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3
花,是由“铁树开花”转化而来,原意为不可能开花的树竟然开起花来了,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兵书《三十六计》上把它作为制造声势以慑服敌人的一种计谋。铁树也开了花,变不可能为可能,所以能够制服敌人。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1,渐之进也2。
【注释】
1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2渐之进也:语出《易经.渐》卦。(渐卦解释见前计2)本卦《彖》辞:‘;渐之进也。‘;意为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易经.渐》卦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循序渐进。
【按语】
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暂客,能立足者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而为主矣。故反客为主之局:第-步须争客位;第二步须乘隙;第三步须插足;第四足须握机;第五乃为主。为主,则并人之军矣;此渐进之阴谋也。如李渊书尊李密,密卒以败;汉高视势未敌项羽之先,卑事项羽。使其见信,而渐以侵其势,至垓下-役,-亡举之。
【古兵法】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今译】乘着有漏洞就赶紧插足进去,扼住它的关键要害部分,循序渐进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
【出处今译】我比较研究了我方与对方的形势,就有了变客为主和变主为客的方法。
作品相关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1。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2。
【注释】
1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对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明智的敌人,就打击他的情绪。
2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语出《易经.渐》卦。(卦名解释见计‘;树上开花‘;注2)本身九三《象》辞:‘;利御寇,顺相保也。‘;是说利于抵御敌人,顺利地保卫自已。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
【按语】
兵强将智,不可以敌,势必事先。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势,如六国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币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辽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体,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践以西施重宝取悦夫差,乃可转败为胜。
【古兵法】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性。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今译】对于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于有智慧的将帅,就打击他的意志。将帅斗志沧丧,兵士颓废消沉,敌人的气势必然会自行萎缩。利用这些方法来控制敌人,可以顺利地保存自己。
【出处】晋献公伐虞、虢,乃遗之屈产之乘,垂棘之壁,女乐二八,以荧其意,而乱其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出处今译】晋献公准备讨伐虞和虢两国,便先给两国国君赠送屈产(晋国领地,产良马而著名)产的良刀,垂棘(晋国领地,以产美玉著名)产的美玉,以及年轻的歌舞妓,以荧惑他们的意志,扰乱他们的政治。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1;刚柔之际2,奇而复奇。
【注释】
1虚者虚之,疑中生疑: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全句意: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疑惑。
2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雷雨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生,故卦名为解。解,险难解除,物情舒缓。本卦初六.《象》辞‘;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敌我交会,相战,运用此计可产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按语】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恼惧。以张守圭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版干裁立,敌又暴至。略无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守圭日:‘;徒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而退。又如齐祖廷为北徐州刺史,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廷不关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座街巷,禁断行人鸡犬。贼无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设警备。廷复令大叫,鼓噪聒天,贼大惊,顿时走散。
古兵法】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今译】兵力空虚时,愿意显示防备虚空的样子,就会使人疑心之中再产生疑心。用这种阴弱的方法对付强刚的敌人,这是用奇法中的奇法。
【出处译文】语源不可考。历史上以“空城计”退兵的不少,最早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以“空城计”智退楚军的历史记载,但其影响远远不如孔明的空城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中,诸葛亮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的故事是最为典型的。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此故事在民间盛传,民间艺人多用“空城计”之名来演绎此故事。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疑中之疑1。比之自内,不自失也2。
【注释】
1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
2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比,亲密相依。本纷六二。《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按语】
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古兵法】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今译】在(敌方)疑阵中布(我方)疑阵,即反用敌方安插在我方的间谍传递假情报,打击敌方:(这是利用常理)因此辅助内部,便不会导致自己的失败。
【出处】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孙子.用间篇》
【出处今译】所谓反间,就是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1。童蒙之吉,顺以巽也2。
【注释】
1人不自害,受害为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正常情况下)人不会自我伤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这种常理)我则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么离间计就可实行了。
2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语出《易经.蒙》卦(卦名解释见第十四计注)。本卦六五.《象》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本意是说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为柔顺服从。
本计用此象理,是说用采用这种办法欺骗敌人,就是顺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
【按语】
间者,使敌人相疑也;反间者,因敌人之疑,而实其疑也;苦肉计者,盖假作自间以间人也。凡遣与己有隙者以诱敌人,约为响应,或约为共力者:皆苦肉计之类也。如:郑武公伐胡而先以女妻胡君,并戮关其思;韩信下齐而骊生遭烹。
【古兵法】人不自害,受害必其。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今译】人不会自己伤害自己,若受到伤害,必然是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离间计就可以实行了。这样,就如同蒙骗幼童一样,蒙骗敌方,使他们为我方操纵。这是吉祥之兆。
【出处译文】孔明曰:“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用“苦肉计”最早的记载见《吴越春秋;8226;阖闾内传》中要离断臂刺庆忌的故事。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1。
【注释】
1在师中古,承天变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讲释见前第二十六计注)。本卦九二.《象》辞:‘;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是说主帅身在军中指挥,吉利,因为得到上天的宠爱。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将帅巧妙地运用此计,克敌制胜,就如同有上天护佑一样。
【按语】
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结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赏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复前博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师反攻,遂大胜。皆连环之计也。
【古兵法】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去,如天宠也。
【今译】敌人兵多将广,不可与之硬拼,应设法让他们自相牵制,以削弱他们的实力。三军统帅如果用兵得法,就会像有天神佐佑一样,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
【出处】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法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一计攻破,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
【出处今译】庞统怂恿曹操把战舰用铁链勾连起来,然后纵火焚烧,使之无法逃脱,这就是连环计。连环计就是让敌人自己牵制自己,然后再去谋取。用一条计谋使敌人自己牵制自己,再用一计进攻敌人,两条计谋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摧毁势力强大的敌人。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全师避敌1。左次无咎,未失常也2
【注释】
1全师避敌:全军退却,避开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