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疯狂备战
38年的dé国陷入了疯狂的备战之中。
各行各业都逐渐在向战时体制转化,武器装备,帐篷,睡袋,军服难吃的罐头,压缩饼干。
甚至连铁路,公路都还在不断的修。
在这个时候新成立的几家大规模的火力发电厂也不显得那么显眼了,即便是他几乎不往外输电。
核反应堆已经正式的建立起来,耗电量实在是有些恐怖。
每个地方都在招工,没有一个企业是不缺人的,即便是发动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人都完不成订单。
这也客观上印证了,只有“一七零”加入dé国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即便是生活条件不如最好的时候,但是他们至少不会像之前那样饿肚子了。
而dé国忽然出现的物资紧缺也是因为军备的影响,毕竟开战需要的资源是海量的。
缺人!到处都在缺人!
作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dé国的劣势显现了出来,他没有英法广阔的殖民地可以奴役,本国没有苏俄和米国那样的人口基础,即便是dé国现在控制的地域已经有八千万人了,但是依然不够。
德意志从来不缺精良的装备和战士。
但是他们缺的是数量,装备的数量其实差不多已经解决了。
所以dé国几乎没有了退休制度,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了工厂里,十二三岁的小屁孩放学后也来帮忙,他们都是自愿的,家里的劳动力不是上班就是参军,根本忙不过来,能为祖国做一份贡献,能给家里添加一份收入,何乐而不为。
在这个经济危机肆虐的世界里,别的国家的人民还在为自己能不能吃上饭而烦恼,dé国人在为完不成自己的工作而烦恼,这是幸福的。
军队中开始大量的使用女兵,护士,后勤人员这些非作战单位成为女性争相应聘的岗位。
一战的伤痛还没有过去,但是更多的人却是想着一雪前耻,参军报名处可以说人满为患。
dé国的陆军开始一个师一个师的增加,连坦克师都增加到了五个。
虽然大规模的扩军带来的是不可避免的战斗力下降,比如说原本对付五十万法国人只需要二十五万的国防军已经足够,但是扩军之后需要四十万,当然这是在装备同样的情况下。
随着装备的更新和训练的继续,战斗力将会逐步提升。
不要以为这里夸张了dé国军队的战斗力。
那么我们来仔细谈谈dé国人的战斗力为什么会比其他国家强。
抛开现代化的装备不谈/
dé国的国防军训练具有长期服役的职业军特点,和其他国家的兵役制完全不同,战斗训练水平很高,即便是在被军控委员会控制的那些年,通过短期服役增加油站兵力的时候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训练量,比其他国家的普遍义务兵制为基础的补充训练要强得多。
简单来说,dé国的兵是按职业化来训练的,这是普鲁士军官团保留下来的成果。
同样的dé国当时还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按照普鲁士军官团的传统,保留了士官作为基层军官的后备。
同样的dé国的军队比其他国家多一个副职,可以很快的完成扩军所需要的中层军官。
这些士官军容整齐训练有素,可以很快的担任起班长,甚至排长的责任,相对于普通士兵,军官对于任何国家的扩军计划都要难得多. ......而dé国完全不存在这些问题。
作为大多以职业化的一只军队来说,dé国的军官和士兵的素质之高,远胜其他的国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将一个dé国的师长直接提到局长,甚至部分人提升到集团军的位置上来根本不存在着适应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中dé国在相持阶段能以不足四百万的兵力抗衡东西两线一千多万的兵力达到一年多之久了,而且在一开始的时候还占据绝对的优势。
元首官邸
鲁道夫见到了他想要见到的一个人,曼斯坦因。
“坐吧!曼斯坦因少将!”
鹿岛随意的一伸手,指了指一边的沙发。
“元首万岁!感谢元首!”
曼斯坦因嘴上这么说,但是身板依旧挺的笔直哪里有敢落座的意思。
其实相对于古德里安他在国防军中的资2.5格要老一些,更不要说是隆美尔了。
连这个少将都是资历和水平到了直接升的,并没有鲁道夫特别关照。
“你对西线怎么看?”鲁道夫也不点破这个将军的窘迫,毕竟少将在元首面前真不算什么,主力师的师长,副军级别的人物罢了。
“元首要对法国……”曼斯坦因张口问了一半显得非常兴奋,不过很快就意识到不对,“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很坚固,如果正面强攻的话会损失很大,这回让非我们德意志军人宝贵的生命。”
他立刻调整了话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