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石一海问宁宁:“宁宁,我和你妈很般配吧,是不是比你爸爸都看着般配?”
  宁宁假装仔细地看了看说:“真的呀,我爸太老了,配不上我妈。还是叔叔年轻,和我妈更像一对。”
  小梅说:“你俩瞎闹什么呢?”
  两个人谁也不理小梅,还是自顾自说着:“那我就正式和你妈约会了,你没有意见吧?”
  “没有,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小梅说:“你赞成什么,小屁孩一个,懂什么?”
  宁宁说:“我什么都懂,我们班都有人谈恋爱了。”
  小梅说:“你可不能谈,才多大呀。”
  宁宁说:“妈,放心,我不谈,我要是谈了也第一个告诉你。”
  小梅说:“上大学前,不准谈恋爱。”嘴上说着,心里一点底气也没有,单位后边就是一所中学,她每天都能看见搂搂抱抱的穿着校服的学生。
  石一海说:“姐,宁宁都同意了,我正式追你了。”
  小梅故意做了严肃的表情说:“石一海,你是我弟弟,以后不要再说这种没谱的话。”
  石一海说:“我不是你弟弟,我是刘一再的表弟,作为男人,我和你没有血缘关系。我可以追你。”
  宁宁说:“叔叔,你追我妈吧,我不告诉我爸,也不告诉我奶奶爷爷。再说,现在流行姐弟恋。”
  小梅终于忍不住了,厉声说:“宁宁,以后不许乱说这种事。”
  两个人看小梅真生气了,嘻嘻一笑,不说话了。
  晚上石一海把母女送到楼下,没有上去,说晚上还有事,先走了。小梅才进了屋,手机就收到了石一海的短信:“第二次约会,很成功。”看着短信,小梅第一次想到,难道这小子是来真的?
  与崔安东的意外见面
  接下来的一周过得算平静。小梅也努力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想着开一个专栏,就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问题开展一个读者讨论。她想也许让读者参与进来,能够加深杂志与读者的交流,提高杂志的亲和力。主编对这个建议很支持。但青少年犯罪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鲜的问题,她想一定要找到一个新的角度切入才有意思。所以几乎每天都趴在网上,还在一个正热的游戏论坛上注册成十七岁登录,想努力从孩子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
  石一海虽然每天发一个短信给她,但内容只是说已上班,对新的岗位还满意,或者就只是一个笑话和段子,内容都中规中矩,像一个弟弟给姐姐的内容。小梅也就安心了,作为弟弟,她还是很喜欢石一海的,但也只能作为弟弟了。崔安东没有打电话给她,她也努力告诉自己把这个人忘了,就让他成为小梅平凡人生河流中的一次异外的浪花吧。
  到了周五,因为这周女儿到爸爸那儿,小梅决定晚上去做美容。小梅用做美容来消化周五晚上回家的寂寞。三点多钟,加美来了电话,问她晚上有没有事,能不能一起吃饭。作为资深记者,加美的聚会非常多,在周五晚上她常常叫上小梅。小梅知道这只是好朋友对自己的关心,以前她很少出去,自从决定再婚后,她有时也参加加美的聚会。加美说服她的理由很直接:“多认识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呀。”小梅和加美说约了去做美容,加美直接就否掉了:“以后再约就是了,晚上来吧,你先回家收拾一下,我五点半派车去接你。”虽然也算同行,但加美是在大报社,气派自然不同,高度个把车显然不在话下。小梅知道加美的意思,加美的理论是女人打扮美是对自己尊重也对别人的尊重,所以每次聚会加美都要求小梅要盛装出席。小梅想了想就乖乖地去和领导请了假,提前收拾东西回家了。
  五点半果然接到电话说车在楼下等她。小梅就下了楼。在楼门口她看到一个老头子只穿着一件衬衫坐在台阶上,冷得哆哆嗦嗦。她想也许这个老人没带钥匙,进不了楼门,就招呼他:“大爷,我开了楼门,您进去吧。”老人抬头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看开着的楼门,慢慢站起来,进去了,没有说话。
  接小梅的人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看到小梅出来,就向她招呼,似乎认识她一样。一问真还见过,是加美带的实习生,之前送过她们俩。小梅有点不好意思,对于见过一两次面的人,她很少能记住。那小伙子倒不介意:“您是加美老师的好朋友,就也是我的老师,我的车您随便用,只要招呼一声,我立刻到。您叫我小于子就行了。”
