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堂前恶客凶如虎,院內奇谋计胜兵

  西晋永安元年,公元304年二月底。
  洛阳城几年间换了无数次主人,连风都还带著血腥味。
  刘奚停下笔,凝视著桌上写满的草纸,墨跡深浅不一。
  他放下笔,轻揉著略显僵硬的手腕。
  “没想到换了个身份,居然还有腱鞘炎。”
  这具身体才十五岁,骨架尚未长开,因为每天长时间握笔写字,腕骨传来阵阵酸痛。
  这一手字是原身留下的唯一值得称道的本事。
  听安乐公府里的老人说,曾有名士赞过,颇有汉魏风骨。
  除了书法,原身还被逼著读了不少玄学典籍,勉强学会了与人清谈的本领。
  可惜,这便是原身仅有的两项技能了。
  刘奚走到一面铜镜前,镜中的人影模糊不清。
  他凑近些,看清了那张敷著薄薄铅粉的脸,唇上抹著朱红,上唇已有稀疏鬍鬚,下頜却乾乾净净。
  这是时下洛阳士人的风尚,据说为了显得神情俊朗,颇具出尘之姿。
  等到刘奚穿越来的时候,已经是这样了,他正打算过一会把这些碍眼的玩意全部洗掉。
  “原来玄德公確实是没有下頜鬍鬚的。”
  刘奚望著镜中陌生的脸,恍如隔世。
  前世十年寒窗苦读,毕业后成立了一家独立游戏工作室,在国產单机起势的日子里,接连推出两款不错的独立游戏。
  最终目標製作一款3a级的三国大作,昨天晚上还在同事们激烈爭论著刘备的建模细节:要不要给昭烈皇帝加上鬍鬚。
  再一睁眼,竟成了这个同样叫刘奚的少年。
  安乐公刘禪的重孙,巧得很,连名字都不用改。
  如今是西晋末年,对於这个年份及其前后的歷史,刘奚有著零星却关键的了解。
  短视频时代的兴起,让不少自媒体开始挖掘魏晋南北朝的奇闻軼事。
  但这个时代实在尷尬,既不是他最熟悉的三国鼎立,也不是段子满天飞的南北朝,而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混沌期。
  初次接触这段歷史时,刘奚就被那复杂的人物关係搞得头疼:司马a杀了司马b,司马c又背刺了司马d……
  不过他知道,这场司马家族的大逃杀,最终获胜的会是司马越,如今控制洛阳朝廷的东海王。
  但司马越的位置並不稳固。北边鄴城,成都王司马颖拥兵自重。西边关中,河间王司马顒同样兵强马壮。
  现在是八王之乱上半场和下半场的之间的休息时间,因为三方实力相当,暂时保持著脆弱的平衡。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洛阳必然首当其衝。到那时,这座千年古都会变成什么样子,不难想像。
  数年后,匈奴的铁蹄便会踏碎洛阳的浮华,开启华夏歷史上最黑暗的篇章——永嘉之乱。
  届时,汉家衣冠只能仓皇南渡。
  兜兜转转两百多年,才最终被隋朝终结。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刘奚想要的绝对不是保全自身那么简单。
  但是目前首要目標是需要先积攒实力,然后再找时间离开洛阳。
  歷史上,洛阳的安乐公一脉正是在几个月后的司马宗王內斗中,被屠戮一空。
  可如何离开,离开后又能去哪里,都是致命的问题。
  连年战乱下,洛阳城外的山贼土匪竟比良民还多。
  即便是汉末乱世也没有如此夸张,因为洛阳被毁后,曹操很快迎回汉献帝,派夏侯惇主持了数十年的重建工程。
  如今的身份更是雪上加霜,刘禪的曾孙,现任安乐公刘皓的长子。
  一个前朝王公的后代,无权无势,性命全凭他人一念之间。就这样贸然出城,怕是走不出百里,就会暴尸荒野。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钱粮是筋骨,私兵是爪牙,名望是护甲。三者缺一,都难以生存。
  想来也是讽刺,身为刘备的后人,竟然不通兵法不擅武艺,反倒要靠模仿祖先最鄙夷的清谈之士来谋求生路。
  正当他沉思之际,一声巨响猛然传来。
  “砰!”
  那扇朱漆斑驳的院门被人从外面一脚踹开,寒风裹挟著杀气涌入,三名家丁恶奴鱼贯而入。
  论血缘,他已是晋室远亲。奈何一场八王之乱,司马宗室自相残杀,嫡系近支凋零殆尽,反倒让这些旁支疏族显得尊贵起来。
  昔日的东海王司马越,本也只是司马懿弟弟之后,正是因为诸王血战,才让他这远房宗亲趁势而起,权倾朝野。
  眼前的司马耀虽远不及那般权势,但一个司马的姓氏,一身羽林郎的官皮,便足以让他在洛阳城中横行无忌,是个不折不扣的紈絝恶少
  “郎君!”
  老僕向潜惊呼一声,本能地张开双臂,用瘦弱的身躯护在刘奚身前。
  司马耀目光如毒蛇般越过向潜,直勾勾锁定在刘奚身上。他从袖中抽出一张麻纸,抖得哗哗作响。
  “刘奚,你输给我八千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要么拿钱,要么拿这宅子抵债!”
  危机骤然降临,刘奚心头一沉。
  对方手握司马宗室身份、家丁武力,以及这张借据,在明面上占尽优势。
  原身为了挤进洛阳真正的士族圈子,一直在笨拙地模仿著那些紈絝子弟的生活方式。
  他天真地以为,只要学著这些贵公子挥金如土,就能获得平等的尊重。
  於是开始出入销金窟,学著一掷千金地请客,学著为舞伎的回眸一笑而与人斗富。
  在变卖完母亲留下的那些珠宝首饰之后,就开始去赌钱。
  结果被司马耀做局,被灌得烂醉,醒来之后就多了这张八千钱的欠条。
  这笔钱足以买下一位健壮奴隶,或让一个家庭维持数月开销。
  对於早已没有封地食邑的刘奚来说,这是足以压垮整个家庭的天文数字。
  直接交出宅子更不可能。这间母族向氏留下的宅院,是他在这世上最后的依靠。
  回安乐公府求助同样不现实,那个名义上的父亲刘皓是个无能之辈,回去只会平添屈辱。
  直接对抗也好,找人帮忙也罢,都不是能够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
  刘奚开始思索,这个时代的规则是什么?表面是王法,实质是拳头。
  但在这两者之上,还有一层无形却致命的枷锁,那就是名教与舆论。
  司马氏以篡逆得国,根基不正,因此对天下士人最重的孝字讳莫如深。
  为了弥补法理上的先天不足,他们反而將孝道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以此作为粉饰门面的招牌。
  想通了这一层,刘奚心中便有了计较。
  不再理会司马耀,目光转向了被家奴正挣扎著起身的向潜。
  双手把向潜一把扶了起来,替这位忠心的老者拍去身上的灰尘。
  “潜伯,去,既然羽林郎想要我这间破宅子,那请街坊四邻都来做个见证。”
  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老僕向潜挣扎起身的动作停在那里,他看著自家公子,眼神里满是困惑和不解。
  但公子那不容置疑的语气,让他多年的忠诚压倒了疑虑。
  老僕一咬牙,不再多问,便踉踉蹌蹌地冲了出去。
  “呵。”
  司马耀被刘奚这番举动弄得有些意外,隨即发出一声轻蔑的嗤笑。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理屈词穷后的胡搅蛮缠。
  “怎么?还想把人都叫来,看看你这条丧家之犬是怎么被赶出家门的?好啊,今天就让你把脸丟个够!”
  他抱起双臂,一副看好戏的姿態,甚至示意手下的家丁让开一条路,方便外面的人观看。
  很快,就来了不少围观者。
  刘奚府所在的里坊在洛阳东南方向,住户多是些家道中落的士人。
  这些人或许没什么权势,但最最爱议论是非。
  一时间,府门外人头攒动,围得水泄不通。
  有的是真心担忧,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在司马耀玩味的目光中,刘奚缓缓开口。
  “羽林郎,现在洛阳多的是宅院,八千钱,把这宅子卖给你,我刘奚占了大便宜了。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真诚:“不过,这宅子里的东西,得先跟你说清楚。”
  司马耀皱起了眉:“什么东西?该不会是想誆我说有什么古董字画吧?”
  “先主的衣冠冢啊。”刘奚一脸理所当然地说。
  司马耀愣了一下:“什么?”
