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辞別安乐腐鼠地,来叩文若旧门庭
刘奚倒没有说假话,他这宅子里,確实藏著一件玄德公的遗物。
说起来,这件遗物和安乐公一脉无关,反倒是与他早已逝去的母亲一族紧密相连。
刘奚的母亲,来自襄阳宜城向氏。
昔日玄德公客居荆州,慧眼识人,便有几位向氏的才俊子弟追隨其后,一同入蜀,开创基业。后来名垂青史的《出师表》中,提到的那位將军向宠,便是他母亲的先祖。
蜀汉亡后,向氏子弟並未就此沉沦,出仕西晋,亦有人凭藉才干做到了太守的高位。
安乐公一脉与宜城向氏的联姻,本该是一次不错的结合,是两个蜀汉遗脉家族的相互扶持。
可惜……
刘奚行了数里,终於到了安乐公府。
抬起头,望著府门门楣上那块“安乐公第”的匾额。
字跡在风尘中模糊不清,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他驻足凝望,往昔一幕幕,如同眼前飘飞的尘埃,翻涌而上。
当年蜀汉国灭,后主刘禪被迁至洛阳,受封安乐公,食邑万户。
那时的安乐公府,虽是寄人篱下的棲身之所,却也竭力维持著一国君主最后的体面,府中规矩森严,往来皆是蜀中旧臣。
一切的崩坏,始於祖父刘恂。祖父刘恂便跟隨其父刘禪,以及一眾蜀汉宗室迁徙到了洛阳。按宗法,后主刘禪的长子已逝,本该立活著的第四子为继承人。
然刘禪偏爱祖父刘恂,不顾大臣文立的苦諫,执意立刘恂为嗣。
自那时起,安乐公府的根便歪了。
后主刘禪病逝后,由祖父刘恂承袭安乐公爵位。
这位新任的安乐公,全无刘禪的宽厚,行为骄横暴虐,將府中弄得乌烟瘴气。
当时,许多身在梁州、益州的蜀汉老人义愤填膺,都想上表朝廷废黜他。
连晋朝的大臣都看不下去,联名作书斥责,要他好生思量。
去年,洛阳被围,城中大疫。
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刘恂,便在这场混乱中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爵位,便落到了他的父亲,刘恂的长子——刘皓的头上。
刘皓此人,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將祖父的荒淫无道学了个十成十。
其妻向氏性格刚毅强势,颇有其先祖之风。
在世之时,对刘皓多有管束,安乐公府尚能维持几分体面。
可惜四年前,也是一场瘟疫,夺走了向氏的性命。
向氏的离世,成了压垮这个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那以后,刘皓便如脱韁的野马,再无顾忌。
待到去年袭爵之后,他看著日益长成、眉宇间颇有母亲风骨的刘奚,更是百般不顺眼。
终於,在一个大雪天,將他赶出了府门。
美其名曰:“让你出外歷练,免得在府中养成紈絝之气。”
可谁都知道,刘皓只是嫌弃这个儿子,碍了自己的眼,扰了他日日笙歌的雅兴。
刘奚只能带著一位老僕,在向氏留下的一处小宅中度日。
想来今天,这位安乐公,肯定又在哪个青楼“安乐”。
想到此处,刘奚收回目光。
他从侧门走了进去,院內的景象更加萧条了。
刘奚径直朝著记忆中存放古籍的偏院书房走去。
刚走到迴廊拐角,一个身影便拦住了他的去路。
是他的弟弟,刘籍。
十三岁的少年,身形已经抽长了不少,穿著一身质地上乘的深蓝锦袍。
刘籍看刘奚的眼神充满著提防。
只要不出大的变故,安乐公这顶看似尊贵实则屈辱的帽子,终將戴在刘籍的头上。
刘籍的生母,仅是父亲刘皓眾多宠妾中,以舞姿博得一时欢心的一名舞女。
这份宠爱,便是刘籍得以压倒兄长、成为继承人的唯一根基。
刘奚刚走到书房门口,正要推门,一个声音从旁边的迴廊传来。
“兄长。”
刘奚停下脚步,侧头看去。
刘籍正缓步走来,先是规规矩矩地拱手作揖,礼数周全,隨即开口。
“兄长,多日不见,近来可好?看兄长气色红润,想来分府別居的日子,过得甚是清閒自在啊。”
刘奚面无表情地看著他,淡淡地回了两个字:“有劳。”
见刘奚不接话,刘籍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他上前一步,不著痕跡地挡在了书房门口。
“父亲有令,府中书房乃是重地,藏有典籍宗卷,外人不得擅入。”
他刻意加重了外人二字,继续道,“兄长还是莫要让弟弟我为难才好。”
刘奚的目光越过他的肩膀,望向那扇紧闭的房门,平静地开口:“我要进去取几卷书。”
“哦?”不知兄长需要哪几卷?又是为了何等要事,非得现在就取?不如说与我听听,待我得了空,亲自为兄长取来送去便是。”
面对这般挑衅,刘奚没有动怒,反而轻笑了一声。
“阿辑,你知道我近日得罪了谁?”
刘籍的眉头皱了起来,心中警惕大生。他摸不准兄长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位司马家的羽林郎。”
刘奚学著他,將司马二字咬的很重。
刘籍脸上的那点得意和倨傲瞬间凝固了,隨即飞快地褪去,换上了一层肉眼可见的惊慌。
在这八王之乱还未平息的洛阳城,司马这个姓氏,本身就代表著生杀予夺的权力。
他声音发紧,下意识地压低了嗓门,仿佛那两个字是什么禁忌:“你……你得罪司马家的人了?怎么得罪的?”
“起了点爭执罢了。”刘奚说得云淡风轻,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然后在满街士人面前,让他丟了脸。”
“你疯了!”
刘籍的声音变得又尖又利,彻底撕碎了刚才还端著的从容架子。
他一把抓住刘奚的衣袖,手指因用力而发白,紧张地质问:“你怎敢得罪司马家的人!你知不知道他们是谁!你是不是想害死我们。”
他虽然年幼,却也听过太多关於司马宗室一怒、伏尸百步的故事。
对於他们这种名存实亡的前朝降臣之后,对方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就能將整个府邸夷为平地。
刘奚垂下眼,看了一眼被弟弟死死攥住的衣袖,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心中那丝厌恶愈发浓厚。
他本意只是想借司马家的名头,来稍微嚇唬嚇唬他。
可他没想到,刘籍是这般不堪的软弱与惊恐。
那个名义上的父亲是指望不上的废物,宗族本该是最后的助力,可眼前这个弟弟……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除了那十足的怯懦,真是一无是处。
本来还想看看能不能拉一把,不过这样,还是算了吧。
“所以,我需要补救。”
刘奚不紧不慢地拋出了自己的目的,“幸好,那位司马郎君附庸风雅,我需备上一份古籍作为赔礼,亲自登门谢罪,才能平息他的怒火。”
听到还有补救的机会,刘籍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慌忙道:“对,对!赔礼!书房里有的是古籍!兄长快请。”
刘奚没再看他一眼,径直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开启,又“砰”的一声在他身后关上,將刘籍一个人彻底隔绝在了外面阴冷的迴廊里。
刘籍背靠著冰冷的廊柱,双腿还在发软。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司马家的那些宗王,生怕明天就被一群甲士给杀上门。
书房內,光线昏暗,空气中瀰漫著旧纸与尘埃混合的味道。
刘奚没有理会书架上那些装帧精美的典籍,径直走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搬开一张矮几,露出后面的一个旧木箱。
打开箱子,里面只有几卷用麻绳綑扎的竹简。
这些是蜀汉当年的遗物,歷经百年,竹片已经泛出深沉的暗黄色,边缘处甚至有些许朽坏的痕跡。
刘奚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上面是用早已褪色的墨跡抄写的《急就章》,笔法稚嫩,显然是出自孩童之手。
这些百年前族中子弟用过的蒙学书籍。
在如今的洛阳,这些东西一文不值。
他仔细地將这几卷竹简用一块布包好,抱在怀中。
再度打开门,刘奚看著弟弟那副色厉內荏的模样,突然有了一些恶趣味的想法。
他用一种近乎讲学般的悠然语气开口:
“阿辑,我给你讲个故事。”
“我没工夫听!”刘籍不耐烦地打断他。
刘奚仿佛没听见,自顾自道:“《庄子》有言,南方有鸟,名曰鵷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奚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继续道:“此时,一只猫头鹰,得了只腐鼠。鵷雏飞过,它便仰头视之,曰。”
话音未落,刘奚猛地向前踏出一步,身体前倾,对著刘籍的脸,毫无徵兆地暴喝出那个字:
“嚇!”
