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工作使有的时候会使他们苦闷,但如果给与他们恰当的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他们就会毫无怨言的投入工作之中,把工作做得最好。
  刘青松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现在他已不再担任小学的辅导员,但有些时候还是让我记起他留给我的那些故事,尤其是当《弯弯的月亮》的音乐上响起的时候。
  那是一次辅导员的内蒙古大草原之旅,使我们这些辅导员在平时开会时只是工作交流,没有时间深入了解,因此对这次草原之旅,我们是举双手赞成的。我们这些人由于职务都相同,所以非常容易地接近和相处,只几天的功夫,我就和他们混得很熟了,使我能进一步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寻找那些埋藏在心底的东西。
  在一个黄昏,我和一些辅导员来到一座小山上,三三两两地分头的坐着,望着远处的大草原,有些兰的天边上漂着白云,真是美极了!正在这时一曲《弯弯的月亮》,从小山的一个角落处飘出,我诧异地朝那里望过去看,啊,是刘青松!我轻轻地走到他的跟前,只见他全部神经都集中在歌曲中,脸上是痛苦、表情是悲伤,全没有了青年人应有的朝气蓬勃,有的是沉郁与压抑。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聊天,从工作到家庭,从理想到学习,从人生到事业,当谈到生活的时候,他没有了刚才的对答如流,是长时间的沉默,我探到了他的“病因”,于是我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开导他,叫他振作精神,首先把自己的工作干出成绩,同时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学会开朗与乐观,学习与人相处,就不愁找不到心中的那一半。我们谈得很多,知道孟老师派人找我们才回到住地。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6天的夏令营就在我们的快乐和依依惜别中结束了。而对刘青松的消息,我作为大哥是无时不克在挂念着,关心他的成长,他的进步。
  日子一天过去,忽然有一天,我到少年宫开会,发现他在召集人们签到,我只当他这是在帮助别人,可当会议正式开始时,讲话的居然是他!
  等到会后,我急切地找到他,把一股脑的疑问全倒给了他,询问最近的状况,他微笑着告诉我,当年他听从了我的忠告,很快摆脱了困境,学会了开朗的面对生活、工作,一曲《弯弯的月亮》使我想起你,在此我祝愿你一生幸福,永远安好!
  第二十三节 和母亲的友谊
  挂上电话,我摸了摸刚才笑得近乎抽筋的脸颊。我的母亲,也是挚友,总是能在我失落和迷茫时带给我快乐。
  母亲生于50年代,新中国建设初期,那个年代的人们经历了太多风霜雨雪,坎坷曲折。母亲很愿意对我讲述她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在闲暇时段,我和她对坐在三人沙发的两头,这种情景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享受。
  因为小舅过继给了他人,母亲就成了当时家中的老幺,然而,从她的描述中我却没有感觉到最小女儿应有的疼爱。母亲瞪我一眼,那个时候为了能吃饱饭,能劳动的都要靠自己,不干活?那就别吃饭!于是我就继续傻傻愣愣地,听母亲讲自己捡了5分钱,立马跑去买了荸荠来吃;为了追一只强壮的公羊,差点掉到沟里;为了赶收粮食,晚上就只能在草垛里眯着……
  与母亲的友谊是在我初中时期突飞猛进的,那个时候的我好强斗胜,在学校凡事都要争第一,每每作业被批的很惨,或者对一道难题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的时候,我都会眉头紧锁,带着沉重的情绪回家,我想那个时候的母亲肯定是战战兢兢,生怕一点小事触碰我绷的快断了的神经。那是个夏天的中午,阳光格外强烈,那天的我被考砸的情绪困扰着,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骑车回家的,和着一路的炙烤和不断扬起的灰尘。回家看到母亲才开始做饭,而我此刻已经是饥肠辘辘了,还没等母亲解释,我就开始抱怨:“肚子都饿的没知觉了,怎么还不能吃饭啊!”只听“砰”一声,母亲摔掉了拿在手里准备洗菜的盆子,夺门而出。而我愣在原地,想着自己这么久以来的自私和愚蠢……
  晚饭我没有吃,趟在床上回忆着自己对待母亲的苛刻和恶劣,我爱母亲,但却因为母亲的宽容和博爱,让自己昏了头,甚至不敢去想曾经的所作所为。母亲很晚才回来,坐在客厅跟父亲嘀咕着什么,我深怕她会把我的“罪行”抖出去,因为我一直怯于父亲的严厉。于是我默默的躲在自己的房间,忐忑地等着父亲来训话。然而,是母亲走了进来,关好门之后坐在我旁边,我几乎不能正视她,因为我惭愧。
  “我知道你压力大,马上要毕业了,你想在中考的时候也拿第一。其实我和你爸不在乎你拿不拿第一,尽力就好了。一直以来压力都那么大,你不觉得很累吗?”
