多少?那时候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咱们到镇后得还人家三倍!”
  “以前神策军就有人这么做,后来弄到振武军去做节度使了,为了把人家钱给还了,搜刮太甚,直接把人家弄譁变了,他们父子两个全被砍了!”
  “所以啊,借贷这事动都不能动!这就是饮止渴!”
  他弟弟李昌符不以为然,等真的咱们做了节度,只要笼得住兵,那些富商但凡敢来要一下钱,
  就直接把他们给沉河!
  还钱?还什么还?凭本事借的!
  但他也晓得自家兄长听不得这些,於是反问了句:
  “那兄长,咱们这七八万贯怎么办?”
  在场的臥龙凤雏们又群策群力开始想办法,但无非就是神策军搞钱的老几样。
  其中有人出来说道:
  “咱们也放贷!现在不是还有一段时间嘛!咱们將军费和镇遏使他们赞下来的三万贯合一起,
  咱们也放!”
  说著,这正將还补充了一句:
  “我听我那妻弟,就在內神策,他们上头放贷出去,几个月就弄到了十五万贯!”
  坐在那扇风的李昌言越听越躁,骂道:
  “都什么主意。就扶风这穷地方,和长安能比?长安的內神策都有中尉撑腰,咱们外神策有谁?你敢放给扶风的那些豪强们,你图人家利息,人家图你本金。
  “本来军费就紧巴巴,现在还弄去放贷,一旦军费收不回来,咱们在场的这些人都要死!”
  说到这里,李昌言自己嘆了一口气,无奈说了句:
  “看来咱们只能出镇到附近抢一把了!咱们这边最有钱的就是寺庙,要不寻一个,咱们半夜把它抢了,大伙平分!”
  可在场人都沉默了,毕竟寺庙背后都是有贵人和贵妇在的,去抢寺庙那还不如之接去抢本县的竇家呢!
  就在大伙沉默的时候,外头忽然有人传令:
  “镇遏使,张承业来了!”
  李昌言愣了一下,这杨復光的人来干什么?
  现在田令孜在左军中到处都是细作眼睛,这杨復光过来,这不是害了咱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