这一声吼,短促、凶狠,如同炸雷在耳边响起。
刘籍的身体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中,猛地一抖。
他踉蹌著向后连退数步,脚下被门槛一绊,竟“噗通”一声,毫无尊严地一屁股墩在了地上。
尘土飞扬,他那身崭新华贵的锦袍立刻蹭上了一大片灰。
刘籍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著,眼中已经泛起了惊恐的泪光。
“你……你……”他指著刘奚,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我要去告诉阿父,你敢嚇我……我要去告诉阿父。”
看著跌坐在地,涕泪横流的弟弟,刘奚先是愣住了。
隨即,他爆发出了一阵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刘奚笑的自己居然和此等人一般见识,本来想用这个典故告诉刘籍自己对安乐公的爵位没兴趣,没想到他连听都听不出来。
他抱著那几卷竹简,穿过安乐公府的亭台楼阁。
那个名义上的父亲,那个怯懦愚蠢的弟弟,连同这整个府邸的所谓尊荣,都不过是庄子故事里那只猫头鹰爪下的腐鼠。
它不仅毫无用处,以打造个人ip的角度来看,更是一笔彻头彻尾的负资產。
刘奚的眼中没有半分留恋。
他必须儘快摆脱安乐公之子这个名號,在司马氏的眼皮底下,在这风雨飘摇的洛阳城中,为自己闯出一条生路,一个全新的身份。
而怀中这些承载著百年歷史的竹简,便是他扬名立万的敲门砖。
夜幕降临,刘奚的房中没有点亮太多灯火,只在书案上点了几盏蜡烛,豆大的火苗在寂静中轻轻摇曳。
他將那几卷古旧的竹简平铺在案上,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开始了他的工作。
刘奚的动作极为小心,刀锋贴著竹简的表面,將那层已经乾涸褪色的蒙学字跡,连同岁月留下的些许污渍,一层一层地、均匀地刮去。
竹屑簌簌落下,露出了下面虽已泛黄,却依旧平整坚韧的竹面。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的过程,不能伤及竹简分毫。
当所有的竹简都处理完毕,变成了可以重新书写的白板后,刘奚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
他研好墨,提起笔,笔锋起落之间,一行行崭新、古朴的隶书便出现在了古老的竹简之上。
写完一卷,他便將其置於一旁的火盆边。
炭火的热力缓缓蒸发著新墨中的水分,他小心地控制著距离,让那墨跡被烤乾。
烛火摇曳,映著他专注而冷峻的侧脸。
次日,晨光熹微。
刘奚没有像往常一样,穿上时下士人追捧的宽袍大袖。
他找出了一身旧衣,那是仿照前汉风格裁製的窄袖劲装,袖口收束,衣摆合身,行动起来乾净利落。
在魏晋时期,尤其是西晋,上层社会流行宽袍大袖成为了一种风尚。
除了士人追求超脱之外,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五石散吃多了,只能穿著宽鬆的衣服来防止摩擦皮肤。
刘奚看著铜镜中的自己,镜中人褪去了宽袍带来的慵懒与浮华,英姿勃发,俊朗非凡。他承袭了先祖玄德公的遗风。
身量頎长,骨相清峻。四肢修长匀称,撑起窄袖劲装,更显挺拔利落。
脸上也不再有铅粉的遮盖,剑眉斜飞入鬢,双目深邃有神。
刘奚將那几卷精心处理过的竹简用布包好,他的目的地,是洛阳城西北角的荀氏祖屋。
这座宅邸在洛阳城中赫赫有名,並非因为它有多么奢华,而是因为它的第一任主人——荀彧。
这是当年曹操赏赐给他的府邸,百余年来,荀氏子孙世代居住於此,早已成为天下士人心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號。
“在下刘奚,特来拜访荀蕤公子。”
刘奚站定,从怀中取出一片早已备好的木牘,双手递给门吏。
这便是他的名刺,上面用工整的隶书写著自己的名號,这是这个时代的名片。
那门吏迎来送往,眼光早已淬炼得毒辣无比。
他並未先看名刺,而是將目光在刘奚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
一身洗得发白的窄袖旧袍,脸上尚有未乾的汗水,显然是徒步而来。
腰间更是空空如也,既无士人必备的玉佩点缀,也无彰显身份的香囊悬掛。身后,自然更无车马僕从。
门吏心中已是冷笑一声。府上的蕤公子性情仁厚,时常接济落魄士人,在洛阳城里是出了名的。
也正因如此,三天两头便有这种自以为读过几天书、想来攀龙附凤的寒门子弟。
身为荀府的门吏,他早就练就了一套应对之法,先晾著再说。
门吏了一眼木牘上的字,当看到刘奚二字时並无反应,直到后面的身份落款才让他眉毛微微一挑。
他將名刺夹在指间,从鼻子里哼出一句:“郎君稍待。”
说罢,便转身推开侧门,慢悠悠地进去了,仿佛通报此事只是个无关紧要的消遣。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
主人家会根据来客的身份、名望以及是否有预约,来决定是立刻出门迎接,还是让客人在门外等候,甚至直接拒之门外。
对於刘奚这个尷尬的身份,能得到通报已是荀家礼数周全,被晾在门外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他毫不在意。
这种滋味,再熟悉不过。
刘奚想起了前世,为了给自己的第一个游戏项目拉投资,曾经在企鹅公司的楼下,从日出坐到日落。
在冰冷的访客长椅上坐了整整一天,才等到了一个机会。
相比於那种决定事业未来的煎熬,此刻在荀府门前的这点等待,实在算不得什么。
因此,他只是静静地立在门外的石阶下,身姿挺拔如松,任由门吏的轻视和路人偶尔投来的好奇侧目从身上流过。
刘奚没再看他一眼,径直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开启,又“砰”的一声在他身后关上,將刘籍一个人彻底隔绝在了外面阴冷的迴廊里。
刘籍背靠著冰冷的廊柱,双腿还在发软。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司马家的那些宗王,生怕明天就被一群甲士给杀上门。
书房內,光线昏暗,空气中瀰漫著旧纸与尘埃混合的味道。
刘奚没有理会书架上那些装帧精美的典籍,径直走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搬开一张矮几,露出后面的一个旧木箱。
打开箱子,里面只有几卷用麻绳綑扎的竹简。
这些是蜀汉当年的遗物,歷经百年,竹片已经泛出深沉的暗黄色,边缘处甚至有些许朽坏的痕跡。
刘奚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上面是用早已褪色的墨跡抄写的《急就章》,笔法稚嫩,显然是出自孩童之手。
这些百年前族中子弟用过的蒙学书籍。
在如今的洛阳,这些东西一文不值。
他仔细地將这几卷竹简用一块布包好,抱在怀中。
再度打开门,刘奚看著弟弟那副色厉內荏的模样,突然有了一些恶趣味的想法。
他用一种近乎讲学般的悠然语气开口:
“阿辑,我给你讲个故事。”
“我没工夫听!”刘籍不耐烦地打断他。
刘奚仿佛没听见,自顾自道:“《庄子》有言,南方有鸟,名曰鵷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奚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继续道:“此时,一只猫头鹰,得了只腐鼠。鵷雏飞过,它便仰头视之,曰。”
话音未落,刘奚猛地向前踏出一步,身体前倾,对著刘籍的脸,毫无徵兆地暴喝出那个字:
“嚇!”