  “我就是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会对不起你和爸……”还没说完,我就哭的一塌糊涂。那天晚上,母亲跟我说了很多,最终,我带着轻松和敞亮的心情入睡了。
  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将要步入高三时期的我居然会涉入早恋的禁区,我每天精神恍惚,成绩一落千丈。每次看到自己模拟考试的分数,我连去高考的勇气都没有了。终于,我又想到了母亲,对她和盘而出,包括早恋对象是谁。出乎我的意料,母亲并没有严厉职责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像朋友一样帮我分析。
  “你说的那个男生我见过,你喜欢他什么?”
  “不知道,就是觉得在一起很高兴。”
  “那就一起学习一起玩,相互勉励!”
  母亲很了解我,在这个时候,如果说什么危险,退出,只能让我更加不能自拔,不如以积极的方式去解决。带着母亲的建议,我们一起背书,一起讨论数理化难题……最终,他以出乎意料的好成绩考取了本地的一所本科学校,我去了另一所。
  而今,我身处浙江,时刻都在想念远在兰州的母亲,特别在极度孤独的时候,总想飞回到母亲身边,因为她会像知己一样陪我海侃,像淘友一样陪我逛街,顺便在街边的小吃摊来几种可口美食。我说假期时候我想回兰州,实在想你们了。母亲听后故作镇定地问:“会不会耽误到你啊?”不会,当然不会,跟您相聚,就是我每天努力工作的动力。
  第二十四节 朋友几何?同窗当歌
  转眼,高中毕业十载有余。
  十年,够上一个轮回,究竟人世间发生了多少事,有谁能说清。十年昔日同窗的朋友,你还能回忆起多少事,又遗忘了多少人。光阴荏苒,当初的牛犊后生徒有的只是不怕虎的牛劲,现今畏缩得只剩下额头的皱纹如沟壑般纵横。
  想当年,那晚,夜宿野外,草坪为床,天为被,月光乃照明,星星成点缀,三五成群,相拥而躺,似睡非睡,你一言,我一语,热血满腔,豪情万丈,气吞山河,志夺五岳。放言,江山美人,功名利禄,犹如探囊取物般易如反掌。阔论高谈,各抒己见,你成一派,我独成一调。时事政治,天下兴亡,无不如数家珍,口若悬河。
  想当年,一朝别离,聚首茫茫无期,东西各奔,前途各异。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十年了,有人腾达了,一掷千金;有人落魄了,捉襟见肘;有人得意了,一呼百应,有人失意了,默默无闻;果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人欢喜有人忧。
  三载同窗,苦读三载,多少个日夜的挑灯夜战,埋首题山库海,为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万军千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蜂拥而上都试图第一个挤过独木桥,狭路相逢勇者胜,胜者固然可喜,败者不必灰心,生活的大门为每一个人敞开,只要你懂得生活,你就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十年了,数十个春夏与秋冬,纵然物是,人已早非,沧海桑田,曾经勾勒过无数次的宏伟蓝图是否实现,曾经抱得美人归的美梦有否成真,曾经想学伽利略一根杠杆撬动整个地球的雄心是否依旧勃发。斗转了,星移了,当年在青春的芳草地里嬉笑怒骂的青男少女们,笑容依旧,却早已青春不在。或为人母,或为人夫,道义与责任取代了浪漫与激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历史不复存在,庆幸,仍有为数不多的一小撮大龄同窗们,仍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青春乐园,恪守着宁缺毋滥的青春守则,一个人自由舞动生活灵动的旋律,自由描绘生命绚丽的色彩,我亦不失为其中一族,为此没少受父辈们的唠叨。
  岁月如歌,青春似酒,同窗是缘,不想问这缘从何来,又从何去,既然有缘,就把这缘延续下去,舒展开来,于是记忆的闸门一旦开启,一副副尘封已久的画面逐一呈现在眼前: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如雷的鼾声可真够感天动地;同桌的你的披肩秀发恐怕早有人替你盘起,上课时间你带头发起互传纸条票选班花的小把戏是否还能记起;藏在抽屉里的“倚天屠龙记”在班主任的家中可否还能找起,是谁一大早抱着把吉他在操场边上卖弄的演唱“中华民谣”;又是谁深更半夜把一封浓浓的情书放进心仪女生的抽屉;老师说我们很调皮,总是把校园搅得昏天黑地,可我们也算知趣,半夜出校门总是越过高高的围墙神不知鬼不觉的溜出去,绝对不会惊动看门的老头的。
  曾经许下诺言,十年来相会,十年期限转眼已到,不管奔波天涯,流落海角,顺心也好,烦恼也罢,看似无期却有期,细思有期却无期,秋水望穿,翘首期盼,终因世事无常,琐碎牵拌,未能如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