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高第升任辽东经略,整个辽东都将成为阉党的天下,他一个小小的东林党徒,很快就会被赶回家放牛种地。
  与其默默无名的过一辈子,袁崇焕想在宁远寻求自己的光荣,一生的光荣。
  这时三个神神秘秘的黑衣人进了袁崇焕的府邸,这群人是哈大全留在辽东的樱馆密探,他们开门见山就问袁崇焕。“袁大人您是打算守啊,还是打算跑啊。”
  袁崇焕横了对方一眼,愤恨的说:“我死,也要死在城里。”
  “那就好,那就好。”密探拿出一份名单交给袁崇焕。“我家哈大人交待过,如果辽东战事突起,后金军达到宁远下,就把这份名单交给袁大人。”
  袁崇焕打开名单,上面罗列了许多名字,后面还跟着这些人详细的档案,还有在宁远城内的住址。
  “这些人都是后金的奸细,袁大人您看着办吧。”说完密探就走了。
  还能怎么办,袁崇焕拿着名单开始杀人,凡是上面有名字的全部抓起来,直接砍死。并且还派明白在城内各处巡逻,预防奸细的破坏。
  这是哈大全对袁崇焕唯一的帮助。
  袁崇焕又叫来手下,写了一份信给逃到山海关的高第。部下很迷惑,这应该是去讨救兵,可高大人在辽阳损失了六万余人,就算想救,恐怕也派不出人来。况且高大人被努尔哈赤吓到了,说死也不愿意在走出山海关。
  部下毅然的说:“此行必行毫无结果,高大人是不会派救兵来的,让属下留下吧,我愿意跟随大人死守宁远,与宁远同存亡。”
  这个部下相当的爷们。
  袁崇焕很感动,不过人还得去,他耐心的说:“我不是让你去求救兵,请你转告高大人,我不要他派援兵,只希望他答应我一件事。如果现有宁远的逃回去的士兵或者将领,请就地正法,格杀勿论。”
  部下说:“我一定完成大人的交托,送完信,我一定回来与大人同存亡。”
  “好兄弟。”
  这两位都是纯爷们。
  就在袁崇焕以为大战在即的时候,努尔哈赤的进攻竟然停止了,而且一停就是将近两个月。
  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哈大全说:“我们在帮袁崇焕一把吧。”
  十月哈大全从朝鲜王都撤军,归还了忠清南道与忠清北道两道,不过没有归还公州和太田,这两各方是忠清南北道的门户,只要占据公州和太田,哈大全的军队随时随地可以打到朝鲜王城。
  撤下去的哈大全没有闲着,他领着船队,沿朝鲜海岸北上,在后金的大后院的镇江岛上岸,风风火火的干了一把。
  当年毛文龙就是在镇江岛一战成名的。
  哈大全在镇江游览了一番,然后在城墙上挂起了哈家军的军旗。
  就哈大全这面旗,可把后金军吓坏了。正准备进攻宁远的努尔哈赤一听,哈大全来了,马上就毛了。在辽东跟哈大全拼过几次,努尔哈赤对哈大全是相当的头痛。
  以前毛文龙也在后金的后院捣乱。不过,毛文龙没有哈大全爷们,后金军以来他就跑,不像哈大全打不过也不跑,绝对跟你死磕,临死也要咬你一块肉下来。
  努尔哈赤马上回兵镇江岛,派别人去他不放心。
  在镇江旅游的哈大全,这次没有死磕,他也学毛文龙,后金大军一来,他也跑了。
  努尔哈赤一来一回,就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
  第243章 选拔人才。
  正文 第243章 选拔人才。
  哈大全坐着船返回丽水,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为袁崇焕争取了两个月的时间。
  哈大全不跟努尔哈赤拼是有原因的,他现在丁忧在家。如果突然跑到辽东跟努尔哈赤干一仗,绝对会引起朝廷的猜疑。一个侯爷的亲兵,也不能有好几万吧。虽然朝里有客氏帮衬着,也不过太过分。
  而且在朝鲜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哈大全处理。
  虽然在朝鲜取得了胜利,占了地盘,抢到了银子。却不能马上闲下来,想要保住现在的成果,就必须更加的忙碌。
  哈大全人们王张氏为朝鲜偶总督直接管辖广尚南道。王张氏在朝鲜创造了一个历史,她成为了哈大全手下第一重臣,以女儿身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纯三郎为丽水总督,管辖丽水区和朝鲜舰队。作为一个日本人,能受到如此重用,可见哈大全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荀一龙被哈大全要求提前退休,被安排到朝鲜担任全罗北道副总督。哈大全把一个武将放在这里,就是要看着朝鲜王室。哈大全给荀一龙宣战的权力,如果现朝鲜王室不老实,荀一龙随时可以向朝鲜宣战。
  就在这时,哈大全现手里的官员不够用,好几个主要的职位还空缺着。
  为此哈大全在丽水开科进行了一次人才选拔考试,所有的规矩都按照朝廷科考的规矩来。只要在朝鲜的移民和会说中文的朝鲜人都可以参加,而且哈大全给出了两个很高的实缺,广尚北道副总督和全罗南道副总督。
