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节

  如从前亲热了。
  迎春是个木头,也分得好坏。林妹妹与和侍郎前头才帮了她,她如今再不分好歹,那岂不是个白眼狼?
  于是只要史湘云一提起“林姐姐”三字,迎春便只好装聋作哑。
  史湘云知晓迎春是个木头人儿,因而心下虽然失望,但也不作怀疑。
  “罢,总归没什么好顽的了,我陪老祖宗说话去。”
  说罢,史湘云这才退出了园子。
  惜春始终没说一句话,她直接起身退走了。
  便就剩下迎春喝了两杯酒方才带了丫头回抱厦厅。她没多久便要嫁了,该要动手做做针线了。
  且说黛玉回了院儿里,便拿到手了一件大氅。
  皮毛火红。
  雪雁捧着摆在她面前,便更将黛玉的面容衬得如花容如月貌般。
  “待下雪时,该有多好看啊。”雪雁喃喃道。
  黛玉拢着身上的大氅,温暖极了,半点寒风也侵不得身。
  但更暖的是胸口。
  她笑了笑,这会儿早将那史湘云扔到爪哇国去了。
  到这时。
  省亲别墅的修造已经告竣,花在里头的银子多不可计。
  眼瞧着年节便在跟前了。
  史湘云却与灵月又起了争执,二人还闹到了王夫人跟前去。
  原来是史湘云从前与袭人较为亲近,后头见灵月待袭人凶恶,便寻宝玉去告状了,要为袭人鸣个不平。
  灵月自然不会吃这个亏。
  她更为嚣张,史湘云在荣国府的屋檐下,平日状似天真,拿话气气别人还成,却气不着灵月。
  到了王夫人跟前。
  王夫人却是个不喜史湘云的。
  她知晓从前贾母想将湘云许给宝玉,王夫人却瞧史湘云浑身上下,一处都不得好。
  生得不好看也就罢了。
  性子又鲁莽,张口什么话都敢说得。得罪了人还不自知。
  这样的姑娘,哪里能做宝二奶奶?她可就这样一个儿子。不过是贾母想将自己的亲戚塞进来罢了。
  何况如今又为了袭人的事闹了笑话。
  王夫人不冷不热地将史湘云说退了。
  待史湘云跨出了王夫人的院儿,这才反应过来,王夫人这是护着灵月呢。
  史湘云越想越觉得难过,自己哭着走到了园子里去。
  还在园子里睡着了。
  还是宝玉来园子里采花儿,要回去分给几个丫头。这才见着了她。
  宝玉忙将人唤醒。
  史湘云悲从中来,还在宝玉跟前掉了几颗泪珠子。
  这些便是底下下人传来的。
  黛玉听过,一面觉得荣国府里头的下头太没规矩,但一面又觉得史湘云这般作态实在不大好,偏她自己好似未觉一般。
  这会儿,黛玉也没工夫去思考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探春与他们说,府里头采买了几个尼姑来,说其中有个生得极为美丽的,瞧着模样高洁着呢。
  黛玉便有些好奇。
  几个姑娘便摸过去瞧尼姑去了。
  第七十四章
  几个尼姑暂且被安置在一处倒座房内。
  黛玉几个去的时候, 扇扇门都紧闭着, 院里头透着股破落气。
  探春道:“早说了, 怕是没什么好瞧的。”
  她话音一落,便见一扇门开了,一个小尼姑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那小尼姑年纪极小, 脸蛋儿也生得极瘦, 看上去有些可怜巴巴。
  “你们是府里的人吗?”那小尼姑低声问。
  探春点了下头, 道:“我们来见妙玉的。”
  小尼姑摇摇头:“你们见不着的。”
  探春微微惊愕:“如何见不着?这是荣国府上,焉有见不着她的道理?”