这一声吼,短促、凶狠,如同炸雷在耳边响起。
刘籍的身体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中,猛地一抖。
他踉蹌著向后连退数步,脚下被门槛一绊,竟“噗通”一声,毫无尊严地一屁股墩在了地上。
尘土飞扬,他那身崭新华贵的锦袍立刻蹭上了一大片灰。
刘籍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著,眼中已经泛起了惊恐的泪光。
“你……你……”他指著刘奚,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我要去告诉阿父,你敢嚇我……我要去告诉阿父。”
看著跌坐在地,涕泪横流的弟弟,刘奚先是愣住了。
隨即,他爆发出了一阵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刘奚笑的自己居然和此等人一般见识,本来想用这个典故告诉刘籍自己对安乐公的爵位没兴趣,没想到他连听都听不出来。
他抱著那几卷竹简,穿过安乐公府的亭台楼阁。
那个名义上的父亲,那个怯懦愚蠢的弟弟,连同这整个府邸的所谓尊荣,都不过是庄子故事里那只猫头鹰爪下的腐鼠。
它不仅毫无用处,以打造个人ip的角度来看,更是一笔彻头彻尾的负资產。
刘奚的眼中没有半分留恋。
他必须儘快摆脱安乐公之子这个名號,在司马氏的眼皮底下,在这风雨飘摇的洛阳城中,为自己闯出一条生路,一个全新的身份。
而怀中这些承载著百年歷史的竹简,便是他扬名立万的敲门砖。
夜幕降临,刘奚的房中没有点亮太多灯火,只在书案上点了几盏蜡烛,豆大的火苗在寂静中轻轻摇曳。
他將那几卷古旧的竹简平铺在案上,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开始了他的工作。
刘奚的动作极为小心,刀锋贴著竹简的表面,將那层已经乾涸褪色的蒙学字跡,连同岁月留下的些许污渍,一层一层地、均匀地刮去。
竹屑簌簌落下,露出了下面虽已泛黄,却依旧平整坚韧的竹面。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的过程,不能伤及竹简分毫。
当所有的竹简都处理完毕,变成了可以重新书写的白板后,刘奚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
他研好墨,提起笔,笔锋起落之间,一行行崭新、古朴的隶书便出现在了古老的竹简之上。
写完一卷,他便將其置於一旁的火盆边。
炭火的热力缓缓蒸发著新墨中的水分,他小心地控制著距离,让那墨跡被烤乾。
烛火摇曳,映著他专注而冷峻的侧脸。
次日,晨光熹微。
刘奚没有像往常一样,穿上时下士人追捧的宽袍大袖。
他找出了一身旧衣,那是仿照前汉风格裁製的窄袖劲装,袖口收束,衣摆合身,行动起来乾净利落。
在魏晋时期,尤其是西晋,上层社会流行宽袍大袖成为了一种风尚。
除了士人追求超脱之外,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五石散吃多了,只能穿著宽鬆的衣服来防止摩擦皮肤。
刘奚看著铜镜中的自己,镜中人褪去了宽袍带来的慵懒与浮华,英姿勃发,俊朗非凡。他承袭了先祖玄德公的遗风。
身量頎长,骨相清峻。四肢修长匀称,撑起窄袖劲装,更显挺拔利落。
脸上也不再有铅粉的遮盖,剑眉斜飞入鬢,双目深邃有神。
刘奚將那几卷精心处理过的竹简用布包好,他的目的地,是洛阳城西北角的荀氏祖屋。
这座宅邸在洛阳城中赫赫有名,並非因为它有多么奢华,而是因为它的第一任主人——荀彧。
这是当年曹操赏赐给他的府邸,百余年来,荀氏子孙世代居住於此,早已成为天下士人心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號。
“在下刘奚,特来拜访荀蕤公子。”
刘奚站定,从怀中取出一片早已备好的木牘,双手递给门吏。
这便是他的名刺,上面用工整的隶书写著自己的名號,这是这个时代的名片。
那门吏迎来送往,眼光早已淬炼得毒辣无比。
他並未先看名刺,而是將目光在刘奚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
一身洗得发白的窄袖旧袍,脸上尚有未乾的汗水,显然是徒步而来。
腰间更是空空如也,既无士人必备的玉佩点缀,也无彰显身份的香囊悬掛。身后,自然更无车马僕从。
门吏心中已是冷笑一声。府上的蕤公子性情仁厚,时常接济落魄士人,在洛阳城里是出了名的。
也正因如此,三天两头便有这种自以为读过几天书、想来攀龙附凤的寒门子弟。
身为荀府的门吏,他早就练就了一套应对之法,先晾著再说。
门吏了一眼木牘上的字,当看到刘奚二字时並无反应,直到后面的身份落款才让他眉毛微微一挑。
他將名刺夹在指间,从鼻子里哼出一句:“郎君稍待。”
说罢,便转身推开侧门,慢悠悠地进去了,仿佛通报此事只是个无关紧要的消遣。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
主人家会根据来客的身份、名望以及是否有预约,来决定是立刻出门迎接,还是让客人在门外等候,甚至直接拒之门外。
对於刘奚这个尷尬的身份,能得到通报已是荀家礼数周全,被晾在门外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他毫不在意。
这种滋味,再熟悉不过。
刘奚想起了前世,为了给自己的第一个游戏项目拉投资,曾经在企鹅公司的楼下,从日出坐到日落。
在冰冷的访客长椅上坐了整整一天,才等到了一个机会。
相比於那种决定事业未来的煎熬,此刻在荀府门前的这点等待,实在算不得什么。
因此,他只是静静地立在门外的石阶下,身姿挺拔如松,任由门吏的轻视和路人偶尔投来的好奇侧目从身上流过。
刘奚没再看他一眼,径直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开启,又“砰”的一声在他身后关上,將刘籍一个人彻底隔绝在了外面阴冷的迴廊里。
刘籍背靠著冰冷的廊柱,双腿还在发软。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司马家的那些宗王,生怕明天就被一群甲士给杀上门。
书房內,光线昏暗,空气中瀰漫著旧纸与尘埃混合的味道。
刘奚没有理会书架上那些装帧精美的典籍,径直走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搬开一张矮几,露出后面的一个旧木箱。
打开箱子,里面只有几卷用麻绳綑扎的竹简。
这些是蜀汉当年的遗物,歷经百年,竹片已经泛出深沉的暗黄色,边缘处甚至有些许朽坏的痕跡。
刘奚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上面是用早已褪色的墨跡抄写的《急就章》,笔法稚嫩,显然是出自孩童之手。
这些百年前族中子弟用过的蒙学书籍。
在如今的洛阳,这些东西一文不值。
他仔细地將这几卷竹简用一块布包好,抱在怀中。
再度打开门,刘奚看著弟弟那副色厉內荏的模样,突然有了一些恶趣味的想法。
他用一种近乎讲学般的悠然语气开口:
“阿辑,我给你讲个故事。”
“我没工夫听!”刘籍不耐烦地打断他。
刘奚仿佛没听见,自顾自道:“《庄子》有言,南方有鸟,名曰鵷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奚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继续道:“此时,一只猫头鹰,得了只腐鼠。鵷雏飞过,它便仰头视之,曰。”
话音未落,刘奚猛地向前踏出一步,身体前倾,对著刘籍的脸,毫无徵兆地暴喝出那个字:
“嚇!”
