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分析得精妙。
  本来词之雅正,在神不在貌。所以王国维论词的时侯也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观物著我彩,言情沁人心。”这句用来形容朱淑真的诗再妙不过了。朱淑真的诗比词在数量上留存得要多得多。但是质量上丝毫没有逊色。
  人生如戏。朱淑真始终都是站在一个黯然的角落里头,归心低首为爱苦祭。若是可以有爱,不要覆水难收,彼此牵住手一直走下去就好。因为我知道: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朱淑真大约知道很久之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初见之时,她只是内心单纯如女童的一朵莲。开在时光的尘埃里,盛放得清美欲滴。而他如同一株新嫩苍翠的白杨。朝气蓬勃,力量旺盛。于是,一根红线一头系在她的手里,一头系在他的丹心。对望无言但心里早已默默有了确认。她知道,他是她的。他亦明白,她是属于他的。那一刻。
  少年的爱总是纯粹凶猛义无反顾的。就像幼童身体里好奇愿欲之下本能的需索。执拗顽固不死不休。所以在分离的时候,那多到无处纵放的爱就总要便成另一种形态积压在心头。成了愁,成了怨,成了血红的相思,成了苍白的纪念。连他们自己都对这一些无能为力。人太渺弱,所能掌控的始终只有命运里的那么尘埃一点。
  席慕容写过一段深痛的句子。她说,“如果你愿意,我将立即使思念枯萎、断落。如果你愿意,我将把每一粒种子都掘起,把每一条河流都切断,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今生今世,永不再将你想起。”当时只道是寻常。
  燕儿东逝流水,战士吹梅一别。母鹿星河初透,琥珀烟火倚人间。独我拈花碎步,金钗绎奴玲珑。笙歌乱雪千重,晚净天凉凤华开。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
  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
  下
  与君形影分胡越,玉枕经年对离别。
  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这是唐代女诗人姚月华的《阿那曲二首》的第一首。第二首内容是“银烛清尊久延伫,出门入门天欲曙。月落星稀竟不来,烟柳瞳胧鹊飞去。”关于姚月华,《琅嬛记》有记:“笔札之暇,时及丹青。花卉翎毛,世所鲜及。然聊复自娱,人不可得而见。尝为杨达画芙蓉匹鸟,约略浓淡,生态逼真。按佩文斋书画谱列入宋,无声诗史列入明,历代画史汇传从之,今依玉台画史引文列入唐。”
  据《词苑丛谈》卷十二记载:“姚氏月华随父寓扬子江,与隣舟书生杨达相遇。见达《昭君怨》诗,爱其‘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向单于照旧顔’之句,私命侍儿乞其稿,遂相往来。一日,杨偶爽约不至,姚作《阿那曲》云:‘银烛清尊久延伫,出门入门天欲曙。月落星稀竟不来,烟柳胧朣鹊飞去。’”
  说的是姚月华某一日得见杨达的《昭君怨》诗,并十分喜爱其中“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向单于照旧颜”两诗句。于是姚月华私下令自己的侍女去向杨达讨来他的诗稿来看。一来一往变常来常往,于是二人便于互相往来的过程当中,互生爱慕,相亲相爱起来。后来,杨达不再到她家来,这两首《阿那曲》词便是描写她失恋后的内心景状。
  这是词牌《阿那曲》引来的记录。姚月华心里的苦情海朱淑真最懂。关于女子心中那一点琐碎哀愁,没有人朱淑真体会的细致、深入、流连。苦大愁深的表象之下获得的道理是朱淑真用一生的孤独、执念、对内心意愿竭力侍奉来换得的。她的怨气并没有被多数人的人理解,甚至死后也不得清眷。
  满眼春光色色新,花红柳绿总关情。
  欲将郁结心头事,付与黄鹂叫几声。
  朱淑真作下众多愁怀盈溢的诗词作品。比如她的这《愁怀二首》。这是《愁怀》其二。她再见春光明媚,清新摇荡,湮满人心。花红柳绿漫漫春景实在教人情怀勃勃。她急欲将郁结于心的那一些事情,在时光里沉落下来的忧愁和不幸婚姻的背后她不为人知的深广不变的陈旧的爱,一起交付给枝上黄鹂,让它一鸣散尽。传递到她不可及的远处。
  再比如她的《旧愁二首》。其一,“银屏屈曲障春风,独抱寒衾睡正浓。啼鸟一声惊破梦,乱愁依旧锁眉峰。”其二,“花影重重迭绮窗,篆烟飞上枕屏香。无情莺舌惊春梦,唤起愁人对夕阳。”
  闺房里银屏曲折展开。挡住窗外微寒春风。而她则是一人拥衾独卧而眠。岂料酣睡浓时,啼鸟一声,她被立刻惊醒,从碎梦里醒来。眉目之间此刻依然透露出一些些微的倦怠,许是睡不沉深的梦魇当中遗留在她身体里的疲劳。