  这时候宝钗才出了声:“她不是采买来的。听闻从前是住在姑苏的, 家里也是官宦人家,说是因着什么缘故,才皈依了佛门。性情自然孤高些。”
  “也是姑苏来的?”黛玉微微惊讶, 心下倒是来了三分兴致。
  但她扫了一圈这院儿, 也知道今日怕是见不着了。
  想着总归是要在荣国府上修行的,日后总有见着的时候。
  “那便先回去罢, 听着是个有趣儿的人,改日来见倒也不迟。”黛玉道。
  探春摇摇头,有些不快:“这样的人, 我是亲近不来的。”
  惜春也往那几扇门瞧了瞧, 眼底倒是透出几丝向往之色来。黛玉见状, 哪里还敢多留,便先走在前头了。
  几个姑娘人没见着,倒也不觉如何生气。
  他们转头便将那个妙玉抛开了。
  这日贾府领了旨,说是恩准荣妃次年正月十五省亲。
  待领了旨后, 贾府上下便又忙乱起来了,连探春也整日不大见人影。
  宝钗渐渐出门的时候也少了,黛玉初时不大明白,但后头听雪雁说起。史湘云与宝玉说话时,总将她和宝钗提起。
  黛玉心下一边有些腻烦,一边也明白过来,宝钗是不想多生事端,无端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闲料。
  黛玉便也干脆不大出门了,整日窝在院儿里读书。
  和珅送了不少书来给她。
  这其中门类甚广,有正经的诗书,却有些打发时间的话本游记,更有些传记、医术、农桑、兵法等书。
  只怕叫她看上三年都是有余的。
  这会儿正值年底,满朝的官员都忙碌了起来。
  许多地方官员也回京述职。
  但这其中并不包括林如海,反倒是贾雨村来了一趟,还见了贾政一面,与贾政相谈甚欢,好好攀了一把关系后方才归去。
  这些都不曾瞒过和珅的眼睛。
  “倒是个会钻营的。”和珅淡淡道。
  他不曾将贾雨村看在眼中,这人是个假道学,贾政又是个假正经,二人凑在一堆,倒也有意思。
  “兄长,兄长。”和琳在外头敲了敲门。
  “进。”
  待门被推开,和珅才看向他:“你不好好读书,来作什么?”
  和琳苦着脸道:“眼下便是年节了,我可该备些年礼送到荣国府去?”
  “自然轮不到你。”
  “可我已经想好送什么了。”
  “送什么?”
  和琳自背后取出一套茶具来:“兄长瞧这个如何?”
  “她的身子不大适合吃茶。”
  和琳垮下脸来。
  “不过倒也能送去,待我送年礼去荣国府上,便将你的同我的放在一处。”
  和琳立马便笑了。
  或许是因着他们相依为命长大的缘故,和琳便极重亲情。
  于是如今和珅有了未婚妻,和琳便已经想着如何待嫂嫂好了。
  和珅也不立即赶和琳走,他将人留住,先考校了功课,才放人离去。转头又吩咐了刘全,说让厨房做些和琳爱吃的食物。
  待来年,和琳便该要参加春闱了。
  可不得怠慢了吃喝。
  想着要送年礼。
  于是和珅之后连续好几日,一下了朝,便去街市上走一走。
  金银珠宝送得多了,便没多大意思了。还得花心思去寻一些更有意思的玩意儿才好。
  这一路行,便瞧见些卖糖葫芦的,卖泥人儿的,卖红纸的,卖红绺子的……
  和珅一口气买了不少东西。
  叫车夫都拉着回了侍郎府。
  回去后。
  刘全便战战兢兢地看着自家主子,用一双有力的手,攥着那细细长长的红绺子,慢条斯理地打着结。
  过会儿,又见自家主子拿着剪刀,自己搁哪儿剪福纸。
  刘全看得忍不住感叹。
  要这样下去。
  待日后与林姑娘成亲时,岂不是那红窗花主子都能自己剪出来了!
  想想将来的画面,刘全险些忍不住笑出声。
  打如意结,剪福纸,乃是和珅上辈子养下来的习惯。
  他出身虽然不错,但家里头并不像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冷冰冰没有一丝人情味儿。相反,每逢年节,这如意结、福纸都是父亲亲手做的。春联则是他念,父亲动笔写。写完以后,母亲才在旁边指挥父亲贴春联。
  这会儿打完如意结,剪完福纸,和珅又顺手拿起几张纸折了几个纸鹤、花儿、蝴蝶、兔子……
  刘全忍不住又咂咂嘴。
  您可真是手艺多变啊!
