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这时,少游先生动了一下身子,把桃花瓣捧在掌心,看着他落寞的面容,我想那桃花瓣带给他的,只会是春寒,更是无边无际的愁情,总还是“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一瞬间,我竟看见少游先生眼角的湿润,滴滴掉落在他手里的茶杯中……
那桃花瓣的芬芳,那盏素茶的清香,早早弥漫了整个小屋。
少游先生站起身,轻轻地拍掉身上的桃花瓣,放下手中的素茶,纷飞的春雨渐渐洗涤薄雾的笼罩,空气逐渐变得冷冻起来。少游先生又轻轻地合上窗,再放下那清新素雅、洁白如云的窗帘。
我看过去,那垂挂的窗帘依然慢悠悠地飘动着,像红袖添香的仕女,“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少游先生见我已至,微微颔首,算是招呼。之后,我们缓缓面对而坐,我捧起他为我浸泡的素茶,轻微地呷了一口,香气直入肺腑,继而望见茶中还浮悠着几片桃花瓣,发散着幽幽淡淡的清香。
我见少游先生停了饮茶,仔细端详杯中的桃花瓣,万般情愫一齐奔涌进他的心间,他对我只说了两个字:“梦”!“愁”!
我难以捉摸,无法琢磨,兴许是少游先生用此两个字,去描绘屋外那无可奈何的飞花,感悟愁绪万千的细雨?少游先生闻得我之自言语,情不自禁地再度颔首。我豁然开朗,于“梦”与“愁”间,看到少游先生的冥冥之中,有那样似真亦幻的凄清,虚渺的意境,现实的感受,朝我打开了发觉少游先生心扉的大门。
我不由感叹起来,少游先生啊,你面临眼前的春光,人却憔悴零落,竟是为着那般缘由?
俄顷,少游先生忽然灵光一闪,丢开茶盏,疾步书桌之前,即刻愤笔疾书,字里行间流动着委婉轻柔,纤细哀婉,凄厉迷惘,情调凄苦的情调,借“梦”忆时世变迁,寄“愁”抒沧海桑田。在毛边纸上,在我的眼前,少游先生竟将翻滚的心潮化为点点墨迹,撰写出了怀春、惜春的《浣溪沙》,我的目光穿行在词句之间,融化于情感之中,我禁不住喝彩起来,这首《浣溪沙》,少游先生把在自个儿的贬谪处州、郴州、雷州的感悟,把怀春之后的种种失落悲欢,把惜春爱春的千种思绪万种风情,全化为了一生的愁情别绪!
我看着少游先生笔走龙蛇的神态,又心潮跌宕起伏——
少游先生哦,你心间那春寒的雾霭不知何时能够散去?
你眼前那细如丝的春雨怎知何时能够消退?
你现实的、笔下的轻飏的飞花,谁能够知道它何时寻得归处?
少游先生轻轻地言语道,殊不知,孤寂迟暮!只觉得“襟袖上,空惹啼痕,此去何时见也”?
少游先生说着,摇摇头,挥挥手,与我作别!
回望青山,注目小楼,一切均在烟雨中,我泪流不止,念叨他的新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故乡的小河在哭泣
七月的一天,我与川北医学院的大学生到乡村“三下乡”,为村民免费体检身体,还给村民表演文艺节目,我非常荣幸地成为演出的节目主持人。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姑姑当书记的小乡,与这些“象牙塔”里的天之娇子一道返乡探亲,于一路嬉戏中不觉已到孩提时伴我度过春夏秋冬、曾留给我许多童年趣事的故乡小河。
伫立小河边,哪个长相非常像《红十字方队》中的江南的大学生吴迪诗姐姐(与我一起主持节目)碰了碰我胳膊,疑惑地问:“黎冰小弟弟,这就是你常跟我提起的那条美丽的故乡小河?”她的话语打断我的无穷憧憬与追忆。
迪诗姐姐乃城中小姐,但对乡下有特浓的情趣。
演出还没有开始,还有一段闲暇,我与迪诗姐姐谈起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特别是故乡的那条小河,留给我的无穷回味。我口若悬河的“龙门阵”,居然惹得她神思翩跹,执意着定要与我一同前往村前的小河边,亲眼目睹给我留下无穷回忆的小河的风采。我答应了。
“唉——”当我们一到小河边,举目望去,眼前的一切令我不由得发出哀叹,随之而来的心情便万分地沉重起来。现在,对比过去与眼下的此景此情,我将如何向身边的迪诗姐姐说明交待小河已经逝去的那许多的美好呢?
