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孙家洋行的股东损失惨重,朝廷没收了全部的本金和红利。许多偷偷投资的王公贵族、官员商贾血本无归。
虽然表现上没有波澜,暗地里已经是怨声载道。
作为统治阶级的地主阶层,第一次开始怀疑大明王朝的统治能力。这个王朝是否还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要知道皇帝是中国最大的地主,作为地主的代表,如果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皇帝的位置也就做到头了。
因为朝廷的余威尚存,暂时没有人敢站出来造反。
崇祯十一年八月,经过二个多月的航行,哈大全的船队终于回到马尾。同行回来的还有三万远征军士兵,打了八年的仗,也该回家休息休息了。
马尾港内人头攒动,迎接的依仗排出了十余里地。
就在人们兴奋不已的时候,一架华丽无比的担架被抬下船。
哈大全得病的消息马上传开,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福建,延伸向全国。一夜之间,天下人都知道闽王哈大全病危。
就在舰队即将抵达马尾的前一天,哈大全突然发高烧昏迷不醒。
数年征战,所耗心血之巨,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
原本紧张的神经一放松下来,病魔也随之而来,这算是秋后算账吧。
哈大全高烧不退,整整昏迷了三天三夜。
第470章 称病不出。
正文 第470章 称病不出。
第470章 称病不出。
很快就有传闻说:“闽王哈大全在南洋战死,被抬回来的是一个替身。”
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天下人都以为哈大全死了。
最初二日,闽王府还有人出面澄清,说闽王只是病了,过几日便能完全康复。
越是澄清,越没人相信。
到了第三天,闽王便不再有人出面。
哈大全醒来后,看到床边焦急的余婉儿、小诺、余家四女、陈好、安尼,心中升起一丝甜蜜感。
“回家的感觉真好啊。”哈大全说的有气无力。
女人们都哭了。
哈大全能醒过来,对她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哈大全看到王鑫站在门口处,便招过来问:“我睡了几天了。”
“主公。您睡了三天三夜了。”
“好久没有睡这么久了,外面一定很乱吧。”
“是,有些宵小之徒传播谣言,说您已经在南洋战死了。朝廷也来信,询问您的身体情况。”
“盼着我死的人还真多啊。”
“主公,您是否出面澄清一下,在闹下去,就不好收拾了。”
哈大全闭上眼睛,声音有些沙哑,没有一丝的气力。“让他们闹去吧。我离开马尾的时间太久了,也改清理一下了。你退下吧。我要休息一下。”
“是。”王鑫倒着退了出去。
等退出了院子,他才发现后背已经被汗水打湿了。这时徐凌快步赶来,远远看到王鑫便问:“听说主公醒过来了。真的吗?”
“刚刚醒过来。”
“好,太好了。只要主公出面,我看外面人还敢在闹。”
王鑫拉住徐凌说:“主公刚醒过来需要休息,你还是不要进去了,有事过几天在说吧。”
“外面闹得太厉害了,只有主公出面才能压住他们。”
“听我的回去吧。有事过几天在说吧。”
徐凌这时才发现,王鑫的脸色很难看。“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难道主公。”
王鑫急忙道:“别说了,主公没事,听我的回去吧。有事过几天在说。”
王鑫离开闽王府,直接回到家中。第二天便称病在家,不出门,不见客。有公务都拿到府内处理。
如果是现代社会,外面如此闹腾,哈大全不出面澄清,只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明代却不必担心,闹腾的冒出头,全部杀了就是,不用担心国际社会的谴责,也不会被海牙国际法庭判刑。
哈大全得病的消息传到北京。朱由检特别关心的问:“哈大全死了?”
“还没确认,闽王府的人说是病重。”
“就是快死了?”朱由检喜悦万分,当晚喝了点小酒,到皇后的住处温纯了一把。
在马尾,盼着哈大全死的人也很多。
比如:钱谦益。
钱谦益高高兴兴的来到孙承宗的病床前,把好消息讲了一遍。
孙大爷都已经七十六岁了,身子骨不行了。一场大病一个多月,到现在还没有养好,说话的时候依然有气无力。“真的吗?”
“千真万确,外面都这么传。”
“闽王府的人就没有人出来澄清吗?”
