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7

  小摊贩的邻居(手指杜克):事情是他惹起来的,他上来搬掉了老赵的凳子,害老赵摔了一跤。
  小摊贩:我的尾骨肯定摔断了,头上也被他打起了包,哎哟---我要上医院,医药费他要出。
  杜克:是你先开口骂人。
  警察(对杜克):你在哪个单位工作?
  杜克:还没工作。
  警察:身份证拿来看。
  杜克:还没办下来。
  警察(厉声地):你给我老实点,站起来!
  高洁(讨好地):警察叔叔,不要生气,是我们错了,原谅一次还不行嘛?
  警察(反感地):你是他什么人?
  高洁:我们是同学。(见警察怀疑地看着她,又补充了一句)我们是大学同学。这是我的学生证。
  高洁把学生证递给警察看。
  警察拿过学生证看了看,脸色顿时缓和下来。
  警察(和颜悦色地):你们是武大的?
  高洁、杜克:是呀。
  警察(用武汉话自言自语地赞叹):武大滴?啧啧。(改用普通话)好了,今天的事就这样了,你们回去吧,以后不要和小市民一般见识,要注意自己的大学生形象。
  高洁、杜克(喜出望外地):谢谢警察叔叔。
  小摊贩(惊讶地):啊?你说算了就算了?他打伤了人,不赔医药费,别想走。
  警察:闭嘴。事情还不是你惹出来的?人家是大学生,怎么可能会惹你?
  小摊贩:他不赔医药费,别想走。(忽然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哟,我的骨头断了,我的骨头断了。
  警察(用武汉话):大学生是国家滴栋梁,你晓不晓得?武大是么事学校,你晓不晓得?你龟儿子一万年也考不上!你个小婊子养滴!下次再敢欺负大学生,看老子么样收拾你!
  小摊贩索性躺到地上。
  小摊贩(用武汉话):武大又么样?大学生就可以打人?他不赔钱,他就莫想走。
  警察(用武汉话):你要这样说,你就困到这里,有种莫起来。(用普通话招呼站在门边的年轻警察)小刘,跟我出去一趟,把他的摊子抄掉!他占道经营,早就该抄掉他的摊子。
  小摊贩闻言,一骨碌爬起来,飞快地跑出去。邻居也跟着跑出去收摊子。
  警察、杜克、高洁三个人相视一笑。高洁走上前,握着警察的手。
  高洁:叔叔,谢谢你。
  警察慈爱地抚摸了一下高洁的脑袋。
  警察:我女儿成绩也不错,明年就高考了,她做梦都想考上武大。
  第十五章 苦难人生
  湖南邵阳一个小山村。张梅家。
  一条崎岖的山路通往大山深处,路旁有一户残破不堪的人家,屋顶正冒出炊烟。
  屋内灶台上放着一只碗,里面有两个煮熟的鸡蛋。张梅的弟弟(九岁)伸手去拿鸡蛋,张母照他手背上打了一下。
  张母: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这是煮给姐姐吃的,你怎么能偷吃?
  弟弟:我好多天没吃鸡蛋了。姐姐一回来,我就没有鸡蛋吃了,都给她吃了。
  张母:姐姐生病了,需要营养。
  弟弟:你别说那么多,你就是偏心。要是爸爸在世,才不会这样。
  弟弟哭闹了起来。张母正要打他,画外传来张梅的叫声:
  张梅:妈妈---
  张母狠狠地瞪了弟弟一眼,快步走进张梅的房间。
  张梅此时正无力地半倚在床头,手上捏着一封信,床头上还放着好几封已经启封的信。她脸上明显有泪痕。
  张梅:妈妈,鸡蛋让弟弟吃吧,我胃口不好,吃不下。
  张母心疼地帮张梅擦去泪痕,她知道张梅是在看了信后有了心事。
  张母:你谈男朋友了?
  张梅:没。
  张母:这个给你写信的男生不是你男朋友吗?那怎么对你这么好?
  张梅(郁闷地):不是。
  张母:不是?那他怎么给你写这么多信来,还寄了50块钱给你?你要对妈妈说实话!
  张梅:不是啦,人家有女朋友啦。人家那么优秀,又帅,又有才华,人又好,又是大城市的,怎么会---看得上我。。。。。
  张梅说到这里,眼圈一下子变得通红。
  张母(担忧地):你是不是喜欢上他了?
  张梅咬着嘴唇,不肯回答。
  张母:孩子,听妈一句话:龙配龙,凤配凤,跳蚤配臭虫。这些城里的人家,我们高攀不上。在学校,就该一门心思读书,以后这个家,全得靠你----(哽咽着)我们家命苦啊,要是你爸爸还在世。。。。。。
  张梅(带着哭腔):妈妈,你别说了!
  此时屋外传来邮递员熟悉的自行车铃声。
  邮递员:有人在家吗?
  张母、张梅同时应声:在!
  邮递员:张梅的信!
  张梅连忙跳下床来,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张梅:来了。
  张梅家。门外。
  张梅从邮递员手里接过信。
  张梅:谢谢你哈,张叔叔!
  张梅一转过身就赶紧拆开来看。
  邮递员:好漂亮的字呀,是不是你的男朋友写的?
  张梅不好意思地冲邮递员笑了笑,边往屋里走,边急不可待地看信,她忽然惊讶地站住了,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张母(关切地):怎么了?
