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四)

  混乱的酒吧弥漫着呛人的烟味,绊自己虽然是个烟民,却始终习惯不了它的味道,忽明忽暗的彩色灯光在头顶晃来晃去,不断的借过后,终于找到了坐在吧台前和旁边的人嬉笑的男生。
  “喂——”
  几乎像被父亲抓住的做错事的小孩,嬉笑的男生回头看的时候愣了一下,接着端起喝了一半的酒递给他多年来的好友。
  “绊,你怎么来了,喝一些,味道很不错。”
  “跟我回去,你妈妈打电话到我们家来了。”
  绊一把拉着真一就往外走,可能是因为妈妈的电话,真一没有反抗,径自被拉着走了出去。
  真一自顾自的在一旁聊着一堆废话,比如这边的酒里面掺了多少其它的东西,那边的女的怎么样,绊听着一句话都不说。
  直到真一自己说累了,快走到绊家的他们在绊的止步下,双双驻足在原地。
  转身看着真一的绊,沉默了大概一分钟,说了一句。
  “你办休学去西藏吧。”
  西藏。
  送给女孩的盒子里,底下绕着的一圈类似紫色水晶的手链,绊刚得到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舍利子这回事,等到回来后,才知道老人送给他的是一串舍利子。
  西藏的天空与地面的距离是城市的好几倍,这是他们一致的感慨,褪去的所有的浮华与喧嚣,在蓝天白云下呼唤着牛群的牧人。
  原定的计划是要追随者大批朝拜者的脚步,一直走到藏传佛教的神山——岗仁布钦,接着去离神山不远的圣湖——玛旁雍错。
  他们只是追随,忍渊并没有要求他们朝拜,唯独绊驻留在后面,如同朝圣者一般的跪拜。
  当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男生,看到或单独,或结伴的藏民沿着马路一次次的跪下,站起来,再跪下,却没有一丝不耐烦,苦恼,焦躁,就不由自主的想要跪下来。
  和他们一样,五体投体,让全身就贴在大地上,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怀着纯粹的心灵去尊敬这一切。
  那时的大地,是平的,如同他的内心,是平的,所有的纷扰,都在这一次次的跪拜中,一件件的卸了下来。
  忍渊没有说什么,他只是沉默,其它的人跟着他在前面走,雾转身犹豫着要不要陪绊,最后还是跟着忍渊走了,大家说好了一起在目的地汇合。
  最终,只有他一个人,在他们的后面,一次次的跪下,起来,跪下,起来。
  在这样的路上,他意外的碰到了一个女孩,本来以为她工作了,没想到才上大学不久。
  一个同样去朝拜的女孩,家乡在新疆,和绊用英语做着交流,她的英语的口语还不错,因为她有个亲戚在美国,经常和他们联系时用英语交流的缘故,有次假期在美国呆了一个月,练出来的,和绊有些像。
  女孩的举止有点男性化的潇洒,她是在大病了一场后信奉的佛教,用她的话说,刚开始也处于迷信阶段,总是想着拜神求佛之类的东西,后来下载了很多相关资料,学习了很多,发现佛学出于所有的哲学之上,解决了她从小到大所有的困惑与苦恼。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路,都是他们两个一起朝拜去的,绊挺佩服这个新疆的女孩,没有经过训练,还是女生,居然也可以一路坚持下来。
  在路上,女孩给他讲了很多有关佛学的东西,但毕竟存在语言问题,一个说着费尽,一个听着费尽,尽管如此,绊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佛学的思想观,就和西藏一样辽阔而静谧。
  半途中,他们驻留在一条不知名的河流边休憩,女孩跑到一边收拾东西,坐在河边看着清澈的溪流的男生,不知什么时候,看到水中出现一个老人的倒影,抬起头的他,看到一个穿着类似僧衣的老人,站在河的对岸。
  藏民的皮肤似乎都比较黑,是紫外线强的缘故,这与老人白色的长胡子以及眉毛有着鲜明的对比,可这并不影响老人散发出的一种无法形容的亲和与沉静。
  老人右手转着经筒,左手拄着一根木棍,就这样从河的对岸朝他走了过来,虽然是夏天,但西藏高原的水流依旧冰冷,绊刚想起身示意老人别从河上走,但老人已经踏进了水中,皱褶的面部没有一点痛苦或者不适的表情变化。
  绊连把手放进去都嫌冰冷,而老人居然让河水浸透到脚脖以上都没有痛苦的表情,这一点就已经让绊很佩服了,也许是本地具名的缘故吧,绊在心里暗暗的做着推断。
  当老人快走到男生的身边时,绊听到老人一直念诵一种他不懂的语言。
  嗡嘛呢呗咪吽。
  不知道为什么,绊就记下来了,后来听女孩解释,老人念诵的是六字大明咒,观世音菩萨的心咒。
  老人就这样走到他的面前,念诵不断,只是抬手送给了他一串紫色的透明手链,转身沿着河岸边逆流而上。
  他手中的经筒未曾停歇,如同他念诵的祷告未曾间断,他粗布的衣衫在高原乎吹而过的促风下飘荡翻转,多次缝补的线迹清晰的呈现在颜色不太一致的衣裳上。
