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
作战装备和国民党212团相比,现得更为落后,按理说他们不应该参加到对日的阻击战中。可是为了解救和消灭外来的侵略者,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鬼子的对抗之中。不过与国民党212团相比,八路军荆山支队的军人大多是经过红军2万里长征的战士,他们的作战经验丰富,从某种实战经验来说,他们比日本鬼子的经验要丰富多,这种丰富的实际作战经验弥补了他们的武器装备落后。还有一点也是其他抗日武装所缺少的,也是八路军的作战优势,那就是作者在书中写到的顽强作战毅力。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历史中真正的情况融入写到了此书中。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应该是处于装备落后,四面八方被日伪顽所包围的局面,他们正是象作者写的那样,用顽强的作战毅志来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我感觉作者的这种描写方法将历史的情节引入了高潮,在故事的前期真实反映出抗日武装的落后情况,也为后期的故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作者对于土匪抗日的情节也写得十分到位。迫不得已落山为寇的土匪,只是生活所迫,他们的战斗能力比起国民党212团和八路军荆山支队而言,应该是最差的。所以作者安排他们在与日寇对战之时,一二个回合就被打得落荒而逃,自己的根据地也被日寇给端了。平时只是通过杀富济贫的土匪,真实的作战能力也只能是作者写的那样很差。如果作者把他们写得很强,那这本书就又变成那些yy式的穿越小说了,也就没有什么吸引读者的内容了。
总的来说,本书是真实的按照历史事实写的一本好书,他少了yy的万分,更多了一些真实的故事情节,看多了yy式的穿越抗日,再看看这本书,应该是另外一种抗战小说的感觉。
谈国军步兵对阵日军坦克----读《小八路的烽火八年》
文章提交者:帅哥81 加贴在 优秀小说评论区 铁血论坛
谈国军步兵对阵日军坦克----读《小八路的烽火八年》
自己是一个铁血抗日者,最近一段时间都在读《小八路的烽火八年》,这是一部真实而惨烈的抗战小说。
在第四部里面,也就是1941年日军集中一个野战师团的兵力,,,在八路军百团大战后对根据地的进攻。没想到的是,这样一来也让国军212团也成了被小鬼子的攻击对象。
这支小鬼子的战车中队战斗力如何,我们可以这样想像,几年前一个野战联队在大炮的支援下,竟然被阻挡了三天。最后,还是这支战车中队出场,只用一个集团冲锋,几发抵近射击的炮弹,轻松地将守军轻重机枪阵地和指挥所摧毁,紧跟而上的步兵只是打扫战场,消灭溃敌。而损失更是微乎其微:只有5辆战车被守军的集束手榴弹炸伤,送后勤维修三天后就重新上了战场。
不错,小鬼子的坦克对于美苏英法德等国来讲,都是差的很,但是对于当时积弱的中国来讲,却是很厉害,,,,,
于是,在作者的笔尖下,我们非常有幸地看到国军利用步兵集束手榴弹与小鬼子的一个坦克中队的作战场景。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惨烈?
“被围的小鬼子坦克或前进或倒车,有的甚至碰撞在一起,十分混乱。虽然坦克火力实在猛烈,但是仍有不少的射击死角,有一个反坦克小组每人拿着7颗手榴弹打捆而成的集束弹,利用地形掩护,竟然直接冲到了公路旁离大队坦克不到二十米的地方。就在他们准备再往前冲十米抵近炸毁坦克时,从远处一辆坦克发射的57毫米榴弹落到了中间,“轰”的一声,冲击波掀起了湿土和他们的躯体,横飞的弹片在制造血雨飞舞的同时,带走了他们英勇的灵魂。”
事实上,李国强也是万分无奈,在数百小鬼子敢于这么嚣张地进攻212团,在于他们对于国军战斗力的判断,,但是这却让李国强感到了一种侮辱,他在作战参谋们都反对进攻这支鬼子坦克中队时,只有他一个人固执地要求全团主力不顾伤亡进攻,以一个营为主力,以班为作战单位成立40个反坦克小组进攻。其实他心底里知道轻步兵对抗装甲部队胜算并不高,但是依托有利地形和优势兵力,仍然可以放手一搏。
作为李国强的参谋长,叶子焕非常清楚,他也说的非常明白,他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反坦克武器,虽说鬼子兵力少,但是火力远远超过咱们。根据他们的编制,累计有坦克炮10门、机枪29挺,这都快抵上全团的重火力了。更何况他们有厚重的装甲,迫击炮对他们而言根本不算什么。直接命中94式超轻型坦克有可能会有效果,但97式坦克皮厚肉实,对这些弹片根本不会看在眼里!
