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情归何处(2)
带着惆怅,我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列车在白茫茫的世界里穿行,我的心也有些茫然。
吃过午饭,列车到达y城,走出车站,到处是冰天雪地,鼻子冻得酸疼,呼出的气体像白雾一般在空中游移,我冷得直打哆嗦。到机关报了到,房子内外却有天壤之别,室内的暖气片不停地散发热气,身上一个劲儿地冒汗。单位领导派一个叫小敏的小伙子帮我去火车站取行李,小敏也是刚分配来这儿的,比我早到两天,一听口音就知道是四川人,个儿不高,生得虎头虎脑,脸略有些扁,鼻子宽宽的,像个马来人,出了门也不加衣服,就穿一件半新的呢中山装,头和手都露在外面,我感到奇怪,小敏为什么不怕冷。
我问小敏:“你多大?”
小敏说:“18。”
我问:“你怎么这么小?”
小敏说:“在z城科大读的少年班,14岁就上了大学。”
小敏问我:“你在哪儿上的大学?”
我告诉他:“s城,。”
小敏一拍巴掌说:“有缘!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同宿舍还有一个云生是在长江中游的h城上的大学,也是刚到不久。我们共饮一江水,真是太巧了。”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我被他逗乐了。
y城真大,马路特别的宽,乘机关的本田轿车从火车站取回行李,然后到临时住的招待所差不多花了两个多小时,小敏说:“再往前走就到了大学区,离近郊不远了。”
到了招待所,稍稍休息整理了一下,已经快到五点,天色渐渐暗下来,北方天黑得真早。
小敏对我说:“云生今天到一个下属单位参加调研活动,现在也该回单位了。”
说着就到传达室打电话,不一会就回来了,说:“云生说他很抱歉,今晚回不来了,他要到晨星那儿有事。”
我问:“晨星是谁?”
小敏眼睛睁得大大的,说:“晨星你不知道?就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呀,云生也是,但名气不如晨星。”
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我平时根本就不读诗。小敏说他喜欢诗,但不喜欢朦胧诗,读不懂,像谜语似的。
到了该吃晚饭的时候了,小敏说:“今天就不去食堂了,到了y城,最不习惯的就是饮食,一个月只有那么几斤米,只够每天喝一小碗稀粥,呜呼哀哉。咱俩到外面小酌,为你接风。”
走过两条街道,就是大学区了,一条街,有好多家餐馆,彼此相连。有一家餐馆名字起得怪怪的――“东坡肉”,我和小敏感到好奇,这到底是什么样的餐馆呀?走进去一看,墙壁、吊顶、桌椅、柜台清一色全是原木的,木纹清晰可见,不加粉饰,只抹了一层清漆,也没有一件玻璃器皿,只有陶瓷的,柜台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许多罐装的绍兴黄酒,真有些古色古香。
正张望着,身后响起清脆悦耳的声音:“第一次来吧,想点些什么?”
我和小敏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30岁左右的少妇,笑吟吟的,头发很精致地挽成椎髻的形状,上面插一根咖啡色的木簪,眼睛亮晶晶的,说话的时候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粉红色的羊毛衫穿在身上,很是熨贴,衬托出丰盈的体态,尤其是五官和身材搭配得恰到好处,十分匀称,忽然间我体味到了匀称对于女人的重要,像眼前这位,如若整个人再胖一点,可以称得上是性感或是肉感,要是整个人再瘦一圈,那又可以称得上是骨感,不管怎样变化,都是个美人,我想这大概是老板娘。
小敏问老板娘:“为什么给餐馆起‘东坡肉’这样的名字?”
老板娘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们肯定要问这个问题,第一次来的没有不这样问的。”
老板娘接着说:“第一么,我是杭州人,‘东坡肉’是杭州的一道名菜,表示这餐馆是浙江风味。第二么,东坡肉有典故,当年苏东坡在杭州做知府,到了过年的时候,想起那些流浪街头无家可归的穷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拿出自己的官俸,让仆人杀了几头猪,自己亲自下厨,除夕夜,十几张桌子在衙门前一字排开,让穷人大饱口福。这‘东坡肉’实际上有普善天下这么一层含义,能理解这层含义的学子自然喜欢到这儿来了。”
老板娘想来是个很有情调的人,一席话让我们生出许多的感慨。
小敏点了几样菜和一罐黄酒,当然少不了东坡肉。只听见老板娘招呼两个20岁上下眉清目秀的姑娘为我们上酒菜,老板娘称她们为小红小玉,这又让我们感到惊奇,小红小玉是苏东坡为官时杭州的名妓,苏东坡思念亡妻,思念故乡,无可奈何之时,便携小红小玉泛舟西湖,与小红小玉吟诗作对,在歌声琴声中消愁解闷。不知老板娘给这两位姑娘起小红小玉这样的名字有何意蕴,小敏说:“待会儿问她。”
老板娘稍稍闲下来,走过来,问:“菜怎么样?”
我说:“相当不错,尤其是东坡肉,看上去很肥,但吃到嘴里却肥而不腻,不知是怎么做出来的?”
老板娘甜甜地一笑,说:“其实很简单,将猪肉洗净,切得四四方方,沸水中氽一遍,然后放入沙锅中,加姜、葱、糖、酱油、陈醋、花椒、八角、黄酒,水不过顶,先用猛火烧开,然后再用文火炖一个小时即可。”
小敏问老板娘:“小红小玉是当时杭州的名妓,你给这两位姑娘起这样的名字有什么奥妙?”
老板娘十个手指交叉放在衣服下摆处,手掌向下,脚后跟略微踮了踮,说:“是这样的,古时候娼、妓有别,□□相当于今天的艺人,她们当中很多人非常有才艺,她们和那些风流才子编织了许多美妙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来这儿的呢,多是些离家的学子,到这儿来也许可以体味一下别样的情调吧。你们如果有兴致的话,晚一点走,到了九点钟,小红小玉清闲下来,会给大家弹唱几曲。”
九点刚过,小红小玉换上鹅黄色的裙装,怀抱琵琶弹唱起来,弹唱得古雅清悠,一曲《梦江南》、一曲《月儿高》、一曲《蝶恋花》,仿佛是那遥远年代的回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让人心中漂浮起一层淡淡的乡愁。
那天晚上,我们是最后离开餐馆的,小敏喝酒上脸,脸红得像关公,老板娘关切地问:“要紧不要紧,要不要再歇会儿?”
小敏说:“没事。”又笑呵呵地对老板娘说:“其实我们应算半个老乡。”
老板娘有些不明白,问:“为什么?”
小敏说:“苏东坡是四川人,我也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为杭州人称道,所以四川人和杭州人就是半个老乡。”
老板娘很开心,说:“那感情好,怎么称呼呢?”
小敏说:“我喊你大姐。”
老板娘问:“你多大?”
小敏说:“18。”
老板娘哈哈笑起来,说:“我的岁数是你的双倍。”
小敏听了直挠头。老板娘说:“如果你愿意,我就做你的干妈,你比我儿子大不了多少。”
小敏很有些腼腆,笑了笑,说:“行。”
老板娘让小红将钱还给小敏,说:“以后随时来,就像到家里来一样。”
小敏有些不好意思,不肯接小红手中的钱。
老板娘很干脆,说:“这么办,不依你,不依我,就收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