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背地里,悄悄问李嬷嬷:“这两个宫女真是目中无人,见了您老人家也不理不睬的,真是奇怪了。”故意这么说,想探听一点虚实。
“可不是,唉,老了,人家也确实很有资本,服侍皇上的人,天子身边呆久了,自然会最高傲的。”
“看着那个娘娘,是哪个宫里的 ?年岁也不小了,而且长得一点也不……”青螺一副无知的样子。
“这丫头,你就少见多怪了,她可不是皇上的妃子,她可是尚仪局里的薛彤史呢。”见她这么单纯,李嬷嬷这回是多说了几句道。
彤史的职务,青螺怎么会不知?
尚仪局里彤史职务的女史们, 都是自幼出身于宫廷,习文研字,专司记录皇帝宠幸后宫之时辰,地点,经过。
在后宫中,她们还负责记录各宫妃嫔们的言行举止和见御时日 。即便是后宫的那些妃嫔受临幸和月信日期都要一清二楚,薛彤史她们不但了解皇帝的生辰八字,也了解皇帝妻妾们的生日、习性和经期情况,她们尽量按照正确的时辰、合适的礼仪,为皇帝和他的妃嫔提供优质的安排和完美的服务。
因为女史们都用一种彤管的红色毛笔,专门作记录 ,所以,被称为彤史。
因此,彤史的记录是后宫宫廷之中十分重要的文献,是研究中国历代皇帝、后妃们极其重要的原始宫廷史料。
可见,这“彤史”的职责多么重要了,有哪个妃嫔想巴结皇上,首先要先讨彤史们的好。
可是,跑任太后这里干什么?难道,任太后想了解一下皇上的私生活?
。
【继续】
宣和元年十一月十六日,黄昏时分。
整个皇宫里张灯结彩,无比喜庆。皇上在麟德殿设宴款待任,孔两家皇亲国戚。
皇家有皇家的乐子,平明百姓有自己的想法。
任太后那里不再需要过去,汤顺尧便得了空儿,又开始往安乐宫里跑。
天气更加冷了,老宫女瑟缩着,更加精神不济。到了晚上,才肯开口。
外头,夜色渐沉。安乐宫里,老宫女的房间内,昏黄的豆灯发出一团暗淡的光亮,这点微弱的光亮,它能让人看清那发生在琼瑶宫不堪回首的一幕吗?
知道她年事已高,顺尧尽管一万个疑问,想要听她继续讲下去,但是,此刻也是不忍唤醒她。
便轻轻为她盖上旧被子,吹了灯。
“莫忘了,明儿个带一壶上好的碧螺春来,我已经二十多年没喝过那么香的茶了……最好带上一碟花生米,当做茶点心。明明呼呼大睡,这会子,说话的口气如此清晰,一点不像睡觉的人。
顺尧答应着,趁着夜色,回到自己的住处。
第二日,顺尧依旧起得早早,来到安乐宫。
提着一小壶碧螺春,还有一碟花生米。老宫女喜欢喝碧螺春。
来到破旧的房子里,却见老宫女正佝偻着身子钻在床底下,翻找着什么。
“嬷嬷,您找什么?”顺尧蹲下身,好奇地问。
“我在找一个东西,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东西。”老宫女带着些哭腔,“你的眼神好,快来帮帮我,年轻人!”
她慢吞吞将身子倒着爬了出来。
顺尧问道:“嬷嬷的什么东西那么重要?”
“一个黄绸子包裹的小锦盒。放在床下,二十年了,我眼睛不太好,从来未翻动过。”老宫女比划着。
顺尧便学着她的样子钻到床下,在一堆破破烂烂中翻找,都是些旧衣服,不值钱的东西而已。
“嬷嬷,这地下。什么都有,就是不见您说的那个宝贝盒子。我看,别找了,我们讲故事吧。”顺尧征求老宫女的意见。
“讲故事?那可不行!我讲故事给你听,你也要帮我找东西。”老宫女说道。
顺只好再找。
老宫女在外头说道:“你慢慢找,我喝杯碧螺春,再说给你听。”
说罢,便蹲在地上,抄起顺尧带来的茶壶,也不往破杯子里倒,直接咕咚咕咚往嘴里灌。眨眼一壶见了底,方才擦了下嘴巴,伸出干股的手臂,捻了几颗花生米放在口中:“恩,好吃,香极了……但是,比起当年跟着主子 ,皇上赏赐的花生米,味道差多了!”