  这可是相当于巡抚的高官,一下子丽水移民区的读书人疯狂了。
  接着还有更让他们疯狂的,就是哈大全出的考试题。哈大全不考四书五经,而是挑阴阳学来考。《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武备志》《本朝纲目》等等,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都被拿了出来。
  哈大全的目的很明确,得选出能把两道治理好的人才。
  一开始参加考试的书生还很有怨言,不过哈大全给出了一份很高很高的工资,年薪三百两白银,这可比明朝官员的工资高出几十倍。一下子所有的考生都没有怨言了,只要有钱有官有权,也可以先把孙圣人丢到一边去。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科考,不考四书五经,而是考阴阳学的案例。当然了这一案例只此一次,哈大全会在下一次回归正途。
  考试顺利的展开。
  朝鲜现在有十余万移民,其中有不少落魄的读书人,还有许多会说汉语的朝鲜人。只要按照要求说汉语,穿汉族的服饰都可以参加考试。
  天启六年正月七日,在丽水的一处书院内,开了个科考。
  哈大全没有坐着等结果,他带着郑鼎和熊宽,在考场里溜达了一天。还经常在某书生旁边停下来看一看。
  能够受到领导的关注,这些书生可感动坏了。有不少人当着哈大全的面痛哭流涕,哈大全很和谐说:“不着急慢慢写,慢工出细活。”
  考试时间是整整三天,一共四章卷纸四千来字,的确不需要着急。
  在这中间哈大全抓了几个作弊的,按照明朝的传统,被抓的人是要被砍脑袋的。不过,哈大全很善意的放过了他们。
  哈大全笑呵呵的说:“这次我取消你的资格,你服气吗?”
  被抓的人自然不敢抱怨,他已经做好被砍头的准备了。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哈大全不准备杀人。“你走吧。回家好好读书,下次再来。”
  哈大全不但没有杀了作弊的人,甚至没有取消他们的考试资格。这要是在明朝,在考场里被抓到作弊,不砍头,也要永远取消考试资格。
  面对十分疑惑的学子。
  哈大全感慨的说:“想当年,我考试的时候,也作弊。”
  汗。除了擦汗,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穿越前,哈大全不过是一个高中混混,学习跟哈大全无缘,考试的时候基本都靠作弊。不过学校有对策,跟哈大全一个考场的,基本都不是好学生,就是抄,也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好学生都集中在别的考场。
  考试很简单,可以当面对如山的卷纸,哈大全开始愁了。
  哈大全再次感慨的说:“原来老师也不好当啊,要是有下辈子,我一定级级尊重老师。”
  哈大全特意把文书荀卫找来批卷纸,哈大全身边的文书一共有三个荀卫、王鑫、欧阳浦。其中荀卫是荀一龙的亲戚,哈大全用起来比较放心。
  至于王鑫和欧阳浦,因为不是完全的自己人,哈大全都没带他们来朝鲜。他们连哈大全去那了都不知道,还在福州看海钓鱼呢。
  荀卫就此有了一个新职务主考官,而后就一直在帮哈大全处理科考工作,还有各地书院的管理工作,一干就干了一辈子。
  荀卫十分的认真,工作效率很高,如山般的卷纸用七天就都看完了。除了多了一副黑眼圈,人倒是十分的精神。
  哈大全特意叫人送荀卫二十根上好的高丽参,还有二十老母鸡给荀卫滋补,荀卫收了奖赏很是感激了一把。马上按照吩咐一天一顿人参炖老母鸡,吃的很痛快,他媳妇也跟着很痛快。这人参炖老母鸡,不但补身,还补肾。
  三十份考卷被送到了哈大全面前,这里有二十三个汉人,六个朝鲜人,甚至还有一个日本人。
  哈大全指着小日本的卷纸问荀卫。
  “他会说汉语吗?”
  “很流利,臣有考证过。”
  “哦,那就这样吧。”哈大全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只要是人才,只要肯效忠于他,哪里人都无所谓。
  现在哈大全手下有汉人、有蒙古人、有朝鲜人、有日本人、甚至有洋鬼子,相当的国际化。
  哈大全仔细的看了这些人的卷纸,越看头越大,纸上工工整整的毛笔字,在哈大全看来就是天书一般,没看一般哈大全就睡着了。
  一觉睡到下午,哈大全坐起人擦了擦口水,再次感慨的说:“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他还舔着脸跟荀卫说:“以前,我一看书就想睡觉,没想到这个毛病到现在也没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