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宗庙中,卢玄安原本听说父亲失踪时已是焦急,又闻随他一起突围的如燕也下落不明,更是连手指都要掰断,他紧皱双眉,在庙宇的空地前不停地走来走去,晃得人眼花。一旁的李元芳虽未象他那般难以自持,可心内也赛似火烤,他一语不发地看着天际渐渐沉落的晚霞,似要将嘴唇咬出血来。看着这两个丧失了理性和思考能力的年轻人,狄仁杰倒是冷静得多,他在庙前的一块石阶上坐下来,紧张地思索着。
  库伦五十里外北麓半山腰的一处绝壁边,如燕这时也正焦急万分地望着暮色的沉沉降落。她从近午开始就护着婆闰来至此处了。在城中与狄仁杰一分手,如燕就以最快速度帮婆闰略改装束,在二十来名府官侍卫的护持下,左冲右突、快马加鞭地向东城门赶去,可是这时葛萨部族军队恰巧在这条路上与瀚海的守军遇到一起,正拼命厮杀。负责此片的是斯结的一个亲信首领,自然识得婆闰,见他身边护卫稀少,立功机会难得,便亲带身边的数十人围堵过来。如燕奔到婆闰身边,急道,“大都督,上北门吧?”婆闰点头。两人顾不得许多,拨转马头向北冲去,虽然二十几个护卫一字排开,拼死抵御冲上来的叛兵。却只挡住一时便被冲倒了。好在城门已无人把守,两人冲出门,捡着眼前的道路直向山里跑去。可是身后的那起逆匪并不肯放弃,一直随紧追不放。
  如燕让婆闰的马跑在前面,自已断后掩护。好在还有一定距离,两人急不择路,不知方向,看路便走,突然,前面的那马一个滑蹄,趔趄,婆闰促不及防,一下子栽了下去,滚落到一边。如燕心都要悬到口里,勒马急停,跑过去扶他。听到身后的蹄声越来越响,她急中生智,将痛苦满面的婆闰搀进旁边的树丛,自己双刀在手,分别向两匹战马的后臀划去,马匹高声嘶叫着向前方狂奔而去。如燕自己也纵入婆闰所在的树丛里,没一会儿功夫,只见后面的十几名敌骑便到了,从眼前毫未停滞地冲了过去。
  如燕赶紧将婆闰扶出拖到一个离此路不远的一小块紧靠山岩的空地边。她检查了一下他的伤势,很是不幸,婆闰的腿骨已折。年已七旬的他即使坚韧,亦已满脸流汗、痛苦异常。好在如燕颇通医理,快速为他接好了骨头,并撕下衣襟为其简略包扎固定下来。
  她料定那追去的敌骑早晚会发现马背无人,所以不敢大意,将婆闰小心地藏在一处石隙中,外面掩上树枝,自己躲避在山石后面等待。果然,半个多时辰后,先前跑去的十几骑人马,一路咒骂着回来了。他们不停地张望,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相,只得返下山去了。听着蹄声渐远,如燕方敢从藏身处出来,赶过去照顾婆闰。因为不知城中情况,不敢冒然下山,饥渴了一天的他们就在那山崖前,无衣无水无食地度过了一生中最为难熬的一夜。
  第三十九章
  这一夜,如燕一眼不眨地陪在这位老人的身边,她为他察看伤处,陪他说话,甚至将自己的外衣除下来,盖在那不停地打着寒颤的身上。好容易熬至天明,她打算到四周略转一下,看看能否先找到些野果或水源。将婆闰重新藏好后,她拿起双刀,刚要动身,便忽闻一阵异响。细听好似人语的喧哗和呼唤声,远眺过去,茂密的树枝间又有人形频现。如燕赶紧将身藏在一块巨大的山岩后面,紧张地着眼观察。果然,有许多的人马沿山路而来,一边走还在一边四处搜寻。朦胧中,她好象瞄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肥胖身材从来难以遮盖,“叔父!”燕激动得一下子冲出巨石,向寻山而来的狄仁杰,一路呼喊着奔了过去。听到声音的众人见到了如燕的身影瞬间欢腾起来。他们很快就会合在一起,狄仁杰一边让杨远通知其它找寻的队伍,一边跟着如燕赶向婆闰的藏身之所。
  看着狄仁杰带着众人,将树枝撤去,把昏睡的婆闰从石缝中抬出,疗治,听着山路上闻令而至的杂踏蹄声,靠在岩壁的如燕在如释重负的同时,却产生了一种错觉,天空慢慢地变了形状,树林越来越快的旋转,连身边的岩石也向下倾倒下来,她觉得自己正随着它缓缓地下沉,待要扎挣,却使不出半点气力,她只好眼睛一闭,任自己的脚下失了根本。恍惚中她好象听到许多人在唤自己的名字,怎奈,心中已似云海茫茫。
  待到一股清洌的甘泉入了心肺,如燕才勉强睁开了双眼,面前狄仁杰和杨远、张环等人正目不斜视地瞧着她,如燕向他们强作一笑,“我、怎么啦?”不知为何,她觉得自己的声音象从天外传来,
  “如燕,你太累了,是叔父把你给累坏啦!”狄仁杰难掩内疚地道。
  “您还不是一样,”如燕提了口气,才接得下去,“变成个真正的白头翁了!和家里的婶婶,都不般配了。”
  “你这丫头!”狄仁杰嗔道,明明他旁边的张环、李朗他们挤眉弄眼,他却向如燕身后瞪了一眼,“笑什么笑,以后有你好瞧!!”
