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旁边一名太监忙道:“万岁爷进了两碗粳米粥,三个春卷,进得香!”
太皇太后点点头道:“天不早了,皇帝早点歇下吧。明个十五还要早朝呢!”
康熙笑道:“孙儿有几日没见到皇祖母了,何不到屋里坐坐呢?”太皇太后摇摇头,道:“皇帝这些天在南苑行猎,身子疲惫,自然要好生歇着,我这就回去了。”
康熙见一行人逐渐走远,这才对崔安悄悄做了个手势,转身回宫。
天色微明,北京城仍在晨雾中沉睡。
乾清宫内,康熙已经衣履整齐,守在门外的太监见诸事齐备,大声道:“万岁爷起驾了!”
康熙缓步而出,登上了早已备好的御辇,回头朝自己内室对面的昭仁殿望了望,屋内却还没有丝毫动静。
他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一挥手,旁边的太监高声道:“起驾!”
昭仁殿内室中,崔安拥被而坐,耳边听着那一声声“万岁爷起驾了!”的呼喝,只觉得这一切彷佛便是一场梦。
便在此时,忽听窗外有两名宫女在低低说话,其中一个道:“你说昨晚来的那个人像谁?”
另一人道:“我瞧倒像是万岁爷每日都会瞧上半天的那幅画像,只是那画像上的姑娘腰里挂着一把剑,穿的衣服也不一样。”
先一人笑道:“我说你是木头脑袋,你还不服气。没瞧见万岁爷昨晚喜成那个样子?还吩咐图总管派人去查什么事。”
后一人道:“我只是奇怪,既这么着,万岁爷为什么不和她……?”话还未说完,先一人低声笑道:“你这烂了嘴的,这种话也说得出?”吃吃的笑声中,两人似是逐渐走远。
崔安一怔之下,这才明白两人方才的言外之意,一时间不由双颊发烧,一颗心亦是怦怦乱跳。
当下轻轻着好衣衫,将短剑压在枕下,来到康熙的内室之中。乾清宫内值守的太监宫女事先有了康熙的吩咐,一见她进来,都悄无声息地各自退出。
崔安昨晚未在康熙内室多耽,此刻方有机会将室内细细审视,却见墙壁上倒是挂了几轴画卷,可没有一幅画有人物。
她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定是这两个宫女信口胡猜,那日在五台山下不过匆匆一面,他又怎会有我的画像了?
正自想间,忽见御榻一侧靠墙的大景泰蓝花瓶中微微露出一段画轴,上前抽出打开一瞧,只觉得如被雷击一般心下大震,怔在当地作声不得。
这画是正是一幅工笔人物,画上少女美腰悬长剑,衣袂飘飘迎风而立,目流盼巧笑嫣然,活脱脱便是自己的影子!
康熙坐在太和殿的御座上,望着阶下朝拜的群臣,脑中却不时闪过崔安的身影。
他的唇边不经意地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五台山一别之后,居然还有机会与崔安相见!他原本以为她早已和那日同行的英俊青年永结鸳盟了,谁料到她竟然……
他忽然明白了父皇为何甘愿舍下皇位出家,但他相信自己的人生与父皇是完全不同的。
康熙唇边的笑意更浓了,他既能剪除鳌拜奸党,重新夺回大清权柄,万里江山尽在手中,天下还有什么不能得到?
他甚至已将崔安的到来看做是自己亲征以来的第二大快事。
他知道对崔安绝不能和宫中的妃嫔一般看待,但这岂非也正是最令他迷恋之处?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崔安的心。
在太和殿早朝之后,他按例还要移驾乾清门听政,这是他自十四岁亲政以来定下的规矩。
今天,他却决定为崔安破一次例。
御辇刚刚抬到乾清门,康熙便吩咐停下。才走出几步,忽听一阵“喀喀喀”的步声自背后传来,紧接着一个女子清清脆脆地道:“万岁爷吉祥!”
康熙一阵惊喜,急忙转过身去,一声“崔安”几乎脱口而出。但就在这一转身之间,却已看清行礼的是惠妃纳拉氏。
惠妃是后宫中最得宠的妃子,她无论是相貌身材乃至嗓音都与崔安有几分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她生性温柔端淑,缺少了崔安的灵秀之气。
惠妃立起身来,笑道:“万岁爷今儿个早朝下得好早。”康熙摆摆手道:“你先回去罢,朕还有事。”说着转身而去。
惠妃望着康熙的背影,怔在当地:难道自己说错了什么惹皇上生气了?可平日在这里迎候时,皇上都是高兴得紧啊?难道皇上新近又宠幸了哪位妃嫔?
一个月后,清晨,乾清宫外。
康熙一早便起驾乾清门听政,崔安独自立在回廊之下,凝视着天际的朝霞,又想起了昨日御前侍卫总管图海呈上的奏报。
拜月教在各地大肆设立分坛招收百姓入教,倘若有人拒绝入教,他们便暗中加害,表明上却假托是“神怪降灾”,四下里百姓见了“神迹”都争先恐后入教。
而拜月教行事隐秘,似乎与吴三桂暗中勾结,目前拜月教势力在北方数省已然大极,倘若意图不轨,当真是不可不防。
崔安叹了口气:虽然康熙已将拜月教当做大事,可用这些清兵士卒,又怎能对付得了这许多拜月教的江湖高手?
