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7
话会议,也是非召开不可的,这不仅仅因为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大事,而且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在里边,可能马德荣和陆栋都不理解,最起码马德荣是不会理解他这种做法的。
张伯海不需要别人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他觉得身为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市长,把他应该做的而且能够做的很好地做完,他也就心安理得了。
陆栋一直避而不谈市里的工作,只轻描淡写地讲了他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情况,同时给张伯海透露,如果市里再没有别的重要事,他在清洲呆上几天,就去中央党校了。
就这样没有实质性地边说边走,陆栋和张伯海很快来到了馨悦宾馆,从大门口往里一走,便看见马德荣已经来到了馨悦宾馆,旁边站着李常。
陆栋走上去问候了马德荣几句,便跟站在一旁的李常打招呼。
张伯海上前抓住马德荣的手说:“马书记,现在好些了吗?”
“好些了。”马德荣说,“可能是受了点凉。”
“那你可得注意。”张伯海说,“要不,你住上几天院,好好检查检查?”
“不要紧。”马德荣说,“可能是感冒了,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回家休息了一会儿,吃了点退烧药,感觉好一些。我听高树铭打电话说你定了中午接待国务院和省上的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我不参加就是对人家的不礼貌,只好先赶到市委。”
马德荣的话语中有种埋怨张伯海的口气,张伯海早听出来了,但张伯海以大局为重,不愿把矛盾公开化,因此马德荣无论说什么,他不吭声就是了。
市长不在家 第三部分7
在一边站着的陆栋也听到马德荣说话有些不对劲,便打圆场说:“伯海,那咱们上楼,马书记还有病,别让他再重感冒了。”
马德荣听陆栋这么一说,便往电梯里走,陆栋和张伯海跟在马德荣的身后,走进电梯,上到十三楼国务院和省上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们住的房间。
看望只是一种地方官员对客人的礼貌和形式,这样的形式是绝对不能少的,特别是现在这个关键时候。因为下石山煤矿发生了这么重大的瓦斯爆炸事故,市县领导是谁也逃不了干系的,轻则给予记过处分,重则要追究市县领导的刑事责任,而这些就全得根据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调查的结果来裁决了。
张伯海早就有了思想准备,并连夜向上级写了一份检查,让办公室打印了好多份,分别寄给省上各位领导以及有关部门,他口袋里还装有几份,想在看望国务院和省上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成员时,当面交给他们,并要求对他的失职行为给予撤职查办。
陆栋是来馨悦宾馆的路上,张伯海给了他一份。
陆栋不同意张伯海这么做,责任不能全归在他一个人身上,尽管他是主持市政府全盘工作的常务副市长,但并不是直接责任人,而是整个市政府集体领导成员的工作过失。要写检查,那是对问题认识的一个很好态度,但同时也应该署上他和高进的名。高进是主管工矿企业的,而他是市长,怎能把责任都推到张伯海一个人头上呢?
张伯海却对陆栋这样解释,你在中央党校学习,市里的所有事情没有直接参与,因此就不能承担责任。所以这事他就不让陆栋多管,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陆栋还想对张伯海说几句,却让张伯海打断了。他说这事到此为止,不要再讲,两人争来争去,又不是在这儿争功论赏。
陆栋觉得张伯海说得也是,即使他俩为此事一直争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问题是上面拿意见。
现在他们把国务院和省上来清洲的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的成员逐一拜访过了,对于下石山煤矿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谁也没说什么,领导小组成员也没说让他们汇报的事,只说吃完中午饭,要到现场去看看。
马德荣当即对张伯海说:“让市委和市政府派几辆越野车,到馨悦宾馆等着。”
张伯海就让李常叫他的秘书刘亮。
刘亮很快来到十三楼,见到张伯海,张伯海对刘亮说:“你通知郝玉,让他派两辆越野车过来,过会儿去下石山煤矿。”
刘亮便忙着给郝玉通知去了。
此时,太阳把细碎的光点洒到清洲市的大街小巷,大街小巷便是一片雪亮。
11
媒体披露:5月11日早晨8时20分,清洲市宽县下石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32人死亡。造成这起瓦斯爆炸事故的责任人——下石山煤矿党委书记兼矿长杨光明、生产副矿长邱少生、安全副矿长郭运来、井下技术员张文远、瓦斯检测员刘林生5人已被抓捕归案。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之中,将于近日作出判决。
此前,渭城方面已对这起重大煤矿安全事故的清洲市党委和行政责任人作出初步处理。清洲市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马德荣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并记大过一次。主持市政府工作的常务副市长张伯海因及时采取措施,组织抢救,并亲自下井抢救被困矿井的矿工,免予处罚,但要作出深刻检查。清洲市副市长高进停职处理,待事故责任进一步查清后,将按照党纪、政纪、法纪的规定对党政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市长不在家 第三部分8
人们对省上的这一处理意见是比较满意的,可是马德荣就有些不高兴,觉得省上怎能这么处理,对他又是党内严重警告,又是记大过,而且还让高进都停职了,张伯海凭什么免予处罚,只简单地作出检查,这样的处理未免太不公平了。
马德荣想,张伯海是主持市政府工作的常务副市长,对这起事故应该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难道在矿井下走了一圈,就没有他的责任?照这样说,省上还得给张伯海记功。
马德荣这样想了以后,气愤难平,抓起电话就打给被停职处理的高进,让高进到他办公室来一趟。
高进不知道马德荣找他是什么事,是不是连他的公职也保不住了?所以他接完马德荣的电话,就火速赶往市委。走进马德荣的办公室,看见马德荣仰靠在沙发上,眯缝着眼睛,心事重重的样子。
“马书记,”高进走到马德荣跟前,轻轻地说道,“您找我?”