这一声吼,短促、凶狠,如同炸雷在耳边响起。
刘籍的身体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中,猛地一抖。
他踉蹌著向后连退数步,脚下被门槛一绊,竟“噗通”一声,毫无尊严地一屁股墩在了地上。
尘土飞扬,他那身崭新华贵的锦袍立刻蹭上了一大片灰。
刘籍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著,眼中已经泛起了惊恐的泪光。
“你……你……”他指著刘奚,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我要去告诉阿父,你敢嚇我……我要去告诉阿父。”
看著跌坐在地,涕泪横流的弟弟,刘奚先是愣住了。
隨即,他爆发出了一阵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刘奚笑的自己居然和此等人一般见识,本来想用这个典故告诉刘籍自己对安乐公的爵位没兴趣,没想到他连听都听不出来。
他抱著那几卷竹简,穿过安乐公府的亭台楼阁。
那个名义上的父亲,那个怯懦愚蠢的弟弟,连同这整个府邸的所谓尊荣,都不过是庄子故事里那只猫头鹰爪下的腐鼠。
它不仅毫无用处,以打造个人ip的角度来看,更是一笔彻头彻尾的负资產。
刘奚的眼中没有半分留恋。
他必须儘快摆脱安乐公之子这个名號,在司马氏的眼皮底下,在这风雨飘摇的洛阳城中,为自己闯出一条生路,一个全新的身份。
而怀中这些承载著百年歷史的竹简,便是他扬名立万的敲门砖。
夜幕降临,刘奚的房中没有点亮太多灯火,只在书案上点了几盏蜡烛,豆大的火苗在寂静中轻轻摇曳。
他將那几卷古旧的竹简平铺在案上,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开始了他的工作。
刘奚的动作极为小心,刀锋贴著竹简的表面,將那层已经乾涸褪色的蒙学字跡,连同岁月留下的些许污渍,一层一层地、均匀地刮去。
竹屑簌簌落下,露出了下面虽已泛黄,却依旧平整坚韧的竹面。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的过程,不能伤及竹简分毫。
当所有的竹简都处理完毕,变成了可以重新书写的白板后,刘奚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
他研好墨,提起笔,笔锋起落之间,一行行崭新、古朴的隶书便出现在了古老的竹简之上。
写完一卷,他便將其置於一旁的火盆边。
炭火的热力缓缓蒸发著新墨中的水分,他小心地控制著距离,让那墨跡被烤乾。
烛火摇曳,映著他专注而冷峻的侧脸。
次日,晨光熹微。
刘奚没有像往常一样,穿上时下士人追捧的宽袍大袖。
他找出了一身旧衣,那是仿照前汉风格裁製的窄袖劲装,袖口收束,衣摆合身,行动起来乾净利落。
在魏晋时期,尤其是西晋,上层社会流行宽袍大袖成为了一种风尚。
除了士人追求超脱之外,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五石散吃多了,只能穿著宽鬆的衣服来防止摩擦皮肤。
刘奚看著铜镜中的自己,镜中人褪去了宽袍带来的慵懒与浮华,英姿勃发,俊朗非凡。他承袭了先祖玄德公的遗风。
身量頎长,骨相清峻。四肢修长匀称,撑起窄袖劲装,更显挺拔利落。
脸上也不再有铅粉的遮盖,剑眉斜飞入鬢,双目深邃有神。
刘奚將那几卷精心处理过的竹简用布包好,他的目的地,是洛阳城西北角的荀氏祖屋。
这座宅邸在洛阳城中赫赫有名,並非因为它有多么奢华,而是因为它的第一任主人——荀彧。
这是当年曹操赏赐给他的府邸,百余年来,荀氏子孙世代居住於此,早已成为天下士人心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號。
“在下刘奚,特来拜访荀蕤公子。”
刘奚站定,从怀中取出一片早已备好的木牘,双手递给门吏。
这便是他的名刺,上面用工整的隶书写著自己的名號,这是这个时代的名片。
那门吏迎来送往,眼光早已淬炼得毒辣无比。
他並未先看名刺,而是將目光在刘奚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
一身洗得发白的窄袖旧袍,脸上尚有未乾的汗水,显然是徒步而来。
腰间更是空空如也,既无士人必备的玉佩点缀,也无彰显身份的香囊悬掛。身后,自然更无车马僕从。
门吏心中已是冷笑一声。府上的蕤公子性情仁厚,时常接济落魄士人,在洛阳城里是出了名的。
也正因如此,三天两头便有这种自以为读过几天书、想来攀龙附凤的寒门子弟。
身为荀府的门吏,他早就练就了一套应对之法,先晾著再说。
门吏了一眼木牘上的字,当看到刘奚二字时並无反应,直到后面的身份落款才让他眉毛微微一挑。
他將名刺夹在指间,从鼻子里哼出一句:“郎君稍待。”
说罢,便转身推开侧门,慢悠悠地进去了,仿佛通报此事只是个无关紧要的消遣。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
主人家会根据来客的身份、名望以及是否有预约,来决定是立刻出门迎接,还是让客人在门外等候,甚至直接拒之门外。
对於刘奚这个尷尬的身份,能得到通报已是荀家礼数周全,被晾在门外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他毫不在意。
这种滋味,再熟悉不过。
刘奚想起了前世,为了给自己的第一个游戏项目拉投资,曾经在企鹅公司的楼下,从日出坐到日落。
在冰冷的访客长椅上坐了整整一天,才等到了一个机会。
相比於那种决定事业未来的煎熬,此刻在荀府门前的这点等待,实在算不得什么。
因此,他只是静静地立在门外的石阶下,身姿挺拔如松,任由门吏的轻视和路人偶尔投来的好奇侧目从身上流过。
刘奚没再看他一眼,径直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开启,又“砰”的一声在他身后关上,將刘籍一个人彻底隔绝在了外面阴冷的迴廊里。
刘籍背靠著冰冷的廊柱,双腿还在发软。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司马家的那些宗王,生怕明天就被一群甲士给杀上门。
书房內,光线昏暗,空气中瀰漫著旧纸与尘埃混合的味道。
刘奚没有理会书架上那些装帧精美的典籍,径直走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搬开一张矮几,露出后面的一个旧木箱。
打开箱子,里面只有几卷用麻绳綑扎的竹简。
这些是蜀汉当年的遗物,歷经百年,竹片已经泛出深沉的暗黄色,边缘处甚至有些许朽坏的痕跡。
刘奚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上面是用早已褪色的墨跡抄写的《急就章》,笔法稚嫩,显然是出自孩童之手。
这些百年前族中子弟用过的蒙学书籍。
在如今的洛阳,这些东西一文不值。
他仔细地將这几卷竹简用一块布包好,抱在怀中。
再度打开门,刘奚看著弟弟那副色厉內荏的模样,突然有了一些恶趣味的想法。
他用一种近乎讲学般的悠然语气开口:
“阿辑,我给你讲个故事。”
“我没工夫听!”刘籍不耐烦地打断他。
刘奚仿佛没听见,自顾自道:“《庄子》有言,南方有鸟,名曰鵷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奚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继续道:“此时,一只猫头鹰,得了只腐鼠。鵷雏飞过,它便仰头视之,曰。”
话音未落,刘奚猛地向前踏出一步,身体前倾,对著刘籍的脸,毫无徵兆地暴喝出那个字:
“嚇!”
