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曼斯坦因

  “正面强攻的推演参谋部已经做过很多次,突破马奇诺防线最起码要十天的时间,付出十万人的代价,这兵不可取。”
  “至于按照参谋部的计划完全就是施里芬计划的翻版,从比利时绕道,这点法国人用屁股都能想出来,我们已经用过一次了,不能再用完全一样的计划。”
  鲁道夫摇了摇头,这些东西都是老生常谈,完全没必要多说。
  “元首您这是?”曼斯坦因作为一个少将一般是没资格直接参与到战略层面的讨论的。
  “你的资历差不多也够了,现在正在扩军,需要一些军级别的干部,我正在做选择,这样你到参谋部挂个职,现在先谈谈对法国作战的想法。”
  鲁道夫摆了摆手,他知道曼斯坦因的想法,打消了他的顾虑。
  “元首如果16既不选择直接突破,又不想按照施里芬计划执行的话,那么还是需要选择绕开法国的正面防线,只能在荷比卢这里做文章。”
  曼斯坦因此时早就已经成长为一代战术大师了,只不过他的锋芒被众多的名将所掩盖罢了。
  没办法无论怎么说整个二战dé国的名将是最多的,后世无论如何怎么抹黑都是如此。
  无论是战术的运用还是战果的实现都是如此,
  苏联所谓的胜利只要拿出双方的战损比一看,懂得人都懂。
  苏联武装力量在整个二战期间的死亡总数达到了2640万人,
  从俄luo斯现在的资料来看,对于这场战争,斯大林是做了大量准备的,甚至想要率先攻击dé国。传统说法,苏军战损大的一个原因是大清洗,很多优秀的红军指挥官都被自己人所杀害;苏军新战士过多、文化水平不高等等。
  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原因。超过1比十的战损比,光光这些理由你信么?
  一位当年的dé国军人这样说,苏联人进攻时,一波接着一波,dé国人简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这种强攻的结果,就是一波波的苏联人被击毙。
  这是制度和战术意识问题,苏联无论是进攻和防御,都强调服从、勇敢和气势,对战术的研究不够、士兵的相应训练也不够。
  苏联的制度抹杀了人的个性,形成了统一刻板的模式,在战争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转移,前进就是好的军人、后退就是叛徒、卖国贼,
  即使是苏军前线最高指挥官没有斯大林的批准,也不敢大规模调动部队;斯大林及其他的将领们完全被各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所左右,对基层、对士兵真实情况的了解,甚至还不如他的对手。
  如果dé国有2600万的武装力量可以用来去死,那么苏联可以在半年内被击溃。
  所以说dé国的对手是猪,但是猪太多了也能把老虎给弄死,毕竟这些猪还是很勇敢,很服从命令的。
  “那!我的少将你是怎么认为的?”
  鲁道夫笑着说道,他大致了解整个西线计划的过程,但是这个计划不是后世一流的那些纸面上的东西所能概括的。
  而且现在整个局势也并非和之前的完全一样。
  更何况即便是鲁道夫也不可能没见事情亲历亲为,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抹杀人的个性和创造力,让自己也变成第二个斯大林。
  即便是自己比斯大林要懂更多的军事又如何?难道每一场战役都要靠自己去打么?每一个细节都亲自去处理?前线将领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
  很多时候时间就是生命战机转瞬即逝,层层汇报,自主权不够造成的后果就是那2600万的损失。
  “我的元首,我尽量回去拟定一个完善的计划,不知道我们能动用的力量是多少?我们的敌人仅仅是法国还是和上次一样多的敌人?”
  曼斯坦因考虑了一会说道,一份作战计划数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想法而已,包括数据部署,应变等等东西,最起码也有几十页。
  “这份计划你能动用目前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军事力量,我们只需要留下足够的兵力来地方苏联人和其他方向的进攻就可以了,至于敌人?既然选择进攻法国,那就是一场世界级093别的大战了我们没有后路。”
  鲁道夫摇了摇头打消了曼斯坦因的诸多顾忌,军事家同样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地理学家,外交家和政治家。
  “是!我的元首!”曼斯坦因非常的开心鲁道夫居然将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自己,同样也深感荣幸,决定投入最大的经历完成这份计划。
  “很好!尽快提交一份完整的计划上来,我会给你一个军的指挥权,至于军衔用自己的战功来换吧!”
  鲁道夫拍了拍他的将邦,示意这次谈话结束了。
  “是!我的元首!感谢您对我的信任!”
  古德里安连忙敬礼,现在正是大规模晋升军官的时候,终于轮到他了。
  至于中将可不是这么好拿的,军衔代表着地位,甚至比他手下的编制更重要。
  中将可以是一个王牌师的师长,可以是一个主力军的军长更能指挥一个集团军。而少将是不可能指挥一个集团军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