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张小梅说。
  “我就喜欢听姐说话,姐就是太好了。”石一海有点夸张地说着,同时很绅士地过来帮张小梅脱下风衣,挪开椅子。
  “在国外待久了,是很不一样,这么有绅士风度。”
  “姐,你又表扬我,会表扬男人就是最有魅力的女人。”
  “有魅力?我过去也老表扬你哥,他还不是和别的女人走了?”这句已经至了嘴边,看着女儿也在,就咽了回来。三年的时光已经让张小梅能坦然平静地对待刘一再。说实话,从最初的伤心、气愤、不甘过去后,她好像并不怎么恨刘一再,现在看着他就是女儿的爸,一个熟人。
  好象石一海感觉到了这句没有说出来的话,自顾自说:“我哥呀,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也许因为石一海在原因,这顿饭吃得很愉快。女儿宁宁也非常喜欢这个叔叔。
  其实在这个家里差不多每个人都喜欢石一海。石一海是刘一再舅舅的儿子。刘一再妈妈是北京人,爸爸是东北人。刘一再的舅舅也在北京。石一海的妈妈在他两岁时获得一个出国留学两年的机会,所以石一海小时就和爷爷奶奶姑姑经常在一起,很亲。后来上学了,学校又离刘一再家近,就经常去刘一再家蹭饭过夜。刘一再的妈妈作为姑姑把石一海当自己的儿子一样。刘一再和石一海关系也很好,象亲兄弟一样。刘一再和张小梅结婚时,石一海上高一,学校离她们家不远,石一海就经常过来。刘一再很疼这个弟弟,经常给他钱,直到石一海工作了,还经常找他一起一玩。所以张小梅对石一海也很熟,事实上,张小梅也喜欢这个弟弟。人长得白净,脑子聪明,学习不错,嘴巴很甜,不喜欢也难。张小梅离婚时,正好石一海在办出国,所以离婚这三年只见过一回,就是石一海回国探亲时专门来看望了她一次。
  吃完饭女儿提出要去看银杏叶,其实她就是想和爸爸妈妈再多待一会儿。大家都同意了,就开车一起去钓鱼台宾馆旁边看银杏。人还真不少。叶子也黄了。女儿宁宁很高兴,拉着爸爸妈妈让叔叔给合影。合过影又自己拿着相机到处拍。三个大人慢慢走着。
  刘一再突然问:“听说你打算相亲,准备再婚了?”
  张小梅看着他,想到也许孙姐和他说什么,就说:“我就不能再婚吗?”
  “你当然有这个权利,只是我觉得让女儿和后爸一起生活太别扭。”刘一再说。
  “和后妈就不别扭?”
  “后妈毕竟是女的。后爸怎么说也是一陌生的男人。”
  “那找一个熟悉的男人就行了。比如我叔叔。”不知什么时候女儿来到跟前,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插了一句。
  “瞎说什么呢?”两个人同时斥责女儿。
  “我哪瞎说了?叔叔又没结婚,是不是?叔叔?”女儿冲着叔叔说。
  两个人立刻拉孩子,可是石一海却说:“完全可以呀,宁宁说得对,我又没结婚,可以追求你妈妈。我做你后爸你没意见?”
  “没意见。”女儿说。
  石一海竟然直看着张小梅说:“那我就追你吧,姐。”
  “你疯啦!”张小梅和刘一再同时冲着石一海喊。
  石一海哈哈一笑,拉着宁宁走开去照相了。
  石一海的第一次约会
  这天晚上,张小梅梦见自己和石一海拉着手,像一对情侣一样在海边走着。她感觉脚下的沙滩软软的,自己轻飘飘的,没有重量,非常轻盈。石一海的手握着她的手,感觉那手很温暖,很有一种依赖感。突然那手变得很小,她吃惊地低头看,原来是拉着女儿的小手,而女儿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然后她醒了。
  醒了后的张小梅感到心里空空的。她从来没想过也永远不可能和石一海成为情侣,他是刘一再的弟弟,也是她的弟弟。自己竟然梦到和他在一起,她想也许自己真是寂寞太久了,真得需要一个伴了。
  早上张小梅骑自行车上班。从她家到单位有五公里,骑自行车要半个小时。天气好的时候她都骑自行车,在上下班时间,通常自行车比汽车要快。一路上要过十一个红绿灯。张小梅是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的。但大多数的行人显然并不以为然,管他是不是红灯,只要没有汽车过来就过路口。特别是左转绿灯时,大队人马就冲过了马路,很多时候她都看着左拐的车无奈地让着抢行过马路的行人和自行车。她不知道为什么这多人那么珍惜左转绿灯的十几秒,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和汽车抢道。她自己是从来不闯红灯的,即使在很晚的时候,街上一辆车也没有的时候,她也会等着绿灯。很多时候留在路口等绿灯的往往就只剩下三五个人,有时就只有张小梅一个人。这一点孙姐就不能接受,有时两人一起骑车,孙姐总是要在抢过路口后再等她。