“开始两天有,最近都不见人出入。孙大人这可是机会啊。如果我们能够招降学士会,为朝廷所用,可是天大的功劳啊。”
“他没死,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可是外面都传,说哈大全已经在南洋战死了。已经有许多福建的学子来找我了,就算哈大全不死,只要我们把声势造大,朝廷一定会出面干预。到时还怕哈大全不服软。我们在策反几名福建的武将,害怕大事不成。”
孙承宗摇头说:“不管外面怎么闹,我们都不要参与。哈大全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不是几个书生喊几句就能推翻。如果我猜的不错,等哈大全在出来的时候,福建会死很多人。”
钱谦益惊觉道:“难道哈大全在装病。”
“很有可能。”孙大爷看着窗外阴霾的天空,“如果哈大全多杀些人,也许大明朝还能多几分希望。”
在闽王府,倒在病床上的哈大全,透过窗户,看着同一片阴霾的天空。
陈好端着汤药进来,空气中的汤药味又重了几分。
“王爷,该吃药了。”自从哈大全生病,大家的称呼都变了。不再称主公,而是叫哈大全王爷。
哈大全接过汤药,喝之前问道:“外面闹的怎么样?传播谣言的都是些什么人?”
陈好说:“闹的很厉害,以各地学院的学子最多,其中几个领头的都是南局益与熊文灿的弟子,还一部分学子是从苏杭二州过来的。”
“我还真是遭人恨啊。”哈大全愁眉苦脸的喝完药。
陈好又拿过一碗清水。“王爷,您漱漱口。”接着她继续说:“散播谣言的分三批人。一部分是东厂的密探,一部分是北方的商户,还有一部分……”
陈好欲言又止,哈大全也不问话。在犹豫之后,陈好说:“还有一部分是从军营里传出来的。”
“是吗?”哈大全闭上眼睛。
陈好感到心中一颤,她从病弱的哈大全身上,感受到一股漫天的杀气。
“樱馆抓了其中的几个,都是申宁侯纪大海的人。”
“人心啊。人心啊。”
崇祯十一年八月十日,哈大全招见了马尾的文官武将,还到图书馆学士会走了一圈。
所有的传闻,瞬间消失了,没人在敢说一句闲话。
八月十二日,申宁侯纪大海病逝。
哈大全下王令,要全福建举丧,为纪大海办了一个隆重的葬礼。
八月十三日,哈大全到驿站看望孙承宗。
师徒二人见面,都十分的鸡动。
“老师,好久不见了。”
孙大爷想下床见礼,被哈大全一把按住。“老师不要起来,您的病还没好,需要安心静养。我这次带了些滋补品过来,给老师补一补身子。”
“王爷客气了。”
哈大全笑道:“我在您面前永远是辽东的哈大全。”
孙大爷看着哈大全,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哈大全不忘本,还没有忘记老领导。忧的是大明王朝的未来,如果有一天哈大全起兵夺天下,又有谁能拦得住。
第471章 整顿军备。
正文 第471章 整顿军备。
第471章 整顿军备。
哈大全与孙承宗聊的很开心,他们谈论的都是辽东的往事,还有天南地北的趣谈。
快乐的时光,过得总是很快。
当哈大全回过神来,天色已经慢慢的暗淡下来。夕阳被隐秘在一片乌云后,奋力的散发着最后的光芒,她想把天边的云彩染红,却只能在乌云的边缘留下一丝丝的红斑。在人们的心中印上无比的阴霾。
纪大海是哈大全的心腹爱将之一,连纪大海都死了,其他人怎能幸免。
哈大全离开孙大爷的住处。马上就有人拘捕了钱谦益和熊文灿。因为在纪大海的家中,发现了三人来往的书信。就是因为他们的拉拢,纪大海才会投入朝廷的怀抱。
这种背叛,让哈大全感到伤心,也对身边的人产生了怀疑。
同时,樱馆采取了收网措施,把东厂、锦衣卫在福建的钉子全部拔除。被抓的钉子都被关进了采石场,他们将要在那里做五年的苦工。哈大全对朝廷的耐心也已经达到了极限。
至于那些跟着闹事的商贾,把名单整理出来交给图书馆学士会。等待他们的是断货倒闭。杀人不见血,才叫真正的狠。
闹事的学子也有少数被抓,都是些喊口号的,说话比较难听的,办事比较过分的。全部送到采石场做苦力,家中拿出一千块大洋可以赎人。没钱的,就继续呆在采石场,挣够了一千快大洋再说。
哈大全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把福建的不安分因素全部拔除。
纪大海的背叛,让哈大全提高的警戒,他以前太相信人了。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可是人心难测谁又能说得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