  待她再起身光天化日之下信步徜徉时,见花影映照到雕栏花窗上,错落有致。忽觉内心潋滟春光,旖旎而开。屏风后的熏香有袅袅香烟升腾而起,恍如坠落于隔世的梦里。只是莺鸟不通人性,乍舌一鸣,惊了她的短暂春梦。再回首,却已是夕阳西下,隐月如钩。
  愁自朱淑真彩凤随鸦。朱淑真有诗《闷坏》“秋雨沉沉滴夜长,梦难成处转凄凉。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诗《黄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受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诗《圆子》,“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可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二人的不相称与强成匹偶、所适非伦的内心压力,她早在自己的这一些诗当中表达得清楚有致。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是与花为主,一任多生连理枝。
  朱淑真,样样都好,就是缺了一点感情里应当有的少有的果决勇敢。就连那一期一会的幽媾都酝酿了太久。但这大约也是光阴荼毒的结果。任谁也是无力的。谁也抵不过光阴的摧毁力。细水长流滴水亦能穿石。女子的坚韧亦不过只是假装的坚强,迟早是会被解松的。
  【词话七】落花和雨夜迢迢
  花似旧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菩萨蛮?咏梅》
  [存疑篇目]
  上
  冬末春初的某一个夜晚,她立在木桥头,抬着头望天。乌云带着梨花雨凝集在顶上的那一处,抑抑沉沉的沌重。她仿佛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俯下身子向深水里探望。不一会儿,知觉到那冷风蚀骨的寒。而桥下,除了水声潺潺,空空寥寥。幽影轻寒里只闻得弥散在月辉里的梅花香,仿佛要将她的魂魄勾引了去。
  “花自无情,人自多感”。公允的事情在感情里本就是不存在的,她知道。她怜花的爱念依旧,花却不会知道她心里的憔悴消损。李清照叹得好,“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本无需告之与旁人旁物。那是只属于她一个人的苦楚。夜半无眠独倚阑干,夜深花正寒。这就是她需要担当起的命局。她也在这样做。
  这一首《菩萨蛮?咏梅》里,朱淑真第一回在她的词中埋怨她热爱的梅“花不知人瘦”。但是这轻怼的语气里是更为丰盛的爱与更为诚坦的热忱。况周颐在《蕙风词话》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女词人里,李清照为冠,朱淑真次之。都是才远力澹的好女子。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相似之处,非是仅有咏絮才华满地芬芳,更让人惊叹的是二女子隔代为知音的彼此内心所共拥有的植物情结。除了写梅、月桂和梨花,朱淑真的《断肠集》里尚存有部分别的诗描写她眼中更多的花风草木。
  诗有《海棠》。“天与娇娆綴作花,更于枝上散余霞。少陵漫道多诗兴,不得当时一句夸。”有《芍药》。“芬芳红紫间成丛,独占花王品第中。到底只留为谑赠,更劳国史刺民风。”有《杏花》。“浅注胭脂剪绛绡,独将妖艳冠花曹。春心自得东君意,远胜玄都观里桃。”
  有《新荷》,“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荷花》,“暑气炎炎正若焚,荷花于此见天真。香房馥郁随风拆,笑脸夭娆映水新。间叶浅深殷似点,满地繁媚丽于春。年年占得余芳在,几见当时步步人。”
  有《乞兰》。“幽芳别得化工栽,红紫纷纷莫与偕。珍重故人培养厚,真香独许寄庭阶。”《樱桃》,“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芙蓉》,“满池红影蘸秋光,始觉芙容植在旁。赖有佳人频醉赏,和将红粉更施妆。”《黄芙蓉》,“如何天赋与芬芳,徒作佳人淡伫妆。试倩东风一为主,轻黄应不让姚黄。”
  亦有《长春花》,“一枝残谢一枝殷,自是春工不与闲。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瘁片时间。”
  《蔷薇花》,“飞葩散乱拥栏香,万朵千枝不计行。烂漫初开向清昼,会稽太守户还乡。”《后庭花》,“岂意为花属后庭。荒迷亡国自兹生。至今犹恨隔江唱,可惜当时枉用情。”
  庭外缃桃一萼红,多情特地振春风。
  仙源已露真消息,迥作新花发旧丛。
  春日里的群芳百卉姹紫嫣红。她独倚在小窗边,怔怔地凝着窗外。赏流景琳琅,神游千里外。她猛然看见宅院外的那一株桃树上有一点新艳的红。不是一枚浅红色桃果。再细看,却是成片的浅红花朵氲染成的一片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