她还挑三拣四的!吃饱喝足了,老宫女仿佛将赵宝别的事情忘了,用手爬了一下唐顺尧的露在窗外头的屁股,说道:“小伙子,有板凳你不做,干嘛钻到我的床地下呀?”唐顺尧在川底下,摇了摇头,笑了,这个老嬷嬷。怕是老糊涂了,没有什么宝贝呀。
“哦,那我出来,坐到板凳上好了。”顺尧见她早将使唤自己的事情忘了,就又爬了出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坐在老宫女身边的一个三条腿的板凳上。
老宫女坐在床沿上,又开始了那天的讲故事。
话说。唐惠妃就要临盆,任皇后当年派了两名心腹去琼瑶宫伺候唐惠妃,其中一个便是陪嫁来的奶妈,现在慈安宫里的管事 ——李嬷嬷,另一个是这个老宫女的亲表姐蓝医女。
。
【唐惠妃难产】
直到东方将要破晓,老宫女才将当年琼瑶宫里发生的一切讲完,并把缝在枕头里的一个信物交给了汤顺尧,告诉他:“你是个正义的小伙子,或许你和我一样,跟这个故事无关,但是,我老了,时日不久了,我不能将这段往事带到坟墓里,这是唐惠妃留给尿个孩子的信物,你且收好,按我说的,帮忙去找一下,那个流落在宫外的小皇子……”
听完全部故事的汤顺尧,此刻却如五雷轰顶。
强压住内心的波澜起伏,服侍老宫女睡下,回到自己的住处。
紧攥着这个红布包,去不敢打开。
耳边回响着老宫女的话。
那个难产的的唐惠妃,生下的儿子却没有死,而是被那个派去的蓝衣女掉了包。那埋在琼瑶宫的墙根下的,不过是一个寻常百姓家丢弃的死婴而已。
那个男孩去了哪里?
老宫女的回答却让他嗔目结舌——被一个小宫女带着逃亡安徽滁州。
安徽滁州?依稀记得自己被拐前,仿佛就在这个地方生活过,可是年岁已久,记不太清楚了。
原来那个宫女进宫不久 ,唐惠妃生产时,正好不当值,所以侥幸逃出。
为唐惠妃接生的稳婆也不是贪财之人,你想出入皇宫,为皇帝的妃嫔们接生,能缺钱花么?倒是眼前形势早让她明白,外头层层包围,琼瑶宫里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只怕这孩子和唐惠妃一闭眼,马上就是自己的归期了。
那个时候,琼瑶宫和其他宫苑失去了一切联系,消息被任皇后封锁,传出去的话是唐惠妃胎位不正,搀起将拖延。
其实唐惠妃胎位,胎心,羊水等一切正常,但是,她是指定保不住了,一定要在接生过程中,人为造成大出血,这是任皇后要的结果。
临接生前,稳婆伏在唐惠妃耳边,轻轻告诉了这一切来龙去脉,唐惠妃此刻万分平静。
那个晚上,飘着凄冷的雪,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善良单纯的女子,在最后一刻,明白了自己原来一直认贼作亲姐妹,拼着最后一丝力气,她爬起来,跪在二人面前,苦苦哀求,愿将所有积蓄拿出来赠给稳婆,让稳婆设法保住自己的孩子。
外头漆黑,十一月的夜晚,寒透凉透。此刻床前 ,只有一个帮忙的蓝医女,李嬷嬷在外间忙着清点人数。只等完成任务将这些在场的人全部灭口。
稳婆蓝衣女和稳婆含着泪扶起即将临盆的这个苦命女子,轻轻点了点头,示意她噤声。
还好,她昨日就已经私下里和蓝医女商议妥当,反正怎么都是一死,宁愿临死之前做一件好事情,将来皇上还朝,还有可能为泉下的自己平了名声,与这素无冤仇的唐惠妃也算有个交代了。
本来就已经发福的稳婆,在自己臃肿的怀里掏出一个层层裹着的布袋,塞到床底下,
夜半十分,更漏滴滴。
李嬷嬷来催,稳婆道:“还未见动静呢,怕是今晚生不下了……”李嬷嬷极不耐烦,吩咐她俩想办法,一顶要在今夜生出来,因为派出去的眼下,飞信传来,皇上便关大捷,今日将赶回京城。
李嬷嬷的话,二人应诺。
见还没动静,李嬷嬷以为今夜真的生不出来,便也没再来里屋催促。
这会子,生产的阵痛,一阵阵袭上来,唐惠妃咬着牙,却不吭一声,任凭将嘴唇咬出了血,悄悄将婴儿诞下,望着怀中粉嘟嘟的儿子,唐惠妃泪如雨下,解下身上皇上御赐的护身符,放在她二人面前。气若游丝:‘本宫,所有希望,寄托在二位恩人身上,纵然此刻赴黄泉,也会为恩人暗暗祈祷…… ”
出生的婴儿都要哭几声,将一个哭着的活婴儿从李嬷嬷眼前糊弄过去,根本不可能,稳婆便将一个装满奶水的鱼鳔塞在婴儿的口里,口里有了填充,婴儿自然不会哭闹了。
就这样,身材臃肿的稳婆怀里揣着个活着的婴儿走在前面,蓝衣女怀里抱着那个与备好的死婴走在后头,经过李嬷嬷面前时,李嬷嬷又认真解开襁褓,伸出食指在孩子鼻翼下试探了一下,方才放心让二人带出去埋了。
李嬷嬷处理后事,稳婆便先去任皇后那里报信去了,路上早就藏好的接应小宫女便将婴儿放在菜篮子里提到了安全的地方,稳婆千叮咛万嘱咐,要她越快越好,在守城人没接到乔皇后封锁令之前,立刻离宫。
一刻不得耽误,小宫女坐上早就备好的马车,飞奔连忙往宫外赶,来到门口,守门卫士不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