  人群中顿时传来窃窃私语声。有人惊呼:“昭烈皇帝?那不是……”
  “你买下宅子,这衣冠冢自然就归你了。”刘奚继续说道,“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先主的冢主了。”
  司马耀脸色微变,他隱约感觉到了不对,但一时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刘奚伸出三根手指,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开始给司马耀上课:
  “首先,你得去一趟洛阳县廷,把这宅子的地契和房契备个案。要说清楚,羽林郎司马耀,从今天起,正式成为了先主衣冠冢的新主人。”
  司马耀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一个司马家的人,跑去洛阳县廷,说自己成了刘备坟头的主人?这传出去,岂不是要被满朝文武笑话死?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捂嘴偷笑,更有几个胆大的直接笑出了声。
  一个白鬍子老者摇著头:“这小子,有点意思。”
  “等等,你凭什么说这里有蜀主的衣冠冢?”司马耀强压怒火,试图找到破绽。
  刘奚淡然一笑:“我乃先主之后,在自家院中为高祖立个衣冠冢,有何不可?再者,这宅院本就是母族向氏传下,向氏乃蜀中望族,当年隨先主入蜀,留些遗物再正常不过。”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司马耀一时竟无法反驳。
  刘奚没理会他的质疑,继续说道,“其次,你需沐浴更衣,身著白衣麻服,亲自领著你的家奴,在这院中为我高祖行三日凭弔之礼。这三天,你得素食、禁娱、宿於草蓆之上,以示对前朝先贤的敬重。”
  院外,已经有士人抚掌,发出了压抑不住的低笑声。
  “你……你在戏弄我!”司马耀终於忍不住了。
  “戏弄?”刘奚睁大眼睛,满脸无辜,“羽林郎,你要买我的宅子,我自然要把宅子里的东西一併交待清楚。这不是做生意的基本规矩吗?”
  围观者中,几个士人已经完全明白了刘奚的用意,纷纷点头称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刘奚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確保所有人都能听见,“凭弔礼成之后,你需邀请洛阳城中所有刘氏宗亲、以及德高望重的前朝旧臣,於此设宴。由你亲自宣告,你將如何尽心竭力,世代守护我高祖的衣冠冢,绝不让其受半分侵扰。”
  人群彻底沸腾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摇头苦笑,更多的人在窃窃私语。
  说完,刘奚对著司马耀一摊手,笑容可掬:“你看,规矩就这么多,很简单吧?只要你点头,我立刻画押卖房。来,笔墨伺候!”
  此时的司马耀,脸色已经从猪肝色变成了铁青色。
  “你敢耍我!”司马耀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他盯上刘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以为这是个怯懦好欺的软柿子,谁知道今天竟然被摆了一道。
  最让他憋屈的是,刘奚说的每一条都合情合理,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法,確实无懈可击。
  “耍你?”刘奚一脸委屈,“羽林郎,你拿著借据上门要债,我愿意卖宅还债,还主动说明宅中情况,这怎么能叫耍你呢?”
  他环视一圈围观的眾人:“诸位街坊邻里,大家评评理,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刘小郎君做得对!”人群中立刻有人应声。
  “就是,买卖要公平,情况要说清楚!”
  “司马羽林郎,你倒是说话啊,买还是不买?”
  正当场面剑拔弩张之际,人群忽然安静下来,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
  一辆青篷牛车缓缓停在府门外,车上走下一个年约十八的青年。
  青年身著玄色直裾,腰间繫著羊脂白玉带,举手投足间透著世家子弟特有的从容。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脸,剑眉星目,面如冠玉,即便在这满是脂粉气息的时代,也显得格外出眾。
  围观的士人们纷纷躬身给他让开一条路。
  荀蕤,出身天下望族之首的潁川荀氏,那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之后。
  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下一代士人领袖的风范。
  按理说荀蕤这般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只是他刚刚从洛水边入城,恰好路过而已。
  今天这齣戏,迎来了最高潮的部分,也迎来了最大的变数。
  刘奚原本只想用舆论逼退司马耀这条小鱼,没想到竟引来了荀蕤这样一尾真正的大鱼。
  荀蕤並未急著说话,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著眼前的场面。
  他的目光从气急败坏的司马耀身上掠过,最后落在了院中那棵枯败的老槐树上,仿佛在欣赏什么有趣的景致。
  半晌,他才开口,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本朝以孝治天下。孝者,始於事亲,终於立身。”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回到眾人身上,“然亦有大孝——为国为民,承先人志,扬先人德,此亦孝道也。”
  周围那些原本议论纷纷的士人们纷纷点头,面露深思之色。
  荀蕤的视线这才移向司马耀,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司马耀如坠冰窖。
  “羽林郎,”荀蕤的语调依然温和,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势,“成都王在鄴城,日夜思念陛下安危;东海王在洛阳,宵旺夜寐,操劳国事。吾等臣子食君之禄,当思报国之道。”
  他略作停顿,让这番话的分量在空气中发酵:
  “你身为宗室,更应为天下表率。今为区区数千钱,惊扰先贤安寧,恐非人子所当为,亦非为臣之道。”
  这番话表面温和,实则字字诛心。
  他提及成都王和东海王,是在提醒司马耀,当下洛阳局势微妙,任何不当举动都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刘奚暗自心惊,这位年轻的荀氏子弟,三言两语便將司马耀变成了个不忠臣不孝之徒,手段之高明让人嘆服。
  “这是个扣帽子的高手。”
  要知道,自东汉以来,士族清议便拥有左右舆论、决定仕途的巨大能量。
  当年曹操年轻时,也曾千方百计求得名士许劭一句评语。
  而荀蕤身为潁川荀氏嫡传,他的话语便代表了天下清流的风向。
  司马耀的脸色变得煞白,浑身颤抖著,一半是气的,一半是怕的。
  面对这位少年权贵,他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我们走!”
  他恶狠狠地將手中借据摔在地上,带著同样噤若寒蝉的家奴们,在一片鄙夷目光中落荒而逃。
  司马耀也很清楚,不能这么纠缠下去,甚至都不能再提借据的事情,不然他以后就没办法在洛阳士林里面立足了。
  院中重归寧静。
  走到荀蕤面前,刘奚恭敬地行了一礼:
  “今日若非郎君仗义执言,奚恐已万劫不復。此恩此德,没齿难忘,明日必当登门拜谢。”
  荀蕤闻言,审视著眼前的少年,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里,终於泛起一丝涟漪。他唇角微扬,一抹玩味的笑意若有若无。
  哦?这是要顺杆而上了?
  这套路,荀蕤见得多了。区区一言之助,便想攀附上来,借荀氏之名安身立命。
  如果真有能力,荀蕤也不介意帮助这些人一把,就算没有能力,也可以藉此宣扬一番自己的名声。
  只是,他又觉得不对。
  方才那番以退为进、直击要害的机锋,又岂是寻常浅薄之辈所能为?
  一个如此聪慧的少年,不该行此等急功近利之事才对。
  倒是有趣。最终,他轻轻点头:
  “好。明日我在府中等你。”
  牛车吱呀远去,消失在街角。
  刘奚立在原地,望著车影远去的方向,长长呼出一口气。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一时间,府门外人头攒动,围得水泄不通。
  有的是真心担忧,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在司马耀玩味的目光中,刘奚缓缓开口。
  “羽林郎,现在洛阳多的是宅院,八千钱,把这宅子卖给你,我刘奚占了大便宜了。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真诚:“不过,这宅子里的东西,得先跟你说清楚。”
  司马耀皱起了眉:“什么东西?该不会是想誆我说有什么古董字画吧?”
  “先主的衣冠冢啊。”刘奚一脸理所当然地说。
  司马耀愣了一下:“什么?”
  人群中顿时传来窃窃私语声。有人惊呼:“昭烈皇帝?那不是……”
  “你买下宅子,这衣冠冢自然就归你了。”刘奚继续说道,“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先主的冢主了。”
  司马耀脸色微变,他隱约感觉到了不对,但一时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刘奚伸出三根手指,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开始给司马耀上课:
  “首先,你得去一趟洛阳县廷,把这宅子的地契和房契备个案。要说清楚,羽林郎司马耀,从今天起,正式成为了先主衣冠冢的新主人。”
  司马耀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一个司马家的人,跑去洛阳县廷,说自己成了刘备坟头的主人?这传出去,岂不是要被满朝文武笑话死?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捂嘴偷笑,更有几个胆大的直接笑出了声。
  一个白鬍子老者摇著头:“这小子,有点意思。”
  “等等,你凭什么说这里有蜀主的衣冠冢?”司马耀强压怒火,试图找到破绽。
  刘奚淡然一笑:“我乃先主之后,在自家院中为高祖立个衣冠冢,有何不可?再者,这宅院本就是母族向氏传下,向氏乃蜀中望族,当年隨先主入蜀,留些遗物再正常不过。”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司马耀一时竟无法反驳。
  刘奚没理会他的质疑,继续说道,“其次,你需沐浴更衣,身著白衣麻服,亲自领著你的家奴,在这院中为我高祖行三日凭弔之礼。这三天,你得素食、禁娱、宿於草蓆之上,以示对前朝先贤的敬重。”
  院外,已经有士人抚掌,发出了压抑不住的低笑声。
  “你……你在戏弄我!”司马耀终於忍不住了。
  “戏弄?”刘奚睁大眼睛,满脸无辜,“羽林郎,你要买我的宅子,我自然要把宅子里的东西一併交待清楚。这不是做生意的基本规矩吗?”