  原来是一个单位的招待酒会,有五十多个人。小于子把小梅带到加美那儿,算是完成任务。加美让小梅坐在自己旁边,并向同桌的人介绍:“这是张小梅,编辑。”小梅以前参加过两次这样的聚会,所以她很明白加美的意思。加美没有向她介绍同桌的人,因为知道介绍了她也记不住,不介绍反倒少了忘记的尴尬。加美说得很直接:“你想认识谁,我再介绍谁给你认识。”小梅就坐下来安静地吃饭。
  说实话,坐在一群陌生的人中间吃饭,并不能减少心中的寂寞感,而和陌生的人应酬反倒让小梅感到不舒服,她一直不喜欢这种应酬。但是比起来一个人在家寂寞地度过这个晚上,能够在有自己好朋友的地方貌似热闹地消磨时间毕竟好一点。再说加美说得也有道理,小梅只是个普通的女人,没有王子会主动送上门的,何况连灰姑娘都是打扮漂亮自己送到王子门上的。小梅说服自己把参加这样的聚会当做是给自己机会。但她不认识加美和小于子以外的人,又不习惯主动和其他人攀谈,所以她安静地吃着饭,礼貌地应酬着,和过来敬酒的人碰着杯,小口地抿着葡萄酒。加美显然是个重要的人物,她很活跃地和各桌的客人应酬着,不时听到她清脆的笑声从各个桌子上传来。
  饭局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菜都上齐了,该讲话的人都讲了话,该敬酒的人都敬了酒,有的人开始无聊地看表,有的人开始酒劲上头更加喧嚣。小梅就像一个看客,静静地坐着喝汤。最后上了她爱喝的菌汤。加美在另一桌被一个显然喝多的人拉着做听众。这时,她忽然感觉似乎有人站在他旁边,看着她,她扭头一看,一个高大厚实的身影,崔安东站在她旁边,手里端着酒杯。这一惊,她的心怦地猛跳了一下,同时惯性地站了起来。
  崔安东脸上挂着客气的笑,像刚才每个走过来敬酒的人一样,礼貌地举举杯,向着全桌地人点头说:“大家好,我敬大家一杯,祝各位心想事成,健康如意。”然后从小梅开始一个个碰杯。那样子仿佛小梅和桌上其他的人一样,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人物。大家一起站了起来,碰杯喝酒,有两个显然要熟悉些,嘴里说着“崔总,谢谢。多关照。”之类的话。一圈过后,崔安东笑笑,走了。小梅感觉他转身走之前,似乎看了她一眼,也许没有看。小梅看着他走到了靠墙的一桌坐下,背对着她。小梅想他从什么时候看到的自己,自己怎么就一直没有看到他呢。小梅开始不平静了。
  加美终于回到了座位上。她很快就发现了小梅的异样,悄悄地问:“怎么,有中意的了,告诉我哪个?”
  小梅说:“没有,回头和你说。”又下意识地扫了崔安东的方向一眼。
  “在那桌吗?”加美留意到了小梅的眼神。
  “不是,以后告诉你,我想先走了。”小梅说。
  “急什么,饭也差不多了,我也马上走。等会儿让小于子一起送我们。”
  “不了,我真的先走了。你别管我了。”说着,小梅就拎包,然后客气地对同桌的人说:“各位慢慢用,我有点事先走了。”大家对这个只是默默吃饭既不熟悉也不活跃的女人显然也没有什么留恋,客气地点点头。小梅就披上风衣,出来了。
  加美追了出来:“怎么啦,说走就走?我让小于子送你。”
  “不用了,我自己打车回去。你快进去,穿得太少,小心感冒了。”
  进入十一月的夜风真得很冷了,只穿着小裙子的加美真得打了哆嗦:“那你小心点,我明天联系你。”说完,进去了。
  小梅站在路边打车,等了足有五六分钟,终于有一辆出租车停了下来。小梅上了车,关车门时往饭店门口看了一眼,好像崔安东站在那里,看着她。门一关,车就起动了,小梅扭头仔细地确认,崔安东真得在门口站着。
  小梅见到高山的家人
  下了出租车,小梅的心已经静了下来。崔安东看到她,和她碰杯喝酒,却没有表现出认识她和她有特别关系的样子。看来,那一晚对崔安东来说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人生中的一次意外罢了。只是为什么总和这个男人发生意外呢。在路口意外地注意到了他,第一次见面意外地过了夜,又在这么一个不相干的聚会上意外地见了面。但愿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小梅发现自己其实不想面对这个男人。要不然,为什么就这么逃了回来呢。
  进了楼门,小梅看到楼道的门厅角落里坐着一个人,也没在意,就按了电梯。电梯门关了,小梅忽然想起来,门厅里的那个人穿着衬衫,好像就是自己出门时碰到的那个老人。都这么久了,这个老人怎么还没有回家呢。电梯上到了九楼打开了门,小梅犹豫了一下,没有出电梯又按了一层。重新来到门厅,果然发现是出门时见的那个老人,缩在角落里,显然很冷的样子。小梅上前问:“大爷,您怎么还没有回家,您家人还没有回来吗?”
  那个老人抬头看着小梅,眼神呆呆地,好像不知道怎么回答小梅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