这一声吼,短促、凶狠,如同炸雷在耳边响起。
刘籍的身体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中,猛地一抖。
他踉蹌著向后连退数步,脚下被门槛一绊,竟“噗通”一声,毫无尊严地一屁股墩在了地上。
尘土飞扬,他那身崭新华贵的锦袍立刻蹭上了一大片灰。
刘籍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著,眼中已经泛起了惊恐的泪光。
“你……你……”他指著刘奚,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我要去告诉阿父,你敢嚇我……我要去告诉阿父。”
看著跌坐在地,涕泪横流的弟弟,刘奚先是愣住了。
隨即,他爆发出了一阵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刘奚笑的自己居然和此等人一般见识,本来想用这个典故告诉刘籍自己对安乐公的爵位没兴趣,没想到他连听都听不出来。
他抱著那几卷竹简,穿过安乐公府的亭台楼阁。
那个名义上的父亲,那个怯懦愚蠢的弟弟,连同这整个府邸的所谓尊荣,都不过是庄子故事里那只猫头鹰爪下的腐鼠。
它不仅毫无用处,以打造个人ip的角度来看,更是一笔彻头彻尾的负资產。
刘奚的眼中没有半分留恋。
他必须儘快摆脱安乐公之子这个名號,在司马氏的眼皮底下,在这风雨飘摇的洛阳城中,为自己闯出一条生路,一个全新的身份。
而怀中这些承载著百年歷史的竹简,便是他扬名立万的敲门砖。
夜幕降临,刘奚的房中没有点亮太多灯火,只在书案上点了几盏蜡烛,豆大的火苗在寂静中轻轻摇曳。
他將那几卷古旧的竹简平铺在案上,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开始了他的工作。
刘奚的动作极为小心,刀锋贴著竹简的表面,將那层已经乾涸褪色的蒙学字跡,连同岁月留下的些许污渍,一层一层地、均匀地刮去。
竹屑簌簌落下,露出了下面虽已泛黄,却依旧平整坚韧的竹面。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的过程,不能伤及竹简分毫。
当所有的竹简都处理完毕,变成了可以重新书写的白板后,刘奚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
他研好墨,提起笔,笔锋起落之间,一行行崭新、古朴的隶书便出现在了古老的竹简之上。
写完一卷,他便將其置於一旁的火盆边。
炭火的热力缓缓蒸发著新墨中的水分,他小心地控制著距离,让那墨跡被烤乾。
烛火摇曳,映著他专注而冷峻的侧脸。
次日,晨光熹微。
刘奚没有像往常一样,穿上时下士人追捧的宽袍大袖。
他找出了一身旧衣,那是仿照前汉风格裁製的窄袖劲装,袖口收束,衣摆合身,行动起来乾净利落。
在魏晋时期,尤其是西晋,上层社会流行宽袍大袖成为了一种风尚。
除了士人追求超脱之外,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五石散吃多了,只能穿著宽鬆的衣服来防止摩擦皮肤。
刘奚看著铜镜中的自己,镜中人褪去了宽袍带来的慵懒与浮华,英姿勃发,俊朗非凡。他承袭了先祖玄德公的遗风。
身量頎长,骨相清峻。四肢修长匀称,撑起窄袖劲装,更显挺拔利落。
脸上也不再有铅粉的遮盖,剑眉斜飞入鬢,双目深邃有神。
刘奚將那几卷精心处理过的竹简用布包好,他的目的地,是洛阳城西北角的荀氏祖屋。
这座宅邸在洛阳城中赫赫有名,並非因为它有多么奢华,而是因为它的第一任主人——荀彧。
这是当年曹操赏赐给他的府邸,百余年来,荀氏子孙世代居住於此,早已成为天下士人心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號。
“在下刘奚,特来拜访荀蕤公子。”
刘奚站定,从怀中取出一片早已备好的木牘,双手递给门吏。
这便是他的名刺,上面用工整的隶书写著自己的名號,这是这个时代的名片。
那门吏迎来送往,眼光早已淬炼得毒辣无比。
他並未先看名刺,而是將目光在刘奚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
一身洗得发白的窄袖旧袍,脸上尚有未乾的汗水,显然是徒步而来。
腰间更是空空如也,既无士人必备的玉佩点缀,也无彰显身份的香囊悬掛。身后,自然更无车马僕从。
门吏心中已是冷笑一声。府上的蕤公子性情仁厚,时常接济落魄士人,在洛阳城里是出了名的。
也正因如此,三天两头便有这种自以为读过几天书、想来攀龙附凤的寒门子弟。
身为荀府的门吏,他早就练就了一套应对之法,先晾著再说。
门吏了一眼木牘上的字,当看到刘奚二字时並无反应,直到后面的身份落款才让他眉毛微微一挑。
他將名刺夹在指间,从鼻子里哼出一句:“郎君稍待。”
说罢,便转身推开侧门,慢悠悠地进去了,仿佛通报此事只是个无关紧要的消遣。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
主人家会根据来客的身份、名望以及是否有预约,来决定是立刻出门迎接,还是让客人在门外等候,甚至直接拒之门外。
对於刘奚这个尷尬的身份,能得到通报已是荀家礼数周全,被晾在门外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他毫不在意。
这种滋味,再熟悉不过。
刘奚想起了前世,为了给自己的第一个游戏项目拉投资,曾经在企鹅公司的楼下,从日出坐到日落。
在冰冷的访客长椅上坐了整整一天,才等到了一个机会。
相比於那种决定事业未来的煎熬,此刻在荀府门前的这点等待,实在算不得什么。
因此,他只是静静地立在门外的石阶下,身姿挺拔如松,任由门吏的轻视和路人偶尔投来的好奇侧目从身上流过。
刘奚没再看他一眼,径直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开启,又“砰”的一声在他身后关上,將刘籍一个人彻底隔绝在了外面阴冷的迴廊里。
刘籍背靠著冰冷的廊柱,双腿还在发软。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司马家的那些宗王,生怕明天就被一群甲士给杀上门。
书房內,光线昏暗,空气中瀰漫著旧纸与尘埃混合的味道。
刘奚没有理会书架上那些装帧精美的典籍,径直走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搬开一张矮几,露出后面的一个旧木箱。
打开箱子,里面只有几卷用麻绳綑扎的竹简。
这些是蜀汉当年的遗物,歷经百年,竹片已经泛出深沉的暗黄色,边缘处甚至有些许朽坏的痕跡。
刘奚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上面是用早已褪色的墨跡抄写的《急就章》,笔法稚嫩,显然是出自孩童之手。
这些百年前族中子弟用过的蒙学书籍。
在如今的洛阳,这些东西一文不值。
他仔细地將这几卷竹简用一块布包好,抱在怀中。
再度打开门,刘奚看著弟弟那副色厉內荏的模样,突然有了一些恶趣味的想法。
他用一种近乎讲学般的悠然语气开口:
“阿辑,我给你讲个故事。”
“我没工夫听!”刘籍不耐烦地打断他。
刘奚仿佛没听见,自顾自道:“《庄子》有言,南方有鸟,名曰鵷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奚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继续道:“此时,一只猫头鹰,得了只腐鼠。鵷雏飞过,它便仰头视之,曰。”
话音未落,刘奚猛地向前踏出一步,身体前倾,对著刘籍的脸,毫无徵兆地暴喝出那个字:
“嚇!”
这一声吼,短促、凶狠,如同炸雷在耳边响起。
刘籍的身体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中,猛地一抖。
他踉蹌著向后连退数步,脚下被门槛一绊,竟“噗通”一声,毫无尊严地一屁股墩在了地上。
尘土飞扬,他那身崭新华贵的锦袍立刻蹭上了一大片灰。
刘籍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著,眼中已经泛起了惊恐的泪光。
“你……你……”他指著刘奚,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我要去告诉阿父,你敢嚇我……我要去告诉阿父。”
看著跌坐在地,涕泪横流的弟弟,刘奚先是愣住了。
隨即,他爆发出了一阵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刘奚笑的自己居然和此等人一般见识,本来想用这个典故告诉刘籍自己对安乐公的爵位没兴趣,没想到他连听都听不出来。
他抱著那几卷竹简,穿过安乐公府的亭台楼阁。
那个名义上的父亲,那个怯懦愚蠢的弟弟,连同这整个府邸的所谓尊荣,都不过是庄子故事里那只猫头鹰爪下的腐鼠。
它不仅毫无用处,以打造个人ip的角度来看,更是一笔彻头彻尾的负资產。
刘奚的眼中没有半分留恋。
他必须儘快摆脱安乐公之子这个名號,在司马氏的眼皮底下,在这风雨飘摇的洛阳城中,为自己闯出一条生路,一个全新的身份。
