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2
之间的小国,当敌方威胁它屈服时,我方应立即出兵援助,以借机扩展势力。
【出处】“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人自颠转,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左传.僖公五年》)
【出处今译】(公元前658年),晋国大夫荀息建议晋献公,用屈立所产的名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送给虞国,以借用虞国的道路进兵去攻打虢国。晋献公说:“这名马和美玉是我们晋国的珍宝!”荀息答道:“如果能够从虞国借到进兵的道路,这些珍宝如同暂时藏在外面的府库一样,(宝物早晚都是自己的)。”献公说:“虞国有个忠臣宫之奇,他一定会阻拦这件事。”荀息说:“宫之奇为人怯弱,不可能强力规劝。况且他从小在虞君身边长大,虞君对他比较亲昵,即使宫之奇劝阻,他也不会听他的。”献公于是派荀息到虞国去借道。荀息对虞公说:“冀国大逆不道,首先侵占虞国的颠囹,再掠冥地。虞国奋起反抗,击败冀国,这完全依靠您的英明圣德啊。现在虢国野心勃勃,不断潜派部队扰乱我南方边境,所以请借进兵的道路,以讨伐虢国。”虞公答应,并且还提出发兵充当先头部队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不听,于是起兵攻虢。这年夏天,晋国大将里克、荀息带领军队与虞国的军队一起,讨伐虢国,很快占领了虢国的下阳。
(3年后)农历12月丙子日,晋消灭了貌国。虢公丑逃奔洛阳。晋军回师,驻军于虞国,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把虞国消灭了。
作品相关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1,曳其轮也2。
【注释】
1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2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济‘;。既,已经;济,成功。本卦初九?《象》辞:‘;曳其轮,义无咎也。‘;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按语】
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则知精兵之所有。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首策也。
【古兵法】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今译】频繁地更换盟军阵容,抽调盟军阵容的主力,等待它自己败落,然后再乘机兼并它。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出处】“殷纣……力能索铁舒钩,抚梁易柱,步捉猛兽,手接飞鸟也。”
【出处今译】殷纣王力大无比,能够使铁成绳状,能够使铁钩伸直,能够手托房梁换柱子,能够步行捉猛兽,能用手抓飞鸟。
唐朝张守节《正义》引《帝王世纪》:“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后世多作“偷梁换柱”,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如《红楼梦》九十七回:(李纨)一头走着,一头落泪,想着:“……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到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1。刚中而应,行险而顺2。
【注释】
1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2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按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古兵法】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今译】强者制服弱者,要用警告的办法来诱导他。主帅强刚居中间正位,便会有部属应和,行事艰险而不会有祸患。
【出处译文】“指桑骂槐”原本是比喻,比喻指着张三骂李四。兵书《三十六计》将它演绎成间接训戒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
《金瓶梅词话》六十二回:“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俺娘这屋里分明听见,有个不恼的?”
《红楼梦》一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1。静不露机,云雪屯也2。
【注释】
1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2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此卦象为雷雨并作,环境险恶,为事困难。‘;屯,难也‘;。《屯卦》的《彖》辞又说‘;云雷,屯。‘;坎为雨,又为云,震为雷。这是说,云行于上,雷动于下,云在上有压抑雷之象征,这是屯卦之卦象。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奇不意而获胜。
【按语】
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假病昏以诛曹爽,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则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或日:假痴可以对敌,并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侬智高时,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钱尽钱面也。左右谏止,傥不如意,恐沮师,青不听。万众方耸视,已而挥手一掷,百钱旨面。于是举兵欢呼,声震林野,青亦大喜;顾左右.取百丁(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帖丁(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酬神取钱。‘;其后平邕州还师,如言取钱,幕府士大夫共祝视,乃两面钱也。
【古兵法】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今译】宁愿假装不知道而不采取行动,而不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冷静,不露出真实动机,如同雷霆掩藏在云雷后面,不显露自己。
【出处】……自古诡道。存之则余诡不复增矣,废之则使贪使愚之术从何而使哉?
【出处今译】……(这些都是)自古以来的诡道。只有保存它,剩下的诡诈之道就不会再增多了,若废弃不用它们,那些使人贪财使人愚昧的方法又从哪里施行呢?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1。遇毒,位不当也2。
【注释】
1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2遇毒,位不当也:语出《易经.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震为雷,是既打雷,又闪电,威严得很。又离为阴卦,震为阳卦,是阴阳相济,刚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并用,严明结合,故封名为‘;噬嗑‘;,意为咀嚼。本卦六三.《象》辞:‘;遇毒,位不当也。‘;本是说,抢腊肉中了毒(古人认为腊肉不新鲜,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为六三阴兑爻于阳位,是位不当。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敌入受我之唆,犹如贪食抢吃,只怪自己见利而受骗,才陷于了死地。
【按语】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苌诸人怂秦苻坚侵晋,以乘机自起。
【古兵法】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今译】故意(露出破绽以)使敌人觉得方便(进攻我方),引诱它深入我方,然后截断它的后援和接应,使其陷入绝境。(敌人抢腊肉而)中毒,便会失去原有的地盘。
【出处】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孙子;8226;九地篇》。
【出处今译】将帅向军队布置作战任务,要像使其登高而去掉梯子一样,使军队有进无退。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1。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2。
【注释】
1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句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
2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易经.渐》卦。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艮为山。卦象为木植长于山上,不断生长,也喻人培养自己的德性,进而影响他人,渐,即渐进。本卦上九说‘;鸿渐于陆,其羽可为仪,吉利,‘;是说鸿雁走到山头,它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已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按语】
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发,使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古兵法】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今译】树上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