  围观者中,几个士人已经完全明白了刘奚的用意,纷纷点头称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刘奚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確保所有人都能听见,“凭弔礼成之后,你需邀请洛阳城中所有刘氏宗亲、以及德高望重的前朝旧臣,於此设宴。由你亲自宣告,你將如何尽心竭力,世代守护我高祖的衣冠冢,绝不让其受半分侵扰。”
  人群彻底沸腾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摇头苦笑,更多的人在窃窃私语。
  说完,刘奚对著司马耀一摊手,笑容可掬:“你看,规矩就这么多,很简单吧?只要你点头,我立刻画押卖房。来,笔墨伺候!”
  此时的司马耀,脸色已经从猪肝色变成了铁青色。
  “你敢耍我!”司马耀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他盯上刘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以为这是个怯懦好欺的软柿子,谁知道今天竟然被摆了一道。
  最让他憋屈的是,刘奚说的每一条都合情合理,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法,確实无懈可击。
  “耍你?”刘奚一脸委屈,“羽林郎,你拿著借据上门要债,我愿意卖宅还债,还主动说明宅中情况,这怎么能叫耍你呢?”
  他环视一圈围观的眾人:“诸位街坊邻里,大家评评理,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刘小郎君做得对!”人群中立刻有人应声。
  “就是,买卖要公平,情况要说清楚!”
  “司马羽林郎,你倒是说话啊,买还是不买?”
  正当场面剑拔弩张之际,人群忽然安静下来,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
  一辆青篷牛车缓缓停在府门外,车上走下一个年约十八的青年。
  青年身著玄色直裾,腰间繫著羊脂白玉带,举手投足间透著世家子弟特有的从容。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脸,剑眉星目,面如冠玉,即便在这满是脂粉气息的时代,也显得格外出眾。
  围观的士人们纷纷躬身给他让开一条路。
  荀蕤,出身天下望族之首的潁川荀氏,那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之后。
  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下一代士人领袖的风范。
  按理说荀蕤这般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只是他刚刚从洛水边入城,恰好路过而已。
  今天这齣戏,迎来了最高潮的部分,也迎来了最大的变数。
  刘奚原本只想用舆论逼退司马耀这条小鱼,没想到竟引来了荀蕤这样一尾真正的大鱼。
  荀蕤並未急著说话,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著眼前的场面。
  他的目光从气急败坏的司马耀身上掠过,最后落在了院中那棵枯败的老槐树上,仿佛在欣赏什么有趣的景致。
  半晌,他才开口,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本朝以孝治天下。孝者,始於事亲,终於立身。”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回到眾人身上,“然亦有大孝——为国为民,承先人志,扬先人德,此亦孝道也。”
  周围那些原本议论纷纷的士人们纷纷点头,面露深思之色。
  荀蕤的视线这才移向司马耀,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司马耀如坠冰窖。
  “羽林郎,”荀蕤的语调依然温和,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势,“成都王在鄴城,日夜思念陛下安危;东海王在洛阳,宵旺夜寐,操劳国事。吾等臣子食君之禄,当思报国之道。”
  他略作停顿,让这番话的分量在空气中发酵:
  “你身为宗室,更应为天下表率。今为区区数千钱,惊扰先贤安寧,恐非人子所当为,亦非为臣之道。”
  这番话表面温和,实则字字诛心。
  他提及成都王和东海王,是在提醒司马耀,当下洛阳局势微妙,任何不当举动都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刘奚暗自心惊,这位年轻的荀氏子弟,三言两语便將司马耀变成了个不忠臣不孝之徒,手段之高明让人嘆服。
  “这是个扣帽子的高手。”
  要知道,自东汉以来,士族清议便拥有左右舆论、决定仕途的巨大能量。
  当年曹操年轻时,也曾千方百计求得名士许劭一句评语。
  而荀蕤身为潁川荀氏嫡传,他的话语便代表了天下清流的风向。
  司马耀的脸色变得煞白,浑身颤抖著,一半是气的,一半是怕的。
  面对这位少年权贵,他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我们走!”
  他恶狠狠地將手中借据摔在地上,带著同样噤若寒蝉的家奴们,在一片鄙夷目光中落荒而逃。
  司马耀也很清楚,不能这么纠缠下去,甚至都不能再提借据的事情,不然他以后就没办法在洛阳士林里面立足了。
  院中重归寧静。
  走到荀蕤面前,刘奚恭敬地行了一礼:
  “今日若非郎君仗义执言,奚恐已万劫不復。此恩此德,没齿难忘,明日必当登门拜谢。”
  荀蕤闻言,审视著眼前的少年,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里,终於泛起一丝涟漪。他唇角微扬,一抹玩味的笑意若有若无。
  哦?这是要顺杆而上了?
  这套路,荀蕤见得多了。区区一言之助,便想攀附上来,借荀氏之名安身立命。
  如果真有能力,荀蕤也不介意帮助这些人一把,就算没有能力,也可以藉此宣扬一番自己的名声。
  只是,他又觉得不对。
  方才那番以退为进、直击要害的机锋,又岂是寻常浅薄之辈所能为?
  一个如此聪慧的少年,不该行此等急功近利之事才对。
  倒是有趣。最终,他轻轻点头:
  “好。明日我在府中等你。”
  牛车吱呀远去,消失在街角。
  刘奚立在原地,望著车影远去的方向,长长呼出一口气。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一时间,府门外人头攒动,围得水泄不通。
  有的是真心担忧,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在司马耀玩味的目光中,刘奚缓缓开口。
  “羽林郎,现在洛阳多的是宅院,八千钱,把这宅子卖给你,我刘奚占了大便宜了。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真诚:“不过,这宅子里的东西,得先跟你说清楚。”
  司马耀皱起了眉:“什么东西?该不会是想誆我说有什么古董字画吧?”
  “先主的衣冠冢啊。”刘奚一脸理所当然地说。
  司马耀愣了一下:“什么?”
  人群中顿时传来窃窃私语声。有人惊呼:“昭烈皇帝?那不是……”
  “你买下宅子,这衣冠冢自然就归你了。”刘奚继续说道,“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先主的冢主了。”
  司马耀脸色微变,他隱约感觉到了不对,但一时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刘奚伸出三根手指,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开始给司马耀上课:
  “首先,你得去一趟洛阳县廷,把这宅子的地契和房契备个案。要说清楚,羽林郎司马耀,从今天起,正式成为了先主衣冠冢的新主人。”
  司马耀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一个司马家的人,跑去洛阳县廷,说自己成了刘备坟头的主人?这传出去,岂不是要被满朝文武笑话死?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捂嘴偷笑,更有几个胆大的直接笑出了声。
  一个白鬍子老者摇著头:“这小子,有点意思。”
  “等等,你凭什么说这里有蜀主的衣冠冢?”司马耀强压怒火,试图找到破绽。
  刘奚淡然一笑:“我乃先主之后,在自家院中为高祖立个衣冠冢,有何不可?再者,这宅院本就是母族向氏传下,向氏乃蜀中望族,当年隨先主入蜀,留些遗物再正常不过。”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司马耀一时竟无法反驳。
  刘奚没理会他的质疑,继续说道,“其次,你需沐浴更衣,身著白衣麻服,亲自领著你的家奴,在这院中为我高祖行三日凭弔之礼。这三天,你得素食、禁娱、宿於草蓆之上,以示对前朝先贤的敬重。”
  院外,已经有士人抚掌,发出了压抑不住的低笑声。
  “你……你在戏弄我!”司马耀终於忍不住了。
  “戏弄?”刘奚睁大眼睛,满脸无辜,“羽林郎,你要买我的宅子,我自然要把宅子里的东西一併交待清楚。这不是做生意的基本规矩吗?”
  围观者中,几个士人已经完全明白了刘奚的用意,纷纷点头称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刘奚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確保所有人都能听见,“凭弔礼成之后,你需邀请洛阳城中所有刘氏宗亲、以及德高望重的前朝旧臣,於此设宴。由你亲自宣告,你將如何尽心竭力,世代守护我高祖的衣冠冢,绝不让其受半分侵扰。”
  人群彻底沸腾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摇头苦笑,更多的人在窃窃私语。
  说完,刘奚对著司马耀一摊手,笑容可掬:“你看,规矩就这么多,很简单吧?只要你点头,我立刻画押卖房。来,笔墨伺候!”
