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孟继尧别有深意地笑着道。李元芳看也不看他们,将勺子一扔,又去拿面前盘子里的饼。孟继尧见他没反应,伸手抄起了一只瓷碗和一支筷子,铛铛敲起来,“兄弟们,兄弟们,李大将军平时装得象,可实际上和咱们可不是一条心啊!他偷偷娶了媳妇儿还不让咱知道,我的两个老婆,你们可是连眼睛大小都清楚的啊,李将军他------”一句话没了,便被嗖地站起来的李元芳将手中的一块面饼堵住了嘴。带兵以来从未在部下面前露过怯的李大将军,今日终于窘得无地自容。
  第四十一章
  狄仁杰客馆后面,庭院深深,寂静无声。突然,杨远心急火燎地从穿堂跑了进来,他一下子被一个从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侍女挡住了去路,“将军,狄小姐刚睡熟,阁老说------”
  “阁老说,把她马上喊起来!”见那侍女尤自呆立,杨远不由分说地绕过她,来到西厢门前。轻启门缝一瞧,只见里屋榻上,如燕乃合衣而卧,便放了心,也不管侍女阻挡,哐地把门推开,径直来到榻前。在他的心里,如燕不只是狄阁老的娇嗔可爱的侄女,某种程度上,他一直将她当成是自己一个特殊的部下,是一个与他共同经历过艰险的战友。就眼下来说,这件事情,只对他们两个人有意义,所以,是他建议狄仁杰立即把如燕叫醒的。
  当孟继尧带着面色苍白的如燕,来到斯结家的地下囚室时,那里已挤满了人,他们围成了一个圈子,圈里啜泣不断。杨远阴沉着脸咳了一声,众人见他俩到了,主动让开了一条路。面前的一切,简直让如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见卓力格图坐在地上,正自饮泣,他的怀里抱着一个年轻姑娘,那姑娘容颜秀美,眉首低垂,胸前鲜血淋漓,心口处赫然插着一只没至柄处的匕首。
  “乌兰?”如燕喃喃地睁大了双眼,不停地摇着自己未来得及梳理的长发,“不,不会的!”她看着周围的人们,狄仁杰、卢玄安、李元芳------最后,把目光停在杨远身上,她渴求地看着他铁青的脸,“不是她,是么?!”
  杨远红了眼眶,“如燕,乌兰公主------”,他感到自己为她解释这件事很艰难,却又责无旁贷,“她被斯结抓来,囚在这儿,前天晚上,要把她从这儿送到突厥去的时候,公主抽了看守的-----自尽了!”
  “不,你在说慌!” 如燕转头看着生息全无的乌兰,眼泪如落珠般洒落,“不是她,真的不是她,她还在药勿葛,还在她的牙帐里,在等着明年春天,草原鲜花盛开的时候,巴图勒来接他,她说要请我------”如燕再也说不下去了,腿一软,跪倒在冰冷的囚室地上。
  “乌兰!!”卓力格图突然大哭道,“是我,是我害了她,是我害死了自已的亲妹妹!!”他放下乌兰的尸体,跳将起来,分开众人疯狂地冲了出去。
  狄仁杰并未亲自去定卓力格图的罪行,而是把他交给瀚海大都督来处治。婆闰感其孝心、念其受恶人蒙骗,又在平叛中立功,赦免了他的一切罪过,令其依然左领药勿葛并随时可以回部族。卓力格图长跪谢恩后,一天也不想在库伦多呆。在那寒冷的、繁星寥落的清晨,他要带着战乱中幸存的族兵,用马车驮着乌兰的尸体,转到自已的地域去。
  又是一夜的无眠,如燕流着泪,亲自为纯洁美丽的公主,梳理头发,擦洗身体,装扮容颜,在她心里,乌兰是她在这世上最亲的姐妹,她那纯真的眼神,情意深深的话语,一直都印在她的心里。她要让她不带一丝纤尘地魂归故里,她是那么爱那块土地,爱那里的亲人------
  车马萧萧,送行的人驻立于荒原上,看着他们凄然离去。唯有如燕仍旧割舍不下冰清玉洁的乌兰,割舍不下那份沉甸甸的情义,割舍不下她们美好的约定,她白衣盛雪,黑发轻飏,扶着乌兰的马车,一直跟着走了很久,直到无力的脚步再也追不上远去的车轮,直到她再次头重脚轻地昏倒在那已经失了颜色的野草丛中。
  第四十二章
  以后的四、五天,如燕高热难退,一直昏昏沉沉地睡在床上。这些天里她迷迷糊糊,只言片语地从来看望她的人那里听到了许多事情,诸如葛萨部所有叛乱都被平息,大都督的腿伤好得很顺利,婆闰想收她为义女,甚至是一段关于乌兰的对话,有人问当时为什么毕勒要以生病的名义把乌兰接回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长叹着说,他应该是为了早点促成她的婚事吧,既未定下具体的日子,所以不想惊动武皇。
  当然还有元芳和卢玄安,如燕分不清他们的身影,因为都是轻轻的叹息,都是静静地脚步,都是深情的目光。她似乎听过两个侍女的低声交谈,她们说草原上的雄鹰阿木尔爱上了一个汉家姑娘。
  如燕终于清醒过来,可以下地走动的时候,狄仁杰告诉她:从明日起,瀚海都府的回纥部族要与朝庭使节及大周将帅同欢三日,举族庆祝。并且还说,他答应了婆闰之请,将如燕“分给”他做女儿。
  如燕没想到这件事是真的,她并不十分喜欢那位大都督的这种表达谢意的独特方式,于是向狄仁杰嗔道“叔父,这样的事,您不用先问问我的想法么?”
