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邝玉森结婚半年后。大哥邝古生也成家了,同样是娶了一个寡妇(史小梅)为妻,还带来了一个小女孩(程妍婷)。看来兄弟俩都是苦命人,命中注定要娶寡妇,黄花闺女与他们俩无缘。
  兄弟俩成家后不到一年,就吵着要分家了。李别华对两个儿子做了几次思想工作,都没有任何效果,最后还是坚持要分家。正如俗话所说:‘树大分枝,人大分家。’
  李别华、邝玉森、谢春花与李志稳四人组成一个家庭,住在堂屋东北角的厢房里。这间房子大约有二十平方米,厢房里用木板分成上下两层(即楼上、楼下)。有两条门,前门通向堂屋的大厅,后门外边有一条小街。从堂屋的大厅迈进前门,可以见到右边靠墙壁的地方有一张挂着蚊帐的木板床,这是邝玉森与谢春花夫妻俩的床。左边摆着一个木制碗柜,窗户下靠墙边摆有两张木长凳,呈直角形摆放的。长凳前大约十五公分处有一个烧煤球的地灶。前门右边靠角落的楼板上有一个四方形的楼门口,有一架木梯斜放在楼门口,沿着木梯可以到楼上去。楼上窗户两边,面对面摆放着两张床,一张是李别华的床,另一张是李志稳的小床。
  邝古生与史小梅、程妍婷三人组成一个小家庭,住在堂屋西南角的厢房里。堂屋大厅的正北面是神龛,大厅的东南角住着一个寡妇(周英),她丈夫(李今生)是地主。李今生在土改时被土改队的队长枪毙了。女儿也出嫁了。西北角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大厅内在各自的家门口的旁边还建有一个烧柴的灶,一家煮好吃的东西,另外三家也有份,最少可以闻一闻香味。
  每天晚饭后。这四户人家都习惯坐在各自的房门口旁边的小木凳上休息,聊天,吹牛皮,讲笑话,讲国内外的大事。邝古生是最喜欢讲故事了,他常常讲一些战场上的故事。他曾经被国民党抓去当过几年兵,因此,他一提起打仗的事情,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其他的人也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有人去打断他讲故事。只有谢春花会说他两句:“大哥,你是不是又在吹牛皮。你刚才讲用步枪可以射穿并排在一起的十二个水桶,真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邝古生最讨厌别人怀疑他所讲的故事,因而生气地说:“娘子屄,你不信,拿一支步枪来,我试给你看一看。”谢春花见到大哥生气了,也就没有跟他再争论下去了。
  有一天晚上,大家又在一起聊天了。邝古生这次说的不再是战场上的故事,而是前几天他到镇上听来的消息:“以后,我们不用自己煮饭了”谢春花问:“自己不煮饭,到哪里去吃呢?难道大哥每天请大家吃吗?”邝古生盯了一眼谢春花后答道:“臭娘们,这你不用操心,全村的人都一起吃。”
  过了几天,大队支书(盘龙生)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来到李家村。盘龙生首先去了队长李嘉华家里,传达了人民公社的指示。
  李队长马上吹哨子,召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到村前的晒谷坪里集合。十分钟后,晒谷坪里黑压压的站满了人。李队长站在晒谷坪东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严肃地说:“请乡村们静一静,现在请盘支书讲话:”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盘龙生也站在那块大石头上大声地说:“乡亲们,我们国家不久的将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了,为了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及早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应当响应党的号召。从明天起,我们大队就要大炼钢铁了。因此,各家各户的铁器都要归公,还有农田和菜地都要交给集体,由生产队统一耕种。大家都到村里的大食堂去吃。”下面的村民们议论纷纷,过了一会儿盘支书接着说:“请大家自觉地把家里的铁器都交到大礼堂去,如果家里养有鸡、鸭、猪、羊等家禽、家畜,都要归公。否则,我们会派民兵到各家各户去搜查的。”
  村民们知道运动又来了。这是全国性的运动,势如破竹无法阻挡。唯有老老实实按上级的要求交出该交的东西,免得受皮肉之苦。
  谢春花惊慌失措地回到家里后。把房门紧紧地闩住,迅速到楼上去,把藏在儿子床底下的木箱子找出来。打开木箱,只见木箱里放满了破旧的衣服,在木箱底部有一个生锈了的铁皮盒子,里面装着好几百个银圆和一块金砖。这是父亲临终前交给她保管的财宝,并且再三嘱咐:“将来等你弟弟长大成人后,一定要交还给他,不得动用。春花,你要保住家里唯一的财产呀!千万不要落入外人手中。”此时,父亲的遗嘱在她耳边萦绕着。紧接着,谢春花用破布把铁皮盒子层层包扎好。随后,轻轻地走到楼下,揭开床底下地窖的盖,把铁皮盒子放入地窖侧壁早已挖好的洞里,再用泥土把那个洞封得严严实实,不留半点痕迹,也不向任何人透露秘密,包括家里的亲人在内。
  然后,她若无其事地从后门出去,锁上门,慢慢地来到屋后的猪栏里。猪栏里关着一头小猪,这是她三个月前,在镇上的市场里花了十几元人民币买回来的呀!辛辛苦苦养了几个月,没想到明天就要交到生产对去了。这头猪是家里唯一能卖钱的东西,原来打算养大后卖给镇上的食品站,多少也可以赚几十元,用来购买家庭的日常用品(油、盐等),还可以为可怜的孩子买一件新衣服准备过年。然而,这一切在一瞬间都化为泡沫,好象在做梦一样。谢春花看着躺在猪栏里的小猪,眼泪不知不觉从眼角流了下来。