  此时的司马耀,脸色已经从猪肝色变成了铁青色。
  “你敢耍我!”司马耀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他盯上刘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以为这是个怯懦好欺的软柿子,谁知道今天竟然被摆了一道。
  最让他憋屈的是,刘奚说的每一条都合情合理,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法,確实无懈可击。
  “耍你?”刘奚一脸委屈,“羽林郎,你拿著借据上门要债,我愿意卖宅还债,还主动说明宅中情况,这怎么能叫耍你呢?”
  他环视一圈围观的眾人:“诸位街坊邻里,大家评评理,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刘小郎君做得对!”人群中立刻有人应声。
  “就是,买卖要公平,情况要说清楚!”
  “司马羽林郎,你倒是说话啊,买还是不买?”
  正当场面剑拔弩张之际,人群忽然安静下来,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
  一辆青篷牛车缓缓停在府门外,车上走下一个年约十八的青年。
  青年身著玄色直裾,腰间繫著羊脂白玉带,举手投足间透著世家子弟特有的从容。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脸,剑眉星目,面如冠玉,即便在这满是脂粉气息的时代,也显得格外出眾。
  围观的士人们纷纷躬身给他让开一条路。
  荀蕤,出身天下望族之首的潁川荀氏,那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之后。
  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下一代士人领袖的风范。
  按理说荀蕤这般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只是他刚刚从洛水边入城,恰好路过而已。
  今天这齣戏,迎来了最高潮的部分,也迎来了最大的变数。
  刘奚原本只想用舆论逼退司马耀这条小鱼,没想到竟引来了荀蕤这样一尾真正的大鱼。
  荀蕤並未急著说话,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著眼前的场面。
  他的目光从气急败坏的司马耀身上掠过,最后落在了院中那棵枯败的老槐树上,仿佛在欣赏什么有趣的景致。
  半晌,他才开口,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本朝以孝治天下。孝者,始於事亲,终於立身。”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回到眾人身上,“然亦有大孝——为国为民,承先人志,扬先人德,此亦孝道也。”
  周围那些原本议论纷纷的士人们纷纷点头,面露深思之色。
  荀蕤的视线这才移向司马耀,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司马耀如坠冰窖。
  “羽林郎,”荀蕤的语调依然温和,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势,“成都王在鄴城,日夜思念陛下安危;东海王在洛阳,宵旺夜寐,操劳国事。吾等臣子食君之禄,当思报国之道。”
  他略作停顿,让这番话的分量在空气中发酵:
  “你身为宗室,更应为天下表率。今为区区数千钱,惊扰先贤安寧,恐非人子所当为,亦非为臣之道。”
  这番话表面温和,实则字字诛心。
  他提及成都王和东海王,是在提醒司马耀,当下洛阳局势微妙,任何不当举动都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刘奚暗自心惊,这位年轻的荀氏子弟,三言两语便將司马耀变成了个不忠臣不孝之徒,手段之高明让人嘆服。
  “这是个扣帽子的高手。”
  要知道,自东汉以来,士族清议便拥有左右舆论、决定仕途的巨大能量。
  当年曹操年轻时,也曾千方百计求得名士许劭一句评语。
  而荀蕤身为潁川荀氏嫡传,他的话语便代表了天下清流的风向。
  司马耀的脸色变得煞白,浑身颤抖著,一半是气的,一半是怕的。
  面对这位少年权贵,他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我们走!”
  他恶狠狠地將手中借据摔在地上,带著同样噤若寒蝉的家奴们,在一片鄙夷目光中落荒而逃。
  司马耀也很清楚,不能这么纠缠下去,甚至都不能再提借据的事情,不然他以后就没办法在洛阳士林里面立足了。
  院中重归寧静。
  走到荀蕤面前,刘奚恭敬地行了一礼:
  “今日若非郎君仗义执言,奚恐已万劫不復。此恩此德,没齿难忘,明日必当登门拜谢。”
  荀蕤闻言,审视著眼前的少年,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里,终於泛起一丝涟漪。他唇角微扬,一抹玩味的笑意若有若无。
  哦?这是要顺杆而上了?
  这套路,荀蕤见得多了。区区一言之助,便想攀附上来,借荀氏之名安身立命。
  如果真有能力,荀蕤也不介意帮助这些人一把,就算没有能力,也可以藉此宣扬一番自己的名声。
  只是,他又觉得不对。
  方才那番以退为进、直击要害的机锋,又岂是寻常浅薄之辈所能为?
  一个如此聪慧的少年,不该行此等急功近利之事才对。
  倒是有趣。最终,他轻轻点头:
  “好。明日我在府中等你。”
  牛车吱呀远去,消失在街角。
  刘奚立在原地,望著车影远去的方向,长长呼出一口气。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一时间,府门外人头攒动,围得水泄不通。
  有的是真心担忧,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在司马耀玩味的目光中,刘奚缓缓开口。
  “羽林郎,现在洛阳多的是宅院,八千钱,把这宅子卖给你,我刘奚占了大便宜了。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真诚:“不过,这宅子里的东西,得先跟你说清楚。”
  司马耀皱起了眉:“什么东西?该不会是想誆我说有什么古董字画吧?”
  “先主的衣冠冢啊。”刘奚一脸理所当然地说。
  司马耀愣了一下:“什么?”
  人群中顿时传来窃窃私语声。有人惊呼:“昭烈皇帝?那不是……”
  “你买下宅子,这衣冠冢自然就归你了。”刘奚继续说道,“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先主的冢主了。”
  司马耀脸色微变,他隱约感觉到了不对,但一时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刘奚伸出三根手指,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开始给司马耀上课:
  “首先,你得去一趟洛阳县廷,把这宅子的地契和房契备个案。要说清楚,羽林郎司马耀,从今天起,正式成为了先主衣冠冢的新主人。”
  司马耀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一个司马家的人,跑去洛阳县廷,说自己成了刘备坟头的主人?这传出去,岂不是要被满朝文武笑话死?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捂嘴偷笑,更有几个胆大的直接笑出了声。
  一个白鬍子老者摇著头:“这小子,有点意思。”
  “等等,你凭什么说这里有蜀主的衣冠冢?”司马耀强压怒火,试图找到破绽。
  刘奚淡然一笑:“我乃先主之后,在自家院中为高祖立个衣冠冢,有何不可?再者,这宅院本就是母族向氏传下,向氏乃蜀中望族,当年隨先主入蜀,留些遗物再正常不过。”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司马耀一时竟无法反驳。
  刘奚没理会他的质疑,继续说道,“其次,你需沐浴更衣,身著白衣麻服,亲自领著你的家奴,在这院中为我高祖行三日凭弔之礼。这三天,你得素食、禁娱、宿於草蓆之上,以示对前朝先贤的敬重。”
  院外,已经有士人抚掌,发出了压抑不住的低笑声。
  “你……你在戏弄我!”司马耀终於忍不住了。
  “戏弄?”刘奚睁大眼睛,满脸无辜,“羽林郎,你要买我的宅子,我自然要把宅子里的东西一併交待清楚。这不是做生意的基本规矩吗?”
  围观者中,几个士人已经完全明白了刘奚的用意,纷纷点头称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刘奚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確保所有人都能听见,“凭弔礼成之后,你需邀请洛阳城中所有刘氏宗亲、以及德高望重的前朝旧臣,於此设宴。由你亲自宣告,你將如何尽心竭力,世代守护我高祖的衣冠冢,绝不让其受半分侵扰。”
  人群彻底沸腾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摇头苦笑,更多的人在窃窃私语。
  说完,刘奚对著司马耀一摊手,笑容可掬:“你看,规矩就这么多,很简单吧?只要你点头,我立刻画押卖房。来,笔墨伺候!”
  此时的司马耀,脸色已经从猪肝色变成了铁青色。
  “你敢耍我!”司马耀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他盯上刘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以为这是个怯懦好欺的软柿子,谁知道今天竟然被摆了一道。
  最让他憋屈的是,刘奚说的每一条都合情合理,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法,確实无懈可击。
  “耍你?”刘奚一脸委屈,“羽林郎,你拿著借据上门要债,我愿意卖宅还债,还主动说明宅中情况,这怎么能叫耍你呢?”
  他环视一圈围观的眾人:“诸位街坊邻里,大家评评理,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刘小郎君做得对!”人群中立刻有人应声。
  “就是,买卖要公平,情况要说清楚!”
  “司马羽林郎,你倒是说话啊,买还是不买?”
