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105

  但是还没有想到推翻朝廷,取而代之,所以,在国家情报方面处于劣势。方腊不但大方的同意把惊龙帮所收集的情报与梁山共享,同时还大力支持宋江把梁山的情报机构建立起来,方腊打的好主意,自己帮助梁山建立情报机构,可以顺势把惊龙帮的势力打入梁山中,以后有起事来,可以占据很大优势,宋江虽然没有全局的观念,但是也知道情报机构的重要,不过梁山的性质始终是属于占山为王的强盗,在这方面也无能为力,只有接受这个不公平的局面,不过也有好处,至少现在就可以及时掌握全国各势力的动向,为了表示诚意,方腊也泄漏了一些惊龙帮的秘密与宋江知道,让宋江可以得到心里上的暂时平衡,总的来说,宋江的政治觉悟还没有达到一个统治整个国家的高度,在这方面,是输于惊龙帮的,至于以后会怎么发展,谁也预料不到了。
  第四,攻守同盟,梁山作为朝廷的正面敌人,首当其冲,不过梁山的军事力量与朝廷比起来,是大大不如,如果朝廷有心即使拼着元气大伤,也要灭掉梁山,那么梁山势必不可存。本来,朝廷对这些附骨之患并没有扼杀之念,不过经过宋江大闹东京后,现在看来,朝廷一定会痛下决心,任谁在自己的帝都大闹一番,面子上都过不去的,何况是中原泱泱大国,被番邦知道,还不笑掉大牙。因此,等待梁山的下一刻将是朝廷军队的大举进攻,朝廷的兵力本来就远远强于梁山,再加上还有众多经过血与火洗礼过的名将,其中当数杨家将,梁山的未来堪堪笈危。现在练兵已是太迟,唯有利用熟悉的地势与朝廷打游击,有惊龙帮的支持,完全可以打一场持久战,而持久战的结果是朝廷不愿看到的,因为他的周围还有外族虎视眈眈,持久战一旦打开来,如果再有外敌添油加醋,朝廷将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甚至有颠覆的可能,唯一的战略就是调集全国精锐兵力,采取暴风骤雨式的攻略,一举拿下梁山,然后迁徙山东民众到其它郡县,把这股力量淹没在全国。不过自己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在战争开始后,惊龙帮必须发动自己的力量,在外围牵制朝廷的军事行动,为梁山争取时间和发展空间。对这一点,方腊并没有太多的顾虑,除了惊龙帮和西夏的支持,他手里还掌握着一支神秘力量,这支神秘力量不为外人所知,甚至是方腊的母亲和姐姐都不知道,目前整个天下,除了方腊和那股神秘力量知道,再无他人得知,对这股神秘力量,方腊有信心各情报机构都不知道。
  第五,地域划分,两大势力联盟,其中有不少利益的交叉点,山东作为全国的粮食和盐铁基地,无论是战略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惊龙帮的重点在宋朝西北处,与西夏接壤的地方,但是山东这一块肥肉也不舍得丢掉,这就是方腊的局限性了。方腊毕竟是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一些缺点,比如,有好玩具,小孩子肯定不愿与人分享,所以,在山东的利益,方腊始终不肯松口,要求其中的三成收入,山东是梁山的基地,怎愿意让他人染指,宋江是土生土长的梁山人,山头主义特别强烈,自然不愿意,不过看到方腊非此不可,宋江也不再争辩,反正山东是梁山的老家,经过这些年的经略,已如铁桶一般,水泼不入,连朝廷都无能为力,何况是还未成大气候的惊龙帮,只要拿下朝廷,到时在山东怎么折腾,惊龙帮都不知道,所以,宋江想通以后便不在这上面纠缠了,目前最重要的是抵住朝廷的进攻。至于推翻朝廷以后的预期利益,还是一个未知数。
  从这次合作来看,双方都有损失,也都有很大的收获,所以,两大从未有过交涉的势力才能勉强绑在一辆战车上,不过认真的计较起来,还是梁山占了便宜。只要梁山能度过眼前难关,以后的发展就不可预期了,经此事后,梁山的领导人自会转变小农观念,着眼大局,虽然梁山大都是农民出身,但是高层将领都是知识分子和地主阶层,而且人才济济,从而能够脱离历代农民造反的局限性。方腊虽然想到自己这次能从梁山获得很多利益,但是却没想到自己亲手养肥了一只老虎。