  和珅顺手将这些玩意儿都扔进了匣子里。
  那匣子底下铺了一层珍珠,莹润雪白。
  却不过是拿来衬那些小玩意儿的。
  和珅又叫人取了些府里头腌的蜜饯果子,用玻璃盏装了起来。
  这玻璃也是和珅自己做的,工艺自然更高一筹,玻璃片儿间不见一丝杂质。
  剔透的玻璃盏里,盛放着色泽艳的蜜饯果子。好看极了。
  此时莫说刘全了,其他丫鬟仆从们也都微微看呆了去。
  这东西如何贵重,如何漂亮都变得不大重要了。
  便有主子的这份儿心,就是个铁石心肠的见了,也要柔软成一滩水了。
  和珅此时盯着那匣子,还觉得有些遗憾。
  因着身子还未调理完好的缘故,许多东西都是黛玉不能碰的。不过待日后她大好时,那便可放开来了。
  除了这些零碎的东西。
  和珅还备了首饰头面,胭脂水粉,绫罗绸缎,珍稀药材,更有茶酒……
  这里头有些东西,是黛玉可拿去送长辈的。
  她到底住在荣国府里头,荣国府上下自不敢说了她的闲话。但只怕在外头落了话柄。和珅不惧名声,但女儿家却是要名声的。
  刘全又忍不住暗暗嘀咕。
  这瞧着,像是恨不得将林姑娘一年的吃穿用度所需都送去似的。
  除去亲自给黛玉备的东西外,荣国府上,乃至其他一些与和珅有浅交的人家的年礼,便都是由刘全去一手操办的。
  和珅半点心思也没分上去。
  很快,入正月,逢新年。
  侍郎府中人丁单薄,难免显得有些冷清。
  不过和珅从来不计较这些,他与和琳二人将年夜宴摆在屋中,帘子打起来,中间围着炉火倒也不冷。
  外头已然下起了雪。
  二人便一边瞧着雪,一边吃着饭。
  待过上一会儿,还有宫里头御赐下来的菜,送到了府上。
  二人只随意尝了尝。余下的时候便慢慢吃茶饮酒说说话了。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荣国府上。
  荣国府上人丁本就兴旺,丫鬟仆从们一大摞,光围在一起不开口,也足够有人气儿了。
  今日黛玉身上裹的还是那件红色大氅,大氅将她围得密不透风,雪雁在旁提灯,紫鹃在旁撑伞。
  雪花纷扬,却近不得她的身。
  待她迈上台阶。
  廊上挂着花灯,待灯下见了黛玉,众人恍惚一瞬,好似见了天宫仙子,竟不敢出声惊扰之。
  还是史湘云穿了一身红裳,从后头带着丫鬟,也跃上了台阶,笑道:“前头是林姐姐么?”
