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1
【出处今译】
难道没有听说过擒贼必须先擒王,捉虎必须进入虎穴。不要让贼王太多,这样贼就容易成事,不要让穴多,使老虎偷偷地活下来。
作品相关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1,而消其势2,兑下乾上之象3。
【注释】
1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2而消其势:势,气势。
3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古兵法】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今译】
如果不能克服敌人刚强的力量,就可以削弱敌人力量的来源,从履卦的原理出发,分离至刚至阳的乾的力量。
【出处】
“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西汉;8226;刘向《淮南子;8226;精神训》)
【出处今译】
所以用开水阻止水沸腾,水不会停止翻滚,真正知道它翻滚的原因,不过是把火去掉罢了。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1,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2。
【注释】
1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2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按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古兵法】乘其阴乱,乘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日每人宴息。
【今译】
乘混乱之际,利用小势力力量弱小和没有主导的局面,使他们归顺我方,就像已经走向黄昏要长息了。
【出处译文】语源和意源不详。公元前6世纪希腊寓言家伊索的《伊索寓言;8226;渔夫》中讲的是混水摸鱼的故事:一位渔夫在河里捕鱼时,先拦河张网,然后用绳子拴上石块,面向鱼网击打水底,鱼吓得到处乱游,有些撞进网里。当地有人见渔夫这样做,责怪他把水搅浑了,使人不能喝到清水。渔夫说:“若不是把水搅浑,我就捕不到鱼,捕不到鱼,我就得饿死。”
有人把它作为“浑水摸鱼”的来源。我们认为寓言译介到中国来的时间与《三十六计》成书时间的先后关系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1;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2。
【注释】
1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2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顺事。
【按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如。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墓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古兵法】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今译】
保持阵地原形,保留完整的既定阵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妄动,要在他困惑时转移主力。
【出处今译】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五回:“这贲四巴不得要去,听见这一声儿,一个金蝉脱壳走了。”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这个叫做‘金蝉脱壳计’:他将虎皮盖在此,他却走了。”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1。剥,不利有攸往2。
【注释】
1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
2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外名日‘;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意为:剥卦说,有所往则不利。
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按语】
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矿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古兵法】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今译】对付小股敌人,要围困起来,将其消灭。如果让他们走掉,便极不利于我方追击。
【出处今译】
“关门捉贼”的语源无可远考。大概最初的出处为《三十六计》。其意为:把门关上,才能将进屋偷东西的盗贼捉住。用在军事上指对于小股敌人也可采用包围、断后的办法来歼灭。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1,利从近取,害以远隔2。上火下泽3。
【注释】
1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
2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3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环无穷。又‘;睽‘;,乘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下泽,两相离违、矛盾。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按语】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睢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古兵法】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今译】
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时,攻取靠近的敌人就有利,越过近敌去攻取远敌就有害。火向上烧,水往下流,是我方与邻近者乖离的情形。
【出处】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出处今译】
大王不如交好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样,得了一寸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寸土地,得了一尺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尺土地。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1。困,有言不信2。
【注释】
1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2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基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按语】
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
【古兵法】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今译】处在敌我两个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