战斗还是在李国强的坚持下打响了。作者有一个细节描写,赵尚旺的经历。不停地擦嘴巴,吐口水。刚才看到机枪火舌扫了过来,他就势趴倒,没想到嘴巴竟然扎到一个烂泥坑里,里面竟然有野猪或者其它动物留下的粪便,这让他胃里一阵恶心。他吐了几口才缓过神来,这时十米开外“轰”的一声巨响,小鬼子坦克的一发榴弹近距离直接命中一个站起来准备冲锋的国军士兵,巨大的冲击力和锋利的弹片将他的四肢卷起、撕裂,一条血淋淋的断腿竟然直接从天空落下来,掉在赵尚旺眼前,这让他又是一阵呕吐。
读者我含着眼泪看到,最后,赵尚旺在炸毁一辆坦克后,还是被小鬼子的机枪扫中,浑身断了两截,内脏都流了一地,空气中都是血腥等等,,,,。作为一个读者,我无法说什么了,因为这就是国力的差距。。后来,李国强通过望远镜观察着战斗全貌,半个小时内,反坦克小组折损大半,击毁了七辆坦克。从这里看下去,每一辆冒着浓烟的坦克废铁周围,都密密麻麻地躺着身着土黄色军装的国军将士的尸体。
我流泪了,为了这些英勇抗日的中国军人!
另外,找了一些小鬼子坦克的资料,作为我写这篇读后感的资料:
1939 年日军在诺门罕与苏联军队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日军在战斗中遭到惨败,这时日军才发现坦克战的重要性,开始研制专门用于坦克战的坦克。因为那时的日军坦克是配合步兵进攻用的,不具备没有坦克战的能力,因为当时日军的坦克装备是普通火炮,只能发射普通炮弹,不能发射穿甲弹,无法击穿对方坦克的装甲。这时日军才急忙开始研制坦克炮,没想到坦克炮与一般火炮大不相同,研制难度很大,日军从1939年一直到1942年,花了3年多时间才研制出46毫米坦克炮。 1941年日本就已经与英美开战了,当时日本上战场的坦克仍然装备的是普通火炮,根本没有对坦克作战的能力。
日军在德军用坦克战一举摧毁法军后,才发现自己的老师选错了,没想到他们视为世界第一的法国陆军,居然如此不堪一击。所以再次赶紧换老师改学德国陆军,可是已经为时已晚。1940年,德军坦克部队的闪电战大胜后,日军发现坦克的重要性,急忙下达命令研制与德国坦克同样性能的坦克,日军军部提出的指标是:车重35吨,最高车速40公里,装75毫米坦克炮。可是这个方案交到研究机关后,研究机关给出的答复是:按照日本目前的研究开发水平,这样指标的坦克,要到7年后(1947年)才能研制出来。这样一来,日军在二战中,只好在没有坦克的情况下,硬着头皮打了。
二战中日军的坦克不行,其主要原因不是没有钢,没有钱,而是根本没有进行坦克战的准备,老师选错人了。如果日军不以法军为师,早点开始研究重坦克和坦克炮,也不至于到开战时才临时抱佛脚地开始研究用于坦克战的坦克。因为法军这个老师犯了轻视坦克的×病,日军这个学生当然也同样受害,作为老师的法军不堪一击,作为学生的日军还支撑了一段时间,说明这个学生素质还是不错。
法军的作战思想是要塞阵地战,由于那时的日军军官都是按照法国式军事教材培养出来的,所以要塞阵地战的作战思想,也反映在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在岛屿战登陆时,发现日军不是在岸边迎击登陆中的美军,而是在远处的内陆修建坚固的要塞中,静静地等待美军的进攻,这是典型的法国作战思想。当年法军就是在马其诺防线中静静地等待德军的进攻。
文章提交者:帅哥81 加贴在 优秀小说评论区 铁血论坛
惨烈真实的<小八路的烽火八年>
惨烈真实的<小八路的烽火八年>
文章提交者:sld65982 加贴在 优秀小说评论区 铁血论坛
惨烈真实的<小八路的烽火八年>
我算是一个跟风的人。因为有了风气,就说明得到大家的肯定。