  正当场面剑拔弩张之际,人群忽然安静下来,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
  一辆青篷牛车缓缓停在府门外,车上走下一个年约十八的青年。
  青年身著玄色直裾,腰间繫著羊脂白玉带,举手投足间透著世家子弟特有的从容。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脸,剑眉星目,面如冠玉,即便在这满是脂粉气息的时代,也显得格外出眾。
  围观的士人们纷纷躬身给他让开一条路。
  荀蕤,出身天下望族之首的潁川荀氏,那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之后。
  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下一代士人领袖的风范。
  按理说荀蕤这般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只是他刚刚从洛水边入城,恰好路过而已。
  今天这齣戏,迎来了最高潮的部分,也迎来了最大的变数。
  刘奚原本只想用舆论逼退司马耀这条小鱼,没想到竟引来了荀蕤这样一尾真正的大鱼。
  荀蕤並未急著说话,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著眼前的场面。
  他的目光从气急败坏的司马耀身上掠过,最后落在了院中那棵枯败的老槐树上,仿佛在欣赏什么有趣的景致。
  半晌,他才开口,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本朝以孝治天下。孝者,始於事亲,终於立身。”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回到眾人身上,“然亦有大孝——为国为民,承先人志,扬先人德,此亦孝道也。”
  周围那些原本议论纷纷的士人们纷纷点头,面露深思之色。
  荀蕤的视线这才移向司马耀,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司马耀如坠冰窖。
  “羽林郎,”荀蕤的语调依然温和,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势,“成都王在鄴城,日夜思念陛下安危;东海王在洛阳,宵旺夜寐,操劳国事。吾等臣子食君之禄,当思报国之道。”
  他略作停顿,让这番话的分量在空气中发酵:
  “你身为宗室,更应为天下表率。今为区区数千钱,惊扰先贤安寧,恐非人子所当为,亦非为臣之道。”
  这番话表面温和,实则字字诛心。
  他提及成都王和东海王,是在提醒司马耀,当下洛阳局势微妙,任何不当举动都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刘奚暗自心惊,这位年轻的荀氏子弟,三言两语便將司马耀变成了个不忠臣不孝之徒,手段之高明让人嘆服。
  “这是个扣帽子的高手。”
  要知道,自东汉以来,士族清议便拥有左右舆论、决定仕途的巨大能量。
  当年曹操年轻时,也曾千方百计求得名士许劭一句评语。
  而荀蕤身为潁川荀氏嫡传,他的话语便代表了天下清流的风向。
  司马耀的脸色变得煞白,浑身颤抖著,一半是气的,一半是怕的。
  面对这位少年权贵,他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我们走!”
  他恶狠狠地將手中借据摔在地上,带著同样噤若寒蝉的家奴们,在一片鄙夷目光中落荒而逃。
  司马耀也很清楚,不能这么纠缠下去,甚至都不能再提借据的事情,不然他以后就没办法在洛阳士林里面立足了。
  院中重归寧静。
  走到荀蕤面前,刘奚恭敬地行了一礼:
  “今日若非郎君仗义执言,奚恐已万劫不復。此恩此德,没齿难忘,明日必当登门拜谢。”
  荀蕤闻言,审视著眼前的少年,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里,终於泛起一丝涟漪。他唇角微扬,一抹玩味的笑意若有若无。
  哦?这是要顺杆而上了?
  这套路,荀蕤见得多了。区区一言之助,便想攀附上来,借荀氏之名安身立命。
  如果真有能力,荀蕤也不介意帮助这些人一把,就算没有能力,也可以藉此宣扬一番自己的名声。
  只是,他又觉得不对。
  方才那番以退为进、直击要害的机锋,又岂是寻常浅薄之辈所能为?
  一个如此聪慧的少年,不该行此等急功近利之事才对。
  倒是有趣。最终,他轻轻点头:
  “好。明日我在府中等你。”
  牛车吱呀远去,消失在街角。
  刘奚立在原地,望著车影远去的方向,长长呼出一口气。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一时间,府门外人头攒动,围得水泄不通。
  有的是真心担忧,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在司马耀玩味的目光中,刘奚缓缓开口。
  “羽林郎,现在洛阳多的是宅院,八千钱,把这宅子卖给你,我刘奚占了大便宜了。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真诚:“不过,这宅子里的东西,得先跟你说清楚。”
  司马耀皱起了眉:“什么东西?该不会是想誆我说有什么古董字画吧?”
  “先主的衣冠冢啊。”刘奚一脸理所当然地说。
  司马耀愣了一下:“什么?”
  人群中顿时传来窃窃私语声。有人惊呼:“昭烈皇帝?那不是……”
  “你买下宅子,这衣冠冢自然就归你了。”刘奚继续说道,“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先主的冢主了。”
  司马耀脸色微变,他隱约感觉到了不对,但一时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刘奚伸出三根手指,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开始给司马耀上课:
  “首先,你得去一趟洛阳县廷,把这宅子的地契和房契备个案。要说清楚,羽林郎司马耀,从今天起,正式成为了先主衣冠冢的新主人。”
  司马耀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一个司马家的人,跑去洛阳县廷,说自己成了刘备坟头的主人?这传出去,岂不是要被满朝文武笑话死?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捂嘴偷笑,更有几个胆大的直接笑出了声。
  一个白鬍子老者摇著头:“这小子,有点意思。”
  “等等,你凭什么说这里有蜀主的衣冠冢?”司马耀强压怒火,试图找到破绽。
  刘奚淡然一笑:“我乃先主之后,在自家院中为高祖立个衣冠冢,有何不可?再者,这宅院本就是母族向氏传下,向氏乃蜀中望族,当年隨先主入蜀,留些遗物再正常不过。”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司马耀一时竟无法反驳。
  刘奚没理会他的质疑,继续说道,“其次,你需沐浴更衣,身著白衣麻服,亲自领著你的家奴,在这院中为我高祖行三日凭弔之礼。这三天,你得素食、禁娱、宿於草蓆之上,以示对前朝先贤的敬重。”
  院外,已经有士人抚掌,发出了压抑不住的低笑声。
  “你……你在戏弄我!”司马耀终於忍不住了。
  “戏弄?”刘奚睁大眼睛,满脸无辜,“羽林郎,你要买我的宅子,我自然要把宅子里的东西一併交待清楚。这不是做生意的基本规矩吗?”
  围观者中,几个士人已经完全明白了刘奚的用意,纷纷点头称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刘奚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確保所有人都能听见,“凭弔礼成之后,你需邀请洛阳城中所有刘氏宗亲、以及德高望重的前朝旧臣,於此设宴。由你亲自宣告,你將如何尽心竭力,世代守护我高祖的衣冠冢,绝不让其受半分侵扰。”
  人群彻底沸腾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摇头苦笑,更多的人在窃窃私语。
  说完,刘奚对著司马耀一摊手,笑容可掬:“你看,规矩就这么多,很简单吧?只要你点头,我立刻画押卖房。来,笔墨伺候!”
  此时的司马耀,脸色已经从猪肝色变成了铁青色。
  “你敢耍我!”司马耀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他盯上刘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以为这是个怯懦好欺的软柿子,谁知道今天竟然被摆了一道。
  最让他憋屈的是,刘奚说的每一条都合情合理,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法,確实无懈可击。
  “耍你?”刘奚一脸委屈,“羽林郎,你拿著借据上门要债,我愿意卖宅还债,还主动说明宅中情况,这怎么能叫耍你呢?”
  他环视一圈围观的眾人:“诸位街坊邻里,大家评评理,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刘小郎君做得对!”人群中立刻有人应声。
  “就是,买卖要公平,情况要说清楚!”
  “司马羽林郎,你倒是说话啊,买还是不买?”