  接过手链的绊忘记了语言,当他刚反应过来要道谢时,突然发现老人走过的路居然没有湿痕,认真看过去的绊,上下观察了好几次,老人衣服下角乃至鞋子都没有一点湿润的痕迹。
  他是亲眼看到老人淌水过来的,但还是他亲眼看到老人的鞋子是干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
  脑子先是空白,接着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想起来女孩告诉他的佛菩萨,那是在前天晚上,在他们吃着压缩饼干的时候,女孩告诉他的。
  “佛菩萨一直都在,佛菩萨从来不会离开,他们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但他们永远不会说,他们是佛菩萨,他们会显现各种不同的身份,男人,女人,富人,穷人,老人,小孩,可能是国王,宰相,也可能是乞丐,妓女。”
  “也许你会看到*的如同神一样的佛菩萨,但是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他们就是佛菩萨,他们巧妙方便的帮助你,不为求取什么,只是为了你幸福快乐,能够解脱自在。”
  “所以很多时候,不明白事情真相的我们反而对他们的帮助嗤之以鼻,以德报怨,但他们绝对不会因此生气。”
  “不生气,为什么他们不会生气,一点都不会生气吗?”
  “是的,因为所有的嗔怒都来源于无明,因为看不清,所以才会发怒,因为幼稚,才会乱发脾气,不过,我没有达到那个层次就是了。”
  “那佛菩萨是不是就没有喜怒哀乐?”
  “不是,应该说他们处于一种恒常的清净喜悦中,没有苦受,那是解脱的快乐,无上的喜悦,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你总是说解脱,什么叫做解脱,成佛成菩萨?”
  “解脱就是真正的自在,观世音菩萨,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做观自在菩萨,因为凡夫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被带着不断喜怒哀乐忧思恐,然而观自在菩萨,在自己不变的同时还能够转境,她看刀山,刀山自折,看火海,火海自灭,看地狱,地狱自消,这就是解脱自在。”
  他和女孩一直到神山分开,他与组里的人会和,而女孩则继续按照她的路线,刚好碰到一路的藏民,和他们一起拜下去。
  绊本来想把手链送给女孩,因为她觉得女孩更加虔诚,却被拒绝了。
  “沾水不湿!那可是证悟的大师啊,他既然送给你就是机缘,要好好珍惜,也许不久你就证悟了…”
  其实直到分别,绊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证悟,好像就是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也就是女孩口中解脱的境界。
  这一路的朝拜,除了奇异,更多的是一种灵魂的净化以及洗涤,褪去心灵上的污秽渣滓,直到呼吸都变的干净而轻灵。
  知念并不知道紫色的透明手链是舍利子,她当成水晶之类的饰品了,就算如此,她依旧很小心的带着。
  如同放在木制十字架吊坠下的银质十字架,得知它是银质的饰品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小心翼翼的看着它每一部分的女孩自然注意到十字架的侧面的一行英语。
  immanuel.
  她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很快她就会知道,因为送给她的人会温柔的告诉她。
  以马内利.
  god with us.
  神与我们同在。
  ————
  “看哪,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
  --《圣经》马太福音一章23节
  圣诞佳节无论在贺卡上或诗歌里,都发现“以马内利”的名称。
  事实上,当耶稣降生前,神在梦中告诉约瑟,马利亚将要生一个儿子,人要称他为以马内利(马太一:23);意思就是神与我们同在。
  而这名称早在七百多年前,先知以赛亚就预言,有位童女所生的儿子要称为以马内利(以赛亚七:14),他就是犹太人所盼望的救主。
  其实,以马内利这名称就已说明耶稣降生尘世的目的和方法了。原来,以马内利在希伯来原来文字中是“神来到人中间”的意思。耶稣降生世间,就是神来到人中间的实现。
  【再次提醒,所谓的神之前必定也是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