  叫她这一嗓子喊出来,霎时什么意境便也没了。
  黛玉回头扫了她一眼。
  史湘云也就是往日不打扮,逢过年倒是打扮得俏丽活泼,她本又是个爱顽爱闹的,这样灯下一瞧,面颊微红,皮肤白皙,连眼睛都灵动了起来。
  倒是个好看的姑娘。
  黛玉冲她淡淡点了下头,也没有旁的寒暄,便又继续往前行去。
  待跨进门去,便见丫鬟婆子们从身边擦过,屋中灯影烁烁,人声交叠。
  “林妹妹可来了!”王熙凤当先一个迎上来,亲切地拉着黛玉的手,将她往前带去。
  而后才是丫鬟翡翠上前,引了史湘云往前走,一口一个:“史大姑娘。”甚为亲切。
  待走近了。
  黛玉才见宝钗、灵月等人都早已先至了。
  难得逢新年,宝钗便也换了往日素淡的衣裳,今日着的是一身浅黄,外头罩着件白披风,端正雍容,美丽大方。
  灵月则更是盛装,黛玉都能听得见她头上步摇晃动碰撞的声音。
  史湘云一见她便有些发憷,还从后头扯了扯黛玉身上的大氅,道:“林姐姐今日穿得又好生厚实。”
  想借着和旁人说话,好忽略掉那边的灵月去。
  紫鹃上前,为黛玉解了大氅,自然的,史湘云也就没有可以攀附的地方了。
  史湘云只好收了手,挨着黛玉落了座。
  这会儿众人聚在一处,贾母、王夫人自然也顾不上底下小辈了。倒是王熙凤还会时不时照料一下黛玉。
  因着人多的关系。
  一开年夜宴,黛玉倒也从中真品尝出了点儿年味儿。
  只是因着与荣国府上下早不似当初那样亲近,待用了年夜宴,瞧过了烟花,又陪着贾母说会儿话,黛玉便先早早归去了。
  院儿里一直点着炭火不曾熄过,因而当黛玉进了门也觉好一阵暖和。
  黛玉想了想刚入府时的浑身冰凉形状,距现在竟是好似过了个十年八年一般。
  雪雁伺候着她梳洗过后,黛玉便拥着被子,沉沉睡了过去。
  这一夜,她又做了个梦。
  只是这回不再是梦中隐约有个人影,连他姓名都无从得了。
  黛玉抬头,便能望见对方如玉的面庞。
  那是和珅。
  黛玉不自觉地在梦中笑了笑,随即便睡得更沉了。
  正月初二。
  各方的年礼便送上门来了。
  当先来的便是和珅的年礼,他人未至,重礼却先至了。
  王夫人将那些玩意儿分发下去,随后便将黛玉的份儿让人送了过去。
  探春叹道:“和侍郎倒是一如既往的手笔,不过想必林姐姐那里得的礼又是与旁人大不同的。我倒更好奇她那儿的礼呢。”
  史湘云闻言,不由微微一愣:“和侍郎?什么和侍郎?”
  “你前头不还问么?这便是林姐姐定了亲的未婚夫了。”
  “那个可怕的罗刹?”
  王熙凤从后头拍了拍她:“史大妹妹说什么呢。”
  她分明笑着,但自那双凤眼里迸射出来的光芒,却叫史湘云不自觉地心下一紧,立时便闭了嘴。
  第七十五章
  打侍郎府上送来的礼, 叫他们念叨了好一阵。
  不过这波热潮很快就被盖过去了。
  贾政携着一干执事人收验了大观园, 园中又逢宝玉、贾珍二人, 便将他二人也带上。
  之后宝玉才题对额,自是获了好一番称赞,连贾政瞧他都觉得顺眼了不少。
  王夫人忙活了一段时日, 这一转眼, 便迎来了元宵。
  荣妃该要出宫了。
  众人一夜未睡, 有爵在身者便按品级着了大妆。
  黛玉、宝钗等见不着荣妃的面儿,但贾母也早早打发了人来, 叫他们不得怠慢。
  黛玉叫雪雁为自己略作梳洗打扮后,便同宝钗一并往前头去,等在了贾母院儿外。
  他们早先便见过了荣妃, 尤其黛玉近来又常出入宫中, 因而见了这等仪仗,面上也无半点慌乱惧色。
  不久, 史湘云也被引来了院儿中。
  她平日大胆得很,今日却有些怯怯,便只攥紧了婆子丫鬟的袖帕, 小心挪着步子朝黛玉二人走来, 连瞧旁边的小太监一眼也不敢。
  史湘云小声唤:“林姐姐。”
  史湘云心下是复杂的。
  她已从身边伺候的婆子那里得知, 黛玉、宝钗,一个失了母亲,一个失了父亲,与她倒也没甚差别。这二人又是后头才进的荣国府, 按理说,该是要比不过她的。
  可此时,她都觉胆战心惊,偏这二人仿佛没事儿人似的。
  她在他们跟前,岂不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丫头似的?