  狄仁杰奇怪地瞧着她,“你这丫头,还不知足,现在我还心有余悸,他没来向我要你做他的儿子媳妇呢!”
  如燕不禁红霞上脸,只好假做生气地转过身去。
  却听他还在身后叨念着,“亏得李元芳那个家伙聪明,先在众目之下,把你放在了自己的马背上。”
  如燕没有接口,可她的心里在想,这世上再过一百年都不会再出叔父这么一个睿智的老头儿了。那件事,他竟把自己撇了个干净,好象与他没半点干系一样。
  如燕晚上便被接到了大都督府中,她需要熟习回纥人尤为看重的认亲仪式的礼仪,司礼官口干舌燥地为她讲了半夜,又在凌晨的时候,喊起她,由一群侍女为她妆扮。她们给她穿上飘逸的粉色拽地长裙,带束腰际,黑发高挽,头顶莲花金冠,后簪长长纱巾,并在她的颈间、耳边坠上了水晶般玲珑闪亮的珠饰。如此装扮映衬着如燕的明媚容颜与婀娜身姿,让见到她的每一个人无不赞叹和艳羡。
  当前来接她去受礼的卢玄安掀帘而入时,一眼见到那美目顾盼的娉婷芳姿,竟久久不得开口说话。一身袭白盛装的他伴在她的身边,刚一走进人头攒动的空场,便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俩简直象是天外的一双璧人,落进凡尘。
  其实如燕当时并不好过,一道道的礼节,一次次地跪伏,让原本体虚的她极难承受,若不是玄安一旁照看帮衬,怕真的要再次倒地不起了。更何况她一直在担心李元芳的感受,偷眼而望时,见他正坐在贵宾席上与府中要员谈笑风生,才略放下了心。
  礼成之后,便由此打开了整日彻夜的狂欢。如燕总算在卢玄安的掩护下离开了喧闹的人群。她倒坐在树林边一根折断的树杆上,觉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卢玄安站在她面前,怜惜地看着她,见她有些苍白的额角渗出了细细的汗珠,忍不住单膝跪地,抬手去为她擦拭。
  如燕一惊,本能地将头躲向一边。
  卢玄安把手停在半空,无力的垂下,他有些着恼地看着如燕,“我心甘情愿的,并没让你将来还我什么!”
  “玄安,求你别再这样,你会总也走不出来,而我、我的心里也会不安的。”如燕痛心地说。
  卢玄安只听进了她最后的半句话,眼里燃着希望说,“你、你其实也会担心我是不是?”
  如燕百般无奈地看看他,将头转向别处。“我那天对你说过的话,一辈子都不会改变。”
  卢玄安泄气地朝地上一坐,半日无语。如燕看看他,强自站起来,转身离去。不防被他一把扯住衣角,“燕儿,我只问你一句话,你只要认认真真答了我,我保证再也不来打扰你。”
  看着如燕转身求问,玄安才从地上站起来,他定定地看着她的双眼,“你用你的心来讲,如果此生先遇到的人是我,会不会------”他知道如燕懂他的意思。
  “不会。”如燕没有半分犹豫。
  “为什么?”卢玄安觉得心里一片冰冷。
  “有谁会去喜欢一个满头白发、胡子齐胸,又拖着七八个孩子的老头子呢?!”如燕象是极为认真地道,说完她浅浅一笑,转身飘然离去。
  剩下卢玄安不知是哭还是笑地站在那里。
  第四十三章
  自从那次认亲仪式后,接下来的三天,李元芳再也没有出现在如燕的视线里。除了必须的应筹,他就躲在一座堆放军物的营帐里,一个人看书。书翻过了一半,但到底看进去了多少,他自己也不知道 。
  第三日的傍晚,李元芳的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卢玄安。元芳自然有些尴尬,虽然他知道,在如燕病重昏迷的那些天,他们都常去看她,却是奇迹般从未撞见过。现在是自己入城以来,第一次与他正式地单独地会面。
  “李元芳将军”,卢玄安高傲地说,“那件事,你知道,却不告诉我,作为朋友,你想怎么解释?”
  李元芳知他说的是战前那日两人谈话的事,他叹了口气,别过头去想了一下,又看着卢玄安道,“那件事,是我不对。我听你的,你说怎样就怎样。”
  “那好,”卢玄安很满意,“跟我来罢!”说着转身便走。
  李元芳无奈地丢下书,跟着他来到一丛篝火旁边,那里已经摆好了一桌酒菜。
  只见玄安向桌边一坐,拎起了一只酒坛,望着李元芳道,“陪我喝酒,喝得我满意,你就还是我的朋友,不满意的话------”他挑衅地说,“你看着办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