  正当场面剑拔弩张之际,人群忽然安静下来,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
  一辆青篷牛车缓缓停在府门外,车上走下一个年约十八的青年。
  青年身著玄色直裾,腰间繫著羊脂白玉带,举手投足间透著世家子弟特有的从容。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脸,剑眉星目,面如冠玉,即便在这满是脂粉气息的时代,也显得格外出眾。
  围观的士人们纷纷躬身给他让开一条路。
  荀蕤,出身天下望族之首的潁川荀氏,那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之后。
  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下一代士人领袖的风范。
  按理说荀蕤这般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只是他刚刚从洛水边入城,恰好路过而已。
  今天这齣戏,迎来了最高潮的部分,也迎来了最大的变数。
  刘奚原本只想用舆论逼退司马耀这条小鱼,没想到竟引来了荀蕤这样一尾真正的大鱼。
  荀蕤並未急著说话,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著眼前的场面。
  他的目光从气急败坏的司马耀身上掠过,最后落在了院中那棵枯败的老槐树上,仿佛在欣赏什么有趣的景致。
  半晌,他才开口,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本朝以孝治天下。孝者,始於事亲,终於立身。”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回到眾人身上,“然亦有大孝——为国为民,承先人志,扬先人德,此亦孝道也。”
  周围那些原本议论纷纷的士人们纷纷点头,面露深思之色。
  荀蕤的视线这才移向司马耀,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司马耀如坠冰窖。
  “羽林郎,”荀蕤的语调依然温和,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势,“成都王在鄴城,日夜思念陛下安危;东海王在洛阳,宵旺夜寐,操劳国事。吾等臣子食君之禄,当思报国之道。”
  他略作停顿,让这番话的分量在空气中发酵:
  “你身为宗室,更应为天下表率。今为区区数千钱,惊扰先贤安寧,恐非人子所当为,亦非为臣之道。”
  这番话表面温和,实则字字诛心。
  他提及成都王和东海王,是在提醒司马耀,当下洛阳局势微妙,任何不当举动都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刘奚暗自心惊,这位年轻的荀氏子弟,三言两语便將司马耀变成了个不忠臣不孝之徒,手段之高明让人嘆服。
  “这是个扣帽子的高手。”
  要知道,自东汉以来,士族清议便拥有左右舆论、决定仕途的巨大能量。
  当年曹操年轻时,也曾千方百计求得名士许劭一句评语。
  而荀蕤身为潁川荀氏嫡传,他的话语便代表了天下清流的风向。
  司马耀的脸色变得煞白,浑身颤抖著,一半是气的,一半是怕的。
  面对这位少年权贵,他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我们走!”
  他恶狠狠地將手中借据摔在地上,带著同样噤若寒蝉的家奴们,在一片鄙夷目光中落荒而逃。
  司马耀也很清楚,不能这么纠缠下去,甚至都不能再提借据的事情,不然他以后就没办法在洛阳士林里面立足了。
  院中重归寧静。
  走到荀蕤面前,刘奚恭敬地行了一礼:
  “今日若非郎君仗义执言,奚恐已万劫不復。此恩此德,没齿难忘,明日必当登门拜谢。”
  荀蕤闻言,审视著眼前的少年,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里,终於泛起一丝涟漪。他唇角微扬,一抹玩味的笑意若有若无。
  哦?这是要顺杆而上了?
  这套路,荀蕤见得多了。区区一言之助,便想攀附上来,借荀氏之名安身立命。
  如果真有能力,荀蕤也不介意帮助这些人一把,就算没有能力,也可以藉此宣扬一番自己的名声。
  只是,他又觉得不对。
  方才那番以退为进、直击要害的机锋,又岂是寻常浅薄之辈所能为?
  一个如此聪慧的少年,不该行此等急功近利之事才对。
  倒是有趣。最终,他轻轻点头:
  “好。明日我在府中等你。”
  牛车吱呀远去,消失在街角。
  刘奚立在原地,望著车影远去的方向,长长呼出一口气。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一时间,府门外人头攒动,围得水泄不通。
  有的是真心担忧,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在司马耀玩味的目光中,刘奚缓缓开口。
  “羽林郎,现在洛阳多的是宅院,八千钱,把这宅子卖给你,我刘奚占了大便宜了。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真诚:“不过,这宅子里的东西,得先跟你说清楚。”
  司马耀皱起了眉:“什么东西?该不会是想誆我说有什么古董字画吧?”
  “先主的衣冠冢啊。”刘奚一脸理所当然地说。
  司马耀愣了一下:“什么?”
  人群中顿时传来窃窃私语声。有人惊呼:“昭烈皇帝?那不是……”
  “你买下宅子,这衣冠冢自然就归你了。”刘奚继续说道,“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先主的冢主了。”
  司马耀脸色微变,他隱约感觉到了不对,但一时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刘奚伸出三根手指,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开始给司马耀上课:
  “首先,你得去一趟洛阳县廷,把这宅子的地契和房契备个案。要说清楚,羽林郎司马耀,从今天起,正式成为了先主衣冠冢的新主人。”
  司马耀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一个司马家的人,跑去洛阳县廷,说自己成了刘备坟头的主人?这传出去,岂不是要被满朝文武笑话死?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捂嘴偷笑,更有几个胆大的直接笑出了声。
  一个白鬍子老者摇著头:“这小子,有点意思。”
  “等等,你凭什么说这里有蜀主的衣冠冢?”司马耀强压怒火,试图找到破绽。
  刘奚淡然一笑:“我乃先主之后,在自家院中为高祖立个衣冠冢,有何不可?再者,这宅院本就是母族向氏传下,向氏乃蜀中望族,当年隨先主入蜀,留些遗物再正常不过。”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司马耀一时竟无法反驳。
  刘奚没理会他的质疑,继续说道,“其次,你需沐浴更衣,身著白衣麻服,亲自领著你的家奴,在这院中为我高祖行三日凭弔之礼。这三天,你得素食、禁娱、宿於草蓆之上,以示对前朝先贤的敬重。”
  院外,已经有士人抚掌,发出了压抑不住的低笑声。
  “你……你在戏弄我!”司马耀终於忍不住了。
  “戏弄?”刘奚睁大眼睛,满脸无辜,“羽林郎,你要买我的宅子,我自然要把宅子里的东西一併交待清楚。这不是做生意的基本规矩吗?”
  围观者中,几个士人已经完全明白了刘奚的用意,纷纷点头称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刘奚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確保所有人都能听见,“凭弔礼成之后,你需邀请洛阳城中所有刘氏宗亲、以及德高望重的前朝旧臣,於此设宴。由你亲自宣告,你將如何尽心竭力,世代守护我高祖的衣冠冢,绝不让其受半分侵扰。”
  人群彻底沸腾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摇头苦笑,更多的人在窃窃私语。
  说完,刘奚对著司马耀一摊手,笑容可掬:“你看,规矩就这么多,很简单吧?只要你点头,我立刻画押卖房。来,笔墨伺候!”
  此时的司马耀,脸色已经从猪肝色变成了铁青色。
  “你敢耍我!”司马耀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他盯上刘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以为这是个怯懦好欺的软柿子,谁知道今天竟然被摆了一道。
  最让他憋屈的是,刘奚说的每一条都合情合理,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法,確实无懈可击。
  “耍你?”刘奚一脸委屈,“羽林郎,你拿著借据上门要债,我愿意卖宅还债,还主动说明宅中情况,这怎么能叫耍你呢?”
  他环视一圈围观的眾人:“诸位街坊邻里,大家评评理,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刘小郎君做得对!”人群中立刻有人应声。
  “就是,买卖要公平,情况要说清楚!”
  “司马羽林郎,你倒是说话啊,买还是不买?”
  正当场面剑拔弩张之际,人群忽然安静下来,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
  一辆青篷牛车缓缓停在府门外,车上走下一个年约十八的青年。
  青年身著玄色直裾,腰间繫著羊脂白玉带,举手投足间透著世家子弟特有的从容。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脸,剑眉星目,面如冠玉,即便在这满是脂粉气息的时代,也显得格外出眾。
  围观的士人们纷纷躬身给他让开一条路。
  荀蕤,出身天下望族之首的潁川荀氏,那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之后。
  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下一代士人领袖的风范。
  按理说荀蕤这般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只是他刚刚从洛水边入城,恰好路过而已。
  今天这齣戏,迎来了最高潮的部分,也迎来了最大的变数。
  刘奚原本只想用舆论逼退司马耀这条小鱼,没想到竟引来了荀蕤这样一尾真正的大鱼。
  荀蕤並未急著说话,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著眼前的场面。
  他的目光从气急败坏的司马耀身上掠过,最后落在了院中那棵枯败的老槐树上,仿佛在欣赏什么有趣的景致。
  半晌,他才开口,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本朝以孝治天下。孝者,始於事亲,终於立身。”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回到眾人身上,“然亦有大孝——为国为民,承先人志,扬先人德,此亦孝道也。”
  周围那些原本议论纷纷的士人们纷纷点头,面露深思之色。
  荀蕤的视线这才移向司马耀,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司马耀如坠冰窖。
  “羽林郎,”荀蕤的语调依然温和,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势,“成都王在鄴城,日夜思念陛下安危;东海王在洛阳,宵旺夜寐,操劳国事。吾等臣子食君之禄,当思报国之道。”
  他略作停顿,让这番话的分量在空气中发酵:
  “你身为宗室,更应为天下表率。今为区区数千钱,惊扰先贤安寧,恐非人子所当为,亦非为臣之道。”
  这番话表面温和,实则字字诛心。
  他提及成都王和东海王,是在提醒司马耀,当下洛阳局势微妙,任何不当举动都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刘奚暗自心惊,这位年轻的荀氏子弟,三言两语便將司马耀变成了个不忠臣不孝之徒,手段之高明让人嘆服。
  “这是个扣帽子的高手。”
  要知道,自东汉以来,士族清议便拥有左右舆论、决定仕途的巨大能量。
  当年曹操年轻时,也曾千方百计求得名士许劭一句评语。
  而荀蕤身为潁川荀氏嫡传,他的话语便代表了天下清流的风向。
  司马耀的脸色变得煞白,浑身颤抖著,一半是气的,一半是怕的。
  面对这位少年权贵,他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我们走!”
