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56

  语,赵曦缓缓道:“妾前日读书,看到一个典故:汉文帝宠幸慎夫人,其在禁中尝与后同席,袁盎引夫人座。上大怒,袁盎前说道‘臣闻尊卑有序,上下乃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耳。主妾岂可同座哉?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豕乎?”
  这个故事说的是汉武帝宠幸慎夫人,让她和皇后同席,袁盎劝阻文帝,并以吕后拿戚夫人做人彘的故事为例说服了文帝。众妃嫔听到这里,哪里还不明白她的喻意,只是意外这竟是由赵曦提起。
  “忘尊卑,无规矩,向来是祸害之源,”明妃眼梢一挑,说道,“太子妃的故事说得真不错。”
  皇后笑笑,柔声道:“才几日不见,说话就长进不少,一套一套的。”赵曦掩唇笑道:“母后才华横溢,平日妾只有听的份,今日总算也长脸一回。”众妃嫔听了都笑起来。
  子虞自是尴尬,心底却也松了一口气:她所了解的皇后,是个一出手就要求一击必中的人。若她今天什么都无所表示,那才真正需要警惕。
  皇后借机敲打了子虞,也没有更进一步为难,内外命妇入宫拜贺,占去了她大部分精力。
  众妃嫔陪着皇后欢声笑语地闲聊,不知不觉快到午时,内命妇基本都来露了脸,妃嫔们纷纷请辞。子虞要出殿时,听见皇后问身边女官:“晋王妃怎么没有来?”口气略含不满。
  子虞突然发现,一上午都不见晋王妃觐见的消息。
  她怀着疑问,和殷美人又寒暄了几句后回了宫。没有刻意打听,到了下午,晋王府的消息自然传来了。原来晋王侧妃穆氏在除夕观烟火时摔了一跤,动了胎气,提前生产。这是晋王头一个子嗣,又生产不顺,晋王与王妃都留在府中,派到宫中传递消息的内侍先去了永延宫,然后才把消息传到了交泰宫。
  秀蝉把这个消息告诉子虞,悄悄观察她的神情,大多数步寿宫的宫人都猜测子虞听了这个消息会感到快慰,可她表情淡然,丝毫没有异色。
  “摔了一跤?”子虞蹙了下眉。
  秀蝉道:“听说是受了烟火的惊吓,侍奉的人照顾不周,不小心滑倒了,只能提前引产。这倒也没什么,只是听说孩子位置不正,极是凶险。”
  侧妃摔跤提前生产,正妃陪同,却连新年朝贺皇后都搁下了。子虞从中闻到阴谋的味道:足九个月的身孕突然受惊,本身就是一件蹊跷的事。
  她笑了笑,向秀蝉说道:“穆氏一向福泽深厚,定能逢凶化吉。”
  正文 第三十四章(四)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2-11 10:15:41 本章字数:2535
  秀蝉微怔,不知她说的是真话还是反话,又道:“皇后已派了老练的接生宫人去晋王府相帮。其中一个是皇后用惯的老人,据闻很有本事,妇人经她手生产的,都是母子安顺的。”
  子虞露出一个不出所料的微笑,随手挑起一卷经文,指给身边女官道:“到底是陛下的孙儿,这是我亲手抄录的,拿去佛前供奉,为未出世的孩子祈福。”
  皇后派去的人的确有着真本事。
  穆雪怀位不正,又提前生产,半个脚已经跨进鬼门关,那老宫人见了这样的场景,皱眉略想了想,就想出一个推揉的法子,把孩子的位置揉正。这法子极有风险,晋王迟疑不定。穆雪在产房里疼地面色发青,满头大汗,听侍女说了这个法子,怔忪了一瞬,就咬牙应了。
  老宫人手稳心定,用针下穴,又在穆雪的肚子上揉摸了半晌,沉声说道:“孩子的脑袋偏了一点,过会老奴将他揉正过来,娘娘蓄点力,法子虽然凶险,只要娘娘信任老奴,拼一口气,未必不能成。”穆雪疼了大半日,脑子分外清明,喘息道:“我早已习惯风险,你……不用怕,只管下手,我母子若能平安,必会报答你的恩情。”老宫人得了保证,这才放下心来施用手段。
  一直折腾到了天明,晋王的长子平安落地。
  清晨宫门初开,宫人就已传报喜讯。皇帝仔细询问了皇孙的情况,颁下大量赏赐以示重视。晋王入宫谢恩,恳请皇帝为长子命名。皇子的庶长子本没有这样的殊荣,但是接连两代皇家的子嗣单薄,晋王年过二十才得长子,皇帝欣然应允。
  过了五六日,礼官议了好几个名字上来,皇帝似乎犹豫难决。这日和子虞一起饮茶时,他笑着提及:“这个孩子生产时艰难,听闻哭声又特别响亮,不知该给他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才好。”
  他穿着绛纱袍,笑容蕴淡,一点都瞧不出是已经有了孙辈的人。他随手把疏册放在桌面上,子虞一低头就瞧见了。
  “该用哪一个?”他问。
  子虞抬起头,他专注地看着她,让她无法再装傻。低头仔细地看了一遍,她指着其中几个,娓娓说道:“芮,意为勃勃初生;昂,意为气势宏盛;戊,意为丰茂繁盛。这三个都不错,‘戊’有两全之感,又胜过前两个。”
  他合起疏册,立刻命人将拟好的名字传去晋王府。子虞想不到随口一说就下了定论。他转头看到她的神情,淡笑一声道:“前两日晋王入宫,我看他也属意这个字。”
  子虞的心扑通巨跳一声,脸上有些尴尬,半垂下眼,轻轻呷了一口茶:这会不会是一个试探?
