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5
的季节。
看到艳遇二字,先别急着两眼放电,也别让脆弱的心脏跟着狂跳。艳遇,虽算得上是一个暧昧之词,充满了诱惑,扬溢着异彩。但,请放开满脑子的许仙和白娘子、张生和崔莺莺,也别老想着潘金莲那根有意无意落在西门庆头上的晾衣杆,更别惦记着赶考书生巧遇的狐仙和鬼怪、放牛郎董永三生有幸逢着的七仙女……要知道,艳遇,绝对不应该只是一种仅限于异性间的狭隘行为。
曾记得在某个夏日,看到一个极致的女人,一件街边小店随处可见的款式居然被伊穿出了夏奈尔一般独特而尊贵的气质来,那一瞬的艳遇便令身为同类的我的目光巴巴地追随了伊几条街巷而久久不舍离去。谁说女人之间必然缺乏欣赏的气度和眼光呢?当然,同类间的艳遇都不过只是一场仅止于艳羡的历程,养眼而已,真正的艳遇自然还是存在于异性之间的。
在每个仲夏天,我们还都将逢着那个传说中的七夕之夜,朗朗的月光,婆娑的藤影,遥望牛郎织女在星汉间甜蜜相会,“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吟几句少游的诗句,在蛙鸣虫吟的唱和里,心儿也便带着永沐爱河的美好愿望飞翔到风中艳遇去了。
旧时的江南女子在七夕还曾有一习俗——“以凤仙花染甲为饰”,现代的我们失了这样的乐趣,却也少了那样的麻烦,只需往美甲店小坐片刻,不多时一双美甲便逞现在了我的眼前——金灿灿的底子、以黑色细线勾描出各异的花型,一举手一投足便是花“指”乱颤,这般的招展撩人,又岂能错失了艳遇的美妙滋味?
“俏冤家,在天涯,蛾眉淡了谁教画?”又想起汉卿的这几句曲来,竟是一脸的灿烂:酷暑炎天何处乐?自是艳遇最怡人。不知没有了艳遇的夏,又该是怎样的寂寞呢?
凉呀凉
春日霏霏,秋日绵绵,而夏,一提起便就是烈日炎炎,大汗涔涔,难见一丝的风,偶然才飘过几片如纱一般的薄云,天空就像一间被擦洗得窗明几净的屋子,骄阳得以无遮无拦地肆虐。叶儿蔫了,花儿也耷拉下原本趾高气扬的小脑袋。走在街上,人总像骆驼祥子一般的无奈。在这样的时候,还有谁会再忆起夏曾有过的清凉呢?
“听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绿叶催黄……”,年少时的夏日其实还是挺惬意的,不必上课的日子里,尽可以悠闲地孵在家里哪儿也不去,闷了哼上几句歌,让声音像山泉水潺潺地淌开,清清的,凉凉的,自有蝉儿在窗外唱和。长大以后的夏日午后,在人最困倦的时候,也不必多少声道的立体声环绕,只须一只小小的p3插耳,一唱三叹的《游园惊梦》、《霓裳羽衣》便与世隔绝般袅袅地传来,恍恍惚惚间,人便直奔那牡丹亭或是长生殿而去了。于是,阳光就在不惊不喧中悄悄地滑过,时光亦在不急不徐里偷偷地溜走,日子也就是清清的,凉凉的了。
“珠帘凝翠露华浓”,“清风穿庭时带香”,这两句诗总会在夏日浮上我的心头来。记得小的时候,在老宅的厅前纳凉,一听到邻家的风铃微微地响起,便觉有穿堂而过的风夹带着夏所特有的滋味柔柔地拂上了自己的脸和身,再一并柔柔地拂进自己的心。重门外的柳色虽被灼晒得现出了干涩的模样,色却依然浓翠,如结珠而垂的帘,为人遮挡着浓烈的暑热。日落后,往地上泼洒整桶整桶的井水,一天井的毒热在冰凉的井水面前也不得不退身而去了。
有月的夜里,天井里月光一地凉如水,房间里,透过花窗漫进来的月光更如水如幻一般将人连同整个的神魂一并浸了个清透,凉凉的,幽幽的,于是,那一个仲夏夜的梦便也是凉凉的,幽幽的了。能枕雨而眠的夏夜更是充满了凉意,只是现代建筑在缺失了瓦和檐后,便也就失去了许多的雨趣。所幸尚还有蕉和竹,可略作稍稍的补偿。悉悉索索之声,总以为那是旅人的脚步,吧答吧答的音,教人又念起了归人的马蹄。这样的夜,必是在那古道驿桥边徘徊难行的了。如此的物我两忘,更焉知寒暑?