而怀中这些承载著百年歷史的竹简,便是他扬名立万的敲门砖。
夜幕降临,刘奚的房中没有点亮太多灯火,只在书案上点了几盏蜡烛,豆大的火苗在寂静中轻轻摇曳。
他將那几卷古旧的竹简平铺在案上,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开始了他的工作。
刘奚的动作极为小心,刀锋贴著竹简的表面,將那层已经乾涸褪色的蒙学字跡,连同岁月留下的些许污渍,一层一层地、均匀地刮去。
竹屑簌簌落下,露出了下面虽已泛黄,却依旧平整坚韧的竹面。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的过程,不能伤及竹简分毫。
当所有的竹简都处理完毕,变成了可以重新书写的白板后,刘奚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
他研好墨,提起笔,笔锋起落之间,一行行崭新、古朴的隶书便出现在了古老的竹简之上。
写完一卷,他便將其置於一旁的火盆边。
炭火的热力缓缓蒸发著新墨中的水分,他小心地控制著距离,让那墨跡被烤乾。
烛火摇曳,映著他专注而冷峻的侧脸。
次日,晨光熹微。
刘奚没有像往常一样,穿上时下士人追捧的宽袍大袖。
他找出了一身旧衣,那是仿照前汉风格裁製的窄袖劲装,袖口收束,衣摆合身,行动起来乾净利落。
在魏晋时期,尤其是西晋,上层社会流行宽袍大袖成为了一种风尚。
除了士人追求超脱之外,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五石散吃多了,只能穿著宽鬆的衣服来防止摩擦皮肤。
刘奚看著铜镜中的自己,镜中人褪去了宽袍带来的慵懒与浮华,英姿勃发,俊朗非凡。他承袭了先祖玄德公的遗风。
身量頎长,骨相清峻。四肢修长匀称,撑起窄袖劲装,更显挺拔利落。
脸上也不再有铅粉的遮盖,剑眉斜飞入鬢,双目深邃有神。
刘奚將那几卷精心处理过的竹简用布包好,他的目的地,是洛阳城西北角的荀氏祖屋。
这座宅邸在洛阳城中赫赫有名,並非因为它有多么奢华,而是因为它的第一任主人——荀彧。
这是当年曹操赏赐给他的府邸,百余年来,荀氏子孙世代居住於此,早已成为天下士人心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號。
“在下刘奚,特来拜访荀蕤公子。”
刘奚站定,从怀中取出一片早已备好的木牘,双手递给门吏。
这便是他的名刺,上面用工整的隶书写著自己的名號,这是这个时代的名片。
那门吏迎来送往,眼光早已淬炼得毒辣无比。
他並未先看名刺,而是將目光在刘奚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
一身洗得发白的窄袖旧袍,脸上尚有未乾的汗水,显然是徒步而来。
腰间更是空空如也,既无士人必备的玉佩点缀,也无彰显身份的香囊悬掛。身后,自然更无车马僕从。
门吏心中已是冷笑一声。府上的蕤公子性情仁厚,时常接济落魄士人,在洛阳城里是出了名的。
也正因如此,三天两头便有这种自以为读过几天书、想来攀龙附凤的寒门子弟。
身为荀府的门吏,他早就练就了一套应对之法,先晾著再说。
门吏了一眼木牘上的字,当看到刘奚二字时並无反应,直到后面的身份落款才让他眉毛微微一挑。
他將名刺夹在指间,从鼻子里哼出一句:“郎君稍待。”
说罢,便转身推开侧门,慢悠悠地进去了,仿佛通报此事只是个无关紧要的消遣。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
主人家会根据来客的身份、名望以及是否有预约,来决定是立刻出门迎接,还是让客人在门外等候,甚至直接拒之门外。
对於刘奚这个尷尬的身份,能得到通报已是荀家礼数周全,被晾在门外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他毫不在意。
这种滋味,再熟悉不过。
刘奚想起了前世,为了给自己的第一个游戏项目拉投资,曾经在企鹅公司的楼下,从日出坐到日落。
在冰冷的访客长椅上坐了整整一天,才等到了一个机会。
相比於那种决定事业未来的煎熬,此刻在荀府门前的这点等待,实在算不得什么。
因此,他只是静静地立在门外的石阶下,身姿挺拔如松,任由门吏的轻视和路人偶尔投来的好奇侧目从身上流过。
刘奚没再看他一眼,径直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开启,又“砰”的一声在他身后关上,將刘籍一个人彻底隔绝在了外面阴冷的迴廊里。
刘籍背靠著冰冷的廊柱,双腿还在发软。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司马家的那些宗王,生怕明天就被一群甲士给杀上门。
书房內,光线昏暗,空气中瀰漫著旧纸与尘埃混合的味道。
刘奚没有理会书架上那些装帧精美的典籍,径直走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搬开一张矮几,露出后面的一个旧木箱。
打开箱子,里面只有几卷用麻绳綑扎的竹简。
这些是蜀汉当年的遗物,歷经百年,竹片已经泛出深沉的暗黄色,边缘处甚至有些许朽坏的痕跡。
刘奚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上面是用早已褪色的墨跡抄写的《急就章》,笔法稚嫩,显然是出自孩童之手。
这些百年前族中子弟用过的蒙学书籍。
在如今的洛阳,这些东西一文不值。
他仔细地將这几卷竹简用一块布包好,抱在怀中。
再度打开门,刘奚看著弟弟那副色厉內荏的模样,突然有了一些恶趣味的想法。
他用一种近乎讲学般的悠然语气开口:
“阿辑,我给你讲个故事。”
“我没工夫听!”刘籍不耐烦地打断他。
刘奚仿佛没听见,自顾自道:“《庄子》有言,南方有鸟,名曰鵷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奚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继续道:“此时,一只猫头鹰,得了只腐鼠。鵷雏飞过,它便仰头视之,曰。”
话音未落,刘奚猛地向前踏出一步,身体前倾,对著刘籍的脸,毫无徵兆地暴喝出那个字:
“嚇!”
这一声吼,短促、凶狠,如同炸雷在耳边响起。
刘籍的身体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中,猛地一抖。
他踉蹌著向后连退数步,脚下被门槛一绊,竟“噗通”一声,毫无尊严地一屁股墩在了地上。
尘土飞扬,他那身崭新华贵的锦袍立刻蹭上了一大片灰。
刘籍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著,眼中已经泛起了惊恐的泪光。
“你……你……”他指著刘奚,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我要去告诉阿父,你敢嚇我……我要去告诉阿父。”
看著跌坐在地,涕泪横流的弟弟,刘奚先是愣住了。
隨即,他爆发出了一阵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刘奚笑的自己居然和此等人一般见识,本来想用这个典故告诉刘籍自己对安乐公的爵位没兴趣,没想到他连听都听不出来。
他抱著那几卷竹简,穿过安乐公府的亭台楼阁。
那个名义上的父亲,那个怯懦愚蠢的弟弟,连同这整个府邸的所谓尊荣,都不过是庄子故事里那只猫头鹰爪下的腐鼠。
它不仅毫无用处,以打造个人ip的角度来看,更是一笔彻头彻尾的负资產。
刘奚的眼中没有半分留恋。
他必须儘快摆脱安乐公之子这个名號,在司马氏的眼皮底下,在这风雨飘摇的洛阳城中,为自己闯出一条生路,一个全新的身份。
而怀中这些承载著百年歷史的竹简,便是他扬名立万的敲门砖。
夜幕降临,刘奚的房中没有点亮太多灯火,只在书案上点了几盏蜡烛,豆大的火苗在寂静中轻轻摇曳。
他將那几卷古旧的竹简平铺在案上,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开始了他的工作。
刘奚的动作极为小心,刀锋贴著竹简的表面,將那层已经乾涸褪色的蒙学字跡,连同岁月留下的些许污渍,一层一层地、均匀地刮去。
竹屑簌簌落下,露出了下面虽已泛黄,却依旧平整坚韧的竹面。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的过程,不能伤及竹简分毫。
当所有的竹简都处理完毕,变成了可以重新书写的白板后,刘奚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
他研好墨,提起笔,笔锋起落之间,一行行崭新、古朴的隶书便出现在了古老的竹简之上。
写完一卷,他便將其置於一旁的火盆边。
炭火的热力缓缓蒸发著新墨中的水分,他小心地控制著距离,让那墨跡被烤乾。
烛火摇曳,映著他专注而冷峻的侧脸。
次日,晨光熹微。
刘奚没有像往常一样,穿上时下士人追捧的宽袍大袖。
他找出了一身旧衣,那是仿照前汉风格裁製的窄袖劲装,袖口收束,衣摆合身,行动起来乾净利落。
在魏晋时期,尤其是西晋,上层社会流行宽袍大袖成为了一种风尚。