  入宫之后,所有人都将子虞与晋王的过去视作一种禁忌,闭口不谈。他却主动提及,让她生出一丝微妙的异样来。
  他饮了一口茶,幽深的目光望向窗外:“太冷清了,多一个孩子也会热闹很多。”
  皇室人丁不旺,新出生的皇孙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孩子睁开眼,孩子哭声大,孩子很精神……这些话题在新年伊始占据大半个皇宫。看到皇帝重视这个孩子,妃嫔们也凑趣送了各式的东西去晋王府。子虞送的是一件玉佩,上面刻着 “韬”字,女官为这个礼物想了个极好的理由:“以戊为名,丰盛茂美,只是盈满则显不益,韬字,有剑衣和弓藏之意,正补名字不足。”这件礼物,即不出格,又不失礼,正和子虞的心意。
  元宵佳节,宫中也有亲眷探望的旧俗,子虞的亲人不多,罗云翦远在南国,入宫来的只有殷陵。
  殷陵入宫进献了一些精巧的小玩意,不论价值,胜在奇巧解闷,一看就知道用了不少心思。
  子虞见了她也感到欣喜,寒暄了几句,拿出事先准备的罗、绢、绸、棉。殷陵见了笑道:“娘娘再如此厚赏,妾可不敢再来了,别人都当我故意来打秋风呢。”
  子虞睨视她:“宰相的女儿,尚书的儿媳,区区秋风就被吹倒了?”殷陵噗嗤一笑,便不再推拒。
  两人絮絮说了会儿话,不由就绕到了晋王得子的消息上。殷陵恻恻笑道:“都传说那孩子吉星高照,后福不浅呢。”
  她的神情分明别有内情,子虞浅淡淡一笑,并没有询问的意思。
  殷陵等了半晌也没有等到预想的反应,又说道:“穆侧妃除夕去给正妃请安,在正门口摔了一跤,提前生产,挺着足九个月的身孕,身边侍奉的人居然照顾不周,这要放在普通人家倒也说得过去,放在王府,未免就显得匪夷所思。”
  子虞侧过头,宫女都已退远,她脸上含笑,仿佛乎谈论的是让人放松的家常:“晋王妃是这样没脑子的人吗?”
  “真让人想不透,”殷陵唏嘘道,“嫁入王府之前,侯家的这位就有聪慧的声名,不是不知轻重的人。可那孩子出生后,她闭门不出,如何叫人不疑心?”
  子虞哂道“这样说来,穆侧妃真是福缘深厚。”
  殷陵露出一丝诧异的神情来,她虽然和晋王侧妃穆氏只有几面之缘,却也大概能猜出那位的手段绝不简单。她低下头去,百回千转地一想,忽然醒悟:“莫非其中还有蹊跷?”
  “穆氏我有几分了解,”子虞叹息,“一不小心忽视了她,就要吃大亏。”
  唉——殷陵喟叹,这又让她想起自己的心事。
  两人都沉默了片刻,殷陵带着怜悯道:“当初听闻这事,妾就觉得不合情理。若真要除去侧室,怎会挑选自家的庭院,又选在这样的时期。如今庶长子获圣心宠爱,王妃的日子还不知怎么难过呢,说起来,在出阁之前,妾与她还有几分交情。”
  子虞微讶:“交情?”
