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九款:公司有权行每年一百万两白银的债券,募集公司所需的运营资金。
  看完这份条约,就连哈大全的手下都觉得。
  主公真是无耻啊。
  第241章 辽东大战
  正文 第241章 辽东大战
  哈大全终于得偿所愿,在条约签订后,随即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国王为了表示友善,还打开了城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王都被水6大军包围着,他根本就没有选择。如果哈大全想进城,朝鲜人根本没有阻拦的资格。
  哈大全的部队,也进城游览了一番,到是没有制造出治安事件来。
  朝鲜国王很礼貌的出城拜见了哈大全,并在哈大全的军营里吃了顿饭,几杯酒下肚,哈大全原形毕露,搂着朝鲜国王的脖子称兄道弟。
  “兄弟你放心,我是不会砍死你的。其实我们要的也不多,大家各让一步。我把忠清南北两道都还给你,你也得出点血不是。”
  朝鲜国王连连称是,敢怒而不敢言啊。
  哈大全在朝鲜欺负人,过的是十分的滋润。
  这时在辽东已经乱套了。
  天启五年五月,东林党彻底的倒台了,朝廷上下都是魏公公的人。
  远在辽东的孙承宗孙大爷失去了最坚实的后盾,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向皇帝提交了退休的申请,回老家养老去了。
  早就想要辽东军权的魏公公,马上批准了孙大爷的请求,天启皇帝整天干木匠活,奏折都是客氏和魏公公处理的。
  孙大爷黯然离开辽东。
  孙大爷的职务是辽东都师,这个职务是全管军政两界,是当时大明朝最大的官了。在阉党中,能接替孙大爷的人真没有,这帮人都溜须拍马上去的,没有实在的军功,能力上也差了许多许多。
  接管辽东军权最好的人选就是哈大全,可哈大全丁忧在家,这还不到一年的光景。按照明朝的规定,丁忧在家最少也要三年时间,哈大全现在没法回来工作。放眼阉党内外,也就只有在兵部混的高第最有资格了。
  现在高第统管京营十万大军,自我感觉相当良好,他把哈大全的成绩看成了自己的功劳,自信心在极度的膨胀中。
  听说要他去接替孙大爷的职务,担任了东经略,高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魏公公很感动,这人没白招揽啊。给钱、给官、给权才招揽了这么多手下,终于有一个能站出来顶事的了。
  高第趾高气扬的离开京城。他出的时候,送行的人很多,竟然达到了几千人。高第看着送行的人群,眼泪哗哗的。
  他高声对身后的人们喊道:“我高第绝对不会辜负皇上、朝廷和大家的期望。我一定能剿灭努尔哈赤,平息辽东的畏惧。”
  高第很有信心。
  不过,送行的人可不这么想。一个兵部的文官指着高第对年幼的儿子说:“孩啊,看到没有,这就叫自不量力。干不了的活,千万不能强出头,不然会死的很惨的。”
  感情高大人成了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高第到达辽东后,干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向努尔哈赤动进攻,而是诬陷孙大爷。他找人做了些假账,然后奏报给朝廷。
  “孙大爷说辽东有十万大军,我数来数去就只有五万,别外的五万人都在那里啊。”
  孙大爷也不反驳,他直接上书给皇上说:“老臣错了。”他也不说错在那,“既然高大人说辽东只有五万人,我看以后辽东的军饷就按五万人放吧。”
  高第一听就傻了,以后按五万人军饷,剩下拿不到钱的人,还不得拎着刀动兵变。
  高大人傻,魏公公一点都不傻,有客氏在旁边提点着。孙大爷是不能动的,孙大爷最强的后台不是东林党,而是坐在皇位上的天启皇帝。
  魏公公写信把高第大骂了一顿。“你有空干点正事,不准盯着孙大人不放。小心天威震怒,灭了你小样的。”
  高第老实了,他终于看清了形势,孙大爷是不能动的。
  既然孙大爷动不得,自信满满的高第准备拿努尔哈赤开刀。不管从任何一个方面看,高第跟努尔哈赤都不是一个档次的。不过,高第好像看不到自身的缺陷,他在到任后的第一月就调动六万大军,向辽阳动了全面的进攻。
  这是一次自杀性的攻击。
  天启五年八月三十日,明军对辽阳的进攻开始了。
  在沈阳的努尔哈赤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抓起传信人的脖领子,兴奋的问:“真的吗?明军真的进攻辽阳了吗?”