  几个小太监闻声,突然朝史湘云扫了一眼,史湘云吓了一跳,随即老老实实站在黛玉身后,莫说出声了,连动也不敢动了。
  不多时,有女官传三人同薛姨妈进门。
  几个小太监这才让出路来,同时有宫女将跟前的帘子打了起来。
  薛姨妈为长,自然走在前。宝钗紧跟其后。然后才是黛玉、史湘云。
  众人进了门。
  门内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李纨、三春等俱在。
  荣妃上座。
  今日出宫省亲,她自是着了盛装。
  元春的长相偏向雍容美丽,盛装压身时,并不会让人觉得违和,反倒有几分贵气逼人的意思。
  史湘云一见着她便呆住了。
  荣妃是认得史湘云的,只是到底过去好几年,心下也不敢肯定,便先出声道:“站在那里发愣作什么?”
  史湘云张了张嘴,道:“见了大姐姐,还以为是见了桂宫仙子,不大敢认呢。”
  贾母笑出声:“湘云倒是个会说的。”说罢,便先将史湘云招到了身边去。
  荣妃待她自然比待宝黛二人更亲近些,忙叫身边的女官赏了史湘云,史湘云面上微红,几乎遮掩不住眼底的喜意。
  只是比较起史湘云,这会儿荣妃更不得冷落了薛姨妈。
  于是荣妃又忙将薛姨妈叫到面前,连同宝钗一块儿。这已不是第一次见宝钗,但荣妃依旧觉得心下欢喜,只感叹,若是她作了弟弟的妻子,才是最合心意的。
  这下子,黛玉便叫冷落了。
  还是贾母瞧不得自己的外孙女儿受了冷落,毕竟比较起史湘云,黛玉挨她更近,薛姨妈二人不过是王夫人的亲眷。哪有光是他们受荣妃看重亲近的道理?
  贾母笑了笑,忙道:“玉儿过来见过你大姐姐。”
  叫贾母这样一打断,荣妃才将目光落到了黛玉的身上。
  因是冬日里,黛玉穿的是檀色的衣裳,色泽暖,带着红,却又不觉轻浮。
  这是个极为好看的姑娘。甚至见了她,只有越觉出色的时候,从没有黯然失色的时候。
  也正是她的美过分张扬了,所以才让人不喜。
  荣妃心中暗道。
  见荣妃还在打量黛玉,并不开口说话,王夫人哪里见得二人不亲近?于是忙出声道:“娘娘,之前在宫里见过的,这是林丫头。”
  荣妃点了下头,这才道:“赏。”
  只是旁人若细心点,便能瞧出来荣妃的态度实在不大热络。
  女官忙给了黛玉一对镯子,黛玉双手接过,只是神色有些淡淡:“谢过大姐姐。”
  倒是个性情傲的。
  荣妃心下一声感慨,待黛玉便更不如之前了。她扭过头,又笑着与宝钗说起话来。
  先问宝钗读过书,又问她平日里都爱做什么,每每问完,都要笑着夸赞一两声。
  这样一来,史湘云在旁边也有些被冷落了。
  不过史湘云不似黛玉这样面上淡淡,她还依旧满面笑容,紧挨着贾母,像是只等着荣妃与她说话了。
  待说了会儿话,荣妃便又问宝玉何在。
  女官忙传话,将宝玉引了进来,而此时与宝玉一并进来的还有灵月。
  混在一群姑娘中间,灵月的容貌便实在不大出色,兼之她又打扮华贵,再一想她的出身,念及如今临安伯府都已不复存在,她却还如此穿红戴绿,可见心下没有半点善良慈悲。便更不得荣妃的喜欢了。
  荣妃自幼便习妇道,在她瞧来,如母亲那样不爱打扮,为人慈和端庄,方才堪当良妻。
  如宝钗便很好。
  如灵月、黛玉、史湘云之流,便实在是末等人选。
  荣妃也不亲近灵月,她只笑着将宝玉唤到了跟前。
  宝玉年纪幼时,与她相处更多,长姐如母,因而荣妃待宝玉是最亲近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