  “京里官宦之家也不外乎那几家,女眷之间走动,自然就有几分交情了。”殷陵笑着解释。
  子虞点点头:“那也不妨走动走动。”
  殷陵吃了一惊:“可她如今是晋王妃……”她有些弄不懂子虞的想法了,按道理,这不是应该避忌的吗?
  “幼时相交的朋友少了一份功利,”子虞笑了笑,“嫡支未出,庶子占宠,若有友人劝解一二,也足叫人欣慰。姐姐若有空闲,去走动一下也是好的。”
  殷陵一直认真听着,心里又惊又疑,见子虞虽是玩笑似地口气,眼神却很认真,她也不敢怠慢,答应之后又闲聊几句,匆匆告辞去了。
  正文 第三十四章(五)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2-11 10:15:42 本章字数:1935
  到了中和节,宫中饮宴。皇帝特意嘱咐太子与晋王将皇孙带来。宫中张灯结彩,喜庆非凡。只是天不作美,寅时起就飘起了小雪,雪沫细细密密,撒盐似的。
  举宴在全真殿,子虞看着天色不好,提前出行。春寒的风带着雪,最是寒冷剔骨,走了一路就觉得身寒目饧,眼看前方有个亭子,就想去休息片刻。
  走得近了,才发现亭子里早有人了。秀蝉已经看清是谁,心下直呼不巧,却不得不虚应招呼:“前方是谁的仪仗,玉嫔娘娘想借地歇息一刻。”
  守在亭前的宦官听见“玉嫔”两字,神色说不出的古怪,不敢回应也不敢拒绝。坐在亭子里的年轻男子开口道:“请娘娘过来吧。”秀蝉行礼道:“晋王殿下。”
  睿定没有看她,把目光投向后面被宫女簇拥着的人身上。
  子虞也正好望向他,两人的目光在空中撞个正着,不过一瞬,便各自错开。
  “娘娘。”晋王妃魏蔷上前行礼。子虞笑着应她,仔细打量了她一眼,似乎清减了一些,面色平淡如水。她本来站在晋王的左侧,因为和子虞说话,特意走前了一些。晋王右侧站着一个妇人,穿着不同一般的仆役,面貌端正,身材丰腴,抱着一个襁褓,小心翼翼站着,眼睛时不时往这里看一眼,拘谨恭顺。
  说了两句闲话后,子虞看向那个襁褓,笑着说:“这就是戊吧。”
  “小名韬玉。”魏蔷回道,脸上有些踌躇,往晋王那里看了一眼,见他没有一点表示,招手招呼怀抱小儿的夫人,“过来给娘娘看一眼吧。”
  妇人哆嗦了一下,似乎被这温柔的声音吓了一跳。一旁的侍女露出不屑,催促她道:“王妃娘娘的话没有听到么?”妇人看向晋王,又转头看子虞,神色有些惶然。
  看她防备的样子,子虞身边的宫女都感到不满,秀蝉道:“入宫之前,难道没有人教过你礼数?”妇人委屈道:“小儿爱哭闹,穆侧妃说过,莫让惊扰了宫中的娘娘。”
  魏蔷听了面色一沉:“违尊者命,穆侧妃是这样教你,别再推三阻四,快去给娘娘看看。”
  妇人只有抱着孩子走上前。子虞低头看去,小儿不过一尺多的大小,包裹在软红的棉布里,只能看见小小的一张脸,五官凑在一起,依稀看出清秀的轮廓——是个让人一瞧就觉得欢喜的孩子。
  子虞忽然感到有点心酸,眼睛涩涩的,她眨了一下眼,轻柔地唤:“韬玉。”
  连连唤了两声,孩子仿佛感觉到了,慢慢张开了眼,乌黑的眼睛像是小小的黑葡萄,看着眼前的人发呆。妇人轻轻拍他,赔笑道:“这孩子平日最喜欢哭闹,在娘娘面前倒这么老实,真是缘分。”
  子虞展颜一笑,招呼宫女递上一个香囊,蓝底的锦缎,上面绣着一个福字。
  “这是我闲暇时绣的,里面放着干花,可以安神,就送给韬玉吧。”
  妇人不敢接,吱唔道:“如何使得,初生小儿,器物吃食都有讲究……”她未说完,步寿宫的宫女已经冷喝:“无知妇人,当我们娘娘是什么人?”
  妇人脸色一白。子虞挥退身边出声的宫女,不以为意地笑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