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情归何处(1)
20岁那年,我在长江下游的s城大学读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生病,英文课一直缺席。到了三年级,系里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对我说,没有英文成绩,毕业的时候只能发肄业证书,他建议我最好补一下二年级的英文课。我到外语系看了一下课表,选择去法律系二年级听课。
那是九月的一个下午,初秋温煦的阳光抚摸在身上,很是惬意。上课地点在学校西南角的红房子,红砖红瓦,周围是一片绿色的树林。透过枝叶间的缝隙,微风将斑驳的光影轻轻洒落在房顶上、墙上和青青的草地上。
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卡唭布中山装,这是父亲当年上大学穿的,我走进那座红色的房子。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站在讲台上,大概二十六七岁的年纪,披一件新潮的开司米披肩,头发束成马尾的形状,眼睛细眯眯的,正看着讲稿。
我对她说:“老师,因为生病的缘故,以前英文课没上,需要在您班上补课。”
她抬起头,睁大眼睛朝我看了看,多么迷人的眼睛啊,就像一湖清澈的秋水,充满了柔情。
她用夹着吴侬软语的普通话问我:“你怎么好生病的呢?”
我说:“老是失眠,有点神经衰弱。”
老师说:“噢,是这样的。不要紧张,有时要适当放松一下,睡觉前可以散散步。”又说:“你最好到法律系和外语系备一个案,这样考试成绩才有效。”
她的声音亲切而柔美,仿佛是山涧流出的清泉。不知不觉,我的思绪为她所牵引,从此以后,每时每刻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她,我相信世界上真的有一见倾心,再见倾城,三见倾国的情缘。
十月底,系里组织我们到苏南实习、调研,而我的心却像一只轻盈的小鸟飞回学校,飞到那座红房子,从未写过诗的我,灵感飘然而至,面对青山绿水,在秀美的太湖边,我留下我的咏叹:
我愿永伴你身旁/ 听你在月光下低声地细语/ 看你在晨曦中悠然地梳妆/我真想化作一颗晶莹的雨滴/投入你的怀抱/融化在万顷波浪
十天之后,终于回到了学校,怀着一种急迫的心情,我走进了那座红房子。见到老师,突然间一股电流传遍全身,整个人好像被麻醉了。
课间,老师走到我的面前,问:“你这些天为什么没有来上课。”
我有些腼腆,将脸稍稍侧向一边,不敢正眼看老师的眼睛。我告诉她:“我到苏南实习了。”
老师点点头,笑了笑,说:“下课之后你留一会儿,我将上几堂课的要点大概告诉你一下。”
下了课,已将近五点钟,教室里只剩下老师和我。天气渐渐变凉,可我却感到有些燥热,脊背汗湿湿的,脸涨得通红。
看着我局促不安的样子,老师感到有些奇怪,笑眯眯地看着我,问:“你怎么啦?是不是不舒服?”
我点了点头,说:“有点。”
老师温和地说:“天冷了,不要贪凉,千万别弄出病来。”
我非常感动,手差不多颤抖起来。老师从手提袋里掏出一份试题练习,说:“这是前几天发给大家做的,我给你留了一份,回去后有时间做一做,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问我。”
走出教室,我激动得能够听到心跳的声音,她的声音、她的眼神使我有一种无法消解的羞涩,在她面前我总是感到慌乱,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从那以后,每次到红房子上课,我总是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低着头看书。偶尔,我偷偷看老师一眼,每当我看到她那双迷人的眼睛,就如触电一般,不能自已。有时,老师会不解地摇摇头,然后眯眯地一笑。
学期结束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老师,我原以为自己会从此不再想她,可那双迷人的眼睛总是浮现在眼前,那柔美的声音总是萦绕在耳边,就像我在诗中写的那样:
我曾想把你从记忆中抹去/可你却悄悄走进我的梦乡/微风吹过/我以为是你的脚步/我与谁语/夜半对月诉衷肠/你既给了我幸福和希望/为什么却远离了我的身旁/
我找遍了学校的每一个教室,为的是能够悄悄看她一眼,可却不见她的身影。思念似潮水一般绵延不断,漫过心灵的堤岸。
即将毕业了,我很想留在江边的这座城市,但我却被分配到了北方的y城,去一个大的机关工作。班主任说我年纪还小,应该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番。她不知道,这座城市有我心之所爱。
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星期,我给老师写信,我告诉她,我将要去北方的y城,我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对她说,希望她能告诉我她的地址。
我的信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心中有些凄凉。
春节之后,临去y城前,我来到那座红房子,天上堆满了厚厚的云层,沉闷得很,我摸了摸红色的砖墙,冰凉冰凉的。透过玻璃窗,我朝教室望去,教室里光线暗淡,仿佛是尘封了的回忆。讲台、黑板、桌椅依旧,可是没有老师的微笑。下雪了,雪花落到脖子里,凉飕飕的,抬眼望去,漫天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着,我知道它们来自遥远的北方,那是我将要去的地方,而我的心却留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