  他恶狠狠地將手中借据摔在地上,带著同样噤若寒蝉的家奴们,在一片鄙夷目光中落荒而逃。
  司马耀也很清楚,不能这么纠缠下去,甚至都不能再提借据的事情,不然他以后就没办法在洛阳士林里面立足了。
  院中重归寧静。
  走到荀蕤面前,刘奚恭敬地行了一礼:
  “今日若非郎君仗义执言,奚恐已万劫不復。此恩此德,没齿难忘,明日必当登门拜谢。”
  荀蕤闻言,审视著眼前的少年,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里,终於泛起一丝涟漪。他唇角微扬,一抹玩味的笑意若有若无。
  哦?这是要顺杆而上了?
  这套路,荀蕤见得多了。区区一言之助,便想攀附上来,借荀氏之名安身立命。
  如果真有能力,荀蕤也不介意帮助这些人一把,就算没有能力,也可以藉此宣扬一番自己的名声。
  只是,他又觉得不对。
  方才那番以退为进、直击要害的机锋,又岂是寻常浅薄之辈所能为?
  一个如此聪慧的少年,不该行此等急功近利之事才对。
  倒是有趣。最终,他轻轻点头:
  “好。明日我在府中等你。”
  牛车吱呀远去,消失在街角。
  刘奚立在原地,望著车影远去的方向,长长呼出一口气。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一时间,府门外人头攒动,围得水泄不通。
  有的是真心担忧,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在司马耀玩味的目光中,刘奚缓缓开口。
  “羽林郎,现在洛阳多的是宅院,八千钱,把这宅子卖给你,我刘奚占了大便宜了。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真诚:“不过,这宅子里的东西,得先跟你说清楚。”
  司马耀皱起了眉:“什么东西?该不会是想誆我说有什么古董字画吧?”
  “先主的衣冠冢啊。”刘奚一脸理所当然地说。
  司马耀愣了一下:“什么?”
  人群中顿时传来窃窃私语声。有人惊呼:“昭烈皇帝?那不是……”
  “你买下宅子,这衣冠冢自然就归你了。”刘奚继续说道,“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先主的冢主了。”
  司马耀脸色微变,他隱约感觉到了不对,但一时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刘奚伸出三根手指,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开始给司马耀上课:
  “首先,你得去一趟洛阳县廷,把这宅子的地契和房契备个案。要说清楚,羽林郎司马耀,从今天起,正式成为了先主衣冠冢的新主人。”
  司马耀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一个司马家的人,跑去洛阳县廷,说自己成了刘备坟头的主人?这传出去,岂不是要被满朝文武笑话死?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捂嘴偷笑,更有几个胆大的直接笑出了声。
  一个白鬍子老者摇著头:“这小子,有点意思。”
  “等等,你凭什么说这里有蜀主的衣冠冢?”司马耀强压怒火,试图找到破绽。
  刘奚淡然一笑:“我乃先主之后,在自家院中为高祖立个衣冠冢,有何不可?再者,这宅院本就是母族向氏传下,向氏乃蜀中望族,当年隨先主入蜀,留些遗物再正常不过。”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司马耀一时竟无法反驳。
  刘奚没理会他的质疑,继续说道,“其次,你需沐浴更衣,身著白衣麻服,亲自领著你的家奴,在这院中为我高祖行三日凭弔之礼。这三天,你得素食、禁娱、宿於草蓆之上,以示对前朝先贤的敬重。”
  院外,已经有士人抚掌,发出了压抑不住的低笑声。
  “你……你在戏弄我!”司马耀终於忍不住了。
  “戏弄?”刘奚睁大眼睛,满脸无辜,“羽林郎,你要买我的宅子,我自然要把宅子里的东西一併交待清楚。这不是做生意的基本规矩吗?”
  围观者中,几个士人已经完全明白了刘奚的用意,纷纷点头称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刘奚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確保所有人都能听见,“凭弔礼成之后,你需邀请洛阳城中所有刘氏宗亲、以及德高望重的前朝旧臣,於此设宴。由你亲自宣告,你將如何尽心竭力,世代守护我高祖的衣冠冢,绝不让其受半分侵扰。”
  人群彻底沸腾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摇头苦笑,更多的人在窃窃私语。
  说完,刘奚对著司马耀一摊手,笑容可掬:“你看,规矩就这么多,很简单吧?只要你点头,我立刻画押卖房。来,笔墨伺候!”
  此时的司马耀,脸色已经从猪肝色变成了铁青色。
  “你敢耍我!”司马耀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他盯上刘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以为这是个怯懦好欺的软柿子,谁知道今天竟然被摆了一道。
  最让他憋屈的是,刘奚说的每一条都合情合理,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法,確实无懈可击。
  “耍你?”刘奚一脸委屈,“羽林郎,你拿著借据上门要债,我愿意卖宅还债,还主动说明宅中情况,这怎么能叫耍你呢?”
  他环视一圈围观的眾人:“诸位街坊邻里,大家评评理,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刘小郎君做得对!”人群中立刻有人应声。
  “就是,买卖要公平,情况要说清楚!”
  “司马羽林郎,你倒是说话啊,买还是不买?”
  正当场面剑拔弩张之际,人群忽然安静下来,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
  一辆青篷牛车缓缓停在府门外,车上走下一个年约十八的青年。
  青年身著玄色直裾,腰间繫著羊脂白玉带,举手投足间透著世家子弟特有的从容。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脸,剑眉星目,面如冠玉,即便在这满是脂粉气息的时代,也显得格外出眾。
  围观的士人们纷纷躬身给他让开一条路。
  荀蕤,出身天下望族之首的潁川荀氏,那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之后。
  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下一代士人领袖的风范。
  按理说荀蕤这般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只是他刚刚从洛水边入城,恰好路过而已。
  今天这齣戏,迎来了最高潮的部分,也迎来了最大的变数。
  刘奚原本只想用舆论逼退司马耀这条小鱼,没想到竟引来了荀蕤这样一尾真正的大鱼。
  荀蕤並未急著说话,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著眼前的场面。
  他的目光从气急败坏的司马耀身上掠过,最后落在了院中那棵枯败的老槐树上,仿佛在欣赏什么有趣的景致。
  半晌,他才开口,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本朝以孝治天下。孝者,始於事亲,终於立身。”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回到眾人身上,“然亦有大孝——为国为民,承先人志,扬先人德,此亦孝道也。”
  周围那些原本议论纷纷的士人们纷纷点头,面露深思之色。
  荀蕤的视线这才移向司马耀,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司马耀如坠冰窖。
  “羽林郎,”荀蕤的语调依然温和,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势,“成都王在鄴城,日夜思念陛下安危;东海王在洛阳,宵旺夜寐,操劳国事。吾等臣子食君之禄,当思报国之道。”
  他略作停顿,让这番话的分量在空气中发酵:
  “你身为宗室,更应为天下表率。今为区区数千钱,惊扰先贤安寧,恐非人子所当为,亦非为臣之道。”
  这番话表面温和,实则字字诛心。
  他提及成都王和东海王,是在提醒司马耀,当下洛阳局势微妙,任何不当举动都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刘奚暗自心惊,这位年轻的荀氏子弟,三言两语便將司马耀变成了个不忠臣不孝之徒,手段之高明让人嘆服。
  “这是个扣帽子的高手。”
  要知道,自东汉以来,士族清议便拥有左右舆论、决定仕途的巨大能量。
  当年曹操年轻时,也曾千方百计求得名士许劭一句评语。
  而荀蕤身为潁川荀氏嫡传,他的话语便代表了天下清流的风向。
  司马耀的脸色变得煞白,浑身颤抖著,一半是气的,一半是怕的。
  面对这位少年权贵,他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我们走!”
  他恶狠狠地將手中借据摔在地上,带著同样噤若寒蝉的家奴们,在一片鄙夷目光中落荒而逃。
  司马耀也很清楚,不能这么纠缠下去,甚至都不能再提借据的事情,不然他以后就没办法在洛阳士林里面立足了。
  院中重归寧静。
  走到荀蕤面前,刘奚恭敬地行了一礼:
  “今日若非郎君仗义执言,奚恐已万劫不復。此恩此德,没齿难忘,明日必当登门拜谢。”
  荀蕤闻言,审视著眼前的少年,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里,终於泛起一丝涟漪。他唇角微扬,一抹玩味的笑意若有若无。
  哦?这是要顺杆而上了?