第31章 皇后驾到
(今晚第一更,比预计出的稍晚,抱歉,对不起大家。稍后第二更送上!)
便在此时,忽听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太监高声叫道:“皇后驾到!”
崔安一惊:康熙每日此时均在乾清门听政,皇后不会不知,此时前来必然不是为了觐见皇上!
转过身看时,果见皇后赫舍里氏领着几名妃嫔正自缓步向这里而来,身后还跟随着大队太监宫女。此时躲进内室回避已是不及,只得上前行礼道:“奴婢给皇后请安,皇后吉祥!”
赫舍里氏冷笑一声,并不理会崔安,对身边亦步亦趋的纳拉氏道:“今儿个天气倒还不凉,搬几张椅子来,咱们在这里坐坐!”旁边早有太监答应着,飞也似地搬了几张椅子。
赫舍里氏和几名妃嫔分别落座,但个个都对崔安毫不理会,仿佛眼前没有这个人一般。
崔安心下雪亮:这些日子康熙每晚住在乾清宫内,对后宫妃嫔均是不理不睬,皇后只怕早就查出是自己在“捣鬼”,今日便是找上门来了。
听见那几个妃嫔幸灾乐祸的轻笑声,崔安虽然未得皇后发话不能起身,却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身子。
但恰在此时,脑中犹如电光一闪,陡然间想起了康熙前几日叮嘱的话:朕自幼由太皇太后抚育成人,皇祖母之恩罔极难报。皇祖母不喜之事,朕是万万不做的。你在宫中之事,朕自会找机会慢慢禀告太皇太后。但在未曾禀告之前,你凡事能忍则忍,万万不可给朕惹出什么乱子来。
崔安彷佛又看到了康熙当时恳切的神情,而当时,自己也是答应了他的。一念及此,崔安禁不住暗自叹了口气。
赫舍里氏听到她的叹气之声,忽然冷笑道:“你还叹什么气?皇上为你整日不离乾清宫,你还有什么不足?”
皇后话音不高,但句句犹如利刃一般,直指崔安是用女色狐媚康熙!
崔安强抑怒气,低声道:“万岁爷日理万机,在乾清宫中不过是日日处理政务。奴婢既是奉命服侍皇上,自然也在整日在乾清宫内。万岁爷要去何处,不要去何处,自是万岁爷自己的主意。”
依清廷祖制,皇后为后宫之首,在宫内地位仅次于皇帝和太皇太后,尊崇无比。赫舍里氏自十三岁与康熙大婚,入宫已是多年,从未有人胆敢以这种语气回答她的问话,一怔之下,竟然说不出话来。
皇后身边的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冷笑道:“好啊,你以为仗着狐媚子的本事迷住了万岁爷,就攀上了高枝儿,连皇后也不放在眼里了!你别忘了,皇后是后宫之首,此刻就能办了你!”
崔安淡淡地道:“奴婢不过是奉命服侍万岁爷,狐媚子什么的,奴婢可不懂。”
皇后赫舍里氏怒道:“不必说了!你若尽心服侍皇上,倒也没什么说的,我也不是拈酸吃醋之辈。但如今万岁爷在乾清宫是夜夜独宿,你到底安的什么心?难道想让皇上绝嗣不成?”
几名妃嫔相视一眼,都是吃惊不小,今日本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出头撺掇皇后前来兴师问罪,没想到平日不言不语的皇后竟然早已对乾清宫的事洞若观火,还查出了康熙夜间独宿,此事却是她们几个已然打翻了醋坛子的妃嫔所不知道的。
崔安纵然并非寻常女子,但终究是少女情怀,听得皇后忽然问及此事,不由面上一红,不知该如何回答。
恰在此时,忽听一名太监扯着嗓子叫道:“万岁爷回宫了!”崔安侧目瞧时,果见康熙在几名太监的簇拥之下,快步向这里走来,不觉松了一口气。
皇后和众妃嫔纷纷起身,上前给康熙见礼。康熙摆摆手道:“免了,皇后到此有什么事吗?”
赫舍里氏瞧瞧崔安,正要开口,康熙已明其意,笑道:“定是太皇太后命你们来瞧朕的罢?请皇后这就代朕回禀皇祖母,朕很好,请皇祖母放心。”
皇后心知康熙必是已知自己来意,却故意如此说辞,也只得借此下台。一边答应着,一边带领几位妃嫔离去。
崔安瞧着她们的背影,长吁了一口气,心道:今日之事皇后绝不会善罢,只怕以后宫中自此多事。
回头看看康熙,却见他亦是眉头紧锁,显是亦因此事不快。上前微施一礼道:“皇上今日提早回来,必是特地回来替我解围的,多谢皇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