  宋江四人在惊龙帮的护送下,安全的回到了梁山,而此刻,京城的士兵久搜不获,已是猜到宋江等人已逃回老窝,皇上大怒,对梁山不再妥协,命令杨业立刻整军灭了梁山众匪,全国的军事力量紧急动员起来了,虽然皇上对杨家存了戒心,但是对杨家的忠心还是清楚明白的,而且打仗也需要他们,只是要给他们派个监军。高俅暗自高兴,虽然不是自己亲手去打梁山,但是只要灭了梁山,管他谁去呢,杨家去打梁山,高俅还是有信心能胜利的,其实高俅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以前打梁山,一个是自己报仇心切,另一个就是杨业同情梁山,根本无心领兵,所以才导致高俅领兵,屡战屡败。现在,杨业虽然还是同情梁山,但是他们已经触犯了朝廷的尊严,这让一向对朝廷忠心耿耿的杨业如何能咽下这口气,高俅躲在家中暗自偷笑,感谢这件事的发生,当真是一箭双雕,既对付了梁山,又整了杨业。而且这监军一职,如果自己去的话,可以亲眼看到梁山的下场,也是美事一桩,岂不快哉。
  正文 第八十九章
  第八十九章
  关于梁山和惊龙帮的合作,朴卜雪当天就知会了杨子风,虽然朴卜雪刻意的把自己表现为一个外人,方腊还是把合作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毕竟这次合作的促成,朴卜雪的功劳是最大的,其实,惊龙帮早就在注意着梁山,只是缺少联系,眼下一个天赐良机,正好抓住。如果宋江被朝廷抓捕到,这次合作也会化作云烟,再说朴卜雪鬼神莫测的神功,还是坦白一点的好,何况他还是惊龙帮的客卿,即使有其他想法,还是要向着自己的,方腊认为。
  杨业接到朝廷的命令,默然半晌,对梁山,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何况梁山中还有一个知名人物青面兽杨志,乃是杨家的远亲,不过,想想杨家一门忠心为国,岂能在这上面翻船,遂决定全心全意打好这次战争,而且这次要把七个儿子都带上战场,磨练磨练他们的大局观,这其中也有杨业的一份私心,谁不想望子成龙,这次杨业作为主帅,正好可以利用手中统军权力为自己的儿子谋个私,将门世家也希望代有人才出。当然,还有杨子风不能漏掉,怎么看,他都要比自己的七个儿子出色,虽然杨子风与杨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在杨家也生活过一段日子,杨子风勇救长安公主成为宫中内侍后,因为特殊的原因,一直都是住在杨府的,而且杨子风还对自己的儿子有教导之功,杨业是个老实人,滴水之恩,当应以涌泉相报。他因此而把杨子风看成自己人,准备给杨子风送一份大的军功,只是可怜的他不知道杨子风的真正立场,而杨子风对待如父般的杨业,又该怎么办呢。
  朝廷出兵已成定局,在朝堂上,杨业遂向皇上申请调出杨子风随军,被皇上以“杨侍卫另有安排”一口回绝了,其实皇上有自己的想法,眼下战端一开,断不会轻易结束,长期的战争对宋室朝廷,对江山社稷的损害都是不可估量的,不过也正好借此机会对其他一些影响朝政稳定的势力下手,比如在京师日渐坐大的惊龙帮,当时的宋朝重文轻武,军队不过用来威慑百姓,对外族则是卑膝求和,国内百姓经过长期的奴役和压榨,除了走投无路才会揭竿而起,不然只会苟安求活,所以朝廷很少大举兴兵征伐。可怜的是方腊现在还以为朝廷不过是对自己有戒心,并不想立刻下手,只是他低估了皇帝对自己皇权权威和视天下百姓为自己禁脔的维护之心。
  大宋的四周还有两个外族虎视眈眈,契丹人和元项人正呲牙咧嘴,瞅着空子,准备撕下大宋肌体上的肥肉,大理的段家也不怀好意,多番派出使者试探,一旦朝廷首尾失顾,便趁机从中取利。八月长安公主入辽也要大举庆典,又是一笔大的花费,而且还有对辽的岁供,越发造成国内经费的紧张,那时战争可能还结束不了。为了能稳定自己的后方,皇上有意现在就把赵情送入辽邦,免得辽国有借口捣乱生事,同时可以借此把辽国绑在自己身边,用来警告蠢蠢欲动想入侵中原的西夏和妄图趁此乱机摆脱宋朝控制的大理。杨子风则要用来护送赵情入辽邦,自己疼爱的女儿作为和亲工具远嫁他乡,皇上心里也实在不好受,但是他要着眼大局,为整个国家考虑,既然辜负了赵情,索性干脆让杨子风陪嫁过去,有这个杨子风恐怖的功夫保证,相信长安不会受到辽王的过多欺负。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皇上根本不了解杨子风对赵情的感情,更何况两个大国之间的命运根本不是一个小女子所能左右的,即使这女子是金枝玉叶,天仙下凡。送赵情出塞,无疑是杨子风绝不能容忍的,不说是和辽邦和亲,其实是单方面的投降,单单赵情在北方苦寒之地的生活,都是令杨子风极为担忧的。