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宝贝,过来爹爹这里。让爹爹看看有没有受伤。”侯爷一看到含雪可爱纯真的笑脸,所有的烦恼仿佛随之而去了。
含雪欢快地奔向侯爷的怀抱里,昂起笑脸微笑着说道:“雪儿没事,只是雪儿在街上与小倩走失了,才被他接到附中的,那时我向他亮出了我的身份,还好,他对雪儿很客气。”
侯爷的烦恼
侯爷知道含雪所说的他是她的亲生父亲柳华严,而且含雪很少在他的面前提起有关柳华严的任何事。是不是代表含雪已经忘记了这个人是她的亲生父亲了。还是他给她的伤害太多了,让她不想记起,也不想回忆。
“真乖,折腾了一整天的,肯定累坏了,小倩带小姐回房休息,待会儿让厨房弄点清淡点的小菜送到小姐房中。”侯爷吩咐着小倩。
小倩恭敬地向侯爷福了福身回应道:“奴婢知道。”然后跟在含雪的身后往厢房的方向去了。
侯爷在书房内看着刚刚从山西回来的信,信上说王正中正在训练一批死士,其威力可以和恭亲王的铁甲军相比。这次侯爷遇上难题了,他必须要尽快解决王正中的那批死士,否则,万一政变,难保京师不会沦陷。
皇帝年幼,许多朝中的事还不能自作主张,再加上朝中有小人从中作梗,使得整个朝野人心惶惶,而且汤丞相汤可成权倾天下,与当今皇太后的外戚权力可谓是不分百仲,朝中的大臣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分成两大派。
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进行精密的部署,虽然没有太大的效果,但最起码可以暂时安稳现在的局势。待时机成熟之后再作下一步的打算。否则这个风雨欲坠的万里江山可能会看不见明天的太阳。
为了让计划利地进行,侯爷正在苦心冥想着,其中必须要以本朝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安危为前提,其次不能打草惊蛇,让王正中有所察觉,最后的是安抚民心。
提出要点后,侯爷马上准备文房四宝,将改革的方案备份详细的草稿。
两个时辰后,侯爷很满意地放下毛笔,在心里推算着汤丞相他们的反映会有多大,郭述恒郭大人那边就没有问题,毕竟他是皇太后那边的人,相信他也会站在皇太后那边的,想着想着,侯爷不禁在心里暗笑,不知道朝廷的那两大派家伙会怎样的斗法。
但是进行这些计划得必须跟皇太后和皇帝商量一下比较好,好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毕竟这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衰败。
长乐宫里,皇太后正在与皇帝对坐,一边品尝着上等的大红袍,一边商讨着下一季的选秀。
这时,宫女小香走了过来福了福身说道:“启禀皇太后娘娘,皇上,忠义侯在殿外求见。”
皇太后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传!”
其后,宫女小香便领着侯爷来到了皇太后跟前。
侯爷马上行君臣之礼,说道:“臣参见皇太后娘娘,皇上,安康!”
“免礼,不知道侯爷这次匆忙进宫所为何事?”皇太后再次端起茶杯,往杯子里吹了口气。
“臣这次进宫是为了江山社稷而来的,太后可否退了左右。”在皇宫里,任何人都不可以相信,更何况是如此重大的秘密,就连皇太后的心腹也不例外,人心隔肚皮呢!