  晚饭后,住在堂屋内的四户人家,没有像往常那样坐在家门口旁边的小木板凳上聊天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关好各自的家门,与家人商量明天的对策。李别华唉声叹气地说:“哎,交公就交公吧!反正我们家里世世代代都是贫农,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交。就是那头养了几个月的小猪,我有点儿舍不得。我们全家就指望养大这头小猪赚点钱,用来日常开支呀!”李志稳插嘴说道:“我们不交小猪给公家,我们今天晚上把猪藏起来行吗?”谢春花敲了一下儿子的小脑袋说:“尽出馊主意。全村子的人都知道我们家养有一头小猪,你不交,别人就不会来家里搜查吗?”说到来家里搜查,谢春花打了一个寒战,知道自己说漏了嘴,好在这里没有外人。谢春花看了一眼坐在身旁的丈夫,希望他能出个好主意,谁知道他只顾坐在那儿抽闷烟。后来,他才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春花,猪是你买来的,你看着办吧!我听你的。”谢春花早就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遇事没有主张的人,是个有勇无谋的窝囊废。等老头子去世后,这个家就由她做主了。
  夜深人静了。谢春花还没有睡着,在想往后的日子怎样度过,而丈夫却像一头猪一样睡得很熟。哪里知道妻子的心事呢?最后,她果断地决定,明天,还是老老实实把那头小猪交给生产队,免得他们来家里搜查,如果被他们搜到了那个小铁皮盒子就大祸临头了。
  第二天清早,谢春花与丈夫一起把那头小猪装进猪笼里,自觉地抬到了生产队的大礼堂里。队长早就等候在礼堂里了,见到谢春花自觉交出小猪,还表扬了他们夫妻俩:“你们起了个模范带头作用,多谢你们对我工作的积极配合。”谢春花说:“队长,你不要只顾说客套话,别忘了登记呀!”李队长回答说:“放心吧!不会忘记的。”
  谢春花把小猪和铁锅交给生产队后,心里反而塌实了许多,不再担心工作组的人员来家里搜查。
  从此以后,每天到吃饭的时候。李嘉华队长在村子的街头巷尾吹几声哨子,每家每户就会派一两个代表,拿大碗到村里的大食堂去端已经分好的饭菜。刚开始那几天,每天都有肉吃。好吃懒做的人希望天天都这样过日子,甚至还得意地说:“人民公社就是好,吃饭不交钱,而且还有肉吃呢!这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呀!”
  村民们吃饱喝足后,兴高采烈地唱着山歌跟随着队长(李嘉华),来到李家村后面的山坡上建造炼钢炉。按照人民公社的指示每个生产队必须建造一个炼钢炉,整个先锋大队有7个生产队,要建7个炼钢炉,而李家村属于第6生产队。建造工作在李嘉华的指挥下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村民们边干活,边说笑话,干起活来觉得轻松自在。李队长看到村民说说笑笑,开始时感到不太舒服,怕影响工作。后来,他意识到村民们并没有因此而耽误工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理睬他们了。
  两天后,李家村(第6生产队)的炼钢炉建造好了。与此同时,先锋大队的其他生产队的炼钢炉也都完工了。先锋大队的盘龙生支书在李嘉华队长的陪同下视察了李家村的炼钢炉,盘龙生支书满脸笑容。他对李家村的炼钢炉非常满意:“这是整个先锋大队建造得最好的炼钢炉。不仅外表美观,而且内部结构坚固,可以作为全大队学习、宣传的榜样。”盘龙生支书对李家村的炼钢炉赞不绝口。村民们听到盘支书的赞扬后,高兴地跳了起来,欢呼声在炼钢炉的上空飘荡。大家围着炼钢炉载歌载舞。
  李队长心里十分愉快,像吃了蜂蜜一样甜甜的。为了庆祝炼钢炉的建成,特意吩咐食堂的厨师多弄几个菜,全村的人都到大礼堂陪盘支书一起共进午餐。村里百来口人都挤在礼堂里吃饭,像过年吃团圆饭那样多么的开心呀!那热闹非凡的场面,李家村近几十年来从未出现过。
  午饭后,盘支书在村民的簇拥下又来到村后的炼钢炉旁。他对身边的李队长说:“今天的日子好,你赶快安排村民把炼钢的原材料都搬来,作好充分的准备。等下就点火开炉正式炼钢,要尽快完成上级分配下来的炼钢任务(每人40斤)。”李嘉华连连点头:“是的,是的,一切都按您的意思照办。”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村民把两天来交给生产队的铁器都抬到了炼钢炉旁边的空地上。邝古生与邝玉森兄弟俩抡起大铁锤把铁锅砸碎、砸烂,周英与谢春花负责把碎铁放入炼钢炉里,其他村民有的用斗车装来了煤球,有的挑来了干柴……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完成,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大家都在等待着盘支书的点火命令。盘支书仔细查看了风箱及灶的情况后,缓慢地走到炼钢炉顶端的平台上,亲手把一面五星红旗插在炉顶上。然后,郑重其事地宣布:“点火!”李队长亲自点燃了炼钢炉的火。顿时,炼钢炉上空浓烟滚滚,先锋大队的炼钢运动在李家村拉开了帷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