  上班的早晨,每个红灯都会把一大群行人和自行车堵下来。在过一个大路口时,张小梅又是一个人耐心地在等着左转灯。蜂拥而过的人群把左转的汽车又挡住了,司机小心翼翼地挪着车子,害怕碰着行人,但还是有一个人突然晃了一下,顺手推了一下他旁边的人,那个被推的人就碰到了汽车上。司机停下,下车察看。那个推人的人已经自顾自走了。司机和那个碰了汽车的人说话,那人大概没什么事,冲司机摆摆手也走了。这时绿灯亮了,张小梅已经骑着车走到了汽车旁,那个司机还站在车旁边,有些发呆的样子。她注意到那个司机的左脸上有一片很显眼的瘀青,也就扫了一眼的功夫,她很快过了路口。
  中午,她去交了电话费,顺便给希望工程的捐款帐户汇了二百元钱。她坚持给希望工程捐款已经五年了,以前每个月一百,今年工资长了一点,就改成了二百。五年前开始做这件事情仅仅是因为她去银行时碰到一个拄着拐杖的阿姨在她前面汇款,她听到她和银行窗口办事员的对话,知道这位阿姨每个月汇款一百元。那位阿姨说:“就当每月少挣一百元就行了。”她当时一冲动,就让办事员往那个帐户上也存一百元。后来仔细想了想,觉得就当每月少挣一百元是个不错的想法,就决定坚持这样做。她和刘一再说了这件事,刘一再不以为然地说:“你捐了也不一定花哪去了?不过反正就一百元,你想捐就捐吧。”看到丈夫并不认同的态度,她就没有再和别人讲这件事。
  下午,孙姐告诉张小梅之前说的那个男子昨天又打电话了,还是很想见一见她。孙姐劝她去见一下,给彼此一个机会。张小梅想了想,同意了,让孙姐安排时间。孙姐又唠叨说今年年底评优时叫她千万别再谦让了,轮也该轮到她得优秀了。张小梅笑笑说:“让什么让,又没说给我优秀。再说了,又不是评个优秀就真优秀了。”孙姐也笑笑:“是啊,得优秀的人不一定真优秀,真优秀的人不一定能得着优秀,可是得优秀的人晋升能加分,档案好看,真优秀的人不加分,档案空白。”
  张小梅说:“我又不要求当官,就是为了良心和工资干活。再说我也没有额外付出,也不期望特别回报。”
  孙姐说:“你呀,真是想得开,得,心理平衡就行。”
  下班后到了自己家楼下,发现石一海在等着她,一手里拎一个袋子。进了门才知道,一个袋子里是送她的礼物化妆品,一个袋里子是菜和肉。石一海说想念她做的饭菜的味道了。张小梅就没说什么就穿上围裙进了厨房。
  很快就做了四菜一汤。她已经很少一顿饭做这么多菜了,和女儿两个女人,她一般只做一荤一素一汤。一个人时,她干脆熬点菜粥,下点面条,很少做像样的饭。摆好菜,石一海竟然打开了一瓶红酒,原来他还带着红酒。她就找出了久不用的酒杯,摘了围裙坐下吃饭。
  石一海举起酒杯说:“第一杯,谢谢姐过去对我的疼爱。”
  两个喝了一口,小梅说:“客气客气。”
  石一海又举起酒杯说:“第二杯,希望姐继续更加疼爱我。”
  小梅像哄小孩子一样说:“行啦,疼你疼你。”
  石一海再次举起酒杯说:“祝我们俩幸福。”
  小梅心沉了一下,说:“好,祝我们俩幸福。”俩人把杯子里的酒干了。
  边吃边聊,石一海说了很多在欧洲的事情。小梅也听得津津有味,她甚至觉得自己对欧洲开始有点向往了。吃完饭,石一海坚持由他来洗碗,小梅争不过,就依了他。
  石一海把国外带来的化妆品给了小梅,又耐心地讲了每件化妆品的用法用途,因为没有中文说明。走时已经晚上十点多。
  石一海出了门,转回身看着小梅说:“姐,我们的第一次约会很愉快。继续吧。”说完,不等小梅有反应,径直关上门走了。
  意外的一****
  周四,高山打电话给小梅,告诉她张续的父母、妹妹和前妻都来了。是之前的前妻,带着儿子。这时她才知道张续原来结过两次婚,只是两次婚史都很短。第一次结了三年离了,生了一个儿子,跟了母亲。第二次婚姻更短,才不到两年就离了,没有孩子,而且第二个妻子是张续第一次婚姻的第三者。只是张续第一次离婚后并没有很快和第二任妻子结婚,是拖了很久才领了证,谁知这婚姻也没维持多久。高山说:“张续很少和别人谈他的家庭生活,也不谈他的过去,他总是在谈着未来,美好的愿望,看上去不错的计划等等。谈起未来时他总是充满活力。这次我见到他,他也是在谈他的未来,不过这次他的未来计划里似乎有你,张小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