  如燕这才省起,自己躺在别人的身上,她一转头,却是全身甲胄的李元芳用肩膀在撑着她。她心里惊喜交集,面上却是难掩羞怯,忙不迭坐起身来,在众人的笑声中,两人不禁同时涨红了脸。
  狄仁杰舒心地说,“好啦,大都督已被送下山了,咱们也快走吧。”如燕站起身来,却觉浑身无力。“别急,再歇会。”狄仁杰安慰她,向元芳丢下一句道,“我们先走,如燕交给你了。”说着不待二人反应,就带着侍卫们急急地上了马,一溜烟去了。
  如此静的山谷,如此近的距离,两个人几乎能听见彼此的心跳。如燕鼓足勇气望向李元芳,却只见他正不自然地将头偏在一边,不知在研究些什么。她只得无奈地去捡放在一边的自己的那件红色外衣,谁知刚迈半步,便又是一阵晕眩。李元芳眼疾手快,一下子把她接住。
  就在他的臂弯里,她找到了他的目光,那写满关切、怜惜和思恋的眼神,令如燕久久地痴痴地凝视着它们,情不自禁地微微合上了双眸,此时此地,她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真的愿意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他。一根粗糙的手指轻轻划过她的腮边,拂去了那被风吹起的根根秀发,一阵紧张的气息慢慢地接近了她绯红的面颊,又在瞬间离去。
  “如燕,”她听见他颤动着的低低地嗓音,“我们,走吧。”
  第四十章
  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只有一匹李元芳来时骑的骏马留在一株树的下面。看了看一旁颇有些忐忑的如燕,李元芳飞身跃上了马背,然后,向她伸出手去。如燕有些意外地看着那只宽厚坚硬的手掌,它稳稳地、没有半分犹豫地交在她的面前,好似早有准备一般。一缕缕的感动和喜悦在如燕心坎里升起,她有些羞涩地把自己的手交给他,让他运力将自己拉坐在身后。随着李元芳轻轻一提缰,那马便有所神知般嘶鸣一声,向前跃去。如燕在他身后不防一倒,下意识地将双手环握在他的腰间,只见李元芳让人不易察觉地抿了下嘴角,果断地打马而去。
  早晨红日高升,绽出万丈霞光,又有清风*,群山为伴,坐在马上的如燕把头轻贴在那个坚实得山石一样的后背上,内心激动不已,她真的好想,永远与他这样依偎着驰骋在马背上,没有分离,没有苦闷,没有纷挠,如果可以,她愿用生命中的全部去交换。而李元芳平静的表情下,也在感慨万千,他真地等到了这一天,不用担心兵将与战事,不用见到鲜血与残杀,身后的温暖与柔软化解了他在军中磨励出的所有坚硬、累积下的所有孤寂和思念,他只愿这路再长一些,再长一些,让自己能多感受一会儿这人世间的美好。
  眼见瀚海都府那宏伟的城门和门前黑压压的人群已现,如燕不禁在元芳背后急唤,“快让我下来!”面冲前方的李元芳微微迟疑了下,没有理她,只将皮鞭高高扬起,再次加速。
  城门前的人群熙熙攘攘,府里的官员、各部族人,还有驻在城外的大周的将士,他们听说都督平安,全都主动前来相迎。见到满脸笑容的狄阁老及面目激动又痛苦的大都督,众人兴奋喜悦不尽,纷纷围上前来慰问,正混乱间,忽听一人高喊道 ,“快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城门前的军民们看到了一幅他们此生从未见过的奇美画面。
  群峰叠障的山峦前,一马平川上,欢跃和奔腾着一匹遍体乌红的神驹,它四蹄高悬,鬃尾飘扬。在那坚实舒展的身背上是一位身着金黄战甲,腰跨七尺宝剑,英姿飒爽的年轻将军,他手持皮鞭,跃马纵横,气吞万里。更令人炫目的是藏在他的身后的那个女子,她那娇羞万状,*如花的容颜,那一头如云长发、火红的裙裾,那如展翅琴鸟在悠悠长风中尽情飞扬的神采,让城门前的人们看迷了眼,惊出了魂。英雄与美人,自古以来就是一幅让人见过一千次都绝对不会生厌的神仙画卷。
  “李将军,是李将军!”士兵们惊喜地叫喊起来,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齐整,他们难掩自豪,难掩兴奋,象战场冲锋时一样有节奏叫着他们的大将军的名号。欢叫的人群中,只有一人,煞白了脸色,木然无语,那就是——卢玄安。
  午饭时分,笑语喧哗,人影交错的大周军营饭堂门口惯常地出现了李元芳的身影。大厅里瞬时没了动静。只见他象毫不知情一样,没有表情地走进堂门,径直向着一张无人的饭桌边走过去,坐下来。刚将一柄汤勺拿在手里,旁边桌上的副将军孟继尧便一挥手,带着几个偏将凑上前来。
  “李将军,给我们讲讲,刚刚那位天仙样的姑娘是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