除了士人追求超脱之外,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五石散吃多了,只能穿著宽鬆的衣服来防止摩擦皮肤。
刘奚看著铜镜中的自己,镜中人褪去了宽袍带来的慵懒与浮华,英姿勃发,俊朗非凡。他承袭了先祖玄德公的遗风。
身量頎长,骨相清峻。四肢修长匀称,撑起窄袖劲装,更显挺拔利落。
脸上也不再有铅粉的遮盖,剑眉斜飞入鬢,双目深邃有神。
刘奚將那几卷精心处理过的竹简用布包好,他的目的地,是洛阳城西北角的荀氏祖屋。
这座宅邸在洛阳城中赫赫有名,並非因为它有多么奢华,而是因为它的第一任主人——荀彧。
这是当年曹操赏赐给他的府邸,百余年来,荀氏子孙世代居住於此,早已成为天下士人心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號。
“在下刘奚,特来拜访荀蕤公子。”
刘奚站定,从怀中取出一片早已备好的木牘,双手递给门吏。
这便是他的名刺,上面用工整的隶书写著自己的名號,这是这个时代的名片。
那门吏迎来送往,眼光早已淬炼得毒辣无比。
他並未先看名刺,而是將目光在刘奚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
一身洗得发白的窄袖旧袍,脸上尚有未乾的汗水,显然是徒步而来。
腰间更是空空如也,既无士人必备的玉佩点缀,也无彰显身份的香囊悬掛。身后,自然更无车马僕从。
门吏心中已是冷笑一声。府上的蕤公子性情仁厚,时常接济落魄士人,在洛阳城里是出了名的。
也正因如此,三天两头便有这种自以为读过几天书、想来攀龙附凤的寒门子弟。
身为荀府的门吏,他早就练就了一套应对之法,先晾著再说。
门吏了一眼木牘上的字,当看到刘奚二字时並无反应,直到后面的身份落款才让他眉毛微微一挑。
他將名刺夹在指间,从鼻子里哼出一句:“郎君稍待。”
说罢,便转身推开侧门,慢悠悠地进去了,仿佛通报此事只是个无关紧要的消遣。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
主人家会根据来客的身份、名望以及是否有预约,来决定是立刻出门迎接,还是让客人在门外等候,甚至直接拒之门外。
对於刘奚这个尷尬的身份,能得到通报已是荀家礼数周全,被晾在门外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他毫不在意。
这种滋味,再熟悉不过。
刘奚想起了前世,为了给自己的第一个游戏项目拉投资,曾经在企鹅公司的楼下,从日出坐到日落。
在冰冷的访客长椅上坐了整整一天,才等到了一个机会。
相比於那种决定事业未来的煎熬,此刻在荀府门前的这点等待,实在算不得什么。
因此,他只是静静地立在门外的石阶下,身姿挺拔如松,任由门吏的轻视和路人偶尔投来的好奇侧目从身上流过。
刘奚没再看他一眼,径直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开启,又“砰”的一声在他身后关上,將刘籍一个人彻底隔绝在了外面阴冷的迴廊里。
刘籍背靠著冰冷的廊柱,双腿还在发软。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司马家的那些宗王,生怕明天就被一群甲士给杀上门。
书房內,光线昏暗,空气中瀰漫著旧纸与尘埃混合的味道。
刘奚没有理会书架上那些装帧精美的典籍,径直走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搬开一张矮几,露出后面的一个旧木箱。
打开箱子,里面只有几卷用麻绳綑扎的竹简。
这些是蜀汉当年的遗物,歷经百年,竹片已经泛出深沉的暗黄色,边缘处甚至有些许朽坏的痕跡。
刘奚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上面是用早已褪色的墨跡抄写的《急就章》,笔法稚嫩,显然是出自孩童之手。
这些百年前族中子弟用过的蒙学书籍。
在如今的洛阳,这些东西一文不值。
他仔细地將这几卷竹简用一块布包好,抱在怀中。
再度打开门,刘奚看著弟弟那副色厉內荏的模样,突然有了一些恶趣味的想法。
他用一种近乎讲学般的悠然语气开口:
“阿辑,我给你讲个故事。”
“我没工夫听!”刘籍不耐烦地打断他。
刘奚仿佛没听见,自顾自道:“《庄子》有言,南方有鸟,名曰鵷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奚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继续道:“此时,一只猫头鹰,得了只腐鼠。鵷雏飞过,它便仰头视之,曰。”
话音未落,刘奚猛地向前踏出一步,身体前倾,对著刘籍的脸,毫无徵兆地暴喝出那个字:
“嚇!”
这一声吼,短促、凶狠,如同炸雷在耳边响起。
刘籍的身体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中,猛地一抖。
他踉蹌著向后连退数步,脚下被门槛一绊,竟“噗通”一声,毫无尊严地一屁股墩在了地上。
尘土飞扬,他那身崭新华贵的锦袍立刻蹭上了一大片灰。
刘籍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著,眼中已经泛起了惊恐的泪光。
“你……你……”他指著刘奚,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我要去告诉阿父,你敢嚇我……我要去告诉阿父。”
看著跌坐在地,涕泪横流的弟弟,刘奚先是愣住了。
隨即,他爆发出了一阵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刘奚笑的自己居然和此等人一般见识,本来想用这个典故告诉刘籍自己对安乐公的爵位没兴趣,没想到他连听都听不出来。
他抱著那几卷竹简,穿过安乐公府的亭台楼阁。
那个名义上的父亲,那个怯懦愚蠢的弟弟,连同这整个府邸的所谓尊荣,都不过是庄子故事里那只猫头鹰爪下的腐鼠。
它不仅毫无用处,以打造个人ip的角度来看,更是一笔彻头彻尾的负资產。
刘奚的眼中没有半分留恋。
他必须儘快摆脱安乐公之子这个名號,在司马氏的眼皮底下,在这风雨飘摇的洛阳城中,为自己闯出一条生路,一个全新的身份。
而怀中这些承载著百年歷史的竹简,便是他扬名立万的敲门砖。
夜幕降临,刘奚的房中没有点亮太多灯火,只在书案上点了几盏蜡烛,豆大的火苗在寂静中轻轻摇曳。
他將那几卷古旧的竹简平铺在案上,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开始了他的工作。
刘奚的动作极为小心,刀锋贴著竹简的表面,將那层已经乾涸褪色的蒙学字跡,连同岁月留下的些许污渍,一层一层地、均匀地刮去。
竹屑簌簌落下,露出了下面虽已泛黄,却依旧平整坚韧的竹面。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的过程,不能伤及竹简分毫。
当所有的竹简都处理完毕,变成了可以重新书写的白板后,刘奚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
他研好墨,提起笔,笔锋起落之间,一行行崭新、古朴的隶书便出现在了古老的竹简之上。
写完一卷,他便將其置於一旁的火盆边。
炭火的热力缓缓蒸发著新墨中的水分,他小心地控制著距离,让那墨跡被烤乾。
烛火摇曳,映著他专注而冷峻的侧脸。
次日,晨光熹微。
刘奚没有像往常一样,穿上时下士人追捧的宽袍大袖。
他找出了一身旧衣,那是仿照前汉风格裁製的窄袖劲装,袖口收束,衣摆合身,行动起来乾净利落。
在魏晋时期,尤其是西晋,上层社会流行宽袍大袖成为了一种风尚。
除了士人追求超脱之外,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五石散吃多了,只能穿著宽鬆的衣服来防止摩擦皮肤。
刘奚看著铜镜中的自己,镜中人褪去了宽袍带来的慵懒与浮华,英姿勃发,俊朗非凡。他承袭了先祖玄德公的遗风。
身量頎长,骨相清峻。四肢修长匀称,撑起窄袖劲装,更显挺拔利落。
脸上也不再有铅粉的遮盖,剑眉斜飞入鬢,双目深邃有神。
刘奚將那几卷精心处理过的竹简用布包好,他的目的地,是洛阳城西北角的荀氏祖屋。
这座宅邸在洛阳城中赫赫有名,並非因为它有多么奢华,而是因为它的第一任主人——荀彧。
这是当年曹操赏赐给他的府邸,百余年来,荀氏子孙世代居住於此,早已成为天下士人心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號。
“在下刘奚,特来拜访荀蕤公子。”
刘奚站定,从怀中取出一片早已备好的木牘,双手递给门吏。
这便是他的名刺,上面用工整的隶书写著自己的名號,这是这个时代的名片。
那门吏迎来送往,眼光早已淬炼得毒辣无比。
他並未先看名刺,而是將目光在刘奚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
一身洗得发白的窄袖旧袍,脸上尚有未乾的汗水,显然是徒步而来。
腰间更是空空如也,既无士人必备的玉佩点缀,也无彰显身份的香囊悬掛。身后,自然更无车马僕从。
