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事情节很感人的。业余时间,我还是继续扮演老年的*同志,歌颂一代伟人*,歌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汽车替代了牛拉车、背篓、背夹;小洋楼替代了泥巴墙的瓦房、茅草屋;自来水、有线电视、互联网进入了山村农家。
二哥魏远生、二嫂晏寿香苦尽甜来,在镇上修起了一楼一底的楼房。他们不再以耕种田地为生,在自己的小楼前开商店卖百货,杀猪卖肉。村里修起了上万米的“六一”广场,二哥的儿子魏挺、儿媳李利琼白天杀猪卖肉,晚上在广场上卖烤肉串,那些唱歌跳舞的人很多,广场是全镇的文化娱乐休闲中心,魏挺、李利琼这小两口一晚上还可卖好几百元钱的烤肉串呢!!
二哥、二嫂打理着家,带着幼小的孙儿魏家兴,享受着天伦之乐。
二哥的大女魏静、女婿杨鹏程带着三个孩子杨娇、杨珊、魏彦君在成都生活,杨鹏程在成都开了家律师事务所。
二妹魏远涛和妹夫张朝兵辛勤劳作,做点小生意,供养着两个儿子张津、张魏上大学和高中,张津在福建集美大学航海系读书,这小子很快会参加工作,去开轮船了。
三妹魏远征和妹夫张朝武在镇上修起了楼房,做点小生意,供女儿张丹在绵阳上大学,供儿子张凌在重庆上大学。
我们这个曾经经历过无数艰难困苦的大家庭,曾经与芍药一样,根苦、茎苦、叶苦,如今迎来了芍药花绽放的美丽春天。在我们这个魏氏大家庭第二代、第三代中,出现了3个警察、5个军人、8个共产党员、13个大学生,还有5个上小学,初高中的孩子们,一个比一个成绩更好。这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山区农村大家庭的巨变;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乡的巨变。变!变!变!!一个个家庭在腾飞!一个伟大、强胜、和谐的中国在腾飞!!
(三)
满目青山,绿草茵茵,繁花似锦。
父亲母亲的坟墓,座落在绿树掩映的水井湾那把天造地塑的椅子上,花开了,柳绿了,象征着8个儿女、8个小家庭的8颗巍然挺立的雪松,已长到三层楼房那么高。十八年了,父亲母亲逝世十八年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在儿孙们的脑海里映显着,铭刻着。
“敬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回来了,我们又回来看你们来了。你们的儿女回来了,你们的孙子辈重孙辈共35人都从四面八方回来了。院坝边那些美丽的芍药花又开了,开得又多又鲜艳,又好看。只可惜,那美丽的花朵仿佛少了一朵,那是你们的大儿远清走了,他已走了,不再回来,永远不再回来了。爸爸、妈妈,远清是一位优秀的人民警察,是国家的一等功臣,是你们的骄傲,是我们魏家的光荣啊!”
这个祭奠父亲、母亲的庄严仪式,本该由长子远清来主持的,他却走了,永远地走了,这个仪式只有大姐远贵来主持了,她泪如雨下,伤感万分。
“敬爱的爸爸、妈妈,我们本想把大哥远清给你们送回来,送回这青山绿水相映,有美丽的芍药花相伴的山村,可大哥他在临走时说不用了,不用麻烦兄弟姐妹们,作为军人和警察,一身南北征战,习以为常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就把我放在八宝山,留在北京,让我守望着自己曾经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过的共和国首都,看着国家的变化,遥望家乡的变化。我们要以大哥为榜样,上,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家乡父老乡亲,无愧于父母;下,无愧于兄弟姐妹和子孙,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三哥魏远和泣不成声诉说着,哀思追忆说。他用摄像机录制了兄弟姐妹、儿女子孙们再次回家大团聚,为父亲、母亲扫墓祭奠的全过程,刻录的光盘里灌录了《父亲》、《母亲》这两首充满深情的歌。
我们这次大团聚为父亲、母亲扫墓,还少了一个人,一个与魏家割舍不断的深情,心心相映的人,她就是绿花姐。她的丈夫去逝几年了,两个儿女都在浙江温州安了家,她已是62岁的老人了,她该去享受天伦之乐,度她的幸福晚年了。
“爸爸、妈妈,我36年来一直在部队、在公安战线忙碌,作为儿子,我没有时间陪伴在你们身边敬孝。这次我将很快退休了,我要回来,回到这个小山村,回到你们的身边来陪伴着你们,静心地写小说,回顾追忆我的童年,追忆人世间那伟大而无私的父爱母爱。爸爸、妈妈,安息吧!”
春风和煦,阳光灿烂,小溪潺潺流淌。父亲、母亲昔日栽培的那片小白扬林,一颗颗小白杨已长成参天大树,遮天蔽日,好不壮观。那是父亲、母亲种下的希望,种下的期待,你们的孙子辈们,一个个如同这一排排小白杨一样,沐浴着春风,沐浴着阳光雨露,正在茁壮成长,必将成为参天大树,必将成为栋梁。
一朵朵美丽盛开的芍药花,争奇斗艳,迎着阳光雨露昂首绽放,装点着这风光无限的大地山川,令人心旷神怡,无限遐想。
芍药花
(歌词)
这世上什么花最美?
这世上什么花最艳?
是那山岗上盛开的美丽芍药花,
不畏风霜,不怕严寒,
冰雪压不倒,严冬不畏寒,
迎风迎雨向太阳,
盛开那一年又一年。
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
芍药花,美丽的花,
多么鲜艳美丽的花,
迎风迎雨向太阳,
盛开那一年年……
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
这世上什么花最鲜?
这世上什么花最俏?
是那山岗上绽放的娇艳芍药花,
饱经风霜,饱经苦难,
狂风吹不倒,冰雪压不弯,
迎风迎雨向太阳,
盛开那一年又一年。
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口来,
芍药花,幸福的花,
多么娇美幸福的花,
迎风迎雨向太阳,
盛开那一年年,
一年年……
后记
《芍药花》这部长篇传记小说,从2008年5月1开始动笔,因“”汶川大地震和工作、严重的颈椎病等原因,断断续续、写写停停,历时3年才艰难地写完脱稿。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兄弟姐妹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特别是我的大姐魏远贵、姐夫蒋进、堂兄魏远胜,所迈七旬之年,不仅为我鼓劲加油,还不辞辛劳,回忆拟写往事素材题纲,帮助丰富内容,使其故事情节更加完善充实。这部小说的出版发行,得到了*南充市委宣传部、南充市作家协会、南充市公安局、南充电视台、南充人民广播电台、《南充晚报》、《南充日报》、《南充广播电视报》等单位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好友雍诗依、陈景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精力和身体等原因,本书中涉及历史、语法、措词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错误之处,望读者见谅和赐教。文中涉及某些人名、地名、单位,为避免法律官司,均采用化名。
作者:魏远林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八日第一稿于南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