曾在某天心血来潮地去走了一回旧时熟识的小巷,却发现,随着世界变得越发的火热,人已越发地难寻曾经的清凉了。我们将自己设置在一个个恒温的世界里,却全然不顾外面的世界是这般的无奈。小巷寂闷如罐,唯有只只空调发着嗡嗡的声,散着灼灼的热,人行其间,无端地便就生出一种无处逃遁的悲凉之情来,记忆里那熟识的纳凉场景已然不复存焉。
清凉对夏来说已是一种奢侈,一如清凉对心来说是一件奢侈之事一样。曾经的人们哪怕捧着一杯滚烫的白开水坐在门前的石阶上,伊仍可以让自己感到沐着和风,消受着清凉,而今的我们行和坐都在空调间,只是,空调也许可以将人周围的空气控制在最适宜的温度,却绝对无法让人的心臆随之而清凉下来。我们的汗出得是越来越少,但,暑热散尽后,心却依然无法清凉。
就像俗和雅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心态那样,凉和热同样若此。凉不是阴寒,亦非郁冷,“火中生莲花”,这才是真正的清凉之境。“心定自然凉”有一句老话也是这样说的,恰暗合了那一句禅谒——“灭却心头火自凉”,想来这必是凉之最高境界了——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是的,凉呀凉,就跟安禅一样,凉,不在远处,就在你心。
秋天的童话
在这个秋天姗姗来迟的时候,我正被《秋天的童话》包围:“秋天的落叶一片一片,不停牵动我心弦……”
声音有些颓废,而颓废似乎是最与秋相符合的调调——我愿呼之为“秋天的童话”。
有人说,童话是童年时期的相信。我想说,童话,是与现实遥相呼应的美妙梦想,因其单纯而容易让人感动。
是秋天了,我又走进了一些旧园——可惜,这些秋天的园林,却满是欢腾的气息。——虎丘,庙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拙政,菊意在万众瞩目下已开得疲惫;留园,恰“袅晴丝吹来”,只是庭院未闲……我在人流中细细寻觅那旧园的秋意,金黄的日光,清丽的丝竹,一如既往地如江南晨间的薄雾淡烟一般迷离,可惜,不再颓废,而那些本应在花厅中依着红木桌椅围坐吟唱的人们,也已被眼下欢腾的时光暗自流转,花褪春隐。
秋园闹腾得仿佛春天,哪怕场景已失姹紫嫣红,却让人分明听到了它的“滴溜圆转”,看到了它的“行云流水”,这所有的一切似乎已离我那呼之为“秋天的童话”相距甚远。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爱在秋天“忧愁不能寐”的人,也不怀“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忧伤,我只是怀念并欣赏那一种秋天所特有的虫鸣木瑟的淡淡颓废。可是,这些童话般的颓废秋意在秋天的苏州园林里,已被欢腾的人声淹没遮盖。
“知道为什么前几天的台风没能席卷苏州吗?因为苏州是块福地……”一老者欢天喜地的大声嚷着,自问自答。我笑,是啊,福地,所以才会引来了这么多趋之若鹜的观光客。然而,我又甚是担心,担心这般欢声笑语的他们能否从这走马观花中真正读懂或是领会到一些什么。今日之秋园,在创收了太多的同时也一并丢失了太多,生活远比童话更富色彩,只是,现实往往也让童话渐行渐远。
有一片染黄的杏叶飘落在我的肩上,于是,它又牵动了我对那一片童话般的枫林的期待,我以为,有一些颓废,已是童话!