门吏心中已是冷笑一声。府上的蕤公子性情仁厚,时常接济落魄士人,在洛阳城里是出了名的。
也正因如此,三天两头便有这种自以为读过几天书、想来攀龙附凤的寒门子弟。
身为荀府的门吏,他早就练就了一套应对之法,先晾著再说。
门吏了一眼木牘上的字,当看到刘奚二字时並无反应,直到后面的身份落款才让他眉毛微微一挑。
他將名刺夹在指间,从鼻子里哼出一句:“郎君稍待。”
说罢,便转身推开侧门,慢悠悠地进去了,仿佛通报此事只是个无关紧要的消遣。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
主人家会根据来客的身份、名望以及是否有预约,来决定是立刻出门迎接,还是让客人在门外等候,甚至直接拒之门外。
对於刘奚这个尷尬的身份,能得到通报已是荀家礼数周全,被晾在门外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他毫不在意。
这种滋味,再熟悉不过。
刘奚想起了前世,为了给自己的第一个游戏项目拉投资,曾经在企鹅公司的楼下,从日出坐到日落。
在冰冷的访客长椅上坐了整整一天,才等到了一个机会。
相比於那种决定事业未来的煎熬,此刻在荀府门前的这点等待,实在算不得什么。
因此,他只是静静地立在门外的石阶下,身姿挺拔如松,任由门吏的轻视和路人偶尔投来的好奇侧目从身上流过。
刘奚没再看他一眼,径直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开启,又“砰”的一声在他身后关上,將刘籍一个人彻底隔绝在了外面阴冷的迴廊里。
刘籍背靠著冰冷的廊柱,双腿还在发软。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司马家的那些宗王,生怕明天就被一群甲士给杀上门。
书房內,光线昏暗,空气中瀰漫著旧纸与尘埃混合的味道。
刘奚没有理会书架上那些装帧精美的典籍,径直走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搬开一张矮几,露出后面的一个旧木箱。
打开箱子,里面只有几卷用麻绳綑扎的竹简。
这些是蜀汉当年的遗物,歷经百年,竹片已经泛出深沉的暗黄色,边缘处甚至有些许朽坏的痕跡。
刘奚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上面是用早已褪色的墨跡抄写的《急就章》,笔法稚嫩,显然是出自孩童之手。
这些百年前族中子弟用过的蒙学书籍。
在如今的洛阳,这些东西一文不值。
他仔细地將这几卷竹简用一块布包好,抱在怀中。
再度打开门,刘奚看著弟弟那副色厉內荏的模样,突然有了一些恶趣味的想法。
他用一种近乎讲学般的悠然语气开口:
“阿辑,我给你讲个故事。”
“我没工夫听!”刘籍不耐烦地打断他。
刘奚仿佛没听见,自顾自道:“《庄子》有言,南方有鸟,名曰鵷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奚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继续道:“此时,一只猫头鹰,得了只腐鼠。鵷雏飞过,它便仰头视之,曰。”
话音未落,刘奚猛地向前踏出一步,身体前倾,对著刘籍的脸,毫无徵兆地暴喝出那个字:
“嚇!”
这一声吼,短促、凶狠,如同炸雷在耳边响起。
刘籍的身体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中,猛地一抖。
他踉蹌著向后连退数步,脚下被门槛一绊,竟“噗通”一声,毫无尊严地一屁股墩在了地上。
尘土飞扬,他那身崭新华贵的锦袍立刻蹭上了一大片灰。
刘籍的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著,眼中已经泛起了惊恐的泪光。
“你……你……”他指著刘奚,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我要去告诉阿父,你敢嚇我……我要去告诉阿父。”
看著跌坐在地,涕泪横流的弟弟,刘奚先是愣住了。
隨即,他爆发出了一阵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刘奚笑的自己居然和此等人一般见识,本来想用这个典故告诉刘籍自己对安乐公的爵位没兴趣,没想到他连听都听不出来。
他抱著那几卷竹简,穿过安乐公府的亭台楼阁。
那个名义上的父亲,那个怯懦愚蠢的弟弟,连同这整个府邸的所谓尊荣,都不过是庄子故事里那只猫头鹰爪下的腐鼠。
它不仅毫无用处,以打造个人ip的角度来看,更是一笔彻头彻尾的负资產。
刘奚的眼中没有半分留恋。
他必须儘快摆脱安乐公之子这个名號,在司马氏的眼皮底下,在这风雨飘摇的洛阳城中,为自己闯出一条生路,一个全新的身份。
而怀中这些承载著百年歷史的竹简,便是他扬名立万的敲门砖。
夜幕降临,刘奚的房中没有点亮太多灯火,只在书案上点了几盏蜡烛,豆大的火苗在寂静中轻轻摇曳。
他將那几卷古旧的竹简平铺在案上,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开始了他的工作。
刘奚的动作极为小心,刀锋贴著竹简的表面,將那层已经乾涸褪色的蒙学字跡,连同岁月留下的些许污渍,一层一层地、均匀地刮去。
竹屑簌簌落下,露出了下面虽已泛黄,却依旧平整坚韧的竹面。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的过程,不能伤及竹简分毫。
当所有的竹简都处理完毕,变成了可以重新书写的白板后,刘奚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
他研好墨,提起笔,笔锋起落之间,一行行崭新、古朴的隶书便出现在了古老的竹简之上。
写完一卷,他便將其置於一旁的火盆边。
炭火的热力缓缓蒸发著新墨中的水分,他小心地控制著距离,让那墨跡被烤乾。
烛火摇曳,映著他专注而冷峻的侧脸。
次日,晨光熹微。
刘奚没有像往常一样,穿上时下士人追捧的宽袍大袖。
他找出了一身旧衣,那是仿照前汉风格裁製的窄袖劲装,袖口收束,衣摆合身,行动起来乾净利落。
在魏晋时期,尤其是西晋,上层社会流行宽袍大袖成为了一种风尚。
除了士人追求超脱之外,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五石散吃多了,只能穿著宽鬆的衣服来防止摩擦皮肤。
刘奚看著铜镜中的自己,镜中人褪去了宽袍带来的慵懒与浮华,英姿勃发,俊朗非凡。他承袭了先祖玄德公的遗风。
身量頎长,骨相清峻。四肢修长匀称,撑起窄袖劲装,更显挺拔利落。
脸上也不再有铅粉的遮盖,剑眉斜飞入鬢,双目深邃有神。
刘奚將那几卷精心处理过的竹简用布包好,他的目的地,是洛阳城西北角的荀氏祖屋。
这座宅邸在洛阳城中赫赫有名,並非因为它有多么奢华,而是因为它的第一任主人——荀彧。
这是当年曹操赏赐给他的府邸,百余年来,荀氏子孙世代居住於此,早已成为天下士人心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號。
“在下刘奚,特来拜访荀蕤公子。”
刘奚站定,从怀中取出一片早已备好的木牘,双手递给门吏。
这便是他的名刺,上面用工整的隶书写著自己的名號,这是这个时代的名片。
那门吏迎来送往,眼光早已淬炼得毒辣无比。
他並未先看名刺,而是將目光在刘奚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
一身洗得发白的窄袖旧袍,脸上尚有未乾的汗水,显然是徒步而来。
腰间更是空空如也,既无士人必备的玉佩点缀,也无彰显身份的香囊悬掛。身后,自然更无车马僕从。
门吏心中已是冷笑一声。府上的蕤公子性情仁厚,时常接济落魄士人,在洛阳城里是出了名的。
也正因如此,三天两头便有这种自以为读过几天书、想来攀龙附凤的寒门子弟。
身为荀府的门吏,他早就练就了一套应对之法,先晾著再说。
门吏了一眼木牘上的字,当看到刘奚二字时並无反应,直到后面的身份落款才让他眉毛微微一挑。
他將名刺夹在指间,从鼻子里哼出一句:“郎君稍待。”
说罢,便转身推开侧门,慢悠悠地进去了,仿佛通报此事只是个无关紧要的消遣。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
主人家会根据来客的身份、名望以及是否有预约,来决定是立刻出门迎接,还是让客人在门外等候,甚至直接拒之门外。
对於刘奚这个尷尬的身份,能得到通报已是荀家礼数周全,被晾在门外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他毫不在意。
这种滋味,再熟悉不过。
刘奚想起了前世,为了给自己的第一个游戏项目拉投资,曾经在企鹅公司的楼下,从日出坐到日落。
在冰冷的访客长椅上坐了整整一天,才等到了一个机会。
相比於那种决定事业未来的煎熬,此刻在荀府门前的这点等待,实在算不得什么。
因此,他只是静静地立在门外的石阶下,身姿挺拔如松,任由门吏的轻视和路人偶尔投来的好奇侧目从身上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