  这套路,荀蕤见得多了。区区一言之助,便想攀附上来,借荀氏之名安身立命。
  如果真有能力,荀蕤也不介意帮助这些人一把,就算没有能力,也可以藉此宣扬一番自己的名声。
  只是,他又觉得不对。
  方才那番以退为进、直击要害的机锋,又岂是寻常浅薄之辈所能为?
  一个如此聪慧的少年,不该行此等急功近利之事才对。
  倒是有趣。最终,他轻轻点头:
  “好。明日我在府中等你。”
  牛车吱呀远去,消失在街角。
  刘奚立在原地,望著车影远去的方向,长长呼出一口气。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一时间,府门外人头攒动,围得水泄不通。
  有的是真心担忧,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在司马耀玩味的目光中,刘奚缓缓开口。
  “羽林郎,现在洛阳多的是宅院,八千钱,把这宅子卖给你,我刘奚占了大便宜了。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真诚:“不过,这宅子里的东西,得先跟你说清楚。”
  司马耀皱起了眉:“什么东西?该不会是想誆我说有什么古董字画吧?”
  “先主的衣冠冢啊。”刘奚一脸理所当然地说。
  司马耀愣了一下:“什么?”
  人群中顿时传来窃窃私语声。有人惊呼:“昭烈皇帝?那不是……”
  “你买下宅子,这衣冠冢自然就归你了。”刘奚继续说道,“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先主的冢主了。”
  司马耀脸色微变,他隱约感觉到了不对,但一时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刘奚伸出三根手指,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开始给司马耀上课:
  “首先,你得去一趟洛阳县廷,把这宅子的地契和房契备个案。要说清楚,羽林郎司马耀,从今天起,正式成为了先主衣冠冢的新主人。”
  司马耀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一个司马家的人,跑去洛阳县廷,说自己成了刘备坟头的主人?这传出去,岂不是要被满朝文武笑话死?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捂嘴偷笑,更有几个胆大的直接笑出了声。
  一个白鬍子老者摇著头:“这小子,有点意思。”
  “等等,你凭什么说这里有蜀主的衣冠冢?”司马耀强压怒火,试图找到破绽。
  刘奚淡然一笑:“我乃先主之后,在自家院中为高祖立个衣冠冢,有何不可?再者,这宅院本就是母族向氏传下,向氏乃蜀中望族,当年隨先主入蜀,留些遗物再正常不过。”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司马耀一时竟无法反驳。
  刘奚没理会他的质疑,继续说道,“其次,你需沐浴更衣,身著白衣麻服,亲自领著你的家奴,在这院中为我高祖行三日凭弔之礼。这三天,你得素食、禁娱、宿於草蓆之上,以示对前朝先贤的敬重。”
  院外,已经有士人抚掌,发出了压抑不住的低笑声。
  “你……你在戏弄我!”司马耀终於忍不住了。
  “戏弄?”刘奚睁大眼睛,满脸无辜,“羽林郎,你要买我的宅子,我自然要把宅子里的东西一併交待清楚。这不是做生意的基本规矩吗?”
  围观者中,几个士人已经完全明白了刘奚的用意,纷纷点头称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刘奚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確保所有人都能听见,“凭弔礼成之后,你需邀请洛阳城中所有刘氏宗亲、以及德高望重的前朝旧臣,於此设宴。由你亲自宣告,你將如何尽心竭力,世代守护我高祖的衣冠冢,绝不让其受半分侵扰。”
  人群彻底沸腾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摇头苦笑,更多的人在窃窃私语。
  说完,刘奚对著司马耀一摊手,笑容可掬:“你看,规矩就这么多,很简单吧?只要你点头,我立刻画押卖房。来,笔墨伺候!”
  此时的司马耀,脸色已经从猪肝色变成了铁青色。
  “你敢耍我!”司马耀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他盯上刘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以为这是个怯懦好欺的软柿子,谁知道今天竟然被摆了一道。
  最让他憋屈的是,刘奚说的每一条都合情合理,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法,確实无懈可击。
  “耍你?”刘奚一脸委屈,“羽林郎,你拿著借据上门要债,我愿意卖宅还债,还主动说明宅中情况,这怎么能叫耍你呢?”
  他环视一圈围观的眾人:“诸位街坊邻里,大家评评理,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吗?”
  “没有!刘小郎君做得对!”人群中立刻有人应声。
  “就是,买卖要公平,情况要说清楚!”
  “司马羽林郎,你倒是说话啊,买还是不买?”
  正当场面剑拔弩张之际,人群忽然安静下来,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
  一辆青篷牛车缓缓停在府门外,车上走下一个年约十八的青年。
  青年身著玄色直裾,腰间繫著羊脂白玉带,举手投足间透著世家子弟特有的从容。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脸,剑眉星目,面如冠玉,即便在这满是脂粉气息的时代,也显得格外出眾。
  围观的士人们纷纷躬身给他让开一条路。
  荀蕤,出身天下望族之首的潁川荀氏,那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之后。
  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下一代士人领袖的风范。
  按理说荀蕤这般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只是他刚刚从洛水边入城,恰好路过而已。
  今天这齣戏,迎来了最高潮的部分,也迎来了最大的变数。
  刘奚原本只想用舆论逼退司马耀这条小鱼,没想到竟引来了荀蕤这样一尾真正的大鱼。
  荀蕤並未急著说话,而是饶有兴致地打量著眼前的场面。
  他的目光从气急败坏的司马耀身上掠过,最后落在了院中那棵枯败的老槐树上,仿佛在欣赏什么有趣的景致。
  半晌,他才开口,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本朝以孝治天下。孝者,始於事亲,终於立身。”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回到眾人身上,“然亦有大孝——为国为民,承先人志,扬先人德,此亦孝道也。”
  周围那些原本议论纷纷的士人们纷纷点头,面露深思之色。
  荀蕤的视线这才移向司马耀,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司马耀如坠冰窖。
  “羽林郎,”荀蕤的语调依然温和,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势,“成都王在鄴城,日夜思念陛下安危;东海王在洛阳,宵旺夜寐,操劳国事。吾等臣子食君之禄,当思报国之道。”
  他略作停顿,让这番话的分量在空气中发酵:
  “你身为宗室,更应为天下表率。今为区区数千钱,惊扰先贤安寧,恐非人子所当为,亦非为臣之道。”
  这番话表面温和,实则字字诛心。
  他提及成都王和东海王,是在提醒司马耀,当下洛阳局势微妙,任何不当举动都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刘奚暗自心惊,这位年轻的荀氏子弟,三言两语便將司马耀变成了个不忠臣不孝之徒,手段之高明让人嘆服。
  “这是个扣帽子的高手。”
  要知道,自东汉以来,士族清议便拥有左右舆论、决定仕途的巨大能量。
  当年曹操年轻时,也曾千方百计求得名士许劭一句评语。
  而荀蕤身为潁川荀氏嫡传,他的话语便代表了天下清流的风向。
  司马耀的脸色变得煞白,浑身颤抖著,一半是气的,一半是怕的。
  面对这位少年权贵,他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我们走!”
  他恶狠狠地將手中借据摔在地上,带著同样噤若寒蝉的家奴们,在一片鄙夷目光中落荒而逃。
  司马耀也很清楚,不能这么纠缠下去,甚至都不能再提借据的事情,不然他以后就没办法在洛阳士林里面立足了。
  院中重归寧静。
  走到荀蕤面前,刘奚恭敬地行了一礼:
  “今日若非郎君仗义执言,奚恐已万劫不復。此恩此德,没齿难忘,明日必当登门拜谢。”
  荀蕤闻言,审视著眼前的少年,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里,终於泛起一丝涟漪。他唇角微扬,一抹玩味的笑意若有若无。
  哦?这是要顺杆而上了?
  这套路,荀蕤见得多了。区区一言之助,便想攀附上来,借荀氏之名安身立命。
  如果真有能力,荀蕤也不介意帮助这些人一把,就算没有能力,也可以藉此宣扬一番自己的名声。
  只是,他又觉得不对。
  方才那番以退为进、直击要害的机锋,又岂是寻常浅薄之辈所能为?
  一个如此聪慧的少年,不该行此等急功近利之事才对。
  倒是有趣。最终,他轻轻点头:
  “好。明日我在府中等你。”
  牛车吱呀远去,消失在街角。
  刘奚立在原地,望著车影远去的方向,长长呼出一口气。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