前天,看了作者和一位网友写的关于<小八路的烽火八年>的书评,而有几个网友也强力给咱推荐这部小说,但是我还是没多少兴趣,后来无聊自己才跑去看看,一看不要紧,后悔自己看的这么迟了,很多网友都在我之前就开始看了。看完前面已经刊出的四章,我觉得这部小说是铁血网上不多的原创精品之一(呵呵,大伙别给我拍砖,只是我个人感觉。)
小说讲的是一个八路的小战士叶剑飞逐渐成长的故事,但是这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方式。不是单纯描写这个战士怎么成长,而是融入到当年抗战的大背景下,在叶剑飞不断的失败、失误的过程中,逐渐成熟、成长的故事。而这些失败、失误都需要用生命和鲜血去弥补。
看到前面作者上官氏讲的写作感想后,我也忍不住了,谈谈自己对这本小说的五点看法,,希望上官氏能够在下一步的写作中更努力。
一、这部小说突出原生态,突出真实。
我也看过不少铁血网上的抗日小说,但是都太夸大了,而且有些作品严重脱离战斗真实。正如上官氏讲的,当年一百多万日本鬼子就差点打遍全中国,而且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五十年,虽然地域、人口等比中国小,但是军力、国力却远远强于中国。呵呵,不然怎么会自称为“大日本帝国”呢? 像有的小说里,经常都是主人翁精明能干,作战大捷、杀鬼子无数,等等,开始的时候也看得我情绪激动,但是静下心来一想,我们是不是太自恋了? 小鬼子真有这么差伙? 像像《???山上的八路》,我觉得作者写的还可以,行文水平也很高,但是就是作战太脱离实际了,动不动就是消灭多少多少鬼子,而自己队伍却损失微乎其微,鬼子的智慧和战斗力被严重低估。。。
晕倒啊,当时我看着高兴劲过后,就想,这是当年抗战的真实吗?既使是历史架空,用得着这么夸张吗?
看完《小八路的烽火八年》,我发现我找到了一部真实的小说,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日军强悍的战斗力,国军、八路军的战斗力远远低于日本鬼子,但是他们却以中国人的血性和勇气,拼死杀敌,用自己的血肉重建着我们中国人的长城!看到212团的全军覆没,看到八路军们的同归于尽杀鬼子,看到土匪们的血性撕杀,,,,,既使后来新编212团,火力装备数倍于一般国军编制,但在霸王坡后卫进攻战中,李国强浑身是伤带头冲锋,竟然付出六百多人的伤亡,才将三百多鬼子从阵地中赶出去。。。。当时,小生我看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这就是中国人,无论是国军还是八路,敢打鬼子,就都是我们的中华英雄。
比如另一个细节,就是弹药缺乏。我看到很多抗战小说中,主角的枪弹似乎是无限大的,怎么也用不完。。。而在《小八路的烽火八年》里,,弹药缺乏似乎是八路军的一块大心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于是乎,机枪最多只有一百多发。。。。而在袭击毒气工厂时候,竟然没有机枪,因为两挺机枪子弹已经只剩下十几发,带着也是白带。。。至于步枪,每人才不到三十发,,,叶剑飞非常喜欢驳壳枪,但是这次竟然也拿着三八步枪——因为驳壳枪的子弹也不多了,要留着以后秘密行动时用,,,,,,,,,我看着心酸,为这群八路在条件这么艰苦下,仍然拼死与鬼子们抗争而感动。。。
二、这部小说突出成长,突出叶剑飞这个16岁孩子的成长轨迹。
不知道其它读者有没有注意到,叶剑飞正在慢慢地变成熟,当然,与李国强、小鬼子等对手打交道中,总是心计不够,被人控制也毫不知情。
比如,得知腊梅受伤,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