乱石飞舞,平涸滴泪,树木枯萎,面目全非。小河往昔的神韵已不复存在。那里,只有碗口粗大的浊水汩汩流动着,在鸣咽,在哭泣,在向远方归来的游子诉说她不幸遭遇的一切……
然而,我的思绪终究被小河过去的神韵牵扯着,竭力去追寻一个又一个儿时的梦幻。
仲夏,荷花飘香、小麦泛黄的时节,写过这篇《想送儿子去乡下》的我老爸硬是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我呢,还能够安居乐业,做完作业后就邀约几个小伙伴一块到小河里捉鱼摸虾,这项活动成了我们暑假寻乐的一大趣事。每每捉鱼摸虾归来,拎起小石块,围住一群群觅食产卵的鱼儿,一石掷下,待波浪平静,少说也有三五条鱼浮出水面,拿回家摘块菜叶包上,让外公丢进柴火中烧熟后,蘸上盐,那味儿极鲜极美。
炎夏季节,水涨潮了,酷热的足音步步逼近,小河热闹喧嚣起来。骑牛的小娃儿们把牛儿撵到小河中,或给牛儿洗身,或给牛儿搓背。然后光着屁股骑于牛背,分成“南北派”,打起水仗来,有的钻下牛肚,比谁溺水时间长。那种只有乡村娃儿才体味到的乐趣,比在城头去公园看“水怪”、玩“过山车”不知惬意多少倍。
夏天的尾歌里,当金镰割出第一片收获的希望,河边那些叫不出名的野树已挂满了串串诱人的果子。其中有种叫“牛奶子”(一种野果,形状象牛奶头)的,至今叫人记忆犹新。伙伴们把牛儿朝收割后的稻田里一赶,奔到树下,摘取果子剥开来送往嘴里,一吮,甜甜的,笑意倾刻缀满了黝黑的脸庞。
最难忘的是冬天,屋外银装素裹,大自然的一切仿佛都停滞了。只有小河溪水清清,潺潺流动。这时,邻居好冬泳的李八爷,便隔三差五的叫上我:“走!冰娃子。随我下河去,我给你捉条鱼儿炖汤喝”。李八爷入水不到半小装兜里已足有五六斤重的鱼了……
阔别故乡四年,怎肯信梦中依恋的小河蒙受如此大冤?而眼前的事实,禁不住令我伤神落泪。
那年大兴乡镇企业,河的上游建起一家造纸厂,大量高浓度的工业污水排入河中。污水所流之处,石头泛黄,鱼虾也噩运难逃,一群接一群被毒死,漂浮于滩口、河边。小河水被切断抽进厂里,作高炉冲洗用水,小河干龟裂。所幸深点的地方偶尔有几只鱼儿游动,于是又有人用炸药或高压电烧,直至鱼虾绝种,河床受损,树木枯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下游几百户人家吃水困难,健康受害……
小河淌着,在哭泣,在诉说,向人们讨还着公道。
我痛心,我呼唤,还我梦萦魂牵的故乡河。
举手
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彩丽,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来到学校,老师也这么说。这些话,我一直记得。
小学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老师提出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早已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树林一般。有的同学生怕看不见自己,还欠起半个身子,以期取得老师的注意。老师不知点谁才好,连声说:“别急,别急。”如果谁被幸运的点到名字,就好像得到了很大的恩宠,满面春风,得意洋洋的。倘若再因为回答正确,被老师表扬上几句,那便更加美的不得了,比吃了蜜还甜,当然也会被大家羡慕好一阵子的。而没有被点到名字的同学,也不泄气,耐心地等待着下一个问题。要知道,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与老师关系的近远。所以,天真的我们都想通过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来得到老师的赞誉。
那时的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很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升入了初中,这时候,我渐渐发现,课堂上举手的人越来越少,那片繁茂的“树林”是被砍伐了,再也不见了。老师的问题提完半天,下面像没有人烟一样,静悄悄的毫无反应。有时被老师问得急了,教室里才稀稀疏疏的举起几只手,象秋风中瘦弱的小树,一吹即倒。儿时的那阵热闹场面不见了,变得无精打采,死气沉沉。是老师的提问变难了?还是学会矜持了?或者是对老师的提问不悄一顾?我不明白,也不曾认真的思考过,只是依旧记得妈妈和老师说过的话。
直到有一天,当老师提完问题,我举起手时,才惊讶地发现,周围竟然没有一个人举手。大有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仿佛不认识似的。而在这无言的眼神中,分明有太多的“假积极、图表现”。顿时,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畏畏缩缩地放下手,当我与老师的目光相遇时,心中又有种说不出的委屈和懊悔。
以后的课堂更安静了,除了老师的讲课声外,同学们大多数心不在焉,一幅置身世外,老僧入定之境。老师满怀希望地提出问题,可半晌仍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急得老师一个劲地问道:“谁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