  张梅(难以置信地):他说他放寒假要来家里看我。。。。。。
  第十六章 赶鸭上架
  小山村前的山路。
  一辆手扶拖拉机驶入镜头。杜克坐在车上,用好奇的眼光欣赏着周围的景色。驾车的是这个村的村长,他热心地对着后座的杜克说:
  村长:前面就是了。你看,好多人都在村口迎接你呢。
  小山村村口。
  张梅一家正在翘首以盼,边上围着一大群看热闹的妇女和小孩,显然,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平时很少有外人来。
  张梅的弟弟:看,来了!
  张梅两手紧紧攥着衣角,强掩内心的激动。
  车子在人群前停下,人群中发出喧闹声。杜克没有料到会有这种场面,顿有受宠若惊之感。张梅快步迎上前去,伸手欲拉杜克下来,张母在身边拉了她一下,张梅连忙把伸出的手缩了回去。
  杜克敏捷地跳下车来。
  张梅(对杜克):这是我妈妈,这是我弟弟。 (提高音量对妈妈说,显然是想说给大家听)这是我们武汉大学著名的校园诗人---杜克。
  杜克听张梅这样介绍他有点飘飘然,但他诚实的本性唤醒了他。
  杜克(羞涩地向众人):别听张梅乱说,我只是会写几句歪诗而已。(转脸对张母和张梅弟弟)伯母好!小弟弟好!
  农妇甲:哇,这后生多俊呀!
  农妇已:你看他那脸白得----啧啧-----
  一小孩(问张梅):诗人是什么人?
  村长(对杜克):大学生,这么大老远来,也不多呆一下,明天就走?
  杜克:是呀,来看看张梅就走。今天辛苦你了,村长!
  村长:你是名牌大学的才子,又是大城市来的,见多识广,晚上你来给乡亲们作作报告。
  杜克(惊讶地连连摆手):啊?这个不行!我一个学生,哪会作什么报告呀。
  村长(抬手指了指张梅母女):我已经跟他们两个说好了,我马上就去广播站通知一下乡亲们。我先去了。
  村长冲杜克友好地笑了笑,开着手扶拖拉机走了。
  杜克望着村长的背景,张口结舌。
  小山村里的一片田埂,傍晚。
  弟弟蹦蹦跳跳地走在最前面,张母满面春风地走在中间。杜克和张梅走在后面。
  村里的高音喇叭里,传来村长的声音:
  村长:重要通知,重要通知。今天晚上6点半,请大家准时到村小学听报告。武汉大学有名的诗人----名字我不记得了-----来给大家作报告。报告很精彩,请大家不要错过。
  杜克转过头来,用责备的眼光看着张梅。
  杜克:你听听!你听听!
  张梅:嘻嘻。
  杜克:早知道有这种事,我就不来了。
  张梅(歉疚地):这是村长的意思,我和我妈本来也不同意,但他一再要求,总不能不给面子。
  杜克闷着头,样子很生气。
  杜克:我又没有作准备,他也没说要我讲什么。我这样冒冒失失地去,会很丢脸的,我自己倒没有什么,关键是会丢武大的脸。人家到时候会说:武汉大学的出来的人,也就这个臭水平。
  张梅(讨好地):哥哥,都到这个份上了,你就不要再说了,是我害了你还不成嘛?
  张母回过头来,脸上陪着笑。
  张母:我们这里都是乡下人,好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这座山,外面的事大家都不知道。你随便说些啥,大家都爱听的。
  杜克嘴里含糊地应着,一路走,一路摇着头,叹着气。
  张梅在一边偷偷地笑。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七章 初露锋芒
  山村小学教室。
  一间残破的教室里,挤满了男女老少。好多人坐在课桌上,教室的后排更是站满了人,村长站在讲台上,看到杜克和张梅进来,村长带头鼓掌,全场掌声雷动。
  杜克腼腆地笑着,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梅不停地向四处的熟人点头。
  村长:张梅是我们村几千年来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今天她的同学来了,她的同学更了不得,是武汉大学的著名诗人,我们村几千年来,就没有来过诗人。我们让他来给我们说几句,乡亲们说好不好?
  场内叫好声,掌声响成一片。
  杜克尴尬地走上讲台,与村长握了握手。村长下去找个座位坐下,全场顿时鸦雀无声。
  杜克本来想好了要说几句客套话,一紧张,全忘了,他急得不停地搔头,全场发出善意的哄笑。
  杜克(很不自然地干咳两声):文学创作中有两种手法,一种是现实主义手法,一种是浪漫主义手法。刚才村长介绍我的时候,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
  全场的听众一脸茫然。
  一农妇:你说的浪漫主义是什么意思呀?
  杜克:我们就以村长作比方。现实主义,那村长是什么样,我们就把他说成是什么样。浪漫主义,就是我们希望他是什么样,我们就把他说成什么样。比方说,村长开着手扶拖拉机,我们就说他会开火车。
  村长听到拿他作比方,不好意思地搔着头,全场发出会心地哄笑。
  杜克(尴尬地搔头):村长也没跟我说要讲些什么,要么大家有问题就问吧。
  一中学生:就说怎么样才能考上大学吧。
  杜克:考大学,没有别的诀窍,就是要努力学习。
  一中学生:我们也很努力了,为什么就是考不上?
  另一中学生:是不是我们乡下小孩,脑袋要比城里小孩笨?
  一农妇:那当然啦。我听城里人说:乡下的狗,都比城里的要笨一些。
  全场哄堂大笑。
  杜克:大家说得不对。其实,特别聪明的,和特别笨的,都只占总人数百分之五不到。绝大多数的人,智力是差不多的。城里小孩读书好,乡下小孩读书差,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不公造成的。乡下建学校,要大家自己出钱;小孩读书,要大家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