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6

  r/>   “我从小就在辽县生活了十几年,所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清楚。”
  他停顿了一下:“团座,我认为现在我们来到辽县后,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与日军打多少仗,消灭多少鬼子。”
  李国强疑惑不解了:不打鬼子我们来到辽县干什么?
  “现在我们来到辽县,就像是插在鬼子心头的一把刺刀。即使我们不打鬼子,鬼子也会主动打我们。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尽快站稳脚跟,再徐图辽县、打击日军。同时,我们应该抓紧与八路军联系,相互策应,以保万全。说到底就是一句话——生存第一,作战第二。”
  李国强陷入了沉思——
  ……
  叶剑飞现在每天忙的没有办法。自从上次袭击辽县军火库,再加上鬼子对周围村庄的报复,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周边农民抗日的情绪。现在八路队伍竟然猛地扩大到600多人,远远超过当初八路军荆山抗日支队的规模。要管理这么一大摊子人和事,对他这个年仅18岁的年轻人来讲,压力一点都不小。
  对于部队的膨胀,叶剑飞并没有多少高兴,反而多了烦恼:虽然人数多,但是战斗力极其低下,除了三十几个参加过战斗的小八路和张二楞子一伙人,90%以上的战士没有参加过战斗,手中没有枪支——都是梭标、大刀和手榴弹。这些人上了战场,只会白白送上性命。
  大家打鬼子的豪情都足,但是打仗不是靠勇气就行了的,靠的是武器、训练水平和战斗意志。
  后来他想带着队伍多打几次伏击,但是鬼子似乎知道他们的心思似的,每次车队都至少有一百多鬼子押车,几次准备好的伏击最后被迫取消——仓促进攻的结局只能跟张麻子一样。
  他们后来又多次跟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联系,终于正式回归了八路军建制,名称仍为八路军荆山抗日支队。下设三个大队,每大队两百人。近两年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在辽县发展壮大自己,积极打击日军,破坏鬼子的交通,迟滞日军进攻的锋芒,建立敌后根据地。
  但是,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却无法给予这支八路军抗日武装的实质性支援——他们自己手中没有枪弹,又怎么可能支援这支八路军武装?现在,他得知新编212团回到荆山,而且团长竟然是李国强时,不禁大喜过望,迅速登门拜访,希望国军能接济部分枪弹。
  对于叶剑飞的来意,李国强心知肚明,他走出房间,告诉军需官,马上调配一百条中正步枪,二挺捷克机枪,配弹五千发。叶剑飞听得心中万分感激。他拉住李国强的手说:“李团长,今后八路和国军就是一家人,国军有事,我们八路一定全力支援!”
  李国强笑着说:“我送你这些武器,主要有两点考虑,第一,你救过我的一命,算是对你的报答;第二,八路的战斗力上去了,对于我们国军来讲,有益无害!”
  叶剑飞听着这话,心里觉得暖洋洋地。
  吃完午饭后,叶剑飞带着人将这批武器扛回了驻地,而李国强则送出了一里多远。 送完叶剑飞后回来,李国强又找到叶子焕,想跟他再好好聊聊日军的作战习惯和模式,有没有破解鬼子火力猛、单兵作战能力强的办法。说着说着,聊起了这次八路求枪的事情。李国强感慨地说:“八路想打鬼子,但是就是没有武器。他们的战斗精神是我们国军不及的啊!”
  叶子焕笑了笑:“那为什么团座送给叶剑飞一百步枪、两挺机枪,却只配五千发子弹?”
  李国强脸上严肃了起来,他反问叶子焕:“你说这是为什么?”
  “团座送给八路枪弹,一方面是情面上的原因,另一方面却是真正的原因,既想壮大八路的实力,又不想八路过于强大,反过来威胁国军!”
  叶子焕似乎看穿了李国强的心思:“这些子弹,每支步枪才四十发,最多只够一次小型作战。特别是捷克机枪,平均下来配弹不过百发,经不起五分钟的射击就会子弹告尽。而日军所用的三八步枪和歪把子机枪的枪弹根本不可能与国军装备通用。那么,八路只能不停地找国军要子弹,才能满足日常作战之需。这样一来,八路的军事行动都掌握在国军的手里,而且八路经常有求于国军,这样也便于控制八路,对其发号施令!”