马德荣睁开眼睛,看了看站在他面前耷拉着脑袋的高进说:“你先坐。”
“是不是……”高进坐在马德荣旁边的沙发上,心里特别紧张,很想尽快知道马德荣找他的意思,觉得他这回是凶多吉少,打了半辈子江山,好不容易熬到副市长的位置,却落得现在这个下场,因此他表面看上去有些平静,但心里却恐慌得厉害,眼巴巴地看着坐在沙发上心情有些沉重的马德荣,只说了半句再没敢往下说。
马德荣早猜透高进想知道什么,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领导层里边对他处理得最严重,张伯海是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市长,可他却成了漏网之鱼,只让作个检查,影响不到他什么,反而会显得张伯海是实干家、好领导,敢在这么危险的时候下矿井,几乎连生命都不要,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可张伯海做到了,这就跟他和高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抬高了张伯海的身价和知名度。所以他找高进并不是要给高进宣布省上开除他公职的决定,而是给高进出谋划策,让高进反映张伯海是故弄玄虚,遮人耳目,他的责任不能仅仅作个检查就完事,完全应当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因此马德荣语重心长地对高进说:“张伯海只顾自己逃避责任,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你和我的头上,这太不符合组织原则了,我实在想不明白省上是怎么考虑的,这样怎能取信于民、稳定大局呢?”
高进说:“马书记,我也在心里想,省上就因为张伯海下了矿井,便免予对他的处理,市上的工作是由他全面负责的,他应该是主要负责人,而让他只作检查,却把我的职给停了,这恐怕不公平吧?”
“我也觉得不公平。”马德荣接着高进的话说,“可是省上作出了这样的处理意见,那我们就得把情况反映上去,要不处理就都不要处理,要处理谁都别想逃脱,这才符合组织原则。”
马德荣把组织原则常常挂在嘴上,仿佛他才是组织原则的捍卫者和执行者。
高进正六神无主,心急火燎,感觉到省上对他的处理有些偏重,哪怕给他处分,他都可以接受,让他停职,他就有些不愿意了。所以高进听马德荣这么一说,更加认定组织对他的处理不公平,因此他问马德荣:“马书记,您说现在怎么办?”
马德荣看了看高进说:“如果你认为省上对你的处理不合理,你可以向上级领导反映,不能坐以待毙。”
“我明白。”高进说,“马书记,那我就给省上写份材料,让省上重新认定事故责任,最好先别让我停职,方便的时候,请马书记给省上领导说几句。”
市长不在家 第三部分9
马德荣说:“没问题,但有一个前提,反映情况是你的权利。”
马德荣和高进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很清楚,“5?11”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主要的领导责任在张伯海,让张伯海停职才合乎情理,叫他这个主管副市长停职太勉强了。所以马德荣和高进说完这些话,高进再也坐不住地回到了市政府,钻在他的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地写起了告状材料。
陆栋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理,就让他有些坐不住了,他虽然在中央党校学习,市里的工作又不是他主持,但面对他的领导班子成员被上级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他心里确实不是一种滋味。他想请求组织,分担责任,是他这个市长忽视了安全工作,而导致“5?11”事故的发生。
陆栋确实是这样想的,并且给省上领导和抱病的刘凯书记打过电话,坦诚地作了自我批评,还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说可不可以不要让高进停职,清洲市的情况比较复杂,工作量相对大一些,张伯海肩上的担子本来就重,再让高进停了职,工作难度就更大了。
然而省上不会采纳他的建议和请求,安全问题历来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哪里发生了问题,就要追究哪里领导者的责任,而且这个责任谁都替代不了,也不存在谁向谁说情。
陆栋碰了一鼻子灰,便来到张伯海的办公室。张伯海正忙于工作,见陆栋从他办公室外进来,知道陆栋一定是有什么事情想跟他商量。
其实陆栋什么事也没有,本来不想到市政府来,想在家里呆上几天就去北京,但是呆在家里太寂寞,孩子上学,老婆上班,他总不能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即使可以呆在家里,看他的人却源源不断,他真有些应接不暇。当然不是因为有人看他就大逆不道了,而是登门的人都是要求给他们办事的,不是要官,就是要给他们调动工作,或者安排他们的子女,这些事陆栋不是办不到,只是他现在不想涉及这方面的事情,所以他就来到市政府,一来是省上刚对“5?11”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张伯海和高进的情绪肯定不好;二来他想给张伯海打声招呼,明天他就要走了。
看来张伯海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情绪低落,他还像过去那样拼命地工作,仍然不失大将风度,所以陆栋坐在沙发上对张伯海说:“伯海,把这么重的担子放在你一个人的肩上,实在让你操劳了。”
“没什么。”张伯海说,“只要是为清洲的发展,我想我会尽最大努力,把工作搞好。”
“工作是一个方面,可还要劳逸结合啊。”陆栋说。
陆栋和张伯海的这些话,都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只能说是客套,但客套起来有时候就没完没了,甚至双方都感到有些乏味,很想谈些实质性的问题,可谁也避而不谈,气氛显得有些沉重。
张伯海总以为陆栋走的时候,会给他说说市里谣传他被省纪委“双规”的事,但是陆栋一直不肯对他讲,他也权当没这么一回事,只能说些别的事情。
事实上陆栋也没必要说什么,张伯海要召开的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并且特别让电视台来采访报道,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让全市人民都知道,陆栋并没有被省纪委“双规”,仍然在市长位置上。
果然,当天晚上清洲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里,市民们真切地看到了主持会议的陆栋,这才明白,传得沸沸扬扬说陆栋被省纪委“双规”完全是谣言,根本不是事实,如果他真的被“双规”了,怎么会坐在主席台主持会议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