  在得到明确的回答后,努尔哈赤就好像打了兴奋剂,在王宫的大殿内转了好几圈,对每一个臣子都说:“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在努尔哈赤眼里高第就是一个送经验值的。
  孙大爷守辽东,让努尔哈赤相当的憋气窝火。孙大爷人比较地点,也很不厚道,他除了闷头砌城墙,啥事都不干。不说一举荡平努尔哈赤,不说光复大明江山,也不出来挑衅斗殴。努尔哈赤出兵来抢劫,孙大爷就躲到城里防守,努尔哈赤走了,他在出来占地盘。
  搞了二年多,孙大爷竟然把城墙砌到了西平堡,收复了辽东数百里的土地。
  对于孙大爷不厚道的行为努尔哈赤一点招都没有。
  听说孙大爷退休回家,努尔哈赤足足庆祝了三天。既然孙大爷走了,努尔哈赤决定放手抢一把,可就在他准备抢劫的时候,高第竟然直接打了过来。
  努尔哈赤最害怕的就是攻城战,最喜欢的就是野战,高第的行为,自然让努尔哈赤无比的兴奋。
  送经验值的终于来了。
  高第对辽阳动了猛攻,六万大军部分主攻还是佯攻,从四个方向一起动攻击。高第开出了极高的赏金。先入城者,赏银五千两。
  在高第看来,一举荡平辽东并不难。
  就在高第作者一举荡平辽东,把努尔哈赤抓回京城请赏的美梦时,努尔哈当带着五万后金大军来了。
  高第也防备了后金的援军,他在辽阳附近的设下了阻击点,安排了一万守军。在高第看来,努尔哈赤是无法突破防线的。
  但高第还是高估自己人的战斗力。
  因为对孙大爷的嫉恨,这次作战,高第没有带孙大爷训练的精锐铁骑关宁铁骑,他带到都是些“自己人”,给高大人送过礼的。
  这些自己人的水平实在太次,方一交手,就溃散了。
  第242章 孤城宁远。
  正文 第242章 孤城宁远。
  高第在辽阳城下大败。
  面对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铁骑,高第原本高涨的自信心,满满的自豪感,一下子化为春水流淌的一干二净。
  在努尔哈赤出现后,高第没有组织反抗,他跑了,如丧家之犬。
  最高领导都跑了,其余人还打啥啊,大家一起跑呗。
  高大人一路跑,努尔哈赤一路追。
  先失西平堡,在失右屯、大凌河堡、锦州、松山、杏山、大兴堡、塔山。孙大爷苦心经营,收复的辽东数百里土地,再次拱手让人。
  高大人跑的实在是太快了,等努尔哈赤杀到宁远城下时,高大人已经跑出了山海关。
  整个辽东都在逃跑,这时却有一群人没有跑。他们是以袁崇焕为,孙大爷苦心训练的真正的精锐。
  袁崇焕站在宁远城头,看着城外浩浩荡荡的后金大军。袁崇焕已经有了必死的决心。
  现在宁远已城一座孤城。
  天启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率领六万精锐大军到达宁远城下。
  努尔哈赤派人送信要袁崇焕开城投降,袁崇焕拒绝了。
  随后一场生死大战在宁远城下展开。
  努尔哈赤决心,要把眼前这座不听话的城市,还有城里那个不给面子的小子一起碾成齑粉。他相信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已经确认过,这是一座城,他没有援军,也不会任何的援军,高第跑的太快了,整个山海关以东,明军还占据的地点就只有宁远了。
  在宁远城内,只有一个不给面子,又没有名字的小子,还有一万余孤立无援的明军。
  努尔哈赤无比的自信,六年前,他用四万余人,就击溃了最为精锐的十二万明军。使明朝在辽东地区陷入了被动防守的局面,许多明朝的大将死在他手里。现在他有六万人,一路所向披靡,杀的明军望风而逃。主要是高第太不争气。
  现在他要把面前这个敢于反抗的城市碾碎。
  胜负毫无悬念。对于这一点,无论后金的努尔哈赤以及他手下的四大贝勒,还有明朝的高第以及他的上司魏忠贤和客氏,甚至在家养老的孙承宗,都持有相同的观点。
  唯一持有不同观点的,就是在朝鲜欺负人的哈大全。穿越人士的好处在于,他们知道很多当时的人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努尔哈赤会死在宁远城下。这边历史实在太经典了,电影电视不知道演了多少遍,就连不爱读书的哈大全都知道。
  所以哈大全跟身边人说:“努尔哈赤这次要倒霉喽。”
  哈大全的手下王张氏、纯三郎、熊宽等等,跟着一起来朝鲜的人,没有一个相信的。虽然主公本事很大,但在这件事上,没人相信袁崇焕能够胜利。
  熊宽背地里还说:“袁崇焕将是第二个罗一贯。”
  当年罗一贯在西平堡战死,这一次袁崇焕的结局也差不多。
  就连宁远城内的袁崇焕都不相信会得到胜利,他的想法很单纯,东林党倒台了,孙承宗回家养老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