杨子风以前到过北方,知道那里风多沙大,水源短缺,天气干燥,所以人大都很邋遢,即使是皇族的生活习惯,也好不了哪里去,大环境摆在那里,娇生惯养的赵情到那里只会受罪。杨子风自己都不愿意留在北方,即使那里有完颜冰云在等着自己,何况赵情一个弱女子。其实,话说回来,赵情之所以能受到杨子风的如此重视,无非是她有一张在杨子风心中堪比天地重的脸蛋,看着赵情,杨子风就想起了母亲,让母亲仿照昭君出塞,是男人都不会答应,如果赵情不过一普通公主,与杨子风也没有太多交集,以他那随遇而安的性格,恐怕根本不会为此动上一点儿心思。话说回来,如果皇帝这种迫不及待卖女求荣的想法被杨子风知道,恐怕在朝堂上就敢操家伙把皇上给挂了。
  皇上在朝堂上提出了提前送公主出嫁的主意,大多数吃闲饭的官员都鹦鹉学舌,纷纷附议,只有吕端默不作声,在这件事上,身为宰相的他,有特别的话语权,如果他要坚决反对,皇上也不得不斟酌斟酌。其实吕端作为一个宰相,不仅仅是学问渊博了事,不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个麻衣相士,一个造诣比较深的相士,星象占卜,趋吉避凶,无所不通,无一不精,而这种人,往往能窥破一些天机,所以,他对杨子风的来历,也稍稍知道一些内情,只是人终究是人,而不是神,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所以,对杨子风,他一直都只能怀着戒心,虽然有心杀敌,不过却也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根本奈何不了杨子风,何况杨子风是长安公主的救命恩人,风头正劲,再说,杨子风是出自杨家私兵,不知道和杨家有何关系,背后还有杨业的看重,怎么能轻举妄动,既然目前动不了他,不如也不要惹他,这样倒也可以暂时相安无事,这是吕端打定的主意。本来,长安公主出嫁是早已商定的事情,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变数,那就是杨子风,杨子风对赵情的感情,别人可能不清楚,但是吕端却因为一直在关注着杨子风,所以约莫知道一些,在杨子风心中,赵情如女神一般不可亵渎,如今皇上把赵情当作两国和议的牺牲品,杨子风岂会答应,而且据自己观察,杨子风对朝廷并无什么忠心,宋江等人就是被他有意放走的,虽然杨子风自以为做事神不知鬼不觉,表演也天衣无缝,但是还是被有心人看入眼中了,正应了那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朝廷和长安公主之间,反而是更看重长安公主,不敢说他会不会像三国的吕布,为了貂禅敢把自己的义父董卓给砍了,可能杨子风为了长安公主,或许真会把皇帝给砍了,吕端恶意的想着。
  皇上看到吕端站在那里半天没有一点儿表示,只是低着头,心里也有些摸不着边沿,不知这个丞相有什么想法,如果与自己的想法相左,可能还要有些麻烦,可恨的是这吕端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就是不吭一声,害的自己的心也悬挂起来。吕端心里也正难受着呢,他只是凭着猜测来断定杨子风的下步走向,杨子风为了长安公主,势必会与朝廷翻脸,至于什么时候翻脸,也就是长安公主出嫁辽国的那一刻,吕端凭借着自己的观察,猜出了杨子风的行动,不过他哪里有什么证据,再者,他即使说杨子风将会是逆龙出水,可是,众所周知,杨子风手中可是一点兵力都没有,如何逆龙鳞,贸然除去杨子风,还会招来闲话,杨业不会善罢甘休,杨子风也不会坐以待毙的,临死的反噬,谁知道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再说还不一定谁制住谁呢,吕端是干着急却没有办法来避免。不过,对未知的力量,最好的计策还是以静制动,孙子兵法有云:友已明,敌未明,引友杀敌;反之,敌已明,友未明,也可如此。把杨子风调出去打仗,然后唯一能做的就是拖了,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不利于杨子风的变故发生。
  “启奏皇上,御前三品带刀侍卫杨子风功夫高绝,忠心为国,臣以为可以让他随杨将军征讨梁山,出则为国建功立业,入则为公主保驾护航,而我大宋也会得一将才;至于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