皇太后听从了侯爷的建议,随即做了个手势,两旁的宫女太监也退了下去了。
“侯爷请坐。”皇帝亲自给侯爷搬来了椅子。
“现在我朝四面受敌,高丽王朝正蠢蠢欲动,突厥在边关扰民,而内部又有王正中等人暗中招兵买马,使我朝百年根基摇摇欲坠。”侯爷抓住重点来说,但其中没有提及外戚干政,否则改革还没有开始,他就会被皇太后赶出长乐宫了。
商量对策
皇太后母子两人听到侯爷的分析会动摇国家的百年根基,不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拿不定注意。
最后还是皇太后开口问道:“那侯爷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件事,而且不用花费一兵一卒的。说真的,哀家真的不知道怎么可以保住先皇留下来地百年基业,皇帝年幼,哀家只不过是个妇道人家,只知道相夫教子,可是先皇一走,他们就来欺负哀家孤儿寡母的。”说着说着,皇太后便一脸的忧伤,一层水雾在她的眼眶里打转。
想不到平日里看似坚强的皇太后也会有如此柔弱的一面,侯爷一时慌了神,女人的泪水他不是第一次看到,但现在皇太后的眼神是多么的无助,于是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只要有他忠义侯一天,谁也别指望打李家江山的主意,否则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皇太后娘娘先别急,臣有良策。”看来这事儿不能再拖下去了,不然只会助长他们的志气。
“哦?侯爷直说无妨。”皇太后心中惊喜万分,想不到侯爷那么快就想好对策了。
“现在到处都是难民,老百姓叫苦连天,上次的那一场蝗灾,全国各地庄稼严重失收,别说是向朝廷纳税了,他们就连一天三餐都成了问题,所以要在农税方面减免三年,这三年期间,朝廷会给他们发补助金,当然这是根据实际灾情而定的,其次,若要边疆的人们生活安定的话,我们作为天朝上国,应该主动的向周边的国家示好,结为姻亲之邦,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各民族只间的友好,至于王正中的谋反举动,只要皇太后娘娘信得过臣,就将这件事交给臣来办吧!”侯爷将他的计划简单的说了一遍,依照目前的状况来看,要是变化太多,会招来满朝文武百官的不满,还会让王正中这狗贼更加有机可乘,打着救国护住的旗号指挥京师,那就糟糕了。
皇帝沉思了一会儿才说道:“减免三年农税没有问题,只是与周边的小国结为姻亲之邦,这个......这个似乎不和常理,侯爷,你也知道,到了朕这一代,兄弟姐妹极少,大皇姐与二皇姐都成了亲,是成了家的人了,结为姻亲之邦恐怕这直系的皇室里没有合适的人选了。”皇帝说出了他所担忧的事情。
原来是为了这个问题,侯爷便安慰说道:“皇上这个你大可以放心,直系里虽然没有,但皇上你难道忘了吗?先皇在世的时候分封了不少诸侯王,况且结为姻亲之邦未必将我朝的女人嫁过去,娶他们国的女人道理还不是一样?”
皇太后点头称赞道:“果然是良策,那么明天的早朝,侯爷将你的提议向满朝文武百官讲述一遍。”
“嗯,那臣先告退。”侯爷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恭敬地退出了长乐宫。
待侯爷走了以后,皇太后正在思考着刚才讨论的问题,侯爷分析的很对,现在的人对李家的天下虎视眈眈,都想来咬一口这块大肥肉。只可惜,现在大部分的兵权都落入了皇太后的亲表弟陈东的手上,他手上有十万御林军,可以说是阻碍皇帝接掌朝政的一大障碍。
打击汤丞相
各地分封的诸侯王,各有兵权十万,各州县的地方官员则三万,这个数目一加起来实在是惊人啊!
怎么样才能分化他们手上的兵权呢,既不可以与他们发生正面的冲突,也要他们心服口服,交出另一半的兵权出来,这又是一个难题了。
这天早朝,皇帝高高在上的坐在龙椅上,一副君临天下的样子,俯视着跪在朝堂之下的满朝文武白宫。
“吾皇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呼着。
皇帝淡淡的说道:“众爱卿平身,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朝堂下的文武百官纷纷地站了起来,当他们看到皇帝身旁的那个空位子的时候,不禁疑惑了,相信他们心里也是想着同一个问题,皇太后今天为什么不在朝堂之上了?
“启奏皇上,昨日京城涌进了大批的难民,现在城内的治安秩序非常差,是否把这些难民赶出城外。”顺天府的王大人打破了这一瞬间的沉静,于是把自己昨天亲眼所见的情况禀告了皇帝。
皇帝一脸平静地问道:“那汤丞相对于这件事有何意见?”
“依老臣之见,应该他们赶出城外,以免他们随时会骚扰到附近的居民,必要的时候,就要采取强硬的手段。”汤丞相平时最讨厌的是贫民了,在他的意识里,贫民就是贱民,京城乃是繁话之地,天子脚下,容不得这些贱民把长安城弄脏。
听了汤丞相的话后,皇帝大怒道:“身为当朝丞相,你不为天下安危着想,还将朕的子民赶尽杀绝,难民不是人吗?难道在你的眼中,就只有钱人就是人吗!你说,你这个丞相还当得称职吗?”
“臣惶恐,请求皇上大开龙恩。”汤丞相马上双腿跪在地上,心想:这乳臭味干的臭小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的严厉的,他身上无形间透出一股皇者的气质,看来计划要推迟了。
皇帝问道:“那众爱卿有什么好的提议。”现在是要尽快解决难民的温饱还有住的的地方,否则时间拖久了,后果难以想象。到了那个时候真的是官逼民反了。
站在朝堂下的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敢吭声,大殿内又恢复了沉寂。
最后还是侯爷站了出来提议道:“据微臣所知,在城北有间空下来的房子,可以先将难民安顿在那边,然后由各官员捐款做善事,再安排开仓放粮,接济各灾民。”
一听到由各个官员捐款,满朝文武都瞪着侯爷看,心中十万个不同意侯爷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