  李国强的脸上写满了意外:“真没想到叶教官双眼如炬啊。”
  “我们必须支持八路,因为八路强大,我们国军才会更加安全。而且既使我曾经跟红军作战过,但是现在我们都是中国人,而中国人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人。但是,毕竟八路与国军的信仰不同,我们信仰三民主义,他们信仰共产主义,我们既要喂养他,又不能让他过于强大。这才是长远之道。”
  叶子焕站在旁边静静地听着,无语。书包网
  (十三)新的围剿
  (十三)新的围剿
  叶剑飞看着面前这队稀稀拉拉的队伍,想起前天在国军那里看到的火热练兵场面,不禁有天壤之别的感觉。
  虽说荆山八路支队号称有六百,其实勉强能作战的只有两百人,还有四百大都是周围的农民、商贩等,每天还要养家糊口,哪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参加八路的行动——只是有时八路需要帮忙时,他们才会赶来客串一下:现在鬼子嚣张,抗日也风起云涌,哪个精壮男人要说自己不去打鬼子,是要被人瞧不起,骂遍祖宗十八代的。
  所以,他们积极报名参加八路,但是又不参加平常八路的军事活动,只是有空的时候,跑来干些后勤的活计。叶剑飞也没有计较这些,如果他们真的全部参加八路了,叶剑飞还真不好应付,光是队伍的吃喝拉撒就是一个大问题。
  他清了清嗓子,面对底下的这两百八路战士,用尽全身力气,吼了出来:同志们,你们现在都是八路军战士了,都是有血海深仇的人,我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我们这支队伍只做一件事,就是拼着命也要跟鬼子对干,狠狠地打鬼子为成百上千死难在家门口的中国人报仇。
  叶剑飞知道,要想快速地提高队伍的战斗意志和团结,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共同的仇恨。仇恨就是一支队伍战斗力的倍增器。有句俗话讲得好: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如果每个人在战场上都悍不畏死,反而才能让自己在战场上生存下去。
  叶剑飞看着台下的这群战士,说:“鬼子来辽县了,有的人当顺民过着小日子,有的人当土匪占山为王,有的人逃难远离家乡。现在中国人自己没吃没喝还要忍受鬼子骑在头上,这都凭的什么?”
  他激动了起来,“凭得就是枪。鬼子有枪,现在我们也有枪,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凭什么我们中国人就要给日本人当奴隶?当顺民?这里是我们中国人的辽县,凭什么要让日本人占领这里?”
  台下的战士们都对鬼子有着说不完的仇恨,不是这家亲戚被鬼子杀害,就是这家被鬼子烧了,总之一条,站在这里的人,没一个不是恨鬼子的。仇恨一被唤发出来,那就将是一种恐怖的精神力量!如果引导得当,从仇恨中激发出来的战斗意志将能摧毁一切!
  叶剑飞随后公布了整个队伍的近期安排,主要就是领取武器,开展训练,帮助老百姓干活,提高队伍战斗力等。
  腊梅远远在站着,看着这支队伍越来越庞大,叶剑飞越来越成熟,心里不禁喜滋滋的。她现在是这支抗日支队后勤队的队长了,带领着三十来个由妇女、流亡女学生组成的队伍主要负责八路军的烧火做饭、伤病号的照顾、衣服棉被等等。现在的她,俨然就是这支八路军的“女管家”。
  队伍散开了。肖大栓、孙柱等人正在教这群新兵们如果开枪、步枪的基本构造、如何瞄准等。新兵们学的兴致勃勃,纷纷提出了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详细的解答。很多战士把中正步枪拿在手里,好奇地跟一些小八路手中的三八步枪对比,还奇怪地问:“为什么枪不是一般长?”