这《秋天的童话》还在我的耳畔喃喃如呓语:“……想你的冷夜对月呜咽,回忆的感觉一秒一天,牵手的画面闪在眼前,秋天的童话何以再写!” bookbao8 想看书来
秋思
由灿烂而转亮橙,再转艳红,后成粉紫……就这样看着它渐渐地淡去、淡去,直到“疾似下坡车”般淡成一个灰白色的影子,突然地就想起了一个书法上的用词来——淡墨拓。就是这仿似淡墨拓就的夕阳,让我总要联想起那首被众家叹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来。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仅此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便就有那么一股子的孤寂和苍凉自心髓透出,于是,常常地就要嘘唏、并觉潸然,这份感受每每在看到那抹夕照淡去时尤甚。我想,这里最打动人处也许就在那个“断肠人”了吧,“他”是谁并不重要,或者说“他”本就是每个人心底藏留着的一个影子,在蓦然回首的一霎那伊人就会出现在夕阳消尽处。
记得白朴也有过一首《天净沙·秋》的曲子:“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就像一位善调颜色的画家一样将秋天的衰飒之景描述得极是到位,但,总让人觉得缺失了一点什么,我想,这里缺的必是心的共鸣和震憾了,而最能打动人的总是人和人情,最能感染人的也总是人和人情。人在红尘中,又岂能不关情?所以,马致远的《秋思》实在是青出于蓝,而更甚于蓝。只这寥寥二十八字,却以淡墨构尽了浓意。
秋天的黄昏,于小桥流水间踟躅,总喜欢在不经意间抬头看一眼夕阳,并在这低斜西沉里忆起这首曲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实,不一定非得斯人羁旅在外,有时候,人,还在红尘内,心,却早已跳出了红尘外,独自旅行到了很远很远……bookbao8 最好的txt下载网
秋香
有一本片子,名为“满城尽带黄金甲”,然在金秋八月,这场景你确实可见。
也许是一夜间,也或者只是一个霎那,一树树的桂竟全开了,黄灿灿的是金桂,素雅雅的是银桂,红澄澄的该就是丹桂了,这些深浅不一的桂色仿似一件件金镂衣,直装饰得秋天金甲尽披,弥漫的香气更是充盈了天地,让人不由得便就要联想起那个著名的丫环名字来——秋香,这实在是我一时之间所能联想到的一个极恰当的形容秋天的名词了,尽管听起来有点俗艳。
可秋天的确是香香的,那是一种不同于春天的香氛,满透着圆熟的气息。欢喜地在一片片蛙声里闻一畦畦的麦香,这香是清清的;心动地在一丛丛菊黄间品一只只蟹香,这香又是鲜鲜的……而最是人间芬芳,“染教世界都香”的必是那“天香云外飘”的桂香了。清人李渔说:“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而在那一句句的诗里,伊同样地被描绘成一位仿似不沾人间烟火的仙子——“绝怜月殿好根荄,流入人间次第开”,“半醉凌风过月旁,水精宫殿桂花香”……
其实,这桂花倒是最平易质朴而融有烟火气息的东西,自古世人就好将伊入馔,或制作进糕点,或泡沏成茶饮;更有那家喻户晓的桂花糖炒栗子,剥来香香艳艳;人还爱将伊酿制成酒,喝着醇醇酽酽,老饕东坡赞之曰:“色香味超然,非世间物也。”最爱听的也正是那一句弹词:“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问询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而做上一罐桂花蜜,那么,一年到头的日子也就甜美得像蜜一样了,恰应了那一句歌词——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是那嫦娥所掷也好,是移从月里来也罢,这亦俗亦仙的桂,或插案头清供,或栽园里闲赏,看伊流金溢彩的风姿,闻其馥郁馨暖的蜜香,莫不是怡心悦情,侵心蚀骨。就这样甜甜的、腻腻的香过一段时日,待风飒飒掠过,看抖落一地的金黄花屑,星星点点,浅浅碎碎,那陨落的余香则又似一地浮动的相思,相思不也是甜甜的蜜蜜的么?说起来这桂还真的与那相思有些些牵连的呢,据传,唐太宗有个名唤徐惠的贵妃,因太宗逝后思郁成痴,终至以身殉情追随太宗而去,后人念其写过一首桂花诗而封之为桂花花神——“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这份相思不正如这一段秋香般侵心蚀骨得教人感动么?
“独占三秋压众芳”,桂喻徐妃,是徐妃的幸事;秋有桂香,则该当是我们的幸运了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秋怀
到底是秋暮了,这经历了丰收喜悦的秋暮晨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凉意在恣意地穿来穿去,让人的心也随之而轻闲、清亮起来。
有一些声音在唱,那是暮秋的风;有一种身姿在舞,那是暮秋的雨。暮秋的风总是凉凉的,不管很轻还是沉重;暮秋的雨也总是凉凉的,不管很疏还是极密。就在这般的凉里,落下一地凋衰的黄叶,远远地望着,或是轻轻地踩过,才发现有一种洁静并非一层不染。
阳光开始淡薄了,一付从容的样子;云儿也是慵懒的,有些悠闲的散漫;空气里满是清高的味道,很有些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