  “鬼子个头小,所以一定要用长枪。咱中国人高大,所以枪就短些。”旁边的一个战士打趣道,引得周围一阵笑声。
  至于捷克式轻机枪,叶剑飞全部交到了几个老八路(虽然年纪不大)手里。因为机枪属于压制火力,在战斗中必须发挥支柱作用,也必须掌握在战斗技能高、作战决心大的少数骨干手中。
  就在八路们风风火火地练兵的时候,远在百里以外、刚刚荣升21联队联队长的小泽正在主持召开军事会议。
  去年当他带着队伍从小王庄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回辽县的时候,整个队伍不禁呆了——整个县城基本上被这次军火库的爆炸摧毁。驻守在城里的千余皇军士兵竟然生还者不到五十人。至于野田联队长,根本就找不到一点点的尸骨。诺大的军火库在城里消失了,地面上硬生生地被炸出了一个深近二十米、宽数百米的大坑,周围都是一片焦土。
  “可恶的中国人简直是无孔不入!竟然敢袭击皇军的军火库!”小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由于野田失职,亲自驻守辽县竟然还被中国人炸毁军火库,造成前方粮弹缺乏,成为台儿庄战役失利的罪魁祸首。而小泽主动出击,带领队伍外出打击敌人,战功显著,因而由大队长直接升任联队长——这在当时日军华北派遣军里,升职速度是最快的。
  但是没有多长时间,小泽大佐就开始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一支国军队伍竟然主动跑到了离辽县不到百里的荆山余脉下,队伍有三千之众,而且据了解火力配备远强于一般的中央军。
  同时,八路的队伍也呈爆炸式发展趋势,在荆山南面简直成了土霸王——周边农村竟然仗着有八路撑腰,长期不给辽县皇军交税交粮。
  小泽大佐就是不明白,自己不是给了抗日武装致命的一击吗?从哪里又冒出来了这么多的抗日分子?皇军从不杀顺民,为什么中国人不当顺民非要当叛逆呢?自认为非常了解中国人的他,有时候也会为这些问题搞得头脑发胀。
  今天,他召集日军大队副大队长以上,驻辽县警备旅团级以上军官开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如何剿灭这些死灰复燃的抗日武装。
  因为实在不能再等了。自从武汉会战结束后,皇军结束了对中国大规模的用兵——不应该说成结束,而是实在用不了兵了。中国太大,既使一个县守100个日军士兵,那么杀进中国的百万大军还不够守城,所以现在军部命令各地一定要大力扶持伪军,用中国人来管理中国人,减轻皇军的用兵压力。就像当年满清入关一样。
  说起满清入关,对中国历史了如指掌的小泽大佐头头是道:三百年前满族不就凭着二十万八旗子弟,打跨了拥兵百万的大明朝吗?可当时要是没有吴三桂等汉人在最前线帮着冲锋陷阵,谁坐江山还说不定呢?现在大日本帝国百万雄师,对付装备落后、战斗力奇差的数百万中国军队绰绰有余,如果再加上百万皇协军帮忙,占有的胜算不是更大吗?
  他喝了口茶,说:“诸位,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商讨一个办法,如何消灭目前在荆山盘踞的抗日武装力量。据情报,现在荆山北面的国军是新编212团,团长还是李国强,装备非常精良,三千精锐绝不容在座小视;八路军现在也还叫荆山抗日支队,有六百余人,不过可战之兵不过百人,战斗力嘛不值一提,但是听说支队长是一个十八岁的小毛孩。”
  “呵呵,八路都被联队长带队杀得差不多了,也只剩下这些小毛孩了!”一个日军军官插话,引得台下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太君,我们警备旅一千精兵愿意跟随皇军###抗日分子,不把它们杀个片甲不留,绝不回辽县。”警备旅旅长赵富贵猛地站起来,声音宏亮地说。
  “哟西,赵旅长的确是我们皇军最忠实的好朋友!”小泽联队长不住点头,示意坐下。他对这位胖乎乎的赵旅长队伍的战斗力可不怎么高看,打家劫舍勉强及格,吃拿卡要非常在行,出兵打仗那是一窍不通。但是现在日军最需要的就是有中国军队帮助他们。至少,他们当炮火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位赵旅长其实就是以前辽县保安团的团长,鬼子打过来的时候一枪未放就跑了,后来212团被日军全歼后,他看到形势不妙,立即带着队伍投奔了鬼子,被任命为辽县警备旅旅长。上次八路袭击军火库时,他的部队全部都在城外,才幸免于难——主要是鬼子对军火库看的太重要,实在不放心这支中国人的军队,强令他们迁出城外驻扎,没想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